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等(3)
台儿庄古城等(3)
古运河畔,雨后初晴,续台庄旧时繁华梦
<strong>台儿庄古城</strong>
我的旅途似乎总有个魔咒,每每到了一个地方,总是淅淅沥沥的下雨,每每离开一个地方呢,又突然雨过天晴艳阳高照,乐观的我只好安慰自己,老天是想能让我欣赏不同的风景。这次的台儿庄之行也逃不开这个魔咒。
也很久没有一个人旅行了,读书的那几年都是一个人在行走,其实独行是和风景最亲密的约会,以我的全身心来感受你的辰夜静喧,你的晴雨曾今,夏末秋初之际,续写这台庄旧时繁华梦。
告别城市来这儿偷闲三日,夏末阳光下的小桥流水,蒙蒙烟雨蒙里的青石板路,晨曦漫步少有人走的静逸,夜来穿梭华灯初上的繁华,扁舟摇橹上轻谩的歌声飘进耳里,复兴广场上威风的锣鼓响彻云霄。。。
<strong>小桥流水人家</strong>
最近总是想起最初的旅行,想起我给自己二十岁的生日礼物便是一场独自旅行,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子地图(暴露年纪了,哈哈),到了一个地方都得先买纸质地图,找不到路要靠当地人帮忙指路,闲着不会低头捧着手机,而是和陌生人瞎聊,旅行随着越来越智能的科技变得容易很多,而不变的依然是那颗渴望未知的心,依然是美景带给我的治愈和能量,依然是不舍每个地方的晨和夜。
爱旅行的人多半爱摄影,爱摄影的人多半爱旅行,而我,因为旅行爱上摄影,因为摄影踏上旅途,在最早还在用卡片机的时候,就喜欢拍日出日落。而古城最美的时候就在清晨,提前定好了古城里的客栈,为了能起个早。清晨,没有白日里的游人如织,商铺还没有营业,柔和的阳光洒在这小桥流水人家里。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的样子,来之前很难想象,这座江北的台儿庄古城也是这般柔情的模样,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那场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殊不知这座古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最为繁盛,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驿站,乾隆下江南路过这里,被这里的“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吸引,称这里是天下第一庄,可惜那场大战后,几乎沦为废墟,如今依着明清时的样子重建,重现了当初的繁华。
古城里河流小桥众多,第一次走还真是容易迷路,之前在旅游服务中心拿了地图,密密麻麻的景点看着有点无从下手,一大早出门的时候才六点多,景点还都没开门,索性先不管地图,凭感觉乱走一通,反而发现了不少美景。
自己瞎逛了一圈后,路过的许多书院啊遗址啊博物馆,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走马观花就没什么意义了,想了解台儿庄的历史和曾经的故事,还是得请个讲解,讲解员在入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中里可以找到。
<strong>龟汪</strong>
古城最美的大桥要数步云桥,最美的小桥就在这里,龟汪。两条河流交汇之处,四座不同风格的小桥横跨在小河上,分别是东可风桥,长寿桥,庙桥,长福桥,链接起来成一个环形,每座桥上看出去的风景都不同,这里也有个游船码头,不过船只比较少,清晨的水面很平静,倒影清晰可见。
<strong>船形街</strong>
都说古城到了晚上反而比白天更热闹,白天除了几波旅行团,总有僻静无人的时候,不像之前去的乌镇西塘白天总是人挤人,反倒了晚上,街道灯火通明,游客不知哪里冒出来,比白天多了很多,看来自由行的游客大多都选择在这里住上几晚。
白天的粉墙黛瓦略显单调,夜晚在灯光的装饰下,更有曾繁华的景象,尤其是丁字街船形街和酒吧街。
之后请的讲解员和我说,现在古城里的灯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过年,这边的灯会特别热闹,平时开的灯只有过年的三分之一,不过在我看来,此刻的华灯初上也很美。
晚上不仅有万家灯火,歌风楼每天晚上七点半有表演,驿前广场上也放着露天老电影血战台儿庄 。
<strong>歌凤楼</strong>
从丁字街走到歌风楼很近,每天19:30有表演,戏台前有座位,是像以前茶楼那种长板凳,真是有种穿越到过去看戏的而感觉。本以为就十来分钟的表演,没想到有好几出,惊鸿舞,川剧变脸,武术,秦王点兵等等,很体现传统文化的风韵,足足有半小时,表演者也很用心,看客也是掌声不断。
<strong>惊鸿舞</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5C79074ABFF149F39C33DC5901307461"></iframe>
惊鸿舞的视频~
<strong>血战台儿庄</strong>
看完歌风楼的表演也八点多了,溜达回酒店的路上,经过驿前广场,竟然有露天电影放着,问了下工作人员,放的是老电影《血战台儿庄》,只要天气好,每天19:30-21:00都会放映,用的还是很老的放映机。
父母这辈都对《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很熟悉,这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的第一次大捷,日军在向徐州进犯时,李宗仁扼守要塞台儿庄,在这里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炸掉唯一的退路,运河浮桥。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乘胜进击,全歼日军于台儿庄外,台儿庄大战告捷。
在古城外售票处不远,有李宗仁纪念馆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存放着不少珍贵的图文资料,有时间可以去看看,特别是李宗仁纪念馆曾经还是台儿庄的火车站。
很老式的露天电影播放机
一家米酒店,还真是复原了过去,墙特地做旧,板凳桌子也是以前的样子,米酒还不贵,5元一杯,可以去尝尝。
夜色渐浓,可缓缓归矣。
懒得走的话晚上也可以做摇橹船欣赏两岸的夜景,不过我自己更喜欢早上坐摇橹船,更清静。
<strong>古城之行</strong>
这篇开始是游玩的正文啦,提前一天晚上到了台儿庄古城,实际上是两个白天,足够时间玩耍了,可以安排一天半到两天在古城里,半天在古城外(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出发前安排的行程:
D1 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画舫到西门,酒店入住,万家大院,日升昌记,招幌展馆,闸官署,兰婷书寓,大战遗址公园,夜景
D2 清晨摇橹船,天后宫,乾隆巡游台儿庄和南狮表演,清真古寺,市楼, 万家小姐抛绣球,关帝庙 ,歌凤楼
无奈第一天下了很大的雨,下午的行程都泡汤了,幸好第二天是晴天,主要行程放在了第二天。
【门票】
提前在网上订好了台儿庄古城的门票,官网上看了下门票是160元,画舫单次就要50元,网上要比现场便宜很多,分了三种,单独的大门票,门票+电瓶车票,门票+画舫船票。
我买了门票+画舫船票 165元,船票是往返的,回来还可以坐船。有效期是三天。
如果在网上买票,取票口是在台儿庄古城大桥游客服务中心,不是古城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容易搞错,这里是古城外,古城停车场旁的,如果是从枣庄高铁站出来,坐BRT下车的地方就是换票处。
换好门票,下两层楼就是乘坐画舫船的地方。
第一天坐船的时候雨下的很大,来之前还担心山东也算北方,会不会很干燥,没想到这里每年雨水很充沛,湿度也高,名副其实的水乡
画舫船每天运行时间8:00-23:00,20分钟一班或者坐满就发船,从这里到古城西门很快,十多分钟,一路行驶在京杭大运河上,感受下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如今也继续使用着。
下船就能看到古城西门,穿过西门,正前方就是游客服务中心,这里可以拿一份景区地图,也是在这里请讲解员,古城里很多地方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讲讲才有意思,这也是此行比较惊喜的,听了才知道原来台儿庄和台湾也有很深的渊源。
讲解员散客是160元,团队是100元。
讲解的路线基本是固定的,和地图上游览路线差不多,。
美女讲解员都穿着蓝色中式服装,能歌善舞。
<strong>台城旧址</strong>
古城的游览从这处台城旧址西门开始,古城里不少地方都贴着老照片,之前自己参观时都忽略了,保留下的文史图片资料,再现曾经台儿庄的模样。
城楼的边门其实可以上去的,不过城楼不算高,只能俯瞰古城的一部分。
<strong>海峡两岸交流之地</strong>
之前也没注意这牌坊上的字,这里也是海峡两岸交流之地,讲解员很仔细的和我说了台儿庄和台湾之间的渊源,说来话长,只好长话短说,之前因为国共矛盾,这段历史一直被模糊处理,直到周恩来总理提议拍摄台儿庄大捷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后竟然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通过电影也是给予国军对抗日功绩的正面肯定,不少台湾领导人来到这里参观,国民党政府很早之前就想重建台儿庄古城,一直没能实现,站在修复后的台儿庄也是感慨万千。如此,台儿庄也成为海峡两岸交流之地。
【海峡两岸交流之地】
<strong>老照片</strong>
当初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图片资料大多是战地记者拍摄的,由于无法保证摄影师的人身安全,所以没有留下对战的图像,大多图片是在战后清理现场拍摄的。
走过牌坊,右边的一处墙上的黑白照片,是中国军队进驻台儿庄正门大街时的场景,照片里的徽派建筑是曾经的永和客栈,重建时,依着图片复原了,重现古城真是花了不少心思,从全世界各地收集了几百张历史图片,为了源于历史,忠于历史。
刚开始游览古城时,会觉得很奇怪,怎么又有徽派建筑,又有江南水乡的样子,又有晋派建筑,还有妈祖庙,教堂和清真寺,简直是大杂烩,了解了历史才知道,台儿庄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商贾特别多,古代官僚腐败,往往坐船排队通过关口要好几个月,不少富商索性在台儿庄安置住所,人多了同一家乡的也会聚集起来,成立福建会馆啊山西会馆,所以才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融合在这里。
往前是一座步云桥,廊桥的式样很美,这是进古城遇见的第一座桥,也是最美的桥之一。有水必有桥,有桥才成路,水乡最不可少的就是桥,台儿庄古城也可以说是五步一河,十步一桥,桥的另一边是观音庙,求子可以去看看。
古城里看到很多南方的植被柳树啊杉树,还有几颗百年老树,也是因为这里雨水充沛,感觉更像江南呢,不过建筑大多更像平遥古城晋派风格。
<strong>扶风堂</strong>
这座扶风堂,以前是万家大院,很典型的晋派建筑,四合院结构,去平遥时看过很多晋派的建筑,外围屋顶多数是半面翘,是为了下雨时,雨水流入自家院子,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台儿庄雨水多,万家大院的屋顶稍稍做了改良。
<strong>万家大院</strong>
古城里每个景点前都会有这样的介绍牌,讲述了这里的过去。
仔细看看这万家大院的雕刻很精细,每个雕刻都有寓意,门廊前葡萄寓意着多子多孙。
在最后一个院落,有一颗老银杏树,这是古城里保留下的百年老树之一,秋天一定美极了,树的地基很高,这是当初台儿庄时的城市地基线,防止发洪水地基比较高,如今依着明清时候的样子,比之前要下降很多。
万家以前是台儿庄四大家之一,万老爷还有一个私人码头,在扶风堂对面的河边,因为经商赚了四十万两,所以得名四十万码头。
<strong>日升昌记</strong>
日升昌记,怎么看怎么眼熟,想起之前去平遥古城,这可是中国的第一票号,分号开遍国内,作为商贾云集的台儿庄,曾经有日升昌记的分号也不为奇怪,这里的日升昌记外部为鲁南建筑风格,走进看还有模拟当初交易的情景。
日升昌记为山西平遥县达蒲村李氏创建。1824年正式办理面向全国的汇兑业务,到1914年倒闭,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为中国的现代金融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楹联:“谋利以天下为计,聚财乃义中所求。”隐含着台儿庄日升昌票号的由来和经营理念。
如今这里面是雕刻时光餐馆酒吧。
主街上有个大茶行,门口的大壶挺有意思的,这里每天定时还有说书表演。
<strong>船形街</strong>
往前一点就是船型街,船型街到了晚上就特别美。这条街像是扬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风顺”。船形街不仅整体像一艘巨船,两旁街道店门上还塑造和绘制了许多小船。中间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龙舟形貌。这尊石雕是镇水兽,保证河水波澜不兴,航行安全。
两旁的商铺木门都雕刻着船,可见用心!
船上的后乐亭,每天定时有柳琴戏上演,这是是当地的乡土剧种。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06年柳琴戏由山东枣庄申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由山东枣庄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trong>柳琴戏</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AFE8010774F4C4229C33DC5901307461"></iframe>
可以点开视频听听看,我是一句都听不懂,唱腔感觉还有点吴侬软语的味道。
<strong>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strong>
船型街右侧二楼是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不太明白招幌是什么,进馆才明白,原来是广告牌的意思,长见识了。
古时候店铺的招牌和幌子分别是店铺和行业的标志,统称招幌。展陈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各式招幌500余件、招徕市声60余种,京杭大运河沿线商业繁荣,特别是台儿庄,当初商贾云集,招幌反应当时的盛况。
上来二楼,迎面而来这幅白色招牌是民国时期纺织行业的招牌,整块是青石雕刻的汉白玉,很珍贵。
再往前是各色市场上的叫卖声,还原过去集市的热闹场景,过去卖东西都要叫卖,都是方言真是一句都听不懂。
最后一部分还有国外的照片,看看哈雷机车过去的招牌,已经很大胆用美人图了。这个博物馆听着讲解还挺有意思的,古时候很多人不识字,需要根据店门口挂着的幌子来识别这家店是卖什么的,只有茶馆写着茶字,是文人雅士出入的场所。
<strong>闸官署</strong>
闸官署在船型街旁,紧挨着兰婷书寓。闸官署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收费站,闸务官员办公的地方,目前为台儿庄运河奏疏展馆。
曾经京杭大运河的台庄闸就位于门前,它是北上进京由江苏驶往山东时的第一道船闸,因此被称为"山东第一闸",门口还有个纪念碑。
运河改道台儿庄,规定南来的漕船必须走泇河经台儿庄入京,返程时依然走黄河运道,因此通过台庄闸的船只都是自下游而来,河弯水急,落差又大,非常危险。为保佑船只安全过闸,闸官署门前的牌坊上便题有"升平"二字,寓意"一路平安"。
门厅入口处右边还保留着当初的旧碑,在台庄闸旧址古运河北岸发掘出这通"重修台庄闸"残碑。
西厢房是奏疏展馆,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的文书,战国以前成为上书,秦统一六国后成为奏,汉代成为上疏,到了清代演变为奏折。
北大厅的屏风上是《台儿庄运河八闸图》,详细地描绘了清代泇运河的水文形势及台儿庄运河八闸的具体位置。台儿庄运河西高东低,主要水源来自微山湖。
在开通过程中,相继建设了 8 座船闸以节制水流。台庄闸位于 8 闸的最东面,是北上船只进入山东的第一道船闸,号称为"山东第一闸"。
台儿庄的繁荣离不开运河的开通,当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见交通的便利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枣庄当初就是个小村庄,远不如台儿庄大,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台儿庄如今的地理位置就不如古时那么好了。
前门是闸官署,后门则是运河奏疏展馆,后门出来的这条街还挺幽静的,人很少。
<strong>兰婷书寓</strong>
在闸官署旁兰婷书寓,名字听着以为是书店,没想到这里是青楼,呵呵。
一进门,右边的墙上的挂着名牌,古代的翻牌子,牌子越高在青楼里的地位越高,紫烟就是头牌啦。
青楼里有个三寸金莲馆,展示着过去裹脚的恶俗。古时候认为脚裹的越小越美,导致女性足部严重变形,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年老更是凄惨。
地上还有三寸脚的大小,和自己比了比,要是我生在古代就肯定嫁不出去了,还好活在现在文明社会。
这里之所以有青楼,与运河密不可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量的船只滞留台儿庄,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台儿庄,也使台儿庄的商贸出现大繁荣,特别是大量暂住商人使台儿庄青楼文化也伴随着商贸应运而生。
其实最早青楼是不卖身的,兰婷书寓是过去文人骚客放松身心欣赏才艺的场所。在兰婷书寓的二楼展示青楼发展演变。
民国时候的风月画报,虽说当初拍摄技术差,不过这长相。。。只能说每个时代审美还是很不一样的额。。。
溜达到古城的酒吧街,白天好像都没怎么开张,晚上很热闹。
<strong>美食</strong>
中午要找个地方吃饭,船型街另一侧是美食街,选了一家点评第一的餐馆,运河鱼馆,虽然店门看着一般,不过真是好吃,难得能在景区找到一家味道不错的,推荐这里的特色是辣子鸡和运河鱼。
之前去过济南,想着山东人是不会辣的,怎么菜都是辣的,鲁南菜还是和鲁菜不太一样,特别是台儿庄,又辣又咸,也是受以前运河经济影响,船上来的工人来台儿庄吃饭都喜口味重的,逐渐这里的菜也和鲁菜不同。
古城里吃饭价格都不便宜,时间多的可以在古城外吃饭,价格会便宜一点,或者可以叫外卖,下雨的时候就叫了外卖,不过时间有点久,因为外卖员不能骑车进古城只能步行,配送费才3元,真是辛苦了
我一个人也只能点一个菜了,小份的辣子鸡吃到撑,当然让老板不要放辣,上来的还是有点微辣,不过味道相当好吃,很下饭,一碗米饭都不够吃了。
吃好饭往东面北面走,这边游客相对少很多。
<strong>丁字街</strong>
走到丁字街,这里都是欧式建筑,像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丁字街建于明朝万历末年,清朝咸丰年间重建,建筑大多是民国时期的式样,当时没有名字,因为大衙门街和这里成丁字形取名丁字街,前面是复兴广场。大战之前,这里是台儿庄最为繁荣之地,两旁商铺多达45家,如今这里是酒店餐馆,还有一家邮局,白天看着一般,晚上这儿的灯光还挺美。
丁字街还有家邮局博物馆,对于明信片收集者怎么能错过。
这里买明信片可以帮你敲纪念章。
<strong>泰山行宫</strong>
泰山行宫也被称为泰山庙”。按明代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碧霞宫、观音殿、财神殿等主要建筑,按民国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山门等。
台儿庄大战初期,泰山行宫曾作为中国守军的城防司令部使用,因此也便成为争夺的焦点,台儿庄城内外尸体枕藉,血流成河,双方陷入苦战状态。入夜,守城部队配合敢死队袭击日军据点,逐巷逐屋展开肉搏,终将日军逼到城外。战后的泰山行宫,化为一片瓦砾。
行宫后方还保留着部分遗迹。
<strong>雨景</strong>
晴雨之间,昼夜之际,古城在我眼前变幻了太多样子,这烟雨蒙蒙下的江北古城,不再是阳光下柔情的水乡,显得格外沉重悲凉,特别是在参观了大战遗址。
眼前美丽完好的古城和触目惊心的弹孔墙遗迹,形成极强的对比,这是牺牲了多少同胞的鲜血换来的和平盛世,深重的历史让人警醒。
雨,似乎更应景,我想老天也是为这场战役动容。
<strong>清真古寺</strong>
这座位于古城东北角落的清真寺,从市楼走过去不远,外墙很朴素,门口左侧写着台儿庄大战遗址,这里是为台儿庄大战遗址参观线上的重要景点,清真寺是186团一个指挥所,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单是来回拉踞战就打了七天七夜,当时殿堂寺外尸体遍地,血流成河。
这里也是台儿庄大战旧址 之一,其中一个指挥所外墙还留个很多触目惊心的弹孔。
台儿庄曾经因为当时商业发达,也有不少回民在这里,所有有清真寺也不奇怪,挺讲解员说,现在的台儿庄依然还有不少回民生活着。
据说日军在溃逃时,放火烧毁了寺内的楼堂,门口的两棵苍柏也遭殃,受战火幸存的两棵苍柏如今是一枯一荣,仍傲然挺立,经历摧残依旧威武不屈。
清真寺主殿不允许游客参观,仅对穆斯林开放。
清真寺的一侧房屋是保留下的186团指挥所遗址,指挥所旧址的墙壁上弹痕累累,满目疮痍。
<strong>关帝庙</strong>
清真古寺在古城东北角,西北角有个关帝庙,从入口走走稍微有点远,这里曾经是山西会馆。
之前说的台儿庄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商贸繁盛,山西商人,著名的晋商也纷至沓来,在这里安家落户。为了联合乡亲集资兴建山西会馆,供奉关公,所以这里有一座关帝庙。
台儿庄大战期间,关庙80余间房屋大部夷为平地,现仅存关公殿三间和三块乾隆年间的立碑,其他都是后期修复的。
<strong>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strong>
从关帝庙回来,穿过酒吧街往北走,周围还在修的这处是著名的大战遗址公园。这里最值得参观的就是当时大战留下的弹孔墙和残垣断壁,目前还在修缮,因为许多建筑变成危房了,每一个中国人看了都会揪心,这些弹孔墙是当初战役的见证,遗物似有声,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无名烈士在这里牺牲,危房里展示当初留下的枪械子弹头盔等等,弹孔墙的图片墙述说当年的惨烈。
讲解员和我说了很多图片上的故事,一个25岁的战士说我的儿子出生只见过一面,他没办法为孩子做什么,只能取名为“和平”。
中间这幅图,是一位只有十几岁的年轻女子,身上捆着炸药,当初为了炸毁日军一辆坦克,需要牺牲六十几个年轻的生命来做人肉炸弹,真是触目惊心。当初对战时军事设备远落后于敌军,只能靠着人多肉搏来对抗。
附近还有个血战台儿庄的军事体验区。
<strong>游船</strong>
古城最寂静的时候,便是清晨,选了清晨来坐这摇橹船,此刻仿佛只有摇橹一声一扁舟。
古城里的内河摇橹船还是挺值得体验下。
售票处在参将署码头,早上8:00-晚上22:00,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参将署码头来回复兴广场码头,单程40元,往返60元,另一条是参将署码头到东门码头,单程100元,这条就直接出景区了。
选线路一就好,建议买往返票,可以白天晚上分别乘坐一次,完全不同的感受。
满人发船,不满人15分钟一班。
从参将署码头来回复兴广场码头,大约20分钟,穿行在狭窄的河道里,两岸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讲解了一番后,摇船的姑娘轻声歌唱起来,歌声动人,可以点开下面的视频听听,虽然是手机录的,歌声也是清脆。
终点在复兴码头,旁边就是复兴广场。
<strong>歌声</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F78743DDC745CEA69C33DC5901307461"></iframe>
<strong>天后宫</strong>
古城有安静的一面,也有热闹的一面。天后宫和复兴广场前每天的定时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 正巧住在天后宫旁,早上听到有喧闹声,等跑出去看已经快结束了,所以看准了时间第二天踩着点来看表演。
【天后宫】
台儿庄古城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天后宫,又称为福建会馆,始建于雍正年间,听讲解员说天后宫是整个古城造价最高昂的建筑,里面供奉着海神妈祖,妈祖一般是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信奉的,怎么台儿庄也有妈祖庙呢,这也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由南而北上的商船将妈祖信仰传至台儿庄。
天后宫为二进院落,由正殿,左右厢房,钟楼鼓楼构成。参观了其他地方最后来这里,会发现这里的木雕砖雕都极其精美,大殿内更是金碧辉煌,不愧是重金投入啊。
被保护起来的龙柱,是全手工镂空雕刻而成的,这些手工艺也是文物,之前没有被保护起来,大殿其中一个柱子上的雕刻就被游客弄断了,非常可惜。
天后宫大殿前许多小孩子的雕像也是寓意着多子多孙。
主殿里供奉的是妈祖娘娘,殿内满是精美的雕刻和镀金, 确实是金碧辉煌。
天后宫的门口有台儿庄古城的全部演出时间,之前误打误撞几个,到了天后宫才发现还有这么多表演,有具体的时间和演出地。
早上9:40正好有实景剧《乾隆巡游台儿庄》挺有意思的,天后宫每天11:00和16:00还有南狮表演。
参观完天后宫,差不多时间,工作人开始拉着绳子将表演区域围起来,左右两旁都有凳子,可以坐着看,推荐坐在正对天后宫大门的左边,没什么遮挡,另一半会有很大柱子挡着视线。
一直在等皇帝来,没想到真坐着船来,还原的好生动。
演的有模有样的,乾隆多次下江南,沿着京杭大运河坐船四次路过台儿庄,前几次都觉得这地方没什么可看的,一直到第四次路过这里,发现如此繁华,便下船游览一番。实景剧也是重现了这个场景。
上座后,桌子上摆着的都是台儿庄特产,石榴啊,大枣,羊肉汤等等。
皇帝来了,自然要表演一番。
压轴的来了,这位红衣女子跳的是当地传统舞蹈。
这个驼背的是刘罗锅,哈哈。恭维了乾隆的英明才有如此繁盛云云。
乾隆被捧的一高兴,最后,题字“天下第一庄”。
天后宫结束后沿着大衙门街一路走到西门,一路也是热热闹闹的。
之前看演出表,11:00有舞狮表演,离的近又折回来了。
大热天的套着那么厚的表演服,表演者还是很辛苦。
感觉也有很多年没有看到舞龙舞狮的表演,小时候过年过节经常会看到,现在城市里的年味节味都淡了很多,我想过年这里肯定很热闹。
最后从狮子嘴里吐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演就告一段落了。
<strong>市楼</strong>
市楼每天下午15:50 还有万家小姐抛绣球,时间差不多的可以去看看,也是有模有样,古代抛绣球招女婿,万家可是台儿庄的富豪,招上门女婿呢。
市楼有四面,其中被装饰的很喜庆一面就是演出抛绣球招亲的。
快开始时周围已经围了很多人了,但站在前排看的都是女的,男生都自动往后站,生怕接到绣球,哈哈。
旁边一男的就开玩笑,说未婚的都往前站咧,来台儿庄旅游还能带个新娘回去。
万家老爷和夫人先出来说家有小女年方二十八,今在此抛绣球招亲的开场白,终于等到盖着红头巾的新娘出场。
当新娘子抛了绣球大家都很激动,不过不是去抢,都是在拍照,哈哈,心想着万一没人接会不会很尴尬,其实会安排好有人接的。
这就是上门女婿啦。
女婿换了婚服,就和新娘拜天地成亲入洞房了,这节奏,比我们现代闪婚还快!
<strong>复兴广场</strong>
之前看完舞狮表演后就当听到远处咚咚咚的声音,走到复兴广场发现这里也有表演,可惜走到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看了介绍复兴广场每天都有“威风锣鼓”的表演11:20, 17:00。还好下午五点还有一场,算算时间差不多能赶上,其实古城不大,地图上看着好像两处挺远的,走走也就十分钟。
这也是个古城里的大型表演的,表演人员众多。男打鼓女敲锣,指挥的女孩站在舞台上把控着节奏。鼓声响彻整个古城,气势恢宏。
<strong>抛绣球</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BE97BFA8767D2E969C33DC5901307461"></iframe>
手机拍了一小段视频~
<strong>舞狮</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EA0DE4B8CE18EB5A9C33DC5901307461"></iframe>
<strong>李宗仁史料馆</strong>
台儿庄的过去,有两段重要的历史,一是明清时期因京杭大运河而繁荣的历史,二是近代对中国抗日战争起到重要影响的台儿庄战役。
古城外靠近游客服务中心还有三处景点,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围绕着台儿庄大战历史,向我们叙述了当初的战况。
推荐去李宗仁史料馆看看,外观就是以前的台儿庄火车站,贺敬之文学馆在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路上可以顺路参观下,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去瞻仰下。
【李宗仁史料馆】
坐落在京杭运河边,从游客服务中心走过去五分钟,是建造在台儿庄老火车站旧址上的李宗仁史料馆,这座风格独特的老火车站,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隔河向往。
门票的背后介绍着李宗仁史料馆,这是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血战和他经历千辛回归祖国两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保留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百余件李宗仁先生的遗物和难得的原始影视录像,追忆他“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传奇人生。
进入展馆,展厅在一楼和二楼,主要是以图片来讲述李宗仁的故事。一楼进门写着民族之光,第一展厅讲述的是李宗仁的故乡家世,以及两次北伐战争。
第二部分是挥师北伐,台儿庄大捷。第三部分是李宗仁回归祖国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其的接见、宴请。沿着阶梯上二楼,第四部分是回国后到各地的参观访问,晚年的生活,直至去世。第五部分是李宗仁回国时的实况录像等纪实片。
李宗仁先生对这场台儿庄大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挥师抗战大败日寇和回归祖国前后的爱国壮举。
参观完主展厅,别急着离开,展馆的后方还有保留这一台蒸汽机车和台儿庄的站牌,虽然火车站如今已经不存在了。当初是中兴煤炭公司投资建造的。
这个蒸汽火车头原先是服役在运送煤矿的铁路上,看简介,这火车头退休后还拍了不少电影。
对于火车控,这里不可错过。
这里是李宗仁在当年大战胜利的当天,留下了永恒的纪念的站牌。这张照片的资料在大战纪念馆里存放着,当初李宗仁竞选国民党副主席时还用这张照片制造舆论,曾经在报刊上刊登过,这是不朽的功绩。
对了,古城门票是不含李宗仁馆门票的,参观额外要买门票,10元。
<strong>贺敬之文学馆</strong>
从李宗仁纪念馆到大战纪念馆其实就隔着河,可惜中间没有桥可以过河,所以需要绕回游客服务中心再从另一边走过去,雨下了有点大,我打了车过去,这边打车也很便宜,起步价8块。
路过贺敬之文学馆,就进去参观了下,这座文学馆介绍了贺敬之及柯岩的人生历程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最让大家熟知的就是他和丁毅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了。
门票是免费,不过入口处需要登记下身份证信息。
参观了文学馆才知道贺敬之和柯岩原来是夫妻,真是少见的双星齐辉的文学夫妻,枣庄是贺敬之的故乡,馆内有当初贺敬之先生书房的场景复原,藏书过万册。
这里有关台儿庄古城的建设和诗句。
这部经典的《白毛女》也是奠基了贺敬之先生的文学地位。《白毛女》也被改变为话剧芭蕾电影活跃在人们视线里,那个困难时期的人们顽强的斗争意志一直感动了无数人。
文学馆的第二部分讲述了创作《白毛衣》的过程。
第三部分的放生歌唱,介绍是贺敬之先生又一次创作巅峰,他的新诗创作为中国诗歌和文学带来宝贵的文学财富,被称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
<strong>台儿庄大战纪念馆</strong>
参观完文学馆,往北走五分钟,便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这一天,下着大雨,心情也不免沉重起来,走进纪念馆,内心又被这一张张照片、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深深震撼!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有三十八级台阶,意味着一九三八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二十四根立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亲眼看到这些,脑子里总是能浮现当时的场景,在我们拿着落后的武器装备,仅有大刀,手榴弹,步枪,小炮,对抗这日军的3万精锐师团,飞机、大炮、坦克车、甚至动用了毒气弹。我们只有人多,靠着十万众人的血肉之躯抵挡着枪林弹雨。
入口处的这座喷泉,泉眼用的是子弹。
展馆门口的坦克和两侧的飞机,都是各地赠送的。
大战纪念馆参观的人非常多,大多是年长的和带着孩子来,展馆的图片和文字讲解都很详细。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展览馆共分3个展室。第1展室主要介绍“大战前的态势”和“光辉的序幕战”,包括英勇顽强的淮河阻击战、艰苦卓绝的临沂反击战、悲壮惨烈的滕县保卫战。第2展室介绍的是“辉煌的台儿庄歼灭战”。第3展室介绍的是“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和“日军暴行”以及“台儿庄大捷的巨大影响”。
每一个驻足都是沉重的,这里没有嬉戏声,每一位参观者都是表情凝重。
当初使用的武器,比起日军落后太多了。
这里还原的台儿庄大战前的样子。
这张照片就是李宗仁在台儿庄老火车站前拍的。
这场战役胜利的代价是牺牲三万多鲜活的生命。
对于国民党在这场战役做出的功绩予以正面认可,对待历史必须求真的态度 。
在展厅里有一块“民族之光”的展板,黑色底板上,几千名将士的名字密密麻麻铺满了一整面墙壁。这只是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那3万人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英雄成了无名英雄。这些为了祖国牺牲的烈士,在这里向你们深深的鞠躬,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是靠你们英勇保卫了祖国。
参观完二楼的展厅,一楼还有影视馆,主要播放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纪录片《台儿庄战役》,虽然画质挺糟糕的,能保留这段真实的影像资料也是不容易。
<strong>今天的台儿庄</strong>
如今浴火重生的台儿庄,续写了旧时繁华盛世,如今没有战争的台儿庄,是这般岁月静好的安逸。
<strong>一些攻略:</strong>
【交通】
去台儿庄古城,可以想坐高铁到枣庄站,北京上海高铁过去大概三小时。
枣庄站到台儿庄古城,可以在高铁站下的出租车旁坐BRT10线 ,行程50分钟左右,5元,不找零,要自备零钱,最早7:20最晚20:00,40分钟一班。
虽然官方是说晚上八点是最后一班车,我是7点多到了,结果末班车没有了,所以晚上到了还是要尽量早点,如果错过了,可以做T1到终点站转B2,时间比较浪费。
人多建议直接滴滴打车,外面出租车可能会多要钱,滴滴打车大概90块左右,我在汽车站等B2的时候遇到几个也是去台儿庄古城的,大家一起拼车,一个人也就二十多。从台儿庄回来拼不到人了,用的滴滴顺丰车,大概五十多。
【门票】
门票+画舫船票 165元
检票口:台儿庄古城大桥游客服务中心(古城停车场)
画舫路线: 大桥游客服务中心-西门,8:00-23:00,20分钟一班或者坐满发(错过船可以做观光大巴),只限做往返一次
台儿庄古城游客服务中心 :(0632)6679038,可以寄存,但是不能过夜
【住宿】
我定的是马可波罗驿站馆
古城天后宫西侧,近兴中路,一座古色古香的客栈,二进院落,提供早餐8点。
【美食】
枣庄台儿庄饮食重辣重盐,这里特产有,枣庄辣子鸡,煎菜饼,羊肉汤,石榴,大枣,徽山湖咸鸭蛋,黄花牛肉面。
古城里尝了石榴汁,20元一杯虽然有点贵,不过真的是不掺水的,看着石榴不是很红,没想到超级甜!
辣子鸡是最爱,这个和我们吃的川式辣子鸡完全不一样,川式的是油炸鸡块比较硬,这里的类似红烧,鸡肉很嫩,不太能吃辣的可以和老板说少放点辣椒,非常下饭,一碗白米饭都吃光了。
黄花牛肉面的台儿庄的特色,主要是有黄花菜,黄牛肉,黄牛大骨头和面条,很有营养,还有驱寒的功效,味道还不错。
<strong>台儿庄古城</strong>
我的旅途似乎总有个魔咒,每每到了一个地方,总是淅淅沥沥的下雨,每每离开一个地方呢,又突然雨过天晴艳阳高照,乐观的我只好安慰自己,老天是想能让我欣赏不同的风景。这次的台儿庄之行也逃不开这个魔咒。
也很久没有一个人旅行了,读书的那几年都是一个人在行走,其实独行是和风景最亲密的约会,以我的全身心来感受你的辰夜静喧,你的晴雨曾今,夏末秋初之际,续写这台庄旧时繁华梦。
告别城市来这儿偷闲三日,夏末阳光下的小桥流水,蒙蒙烟雨蒙里的青石板路,晨曦漫步少有人走的静逸,夜来穿梭华灯初上的繁华,扁舟摇橹上轻谩的歌声飘进耳里,复兴广场上威风的锣鼓响彻云霄。。。
<strong>小桥流水人家</strong>
最近总是想起最初的旅行,想起我给自己二十岁的生日礼物便是一场独自旅行,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子地图(暴露年纪了,哈哈),到了一个地方都得先买纸质地图,找不到路要靠当地人帮忙指路,闲着不会低头捧着手机,而是和陌生人瞎聊,旅行随着越来越智能的科技变得容易很多,而不变的依然是那颗渴望未知的心,依然是美景带给我的治愈和能量,依然是不舍每个地方的晨和夜。
爱旅行的人多半爱摄影,爱摄影的人多半爱旅行,而我,因为旅行爱上摄影,因为摄影踏上旅途,在最早还在用卡片机的时候,就喜欢拍日出日落。而古城最美的时候就在清晨,提前定好了古城里的客栈,为了能起个早。清晨,没有白日里的游人如织,商铺还没有营业,柔和的阳光洒在这小桥流水人家里。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的样子,来之前很难想象,这座江北的台儿庄古城也是这般柔情的模样,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那场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殊不知这座古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最为繁盛,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驿站,乾隆下江南路过这里,被这里的“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吸引,称这里是天下第一庄,可惜那场大战后,几乎沦为废墟,如今依着明清时的样子重建,重现了当初的繁华。
古城里河流小桥众多,第一次走还真是容易迷路,之前在旅游服务中心拿了地图,密密麻麻的景点看着有点无从下手,一大早出门的时候才六点多,景点还都没开门,索性先不管地图,凭感觉乱走一通,反而发现了不少美景。
自己瞎逛了一圈后,路过的许多书院啊遗址啊博物馆,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走马观花就没什么意义了,想了解台儿庄的历史和曾经的故事,还是得请个讲解,讲解员在入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中里可以找到。
<strong>龟汪</strong>
古城最美的大桥要数步云桥,最美的小桥就在这里,龟汪。两条河流交汇之处,四座不同风格的小桥横跨在小河上,分别是东可风桥,长寿桥,庙桥,长福桥,链接起来成一个环形,每座桥上看出去的风景都不同,这里也有个游船码头,不过船只比较少,清晨的水面很平静,倒影清晰可见。
<strong>船形街</strong>
都说古城到了晚上反而比白天更热闹,白天除了几波旅行团,总有僻静无人的时候,不像之前去的乌镇西塘白天总是人挤人,反倒了晚上,街道灯火通明,游客不知哪里冒出来,比白天多了很多,看来自由行的游客大多都选择在这里住上几晚。
白天的粉墙黛瓦略显单调,夜晚在灯光的装饰下,更有曾繁华的景象,尤其是丁字街船形街和酒吧街。
之后请的讲解员和我说,现在古城里的灯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过年,这边的灯会特别热闹,平时开的灯只有过年的三分之一,不过在我看来,此刻的华灯初上也很美。
晚上不仅有万家灯火,歌风楼每天晚上七点半有表演,驿前广场上也放着露天老电影血战台儿庄 。
<strong>歌凤楼</strong>
从丁字街走到歌风楼很近,每天19:30有表演,戏台前有座位,是像以前茶楼那种长板凳,真是有种穿越到过去看戏的而感觉。本以为就十来分钟的表演,没想到有好几出,惊鸿舞,川剧变脸,武术,秦王点兵等等,很体现传统文化的风韵,足足有半小时,表演者也很用心,看客也是掌声不断。
<strong>惊鸿舞</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5C79074ABFF149F39C33DC5901307461"></iframe>
惊鸿舞的视频~
<strong>血战台儿庄</strong>
看完歌风楼的表演也八点多了,溜达回酒店的路上,经过驿前广场,竟然有露天电影放着,问了下工作人员,放的是老电影《血战台儿庄》,只要天气好,每天19:30-21:00都会放映,用的还是很老的放映机。
父母这辈都对《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很熟悉,这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的第一次大捷,日军在向徐州进犯时,李宗仁扼守要塞台儿庄,在这里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炸掉唯一的退路,运河浮桥。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乘胜进击,全歼日军于台儿庄外,台儿庄大战告捷。
在古城外售票处不远,有李宗仁纪念馆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存放着不少珍贵的图文资料,有时间可以去看看,特别是李宗仁纪念馆曾经还是台儿庄的火车站。
很老式的露天电影播放机
一家米酒店,还真是复原了过去,墙特地做旧,板凳桌子也是以前的样子,米酒还不贵,5元一杯,可以去尝尝。
夜色渐浓,可缓缓归矣。
懒得走的话晚上也可以做摇橹船欣赏两岸的夜景,不过我自己更喜欢早上坐摇橹船,更清静。
<strong>古城之行</strong>
这篇开始是游玩的正文啦,提前一天晚上到了台儿庄古城,实际上是两个白天,足够时间玩耍了,可以安排一天半到两天在古城里,半天在古城外(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出发前安排的行程:
D1 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画舫到西门,酒店入住,万家大院,日升昌记,招幌展馆,闸官署,兰婷书寓,大战遗址公园,夜景
D2 清晨摇橹船,天后宫,乾隆巡游台儿庄和南狮表演,清真古寺,市楼, 万家小姐抛绣球,关帝庙 ,歌凤楼
无奈第一天下了很大的雨,下午的行程都泡汤了,幸好第二天是晴天,主要行程放在了第二天。
【门票】
提前在网上订好了台儿庄古城的门票,官网上看了下门票是160元,画舫单次就要50元,网上要比现场便宜很多,分了三种,单独的大门票,门票+电瓶车票,门票+画舫船票。
我买了门票+画舫船票 165元,船票是往返的,回来还可以坐船。有效期是三天。
如果在网上买票,取票口是在台儿庄古城大桥游客服务中心,不是古城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容易搞错,这里是古城外,古城停车场旁的,如果是从枣庄高铁站出来,坐BRT下车的地方就是换票处。
换好门票,下两层楼就是乘坐画舫船的地方。
第一天坐船的时候雨下的很大,来之前还担心山东也算北方,会不会很干燥,没想到这里每年雨水很充沛,湿度也高,名副其实的水乡
画舫船每天运行时间8:00-23:00,20分钟一班或者坐满就发船,从这里到古城西门很快,十多分钟,一路行驶在京杭大运河上,感受下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如今也继续使用着。
下船就能看到古城西门,穿过西门,正前方就是游客服务中心,这里可以拿一份景区地图,也是在这里请讲解员,古城里很多地方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讲讲才有意思,这也是此行比较惊喜的,听了才知道原来台儿庄和台湾也有很深的渊源。
讲解员散客是160元,团队是100元。
讲解的路线基本是固定的,和地图上游览路线差不多,。
美女讲解员都穿着蓝色中式服装,能歌善舞。
<strong>台城旧址</strong>
古城的游览从这处台城旧址西门开始,古城里不少地方都贴着老照片,之前自己参观时都忽略了,保留下的文史图片资料,再现曾经台儿庄的模样。
城楼的边门其实可以上去的,不过城楼不算高,只能俯瞰古城的一部分。
<strong>海峡两岸交流之地</strong>
之前也没注意这牌坊上的字,这里也是海峡两岸交流之地,讲解员很仔细的和我说了台儿庄和台湾之间的渊源,说来话长,只好长话短说,之前因为国共矛盾,这段历史一直被模糊处理,直到周恩来总理提议拍摄台儿庄大捷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后竟然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通过电影也是给予国军对抗日功绩的正面肯定,不少台湾领导人来到这里参观,国民党政府很早之前就想重建台儿庄古城,一直没能实现,站在修复后的台儿庄也是感慨万千。如此,台儿庄也成为海峡两岸交流之地。
【海峡两岸交流之地】
<strong>老照片</strong>
当初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图片资料大多是战地记者拍摄的,由于无法保证摄影师的人身安全,所以没有留下对战的图像,大多图片是在战后清理现场拍摄的。
走过牌坊,右边的一处墙上的黑白照片,是中国军队进驻台儿庄正门大街时的场景,照片里的徽派建筑是曾经的永和客栈,重建时,依着图片复原了,重现古城真是花了不少心思,从全世界各地收集了几百张历史图片,为了源于历史,忠于历史。
刚开始游览古城时,会觉得很奇怪,怎么又有徽派建筑,又有江南水乡的样子,又有晋派建筑,还有妈祖庙,教堂和清真寺,简直是大杂烩,了解了历史才知道,台儿庄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商贾特别多,古代官僚腐败,往往坐船排队通过关口要好几个月,不少富商索性在台儿庄安置住所,人多了同一家乡的也会聚集起来,成立福建会馆啊山西会馆,所以才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融合在这里。
往前是一座步云桥,廊桥的式样很美,这是进古城遇见的第一座桥,也是最美的桥之一。有水必有桥,有桥才成路,水乡最不可少的就是桥,台儿庄古城也可以说是五步一河,十步一桥,桥的另一边是观音庙,求子可以去看看。
古城里看到很多南方的植被柳树啊杉树,还有几颗百年老树,也是因为这里雨水充沛,感觉更像江南呢,不过建筑大多更像平遥古城晋派风格。
<strong>扶风堂</strong>
这座扶风堂,以前是万家大院,很典型的晋派建筑,四合院结构,去平遥时看过很多晋派的建筑,外围屋顶多数是半面翘,是为了下雨时,雨水流入自家院子,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台儿庄雨水多,万家大院的屋顶稍稍做了改良。
<strong>万家大院</strong>
古城里每个景点前都会有这样的介绍牌,讲述了这里的过去。
仔细看看这万家大院的雕刻很精细,每个雕刻都有寓意,门廊前葡萄寓意着多子多孙。
在最后一个院落,有一颗老银杏树,这是古城里保留下的百年老树之一,秋天一定美极了,树的地基很高,这是当初台儿庄时的城市地基线,防止发洪水地基比较高,如今依着明清时候的样子,比之前要下降很多。
万家以前是台儿庄四大家之一,万老爷还有一个私人码头,在扶风堂对面的河边,因为经商赚了四十万两,所以得名四十万码头。
<strong>日升昌记</strong>
日升昌记,怎么看怎么眼熟,想起之前去平遥古城,这可是中国的第一票号,分号开遍国内,作为商贾云集的台儿庄,曾经有日升昌记的分号也不为奇怪,这里的日升昌记外部为鲁南建筑风格,走进看还有模拟当初交易的情景。
日升昌记为山西平遥县达蒲村李氏创建。1824年正式办理面向全国的汇兑业务,到1914年倒闭,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为中国的现代金融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楹联:“谋利以天下为计,聚财乃义中所求。”隐含着台儿庄日升昌票号的由来和经营理念。
如今这里面是雕刻时光餐馆酒吧。
主街上有个大茶行,门口的大壶挺有意思的,这里每天定时还有说书表演。
<strong>船形街</strong>
往前一点就是船型街,船型街到了晚上就特别美。这条街像是扬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风顺”。船形街不仅整体像一艘巨船,两旁街道店门上还塑造和绘制了许多小船。中间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龙舟形貌。这尊石雕是镇水兽,保证河水波澜不兴,航行安全。
两旁的商铺木门都雕刻着船,可见用心!
船上的后乐亭,每天定时有柳琴戏上演,这是是当地的乡土剧种。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06年柳琴戏由山东枣庄申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由山东枣庄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strong>柳琴戏</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AFE8010774F4C4229C33DC5901307461"></iframe>
可以点开视频听听看,我是一句都听不懂,唱腔感觉还有点吴侬软语的味道。
<strong>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strong>
船型街右侧二楼是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不太明白招幌是什么,进馆才明白,原来是广告牌的意思,长见识了。
古时候店铺的招牌和幌子分别是店铺和行业的标志,统称招幌。展陈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各式招幌500余件、招徕市声60余种,京杭大运河沿线商业繁荣,特别是台儿庄,当初商贾云集,招幌反应当时的盛况。
上来二楼,迎面而来这幅白色招牌是民国时期纺织行业的招牌,整块是青石雕刻的汉白玉,很珍贵。
再往前是各色市场上的叫卖声,还原过去集市的热闹场景,过去卖东西都要叫卖,都是方言真是一句都听不懂。
最后一部分还有国外的照片,看看哈雷机车过去的招牌,已经很大胆用美人图了。这个博物馆听着讲解还挺有意思的,古时候很多人不识字,需要根据店门口挂着的幌子来识别这家店是卖什么的,只有茶馆写着茶字,是文人雅士出入的场所。
<strong>闸官署</strong>
闸官署在船型街旁,紧挨着兰婷书寓。闸官署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收费站,闸务官员办公的地方,目前为台儿庄运河奏疏展馆。
曾经京杭大运河的台庄闸就位于门前,它是北上进京由江苏驶往山东时的第一道船闸,因此被称为"山东第一闸",门口还有个纪念碑。
运河改道台儿庄,规定南来的漕船必须走泇河经台儿庄入京,返程时依然走黄河运道,因此通过台庄闸的船只都是自下游而来,河弯水急,落差又大,非常危险。为保佑船只安全过闸,闸官署门前的牌坊上便题有"升平"二字,寓意"一路平安"。
门厅入口处右边还保留着当初的旧碑,在台庄闸旧址古运河北岸发掘出这通"重修台庄闸"残碑。
西厢房是奏疏展馆,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的文书,战国以前成为上书,秦统一六国后成为奏,汉代成为上疏,到了清代演变为奏折。
北大厅的屏风上是《台儿庄运河八闸图》,详细地描绘了清代泇运河的水文形势及台儿庄运河八闸的具体位置。台儿庄运河西高东低,主要水源来自微山湖。
在开通过程中,相继建设了 8 座船闸以节制水流。台庄闸位于 8 闸的最东面,是北上船只进入山东的第一道船闸,号称为"山东第一闸"。
台儿庄的繁荣离不开运河的开通,当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见交通的便利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枣庄当初就是个小村庄,远不如台儿庄大,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台儿庄如今的地理位置就不如古时那么好了。
前门是闸官署,后门则是运河奏疏展馆,后门出来的这条街还挺幽静的,人很少。
<strong>兰婷书寓</strong>
在闸官署旁兰婷书寓,名字听着以为是书店,没想到这里是青楼,呵呵。
一进门,右边的墙上的挂着名牌,古代的翻牌子,牌子越高在青楼里的地位越高,紫烟就是头牌啦。
青楼里有个三寸金莲馆,展示着过去裹脚的恶俗。古时候认为脚裹的越小越美,导致女性足部严重变形,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年老更是凄惨。
地上还有三寸脚的大小,和自己比了比,要是我生在古代就肯定嫁不出去了,还好活在现在文明社会。
这里之所以有青楼,与运河密不可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量的船只滞留台儿庄,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台儿庄,也使台儿庄的商贸出现大繁荣,特别是大量暂住商人使台儿庄青楼文化也伴随着商贸应运而生。
其实最早青楼是不卖身的,兰婷书寓是过去文人骚客放松身心欣赏才艺的场所。在兰婷书寓的二楼展示青楼发展演变。
民国时候的风月画报,虽说当初拍摄技术差,不过这长相。。。只能说每个时代审美还是很不一样的额。。。
溜达到古城的酒吧街,白天好像都没怎么开张,晚上很热闹。
<strong>美食</strong>
中午要找个地方吃饭,船型街另一侧是美食街,选了一家点评第一的餐馆,运河鱼馆,虽然店门看着一般,不过真是好吃,难得能在景区找到一家味道不错的,推荐这里的特色是辣子鸡和运河鱼。
之前去过济南,想着山东人是不会辣的,怎么菜都是辣的,鲁南菜还是和鲁菜不太一样,特别是台儿庄,又辣又咸,也是受以前运河经济影响,船上来的工人来台儿庄吃饭都喜口味重的,逐渐这里的菜也和鲁菜不同。
古城里吃饭价格都不便宜,时间多的可以在古城外吃饭,价格会便宜一点,或者可以叫外卖,下雨的时候就叫了外卖,不过时间有点久,因为外卖员不能骑车进古城只能步行,配送费才3元,真是辛苦了
我一个人也只能点一个菜了,小份的辣子鸡吃到撑,当然让老板不要放辣,上来的还是有点微辣,不过味道相当好吃,很下饭,一碗米饭都不够吃了。
吃好饭往东面北面走,这边游客相对少很多。
<strong>丁字街</strong>
走到丁字街,这里都是欧式建筑,像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丁字街建于明朝万历末年,清朝咸丰年间重建,建筑大多是民国时期的式样,当时没有名字,因为大衙门街和这里成丁字形取名丁字街,前面是复兴广场。大战之前,这里是台儿庄最为繁荣之地,两旁商铺多达45家,如今这里是酒店餐馆,还有一家邮局,白天看着一般,晚上这儿的灯光还挺美。
丁字街还有家邮局博物馆,对于明信片收集者怎么能错过。
这里买明信片可以帮你敲纪念章。
<strong>泰山行宫</strong>
泰山行宫也被称为泰山庙”。按明代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碧霞宫、观音殿、财神殿等主要建筑,按民国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山门等。
台儿庄大战初期,泰山行宫曾作为中国守军的城防司令部使用,因此也便成为争夺的焦点,台儿庄城内外尸体枕藉,血流成河,双方陷入苦战状态。入夜,守城部队配合敢死队袭击日军据点,逐巷逐屋展开肉搏,终将日军逼到城外。战后的泰山行宫,化为一片瓦砾。
行宫后方还保留着部分遗迹。
<strong>雨景</strong>
晴雨之间,昼夜之际,古城在我眼前变幻了太多样子,这烟雨蒙蒙下的江北古城,不再是阳光下柔情的水乡,显得格外沉重悲凉,特别是在参观了大战遗址。
眼前美丽完好的古城和触目惊心的弹孔墙遗迹,形成极强的对比,这是牺牲了多少同胞的鲜血换来的和平盛世,深重的历史让人警醒。
雨,似乎更应景,我想老天也是为这场战役动容。
<strong>清真古寺</strong>
这座位于古城东北角落的清真寺,从市楼走过去不远,外墙很朴素,门口左侧写着台儿庄大战遗址,这里是为台儿庄大战遗址参观线上的重要景点,清真寺是186团一个指挥所,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单是来回拉踞战就打了七天七夜,当时殿堂寺外尸体遍地,血流成河。
这里也是台儿庄大战旧址 之一,其中一个指挥所外墙还留个很多触目惊心的弹孔。
台儿庄曾经因为当时商业发达,也有不少回民在这里,所有有清真寺也不奇怪,挺讲解员说,现在的台儿庄依然还有不少回民生活着。
据说日军在溃逃时,放火烧毁了寺内的楼堂,门口的两棵苍柏也遭殃,受战火幸存的两棵苍柏如今是一枯一荣,仍傲然挺立,经历摧残依旧威武不屈。
清真寺主殿不允许游客参观,仅对穆斯林开放。
清真寺的一侧房屋是保留下的186团指挥所遗址,指挥所旧址的墙壁上弹痕累累,满目疮痍。
<strong>关帝庙</strong>
清真古寺在古城东北角,西北角有个关帝庙,从入口走走稍微有点远,这里曾经是山西会馆。
之前说的台儿庄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商贸繁盛,山西商人,著名的晋商也纷至沓来,在这里安家落户。为了联合乡亲集资兴建山西会馆,供奉关公,所以这里有一座关帝庙。
台儿庄大战期间,关庙80余间房屋大部夷为平地,现仅存关公殿三间和三块乾隆年间的立碑,其他都是后期修复的。
<strong>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strong>
从关帝庙回来,穿过酒吧街往北走,周围还在修的这处是著名的大战遗址公园。这里最值得参观的就是当时大战留下的弹孔墙和残垣断壁,目前还在修缮,因为许多建筑变成危房了,每一个中国人看了都会揪心,这些弹孔墙是当初战役的见证,遗物似有声,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无名烈士在这里牺牲,危房里展示当初留下的枪械子弹头盔等等,弹孔墙的图片墙述说当年的惨烈。
讲解员和我说了很多图片上的故事,一个25岁的战士说我的儿子出生只见过一面,他没办法为孩子做什么,只能取名为“和平”。
中间这幅图,是一位只有十几岁的年轻女子,身上捆着炸药,当初为了炸毁日军一辆坦克,需要牺牲六十几个年轻的生命来做人肉炸弹,真是触目惊心。当初对战时军事设备远落后于敌军,只能靠着人多肉搏来对抗。
附近还有个血战台儿庄的军事体验区。
<strong>游船</strong>
古城最寂静的时候,便是清晨,选了清晨来坐这摇橹船,此刻仿佛只有摇橹一声一扁舟。
古城里的内河摇橹船还是挺值得体验下。
售票处在参将署码头,早上8:00-晚上22:00,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参将署码头来回复兴广场码头,单程40元,往返60元,另一条是参将署码头到东门码头,单程100元,这条就直接出景区了。
选线路一就好,建议买往返票,可以白天晚上分别乘坐一次,完全不同的感受。
满人发船,不满人15分钟一班。
从参将署码头来回复兴广场码头,大约20分钟,穿行在狭窄的河道里,两岸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讲解了一番后,摇船的姑娘轻声歌唱起来,歌声动人,可以点开下面的视频听听,虽然是手机录的,歌声也是清脆。
终点在复兴码头,旁边就是复兴广场。
<strong>歌声</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F78743DDC745CEA69C33DC5901307461"></iframe>
<strong>天后宫</strong>
古城有安静的一面,也有热闹的一面。天后宫和复兴广场前每天的定时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 正巧住在天后宫旁,早上听到有喧闹声,等跑出去看已经快结束了,所以看准了时间第二天踩着点来看表演。
【天后宫】
台儿庄古城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天后宫,又称为福建会馆,始建于雍正年间,听讲解员说天后宫是整个古城造价最高昂的建筑,里面供奉着海神妈祖,妈祖一般是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信奉的,怎么台儿庄也有妈祖庙呢,这也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由南而北上的商船将妈祖信仰传至台儿庄。
天后宫为二进院落,由正殿,左右厢房,钟楼鼓楼构成。参观了其他地方最后来这里,会发现这里的木雕砖雕都极其精美,大殿内更是金碧辉煌,不愧是重金投入啊。
被保护起来的龙柱,是全手工镂空雕刻而成的,这些手工艺也是文物,之前没有被保护起来,大殿其中一个柱子上的雕刻就被游客弄断了,非常可惜。
天后宫大殿前许多小孩子的雕像也是寓意着多子多孙。
主殿里供奉的是妈祖娘娘,殿内满是精美的雕刻和镀金, 确实是金碧辉煌。
天后宫的门口有台儿庄古城的全部演出时间,之前误打误撞几个,到了天后宫才发现还有这么多表演,有具体的时间和演出地。
早上9:40正好有实景剧《乾隆巡游台儿庄》挺有意思的,天后宫每天11:00和16:00还有南狮表演。
参观完天后宫,差不多时间,工作人开始拉着绳子将表演区域围起来,左右两旁都有凳子,可以坐着看,推荐坐在正对天后宫大门的左边,没什么遮挡,另一半会有很大柱子挡着视线。
一直在等皇帝来,没想到真坐着船来,还原的好生动。
演的有模有样的,乾隆多次下江南,沿着京杭大运河坐船四次路过台儿庄,前几次都觉得这地方没什么可看的,一直到第四次路过这里,发现如此繁华,便下船游览一番。实景剧也是重现了这个场景。
上座后,桌子上摆着的都是台儿庄特产,石榴啊,大枣,羊肉汤等等。
皇帝来了,自然要表演一番。
压轴的来了,这位红衣女子跳的是当地传统舞蹈。
这个驼背的是刘罗锅,哈哈。恭维了乾隆的英明才有如此繁盛云云。
乾隆被捧的一高兴,最后,题字“天下第一庄”。
天后宫结束后沿着大衙门街一路走到西门,一路也是热热闹闹的。
之前看演出表,11:00有舞狮表演,离的近又折回来了。
大热天的套着那么厚的表演服,表演者还是很辛苦。
感觉也有很多年没有看到舞龙舞狮的表演,小时候过年过节经常会看到,现在城市里的年味节味都淡了很多,我想过年这里肯定很热闹。
最后从狮子嘴里吐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演就告一段落了。
<strong>市楼</strong>
市楼每天下午15:50 还有万家小姐抛绣球,时间差不多的可以去看看,也是有模有样,古代抛绣球招女婿,万家可是台儿庄的富豪,招上门女婿呢。
市楼有四面,其中被装饰的很喜庆一面就是演出抛绣球招亲的。
快开始时周围已经围了很多人了,但站在前排看的都是女的,男生都自动往后站,生怕接到绣球,哈哈。
旁边一男的就开玩笑,说未婚的都往前站咧,来台儿庄旅游还能带个新娘回去。
万家老爷和夫人先出来说家有小女年方二十八,今在此抛绣球招亲的开场白,终于等到盖着红头巾的新娘出场。
当新娘子抛了绣球大家都很激动,不过不是去抢,都是在拍照,哈哈,心想着万一没人接会不会很尴尬,其实会安排好有人接的。
这就是上门女婿啦。
女婿换了婚服,就和新娘拜天地成亲入洞房了,这节奏,比我们现代闪婚还快!
<strong>复兴广场</strong>
之前看完舞狮表演后就当听到远处咚咚咚的声音,走到复兴广场发现这里也有表演,可惜走到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看了介绍复兴广场每天都有“威风锣鼓”的表演11:20, 17:00。还好下午五点还有一场,算算时间差不多能赶上,其实古城不大,地图上看着好像两处挺远的,走走也就十分钟。
这也是个古城里的大型表演的,表演人员众多。男打鼓女敲锣,指挥的女孩站在舞台上把控着节奏。鼓声响彻整个古城,气势恢宏。
<strong>抛绣球</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BE97BFA8767D2E969C33DC5901307461"></iframe>
手机拍了一小段视频~
<strong>舞狮</strong>
<iframe src="http://p.bokecc.com/playvideo.bo?uid=06232AA4161AAAB6&playerid=&playertype=&autoStart=false&vid= EA0DE4B8CE18EB5A9C33DC5901307461"></iframe>
<strong>李宗仁史料馆</strong>
台儿庄的过去,有两段重要的历史,一是明清时期因京杭大运河而繁荣的历史,二是近代对中国抗日战争起到重要影响的台儿庄战役。
古城外靠近游客服务中心还有三处景点,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围绕着台儿庄大战历史,向我们叙述了当初的战况。
推荐去李宗仁史料馆看看,外观就是以前的台儿庄火车站,贺敬之文学馆在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路上可以顺路参观下,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去瞻仰下。
【李宗仁史料馆】
坐落在京杭运河边,从游客服务中心走过去五分钟,是建造在台儿庄老火车站旧址上的李宗仁史料馆,这座风格独特的老火车站,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隔河向往。
门票的背后介绍着李宗仁史料馆,这是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血战和他经历千辛回归祖国两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保留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百余件李宗仁先生的遗物和难得的原始影视录像,追忆他“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传奇人生。
进入展馆,展厅在一楼和二楼,主要是以图片来讲述李宗仁的故事。一楼进门写着民族之光,第一展厅讲述的是李宗仁的故乡家世,以及两次北伐战争。
第二部分是挥师北伐,台儿庄大捷。第三部分是李宗仁回归祖国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其的接见、宴请。沿着阶梯上二楼,第四部分是回国后到各地的参观访问,晚年的生活,直至去世。第五部分是李宗仁回国时的实况录像等纪实片。
李宗仁先生对这场台儿庄大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挥师抗战大败日寇和回归祖国前后的爱国壮举。
参观完主展厅,别急着离开,展馆的后方还有保留这一台蒸汽机车和台儿庄的站牌,虽然火车站如今已经不存在了。当初是中兴煤炭公司投资建造的。
这个蒸汽火车头原先是服役在运送煤矿的铁路上,看简介,这火车头退休后还拍了不少电影。
对于火车控,这里不可错过。
这里是李宗仁在当年大战胜利的当天,留下了永恒的纪念的站牌。这张照片的资料在大战纪念馆里存放着,当初李宗仁竞选国民党副主席时还用这张照片制造舆论,曾经在报刊上刊登过,这是不朽的功绩。
对了,古城门票是不含李宗仁馆门票的,参观额外要买门票,10元。
<strong>贺敬之文学馆</strong>
从李宗仁纪念馆到大战纪念馆其实就隔着河,可惜中间没有桥可以过河,所以需要绕回游客服务中心再从另一边走过去,雨下了有点大,我打了车过去,这边打车也很便宜,起步价8块。
路过贺敬之文学馆,就进去参观了下,这座文学馆介绍了贺敬之及柯岩的人生历程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最让大家熟知的就是他和丁毅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了。
门票是免费,不过入口处需要登记下身份证信息。
参观了文学馆才知道贺敬之和柯岩原来是夫妻,真是少见的双星齐辉的文学夫妻,枣庄是贺敬之的故乡,馆内有当初贺敬之先生书房的场景复原,藏书过万册。
这里有关台儿庄古城的建设和诗句。
这部经典的《白毛女》也是奠基了贺敬之先生的文学地位。《白毛女》也被改变为话剧芭蕾电影活跃在人们视线里,那个困难时期的人们顽强的斗争意志一直感动了无数人。
文学馆的第二部分讲述了创作《白毛衣》的过程。
第三部分的放生歌唱,介绍是贺敬之先生又一次创作巅峰,他的新诗创作为中国诗歌和文学带来宝贵的文学财富,被称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
<strong>台儿庄大战纪念馆</strong>
参观完文学馆,往北走五分钟,便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这一天,下着大雨,心情也不免沉重起来,走进纪念馆,内心又被这一张张照片、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深深震撼!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有三十八级台阶,意味着一九三八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二十四根立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亲眼看到这些,脑子里总是能浮现当时的场景,在我们拿着落后的武器装备,仅有大刀,手榴弹,步枪,小炮,对抗这日军的3万精锐师团,飞机、大炮、坦克车、甚至动用了毒气弹。我们只有人多,靠着十万众人的血肉之躯抵挡着枪林弹雨。
入口处的这座喷泉,泉眼用的是子弹。
展馆门口的坦克和两侧的飞机,都是各地赠送的。
大战纪念馆参观的人非常多,大多是年长的和带着孩子来,展馆的图片和文字讲解都很详细。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展览馆共分3个展室。第1展室主要介绍“大战前的态势”和“光辉的序幕战”,包括英勇顽强的淮河阻击战、艰苦卓绝的临沂反击战、悲壮惨烈的滕县保卫战。第2展室介绍的是“辉煌的台儿庄歼灭战”。第3展室介绍的是“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和“日军暴行”以及“台儿庄大捷的巨大影响”。
每一个驻足都是沉重的,这里没有嬉戏声,每一位参观者都是表情凝重。
当初使用的武器,比起日军落后太多了。
这里还原的台儿庄大战前的样子。
这张照片就是李宗仁在台儿庄老火车站前拍的。
这场战役胜利的代价是牺牲三万多鲜活的生命。
对于国民党在这场战役做出的功绩予以正面认可,对待历史必须求真的态度 。
在展厅里有一块“民族之光”的展板,黑色底板上,几千名将士的名字密密麻麻铺满了一整面墙壁。这只是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那3万人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英雄成了无名英雄。这些为了祖国牺牲的烈士,在这里向你们深深的鞠躬,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是靠你们英勇保卫了祖国。
参观完二楼的展厅,一楼还有影视馆,主要播放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纪录片《台儿庄战役》,虽然画质挺糟糕的,能保留这段真实的影像资料也是不容易。
<strong>今天的台儿庄</strong>
如今浴火重生的台儿庄,续写了旧时繁华盛世,如今没有战争的台儿庄,是这般岁月静好的安逸。
<strong>一些攻略:</strong>
【交通】
去台儿庄古城,可以想坐高铁到枣庄站,北京上海高铁过去大概三小时。
枣庄站到台儿庄古城,可以在高铁站下的出租车旁坐BRT10线 ,行程50分钟左右,5元,不找零,要自备零钱,最早7:20最晚20:00,40分钟一班。
虽然官方是说晚上八点是最后一班车,我是7点多到了,结果末班车没有了,所以晚上到了还是要尽量早点,如果错过了,可以做T1到终点站转B2,时间比较浪费。
人多建议直接滴滴打车,外面出租车可能会多要钱,滴滴打车大概90块左右,我在汽车站等B2的时候遇到几个也是去台儿庄古城的,大家一起拼车,一个人也就二十多。从台儿庄回来拼不到人了,用的滴滴顺丰车,大概五十多。
【门票】
门票+画舫船票 165元
检票口:台儿庄古城大桥游客服务中心(古城停车场)
画舫路线: 大桥游客服务中心-西门,8:00-23:00,20分钟一班或者坐满发(错过船可以做观光大巴),只限做往返一次
台儿庄古城游客服务中心 :(0632)6679038,可以寄存,但是不能过夜
【住宿】
我定的是马可波罗驿站馆
古城天后宫西侧,近兴中路,一座古色古香的客栈,二进院落,提供早餐8点。
【美食】
枣庄台儿庄饮食重辣重盐,这里特产有,枣庄辣子鸡,煎菜饼,羊肉汤,石榴,大枣,徽山湖咸鸭蛋,黄花牛肉面。
古城里尝了石榴汁,20元一杯虽然有点贵,不过真的是不掺水的,看着石榴不是很红,没想到超级甜!
辣子鸡是最爱,这个和我们吃的川式辣子鸡完全不一样,川式的是油炸鸡块比较硬,这里的类似红烧,鸡肉很嫩,不太能吃辣的可以和老板说少放点辣椒,非常下饭,一碗白米饭都吃光了。
黄花牛肉面的台儿庄的特色,主要是有黄花菜,黄牛肉,黄牛大骨头和面条,很有营养,还有驱寒的功效,味道还不错。
2018-03-20发布拍摄于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