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种草了
1/112
大阪等(2)
置身其中“品”和服(独家呈现穿着过程)
<strong>说说这次旅行</strong>
多次造访日本,印象最深的依旧是那一次的大阪之行,因为体验了真正的和服文化!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其从产生到形成体系规制无不凝练着日本文化的由来、浓缩着日本民族心态的演变,很多日本特色都可以从和服窥见一斑:比如日本人对绳结的偏爱、性格上的内敛克制、行为方式的刻板严谨以及很特殊的审美取向等。比起单纯的观妙景、品美食,穿戴和服让我更深的体验到了日本的文化内涵。
<strong>和服文化内涵</strong>
缠---绳结文化的代表
和服是没有也不用扣子的,而是用绳子缠绕来固定所有衣服部件,从最里面第一件儒裙到最外面的和服外衣无一例外。像袋带(也就是宽腰带)以及系在上面的那些叫做带缔、带扬的漂亮绳都是用来缠绕固定的,而和服最漂亮的那个后背的“包袱”,其实就是一个最大的“绳结”!
大阪
大阪
藏---内敛克制文化的精髓
和服是从内到外一件又一件将人包裹起来的。胸腰臀腿不但“看”不见,甚至“摸”不出来,这种程度的藏体现出了日本人不喜张扬的内敛,而且要包裹到限制走路步幅的程度。连走路都不能随意的这种克制也是日本人克制性格的缩影了。
大阪
大阪
平---刻板严谨文化的浓缩
首先和服都是直线平面剪裁,铺开了还基本能恢复成原来的方形;其次穿着上更是垫胸垫腰铺平各种身体曲线,就是为了让衣服上身可以继续保持一种平整;再次穿上每一层后最主要的工作都是抚平一切褶皱,服装上很多“口”的设计都是用来深入衣服内侧调整平整度的;最后穿上后更是形成了H型的垂线形态!想象一下平就如同面无表情的脸,而身形在穿衣后还是保持着板直不能随意,日本人的刻板严谨从形态渗透到内心。
大阪
大阪
露---特殊审美取向的彰显
和服穿着后,见不到欧美的侧s曲线和亚洲正s腰线,也见不到美腿与纤足,唯一能够传达美的却是背影,以及隐约如鹤颈的后脖颈!加之日本人爱恭顺,多颔首、常跪坐,脖颈之美时刻被展现,所以这种审美十分与众不同!
大阪
大阪
所以在我看来,日本文化的“内”涵是从和服的每一件衣,每一步穿体现出来的!穿搭绝对是一门学问,要细细品味和服的美,那就跟我一起来亲身体验一次吧!
<strong>体验和服</strong>
说到体验和服,肯定会有人颇有微词。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很令人纠结的旅行目的地!它在中国旅行者心中几乎只有“极端”的态度!即喜欢的特别喜欢,排斥的及其排斥!喜欢的一定是他的整洁和秩序,排斥的基本上是不忘历史的中国人。其实笼统的把喜欢和不爱国当成同义词有点牵强,日本的文字、政府机构、建筑等很多都“源自”中国,服饰也不例外。和服就是由三国时期的吴服和隋唐时期的唐服演变而来的。中国历史上的繁盛与强大,使得我国的服饰与妆容特点一度引领和定义着周边很多国家的最美标准!
大阪
大阪
当然和服更是结合了日本国度文化与思想的产物,所以虽然源自唐服却与盛唐华美、雍容的效果不同,和服更多体现了一种束缚的严谨与谨小慎微的端庄。这种差异正是由于当时中国和日本国家状态的不相同产生的。唐是盛,日本是倭。“倭”字在最早的文献里并没有贬义。此名起源于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为卑弥呼(即亲魏倭王),“魏”字去右边的“鬼”字是舍去“魂魄”之意,加上左边“亻”为往来“友人”的意思,于是亲魏倭王的所在国家也就叫做“倭国”了,后又被称为倭奴国。所以和服难免带着示弱乞怜、拘谨谦卑的味道,并在传承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基调!
大阪
<strong>选择和服</strong>
了解了和服的起源,体验和服就进入了选衫的环节!对于和服的选择,我没有在国内网上淘,也没有选日本景点处简单罩在外面拍照的那种,因为我真心觉得袍子外系的行为,其实很难说是真的体验了日本传统的和服文化!在我看来:正规和服其整个穿着的过程都是一种对她文化气息的体会,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其瓤,而不是流于其表的体验和服,用艺术和严谨的心态去选择。
大阪
<strong>1)选衣</strong>
大阪
选择和服首先要考虑着装的场合,因为和服的分类就是根据参加活动的场合以及隆重程度确定的,而日本和服的隆重程度也就是日本和服的格,所以选择和服其实是在选择和服的格!
为了直观的说明和服的适用场合、隆重程度。下图就将和服名称与对应样子,以及与现代服装的层级一一对应关系图解给大家。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自下而上,服饰从日常向隆重逐级演变,而图片最右侧相应位置的名字,就是和服在这个层级的名称。如浴衣、麻、小纹、色无地、付下、访问着、留袖、振袖等。下面我简单解释一下:
浴衣和服
起源于字面的“浴”,是汤浴的服装,作为专门形容这个级别和服的统称始于江户,代表的是夏天休闲单穿的服装!现在很多到日本玩简易穿着拍照的所谓和服,其实都是浴衣和服的范畴!
麻和服
非常日常的和服,这个层面的和服基本上是根据质地的形容词形成的。
小纹和服
小纹顾名思义开始于印染的小花纹,现在只要是有反复印染纹样的和服,无论花纹大小都称小纹,是一种常服。搭配小纹的是正装腰带,还要穿像二指袜的足袋。
色无地和服
介于常服和礼服间的和服。“无地”的意思就是没有图案,“色无地”就是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仅有除了黑色以外单一色彩而没有图案的一类和服(黑色是丧服)。虽然没有图案,不过允许有织出来的暗纹。色无地上缀有家纹,就是礼服。家纹就是带有家族特点的小图案,有点小圆印章的意思。色无地缀一纹可以用作参加茶会、祝贺会的次级礼服,椎三纹的格调几乎可以说比“付下和服”或者是没有上家纹的“访问着和服”更高了。不缀就是次级礼服或常服。因此,色无地是对穿着的时间、场合不太挑拣的、应用广泛。
付下和服
“付下和服”可以看成是“访问着和服”的简化版。是对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的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一般并不加上家纹。适用的场合与访问着类似,但较不适合正式仪式。
访问着和服
访问着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适合访问着的有:友人婚宴、派对、陪同入学典礼、茶会、同学会、相亲等社交场合。并没有已婚未婚的分别。
留袖和服
留袖和服顾名思义开始在袖长上体现自己的格。一般袖长在50cm左右,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黑留袖就是黑色的留袖,为已婚女性最正式的着装,在两胸前、两袖、背后有5个家纹。而只有三个家纹的为次正式的。未婚女性不能穿黑留袖。色留袖就是彩色的留袖,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着。
振袖和服。
比留袖和服更隆重的礼服。分为三个细目——小振袖(又叫二尺袖)、中振袖(又称振袖)、大振袖(又称本振袖)。振袖一般仅限女孩儿和未婚女子穿着,小振袖一般作为入学、毕业的礼服,袖长在76cm左右;中振袖则多用于新年、成人式、未婚女子出席正式场合,袖长约90~98cm,穿上后大约到小腿肚位置;大振袖(花嫁振袖)多用于婚礼。袖长约110~120cm,是一种拖地穿着的礼服,它拥有其他振袖所没有特殊的结构——也就是“比翼”和“引踞”。比翼是一种让人看起来像是重叠地穿了两件和服的“假两件”结构,因为和外层的和服形状相同而得名。而引踞则是指为了在地上拖曳的时候不绊住脚而加入了棉条压重这种设计的和服下摆。中振袖因为其时尚的样貌,现在的已婚女士也喜欢穿着,且随着女性身高的增加,袖长也在增加趋近大振袖袖长,所以从袖长不能区分中
振袖和大振袖。
花嫁和服(大振袖)
花嫁为女性结婚时的服饰,是最正式的礼服。日本神前婚礼当天新娘穿一身白的“大振袖”和服,被称为“白无垢”,在它外面的和服外套叫作打挂。打挂是所有和服中最外面单件最厚最重的,结婚当天只穿着白色打卦,结婚几天后才换上带夫家家纹的色打挂。
大阪
从各级和服的名字归纳一下不难发现,和服的格首先根据袖长,其次就是根据图案。礼服级别的振袖、留袖,名称里就带出来和服的高级别地位;提不到袖子的就围绕图案定级别:依次是全衣组成一个图案的访问着、衣袖有图案的付下、没有图案的色无地、全身有重复图案的小纹......为什么和服定格用图案来区分格呢,因为各个级别的和服基本形状都是一样的,正如下图这样,所以和服选择时不用费心选款型。
和服样子虽大同小异,但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每件和服的领、袖、肩等组件却很多,还有很多“口”被留下来调平衣服的褶皱。如下图的“身八口”、“振八口”。
从上图的这一片“布”,可以清晰的看出日本服饰平面剪裁的特点。其实不光和服,中、韩、泰、印度等亚洲服饰,都是这种平面设计的典范。因为与欧美的立体剪裁完全不同,所以根本不能像看西式礼服那样通过挂着就可以直接想象出穿上后的样子,于是选和服就不用挂起来看,只要明确表达了自己所选择的格,再从中仔细选择漂亮的花色即可。
大阪
而这种平面设计的风格,其实也与亚洲人种的整体身体曲线更平顺有很大关系,毕竟不像欧美那样“丰乳肥臀”!而且和服追求的也是尽量将不同身材的人调整到都可以穿同一件和服的程度,所以没有大小号的问题,也没有了试穿的必要。
看看我选和服的情景,说是选床单也有人会信吧!
大阪
而且,选和服也不用费心选择与相应格和服对应的配饰,因为格对“腰带”等物品的搭配也是有严格规范的,色彩配合方面更是经过了仔细的考究。看看我选的主色调和服(最下面蓝底橘色花纹的)以及店里给我搭配的配件(主金色的一块、草绿色的一堆),是不是配色很撞,而且从“布单”也猜不到是什么等级的和服,甚至我如果不说,是不是都分不清哪块布是和服哪块布是配带等等吧?
大阪
看看穿上后的样子,是不是上下对照略微能找到一点组成部分的影子。不知道从我开始介绍的和服分类里,大家看出我选择的是什么和服了吗?
是的,我选择的和服是较隆重的振袖和服,而且是仅次于大振袖花嫁和服的中振袖。根据就是:袖长!和服的格首先根据袖长,其次就是根据图案。而振袖的三个级别里大振袖花嫁是一种专门神前喜事的服装,所以中振袖算是我能选择的最高级的礼服了,且它的袖长也接近大振袖,已经非常漂亮了!(小插曲:因为穿和服的这天在下小雨,很多和服是不能在雨天或下雪天穿着的,因为面料考究,更因为价格高昂,几十万上百万日元的和服比比皆是,所以店家推荐的是适合雨天的款,价格反倒更贵)
大阪
大阪
看到我选好的和服,大家一定会比较好奇浴衣和振袖的差别!所以我在这里小小的说说浴衣和服,当然我穿的这件浴衣和服是名副其实的专门用于汤浴的“浴衣”。
大阪
江户时代以前,浴衣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 ka ta bi ra)”。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桑拿很相似。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于是,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
大阪
而景点等地方多爱用这个等级的和服冒充高级别的和服!浴衣与稍微正规一点的和服明显区别有两点:
其一是浴衣是单穿的,里面不用配其他衣物!其二是浴衣不要求穿像二指袜一样的足袋,鞋是木屐即可。
<strong>2)选鞋</strong>
言归正传,选好了身上穿的和服,接下来就是选择鞋子了。日本的鞋分为木屐与草履。下图就是木屐的样子,而木屐有各种形状,一般为桐木制成,还有在前面下了罩子的雨木屐和防寒木屐等。穿木屐一般也不穿足袋。所以木屐要配浴衣。
大阪
而草履,用于搭配正装。需要强调的是它不是指用草制做的鞋,而是对包括布鞋、皮鞋、漆皮鞋等脚后跟约在2--8厘米的鞋的总称。
大阪
说到草履,自然就会想到与其相搭配的类似二指袜的足袋。足袋是用于搭配正装和服的,一般为白色。
大阪
而且足袋比二指袜立体,是可以独立站立的。
一般穿上足袋,脚会平分在草履内的两边,而且草履比脚短一些是最佳,这让行走起来的身体自然前倾,感觉身姿更恭顺轻盈。也因为这样的设计,所以草履也基本上也没有号码需要选择。
大阪
<strong>3)选发饰</strong>
选好和服之后,就要开始选择发型发饰了。其实同样不用太操心,因为发型师会根据你选择的和服的格来设计你的造型!根据和服的色彩搭配发饰!
大阪
经过造型师的巧手,发型这样处理是不是还没用头饰就已经很漂亮了。
大阪
妆容部分的完成为选和服环节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大阪
<strong>和服怎样穿</strong>
虽然是亲自选的和服,但我其实很纳闷这块床单状的布片要怎么穿上,因为既没有扣子也没有拉链。
<strong>缠:绳结文化的代表</strong>
和服是不穿不知道啊!正如开篇提出的那样:和服的“内涵”,从穿开始!自我进入穿衣间,就看见店员拿出来的不是我选的和服而是一堆跟和服不沾边的“布带球”,“布带板”与布带绳。
大阪
而这些布带在销售环节是这样的
大阪
他们的官方名字叫:腰纽(即平时所说的“绑带”)长约2米,宽约2.5cm,材质多为棉布,也有用正绢或化纤的。作用很明确:固定和服(在女装穿着时一般用到两枚腰纽,一枚系在盆骨处,用来确定下摆的高度,一枚系在胸部下方,用来固定领口)而女装前的内衣阶段还要用到数条。
准备好腰扭,就可以开始正式穿衣了,首先要穿:御裾除,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像筒裙一样围在下半身。
大阪
然后是肌襦袢,即贴身汗衫,起到夏天吸汗,冬天保暖的作用。面料多用棉布,领子用同类布做成窄幅的V形领。肌襦袢分长短,较短的只覆盖上半身,像我穿的这样,就要搭配我刚刚穿的御裾除了。
大阪
这大概就是和服的内衣了,感觉严肃了一些!
大阪
然后,就是仿佛为了更好吸汗一样的开始给我的腰上缠毛巾了。
大阪
缠完腰还不能释怀。
大阪
又开始在前襟部分垫毛巾。
大阪
又开始在前襟部分垫毛巾。
大阪
这里开始用到一些和服的“专用夹子”。不但夹住领口,后续穿和服中,为控制好襦袢与和服领子,也会用到专用夹固定。而且与普通夹子不同,为防止衣服或带留下夹子印,专用夹夹物处应是平整的,且夹物的力度要够,有固定的尺寸。
大阪
提到领口,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和服的领子“半衿”,是缝在襦袢领口,既能防止领口脏污,也能使和服更美观的,其内部用来插领芯。下面图片是更漂亮的刺绣半衿,我这次没有用到。
大阪
而领芯就是用来插在襦袢的领里增强硬度,使领口可以形成漂亮的弧度。如下图的这个样子:
大家仔细看就能发现跟上一张夹毛巾的图片比,我已经又穿了一件襦袢。这件就带了半衿里面插了领芯。(而且这件襦袢的袖子有花边)
大阪
日本很重视衣服的层数,每层衣服又都有领子,所以经常会穿出多重领子,也就是“重襟”的效果,最著名的就是十二单和服,但十二单是日本公家皇族女子的最正式礼服。大多数人不能涉足。比翼是两重假领结构,专门用在大振袖上。
大阪
店员的手就是从刚才提到的“口”中调整衣服平整的!袖子领子等都穿好后,就是再一次绳缠固定了。
大阪
从穿上肌襦袢、襦袢以及中间垫的毛巾,这是第三次缠“绷带”了!
大阪
缠的一丝不苟啊
大阪
几圈下来,腰就这样变得平了起来。
大阪
缠完还不能放弃整理,保证腰部一点皱褶都不能留。
大阪
同时看看领子附近平整与否
大阪
<strong>藏:内敛克制文化的精髓</strong>
还只是内衣,“秋衣”、衬衫,已经把我包的密不透风,曲线全无,这种包裹的行为反映出亚洲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不喜外显,重内涵,偏爱含蓄美的特点,包裹出的还有内敛克制的心态!而且后面穿衣的过程亦可以看出这种深藏不露的特性。
一不留神,就又有一条红色条纹的“绷带”出现在腰腹。把缠和藏的思想继续发扬光大。
大阪
穿好襦袢一套后,开始披上和服,这个环节要把内衬衣的袖子套进和服袖里。把和服的背缝调整到后背中心,然后用夹子把衬衣与和服的领子固定。
大阪
然后调整领子的角度,将外面领襟与里面的领子调整出正常比例。
大阪
这时一只手提起领子下方约15cm处,另一只手握住和服后面的中心线,提起和服,并调整下摆的长度,以不接触到地面的长度为止。
大阪
打开和服把前领放到腰骨的位置,决定正面的幅宽。和服边缘与身体侧边对齐为宜。决定幅宽后,把右手所拿着的领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摆线程倾状
大阪
再然后就是调整和服的长度,以不超过脚为宜,调节的尺度因人而异,通过在腰间折叠多余部分来实现。因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但为了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不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所以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大阪
专用夹子比在里面固定领子毛巾的更大,从而留出衣领后襟的度。
大阪
重复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领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腰间出现后皱褶往上调整。
大阪
接下来开始对左右襟的盖法进行测量
大阪
基本确定后,在腰间系上第一根细绳。
大阪
带子从身体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叉后线回到前面打结。
大阪
检查两领子是否整齐交差好,如有错位,把手从袖裉下的开衩口伸进去调整。领口开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和服的左襟和右襟的盖法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穿时右襟领贴胸口,左襟领再盖在右襟领上,此穿法称为“右前”;反之则为“左前”。和服穿法,生人是“右前”即左搭右,死后的世界与生前相反,因此死者的穿法是“左前”即右搭左。
而且此处也能看到两层领的样子,和浴衣大不相同。
大阪
继续把腰间的皱折拉平。手从和服袖裉下的开衩处伸进去检查和服是否被带子夹住,弄平背后多余的部分。
大阪
后面前面都不能遗漏
大阪
腰之后,同样把胸前多余的部分平整好,把皱折拉到腋下,两手抓住两袖边,轻轻拉袖口。
大阪
调整好后,将腰部叠起来的部分调整整齐。
大阪
然后用专用夹子固定
大阪
再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细绳
大阪
多余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齐,正面重复的部分程水平状。
大阪
下面要出场的物件叫:带板。其置于带子前方,防止带子起皱的一种整形用的配件,宽度比带子窄一些。
大阪
同样要量好后再系,经过他的固定,折叠了和服长度的腰部将再次恢复平整。
大阪
<strong>平:刻板严谨文化的浓缩</strong>
带板的出现,把和服对平的追求引向高潮!和服属于平面剪裁,都用直线,其“平”的特点第一条就是布平,其次就各种垫导致的身平,调节腰部的折叠也毫不含糊的扯平,更是用带板加强,左右襟同样力求盖平,后面上的袋带、带扬同样要铺缠平,整体线条更是垂成直线!
大阪
而带板就为“袋带”准备的,袋带就是最外面的宽腰带,有很多种有一种叫宽八寸。正面有花纹,底面是素色,是日本最流行的带。
大阪
将袋带一边搭在肩上,用于最后打结前留出来的量
大阪
另一边在腰间缠绕
大阪
盖住里面的带板,并压住及其他和服折叠的部分
大阪
然后将余下的袋带在后背打结
大阪
看这个长度,这个结肯定可以打的特别大。
大阪
所以还是要借住肩膀,在打结环节继续把袋带的一头搭在上面
大阪
然后就是对袋带的另一头开始盘结。
大阪
盘结后,就是扎上带枕的步骤
大阪
通常会在带枕的周围裹上布带,方便固定。
大阪
带枕是塑造变化带结造型时用的,一般都是选用标准形的。
大阪
之后,还有一层漂亮的布包住带枕,被叫做带扬。他是一块长方形的布,作用除了在制作带结时能够固定和包覆带枕外,在装饰上也严格要求与和服、和服带配套。带扬的材料一般选用正绢或化纤,有的带扬上会有图案,有的会有扎染。(图中草绿色宽宽的那条就是)
大阪
而带扬下面那一细紫兰色条型编成的带子就是带缔。带缔是长约1.5米的编织带,起到固定带结的作用,同时也要求与和服、带相配。被穿上前都是下面这个样子
大阪
像下图这种细的带缔一般只用于搭配浴衣,但较粗的丸形带缔也可以搭配正装。
大阪
下图是丸绗带,确实更粗一些,就可以用于搭配礼装。
大阪
振袖和服配带缔多是比较粗且华丽的,有时也有珠子装饰。
大阪
我的这条就是有一个花结,正在给我打的就是
大阪
带留则是穿在带缔上,位于腰部前方的饰物,可有可无,但带留搭配得好能让和服变得更美~,比如这个样子
大阪
最后就是检查胸前和后背是否有折和松懈,有的话,往腋下这边拉平整。检查和服与长襦袢的中心线是否在同一位置。整体完成后用大镜子检查是否有差错,然后摘下领上的夹子。从后面看是不是超级美!
大阪
完成后店家会给拍定妆照。从拍照角度还可以从侧后面看到绿色带扬包裹带枕的样子
大阪
簪上衣服同款花色的发髻装饰!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大阪
<strong>露:特殊的审美取向</strong>
通过上面的缠、藏、平处理后和服内敛、克制,端庄之美被很好的诠释!但是大家发现了与这些要求都不一样的一个矛盾的位置了吗?是的,就是后领,日本衣领被称为衣襟,而和服后襟位置的衣服出现了曲线,而且露出来除了脸、手以外的唯一一处肌肤!
大阪
衣襟在日本大有讲究,艺妓等职业女性襟不合拢,敞开的衫襟就会将颈甚至背部裸露。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则须将衣襟合拢。但即使是合拢衫襟,其程度也有讲究,并以此显示穿著者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振袖和服中敞开的程度更是与其隆重程度相匹配。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而和服如此严苛的衣襟规范,正是因为衣襟下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般韵味的优雅曲颈!日本文化对颈痴迷的这种审美取向也算很特殊了!
大阪
不要小看衣襟下的这份隐约的露,他所展现的更是一种婉约与暧昧的情调,加之带结的完美结合!让和服的背影成为她最诱人的召唤!即使不见面容,淡然走过,也不得不令人驻足回眸!心生爱怜!
大阪
所以着和服,也要放下凌厉的眼神,豪迈的恣意,即使挺直颈背,也是只做听教颔首、温良柔顺的乞怜态,才能形成只有和服才有的婉约情结。
大阪
当然,出去美美前不能忘了买单啊
大阪
现在,妥妥的可以出门了!
其实有了这样美的和服,不必非要找寻樱花下、古刹前刻意的拍照。毕竟体验和服就是要细品日本文化,所以不如走进日本的大街小巷,穿着和服融入到日本的居家庭院和现代都市中.......做一次地道的日本姑娘吧!
大阪
当然可以穿和服走在特色的日本小街道
大阪
或在枝叶繁茂的绿意里极尽芳泽!
大阪
亦或可以汲取一拨泉水净化心灵
大阪
撑起一把小伞听雨慢行
大阪
或驻足色彩迷人的小景观看岁月静好
大阪
还可以走出小街,踏上“大”道
大阪
走进都市的高楼大厦
大阪
穿行于现代的地铁通途中,
大阪
商场与超市里,去品味日本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大阪
<strong>和服感悟</strong>
日本大阪的和服之旅是我第一次以体验服饰的形式“置身其中”感悟一个国家的文化。这种“置身其中”即是置身和服美赏中,也是置身日本的现实环境中,更是置身日本的文化氛围中。从“置身其中”的这种形式,我不但了解了很多和服的知识,感受到了日本的寂静与喧嚣,更品味到了日本文化的基调、情结和韵味。亲身穿着和服步入日本的街与巷,一呼一吸间仿佛都是日本的文化气息在萦绕,和服体验的这个选择新鲜又敬重,感受到的文化也是如此的细腻而诚恳。真心希望朋友们可以也从看我的这篇文章获得“置身其中”的感受和触动,选择和服体验,踏上置身其中的美妙旅程。
2018-03-23发布拍摄于2018-04-23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