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来条神评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加进旅行计划
1/857
奥尔洪等(8)
贝加尔湖
邂逅欧若拉与蓝冰贝加尔---记录在俄罗斯的18天
<strong>俄罗斯</strong>
每每去一个目的地,总因为心里所坚持的与向往的,去土耳其是为了卡帕多奇亚的热气球与飞翔在费特希耶死海的上空,去巴厘岛是为了能骑着租来的摩托车在有绿荫的老城里闲转,那么多一定要去这些个国家的理由,才有了那么多情怀主义,它矫情却那么真实的存在于脑海。爱旅行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拥有一颗文艺的心,在现实生活里被自己保护的小心翼翼,只有在旅行的时候才释放出来---那个最真实的你。而来这里,北极之地,大概又是某种情怀在作祟吧:只为遇见欧若拉与蓝冰贝加尔湖。
和kris,coco约好的极光与贝加尔湖之行也就这样开始了。
极光是kris架着三脚架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里拍下的。 我们三人和基地的“华为”,”苹果”半夜一点多在基地附近看极光(后续文里介绍这两个突然参与的小伙伴。)照片里是coco。
其实这张图是没有成功的,因为旁边一直有人相机闪着光,但是kris自己还没拍,就先给我拍下来了,这自我牺牲精神。
回来看图才发现我手歪到我自己都害怕了 ,天气真的很冷,伸出手来拍照真的是一种无畏的精神,kris是真的铁手!就当是一种歪掉的情怀吧
难得看到的万匹驯鹿迁徙,我们车队里跟拍的雪橇车都翻车了,也不容易。
这是楼主我, 可以忽略而过。。。。。。
我们的coco,芝芝姐。
这就是kris,我最忠实的旅行伙伴。相遇在巴厘岛,一起暴走土耳其,俄罗斯的革命般情谊的战友!
(注: kris带的佳能6D,16-35超广角头已经一枚定焦和一枚小白。我带着佳能7D。 因为没带读卡器,全程靠着kris的6Dwifi分享了照片,所以基本下来用的最多的还是kris的相机。水印kris是6D相机的出片,水印leila是7D出片。 我们之间基本相互拍。她是一个拍照快准狠且好的妹纸) 鄙人微博号新浪:不贰君_ 微信:Alocasia_7 )
2017.1.19--2017.1.22 北京--莫斯科
2017.1.23--2017.1.26 莫斯科--摩尔曼斯克
2017.1.26--2017.1.29 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
2017.1.29--2017.2.05 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
2017.2.06--2.17.2.06 伊尔库茨克--北京
(其中摩尔曼斯克包括市区到基地, 伊尔库茨克包括市区到奥利洪岛)
几个飞行的航空公司:国内飞过去是四川航空,其余就是俄罗斯航空,UT和S7.关于这几个航空公司呢,我是真的有要吐槽的,真的。)
俄罗斯算是欧洲城市里面签证最好办的一个吧┑( ̄Д  ̄)┍。 各大旅行app上基本都有。 会附带一个酒店邀请函,其实最后基本没任何作用。虽有有游记和攻略里面提到这个邀请函很重要,担心会被警察问之类,其实真的过去了,这个没有什么作用, 不过拿着也好,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我个人是不太愿意格式化来写游记的,但是对于从没去过的人,有些干货还是有必要性的。所以我只提一些我认为是重要的信息。 货币:俄罗斯卢布,我们去的时候汇率1:8.6,而12月份还是1:10,所以汇率这个东西啊,确实是个运气问题。 不建议带太多现金过去,毕竟圣彼得堡,莫斯科这些地方确实小偷扒手很多,特别是地铁站和景点。我就是受害者,在地铁站里被偷了护照(小偷估计以为是钱包,我的护照夹长得也确实像钱包,欺骗了小偷,结果好心人发现了问小偷要了回来还给了我,也是很神奇。)带上国内银行卡直接过去取卢布是最好的。换成欧元美元再去换卢布并没有什么优势,不如直接人民币换卢布。 当然首先你要有免手续费的银行卡,华夏银行已经没有很多优势了,比如恒丰银行,每月境内外前6笔跨行ATM取现免费,第七笔开始境内交易每笔收4元,境外交易每笔收15元;加上visa信用卡,足矣。
关于交通, 俄罗斯境内基本地铁,打车。至于像奥利洪岛或者基地这些就是和基地老板或者小巴站订票了。 打车一定要下载的软件:yandex 。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确实很实用,类似于国内的滴滴。多数时候定位还是准的,但也有不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了,后面我详细的吐槽一下。 至于地铁,我觉得只要你会玩大家来找茬,就没问题,至少不会坐过站。
地铁是一定要坐的,因为快,比起长距离打车确实划算很多。而且俄罗斯的地铁有多美,看过游记图片的很多人都知道,地铁站做的跟博物馆似得。 只是要做好迷路的准备。
关于语言问题,也是我要吐槽的大篇幅。 俄罗斯人英文普及率比你看到的游记描述的还要低。 连莫斯科机场会英文的都没多少,这是我比较震惊的。 事实是圣彼得堡的英语普及率算很好,基本沟通问题不大,至于其余地方我就不想说什么了,所以你英文好与不好去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差别。但这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其实语言不通会有麻烦,但依旧吃喝玩乐一样不误,自助游惯了的应该都懂。
俄罗斯基本都是东正教,教堂也都是东正教堂,戴头巾就可以。 反正我在俄罗斯也习惯了狼外婆的造型,主要是为了挡风雪。
半个多月下来在俄罗斯都是住的民宿或者公寓式的酒店。除了基地的小木屋条件最为特殊,其余的民宿都住得很舒适,所以我还是推荐住民宿比较舒服,可以自己做饭,邀上偶遇的一些小伙伴们,互相聊一聊路上的趣事也是旅途里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所以全程我们基本都是airbnb上面搞定全部的住宿问题。 和以往土耳其之行一样,我和kris是酒店住宿控,选择得一般都是地理位置,环境和生活化最优的。
摩尔曼斯克维克多基地的餐厅。 我们的小木屋是单独的三人间。 很小。 每天活动最频繁的就是餐厅了。
关于饮食问题,很郑重的劝过去长途旅行的小伙伴带一瓶老干妈。 俄罗斯的食物,我不想重复我如何在餐厅点了饺子,沾着奶油之类,跪着吃完这类悲壮的事情的(自己点的餐,跪着也要吃完)所有的菜几乎都有奶油,各种奶油,吃到我看见奶油就想吐这等壮烈的事情,看完游记的朋友们是可以规避了。 在摩尔曼斯克第一次尝试了吃鹿肉,一开始我是排斥的,但是没办法,在基地只有鹿肉可以吃,不吃就会冰天雪地里饿死┑( ̄Д  ̄)┍。味道吃起来和羊肉差不多的感觉。 整趟旅行我就记住了圣彼得堡的那餐好吃的三文鱼三明治,其余的整个脑海里充斥着只剩奶油。 还有不知名的番茄酱与辣酱的混合体,那酸爽,我就不细描述了, 看到番茄酱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瓶子上面除了画着番茄,还画着辣椒┑( ̄Д  ̄)┍。 所以后面几天我内牛满面的吃着泡面也是慢慢的幸福感。
俄罗斯治安还是很不错的,我们也没有过晚的在外面晃荡,基地多晚出去都没事(只要你不怕狼)圣彼得堡确实要注意一些,很多游记也提到过扒手小偷很多,一般聚集在景点人多的地方,我们三个之前了解了一些,在圣彼得堡格外的小心,我笑道:我怎么没看到小偷,感觉自己这么猥琐的小心翼翼更像小偷呢?所以我们全程下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 只要自己多注意,没有那么夸张到明目张胆的偷与抢。 路上注意那些靠近你过来做各种介绍的,卖门票等等不要搭理,因为这一类人才是最危险的人。我的护照在莫斯科的地铁站被偷过,又神奇的被一个不知名的路人给我要了回来,整个过程我一直是懵逼脸。┑( ̄Д  ̄)┍。有人敲我背,我回头,突然还给了我一本护照,我一脸惊恐,才知道自己护照被偷了。 如果大家没我这么运气好的,那就在地铁这类人多的地方小心再小心吧,护照被偷了会很麻烦。
回国这段时间有新闻爆圣彼得堡地铁爆炸的事情, 我只想说,本人去马来西亚那会,亚航和马航相继出事。去土耳其那会,各种炸┑( ̄Д  ̄)┍。 旅行本就是一场冒险,你点子也不至于低到走哪炸哪,新闻本就是一种导向舆论,你真正到了那些地方,其实大家该生活的在生活,该干嘛的在干吗,一切平和。所以这些问题也并不是阻碍你去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理由。 (政治因素除外)
划重点:国际学生证进冬宫直接免费,不是学生价,是直接免费。 (首先,你需要一张国际学生证)至于其余的景点门票我们还没有实践,因为除了博物馆需要门票,教堂是完全不需要的。 而且冬季去夏宫也没什么可看的。 某宝上满代订票的很多,为了省去麻烦,某宝大法好!
机场的取款机有银联表示的好像最后那个就有。 俄罗斯24小时ATM机挺多的,商场和机场还有一些街道小店附近都是有的。 所以取钱算是很方便的。 但是奥利洪岛(贝尔加湖)和基地就不用想了。手里备好卢布。
<strong>莫斯科</strong>
莫斯科情结一般是因为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那句歌词“莫斯科没有眼泪,大雪纷飞?” 飞莫斯科的艰辛史我觉得我可以写一本书出来。18号从武汉飞北京,因为北京下雪,于是我在飞机上足足滑了两个小时,是的,是“滑”。上了飞机后就一直滑行着,这与后来我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坐飞机简直是对比强烈,后面细说。 滑到了大半夜,终于起飞后3点多落在了大帝都。下了飞机,又是大雪纷飞。┑( ̄Д  ̄)┍。我心如死灰。 我们坐的川航,北京飞莫斯科,成都中转 。其实对比我之前飞的俄罗斯航空,川航的服务真的是没话说,不管是机上服务还是飞机上的设备,长途飞行没有这些娱乐真的会很累。 但是,他们把我行李弄丢了,划重点:弄丢了我的行李。 我和coco的行李被川航失误拉在了首都机场,所以我们在成都机场转机的时候,空姐在我上飞机前告诉了我,没有我和coco的行李?! 我内心开始了无数三字经从脑海闪过,所以提醒各位,这种转机的飞行,一定注意行李!行李!行李!我们已经小心翼翼的问了无数次,告诉我们没问题,最后还是弄掉了。所以转机的朋友们,先取出来行李,再飞的时候再存行李最妥当。直挂那种真的会出很多很多问题。 最后是帮我们把行李顺利的运到了莫斯科,可是过程艰辛我就不多描述了,自己吃的亏也就只有自己知道。 在飞机里,空姐各种抱歉,各种解释,茶水都端来了三杯,我幽幽的回了一句:“我是要去零下几十度的地方,你们把我行李弄丢了,我过去逛室内酒店去?”空姐默默的飘走,不再敢说话。
除了丢行李这件事情闹心,飞行时间过得还算顺利,吃吃喝喝看看电影就到了。我一脸怨妇的下了飞机,川航给了我川航驻莫斯科机场负责人的微信。后面关于我在机场填行李丢失单以及过程的麻烦我就不详说了,我怕说完,游记就可以结束了。 川航最后算是人性化的2天将行李运到了机场,我们也算是顺利的拿到了自己的行李。 我第一次看着跟着自己飞了那么多地方的小银回到了身边那一脸慈爱。PS:俄罗斯的英文普及率不是一般的低,机场里面会英文的人员都没几个,在行李丢失处沟通起来简直是鸡同鸭讲。过程我真的可以写一本书。
莫斯科机场有点对不起俄罗斯首都这个名号。 比起圣彼得堡的机场,有点太朴素了点,不过如果你们看到了伊尔库茨克的机场,你们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那个如居民区一般的机场(此描述出自于小青)至今印象深刻。 下了飞机我们直接打了的士,机场外面很多,个人建议不要刚下飞机坐轻轨和地铁,毕竟拖着行李箱,如果行李不多另当别论,不然在地铁里要么被热死,要么提着行李上台阶会想戳死自己。 的士可以谈价格,适合就好。 出了机场我们换了点钱,买了三张手机卡,出口处就有BEELINE,那只黄色小蜜蜂的标志,办张卡大概60左右人民币,比某宝上面买划算,而且送的流量和通话也都够用。
我们坐着的士一路到了民宿。战斗民宿民风是真的很战斗,举例:上车就问到了司机一身浓浓的伏特加味,路面基本都是薄冰,司机一路90麦以上的飙,踩几下刹车再甩几下尾,我们就到了。 后来这个风格的的士我坐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暴风雪里狂飙的司机表示一脸淡定。
民宿的密码门很有意思,大门密码,进去小门密码,再进去邮箱密码打开拿钥匙,最后进入房间,有点密室逃脱的感觉。
是不是很复杂。其实一道道门解开了密码还是很有意思的。 后面几天我们苦苦纠结于这个大门的密码,房东给的所有密码都是对的,除了大门密码。俄罗斯民宿几乎所有的电梯都是最老式的,空间很狭小,上上下下吭哧作响,有一种随时掉下去的感觉。
我们住在克林姆宫附近,打车去很近。 前一天,我们都一直在寻找超市的路上。 有一个定律:你找什么的时候一定没有什么,你不找什么的时候,一定会看到满眼的什么。 我们就是在这个套路里面一路走下去的 。
大早上遇到了一个我喜欢的橱窗拍下的,其实当时是饿肚子的状态。
我和kris找的第一个小超市,我们觉得是个小资超市,因为一盒米饭合计18块人民币,橘子80多人民币,这物价把我和她吓到了。 于是第二天我们把找到大超市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以往的旅行,我们习惯了早起,一般8点就出门了。 划重点:在俄罗斯不要尝试8点出门,因为天都还没亮。 基本10点以后你才可以在路上看到行人,连卖三明治的餐厅也是9点半左右开门,我们第一天8点左右出了门,在天还没亮的时候,飘着小雪,我们裹着围巾,整条街就看到我们三人,场景很壮烈。
莫斯科的除雪做得很好,路上一直都有工人在除雪。
第一天不例外的去了红场,圣瓦西里升天教堂,古姆百货,克林姆宫,国家历史博物馆,亚历山大花园,这些全部都在一个地方。走走逛逛一天足够了。
红场是世界上出名的广场之一,地面全部由古老的条石铺成,基本布局是北面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东面是莫斯科国立百货商场,南部是圣瓦西里大教堂,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就喜欢俄罗斯人这种凡事都放在一起的作风,省了多少路费。
天气一直都很寒冷,起风的时候就更冷了。 夜景里的古姆百货和红场真的很美。 有一种霓虹在冬天的夜景里闪烁的更加耀眼。
第一天的午餐,我们用导航去了my-my。我第一次尝了红菜汤,味道确实不错。其实my-my类似于国内的快餐,选择确实很多,吃的人也很多。 在莫斯科吃的几餐里面也只有my-my还能吃,其余的就不吐槽了。 毕竟像牛肉饺子沾奶油这样的菜,我也是含着泪默默的吃完了。
这些景点几乎都是在一起的。 古姆百货就在红场旁边。
在莫斯科的两天,从刚刚过去倒时差到适应了开始用打车软件打车。 俄罗斯版的“滴滴”定位还算准,但是难免依旧会出现尴尬的情况。 俄罗斯英文普及率有多低就不说了,不用指望会有司机用英文和你沟通, 所以每次当司机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路上找到路人,强行塞入手机,直到路人甲乙丙替我们解决问题。 被强塞手机接电话,估计俄罗斯的路人们也是一脸懵逼了。 虽然以往的旅行,英语是基本够用的,总觉得在语言不通的国家寸步难行,其实忘了,人是有生存本能的,即使语言不通。
莫斯科红场的夜,像精灵在跳跃。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俄罗斯的“地铁”之行。早在各大游记已经知晓了俄罗斯强大的地铁构造和迷宫一般的造型。 真正去感受的时候还是有点懵了。 芝芝神奇得开了外挂,地铁一直是跟着她走的。 我猜芝芝应该经常玩大家来找茬,否则那么扭扭曲曲的地铁站名,她都对上了号。 这点可以给她加个鸡腿!我们地铁的第一站去了卡洛明斯克庄园。下了地铁站步行十分钟就到了。 不要问我是哪一站,那些扭扭曲曲的地名我真的没办法打上来。 但在莫斯科最震撼住我的也是卡洛明斯克庄园。
俄罗斯地铁多数是以前的防空洞建的,所以深不见底的电梯坐起来是真的望不到头。
童话故事里面的城堡
一路天气无限好, 因为空气干燥的原因,天空特别的蓝。 白皑皑里是一座看起来有故事的古堡。 通体灰白的建筑与蓝天白雪辉映着,肃穆也神圣。 天气太冷,拍了一会便离开了。 整个庄园的游客很少,咯吱咯吱踩着雪,看着这些景致,有一种穿越了的感觉,几十个世纪,和那些无数故事。
一路上看到很多俄罗斯男人带着孩子,似乎这边都是男人带小孩。 每个孩子包裹得像粽子一般,露出瓷娃娃一般的脸。触动人的事情那么多, 却往往最平凡的最动人。 离开了庄园,我们去了一只蚂蚁。 去的路上开始下雪,路很滑,风很大,我们把自己包成大婶的姿态,互相扶着前行。(路真的很滑,我觉得在莫斯科没摔跤简直把自己的小脑平衡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我们去了一只蚂蚁市场,这个市场逛逛就好,因为总感觉不论买什么,都可能是made in 义乌。 卖皮草的最多,可惜我们对皮草不会有兴趣,也觉得很残忍。
从一只蚂蚁出来,我们去了欧洲商场,这里是芝芝的“战场”。吃过了一餐总算解救肠胃的餐食。 对于莫斯科餐厅的服务,应该是此行所有城市里面,服务态度最差的。和摩尔曼斯克和伊尔库茨克的餐厅没办法比较。所以对餐厅有期待的话,放在后面吧。 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芝芝毫无悬念的选择了继续攻陷欧洲商场。 我和kris则去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去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依旧用的俄罗斯"滴滴”。 教堂进去是免费的, 但也不允许拍照。 所以我和kris看了看便出来了, 我和kris洋洋洒洒一路土耳其的各种教堂逛到了俄罗斯的各种教堂。 对于信仰,有着一种瞻仰。对于虔诚于信仰得人,是一种信服。 出来教堂就起了一阵妖风,然后下起了鹅毛大雪, 在莫斯科经常出过太阳了就会下雪,所以我们总会带着伞。 kris背着小白,所以我两在教堂与桥上拍了一会照。 那些站在桥上的照片,可是扛着小白跑了好远拍下的。 冷到鼻涕冒泡。 拍完照和kris打车去了欧洲商场与芝芝汇合 ,然后准备飞我们心心念念的摩尔曼斯克。
PS几个点: 去机场的路上是有很多插曲的。比如行李箱太重,地铁里的楼梯根本提不动,总会有好心的俄罗斯本地人过来三步两步就提上去了 (战斗民族真的不是盖的),我们的箱子基本都是40斤以上。外面的厕所很多都是收费的,折合人民币,真是黄金厕所。 整个俄罗斯所有的商场任何地方的门都做的巨重,推拉做的巨钝,(为了挡风)我们基本每次推门都要“嘿哈”一声,两个人一起推,斜眼看着俄罗斯人淡定得一人轻轻推开门的时候,我们都是满脸尴尬。 在机场快轨处遇到了一些很热情的俄罗斯小哥,会带着你找买票点,看着你买完票在安心离去,虽然语言完全不通,但是指手画脚的也能懂一二。 所以其实除了服务业的人冷漠,真实的俄罗斯路人其实很热情 ,热情到你怀疑人生。 说俄罗斯人冷漠这个事情,实在似乎一口黑锅。 是否会脸盲这个问题,我毫不犹豫告诉你:会! 我基本分不清女人小孩的长相,小孩像复印机复印的,我一直都怀疑他们丢了小孩后,都是怎么找哪个是自己的小孩的。
<strong>摩尔曼斯克</strong>
凌晨4点多,我们抵达了摩尔曼斯克的机场。平生第一次坐飞机落地是急刹的。 战斗民族真的不是盖的。 地上几乎全部是冰,出了飞机可以看到最厚的雪都要过膝盖了。从下飞机开始,就可以启动“滑冰”模式了.一路“滑”...总觉得会在这里摔死。在这种冰地上拖行李箱,可以自行脑补一下画面,反正我翻着白眼把箱子拖到了路口。 去基地要坐至少三小时的车....于是,再一次见识到了战斗民族开车的强悍,全冰得路上没有用防滑链条,车胎放了一定气以后,全靠技术..我坐在副驾驶,现在容许我小小吐槽一下,小哥是边嗑瓜子边开车得(我内心翻白眼的os:俄罗斯人也嗑瓜子啊?边在冰上开车边嗑瓜子这样好么?啊?这一车人看着你嗑瓜子多忐忑啊 ,啊?).....我不远万里来这里,零下三十度也无所谓,交通艰辛也无所谓,只为看极光...你这么嗑着瓜子开车,我很忧愁啊?!啊?!......
在国内我们就选好了基地是维克多家,事实证明,还不错。 价格略高,因为全包了(全天各种餐食和每天的出游安排)他们会安排车来接,到了村里再安排摩托车雪橇两个多小时抵达基地。 一路的折腾可想而知。接送的车最好是拼车,价格比较划算,人均100-200的样子。 提前跟基地联系人说好就行。因为几乎都是去基地的,所以很容易拼到车。
接下来在基地的几天,就有了我们无数的第一次。 我人生之中 第一次穿5条裤子(5条裤子什么概念呢,我为了捡一只掉地上得手套,足足捡了一个世纪,时间都定格了)第一次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雪景,广袤无际,与天接壤...神圣得雪山...看到令人生畏...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摄影师爱南极...美得眩晕。第一次尝试了在广袤无际得雪里开雪地摩托..(实话,太难,太难把控)初到时,穿了2件羽绒两件毛衣,5条裤子,两双袜子..两个暖宝宝...然后?然后我就自燃了.... 讲真,保暖做好以后,实际并不冷...一天结束了我也是暖呵得。..维克多家会准备好所有的衣物和鞋子,并且检查是否穿戴严实,因为坐摩托雪橇真的很冷 。
如上图所示,基本每个人都穿成了200斤的胖子,笨重到无法走路。 后来大家坐进了雪橇车里面,基本坐进去了就很难出来了, 因为穿太多,实在无法挪动。 因为雪橇车被坐满了,我不得已坐上了雪地摩托的副座,也算是唯一一个全程就在雪地摩托上坐着的。 唯一的好处:不会一身雪。 下了雪橇车只有我身上最干净,其余人基本雪人。后来有男孩想坐被维克多的儿子拒绝了,原因:体重不可以过重,身板不可以过大。
我坚持了很多让我一直不会觉得后悔得事情..旅行就是。....我也放弃过很多事情,旅行却不会放弃.... 那种在不同的人文环境里的认知和被自然景色震慑的感觉是文字与语言不能表述的。 我到现在也依旧记得坐着雪地摩托在除了冰只有冰的地方行驶了2小时看到的每一处景致,大概那里真的就是格尔达与加伊去的冰雪世界。 白到没有尽头。
抵达基地以后, 小草(基地的中国地接,维克多是有中国地接的,这样很好,因为确实他们几乎不会英语沟通)告诉了一些注意事项 ,然后搬着行李箱就去了我们三个的小木屋。 屋子很小,很简单,一个烤火炉,一个简易面盆就没有别的东西了。 厕所在外面离我们8分钟路程的地方,这算是我住过所有房子里条件最差的,但是冰天雪地的感觉有这样的暖和的屋子已经很开心了。 基地基本没有信号,所以待在那里的几天里,除了出去玩,餐厅吃饭,就是回小木屋睡觉。 这种极简的旅行体验也是回归质朴的体验。
下面几张我们某天跟着维克多出去玩以后,回来在基地门口拍照。 于是有了下面的“杰作”。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张诡异的拍照姿势构成。提醒一下,苹果手机在这里几乎不用拿出来,因为基本会直接挂掉(没电)所以手机拍照什么的可以忽略不计了,基本只能拍几张 。我一路把手机揣怀里保持着微弱的电量,可拿出来几分钟直接1%关机。
在维克多的第一天,我们坐着雪橇车去了开阔的地方, 除了基地的一行十几人,没有任何人。 空旷到你想躺在冰面上一直躺下去。 绵延的雪山,壮阔到你真的会很认真的思考,人到底有多渺小这个问题。 那些以往矫情的文字在这里却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起在基地的小伙伴们 。都是一群爱旅行的人。 认识了“华为”和“小苹果”。 一个川大的体育老师,一个川大的研究生。 华为”又名“国产”,和“苹果”是四川人,两个很可爱的男孩,我们喊他华为是因为大家晚上一起拍极光的时候,我们带的苹果手机拿出来直接关机全挂了,只有“华为”50%得电量屹立不倒,我们一起大半夜走到很荒芜的地方拍极光.. 全靠“华为”手机自带的手电筒引路 . 风大的时候拉着“苹果”和“华为”挡风[捂脸]...“华为”得身板也特别适合挡风...幽默风趣也会照顾人的小伙伴。 有时候旅行微妙的地方也在这里, 认识了不同的人,却都有着相同的爱好。 在维克多基地住着的时候,晚上出门上厕所都会害怕,因为要走一段夜路,虽然冬天熊会冬眠,但狼不会,还有维克多家里养的猎狗,那一段路程会特别怕,拉着小苹果陪着去上厕所这样事情大概也只会发生在学生时代了。 维克多家的厕所应该是我这有生以来遇到的最神奇的厕所,俗称自制马桶。 厕所里面还有老式的暖气。 但因为穿太多,每次上厕所基本耗时最短也需要20分钟。 这些神奇的体验让我觉得朴素的生活有朴素生活的不同味道。
他是维克多的儿子, 我一路几天都是坐着他的雪地摩托而行的。 有点腼腆,爱开玩笑的一个大boy。是小草的男盆友。在基地,除了鹿肉就是鹿皮,好像我们那里的猪一样频繁被“使用”着。 对于鹿肉我是抗拒的, 在国内根本不可能吃的东西,可是这里只有鹿肉,鹿肠。 尝试着吃了一下,味道和羊的味道差不多,心里依旧还是很抵触的。 但为了保暖,只能吃这个。
维克多家的餐厅。我们在基地的主要根据地。 晚饭都是到8点多才吃。 早餐是午餐的时间。 总之这里吃饭的时间点很奇怪。 每次出去玩完以后回来就进了餐厅,然后习惯性的吃饭。 番茄混合辣椒得酱我就不吐槽了,总之吃任何东西 先看看,否则跪着也要吃完。
基地同行的一个女孩,四川人。 这红色,如同精灵一般在雪地里闪烁。
冰钓这个事情,还是放弃吧。 鱼还没钓到,人基本就冻僵了。只是看大家对凿冰洞还是很有兴趣的。
每天回来的路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致, 所以我才说,这里或者是真的冰雪童话。森林,鸟,雪,夕阳。 画面唯美。
第一晚我们并没守到极光。 第二晚再守不到,第三晚上就要离开了。 所以第二晚我几乎不敢睡觉。 半夜12点出门上了一趟厕所,遇到了小草,说有微弱的极光。 于是我跑回了小木屋,喊上了kris和芝芝。 kris激动的抗着三脚架出来,我们约上了小苹果和华为。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画面。 弱光里拍极光是很难对焦的,还好有kris。她拍出了这些极光照。 真实的极光其实很微弱,用肉眼可以看到是灰色的,相机拍出来是绿色的。 一般只在半夜会比较明显。 我们去的两天,基本晚上都会有小雪,本身天气不太好的情况下,是很难看到的 。好在最后一晚还是看到了。 我们几个人组队走到了基地以外开阔的地方拍,走到自己内心开始害怕:没有灯,路很黑,还害怕有狼。 所以我又第一次体验到了冷冬黑夜里找极光的刺激感。
华为蹲在离我们百米开外的地方,站了许久才有了这张照片。 他说他自己快要冻僵了。
冰雪世界的肃穆,让你觉得纯,致,净。摩尔曼斯克的几天回归原始的生活,让我感受到放松生活的真正意义。 聊聊天,一起吃饭,一起外出游玩。 没有网路,没有手机。除了雪,就是那夜空漫天的星。
摩尔曼斯克的最后一天, 我们去看了驯鹿基地。 近距离接触这些小生灵,一开始是害怕接近的,因为鹿角,而它们本身很容易受到惊吓。 真正接近了 ,觉得很可爱。任何生命都是值得被尊敬的。
冰雪世界的肃穆,让你觉得纯,致,净。摩尔曼斯克的几天回归原始的生活,让我感受到放松生活的真正意义。 聊聊天,一起吃饭,一起外出游玩。 没有网路,没有手机。除了雪,就是那夜空漫天的星。
摩尔曼斯克的最后一天, 我们去看了驯鹿基地。 近距离接触这些小生灵,一开始是害怕接近的,因为鹿角,而它们本身很容易受到惊吓。 真正接近了 ,觉得很可爱。任何生命都是值得被尊敬的。
在基地已经习惯了穿两件羽绒服,四五条裤子。 有次在小木屋被取暖炉热醒,(晚上不间断的会有基地的老大爷过来加柴,很人性化)热到流了一身的汗。 我后来常常跟我朋友说,在俄罗斯,我几乎每天都感受着几十度的温差。 室内零上30度,室外零下30度。 每次在室内穿完衣服,一定会打开门窗凉快一下,否则真的会热死。 供暖真的很足。
最后一天在摩尔曼斯克,我们遇到了几年难得一见得千只驯鹿迁徙...场面壮观赶上非洲动物大迁徙了..... 我一直趴在雪橇里面拍图....维克多的雪橇车中途还出了状况翻车,没有任何人员伤到。他们的保护措施确实做得很好。 我们一路追赶着驯鹿。 回去的路上又遇到了几年难见得大暴风雪...在摩尔曼斯克基地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摩托雪橇...so,不知道零下多少度的温度里,被摩托艇拉着,70迈以上的速度坐在雪橇里基本成了雪人..我头发睫毛全部是结冰得, 整颗脑袋躲在了衣服里面...跟雕像一样坐了一小时才回去...下了雪橇基本就是一个雪人了...这种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体验,不抱怨,我是喜欢的。 靠近自然、接近自然,体验极端天气,人活一生也未必可以体验到.... 同行得“华为”和“苹果”在360度全开放式雪橇里也体验了非一般得感受。 晚上我们带着行李箱和华为,小苹果一起在暴风雪里去了小镇上,准备去摩尔曼斯克市区 。
傍晚回来,遇到了暴风雪。 原本以为走不鸟了 ,但是维克多爸爸的车技好, 大暴风雪里愣是带着我们一行人到了小镇。 回去的路上是和小苹果他们一起回的小镇,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程,途中又再次遇到了极光。 我依旧在副驾驶, 俄罗斯司机依旧在暴风雪里开着车,嗑着瓜子这个梗真的是过不去了。 我也有一个第一次感受到了暴风雪里坐车的感受。
摩尔曼斯克,不冻港,基本深入北极圈内了得城市,也是我此趟最喜欢的城市。人友善热情到让你到不好意思,虽然他们英文很不好,他们甚至拿出出翻译器与你沟通.....这里冬天绝对与众不同,奇特之处就在于它所有的“四个极端”:极夜、极光、极地空气和极贵的鱼子酱。 极夜和极昼在这里4月份和七月份可以感受到,全天白天或者整天夜晚。我已经在路上“花式”溜冰了很多次了..路滑到小碎步前行..再一次让我抱一下战斗民族的大腿,走路要摔死的地上他们很淡定的开车..嗑瓜子...(买的防滑的冰爪没用到,懒得拿出来 ...这里人基本走路都靠摔得[发抖])
这里有着国内三线城市的舒适感。 房子都是欧式的小楼房。 我们住的民宿,在摩尔曼斯克也是很难打到车的。 基本都是电话叫车。 俄罗斯版滴滴在这里基本没什么作用。 所以好的房东这个时候就很重要了。 我们房东为我们全程叫好了车,他们会用软件收费,也很合理。 最关键是,这里的司机比莫斯科的要热情太多,即使语言不通,他们也一定要和你搭上几句话,然后自己再那里开怀大笑。 很可爱。
世界最北边的麦当劳,被我们找到了。吃个早餐, 做个纪念。
在摩尔曼斯克,我们只去看了列宁核动力破冰船。可惜在摩曼的几天天气并不好。 寥寥拍了几张,便收拾行李准备转站圣彼得堡了。
摩尔曼斯克的机场很小。 和国内的客运站差不多大。不过再看了伊尔库茨克的小机场以后,我们觉得多小的机场也是合理的。
摩曼还值得再来一次。 不论为了极光还是生活在这个简单的小城市。
<strong>圣彼得堡</strong>
临近春节前夕,我们飞到了圣彼得堡。 一本如书一般的城市。
在圣彼得堡的民宿是我们此行最爱的民宿。 出门就是大街和最大的图书城 。
行走,在这个城市。
对圣彼得堡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文艺上。 报纸法棒和一杯咖啡,行色匆匆的路人。 数不尽的书店。这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地方用一种低调的华丽在低吟着那些故事。 所以我们爱这个城市 。 来之前有被告知这里小偷很多,所以我们来的几天也分外小心。
自制早餐,这里基本没有早餐,因为俄罗斯人起来的一般都很晚,上午10点左右才天亮。 也只有泡面可以拯救我们的胃了。
来后的第一件事情依旧是找超市。 为了除夕之夜的年夜饭。 依旧找了很久,导航这个时候失去了作用。因为我们绕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找到。 一路问下去还认识了两个在学中文的俄罗斯女大学生。 虽然最后没有找到我们要去的超市,但被两个姑娘的热情打动了。 在彼得堡的几天,天气并不好, 我们所有拍出来的照片都是雾蒙蒙的。 每天都会有小雪加雨。 也好,偷点闲,吃吃喝喝买买就好。
彼得堡的第一站,我们去了滴血大教堂。 一路去的教堂其实很多,但依旧被震撼到了。 教堂壁画的华美,教堂本身故事的深沉,都足以让你驻足很久。
芝芝这逆天的“一米八”既视感。 芝芝一直很认真的听完了教堂讲解器里对滴血大教堂的讲述
滴血大教堂附近的小偷是有的,所以去的时候多注意自己的包。 第二站是我执意要去夏宫看看。 因为导航显示隔得很近。 于是我们走了快半小时去找夏宫的位置。 当然最后一定是找到了,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冬天就不要去夏宫了。 我们一路跟着导航找夏宫,一路笑着为何冬天要去夏宫?
这就是冬天的夏宫。 萧瑟,雕像全部被封存了起来,所以冬天确实不用去夏宫了,像我这种不死心的去给你们看看就好。
离开夏宫,我们一路拍。雾蒙蒙的彼得堡,更添了一种冬天的肃穆感。 原本有时代感的建筑在雾蒙蒙里变得更神秘了。 下午找到了大超市,买好了除夕晚餐的食材,买了瓶伏特加,好好在国外跨年。 国外买酒收银时如果觉得你很小,会要求看护照。 我们被要求看了护照。 我一个80后瞬间嘚瑟了一小下。 当然后面我也不会告诉你们,我们用了学生证免费进了冬宫。超市的蔬菜水果过磅都是自己操作,自己贴价,我在想,国内超市要这样,估计早亏到关门大吉了关于伏特加,喝了一点,那酸爽,比白酒稍稍好点。喝了直接可以卧倒....所以不胜酒量的还是不要尝试了。
从在土耳其一起过除夕,到圣彼得堡。 原本并不是那么熟悉的一群人, 因为共同的爱好,一起跨年,一起在异国他乡渡过这些有意义的日子。 喝点小酒,聊下琐事,时间里的那些琐碎一下子变得格外有意义。 我们说,这是我们的新年睡衣趴,为了我们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主见,独立的生活而干杯!
人世间的事,没有野心就容易开心。—— 你只有走完必须走的路,才能过想过的生活。好像大都如此。 于是,你就长大了。这个过程,我们甘之如饮。
我们一路同行,为生活干杯,为旅行干杯,也为自己干杯!
彼得堡的第二天, 我们去了冬宫广场与冬宫。 那个华美到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去了解的冬宫。 ....国际学生证可以免门票进去, 对于学生党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福利 。冬宫其实是俄国沙皇皇宫,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如果想好好的逛完整个冬宫,我觉得可能需要两天的时间。 所有有历史感的建筑文物都是值得去欣赏的,因为每一个物件上面都承载着主人公那些故事。 历史值得被尊敬,哪里都是。
华丽的宫殿,华丽的内饰,一切华丽丽的装饰都像在讲述着那个鼎盛时期的历史。
当然, 最好尽早去。 因为不论任何时候,都是排不完的队伍 。数不尽的人。
我们穿梭在这些“历史”里,就像看着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隔着几个世纪在谈话。 遗憾的是在彼得堡的几天,天气并不好,所以最后没有去成叶卡捷琳娜宫,看到的涅瓦河也是雾蒙蒙额一片,大概是给了一次再来的理由吧。
我们走过了那么多旧城, 看了那么多不同的人文, 终究还是没参透生活的意义,却了解了旅行的意义。 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释放自己, 那些生活带来的困惑,找不到出口的难题,最后总在一场一场的旅行里将这些情绪淹没。 怀揣着新的认知,回去过那些数不尽难题的生活:那些不好不坏的日子。
彼得堡的几天,我们也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 一路下来, 也只有彼得堡的东西最适合买。 所以打算买东西的, 放在彼得堡更合适。 否则看了彼得堡的价格就会一路桑心回家。 离开圣彼得堡,下一站是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 冷空气的故乡。 这次俄罗斯行,零下30几度在五条裤子,两件羽绒服的攻势下,不值一提。 只是没料到西伯利亚冷空气果然名不虚传的冷, 在奥利洪岛我基本冻成了狗。
俄罗斯当真是世界最大国,本国飞来飞去居然有6小时时差。我飞了7个多小时飞到了这个最冷的地方,然后再坐6-7小时的车程去奥利洪岛,到了以后再走半小时冰路,之后再坐半小时车才抵达酒店。 我觉得旅行,真的是需要能折腾。 伊尔库茨克时差与中国基本一致。我又要开启倒时差模式。
<strong>贝加尔湖</strong>
初晨的霞光。耀眼光芒。
酒店就建在小山坡上,门口有个秋千。对面可以看到贝加尔湖,景色确实不错
<strong>伊尔库茨克</strong>
伊尔库茨克经常下太阳雪。 有时候上午还出着太阳,结果抬头就开始飘大雪。 树上瞬间挂满了冰花。 伊尔库茨克的景点并不多,除了喀山圣母大教堂,130街区,再就是卡尔马克思大街。 原本想去利斯特维扬卡镇,离伊尔库茨克也就2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是芝芝要扫街,kris因为那一口西伯利亚冷空气生病了,我自己也不愿意一个人去 ,所以伊尔库茨克的几天几乎就在130街区晃悠。 买买买,吃吃吃成了主旋律。
在伊尔库茨克打车也是需要民宿老板帮忙叫车的,否则很难打到车。 所以在摩尔曼斯克市区和这里都遇到了很好的民宿老板,耐心,不论你去哪里,发个短信,打给电话,他们就会安排好车。 第一天我们去了130街区。 这个吃喝聚集的地方。 在忍受了十几天的俄罗斯菜以后,我们选择的了这家吃中国菜和日本菜的餐厅。 除了鱼,一切都还好。 这里的鱼腥到芝芝这个海边长大的都受不鸟,大概因为不放醋的原因。没办法入口。 这一餐,算是解放了一下胃。
下午在商场里面转悠了一圈,kris被那口“冷空气”害的不轻,第二天直接“家里蹲”了
这家甜品我还是不吐槽了 。总之俄罗斯人爱奶油爱到丧心病狂的地步,我喝一杯奶茶,2/3都是奶油,我都喝不到茶的。在俄罗斯这段时日,我觉得自己喝了几公斤的奶油,难怪之前一个妹纸说在俄罗斯呆了6天,胖了8斤。 这个也不是没依据的。
第二天,kris家里蹲了。 而我和芝芝早早出门, 我打算独自暴走列宁广场和马克思大街....芝芝依旧“扫”街去了(shopping),我们三人分头行动了。 我去暴走的主要目的:...为了消耗我头一天喝下去得几公斤奶油..这里有一点误区要说一下,虽然室外冷的我找不到爹妈..穿3双袜子一样没知觉..手机拿出来秒挂没电...but室内得暖气是我们大天朝得double...我每天在室内流几斤汗..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去外面凉快一下”....汗流浃背是常态...几近想裸奔....基本穿个短裤波衬衫还不能动,动动就流汗....“冰火两重天”得写实版...毕竟室内零上30度,室外零下30度,这样的温度里,我居然也没感冒,我也是很佩服自己的身构造的。
早上的伊尔库茨克又下雪了。坐在车里看着路边的树全部挂着冰花,芝芝说美的像童话故事。
tips: 130街区和卡尔马克思大街就隔着一条街,不同方向罢了。 可以安排在一起。 130街区这只神兽太好认了。我几次都是和芝芝在这里汇合。 有次我发微信芝芝 ,我说我在一直叼着耗子的猫这里,雕像雕像!后来芝芝用她那不到眼白的眼睛瞅着我说:这是神兽!神兽! 那是一直貂!
我和芝芝的午餐去了这家排名第一的苏联怀旧餐厅。 环境是真的不错。小资。 还有人演出。
至于味道嘛,标准俄罗斯风味餐厅, 怎么形容呢, 在俄罗斯餐厅吃本土风味的餐食,我只能说,自己点的菜,请跪着也要吃完。 仁者见仁吧,也没那么糟,只是看个人口味而定。
和芝芝分开后,我一个人去了前面的广场。 很多俄罗斯本地人在广场上散步,哪怕还飘着雪。 我一个人在广场的凳子上做了一会,刚好广场上放着俄罗斯得歌曲,肥硕美味得鸽子满眼飞(这个修辞我觉得很准确).对面夕阳里是雪与湖交织得景.前苏联得景致有点复古怀旧。配合着音乐,我又放空了1个小时。
用长焦偶然拍到了这对带着狗散步的夫妻,生活,好像原本就很简单,惬意
晚上和芝芝想出门去酒吧晃晃。临出门前kris还说我,穿着毛衣去,妥当嘛?这个问题我思索了良久,宁可挫死,也要保暖! 穿着毛衣羽绒雪地靴就出了门。。芝芝说我,你丫一个不喝酒得去pub做什么?..我答:我是去看别人喝啊。 pub很小,但很燃...他们不会在pub里面抽烟,这点要强烈点赞。我喜欢他们跟着音乐随性跳舞的样子,让人觉得活在当下,一切都不重要。 被邀请上去跟着跳了一曲,芝芝喝了一点点啤酒,感受着那欢乐氛围。
晚上回去发生了一些让我觉得我人生很难平复的事情,论一个人如何在正常与逗逼之间切换的呢,For example: kris在民宿里洗了澡出来时门锁坏了.半天出不来...最后用力推出门以后,我,一个纯正的逗逼上线了,我说“不会啊,厕所门怎么会坏到打不开呢,不合理啊...”然后,我推门进去了..关上了门...再然后,我就被锁进了厕所.......内牛满面得推了半个小时的门也出不去..最后打给房东才能顺利出来...关厕所里推门推出了一身汗...开门后默默飘走.......必须找洞把自己埋了. 她们无情的给我伤口上撒了盐。这个时候我需要装鸵鸟即可。
伊尔库茨克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去了卡尔马克思大街。
像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开的咖啡店。 装修很小清新。
午饭顺着导航,我们找到了tripadvisor上排第五的餐厅:.bbb. 味道算是可以的,我顺着路到隔壁拍到了面包房里得帅哥...赏心悦目。
傍晚时分,我们一起去了一家清吧。 喝了点咖啡,听一个唱歌很复古的老头儿唱了几首俄罗斯歌曲。最后一天,也充实的过去了。
晚上回去找民宿办公室的时候, 我转悠到了隔壁小楼找办公室,离开了她两的视线。吓得kris发疯一样的找我,她以为我被哪辆小车里的人拖走了,因为我们在等民宿老板的时候有俄罗斯汉子拎着酒瓶子过来搭讪,我们悻悻离开。所以我消失了几分钟里她特别紧张。 看到她紧张的样子,我心里是感动的:因为我们真的有着革命般的情谊吧。 我还在笑她“电视剧看太多,想象力太丰富。” 最后找到了民宿老板,去他办公室拿行李箱,结果他也是喝多了,一身伏特加味道,走路不稳的带我们去办公室。 kris心里是担忧的, 最后上去了,老头儿居然只是给我们讲他年轻是怎么参军,怎么帅的。他是我们遇到的俄罗斯人里面英语很好的,沟通起来无障碍。
最后拿到行李箱,我们便启程去了机场。 伊尔库茨克的机场就是市区内,从小区10分钟就可以到。 很神奇的一座机场,很神奇的一座城市。
整个俄罗斯之行就这么结束了。 像一本书,读到结尾发现没有结尾。 这半个多月里,我们看完了这辈子可能看到的雪,冰,在极端天气里感受自然的敬畏,在最朴实的村落和基地里体验最质朴的生活,这大概是我一直坚持旅行的原因,因为可以预见自己,读懂那个连自己都不太了解的自己,每一场旅行的结束,并不会改变生活的原貌,回去后的生活依旧是继续的问题无数,但最后发现,改变的是思想和认知。 而这样,就足够了。
我的朋友,格鲁吉亚再见!
2017-05-31发布拍摄于2018-04-23
景点
贝加尔湖
4.7分
俄罗斯必打卡景点榜 No.5
"形状为新月形"
自然山水
收藏
携程推荐
去App查看全部
文中提及 (1)
景点
贝加尔湖
4.7分
俄罗斯必打卡景点榜 No.5
"形状为新月形"
自然山水
收藏
携程推荐
法国出境必备
办签证
WiFi电话卡
交通工具
外币兑换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