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给巴尔石头城等(5)
桑给巴尔石头城
桑给巴尔|印度洋上被世界遗忘的一座海岛
<strong>啰啰嗦嗦</strong>
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imona_luo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该怎么做?
人们做决定的同时,也常常会遥想将来的某一天,会不会为当初的这个决定而心生悔意,又会不会为那时生活的糟粕而愤懑,不过这些统统都是生活给我们的幻象而已,没有那么多猜测,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没有对错,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此时,蜷缩在被窝里,心里默数,似乎离开非洲的日子又近了些。
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非洲旅行生活了将近一年时光,走过的地方不多,每每到一个地方,都乐意把自己交给非凡且斑斓的世界里,认真去生活,去体会,去感悟。
穷竭一生,想要追寻让自己为之执着的事情,却又不知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时光仿佛在你徘徊时已渐渐流逝,但终究来说有勇气的人总会有所突破,即使是walk lile a one man army(像战场上孤独行走的战士),也要坚持下去。
<strong>只是想写点东西</strong>
我是一个不懂得表达的人,许多时候更愿意用相机或者文字的形式去记录旅行与生活。在如今去哪儿网燥热的空气里,我想我该是也写点东西,留下什么给自己,而这第一篇旅行生活实录,肯定是关于非洲,想着记录这一片燥热土地上的文字该是也能在国内12月的寒冬中给众人一丝温暖。
<strong>先回答三个问题</strong>
Q:桑给巴尔,是什么?
A:首先它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座在世界地图上放大几倍后才能看到的一座小小的海岛,英文名Zanzibar。
Q:桑给巴尔,在哪里?
A:它位于东非坦桑尼亚东部,坐落于浩瀚的印度洋上,如果说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那它就算是...........嗯,另一滴眼泪,哈哈。
Q:为什么去桑给巴尔岛?
A:因为延绵的白色沙滩、绚丽的海上日出、碧绿接天的海水、与海豚共泳等等。嗯,这些统统不是最主要的缘由,而是因为它在中国人中鲜为人知,也算是海岛篇内的空白。它离中国着实遥远,提到海岛可能都不会想到它,我喜欢不走寻常路,去探寻这个被人遗忘的世界。
三年前,从BBC旅行栏目里的一幅作品以及摄影师的配字描述里了解过它。
摄影师的作品本身来说可能并没有震撼到极致,放眼望去,黝黑的小小身躯对比于碧绿的海平面尤为显眼。当看到图片下方那行配字时,瞬间把我带入到非洲这样被世界遗忘的边缘,与世无争的世界里有着这样一个身躯瘦弱的孩子正在尽情欢笑嬉戏的情景里。可能这就是为什么BBC旅行栏目开创“简述作品后的故事”让摄影作品变得更加生动的缘由吧,以往我总是习惯把平时旅途的照片有限地分享给圈内好友,并未对照片加以赘述,期间也有朋友极力要求讲述旅途故事,因而通过照片简述我在旅途中拍摄的情境背后的故事变得尤为重要且有意义。所以,又开始重抄旧业,着墨动笔,斟字酌句了。
Q:桑给巴尔,哪些地方值得玩?
A:对于海岛来说,人多NO,出名NO,在桑给巴尔岛上有许多地方值得玩,它本是一个很冷门的海岛,但是同样可以冲浪、潜水、看海豚、看陆地野生动物等,细腻的白色沙滩也是一亮点。这次主要去的地方是石头城(Stonetown)、基济姆卡济(Kizimkazi)、占比阿尼(Zambiani),后两处是偏离了大众规划的路线,我们没有去游客众多的农奎(Nongwe)和帕吉(Paji)你们可以参考,如果有条件,建议旅居一段时间,你会有更多不同的体会。
<strong>石头城</strong>
桑吉巴尔岛上坐落着唯一一个机场,离石头城( Stonetown)大概六公里。所以石头城便是大多数旅客在岛上的第一站。
去这里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全部由石头砌成的城市,没文化真可怕~后来才从度娘了解石头城其名的来历。
很久以前,这儿是探险者进入东非和中非内陆的踏脚石(Stepping Stone),这可能就是“石头城”这个名称的由来。另一个说法是因为城内建筑多由珊瑚石建造,由此得名。
我们住在当地人家里,Edie是其中的家庭成员。Edie,清瘦的脸庞,一对迷离的双眼呈半开状,语速是平常人的1/2倍(磁带卡带时,那销魂的慢声),总给人一种没睡醒的样子,以至于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噗呲”笑出声,他就是一个能莫名戳中你笑点的人。
在他家的几日里,他主动担当起重责,带领我们去“扫荡”石头城,小跟班一样跟在他后面,去当地市场买便宜又新鲜的菜,去他儿时的村子里游玩,去拜访他的爷......路途中,似乎所有人都认识他,我们开玩笑“你很受欢迎,哈?”,他乐呵呵点头表示得意,便迅速又高高抬头走在前面叫我们跟上。
前面讲到他的语速很慢,但是当他因为不满当地人想收我们高价车票与当事人争执时,语速迅速恢复,惊呆了我们,是的,他总是为我们和当地人砍价,正义凛然的样子让我们颇为感动。
身着艳丽色彩服饰的女人
村子里的人大都比较含蓄害羞,但也不反对你拍他们,路过当地人屋前,如果你友好地向他们点头示好,他们同样会热情地向你招手,稍微开朗点的当地人会让你进屋坐,还会将自己的家人公诸于世,一一介绍。
父亲与孩子
稍小的孩子们便使出绝技秀Pose,表示“来拍我啊,来拍我啊。。。”,拍完以后围着你,他们看着照片嘻嘻哈哈,互相打趣。
简易球场上的男孩们
特写这独特的球门。
兄妹搭档
小漏香肩
年纪稍长的姑娘们稍害羞,半掩门边看着你,又躲开了。
羞涩女孩
<strong>基济姆卡济角</strong>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基济姆卡济(Kizimkazi),这里的白色海滩如同她的名字般让人着迷。
我们商议决定去Kizimkazi就坐当地廉价巴士,当地人美其名曰“达拉达拉”(名字由车喇叭声而得来),顺便体验当地人的车旅生活。
“达拉达拉“里的随拍
Edie早早一路蹍转把我们送到车站,叮嘱我们一路平安,久久没离开,见他和司机交谈好车费(避免收外国人特殊价格)才准备离开。我们是巴士的第一批乘客,几分钟之内其他当地人也陆续从市集赶来,急忙凑了上来抢占好位置(这和中国式挤公交比较相似),狭小的空间里顿时拥挤不堪,起初我旁边是一个瘦弱小男孩,空隙稍宽,不过接下来一位重量级阿姨朝我这边挤过来时,这时候心已经凉了半截,她瞄了瞄我和小男孩一眼,好了,接下来我的双腿瞬间变成叠状,接下来这个姿势要维持近2个小时(掩面而泣)。
在烈日当空下,车大概等了15分钟,我们的衣服已经浸湿,座位间已无间隙,它终于出发了(Edie发来短信,他本来给我们买了水果,返回来找我们,车子已经离开),车厢内起码有25人,然后车顶全是家具及粮食重量级别的家庭补给型物品,两名“售票员”都自动外挂到车厢(不对,应该叫车架,因为是镂空的)两旁,真担心半路这车凌乱成一堆零件。
终于,将近2小时的车程,到达Kizimkazi,最后也只能感叹这辆“达拉达拉”的超能。然而接下来的眼前场景,瞬间赶走了一切“达拉达拉”噩梦。我当时完全来不及顾忌时下的烈日,拿着相机,赶快去记录这一幕。
退潮后搁浅的渔船
珍珠白沙滩
我们在一家新开的海景客栈里住下,稍作休整后,便去熟悉当地环境,当然菜市场是我们最先探寻的地方,不过下午也只能买到一些蔬菜。这里有最出名的鱼早市,几乎每天早上,岛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会来购买这里最新鲜的海产,同时也会被商人采集到石头城去售卖。
所谓的菜市场是没有的,也就是一个小摊,上面摆放着稀疏的番茄,土豆,青椒...而且是论个卖的,并没有称,岛上的居民做生意很随意,我们在这里的几天,都是在酒店厨房自己做饭,当然是需要给酒店一些使用费了,这种生活更像是融入到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很享受~
远方一艘木质渔船
平静午后
清晨,被屋外渔民们打渔归来的谈笑声惊醒,迅速起身,简单洗漱后便拿着相机,推开门冲了出去,远处还有未归来的渔船,船上勤劳的渔民们互相交谈着收渔网。
晨光洒在辛勤劳动的渔民们身上,望着他们娴熟的收网,互相配合,那一刻似乎世界一切的周遭都与他们无关。
忙碌中的年轻渔民们,即使小孩子也跟着一起出海打鱼,没法评判别人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乐在其中就好。
渔民们各司其职,不分年龄。
已经归来的渔民们早早地就把自己今天所获放在沙滩上吆喝着售卖,有趣的是他们可进行竞价购买海鲜,我们当然也买了一些准备做一顿海鲜餐。
最简易的海鲜市场
一筐不知名的海鱼
兄妹
傍晚,海边的孩子们多了起来,在海边放肆欢腾地跳跃,不时还有一些“问题”少年带着N个问号凑过来想和你聊天,我们也就简单几句答复后礼貌地继续沿着海岸线离开。
映着晚霞,孩子们尽情玩耍。
他们的童年,当然也是无比快乐的。
精力充沛的少年们
正在学习游泳的少年
落日余晖下,渔民们短暂休息。
这里 鲜有游人,只有在清晨和傍晚能看到一些欧洲面孔,他们大都来这里看海豚,当然我们也包船来了一次海豚Safari,Kizimkazi还有另一个巧妙的名字“海豚湾”,所以寻觅海豚不需要运气,你百分之百能看到它们。
海豚就这样围着我们共舞。
它们有着自己的节奏,保持整齐地翻滚。
幼年海豚探头,望着我们,又迅速跟着成年海豚快速游走了。
<strong>最后一站--占比阿尼</strong>
桑岛最后一站是占比阿尼Jambiani。
从Kizimkazi到Jambiani,我们因为“达拉达拉”的梗,最终选择包车。
包车司机也是我们遇到最可爱的坦桑尼亚人,他是唯一一个退还给我们车费的司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提前坐车时协商好把我们送到我们想去的旅舍,到了Jambiani没想到这家旅舍比较远,他最后希望我们加价5千,我们不同意,就半开玩笑说要不退给我们5千,让我们自己去(这是心理战术,他知道这里没巴士,我们下车就可能意味着无地方可住)。
结果,谁知道我们欣然同意,那你给我们吧(心理战术根本玩不过我们哈哈)。
他就........真给了我们5千。
这一路,命运时常眷顾我们,一个当地人扛着一堆柴火,老远就见从天而降的三个外国 人,便过来询问,后来帮我们顺利安排到了房主人托他照看的一层独栋别墅(应该不会有第二家比这里性价比高了)。
民宿门前
我们住在白色房子里
彩虹长颈鹿
门口破旧茅屋里,一位本土艺术家的窝。
蓝色衣服的男子模仿我拿相机的样子
周围的孩子们都抢着过来看稀奇,小眼睛扑朔着,用韩语给我们打招呼,我终于找到机会将我的语言天赋发挥到极致,用我自己也听不懂的韩语和他们愉快地交流了许久,新奇过后,也就各自玩耍去了。
同父同母的两兄弟,性格截然不同,哥哥特别外向,一直朝着我们做鬼脸,弟弟从头到尾都默不作声,就傻傻的望着哥哥笑,那时候,让我怀念起儿时和哥哥在一起的童年,即使是做小跟班,也很开心。
好奇地张望,面对镜头,害羞的笑容。
就只待在门口,也不踏进我们的民宿。
院子外有一颗椰子树,当地人攀爬上去摘了几个,我们买一个他又送了一个,我在院子里用勺子吃着新鲜的椰肉,这时忽然一群女孩子跑着过来,惊奇地盯着我的脸,又望着我手中的椰子,我决定让她们帮我把椰子摔成两半,椰肉也便分着吃掉了,她们便满意离开。
海水呈碧绿色
简易帆船
隔壁别墅里有一个在这里常驻了快10年的奥地利女人,她以为我们是新搬来的邻居,便过来问候我们,并且提醒我,一定要把门关好,防止当地一些调皮的孩子们进来偷东西,她说他们可能会因为贫穷进屋以后看到有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我对她的关心表示万分感谢。
这里有许多这样高档的民宿和酒店,就在沙滩边,每日都可欣赏面向远处海平线上缓缓升起的旭日。我想,不久的以后,这里肯定也会被熙攘的人群包围吧~
戏剧化的是我们在这里也碰见了身裹床单驰骋于坦桑尼亚西部偏远地区的游牧民族马赛人(Massai People),询问后才知,原来年轻一代的马赛人渐渐摒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他们向往文明社会带来的物质生活了。
即使是在文明社会中生存,他们眼神里非洲人狂野的血性依旧存在。
这一头飘逸的长发,当然不是真的,中部至尾部是用线接上真发,从背后看起来你会误以为是Massai女人。
这里只有海浪的歌声。
清晨,如往日,早早起床,沙滩上已经有一些村民们忙碌于拾捡海潮退去后裸露在海滩上新鲜的贝类,孩子们便在其中比谁捡的多,还有坐在人工海草田里梳理新鲜海草的妇女........当地人的生活景象图就在眼前,只是今天的画面里多了一个我。
望着他们忙碌的背影,我也不觉得慌张,原来桑岛可以让我如此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或许,每日清晨拾捡贝壳已是他们平静生活的常态吧。
远处一个身穿紫色小裙,头披白色头巾的小女孩手提白桶,朝着前方奔跑,只留下了这美丽的背影给我。
在这里,观察这位年迈的奶奶许久,她有条不紊的梳理手中的海草(其实我也不知道学名),专注的神态,我就这样望着她,内心很平静。
似乎,到过的大多数国家中,妇女们的身影,永远是最忙碌的。
<strong>告别桑给巴尔岛</strong>
美好世界总是无时无刻在给你阵阵惊喜,两年前自己仅是一个大学校园里憧憬未知世界的孩子(好吧,自觉贴上老孩子的标签),从未料想到会在三年以后,能自由地穿梭于非洲这个神秘海岛上,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去遇见你本该遇见的人,像朋友一样简单问候一声,即使匆忙离去也从不悲伤。
<strong>签证那些事儿</strong>
签证(机场落地签):费用50美金。我们是从首都达市入境,当然,桑岛也提供落地签,价格应该相同。
材料:护照和小黄本,我当时是在埃及注射黄热病疫苗,至少提前10天打针,小道消息说是没有提前打会被索要小费!
<strong>如何到达</strong>
飞机从国内:国内飞桑给巴尔岛,没有直达,只能中转,价格不一。
飞机+轮船从坦桑:我们是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坐船到桑岛。你也可以选择飞机,快速,价格也偏高一点。
从ywca(我们在达市的青旅住宿)走到码头预计10分钟左右,天气太热,我们选择打的5000先令,船运公司是Africa shipping corporation ltd,外国人出示护照购票,只能选择VIP20美金,本地人只要18000先令,大约3个多小时到达岛,船上专门设有外国人座位区域,本地人没有座位号,随便坐。
<strong>岛内交通</strong>
当地居民通常是选用经济实惠的小巴车,它有一个销魂的名字,DalaDala,从A地到B地,不限地点,通价2000先令/人。
当然岛上也可以选择租用私家商旅车(Private Car),价格稍高。
岛内交通信息如下:
stone city-Kizimkazi:坐当地的daladala,2000先令/人,1个多小时到,狭小的车内,大中午的我们三个人大汗淋漓和当地人20多个人挤在一起,那滋味,你懂~
Kizimkazi- Jambiani,包车,一辆车25刀,1个多小时到达,坐本地车需要中转,比较绕,没有直达。
Jambiani-stone city,当地车daladala,2000先令/人。
<strong>住宿推荐</strong>
石头城: Annex of abdalla guest house,10美金一个床位(住的天数多讲到这个价,网上可预订),这是从石头城偶遇的一行驴友中得知的青旅。
而前文也提到,我们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个当地人家,3个人每天付25美金,包含早餐,可以自己买菜回来做,我们吃饭每次都会邀请主人一起用餐。
Kizimkazi:Dolphin view guest house(从石头城坐daladala到kizimkazi下车附近靠海地方),砍价到10美金一人一床位。自己做饭给了经理一点小费,3个客人,4个服务员一个主厨协助我们,帮我们切菜收饭洗碗,这种待遇也没有第二次了~每天早上6点,酒店门口便可以买到渔民刚打捞回来的新鲜海鲜,享受自己下厨的时光,每晚经理还会给我们摘一朵鸡蛋花,放置在餐桌上的花瓶里,温馨感十足!
Jambiani:住宿很贵,问了几家临海的backpackers(老板几乎都是欧美白人),最便宜的25美金/床位。我们很幸运找到当地人家住,3个人30美金,一层海景套房,三室一厅,出门便是大海,整栋别墅只有我们3个人住,厨房可以做饭。据说房东是当地很有钱的校长,平时都在石头城工作,此房平时闲置交给别人看守,碰到面相好的人可以短租,强烈推荐,加了看守人Katcho的Facebook。
PS:我丢了一个墨镜在这民宿里,你们有谁去,可以帮我看望一下,它还健在不。
<strong>啰啰嗦嗦</strong>
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imona_luo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该怎么做?
人们做决定的同时,也常常会遥想将来的某一天,会不会为当初的这个决定而心生悔意,又会不会为那时生活的糟粕而愤懑,不过这些统统都是生活给我们的幻象而已,没有那么多猜测,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没有对错,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此时,蜷缩在被窝里,心里默数,似乎离开非洲的日子又近了些。
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非洲旅行生活了将近一年时光,走过的地方不多,每每到一个地方,都乐意把自己交给非凡且斑斓的世界里,认真去生活,去体会,去感悟。
穷竭一生,想要追寻让自己为之执着的事情,却又不知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时光仿佛在你徘徊时已渐渐流逝,但终究来说有勇气的人总会有所突破,即使是walk lile a one man army(像战场上孤独行走的战士),也要坚持下去。
<strong>只是想写点东西</strong>
我是一个不懂得表达的人,许多时候更愿意用相机或者文字的形式去记录旅行与生活。在如今去哪儿网燥热的空气里,我想我该是也写点东西,留下什么给自己,而这第一篇旅行生活实录,肯定是关于非洲,想着记录这一片燥热土地上的文字该是也能在国内12月的寒冬中给众人一丝温暖。
<strong>先回答三个问题</strong>
Q:桑给巴尔,是什么?
A:首先它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座在世界地图上放大几倍后才能看到的一座小小的海岛,英文名Zanzibar。
Q:桑给巴尔,在哪里?
A:它位于东非坦桑尼亚东部,坐落于浩瀚的印度洋上,如果说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那它就算是...........嗯,另一滴眼泪,哈哈。
Q:为什么去桑给巴尔岛?
A:因为延绵的白色沙滩、绚丽的海上日出、碧绿接天的海水、与海豚共泳等等。嗯,这些统统不是最主要的缘由,而是因为它在中国人中鲜为人知,也算是海岛篇内的空白。它离中国着实遥远,提到海岛可能都不会想到它,我喜欢不走寻常路,去探寻这个被人遗忘的世界。
三年前,从BBC旅行栏目里的一幅作品以及摄影师的配字描述里了解过它。
摄影师的作品本身来说可能并没有震撼到极致,放眼望去,黝黑的小小身躯对比于碧绿的海平面尤为显眼。当看到图片下方那行配字时,瞬间把我带入到非洲这样被世界遗忘的边缘,与世无争的世界里有着这样一个身躯瘦弱的孩子正在尽情欢笑嬉戏的情景里。可能这就是为什么BBC旅行栏目开创“简述作品后的故事”让摄影作品变得更加生动的缘由吧,以往我总是习惯把平时旅途的照片有限地分享给圈内好友,并未对照片加以赘述,期间也有朋友极力要求讲述旅途故事,因而通过照片简述我在旅途中拍摄的情境背后的故事变得尤为重要且有意义。所以,又开始重抄旧业,着墨动笔,斟字酌句了。
Q:桑给巴尔,哪些地方值得玩?
A:对于海岛来说,人多NO,出名NO,在桑给巴尔岛上有许多地方值得玩,它本是一个很冷门的海岛,但是同样可以冲浪、潜水、看海豚、看陆地野生动物等,细腻的白色沙滩也是一亮点。这次主要去的地方是石头城(Stonetown)、基济姆卡济(Kizimkazi)、占比阿尼(Zambiani),后两处是偏离了大众规划的路线,我们没有去游客众多的农奎(Nongwe)和帕吉(Paji)你们可以参考,如果有条件,建议旅居一段时间,你会有更多不同的体会。
<strong>石头城</strong>
桑吉巴尔岛上坐落着唯一一个机场,离石头城( Stonetown)大概六公里。所以石头城便是大多数旅客在岛上的第一站。
去这里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全部由石头砌成的城市,没文化真可怕~后来才从度娘了解石头城其名的来历。
很久以前,这儿是探险者进入东非和中非内陆的踏脚石(Stepping Stone),这可能就是“石头城”这个名称的由来。另一个说法是因为城内建筑多由珊瑚石建造,由此得名。
我们住在当地人家里,Edie是其中的家庭成员。Edie,清瘦的脸庞,一对迷离的双眼呈半开状,语速是平常人的1/2倍(磁带卡带时,那销魂的慢声),总给人一种没睡醒的样子,以至于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噗呲”笑出声,他就是一个能莫名戳中你笑点的人。
在他家的几日里,他主动担当起重责,带领我们去“扫荡”石头城,小跟班一样跟在他后面,去当地市场买便宜又新鲜的菜,去他儿时的村子里游玩,去拜访他的爷......路途中,似乎所有人都认识他,我们开玩笑“你很受欢迎,哈?”,他乐呵呵点头表示得意,便迅速又高高抬头走在前面叫我们跟上。
前面讲到他的语速很慢,但是当他因为不满当地人想收我们高价车票与当事人争执时,语速迅速恢复,惊呆了我们,是的,他总是为我们和当地人砍价,正义凛然的样子让我们颇为感动。
身着艳丽色彩服饰的女人
村子里的人大都比较含蓄害羞,但也不反对你拍他们,路过当地人屋前,如果你友好地向他们点头示好,他们同样会热情地向你招手,稍微开朗点的当地人会让你进屋坐,还会将自己的家人公诸于世,一一介绍。
父亲与孩子
稍小的孩子们便使出绝技秀Pose,表示“来拍我啊,来拍我啊。。。”,拍完以后围着你,他们看着照片嘻嘻哈哈,互相打趣。
简易球场上的男孩们
特写这独特的球门。
兄妹搭档
小漏香肩
年纪稍长的姑娘们稍害羞,半掩门边看着你,又躲开了。
羞涩女孩
<strong>基济姆卡济角</strong>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基济姆卡济(Kizimkazi),这里的白色海滩如同她的名字般让人着迷。
我们商议决定去Kizimkazi就坐当地廉价巴士,当地人美其名曰“达拉达拉”(名字由车喇叭声而得来),顺便体验当地人的车旅生活。
“达拉达拉“里的随拍
Edie早早一路蹍转把我们送到车站,叮嘱我们一路平安,久久没离开,见他和司机交谈好车费(避免收外国人特殊价格)才准备离开。我们是巴士的第一批乘客,几分钟之内其他当地人也陆续从市集赶来,急忙凑了上来抢占好位置(这和中国式挤公交比较相似),狭小的空间里顿时拥挤不堪,起初我旁边是一个瘦弱小男孩,空隙稍宽,不过接下来一位重量级阿姨朝我这边挤过来时,这时候心已经凉了半截,她瞄了瞄我和小男孩一眼,好了,接下来我的双腿瞬间变成叠状,接下来这个姿势要维持近2个小时(掩面而泣)。
在烈日当空下,车大概等了15分钟,我们的衣服已经浸湿,座位间已无间隙,它终于出发了(Edie发来短信,他本来给我们买了水果,返回来找我们,车子已经离开),车厢内起码有25人,然后车顶全是家具及粮食重量级别的家庭补给型物品,两名“售票员”都自动外挂到车厢(不对,应该叫车架,因为是镂空的)两旁,真担心半路这车凌乱成一堆零件。
终于,将近2小时的车程,到达Kizimkazi,最后也只能感叹这辆“达拉达拉”的超能。然而接下来的眼前场景,瞬间赶走了一切“达拉达拉”噩梦。我当时完全来不及顾忌时下的烈日,拿着相机,赶快去记录这一幕。
退潮后搁浅的渔船
珍珠白沙滩
我们在一家新开的海景客栈里住下,稍作休整后,便去熟悉当地环境,当然菜市场是我们最先探寻的地方,不过下午也只能买到一些蔬菜。这里有最出名的鱼早市,几乎每天早上,岛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会来购买这里最新鲜的海产,同时也会被商人采集到石头城去售卖。
所谓的菜市场是没有的,也就是一个小摊,上面摆放着稀疏的番茄,土豆,青椒...而且是论个卖的,并没有称,岛上的居民做生意很随意,我们在这里的几天,都是在酒店厨房自己做饭,当然是需要给酒店一些使用费了,这种生活更像是融入到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很享受~
远方一艘木质渔船
平静午后
清晨,被屋外渔民们打渔归来的谈笑声惊醒,迅速起身,简单洗漱后便拿着相机,推开门冲了出去,远处还有未归来的渔船,船上勤劳的渔民们互相交谈着收渔网。
晨光洒在辛勤劳动的渔民们身上,望着他们娴熟的收网,互相配合,那一刻似乎世界一切的周遭都与他们无关。
忙碌中的年轻渔民们,即使小孩子也跟着一起出海打鱼,没法评判别人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乐在其中就好。
渔民们各司其职,不分年龄。
已经归来的渔民们早早地就把自己今天所获放在沙滩上吆喝着售卖,有趣的是他们可进行竞价购买海鲜,我们当然也买了一些准备做一顿海鲜餐。
最简易的海鲜市场
一筐不知名的海鱼
兄妹
傍晚,海边的孩子们多了起来,在海边放肆欢腾地跳跃,不时还有一些“问题”少年带着N个问号凑过来想和你聊天,我们也就简单几句答复后礼貌地继续沿着海岸线离开。
映着晚霞,孩子们尽情玩耍。
他们的童年,当然也是无比快乐的。
精力充沛的少年们
正在学习游泳的少年
落日余晖下,渔民们短暂休息。
这里 鲜有游人,只有在清晨和傍晚能看到一些欧洲面孔,他们大都来这里看海豚,当然我们也包船来了一次海豚Safari,Kizimkazi还有另一个巧妙的名字“海豚湾”,所以寻觅海豚不需要运气,你百分之百能看到它们。
海豚就这样围着我们共舞。
它们有着自己的节奏,保持整齐地翻滚。
幼年海豚探头,望着我们,又迅速跟着成年海豚快速游走了。
<strong>最后一站--占比阿尼</strong>
桑岛最后一站是占比阿尼Jambiani。
从Kizimkazi到Jambiani,我们因为“达拉达拉”的梗,最终选择包车。
包车司机也是我们遇到最可爱的坦桑尼亚人,他是唯一一个退还给我们车费的司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提前坐车时协商好把我们送到我们想去的旅舍,到了Jambiani没想到这家旅舍比较远,他最后希望我们加价5千,我们不同意,就半开玩笑说要不退给我们5千,让我们自己去(这是心理战术,他知道这里没巴士,我们下车就可能意味着无地方可住)。
结果,谁知道我们欣然同意,那你给我们吧(心理战术根本玩不过我们哈哈)。
他就........真给了我们5千。
这一路,命运时常眷顾我们,一个当地人扛着一堆柴火,老远就见从天而降的三个外国 人,便过来询问,后来帮我们顺利安排到了房主人托他照看的一层独栋别墅(应该不会有第二家比这里性价比高了)。
民宿门前
我们住在白色房子里
彩虹长颈鹿
门口破旧茅屋里,一位本土艺术家的窝。
蓝色衣服的男子模仿我拿相机的样子
周围的孩子们都抢着过来看稀奇,小眼睛扑朔着,用韩语给我们打招呼,我终于找到机会将我的语言天赋发挥到极致,用我自己也听不懂的韩语和他们愉快地交流了许久,新奇过后,也就各自玩耍去了。
同父同母的两兄弟,性格截然不同,哥哥特别外向,一直朝着我们做鬼脸,弟弟从头到尾都默不作声,就傻傻的望着哥哥笑,那时候,让我怀念起儿时和哥哥在一起的童年,即使是做小跟班,也很开心。
好奇地张望,面对镜头,害羞的笑容。
就只待在门口,也不踏进我们的民宿。
院子外有一颗椰子树,当地人攀爬上去摘了几个,我们买一个他又送了一个,我在院子里用勺子吃着新鲜的椰肉,这时忽然一群女孩子跑着过来,惊奇地盯着我的脸,又望着我手中的椰子,我决定让她们帮我把椰子摔成两半,椰肉也便分着吃掉了,她们便满意离开。
海水呈碧绿色
简易帆船
隔壁别墅里有一个在这里常驻了快10年的奥地利女人,她以为我们是新搬来的邻居,便过来问候我们,并且提醒我,一定要把门关好,防止当地一些调皮的孩子们进来偷东西,她说他们可能会因为贫穷进屋以后看到有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我对她的关心表示万分感谢。
这里有许多这样高档的民宿和酒店,就在沙滩边,每日都可欣赏面向远处海平线上缓缓升起的旭日。我想,不久的以后,这里肯定也会被熙攘的人群包围吧~
戏剧化的是我们在这里也碰见了身裹床单驰骋于坦桑尼亚西部偏远地区的游牧民族马赛人(Massai People),询问后才知,原来年轻一代的马赛人渐渐摒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他们向往文明社会带来的物质生活了。
即使是在文明社会中生存,他们眼神里非洲人狂野的血性依旧存在。
这一头飘逸的长发,当然不是真的,中部至尾部是用线接上真发,从背后看起来你会误以为是Massai女人。
这里只有海浪的歌声。
清晨,如往日,早早起床,沙滩上已经有一些村民们忙碌于拾捡海潮退去后裸露在海滩上新鲜的贝类,孩子们便在其中比谁捡的多,还有坐在人工海草田里梳理新鲜海草的妇女........当地人的生活景象图就在眼前,只是今天的画面里多了一个我。
望着他们忙碌的背影,我也不觉得慌张,原来桑岛可以让我如此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或许,每日清晨拾捡贝壳已是他们平静生活的常态吧。
远处一个身穿紫色小裙,头披白色头巾的小女孩手提白桶,朝着前方奔跑,只留下了这美丽的背影给我。
在这里,观察这位年迈的奶奶许久,她有条不紊的梳理手中的海草(其实我也不知道学名),专注的神态,我就这样望着她,内心很平静。
似乎,到过的大多数国家中,妇女们的身影,永远是最忙碌的。
<strong>告别桑给巴尔岛</strong>
美好世界总是无时无刻在给你阵阵惊喜,两年前自己仅是一个大学校园里憧憬未知世界的孩子(好吧,自觉贴上老孩子的标签),从未料想到会在三年以后,能自由地穿梭于非洲这个神秘海岛上,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去遇见你本该遇见的人,像朋友一样简单问候一声,即使匆忙离去也从不悲伤。
<strong>签证那些事儿</strong>
签证(机场落地签):费用50美金。我们是从首都达市入境,当然,桑岛也提供落地签,价格应该相同。
材料:护照和小黄本,我当时是在埃及注射黄热病疫苗,至少提前10天打针,小道消息说是没有提前打会被索要小费!
<strong>如何到达</strong>
飞机从国内:国内飞桑给巴尔岛,没有直达,只能中转,价格不一。
飞机+轮船从坦桑:我们是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坐船到桑岛。你也可以选择飞机,快速,价格也偏高一点。
从ywca(我们在达市的青旅住宿)走到码头预计10分钟左右,天气太热,我们选择打的5000先令,船运公司是Africa shipping corporation ltd,外国人出示护照购票,只能选择VIP20美金,本地人只要18000先令,大约3个多小时到达岛,船上专门设有外国人座位区域,本地人没有座位号,随便坐。
<strong>岛内交通</strong>
当地居民通常是选用经济实惠的小巴车,它有一个销魂的名字,DalaDala,从A地到B地,不限地点,通价2000先令/人。
当然岛上也可以选择租用私家商旅车(Private Car),价格稍高。
岛内交通信息如下:
stone city-Kizimkazi:坐当地的daladala,2000先令/人,1个多小时到,狭小的车内,大中午的我们三个人大汗淋漓和当地人20多个人挤在一起,那滋味,你懂~
Kizimkazi- Jambiani,包车,一辆车25刀,1个多小时到达,坐本地车需要中转,比较绕,没有直达。
Jambiani-stone city,当地车daladala,2000先令/人。
<strong>住宿推荐</strong>
石头城: Annex of abdalla guest house,10美金一个床位(住的天数多讲到这个价,网上可预订),这是从石头城偶遇的一行驴友中得知的青旅。
而前文也提到,我们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个当地人家,3个人每天付25美金,包含早餐,可以自己买菜回来做,我们吃饭每次都会邀请主人一起用餐。
Kizimkazi:Dolphin view guest house(从石头城坐daladala到kizimkazi下车附近靠海地方),砍价到10美金一人一床位。自己做饭给了经理一点小费,3个客人,4个服务员一个主厨协助我们,帮我们切菜收饭洗碗,这种待遇也没有第二次了~每天早上6点,酒店门口便可以买到渔民刚打捞回来的新鲜海鲜,享受自己下厨的时光,每晚经理还会给我们摘一朵鸡蛋花,放置在餐桌上的花瓶里,温馨感十足!
Jambiani:住宿很贵,问了几家临海的backpackers(老板几乎都是欧美白人),最便宜的25美金/床位。我们很幸运找到当地人家住,3个人30美金,一层海景套房,三室一厅,出门便是大海,整栋别墅只有我们3个人住,厨房可以做饭。据说房东是当地很有钱的校长,平时都在石头城工作,此房平时闲置交给别人看守,碰到面相好的人可以短租,强烈推荐,加了看守人Katcho的Facebook。
PS:我丢了一个墨镜在这民宿里,你们有谁去,可以帮我看望一下,它还健在不。
2018-01-18发布拍摄于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