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厦门
虎溪岩
厦门的虎溪岩和白鹿洞
天凉好个秋。秋日午后沿着万石岩段的铁路公园,走到了虎溪路,再往前走来到了虎溪岩了。岩间有东林古寺,寺庙依山而筑,幽深险峻,从虎溪岩后山一直往上走就是白鹿洞寺,可以一次逛两个寺庙。"虎溪夜月"是厦门八大景之一,"白鹿衔烟"是厦门小八景之一,两处景点都免费游览。
林尔嘉在虎溪岩石壁诗刻:"几度匡庐过虎溪,归来还爱此山低,一登绝顶能观海,不似云深路易迷"。 虎溪岩又名虎溪岩寺,寺为唐陈俦所建。明万历年间绅士林懋时集资拓建。清康熙年间,元飞和尚应福建水师提督吴英之请来厦门主持该寺,并大兴土木,重建大雄宝殿,增建垂云楼、大悲殿、一啸亭、伏虎洞。经三十多年苦心经营,才颇具规模。 每逢农历十五,满月东升,月光照进伏虎洞,正好照在老虎头上,双目炯炯,形欲奔跃而起,十分神威。赵乾罗汉手擎镇虎环安坐虎旁,形成绝妙的“虎溪夜月”胜景。过了十五,月光北移,就照不进伏虎洞,自然也照不到老虎的头上了。因而每逢中秋佳节,许多市民争相一睹月夜老虎的风采,至今不衰。
虎溪岩,满山皆是巨石。明万历年间,嘉禾人林懋时爱石成癖,自比“石痴”,邀友出资到虎溪岩开山,朋友见难离去,他仍独自挖山不止,在一虎口形巨石之底挖出一个大洞,取名“稜层石室”,并自书“稜层”二字镌于洞顶,字径数尺,刚劲有力。
左侧有一石门,门外磐石夹峙,称"夹天径",即"一线天"。从夹径可攀上"虎牙洞",势若猛虎张口,洞口绕以石栏,与虎牙无异,又有古榕攀绕"虎牙",紧贴"虎颔",宛若虎髯,而气根飘垂,恰似虎髯。虎口上龈刻着"划然长啸"、"凌空一漱"八字,下龈蹲着两只石虎,造形生动。
从虎溪岩后山穿过一条小路来到了白鹿洞。白鹿洞山多崩岩隧谷。同时建有大观楼,衔山亭及佛殿僧舍等。居高远望,全岛风光历历在目。 白鹿洞前原有一半月形小池,水清甘冽,人称“龙泉”,又名“琮琤泉”。龙泉池上有石室,供奉朱熹,借朱熹在江西庐山白鹿洞讲学的故事,取名“白鹿洞”。
明万历年间,厦门名士林懋时开拓岩洞后,在洞侧营建文昌殿,祀朱熹神像,并以朱熹在庐山建白鹿书院故事,称「白鹿洞」。洞内有泥塑白鹿一只,口向洞外。每当春末夏初,空气湿度增大,水气上升,便有烟雾涌出,缕缕可见,故称“白鹿衔烟”。
从虎溪岩后山的一条小路往上走,来到了这个亭子,站在高处登高远望。继续往前走,就可以走到鸿山公园。
#秋色撩人
2017-10-142017-10-14
4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