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
风情维也纳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春节期间天气逐渐变暖,很多同事朋友相约一起去旅行。拿起相机,看到美好的景物就会咔嚓的拍下来,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写篇游记记录这段美好的旅程,却没有头绪,不知从何道来。久而久之,只剩下照片中的景色。
<strong>临汾</strong>
入住维也纳酒店
休闲区
客房
卫生间
干湿分离,无异味
尧庙华门景区正值庙会各地游客来往都很多。各种特色小吃,特色文化更是络绎不绝。
临汾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建于2002年,3年建成,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旅游区中心,占地150亩。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主体工程包括大台阶、裙房、主门、阁楼4部分,地下二层,地上7层,总高50米,长80米,宽40米,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华门博彩"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
尧、舜、禹时期称平阳,为古唐虞畿内地,属冀州。夏商西周,平阳仍属冀州之域。周初,唐叔虞之子燮父迁都于平阳之晋水(平水)旁,改国号为晋,平阳属晋国。春秋时,境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韩、赵、魏共分晋知伯地,平阳属韩。秦,平阳属河东郡。汉刘邦二年(前205)八月,汉灭西魏,平阳属汉河东郡。新莽时县改香平。东汉复称平阳县,为平阳侯国,属司隶校尉部河东郡。魏初仍为平阳县,属河东郡。永嘉三年(309)十月,刘渊定都平阳,称汉皇帝。东晋十六国时,相继属前赵(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秦、后燕。东魏、北齐、北周郡县因之通八达。
隋开皇元年(581),改平阳郡、平阳县为平河郡、平河县。唐、五代、宋初为临汾县,属河东道晋州。政和六年(1116),升州为府后,县仍临汾,隶河东路平阳府。金初属河东南路平阳府。府、县同置临汾城。元初,仍为临汾县,属中书省平阳路总管府。明洪武二年(1369),属平阳府,隶山西布政使司河东道。清因明制,为山西省河东道平阳府临汾县。中华民国初,县直属省。民国3年(1914),属河东道。民国16年复属省。民国26年,县属山西省第六专署。民国27年4月,建立临汾县(河东)抗日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专区领导,民国34年9月更名临汾县民主政府。 民国37年(1948)5月,临汾解放后,设临汾市、临汾县。市属晋绥边区第十二专区,县属晋南行政区。民国38年6月22日,市、县合并,称临汾县。
1950年1月9日,县改属临汾专区。1954年9月10日属晋南专区。1971年8月,分设临汾市、县,均属临汾地区。1983年10月,临汾县并入临汾市,到1998年仍属临汾地区。2000年11月1日,撤销县级临汾市,设立临汾市尧都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园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和“民俗体验区”三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牌坊、一代大槐树(仿)、中华姓氏苑等5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景区坚持多元化发展,已形成为景区、民俗饭店、旅行社三大经营版块,成为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为大槐树移民后裔营造了老家的氛围,同时满足了广大移民后裔寻根祭祖、旅游观光、休憩、餐饮、购物的需求,是广大移民后裔进行深度文化体验,了解老家民俗的最佳选择。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
临汾真是个好地方,写完这些天色以暗,所有的美好都跟随好梦永远铭记于我的心中..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春节期间天气逐渐变暖,很多同事朋友相约一起去旅行。拿起相机,看到美好的景物就会咔嚓的拍下来,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写篇游记记录这段美好的旅程,却没有头绪,不知从何道来。久而久之,只剩下照片中的景色。
<strong>临汾</strong>
入住维也纳酒店
休闲区
客房
卫生间
干湿分离,无异味
尧庙华门景区正值庙会各地游客来往都很多。各种特色小吃,特色文化更是络绎不绝。
临汾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建于2002年,3年建成,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旅游区中心,占地150亩。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主体工程包括大台阶、裙房、主门、阁楼4部分,地下二层,地上7层,总高50米,长80米,宽40米,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华门博彩"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
尧、舜、禹时期称平阳,为古唐虞畿内地,属冀州。夏商西周,平阳仍属冀州之域。周初,唐叔虞之子燮父迁都于平阳之晋水(平水)旁,改国号为晋,平阳属晋国。春秋时,境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韩、赵、魏共分晋知伯地,平阳属韩。秦,平阳属河东郡。汉刘邦二年(前205)八月,汉灭西魏,平阳属汉河东郡。新莽时县改香平。东汉复称平阳县,为平阳侯国,属司隶校尉部河东郡。魏初仍为平阳县,属河东郡。永嘉三年(309)十月,刘渊定都平阳,称汉皇帝。东晋十六国时,相继属前赵(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秦、后燕。东魏、北齐、北周郡县因之通八达。
隋开皇元年(581),改平阳郡、平阳县为平河郡、平河县。唐、五代、宋初为临汾县,属河东道晋州。政和六年(1116),升州为府后,县仍临汾,隶河东路平阳府。金初属河东南路平阳府。府、县同置临汾城。元初,仍为临汾县,属中书省平阳路总管府。明洪武二年(1369),属平阳府,隶山西布政使司河东道。清因明制,为山西省河东道平阳府临汾县。中华民国初,县直属省。民国3年(1914),属河东道。民国16年复属省。民国26年,县属山西省第六专署。民国27年4月,建立临汾县(河东)抗日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专区领导,民国34年9月更名临汾县民主政府。 民国37年(1948)5月,临汾解放后,设临汾市、临汾县。市属晋绥边区第十二专区,县属晋南行政区。民国38年6月22日,市、县合并,称临汾县。
1950年1月9日,县改属临汾专区。1954年9月10日属晋南专区。1971年8月,分设临汾市、县,均属临汾地区。1983年10月,临汾县并入临汾市,到1998年仍属临汾地区。2000年11月1日,撤销县级临汾市,设立临汾市尧都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园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和“民俗体验区”三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牌坊、一代大槐树(仿)、中华姓氏苑等5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景区坚持多元化发展,已形成为景区、民俗饭店、旅行社三大经营版块,成为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为大槐树移民后裔营造了老家的氛围,同时满足了广大移民后裔寻根祭祖、旅游观光、休憩、餐饮、购物的需求,是广大移民后裔进行深度文化体验,了解老家民俗的最佳选择。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
临汾真是个好地方,写完这些天色以暗,所有的美好都跟随好梦永远铭记于我的心中..
2018-02-26发布拍摄于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