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89
巴音郭楞等(8)
天山之鹰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吐鲁番的葡萄,达坂城的姑娘,塔克拉玛干的沙漠以及克拉玛依的石油,这是我在出发前对于新疆这块土地几乎所有“贫瘠”的认识。对于地大物博这个概念也只是停留在宣传语和书本上。这次四个多小时的飞行,两个多小时的时差,每到一个城市和景点都需要五个小时以上的车程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土地应有的广阔,任意驰骋的酣畅,并从内心里为祖国能够拥有并守护这块热土而自豪。
第一次的长途飞行,忍不住的兴奋溢于言表,虽然航空公司贴心的配备了耳机可以让乘客自由选择音乐或者电影来打发时光,但我始终目不转睛的醉心于舷窗外的风景。一路从青山绿水到戈壁荒漠,经历着大自然神奇地从戈壁到荒漠再到沙漠的渐变过程,两漠之间俯瞰之下如同只有一线之隔,一座座崛起的戈壁绿洲以及连绵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一切都强烈冲击着我的视野,更让人感到雄伟而震撼是蜿蜒的天山山脉在机翼下像只的盘踞的巨兽释放着阵守一方威严。
走出乌鲁木齐机场,本以为枯燥的航程,在此时却令我泛起了淡淡的失落,看不尽的高空美景至今无限留念。在这里真心提醒准备走进新疆的朋友们选择白天飞机出行,并且不要在睡意中错过了一饱眼福的难得机会哦。
入住酒店,休整了一会儿,立刻迫不及待的出门溜达。我们所住的哈密路地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热闹的,离新彊博物馆和美美购物广场都不太远。而我们没有急于去到博物馆和久负盛名的大巴扎,而是到处寻找邮局,先把寄出明信片的事情搞定为重。但是在乌市不是每家邮局都有明信片可以购买,我们跑了三家,找了一路也无所获,只有使用酒店里提供的明信片。我是由于担心之后的行程或景点中没有机会和时间再去寄明信片才急于奔波,其实如果时间允计,大的景点内是有邮寄明信片服务的,只是我习惯先期完成会放心踏实很多,而且是乌市的邮戳。
时针指到六点,我们开启了觅食模式,此时最想吃的就是新彊烤串。可是走了好一路,每家饭馆几乎都是门庭冷落,在我们的意识当中,食客满堂,味道也应该差不到哪去,可照目前形势来看,只好在犹豫和纠结中走进了一家饭馆,老板悠闲的剥着蒜头。我们点了一份拌面,小份的大盘鸡,上桌的菜品份量不是一般的足,味道非常可口,特别是大盘鸡,很合我的口味啊,吃到最后撑得我们两个出门走路都得缓步慢行。
之后我们才意识到,由于时差的原因,六点还是当地人工作的时间,就像我们的四点多钟,他们的晚饭开始于八点钟左右呢,难怪吃的那么孤单,呵呵!一饱口福之后,回到酒店早早的进入梦乡准备迎接第一天的旅程——吐鲁番。
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发去往著名的葡萄产地吐鲁番。一路上干燥与炎热扑面而来,这紫外线的威力可以用毒辣来形容。防晒成了这一天的重中之重。吐鲁番为低洼的盆地地形,日照强烈且热浪又无法散开,如同蒸锅一般,最高温度可达50度以上,我想这也是吐鲁番的葡萄品质上乘的原因之一吧,如同种植西瓜,越是干旱越是糖份高,水份足。
首先我们来到維吾尔古村,走进这个两层小楼,如同进入维吾尔族的小型民俗馆,展现了当地人的房屋陈设,生活劳作方式等等。
二十分钟左右的参观时间过后,紧罗密鼓的去到了交河故城。这是一个看似败落,但极具特点的、荒凉的古老城镇。地面上道路和房屋非常的破败,风化的几乎只有雏形可见,行政区与生活区错落有序,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由于它独特的建筑风格。为了能够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躲避炎热,祖先们几乎把整个地下掏了个空,魔术般的创造了一座双层城镇,百姓们在地下生活起居,过着无惧炙热,享受一袭清凉的日子,上面的市政机关打理着有关城镇的一切事物,多么和谐与智慧的创造,走在上面,体会着当年的繁华,也许这样的生活不再,很多生活方式被科技取代,但人类的突破与创新的精神应该是永恒的。
中午在导游的推荐下,饱饱的吃了一顿特色餐,同时欣赏了一场还算精彩的维吾尔族民俗表演,最主要的原因就像美女导游说的,把午后最炎热的时候给躲了过去,这样的安排对于最害怕酷热的我来说是极好,哈哈!
走出维吾尔族特色餐厅,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久负盛名的坎儿井。新彊土鲁番地区坎儿井是解决整个地区用吃水问题的伟大水利工程。由于气温高,蒸发快,任何地面引水工程在吐鲁番都无法实现,还没等引到蓄水区就已蒸发殆尽。于是,人们开建地下引水渠,地下施工、引水,防止途中水份蒸发,以暗渠与明渠相结合的方式巧妙的解决了水源输送问题,一直到现在,吐鲁番的百姓还在因此受惠。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智慧有着战胜自然的能力。
紧接着,我们来到火焰山景区。第一次听说它是在83版的西游记里,看到那被烈日照射到通红如火的山体,从山脚下看是烈焰冲天,走上观景楼从高处看去山体延绵一下又有了大火如海的磅礴,真的是有移步一景交织变换的观景体验。
大巴车穿行在火焰山大崃谷,来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这座比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年的佛教寺庙洞窟,从尊贵的皇家寺庙沦为普通寺院,几经兴衰,而后又在一、二战时期被西方及日本列强抢夺破坏,现在的千佛洞已是满目疮痍,几乎找不到一幅完整的壁画和佛像,所有壁画人物都被磨去双眼,据导游介绍洞中许多珍贵的壁画现在只能在英法等西方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甚至有些展示的图片资料都是从国外翻拍回来,这样的耻辱让现场的团友们极为心痛而沉默不语。刚到的时候是兴奋,是神秘的宗教氛围,深入了解过后,再去看那墙面上残缺的艺术瑰宝,愤慨与历史的警钟刻入我的脑海,越是徘徊越是惆怅。带着满脑子的惋惜离开,久久不能从情绪中抽离。
五点多钟,回到火焰山景区大厅,形如金箍棒样的超大温度计上显示地面温度仍有45度之高。这样的气候环境磨练着人类的意志同时也赋予了人们美味香甜的水果,大自然就是这么的公平,在忍耐与付出中赢得收获。
在晚霞中进入葡萄沟,马上来了杯冰镇葡萄汁,这酸爽,简直的,沁人心腑啊!漫步葡萄架下,品味葡萄浓汁,还有什么比 这样的生活更惬意呢!去到维吾尔族民家作客,嬉笑歌舞一番已是天黑。结束了快乐充实的一天,疲惫中回味着酷热与美景,好吧,这一天我是痛并快乐的,幸福多于磨练!
一大清早起床出发,今天要去的是天山天池景区。非常轻松的行程,天气非常的给力,秋日的暖阳渐渐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其实之前也去过不少天池景区,心里的预期无非也就是山谷中的一汪清澈湖水而已。但当我走进了,还是无法抑制的惊叹不已。那层叠的山峦如一扇扇虚掩的屏风,让开了远处巍峨的雪山山顶,那立体生动,绝美壮丽的画面,立马让我感受到其它天池无法展现的敞开心霏的秀美。层层山峰由近而远的慢慢融入天际,烘托着雪山的尊贵与神圣,间或几朵白云在山间漂浮,给予人们在湖边远眺而产生的思绪无限飞扬与遐想的空间。我和艳姐不约而同的没有选择游船观景,此刻只想静静的去感受湖水与山峦的宁静。
回到乌市,我们逛了逛市区的满园春批发市场,淘了些当地的土特产,转了转商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吃。烤羊排,烤羊肉,烤鸡翅等等一样都不能少啊。还有就是手抓饭,不过,相比起来还是烧烤比较让人回味,不知是地域水土或是食材的原因,回到内地,怎么也吃不到如此的美味了。
今天散团前,导游就作起了友情提示,接下来的喀伊环线将是非常辛苦与疲惫的,几乎每个行走过这条线路的游客都是精精神神出发,灰头土脸的回来。日出前出发,日落后住宿是常有的事,每天五六个小时以上的车程行走在戈壁,每一个城镇与景点都是戈壁绿洲,沿途只有干旱与戈壁滩。在这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是成负比存在的。因此,导游的预防针也上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心里准备。
喀伊环线是针对喀纳斯及伊梨两大景区设计的从乌市出发到喀纳斯环绕整个准噶尔盆地从阿勒泰伊犁地区回到乌市,可以说历时七天囊括了北疆的所有经典景区。所谓北彊看景,南疆看民风,天山所隔,大有不同,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民风嘛就留在下次有机会再来体会,光就这次的北疆之行已足够让我在日后回味,畅想。
一大早天没亮出发,经过了一整天的车程,终于在下午五点来到了五彩滩。早就听说这是个极具特色的河滩,仅一河之隔,一边植被密集,郁郁葱葱,一边寸草不生,礁岩当道,并且在不同角度的日照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按当地人的说法,蓝色蓝蓝的,紫色紫紫的,绿色也是绿绿的,五彩纷呈名不虚传啊!非常多的摄影爱好者架着短炮长枪捕捉夕阳下的五彩美景。
经历了赶路的一天回到酒店,兴奋得有些难以入眠,想到明天将去到喀纳斯,睡前自问,真能揭开水怪之谜吗?不觉在自寻答案中渐入梦乡。艳姐听说了我的入睡方式,打趣到:“也是够了!水怪还管催眠啊!”哈哈!
喀纳斯景区非常大,进入景区大门后需要坐一个小时左右的摆渡车来到核心景区的换乘中心才能去到其它景点。摆渡途中将经过喀纳斯河道的三道湾,卧龙湾、月亮湾及神仙湾。这几处都设有观景站点,可以下车,游览完可以换乘另一趟上山车辆,也可以把核心景区放在首位,在回程的时候逐个下车游览。但是如果有幸在清晨,阳光晴朗温湿适度的气候里看到神仙湾被如玉带般的云雾笼罩,那么,请您毫不犹豫的下车,站在湖边果断举起你的照相,留下这难得的一景。
湖水在适宜的温度中蒸发,形成浓厚的水雾聚集在湖面之上,如嬉戏般萦绕,不禁让我想起孙大圣的筋斗云,或是南天门内的仙居之地,奇幻、神秘且短暂。也只有在阳光,气温,湿度缺一不可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呈现如此圣景,连每日穿行于此的大巴车师傅都会下车拍照留存。几分钟之后,当太阳高照,云雾散尽,便会露出湖水本色。依旧清澈静美。
到了换乘中心,我们往游船码头走去,沿路山坡,草地,栈道不断地美景如画,特别是站在栈道之上,看到静静的湖水上那如镜的倒影,仿佛付于了雪山之顶,群峰之间以灵魂,在流连,在倾诉。
接着泛舟喀纳斯湖上,湖水不像南方湖水那样碧绿,秀美,也许是水质或日照的关系,湖水带着微微的蓝绿色,荡漾之下放射着五彩的光芒,两旁山峰如峡谷耸立,更显巍峨。
下船上岸,沿着湖边游走,山水相融,鸟儿也在湖中小憩。
游湖之后,便来到图瓦人家作客。图瓦族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蒙古民族,据说是努尔哈赤当年西征时留下的部落后代,与哈萨克族同地而居,因此同时掌握了普通话、蒙古语以及哈萨克语。欢歌笑语的交流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呼麦技艺的展示,以前只在电视屏幕前欣赏过,有机会现场体会到这项叹为观止的发声技巧,通过独特的旋律表达他们的生活与坚持,真是让我记忆犹新。
随后,骑上骏马翻越山坡去到喊泉,第一次没有陪同的一个人骑在马背上,被前面的头马指引着前行,紧张,兴奋。其间马儿小跑起来吓得我大叫,不知所措,感觉随时都有摔落马背的危险,等到慢慢适应了些才稍稍放松一点。相比之下,在此之前的体验,跟本都不能叫做骑马,最多叫个溜达!呵呵!
穿越栈道,白桦林,突然回到了青春大学时代的宁静,象牙塔里的朗朗书声。一路的怀念,一路的感慨,在喊泉前释放,大声的感叫,狮吼,只到泉水漫出,我的内心也有了对以往情怀的重温。
再次骑马而回,淡定了许多。从换乘中心坐车返回景区大门口已近日落。回到住地,早早休息,迎接新的行程。
这一天原本的行程是喀纳斯禾木村,但由于事先了解到禾木景区游客十分拥挤,进入景区至少得排队等待上三个小时以上,正值干旱烈日当头的时期,在导游推荐及团员商量之下,我们一行来到了西北边陲——新疆建设兵团185团一连,中国西北最北的一支连队,与哈萨克斯坦隔岸相望,这是我头一次离我们的国界如此的接近。
新疆建设兵团,是我们国家在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导游切身体验的介绍下,它的形象从模糊到具体,从平凡到绚丽,几乎在我的内心完成了一次蜕变。
建国初期,为了抵御外敌,稳定新疆边陲这片热土,王震将军带着他的部队就地整编,肩负围垦戍边,保卫国界,稳定团结的艰巨的任务。短短几句,说起来容易,做到做好却是兵团人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
当时哈萨克斯坦与我国因为河水改道的因素有着领土摩擦,为了不使我国领土有一分一毫的丢失,我们兵团人想尽各种办法,在气候土壤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开荒种田,凭借惊人的智慧与毅力硬是把戈壁变良田,把无人区化为实际生活领土。小白杨哨所承载见证着兵团人的坚毅,道路两旁田地里的成片经济作物就是对几代人奇迹的馈赠。
当年,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壮举至今都让人敬仰,那时的青春少女,与优秀兵团官兵组成家庭,从此扎根边疆,从黑发到白头,面对风沙,面对缺衣少食,操持着在地窝子里简陋的家。下到曾经的地窝子里的那一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新疆建设兵团献了鲜血献青春,献了青春献子孙并不仅仅是口号,他们用了一生在行动,在履行,我作为幸福的和平时代生人,对他们有着崇高的敬佩。
走近作为西北之北的标志碑,举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荣誉感灌满全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骨子里散发开来,遥望哈萨克斯坦小镇,听着其它团队高唱国歌,热血沸腾,有家真好,有国真好。
离开185团,来到白沙湖,真正的沙漠之湖。在绿树成荫的湖水边欣赏对岸连绵的沙漠之丘,游走湖边,偶有红叶相衬,美在眼中,醉在心里。
今天的景色是丰富的,眼前的鸣沙山把我们从绿洲带入荒凉,一下陷入黄沙满天的空际,此情此景,仿佛拥抱着西北的广阔,它能够让我认识到人类的渺小,自然界的伟大从而唤醒内心的宁静,除去喧嚣与浮燥。
登上大巴车,回想起这丰富的一天,多变的景色与文化足足能够让我回味一路,于是更加期待下一站的惊喜。
从小就听说了罗布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 曾经的碧波荡漾,如田园般美丽富绕的城邦驿站,如今只能够透过双眼脑补在我们想象当中。自然界的规律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人类想要去改变或抵御是那么困难,历史的轨迹告诉我们,顺应自然,保护环境是对自然界以及人类自己最好的尊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湖水退去后的一片河床戈壁,风沙的长期席卷如同天才般的雕塑师,创作出神一样的惟妙惟肖的作品,坐上景区小火车,车箱里播放着讲解词,一路带着我们不断地去发掘,想象那些天之所凿的生动形象。据说不少的电影作品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在不断的风沙下,这里的“艺术”也在持续打麿中发生着变化,离开景区时我就在想,也许多年以后,有机会重返,会有不一样的景色与感受。这就是罗布泊,就是戈壁的魅力吧!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这是人们对胡杨树最崇尚的评价。此时我走在胡扬滩上,没有想象中的大片金色黄树林,只有一颗颗孤独的,干枯的树干。导游介绍,头一天风沙吹落了树叶,所以树枝是光秃的。这里是远离绿洲,生长在干旱地区的胡扬林,也称戈壁胡扬或独木胡扬。它同额济纳以及南疆那儿成片的胡扬树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它们生长在严重缺水的戈壁,树干并不高大,树枝奇形怪状的生长着,为的是更好的适应环境。而且它们的根系很深,有的甚至长于地面上的树干,朝着地下水的方向延伸。有许多地面上已经干枯的树干,说不定它的根系再次发现到了水源,从而在不远处又长出新生命的小胡扬树,这就是所谓生生不息的奇迹吧。踏入这片胡扬林如同捧读一部伟大的哲学史诗,表达着对于生命的崇拜以及倔强且炽热的生存方式。
头一天在鸣沙山捡了几块觉得可爱的小石头,导游看到了笑说,这石头不算什么了,别捡了,明天的宝石滩上的好得多,当时我还有些不舍的放弃。
此刻站在宝石滩前,真的是给震撼到了。放在眼前的景像如同被抽干湖水的巨大湖底,铺满了各种形状,颜色各异的石块,满眼望去似乎无穷无尽,几乎每块石块都被曾经的湖水打磨的如鹅卵石一般。难以想像,这里原是多么的浩瀚,碧波荡漾,而如今我们所能看到只有干旱的袒露的湖底。我们走在这石块堆成的湖底之中,倒也非常认真的寻捡自己钟爱的石头。可谓是其乐无穷啊!无论手中是否有神奇无价的宝石,快乐是无疑的。
又是新的一天,天不亮就起床,赶着夜路,为的是到博乐市的赛里木湖看日出。赛里木湖紧邻天山山脉,由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经欧州大陆翻过天山山脉之后,已成弱势,无力向前,于是这里便成了它最后眷顾的地方。于是,美丽的赛里木湖就有了“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美誉。
日出看了不少,各有不同,有短暂直接的,有与云海嬉戏调皮生动的。这次在湖边看日出还是第一次,首先看到的是从山间照射出的霞光,与蓝天相辉映,云彩也变得通红多彩,同蓝天、朝霞、与湖水形成层次非富,色彩立体如仙境般的美丽景色。当太阳慢慢钻出,与山峰一起倒影在塞里木湖上,波光闪动,仿佛在舞动,在对话,孕育万物的太阳此时显得前所未有的亲切,让人感动。
当太阳高高升起之后,赛里木的光风可以尽览。山水相依,湖岸相融的自然和谐让我无法用语言来尽诉它的美,质身其中,如同沐浴诗画之中,映入镜头就像一幅伟大的油画作品。登上峰顶的成吉思汗点将台,草原、湖水、霞光、山峰,浑然天成。突然理解了草原民族独有的粗旷、奔驰、随性的文明基石,是现代文明的钢筋水泥所无法企及的。
随后,来到了果子沟,在这里,地理环境非常复杂,随处可见S形的盘山公路,它是古丝绸之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为通往中亚与欧洲的咽喉要道。我们欣赏到了果子沟大桥及其美丽的风景,跨越艰难的建筑工程见证了人们惊人的智慧结晶,也为人们的生活和交通提供了及大的便利。
一路下来,终于来到了一个充满花香的地方,薰衣草花园。虽然这时已经是第二波花期,没有头几个月那么繁盛,但仍然体会到了它的美丽与芬香,花圃旁的风车,白色栅栏以及花束装扮的单车所营造的风格与田间中花朵非常和诣,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身处美丽庄园的幸福感。
这天晚上睡得很早,对于第二天的草原行程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原本以为草原就是一望无际,满眼翠绿,跟我在内蒙的感受不会有太大的不同。但接下来却完全打破了我对草原的固有概念,不同地貌,不同文化风格的草原在我眼前转换,几乎让我在一天当中不仅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也了解到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气节。
一大清早登车去到哈萨克民族世代生活的那拉提草原。一路上天气阴晴不定,时不时的落着小雨,到达的时候草地上湿漉漉的。那拉提是紧邻天山山脉的山间河谷草原。整个草原一个山峦连着一个山峦,有山峰有河谷,起起落落,由于已到了九十月份,草皮已有点泛黄,加上雨中的水雾,看上去朦朦胧胧的。
到了景区门口,我们又一次选择了骑着马背上山。这次我所选择的这匹马非常的有个性,刚出发不久就离开大部队在路边歇脚喝起水来,慢慢悠悠,我正想放松心情,欣赏美景之时,它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狂奔起来,从来没有如此高速的在马背上颠簸,吓得我两手两腿夹的死死的,但身体还是不断的几乎悬空,我大叫到:“啊,让它慢点!”可同骑的当地人表示无奈的回答说马儿可能是看到马群走远了有点害怕想追上去。 我这小心脏啊,快到了嗓子眼,直到和其它马儿到了一起才慢下速度。这算是我头一次领教了马的性格,感受到了动物跟人类一样有思维有个性,不以人类的意识为重点。
回程途中,哈萨克小帅哥一路高唱当地民歌,回响在山间,虽然不太明白歌词大意,但那旋律却让我感悟到了山间与草原之中,与之高歌的快乐。也许这就是骑在马背上,奔驰在山间的哈萨克人自带的马背民族的个性,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对待生活是那么的乐观与积极。
离开那拉提,大巴车沿着天山山峰之间行走,全是盘山公路。窗外天气渐渐晴朗, 暖阳洒在草坡上,非常的美丽,一路吸睛无数。此时,有眼尖的团友发现了窗外若影若现的天山雪峰,\它看起来是那么庄重,散发着神圣的光芒,带着藐视一切的巍峨。此时从我内心里燃起了对于自然的崇拜
到达巴音布鲁克已是下午,天气转晴,阳光肆意的洒在广阔的草原之上,映得天鹅保护站的湖水波光灵动,美丽的白天鹅在水中悠闲的嬉戏。这些受伤的,掉队的天鹅们能够在这里得到非常好的照顾,看着天鹅们在碧蓝的湖水里悠闲的享受阳光,打心眼里觉得人的类小小的善举,会带来多么美好的世界。
远处牧羊人骑着骏马游走在羊群之中,羊儿则满足的吃着牧草。这一幕自然和诣的景象尤如置身优美的画卷,令人由衷的感叹此景的只因天上有,并长久的无法从美景中抽离。
古老的开都河流过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湖畔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圣景,像是“天山翡翠”上的哈达。到了日落时分,太阳恰巧映射在九曲之上,倒映出九日余辉,不禁让人联想出后羿射落的九轮太阳落入人间仙境。
在这里,巴音布鲁克的草原上,乾隆时期土尔扈特人为了生活,为了民旂大义,脱离沙俄殖民完成伟大东归壮举。先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留下了优良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他们用智慧世代保护着这片草原,为了草地的生息,他们过着游牧转场的生活,并与之和谐共处,珍惜着这里的一切。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尊重、敬畏大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界的宠爱。
一大清早离开天山脚下南疆的巴音布鲁克,又一次翻越天山回到北疆,几乎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到了下午4点多才回到乌鲁木齐。其实对于当地的时差来说,刚值下午2点。我们回到酒店房间,稍作休息,我们迫不急待的去到了乌市有名的国际大巴扎。
巴扎在维语中代表集市,而大巴扎就代表了大集市的意思。新疆的大巴扎2003年建成,是容观光,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市场,之所以称它是市场,因为它并不 奢华,保持了传统市场的形式与气氛,走在里面非常的接地气。我们一直逛到了天黑,买了些土特产。想到这是在新疆最后一晚,我鼓起勇气吃了顿在家从来不会吃的羊肉饺子,算是有了不小的突破。
隔天天一亮,我们早早的起床,今天的计划是在上车之前去新疆博物馆参观。走出酒店,吃了碗羊肉馄饨,马不停蹄的进到新疆博物馆。
进入新疆博物馆,一楼的展厅里展示的是新疆地区各民族介绍及生对其活场景的生动还原,不同民族生活、经济文化各异,却用着不同的方式共同在这戈壁荒漠、山川草原上世代生存繁衍,适应自然,和诣生存。二楼展示的是新疆独有的,特殊地理气候和条件才能形成的代历干尸。其中响誉中外的就是1980年发掘出土的楼兰美女干尸,距今3800多年,看到她的确却让我震撼不已,不仅衣物保存完好,其表情,发丝都非常的饱满、自然,如同熟睡,可惜的是,由于有过数次出外巡展,运输过程无法绝对保持真空无氧环境,所以与刚出土时的偏白肤色不同,现在皮肤有些变色黝黑。
馆内唯一有名有姓是唐朝时期古高昌国名将张雄的干尸,他的身份及经历可从同时出土的墓志铭上得知。从讲解员的口中得知,他的妻子与他合墓却并未形成干尸,可见形成干尸的条件因素非常复杂,因此这些文物是弥足珍贵。
走出新疆历史博物馆,真正的结束了这次的新疆之行。不舍是必然的,此行改变了许多我对新疆这个地方固有的看法,增加了更为丰富,立体的了解,虽然还是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浅赏,但却是耳目一新,映象非常深刻的自然与文化的洗礼。
回程路上,窗处风景无限,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了解从接触开始,接触后便是收获。因而不虚此行。新疆,戈壁上的绿洲,美丽而纯净。向为之奉献的人们致敬。
2017-06-13发布拍摄于2018-04-23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