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嵩山
观星台
700年前的观星台居然不是观测星空,而是
离开嘉应观,自驾跨过黄河,又进入了熟悉的大嵩山区域。虽然旅程的前半段,光在嵩山就呆了3天时间,但还是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能探访。所以回程路上,特别又绕回了登封,这一次不会再错过了,第一站便是观星台

观星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也算是离嵩山核心区最远的遗产点,位于嵩山和箕山之间的告成镇,古老的颍河横贯腹地。武则天在嵩山封中岳的时候,曾经有过“大功告成”的感慨,告成镇的名字由此而来。

其实去的时候,我和小伙伴都有很大的一个疑惑,为什么古人会把观星台修在这个地方,至少现在看来这里平平无奇,周围又是高山阻隔,天空看起来也不通透,好像和想象中仰望星空的天文台有很大的区别。
后来发现,果然还是望文生义了,因为这个观星台的主要作用还真不是仰望星空。

观星台其实是在周公测影台基础和影响下,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的,它本质上是用于测日影的。那么当年周公为什么要测日影呢?因为君主唯有执中方可统御四方,以至八方,所以必须探求地中所在。据《周礼·大司徒》记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而夏至日,直立一根杆子,若影长一尺五寸,该处即为地中。所以,周公当年以土圭之法测日影得到的天地之中,便是如今的告成镇,也给当年西周迁都洛阳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今走进观星台景区的大门,经过照壁、山门和垂花门之后,迎面便会看到一座石柱,表面赫然写着“周公测景台”五个大字,后方的小庙中供奉着周公的塑像。但然,这个石柱并非周公当年的土圭,而是唐开元十一(723)年,由太史监南宫悦仿照周公旧制而建的石圭。

这座测景台通高3.95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梯形的基座被称为圭,上部的石柱被称为表,表的北面距圭上面的北边沿约37厘米。夏至日的时候,表的影长约37厘米,正好与“圭”北边的上沿长度吻合,所以测景台四周看不到影子,故俗称此台为“无影台”。

穿过周公测景台,就进入了核心部分,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的观星台,我们可以理解成周公测影台的一个升级版。磨砖砌成的观星台看起来更像一座眺望台,通高12.62米,上大下小逐渐收缩。台身北部东西两侧设有对称的登台通道,通道铺设砖石阶梯和围栏簇拥中间台体。观星台的正中有一条石槽,连接着下方长31.196米的石梁,它们共同组成了测量日影的圭表。

高高耸立的台子,相当于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竿子,也就是所谓的“表”;台下长长的石梁,相当于一把测量日影的“尺子”,也就是所谓的“圭”。每天的正午,阳光会将台顶横梁的影子,照射在下方的“尺子”上。古人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测定出太阳影子的长度,为制定准确的历法奠定了基础。

可惜的是,现在观星台已经不允许登临,两边入口都被栅栏封住,无法爬上观星台的顶部,据说上面还有一件日晷,划分十二时辰,用于记录一天的24个小时。如果仔细看观星台的侧壁,还能看到许多凹凸不平的坑,这些都是当年侵华日军炮击观星台留下的弹痕,所以说观星台能保留下来,真的算是一个奇迹。

除观星台外,园区还复制了郭守敬创制的高表、正方案和仰仪等,它们都是天文学中不同的测量仪器,不过看起来就像张衡的地动仪一样,总会有种艺术价值高于实用价值的错觉,不知道当年的原物究竟是什么模样。

🏠名字 | 观星台
🎫门票 | 免费
⛳地址 | 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
🚗交通 | 自驾导航“观星台”即可

#郑州怎么玩
2021-11-202021-11-20
9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