重庆等(5)
龚滩一梦 沉醉千年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古街上的青石板鳞次栉比,蜿蜒曲折的通向山间;土家族的吊脚楼依山傍水,凝视着游船渐行渐远;乌江两岸花红柳绿莺歌,千里碧水百里画卷;一坛香醇的“桃花醉”,让你飘飘欲仙梦回千年。
这不是多少次魂牵梦绕中的场景吗?这就是龚滩古镇,“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这样称道它。
龚滩源于蜀汉,至今已经有1800年历史了,它地处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的结合部,乌江、阿蓬江的交汇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著名旅游胜地。
在这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暮春时节,我们一行达人来到龚滩古镇,体验这“梦回千年”的感受。
穿过这高耸的石牌坊就进入了古镇,江水卷着古风扑面而来。
古镇的入口就是这条高高的石阶,木制的护栏、马灯式的路灯,仿古的客栈招牌在微风中摇曳,细微之处尽显古韵。
我们入住的是乌江边的“五哥客栈”,急匆匆放下行李,来不及漱洗就跑到四楼的临江餐厅,乌江风光尽收眼底。
乌江两岸的青山绿林把江水染的碧绿,来来往往的游船如穿梭一般。岸边的大红灯笼特别喜庆,一串金黄的玉米挂在廊中,点缀了绿水,点燃了摄影创作的激情。
透过岸边的绿枝,江面上的渔港若隐若现,渔家把酒店设在了江面上。对酒当歌临江而酌,又是一番豪情。
粉红的杜鹃花盛开了,岸边的绿柳丛中驶过只只游船,百里画廊百里画,人在岸上走,船在画中游。
推开住宿的客栈窗户,古旧的青瓦房伴着一江碧水泄进窗内,青黛色的古镇对映着川流的春水,古旧的愈发古旧,年青的愈发年青。
龚滩一梦,沉醉千年。多想沉醉在这梦幻里,化作碧水,化作清风,化作一条小鱼碧波里穿行,化作一只蝴蝶随清风舞动。
登上游艇逆水上行,岸边石崖陡峭山洞密布,里面会住着的是水怪还是千年的鲤鱼精?
龚滩大桥从我们头上缓缓移过,连接着龚滩隧道,昨天我们驱车从上面驶过时,还没感觉出这般雄伟壮观,视角不同景观就不尽相同。
江面打渔船,渔翁不见,知向谁边?我看到了岸边的告示,乌江流域已全面禁鱼,要休养生息啊。
当地有民谣曰:黄葛树上出妖怪。岸边的这棵黄葛树是显得阴森森的,不知会出什么妖怪。
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重庆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龚滩古镇也不例外。作为长江支流的乌江水位也明显上涨,江水淹没了道路,淹没了村庄,岸边的这些房屋也都已废弃。
看着这废墟,我突然想到:移种“爬墙虎”,舟山群岛的嵊山岛无人村因“爬满青藤的小渔村”而知名国内外,这江边的无人小村爬满青藤一定会给百里画廊增上浓重的色彩,成为是龚滩古镇的绝佳景观!
以前看过有关三峡移民的报道,当时还没更深的感触。当我家的老宅被拆迁的时候,我更多的感知到当地拆迁办的腐败与蛮横,更深的感触到三峡移民那种故土难离的眷情。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游船下来,爬上这条高高的石阶,我来到了古镇的小街,青石板铺设的道路高低不平曲折蜿蜒。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多沧桑也有几多忧愁。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也渴望着外面的世界。
这里原来是盐码头,从四川自贡方向运来的食盐都要从这里上岸,千年的盐文化贯穿其中。
这座圆形的门是当年的关门。以前龚滩关北为“城”内,关南为郊外,当地衙门为了打压私盐的流通,在这险要的地方用条石垒彻了两层石门,均设有厚大木门,凭牌限时出入,相当于现在的“海关”、“边检”。
关门内侧有一硕大的刻石,上镌双钩阴刻楷书“第一关”三字,是明代万历癸丑年李德谷书所题。
“签门口”的杜鹃花开正艳,情侣们纷纷在花下留影,充满了温馨的浪漫。可过去这里却流淌着背夫的血汗。为了加强盐政管理,清政府当局在签门口设立了关卡,背夫们从深深的江边下游码头背上一包包沉重的食盐,过此关卡时要领取一支竹签证明食盐的合法。竹签子的多寡也表明个人搬运数量的多少,背夫们据此领取相应的报酬。
半边仓,顾名思义房子依崖傍势建成半边。这是一座吊脚楼仓库,当年是杨家盐商的盐仓库,仓库的右下角都是一些大大的横木板,这是过去为了取盐方便的。
高高牌楼的右边是董家祠堂,它是董氏家族最高权威的凝聚地,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祠堂的左边就是“川主庙”,是为了纪念修建都江堰的李冰,他被四川人神化而奉为“川主”,这 也是希望借李冰之神力平定乌江水患。
这座古镇最高大宏伟的建筑是西秦会馆,是清光绪年间的陕西盐商人张朋久所建,建筑风格带有陕西的印记,又充分地融入了土家的本土文化。它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
西秦会馆内的地面都以石板铺就,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筒瓦覆顶,古朴情致,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
“土司城”冉家院子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经历沧桑三百多年,是酉阳冉土司后裔第三十代传人冉启言的寓所,院内四合天井,楼阁走廊、绣花楼、窗花保存完整,极具观赏价值,是重庆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现在这里由冉慎之的后代,老土司的32代孙冉德光居住。这里曾经拍摄过许多影视剧,冉德光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应我们的要求,他拿起了木枪模仿者电视剧中的情节。
当地民谣说:“夏家院子出美人”。夏家是大户,祖上从江西来,是一个经营盐业的富商。他家的女眷都衣着鲜丽、落落大方,个个都漂亮,知书达理、贤惠、孝顺,得到了“美人”的称号。可是这院落的石阶的确是太高了,没能爬上去一睹“芳容”。
这块镶嵌于古墙之中的天然巨石叫“鲤鱼跳龙门”。半边露出墙外,有鱼的嘴、腮、鳍、尾,似乎一条鲤鱼一跃而过龙门,它喻示了当地土家族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
入夜,透过入口的牌坊,古镇江面星火点点。白日喧腾的人们歇息了,古街寂静一片。
酉阳县“桃花源”名声四起,“旅游热”也给古镇带来勃勃生机,小镇游人日益增长,接待着四面八方的客人。
沿着这条石板道,两边全是商铺、客栈和饭庄,经营着当地的土特产品,供应着最正宗的土家族茶饭。
古镇上居住的都是土家族居民,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趋于平淡,淡淡的望着八方来客,淡淡的任你拍照,淡淡的在家门口看景、聊天。
随着游客的增长,这里的服务接待设施也在逐步完善,现代的酒吧也在古镇出现。
告别一排排吊脚楼,要对古镇说再见。忘不掉曲折蜿蜒石板街,忘不掉青黛古居傍山建,忘不掉淡栝纯朴土家人,忘不掉百里画廊走游船。
“轻舟慢,乌江长,一叶飘渡过画廊,吊脚楼旁雾茫茫。石板街、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长。”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古街上的青石板鳞次栉比,蜿蜒曲折的通向山间;土家族的吊脚楼依山傍水,凝视着游船渐行渐远;乌江两岸花红柳绿莺歌,千里碧水百里画卷;一坛香醇的“桃花醉”,让你飘飘欲仙梦回千年。
这不是多少次魂牵梦绕中的场景吗?这就是龚滩古镇,“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这样称道它。
龚滩源于蜀汉,至今已经有1800年历史了,它地处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的结合部,乌江、阿蓬江的交汇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著名旅游胜地。
在这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暮春时节,我们一行达人来到龚滩古镇,体验这“梦回千年”的感受。
穿过这高耸的石牌坊就进入了古镇,江水卷着古风扑面而来。
古镇的入口就是这条高高的石阶,木制的护栏、马灯式的路灯,仿古的客栈招牌在微风中摇曳,细微之处尽显古韵。
我们入住的是乌江边的“五哥客栈”,急匆匆放下行李,来不及漱洗就跑到四楼的临江餐厅,乌江风光尽收眼底。
乌江两岸的青山绿林把江水染的碧绿,来来往往的游船如穿梭一般。岸边的大红灯笼特别喜庆,一串金黄的玉米挂在廊中,点缀了绿水,点燃了摄影创作的激情。
透过岸边的绿枝,江面上的渔港若隐若现,渔家把酒店设在了江面上。对酒当歌临江而酌,又是一番豪情。
粉红的杜鹃花盛开了,岸边的绿柳丛中驶过只只游船,百里画廊百里画,人在岸上走,船在画中游。
推开住宿的客栈窗户,古旧的青瓦房伴着一江碧水泄进窗内,青黛色的古镇对映着川流的春水,古旧的愈发古旧,年青的愈发年青。
龚滩一梦,沉醉千年。多想沉醉在这梦幻里,化作碧水,化作清风,化作一条小鱼碧波里穿行,化作一只蝴蝶随清风舞动。
登上游艇逆水上行,岸边石崖陡峭山洞密布,里面会住着的是水怪还是千年的鲤鱼精?
龚滩大桥从我们头上缓缓移过,连接着龚滩隧道,昨天我们驱车从上面驶过时,还没感觉出这般雄伟壮观,视角不同景观就不尽相同。
江面打渔船,渔翁不见,知向谁边?我看到了岸边的告示,乌江流域已全面禁鱼,要休养生息啊。
当地有民谣曰:黄葛树上出妖怪。岸边的这棵黄葛树是显得阴森森的,不知会出什么妖怪。
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重庆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龚滩古镇也不例外。作为长江支流的乌江水位也明显上涨,江水淹没了道路,淹没了村庄,岸边的这些房屋也都已废弃。
看着这废墟,我突然想到:移种“爬墙虎”,舟山群岛的嵊山岛无人村因“爬满青藤的小渔村”而知名国内外,这江边的无人小村爬满青藤一定会给百里画廊增上浓重的色彩,成为是龚滩古镇的绝佳景观!
以前看过有关三峡移民的报道,当时还没更深的感触。当我家的老宅被拆迁的时候,我更多的感知到当地拆迁办的腐败与蛮横,更深的感触到三峡移民那种故土难离的眷情。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游船下来,爬上这条高高的石阶,我来到了古镇的小街,青石板铺设的道路高低不平曲折蜿蜒。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多沧桑也有几多忧愁。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也渴望着外面的世界。
这里原来是盐码头,从四川自贡方向运来的食盐都要从这里上岸,千年的盐文化贯穿其中。
这座圆形的门是当年的关门。以前龚滩关北为“城”内,关南为郊外,当地衙门为了打压私盐的流通,在这险要的地方用条石垒彻了两层石门,均设有厚大木门,凭牌限时出入,相当于现在的“海关”、“边检”。
关门内侧有一硕大的刻石,上镌双钩阴刻楷书“第一关”三字,是明代万历癸丑年李德谷书所题。
“签门口”的杜鹃花开正艳,情侣们纷纷在花下留影,充满了温馨的浪漫。可过去这里却流淌着背夫的血汗。为了加强盐政管理,清政府当局在签门口设立了关卡,背夫们从深深的江边下游码头背上一包包沉重的食盐,过此关卡时要领取一支竹签证明食盐的合法。竹签子的多寡也表明个人搬运数量的多少,背夫们据此领取相应的报酬。
半边仓,顾名思义房子依崖傍势建成半边。这是一座吊脚楼仓库,当年是杨家盐商的盐仓库,仓库的右下角都是一些大大的横木板,这是过去为了取盐方便的。
高高牌楼的右边是董家祠堂,它是董氏家族最高权威的凝聚地,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祠堂的左边就是“川主庙”,是为了纪念修建都江堰的李冰,他被四川人神化而奉为“川主”,这 也是希望借李冰之神力平定乌江水患。
这座古镇最高大宏伟的建筑是西秦会馆,是清光绪年间的陕西盐商人张朋久所建,建筑风格带有陕西的印记,又充分地融入了土家的本土文化。它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
西秦会馆内的地面都以石板铺就,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筒瓦覆顶,古朴情致,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
“土司城”冉家院子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经历沧桑三百多年,是酉阳冉土司后裔第三十代传人冉启言的寓所,院内四合天井,楼阁走廊、绣花楼、窗花保存完整,极具观赏价值,是重庆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现在这里由冉慎之的后代,老土司的32代孙冉德光居住。这里曾经拍摄过许多影视剧,冉德光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应我们的要求,他拿起了木枪模仿者电视剧中的情节。
当地民谣说:“夏家院子出美人”。夏家是大户,祖上从江西来,是一个经营盐业的富商。他家的女眷都衣着鲜丽、落落大方,个个都漂亮,知书达理、贤惠、孝顺,得到了“美人”的称号。可是这院落的石阶的确是太高了,没能爬上去一睹“芳容”。
这块镶嵌于古墙之中的天然巨石叫“鲤鱼跳龙门”。半边露出墙外,有鱼的嘴、腮、鳍、尾,似乎一条鲤鱼一跃而过龙门,它喻示了当地土家族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
入夜,透过入口的牌坊,古镇江面星火点点。白日喧腾的人们歇息了,古街寂静一片。
酉阳县“桃花源”名声四起,“旅游热”也给古镇带来勃勃生机,小镇游人日益增长,接待着四面八方的客人。
沿着这条石板道,两边全是商铺、客栈和饭庄,经营着当地的土特产品,供应着最正宗的土家族茶饭。
古镇上居住的都是土家族居民,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趋于平淡,淡淡的望着八方来客,淡淡的任你拍照,淡淡的在家门口看景、聊天。
随着游客的增长,这里的服务接待设施也在逐步完善,现代的酒吧也在古镇出现。
告别一排排吊脚楼,要对古镇说再见。忘不掉曲折蜿蜒石板街,忘不掉青黛古居傍山建,忘不掉淡栝纯朴土家人,忘不掉百里画廊走游船。
“轻舟慢,乌江长,一叶飘渡过画廊,吊脚楼旁雾茫茫。石板街、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长。”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2017-04-27发布拍摄于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