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等(2)
揭阳文化广场等(3)
揭阳革命史陈列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广州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与领导和指挥东征右路军。3月6日,周恩来率黄埔校军抵达揭阳。7日晚在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广州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与领导和指挥东征右路军。3月6日,周恩来率黄埔校军抵达揭阳。7日晚在
![](https://pages.c-ctrip.com/livestream/tripshoot/poi.png)
崇圣祠东厢房下榻、办公。13日,在棉湖以西的崩山、大功山一带农田与陈炯明军林虎部决战,取得决定性的棉湖战役的胜利。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开始,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1月3日,周恩来率东征军第一军政治部入驻揭阳县城,下榻揭阳学宫崇圣祠。同月,在揭阳学宫大成殿里,中共揭阳县支部正式建立,革命之火趋向燎原之势。民国十六年(1927年)年9月26日,贺龙、叶挺率起义军约6000人抵达揭阳县城。总指挥部设于揭阳县商民协会,贺龙、叶挺等领导入驻姚氏学苑。午后,在周恩来直接关怀指导下,在揭阳学宫大成殿成立了揭阳第一个红色政权——揭阳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并部署了“汾水战役”进军计划。
1927年9月23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先后进入潮州、汕头,并建立了一批革命政权,史称 “潮汕七日红”。10月1日,起义部队在揭阳汾水、汕头等地战斗失利后,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和中共东江特委委员杨石魂等人撤到流沙,分别驻于流沙基督教堂、白塔秦祠、珍珠娘宫等地。10月3日,贺龙、叶挺、聂荣臻等军事指挥员也赶抵流沙。当天中午,在流沙教堂西侧厅,周恩来带病主持召开了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简称流沙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并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了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上山挂红旗,把武装人员撤往海陆丰,保存革命实力,使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准备作长期斗争;领导人员撒离战区转至香港、上海另行分配工作。在起义部军事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流沙会议,作出了适合当时情况的正确决策,为以后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流沙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十八年如转瞬,流沙胜地我重来。当时烽炬传千里,从此风雷遍九陔”。这几句诗,是郭沫若1965年夏天重回流沙会议旧址时所题写的。当年起义部队南下转战潮汕,在播下红色种子的同时,也遭到反动派的疯狂镇压。1927年10月3日,周恩来在该教堂侧厅主持召开了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出席人员有贺龙、郭沫若等人,共同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包括:打出苏维埃的旗帜、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武装人员撤往海陆丰与当地武装会合、领导人员撤离战区转到香港等,并对护送领导同志撒离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作为流沙会议参与者之一,郭沫若在 《海涛》一书中回忆了会议细节。他在书中说:“贺龙向来是豁达大度、异常乐观的人,但现在显然抱着严重的责任感,面孔分外地沉郁和黝黑。他咬着牙关沉默着。”贺龙的严肃态度,和当时危急的形势不无关系。
1927年9月23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先后进入潮州、汕头,并建立了一批革命政权,史称 “潮汕七日红”。10月1日,起义部队在揭阳汾水、汕头等地战斗失利后,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和中共东江特委委员杨石魂等人撤到流沙,分别驻于流沙基督教堂、白塔秦祠、珍珠娘宫等地。10月3日,贺龙、叶挺、聂荣臻等军事指挥员也赶抵流沙。当天中午,在流沙教堂西侧厅,周恩来带病主持召开了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简称流沙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并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了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上山挂红旗,把武装人员撤往海陆丰,保存革命实力,使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准备作长期斗争;领导人员撒离战区转至香港、上海另行分配工作。在起义部军事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周恩来主持召开了流沙会议,作出了适合当时情况的正确决策,为以后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流沙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十八年如转瞬,流沙胜地我重来。当时烽炬传千里,从此风雷遍九陔”。这几句诗,是郭沫若1965年夏天重回流沙会议旧址时所题写的。当年起义部队南下转战潮汕,在播下红色种子的同时,也遭到反动派的疯狂镇压。1927年10月3日,周恩来在该教堂侧厅主持召开了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出席人员有贺龙、郭沫若等人,共同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包括:打出苏维埃的旗帜、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武装人员撤往海陆丰与当地武装会合、领导人员撤离战区转到香港等,并对护送领导同志撒离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作为流沙会议参与者之一,郭沫若在 《海涛》一书中回忆了会议细节。他在书中说:“贺龙向来是豁达大度、异常乐观的人,但现在显然抱着严重的责任感,面孔分外地沉郁和黝黑。他咬着牙关沉默着。”贺龙的严肃态度,和当时危急的形势不无关系。
![](https://pages.c-ctrip.com/livestream/tripshoot/poi.png)
原馆长吴雪彬说,当时会议快要结束时,敌人的侦察兵就在附近出现了,参会人员不得不紧急转移。“周恩来当时还患有疟疾,身体状况很差,脸色铁青,还是坚持主持了会议,然后由当地革命同志抬着撤退了。〞吴雪彬说。
20天前发布IP:广东拍摄于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