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评论一下~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差点被骗到
1/121
靖边
说说陕北靖边波浪谷与雨岔大峡谷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有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爱旅行,爱风景爱自然更爱人文;我喜欢到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的地去静静地发呆晒太阳,晒多久就多久不受羁绊不受约束,于是乎一个背包伴我多年,一个人一个包一条路,人在旅途,心随意走身随景动;只要迈开脚步,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从甘南出来到了兰州,下一站打算去陕北靖边,按我出行搭乘交通工具的习惯,有火车到的地方便宜且安全度高的火车必定是首选,而兰州经靖边的火车每日只一趟,到达时间是午夜,这个时间不好接受,半夜三更人地生疏,况且车站距县城还有6公里路,而银川及西安途经靖边县城的火车每天好几趟,考虑再三决定到银川倒火车前往靖边。
(兰州往银川的火车经过沙坡头附近)
火车从兰州到银川8个半小时,说来银川市变化可大的,先进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火车站出来就高楼大厦,和三年多前来时已认不着了;在这待一宿接第二天早上7点15的火车,为方便就在车站附近的一家叫卡瑞娜的青旅住下,呵,这青旅还不错的呢,在火车站对面的高楼小区内,干净优雅,很有青旅氛围;放下背包铺垫好床铺,从内蒙包头过来的一个大男孩就问我要不要去夜市逛逛,想想明早就离开了,抓紧这个时间去走走也好呗,于是跟着帅小子出去,到夜市人山人海的才知道这几天正是伊斯兰教古尔邦节,也太巧了,去年在新疆也正好碰上古尔邦节,累我在喀纳斯景区大门外曝晒了三小时排队等待进入,这趟嘛,嘿嘿,明早就走。
(银川市卡瑞娜青旅舍)
波浪谷位于陕北榆林市靖边县龙洲乡闫家寨附近一带;当地人称作红砂峁疙瘩,波浪谷是摄影者给起的名字;火车3个多小时到达靖边城外,站外的公交是接火车时间的,也就是有火车靠站就有一班公交来回于火车站与县城,车费3块,当然也有出租车等待拉客。
公交终点就是县城汽车站,去往龙洲乡的城乡公交中巴每天班次不多,出租车倒是不少50块钱即走,二十多公里6块钱车费就能到的地方对于一个时间不急的穷游者我是不会多付那几十块钱的,在等待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坐上了中巴;到波浪谷的游客大多都是自驾或包车,乘坐公共交通前往的很少,车上乘客都是沿途的当地人,就只有我一个外来客人,司机说他们返回县城的车最晚是下午4点半,这个时间才来今天是赶不回的。我本来就没打算当天回,只是还没找住宿,便特意问村里有吃住的没,司机说有的多着呢,到了告诉你自己看。
中巴车终点站旁是个牌坊,波浪谷主要分ABCE四个主要区域,牌坊往左可看到不远处连在一起的BC区,往前走2到3公里是A区,牌坊旁下方有一户农家,院子大门开着,司机说这家可以的你下去看看,30块钱住一晚。
司机说的是真,挺干净的还有网络热水什么的,铺位30元/人房间50/人,吃另计;房东两口子还不错,住下即告诉我每个区域在那个方向怎样走,他家的位置很好在ABC区中间;房东说这三个区走路去也就2/3公里,如果不想走路可叫摩托搭乘来回;哟,就那么几公里对于经常徒步的我只是个碎料,风景在路上嘛,边走边看才是乐趣呢。
(后山还在住人的老窑洞)
(窑洞顶上放养的山羊)
(生长良好的小米)
看看天色还早,离太阳下山还有一段时间的,房东说B区最好看是日出日落,这不走着看着日落就差不多了,于是放下背包就往B区走,这是一片平缓漂亮的丹霞地貌,红色的砂岩象一匹匹红布层层叠叠铺在大地上,眩目的岩纹清晰流畅象波浪一样此起彼伏;陕北本是黄土覆盖地,能有这样的奇观真要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波浪谷B区)
当地政府已有保护意识,修建了栈道围栏,更多设施还在修建,建好了收费也在情理中;风化的聚砂岩体很脆弱,指甲也能刮下一小块,或许是保护不够到位,不少地方已被破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类造就了优美强大的后花园,然而人类的破坏力比大自然更强大,看着时而有鼠辈为在朋友圈里炫耀自己的美照而不顾一切翻越围栏,举着剪刀手在红沙岩上欢呼跳跃,我实在无语;几千年才一点点积聚形成的奇特景观要毁掉就那么几年甚至几天,悲哉痛哉。
(波浪谷A区)
乡村的晚上一片黑漆漆,这个三室一大厅的大房子里就住着我一人,习惯了晚睡的我无所事事,得知隔壁房子里住着两位素颜低调的游客,便借题找他们聊天,也许是同道中人吧,还挺聊得来的,原来他们是来自台湾的严老师及北京籍新疆人小沈,都是生意人,严老师更是个资深驴友,走过世界各地,身体素质非常棒,除了头上没有修饰的白发你完全看不出来他已是73岁高龄了,这趟带着小沈出来遛达,小沈平时忙于生意应酬难得出来一趟,也不可能这样出来。看着他们平易的谈吐再普通不过的穿着打扮,一样的搭乘公共交通,我心生佩服,有钱人任性傲慢不可一世我是见多不怪了,象他俩的低调平常我还是见的不多;得知他们下一站也是去雨岔的便相约后天一起走,明天下午一起去E区,房东说E区距这有20公里,没有路,是从泥巴坑洼荒地上进去的,外来人找不着,必须要当地人带路;最后说好房东家儿子用车50块钱/人带去。
我还没去A区呢,第二天早早起来徒步往A区走,路上两旁都是层层壮观的红砂岩,A区最精华是山谷底的一线天了,迂回的峡缝里最窄处只能容下一个瘦子,早上大概10点前后的太阳正好照进缝内反光影在红色的象流水线状的岩壁上,那是一种震撼的美,超越想象的美。
(一线天)
中午,一路流连走回住外,吃过午饭乘车来到E区,这是当地人发现排作E区的,这一片比前面ABC区更大更壮观,有山有湖,绿色的湖水衬托着红色岩层,美艳绝伦;如果你是摄影发烧友,这里绝对是天堂。
第二天早,三人结伴出发雨岔大峡谷,被游人称作中国羚羊谷,可与美国羚羊谷媲美的雨岔大峡谷,位于延安市甘泉县城西约56公里外的下寺湾镇雨岔村。早上返回靖边的第一趟公交中巴是8点多从县城汽车站过来,到这个牌坊旁终点站大约9点前后,城乡公交时间是不准确的,到达县城,本想着直接乘车往甘泉,可是靖边县城没有到甘泉县的班车,只能到延安倒车,可谓前路不可预测,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想得到的,从龙洲乡/靖边/延安/甘泉/下寺湾/雨岔村...唉,这一天就在不停的倒车中度过。
晕头转向倒了一天车,我们的运气还算好,在甘泉往下寺湾的车上,司机得知我们是要到雨岔的便告知我们,原来甘泉县城汽车站每日有一趟途经雨岔村的乡村中巴车,大概下午2点半左右开出,时间不准,3点半前后经过下寺湾镇,司机让我们在镇上等,说是现在还可赶上换乘那趟车的,然后又帮我们打电话问了司机,确定那趟车还要20左右分钟才到下寺湾,便吩咐我们在这等着,错过了今天就进不去了。
谢谢好心的司机,我们果真坐上了去雨岔的中巴,这是一条晴天黄土满天飞雨天泥泞坑洼的泥巴土路,路况极差,崎岖不堪,很长一段还是盘在山上的盘山泥土路,一路颠簸,黄土扑鼻,旅行的艰辛我是从不言苦的。在波浪谷时有刚从这边过去的游客给我们提供了雨岔村的吃住近况及他们住过的农家电话,说是能否进村要看我们的运气了。
奔波了一整天,我们终于顺利进村了,车到村口靠站,一位朴素的农家大姐上前接我们,原来在进来的路上严老师已按游客提供的电话联系好了这户叫周彩燕的农家,谢谢严老师,我们仨带着一身疲惫满脸尘土来到大姐家,这是一排三口老窑洞,对面还有两口,看着很老旧但很坚固,周大姐说这土窑洞有六十多年了,他们一家老少一直住在这里,这六十多年来经历了不少自然灾害,前年发大水也没能冲毁,可见其坚固度。
大姐的丈夫姓潘,村里人都习惯称她家为老潘家;大姐是个朴实聪敏勤快人,看到我们到来也有说不尽的话,原来这段时间当地政府与村民因大峡谷问题发生争执,政府已在前面十几公里外的山口设卡拦截游客收费,所有要进来的游客都收取50元/人,然后由当地旅游局雇用的车辆直接拉到峡谷口,游览完直接送回山口外,中途不能下车,一天游不尽兴想明天再来则再给50,这样游客就不能在村中停留,让生活贫困的当地村民想挣个饭钱住宿钱什么的都不可能,这道路设施管理什么都还没弄就忙着收费,无语。现在终于明白“能否进村要看运气”了,我们仨真的够运气,糊里糊涂地躲过旅游局的拦截进来了,周大姐说幸亏我们坐上了这趟车,这车每日只一趟,早上出下午回,是乡民进出山里的定点线路私人承包车,他们不会阻拦,因为外来游客不晓得也不会去乘坐这车,我们才有幸进来了。
是的,时下旅游都兴起自驾或包车,谁个还会去等待那累心费时的班车呢,恐怕就只有象我们这些执着的傻瓜才会这样做吧。其实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享受一路的吃住玩,到景区走马观花式的拍几张美照炫耀一下,还是听着自己的脚步,深度欣赏一路的美景,感受一路的风情呢,前者只能说是旅游,后者才是旅行呵。
入夜,村子里一片死静,漆黑的大地伸手不见五指,整个雨岔就只有我们三个客人,深山里清新的空气是城里人羡慕不来的,冰凉的晚上周大姐为我们打开柜子搬出新棉被,山里人老实善良,晚上睡觉及白天外出也不用上门锁;一天三餐加住宿60块钱够便宜的,清静凉爽的环境,厌倦了大城市的喧哗,收心养性在这多呆两天感受一下山里人的生活也是一种收获咯。
第二天早起来,天空阴沉沉,还时而下一点点小雨,我的天,昨天可是阳光灿烂的大晴天噢,周大姐说看过天气预报,这两天都是阴天,槽~,这回真的要多住两天了,要知道峡谷里奇妙幻化的色彩诱眼的景象是要在阳光的配合下才会出现的,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多住两天就多住两天呗,只要有收获付出多少都是值的。
(阴天的桦树沟)
天气虽不好,我们还是徒步来到桦树沟,村民说这条沟谷全长800米,这是几条峡沟中最美的一条,都是水沟谷,谷底全是水,淌水前行,谷口有村民出租雨鞋10元/双。没有阳光,没有了变幻神奇色彩,但峡壁上凹凸有致流畅优美的条纹依然美轮美奂,和谐自然,谷壁内宽窄不一,深浅不定,水下岩层崎岖不平,淌水缓慢而行,到尽头全是乱石,我们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在乱石横行的沟底四肢配合着爬上来。
(大水冲下沟顶的小车)
(桦树沟尽头)
回到住地,三人闲着没事,便帮着大姐到她家地里摘来一堆青菜玉米,自己动手做饭,柴禾木炭烧出的是原始美味,没有污染的土地没有农药的庄稼,清澈的溪水浇出了甜甜的蔬菜,穷游驴子不在乎粗糠,只在乎健康;青菜馍馍小米粥,玉米面鸡蛋赛酒肉。
第三天继续阴天有小雨,我们今天选择了距村子十公里外的龙巴沟,沟长2.5公里的龙巴沟是五条峡沟中最长的一条,路上经过牡丹沟凤凰沟;考虑到小沈是第一次徒步,昨天去桦树沟来回已7/8公里,今天继续单程也超十公里,严老师怕她吃不消,便让周大姐帮忙找车,因政府与村民的纠纷,有车的村民都把车子藏起来了,那怕是农用车也不敢顺路搭载客人,怕车子被没收;大姐已尽力了也找不到车,去吗,只有徒步了。
“走吧,别小看我。”小沈一句话,说走就走,带上玉米鸡蛋出发。迎着清风小雨,一条黄泥土路旋回着三个人的脚步声,边走边看边拍,走在前面的小沈说是给我们开路,哈哈,还担心她走不动呢,把我俩都撇后面去了。
(阴天的凤凰沟)
到凤凰沟了,进入沟内光线暗黑,往上看顶部波浪旋涡似的岩石在日光影衬下通秀漂亮,如果是晴天在阳光下那一定是美绝了。村民说这条沟长约四百米,但沟壁狭窄布满青苔,雨点淋湿了的乱石滑溜溜的,沟内湿气浓浓,我们没有再往里走,继续前行到牡丹沟;牡丹沟游人不少,沟口停靠着好几辆旅游局接送游客的车辆,为避开人流决定待返回时再进沟。
继续前往龙吧沟,也许是天气不好,龙吧沟冷冷清清没有游客,只有沟口几个出租雨鞋的村民在闲聊,唷~,好吖,正合我意萝,租好雨鞋,与村民聊了一会沟谷里的情况,准备进沟,这时一辆小车来了三人也是进沟的,于是6个人一起边走边聊,原来他们仨是两个浙江客人一个当地人司机,为免没收车辆早出晚归,避开敏感地段,唉...,生活不容易吖。
(小沈第一次徒步十几公里也没疲态)
这条原始峡谷,没有任何防护也没有指示标记,沟口距路面有一段距离而且都是泥土滑坡,沟内水深莫测,岩石湿滑攀爬吃力,顾前看后探索前行,过来一公里左右下雨了,天空阴沉,司机说不要再往里走了,要走完这2.5公里最少也得3个半小时,天黑也出不去了,后边这一段难度更大,狭窄处只容下脚尖,有可能水深漫腰,吩咐我们走在前面的三人在岩石开阔处等着,待他们前来就在那攀上去。
高高的岩石铺满滑沙土,身手敏捷的司机迅即就翻上去并把我们稳稳拉上,再爬过陡峭的土坡上来,地面是一片荒地树林,脑子一片茫然跟着司机走出来;我的天,幸亏碰上他们了,不然我们一定蒙蒙的往里走,真有可能天黑也出不来,想想还是我们的运气好,总是碰到好人,哈哈~。
阴雨天气晚上冷,没事做早早睡了,半夜醒来看到一股光线透过窗户照进窑洞,起来走出洞外,只见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照得大地通亮,看着这清晰圆润的月亮,有感于现在不少崇洋的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特别亮,太没自信了,今晚亮丽的明月只是你没见到而已吧。
今天严老师最早起来到洞外洗漱,回来兴奋的说今天晴天了,这第四天终于等来云开雾散出太阳了,其实昨晚的月亮已报给我们今天是个大好天气。周大姐说过,阳光下的峡谷最美是中午11点到2点,时间还早,大姐不在家,自己动手做饭,吃过再慢悠悠的出发。
(桦树沟入口)
(晴天的桦树沟)
再次徒步来到桦树沟,阳光正好直面照射进沟谷,那种色彩斑斓的美说多了也是废话,岩石色彩随着光线角度的变换而变化,看着摄影友们扛着长枪短炮兴奋的追着幻彩不停咔嚓咔嚓,出来都是张张大片,我们不懂拍摄也够饱眼福了呗,哈哈。
(阳光照射下如猪肉般的岩石)
(脚步稳健的严老师)
在峡谷内流连了几个小时后回到住处,收获满满的一天,严老师取出带来的一小瓶酒,开心的自满自饮;几天的疲劳几天的等待,今日得以如愿;此刻大家心里也明白,明天将会分开,这一夜大家聊得很晚...。第二天早上7点多,大姐招呼我们车来了,还是进来那辆中巴车,带着感慨与不舍离开,到县城后即踏上了去往西安的班车。
2017-11-15发布拍摄于2018-04-23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