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64
张掖等(10)
从如画甘南到西夏故地,暴走一个河西走廊。
一年一个月,中国西部,一个人,一个省。
这是萧行西部的第十站,甘肃宁夏。
一个人的旅行,
也许每个尝试过的人都会深深着迷。
很多时候唯有独自一人,
你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拥抱世界。
那些与内心自我对话的夜晚,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妙相遇,
那些面对困境时发现自己拥有的勇气,
以及与寂寞和平共处的平静。
都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前缘
甘肃,其实一直埋在内心深处,埋在儿时的记忆里。
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在外地养蜂谋生,随着花季四处迁徙。
暑假会托人带在浙江老家念书的我和兄长出去。
因此也时常跟着父亲和母亲四处迁徙。
小小年纪早已经习惯了四处流动,并且心生欢喜。
那些时日不过未满十岁的孩童,完整的记忆大多丧失。
只零星留下一些记忆碎片:
比如,铺满旧报纸的火车站广场,父亲的忙碌,母亲的守候。
比如,夜行的大货车,高高的蜂箱刮得树枝哗哗作响。
黑暗中猛然惊醒,瞪着好奇的眼,不知身在何处。
比如,雨后的山丘冒出成堆成堆的小蘑菇,提着小篮子,一朵朵去挖。
……
这些儿时的零星记忆,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分秒闪过,却摸不清出处。
唯独,有一年的夏天,跟着已经面目迷糊身份不明的叔叔从火车上下来。
去父亲和母亲所在的扎营地,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听见有人说,现在是晚上九点,大概还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到。
抬起头来,看到晚上九点的太阳坠落在山边,大地一片血红。
分明是七月的天,却冻得人瑟瑟发抖。
坐在老式自行车的前杠上,感觉臀部已经结冰,却哭不出来,忍到麻木。
一片膝黑中,看到父亲和母亲披衣从帐篷里探身出来那一刻。
突然哇一声大哭,哗哗不止,口齿不清,只吐了一个字:冷。
大概小时候就是个不轻易哭泣的孩子。
这一次的哗然大哭,成了父亲和母亲日后经常提起的经典桥段。
倒是当真不记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冻得哗哗大哭过。
这一段的描述多半是来自父亲和母亲的调侃。
2004年,闹着要去西藏的那一年,跟父亲母亲摊牌。
餐桌上呷着小酒的父亲,把巴掌拍在墙上的那张中国地图的一个小块块上。
说你记不记得在这里,你被冻得哇哇大哭。
2010年,随中国绿化基金会去甘肃远征,路过武威。
母亲在电话里喊,呀,离山丹军马场很近哩。
你小时候在那里被冻得哇哇大哭。
这大概是被我的父亲和母亲最常提起的一段,我鲜有的黑历史。
我并不知是不是真有过这样一段,让父亲和母亲津津乐道的童年糗事。
但我一直深深记得这个地方——
甘肃,山丹军马场。
在我背包行走西部的12年里,曾经两度路过甘肃。
2010年,随中国绿化基金会甘肃远征十八天,去的是定西一带。
2013年,走内蒙的那一年从丹巴吉林沙漠腹地出来,搭车到了张掖。
从张掖转道到兰州,飞上海返回浙江。
然而,甘肃,与我好像一直是陌生的。
两度路过兰州,竟然没有去看一眼黄河,没有去吃一碗拉面。
大概觉得这些事不可路过敷衍,都是要专门挑时间慎重地去对待。
甘肃,要择一年,花一个月时间去慢慢走一遭。
对,就是2015年了。
预告图组一:拉卜楞寺
对拉卜楞寺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天下无贼》,刘若英曾经在这里跪拜祈祷。
也在别人的游记里无数次地见到过,那长长的转经道。
然而,这里最吸引我的,是那些虔诚的转经藏民。
还有那,浓烈的藏地风情。
穿行在红墙白墙金顶组成的藏式建筑群中,默默感受它在极简的静默中散发出的精神力量。
预告图组二:郎木寺
这个被高原灿烂阳光拥抱着的小镇,吸引着大批的背包客。
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中间夹着回族的清真寺。
两个藏传佛教的寺庙,隔着小溪相互守望。
尽管郎木寺的名气与日俱增,它仍然是一个安静而风格独特的小镇。
从峡谷尽头上山一直到达山顶,可以看到整个郎木寺小镇的全景。
预告图组三:扎尕那
在美国植物学家洛克的眼中,扎尕那才是真正的香巴拉。
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
这片世外桃源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大自然在此展现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
预告图组四: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的七彩丹霞,逐渐成为张掖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像大地喷洒炙焰烈火,似山岩披上五彩霓裳,如上帝打翻的颜料盒,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气势之磅礴,面积之广阔,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甚为冠绝全国。
预告图组五:山丹军马场
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马场梦,焉支风。
山丹军马场,是执意要去的一个地方,因着那段童年的记忆。
那记忆中晚上九点的太阳坠落在山边,大地一片血红。
然而眼前的山丹军马场,确乎与记忆中那片残阳下的广袤草原没有丝毫关联。
预告图组六: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的名声之大,无需多言。
盛名之下的莫高窟,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疏离感。
门票需要预约,且只能购买到局部小范围开放的应急票。
且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内转一圈,决然不可拍照和触摸。
欣赏伟大的石窟让人感觉庄严肃穆,却心生疲惫。
倒是被圈地景区外的一片广袤大漠,令人神经兴奋。
诚如人所言:不去看莫高窟,那必是一生的遗憾,去了,也未必有什么收获。
预告图组七:阳关
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戌守征战,多少文人曾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
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委婉,让人吟诵至今。
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且寂寞荒凉的。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如今仅存一座烽燧遗址,立于大漠戈壁之上。
迎风而立,远近百里尽收眼底。
预告图组八:玉门关
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名关,如今只剩下颓败的土墙,何尝不是一种悲壮苍凉。
据说这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汉长城,位于玉门关不远处。
预告图组九: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此乃敦煌奇观之一,俗称魔鬼城。
四月份上映的《大唐玄奘》曾在此实地取景。
预告图组十: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荣获
中国
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称号。
月牙泉在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沙丘上,看见自己也被染上金色的轮廓。
手记
第一部分:如画甘南,自在漫游。
7月28日:陌生的兰州,请给我一碗拉面。
12:55分的飞机,从温州起飞,过郑州下去转个圈重又上来。
最后一排最后一个位置,一路往死里睡,仿佛一个世纪没有睡饱。
到兰州17:50,机场大巴到兰州大学门口下。
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摩的司机,左右耳边轮番轰炸。
百度地图显示与预定的青旅相距不过1.1公里,挥了挥手,自个儿走。
抗着包去找大碗家青年旅舍,老板还特意发了张图片过来,相当贴心。
一看那复杂的地形指示图,各种箭头,是得多难找。
一找到门就傻眼了,一路进去更是各种惊呆。
根据第一个箭头指示,转入一个相当逼仄的小巷,各路无名的招待所。
乘电梯来到三楼,一出来是老式的居民楼,看起来年代久远的样子。
根据第二条指示右拐,在平台乘电梯到九楼。
再根据指示,出电梯左拐到头再左拐,然后大碗家到了。
有过各种各样艰难的寻找青年旅舍的经历,每一次的结局都是,柳暗花明。
然而,这一次推开大碗家青年旅舍的门,是彻底傻眼了。
从跨入门掀开帘子的那一刻起,就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跟前台确认,这的确就是在网上查看过各方评论预定的大碗家青年旅舍。
在国际青年旅舍的官方网站上,找不到任何一家青年旅舍的信息。
倒是在去哪儿网上搜出一大把,多方查看评论,最终选择了大碗家。
在自己的攻略上,大碗家青年旅舍备注为首选,真不知是被谁给坑的。
第一眼几乎就可以肯定,这根本就是一家标注“青年旅舍”的,家庭旅馆。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非常正常的普通旅馆,没有半分的青年旅舍气息。
好在只预定了一天,将就一晚,果断决定明天立马撒。
安顿好行李,重新各种拐各种转,走回兰州的大街上。
兰州,路过两回,却丝毫没有半点熟悉的感觉。
还没有吃晚饭,觉得应该来一碗拉面。
这是欠自己的一个债,得还。
2015年7月28日,五年内第三次路过兰州,终于吃了一碗兰州拉面。
7月29日:逃离兰州,奔赴梦中的夏河。
那天,应该是被热醒的,查看天气预报,兰州37度。
按照惯例,应该会在兰州晃荡个两三天,再动身去下一站。
然而,住进的大碗家仿青年旅舍,一刻也不想多呆。
再加上高温,更添了几分烦躁,连兰州都不想再多呆片刻。
收拾行李,直接打车赶到汽车站,已经是买不到早上9:30去夏河的票。
听从售票员的建议,选择到完尕滩去倒车。
一上车又是睡了一路,听到去夏河的下车下车的吆喝声,惊醒过来。
跳下车,从车子下面的行李箱里拖出大背包,站在路边。
放眼望去,是两条公路的交叉口,两条公路直径向两个方向延伸。
好些人在同一人的吆喝声中往前走,那里停着一辆中巴车,人在上上下下。
远远望去,车窗上贴着“夏河”两个字。
上好两个包,随着人流一起往前。
站在门边,等所有的人全部上了车,一脚踩上去,震了一惊。
车里的人已经是满到爆,挤得在车里只能练习金鸡独立。
一前一后两个包,根本没有空隙可以卸下来,更别说是有空间可以放。
稍微动一下身子,后面的包估计就挤到了旁人,只听后面一声嫌弃的哎哟。
此等处境可真叫人犯难,总不能一直挂着两个包单脚站到夏河吧。
车子开了小半会停下来,有人到站下车,赶紧跳下去。
冲司机喊,师傅我也下车,太挤了,把地儿空出来给别人。
司机点点头。掏钱补票,司机摇摇手,说了声,算了。
跳在一个小村庄附近,往前走几步就是人家,路边还有一家小卖部。
没走几步,发现又饿又渴关键是又急。
窜进一户人家借WC,老阿妈送了我一个馍。
坐在门口又吃又喝,歇息片刻,满血复活。
重新抗包上路去搭车,在大太阳底下站了十分钟,一辆甘A停下来。
第一回搭上女司机,车里还坐了一位姑娘。
听她们谈话,应是到夏河去走访亲戚,路况不熟,边开边电话询问。
到夏河估计是下午1点多,她们将我放在一条大路的中间。
说这里靠近车站,去哪里都方便。
谢过好心的大姐,与她们挥手道别之后,把包扔进路边的一家餐馆。
饱腹之后,联系红石国际青年旅舍。
根据前台的指示,花了两块钱在路中拦了一辆出租车。
下午两点,妥妥到了红石国际青年旅舍的大门口。
彼时的夏河,阳光依然很是惨烈,安顿下来洗洗洗,倒头睡去。
饿感来临出门去卓玛餐厅喝甜茶,餐厅里坐着俩哥们,正在点餐。
彼此打了个照面,相互都能够觉察到,身上大抵有种类似的气息。
不过三言两语,他俩就转移到了对面,三人拼一张桌子,共进晚餐。
果然,两位哥们也是住在红石国际青年旅舍,就此结成小伙伴。
饭毕,三人不约而同在夏河那条仅有的街道上闲荡。
从街道的这一头荡到街的那一头,中间路过一家超市,进去逛了一圈。
在街上东张西望了半天,挑了一碗特大的酸奶,决定回去分而食之。
如是,到夏河的第一天,一个人出去吃饭,三个人回来。
7月30日:最长转经道,一早一晚转两遍。
半夜顽疾发作,奇痒难忍,折腾到凌晨两点多才朦胧恍惚入睡。
在梦中见到父亲,是病末虚弱不堪的样子,母亲陪着他在桥上看夕阳。
我说,我带你们去看电影,《煎饼侠》。
凌晨五点多,同屋的三个姐姐就起床了,各种碎碎声,活生生地醒了。
各种早起的人,各种早起的声音。
痒又发作,挣扎着起床,精神尚可。
7点半到大厅招呼已经等在大厅的树同学。
树同学是昨天吃晚饭捡的小伙伴之一,还有一个说是还在睡觉。
去卓玛餐厅吃了一份自助早餐,8点15分,去逛著名的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的转经道传说是世上最长转经道,长约3公里,1700多个转经筒。
根据当天的手写日记记录,转完整个转经道,是3500多米。
默默忍耐,转完一圈,整个人是又累又热又困。
7月31日:告别夏河,初入郎木寺,心生片刻眷恋。
从夏河前往郎木寺的行程很明确,方式却是举棋难定。
搭车还是拼车,拼车还是搭车,搭车还是拼车。
考虑到前一天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怕精神状态不好。
再则,如果搭上别人的车,漫漫长路恐怕难抵睡意。
在车上不慎打瞌睡,那该多么不礼貌。
最终落实了一个包车的师傅,他的车明早前往郎木寺,四缺一。
约定早上10点出发,设了8点的闹钟。
7点半就自然醒来了,干脆直接起床收拾。
就近选了一家店吃早餐,店面很是豪华。
但是整条街只有他们家门口贴着“早餐,粥,包子”的字样。
窜进大门,再次确认:有稀饭和包子么。
老板问,几个人。
伸了一根手指。
老板迟疑了一下,说,有。随即带我入了座。
老板那一片刻的迟疑,令人惴惴不安。
环顾四周,竟是国际友人居多,且不见有单人一桌,不安遂增一分。
稀饭和包子迟迟未上,又不好起身离去,象征性催了一下老板。
一锅粥上来了,三个小菜上来了,两个花卷上来了,一个水煮蛋上来了。
老板说,这是早餐套餐,请慢用。
吓了老大一跳。
第一反应,这么多吃得完么,浪费得多可耻。
第二反应,这个套餐得什么价。
下意识抬头环顾大厅,满眼的豪华装修,华丽丽得晃眼。
可别是进了一家黑店,吃了个天价早餐。
心里预设这顿早餐定价在38到58之间,嗯,很中国式。
底气十足地去前台结账,已经做好被狠狠宰杀却要无比淡定地付款的准备。
15一位,谢谢。
什么,15,15一位,确定么。
很没出息地惊呆了。
这可比前一天卓玛旅舍的20一位自助早餐性价比高太多了。
当即恨不能把时间拨回前一日,把卓玛旅舍吃得全部吐出来,重新吃一回。
照片植入3张:等待时间,拍了拍住了两天的红石国际青旅。
8月5日:撤离扎尕那,返回兰州。
本预计一早看个日出,再逛逛扎尕那其他三个村子,下午返回郎木寺。
岂料一眼睁开,太阳已经老高,天蓝得没有一丝白云,到底还是太过单调。
去了一趟洗手间,岂料身体发来预告,近日不宜再胡乱瞎走。
果断决定回兰州休整,首站甘南就此结束。
倒了五趟车,从早上十点出扎尕那村到兰州已是晚八点半。
12:30拼李哥的车到了迭部,从迭部前往合作转车。
17:20从合作上车前往兰州,找到住的地儿,差不多十点。
这一天的车坐的,感觉比走一天的路可是要累人得多。
8月8日:开始的开始,从一家青旅到另一家青旅。
这是赶路的一天,从兰州直接到了金张掖,略过了银武威。
从一家青旅到另一家青旅,打车火车公交公交再打车。
早上太磨蹭,只怕用生命也赶不上火车,理智地打了车。
下了火车倒了两趟公车,百度导航估计抽了风。
规划的公交路线有多逗比都不好意思说,果断又打了一个车。
入住在张掖七彩丹霞国际青年旅舍,这家国际青旅所在的位置非常偏僻。
周围都是尘土飞扬的土路,显然是非常的远离了张掖市区。
这是一家第二次入住的国际青年旅舍,两年前走完内蒙的时候曾在这中转。
半天不见热水,蹲在浴室地上和隔壁的一男生研究了半天水温和花洒问题。
洗洗完出来,天色已将近黄昏。
来这的人多半是冲着七彩丹霞的,因此这里有很完善的路线规划。
甚至是很完善的包车拼车服务提供,简直就像流水线一样快捷。
去前台定了明天的行程,早上马蹄寺下午七彩丹霞。
是这很常规的一日线路,估计会很晚才能回。
晚上决定不出去晃了,捣鼓了下张掖的安排,怎么觉得三天都不够用。
不知河西走廊得走几天才够,突然就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决定早点睡觉,赶明早起。
8月11日:走访窟窿峡,撤离马场向雄关。
一起进山丹军马场的四人取经组合,分属四只夜猫,都爱自然醒。
昨天早上十点才从张掖出发,今天早上九点半才开始决定去穿窟窿峡。
也才三四公里的羊肠小道,大熊听说又要翻山越岭果断不去了。
蹲在路边跟一大爷唠了半天嗑,拦了十八辆车想搭去张掖未果。
嗯,每个胖子成为胖子都是有原因哒。
我们三个瘦子组合抄近道40几分钟抵达窟窿峡。
只见一巨石上书:窟窿峡,却不明此处何以叫做窟窿峡。
后来查看资料悉知:此处的溪水在地下的洞窟中流淌,因此称为窟窿峡。
峡谷的怪石上高耸着苍翠的松杉,带着与生俱来的从容徜徉其间。
每人花了三块钱,跨过奔流在西大河桥上的索桥就进入了杉树林。
沿着西大河在厚厚的杉果和松针铺成的小路上急行军,几度度迷失其中。
穿进了丛林乱石堆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上了阳光大道。
边看表边赶路,唯恐错过最后一班13:20分的班车出马场。
攀上高高的堤坝,映入眼帘的简直就是一片仙境。
那就是我们熟悉的西大河水库,昨天见过的鸾鸟湖啊。
昨天特意去看鸾鸟湖,乌云密布了整个天空,一切黯然失色。
今早从窟窿峡穿出再度路过鸾鸟湖,也是看呆了。
天是天,蓝天。云是云,白云。山是山,青山。水是水,绿水。
只是我们忙着赶路赶车,已然无心再看风景。
那些特意去看的风景,能否一睹最美容貌,其实也是一种运气啊。
人生而有期待,总难免是要失望的,旅行也一样。
如果指望看到好风光,基本靠天吃饭。
倘若无缘一见,不如享受抵达它的过程,也是一路风光啊。
正站在堤坝上对着远远的鸾鸟湖感叹,小伙伴提醒再不走要错过班车了。
12:10分听到身后响起汽车的汽鸣声,简直就是天赖之音。
转身一看,又是带斗的皮卡,飞身扑过去拦下。
搭回马场还能妥妥地吃个午饭。
13:20坐上班车,出马场上山丹。
大熊返回张掖去了,另外两个随我前往山丹等17:49分的火车前往嘉峪关。
抵达嘉峪关,安顿妥当,又是午夜凌晨时分。
8月12日:暴走嘉峪关,半途而废弃悬壁。
嘉峪关,做为天下第一雄关,是人们心目中文明的尽头和生死的分水岭。
正所谓: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半夜时分下火车,走在嘉峪关午夜的街头,竟是与任何一座现代城市无异。
入住在嘉峪关关城附近的一家小青旅,据说右手边就是著名的雄关。
嘉峪关三大景点是绑架出售的,含长城第一墩和悬壁长城。
计划全程徒步,从长城第一墩到嘉峪关关城,再从嘉峪关关城到悬壁长城。
却是遇上了嘉峪关难得的风沙天,在风雨中各种凌乱了一天。
坐出租车刚到了长城第一墩的东门,一阵雨就啪啪地下来了。
东门是一个极小的偏门,往里望一片白茫茫,如若无物。
守门的很厚道的老人家告诉我们,如果要游览长城第一墩,去北门买票。
放眼望去,却不知北门何在,天地间一片灰蒙蒙加白茫茫,还在落雨。
两个小伙伴百无聊赖地在门口转悠,看见一辆货车停在前方,冲过去。
拍打下车窗向师傅询问去北门的路,师傅直接转道给我们送到了北门。
降到冰点的热情重又沸腾起来,一种希望就在前方的感觉。
长城第一墩,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
舍弃景区的景观车,两公里的路,和俩小伙伴决定走进去。
位于戈壁边缘的长城第一墩远离城市也远离村庄,最适合发怀古思幽之情。
然而,阴雨天中的长城第一墩,着实不见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观景象。
站在高处看去,只是觉得像一座微型的影视城。
出了长城第一墩,继续徒步前往嘉峪关关城。
横穿着戈壁,充分体会着古代戈壁旅人寂寞跋涉的感觉,风沙打在脸上。
沿着城墙,贴着历史,一路走过天桥,穿过铁轨,爬上了公路。
频频回头,指望能够拦下一辆车。
川流不息的公路上,无数的车飞驰而过。
一辆后面按着集装箱的大卡车停了下来。
下班回家的师傅二话不说,直接把我们三个拉到了嘉峪关关城门口。
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竟然是完全难以符合我们的想象。
天又开始下雨,打着伞,象征性地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从嘉峪关关城出来,已经是下午六点,天依然还是在下雨。
意兴阑珊,和小伙伴们直接达成协议,悬臂长城就不再去了。
直接回到客栈休整,落实下一步行程。
这一天,虽然没有好天气,虽然没有看到天下第一雄关的壮观苍凉。
虽然还有悬壁长城未能来得及去。
但,好像这一天也了无遗憾。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暴走了一次嘉峪关。
走在无垠的戈壁中,凄厉的狂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
裹着长长的巾,在风中各种凌乱。
不为别的,只为用脚步丈量一下下长城。
8月15日:初到鸣沙山,飞沙走石爬山丘。
大概是前一天敦煌西线跑了一天,大家身心具累。
半夜回到青旅居然又是遇到了停水,为了洗漱问题又是折腾到凌晨。
第二天大家起来都是一副迷迷糊糊神志不清的样子。
在大厅遇到两个小伙伴,谁也没有提起今天去哪里以及下一站的问题。
看到大厅门口贴着一张吃货路线指引,建议再去吃一个地道的驴肉黄面。
三个人神志不清地走在阳光灿烂的敦煌大街上,脑海里闪现过。
这两个晚上,大半夜的,三个人的影子还依然长长地拖在午夜的大街上。
通过百度地图导航,很快到了青旅推荐的那家有名的驴肉黄面店。
店面一看就是一家百年老店,店内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等成一大片。
我们站在一桌即将收场的桌子旁边,决定死守一张桌子占位。
八戒不干,坚决提出抗议,要另寻它路。
对了,植入介绍一下八戒。八戒其实有个很洋气的名字:杨洋。
八戒是在张掖捡的那对CP少年中的一个,先随我包车去了山丹军马场。
后来因为方向一致,跟随我一路走过嘉峪关,来到敦煌。
八戒这个名字,应该是我在敦煌给随口赐的。
在这两个少年当中,八戒是属于跟班的那一个,万事皆不操心。
在张掖跟他们确认行程的时候,问他是否落实。
他转身看另一个少年,说:问他就是了。
两个人一起出来玩儿,必定是有一个当家做主的,才能够一起长久走下去。
三个人也一样,自从他们两个被我捡上之后,基本是我在当家做主。
捡上这两个少年之后,我也是省了不少心。
比如:之前每行一站基本要靠百度地图,规划路线,指引方向。
收了他俩之后,我已基本弃用百度地图了。
要去什么地方,拿定主意之后,直接告诉八戒:规划路线。
八戒自诩,自己是比百度地图还要精准的人工地图。
收了他俩之后,我连钱包也懒得打理了。
直接把身边的现金丢给另一个少年,但凡需要用钱的地方,全部由他出面。
我只负责,在现金用完的时候,给充个值就是了。
三个人一块走了好几天,大家渐渐混熟,各自的逗逼性格也一一显了出来。
我是那个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喊着要出去买水果的那一个。
八戒是那个每天闹着要找网咖联机打游戏的那一个。
管家是与我一起打压八戒,然后又一起打趣八戒的那一个。
八戒是在敦煌西线那一天,显出了十足的二师兄的性子来的。
到了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遗址,他就窝在车里玩手机,打死也出来。
那固执劲儿,像极了那个西去取经路上动不动就闹着要分行李的猪悟能。
等到他劲头来的时候,总是脖子长脖子短地缠着另一个少年喊个没完。
后来好不容易到了他愿意进去看几眼的丹霞地貌,不料流起了鼻血来。
另一个叫做脖子的少年一边帮他处理鼻血,一边打趣他在手机里看了不该看的东西。
后来,八戒各种闹性子,我们相互打趣八戒,成为一路最大的乐趣。
八戒这一路走来,其实一直是很逆来顺受的。
那一天的抗议突然很强势,我们决定遵从他的意见,换店。
坐落在另一家空空的大厅里,八戒刚才的不快已经一扫而空。
此刻的八戒,手舞足蹈地坐着,满身心得心满意足。
饭后回到青旅,查看了有关鸣沙山的信息,决定搬到附近的一家客栈去。
两个少年表示同行,一起转移到了鸣沙山附近的一家,龙门客栈。
下午三点,路过鸣沙山景区门口,阳光非常之剧烈,照得人睁不开眼。
下午七点,一进鸣沙区景区,天就开始大变。
也是在那一天,突然开始少女心爆棚。
呼喊着非要让他们把鞋子摆在沙地里,摆上一排,让我拍张照。
八戒嘟囔着不乐意,另一个少年很合作地把鞋子摆好。
这叫增加一点行路的乐趣,懂不。
八戒好吧好吧地将就着合作了一下。
刚刚爬上沙丘,狂风就开始大作,直接把我的帽子给吹翻了。
另一个少年把他头上那顶带有绑绳的帽子让给了我。
我们仨,在风沙中各种凌乱,爬过一个又一个沙丘。
遇到一个人,突然大喊:嗨,能不能给我们仨拍张照。
然后又开始指挥他俩在风沙中站成一排,自己跳到最前面,排排走。
跟八戒说,这也叫增加行路的乐趣,懂不。
爬到下坡的绳索上,叫小管家把背包里的梨拿出来。
又指挥他俩排排坐好,准备吃梨拍照,自己又寻人去了。
八戒手一滑,梨子咕噜噜滚下了沙丘,他自个掏了一根香肠补上。
然后,照片里的我们仨,两个欢天喜地在沙丘上啃着梨。
一个郁闷地埋头咬香肠,画风是相当的诡异。
虽然当天连月牙泉的影子都没有见着,爬山丘依然还是爬得很欢乐。
爬到天黑透,爬到人走尽,我们仨才爬出来。
8月17日:告别敦煌,一夜硬座到银川。
鸣沙山的票,三日内有效。
好像说,第三日要爬起来看日出来着,然,又没能起得来。
第三日的票无声作废,没人提起再进鸣沙山之事。
规划了一下路线,一致决定再过嘉峪关转道去银川。
17日一大早撤离大敦煌,坐了五个小时火车回嘉峪关,转去银川。
嘉峪关那天的天气特别好,心里开始惦记还没能够去的悬壁长城。
坐在小餐馆吃午饭的时候,琢磨着趁等火车的空档时间去趟悬壁长城。
八戒果断甩手不干,还是那句熟悉的老话:我不去,你们去。
草草吃完大西北的特色凉皮,八戒甩下我们先行离开,找网咖去了。
走在嘉峪关尘土飞扬的路上,想到我们只抢到三张硬座火车票。
要从17日的晚上九点坐到18日的早上九点,估计得耗尽体力。
果断决定,放弃悬壁长城,保存积攒体力。
在火车站旁边找了家小旅馆,开了一间钟点房,躺着养精蓄锐。
八戒就在附近的网咖联机游戏,睡了个把小时去网咖看八戒。
那个对着游戏元气满满的八戒,两眼放着亮光,真是前所未有的精神。
一夜硬座,位置换了一次又一次,睡睡又醒醒,折腾了整整12个小时。
18日早上九点,站在公交车上进银川老城区都还处于神游模式。
整个18日的整个白天都是混沌的状态,洗了所有的脏衣服,埋头去睡觉。
那两个元气满满的少年,在我睡觉的时间把银川老城逛了一大圈。
一到晩上又生龙活虎了,约好一起吃散伙饭,他俩明天一早飞机飞上海。
饭毕,又徒然兴起去看电影,一连看了两场想看的电影。
出了电影院已经是凌晨1点半,还格外亢奋。
一时兴起夜游银川老城,一呼二应,三个长长的影子在银川老城晃来晃去。
晃到晨光亮起,晃到早餐店一一开张。
然后,两个去机场赶飞机,一个回屋睡觉。
第三部分:西夏故地,我来过一个周末。
宁夏,挨着甘肃,版图是很小的一块儿。
宁夏之小,小到一天之内就可以从南到北或者从东到西穿越。
连著名的LP旅行手册都将甘肃和西夏编辑成一册,如同四川和重庆。
所以也将宁夏归纳在了甘肃这一年,打算一块把盲扫了。
计划里的宁夏站,必去的地方有银川的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和沙湖。
备选的有贺兰山岩画、藏兵洞以及三口关明长城和纳家户清真大寺。
还有中卫的沙坡头和中卫高庙,备选腾格里沙漠和通湖草原。
计划在宁夏的时间是4—6天。
从8月18日抵达,到8月24日飞离,倒是待足了一周七天。
多半的时间在浮游国际青年旅舍睡觉,计划要去的地方多半没有去。
一段长途旅行,如同工作期一样,需要过个周末歇一歇,调整一下状态。
走完甘南之后,整整在兰州无所事事呆了三天才重新出发走河西走廊。
走完河西走廊转道到了银川,已经是非常疲惫,懒得动弹。
当时到了银川就跟来过周末似的,恰好又是入住了一家很适合发呆的青旅。
8月19日:银川醒来的第一天,茫然若失的那一天。
一到银川基本算是熬了二个硬夜,19日计划睡上个一天一夜。
却是在早上8点被一个同屋吵醒,才将合了两个小时的眼,没法再睡。
从窗帘紧闭的幽暗四人间走到走廊倒水,看见外面的阳光明晃晃地刺眼。
愣愣地站在幽暗的走廊通道里,竟一时想不起自己身在何处。
自8月9日在张掖捡到两个97少年,凑成四人取经组合同行山丹军马场。
竟是一路搭伙,一起走完了整个河西走廊,一直走到了银川。
从陌生到熟悉,从彼此客气到互黑互杀交叉补刀,一路欢乐随行九个日夜。
敦煌四天,几乎每个半夜三更都是三个人影一前一后晃荡在午夜的街头。
每个早晨习惯了一出房门就着到两张呆萌的脸,在公用卫生间里无声洗漱。
然后陆续在大厅碰头,开始发号施令,开始新一天的计划安排。
这个在银川醒来的早晨,突然再也看不到那两张呆萌的脸。
竟然是这般的寂寥,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又该何去何从。
习惯,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有人说,在路上的人,成长是最快的。
因为旅途太容易让我们看清美好之中存在的残酷,残酷之中掩藏的美好。
而我们竟然不会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
那天清晨他们去机场的时候,我转身回屋睡觉。
没有道别,没有约定,也没有说一声再见。
那天他们走后,心里其实也是有难过的。
只是难过的心情还来不及收拾,新的小伙伴已经在敲房间的门了。
这就是旅途啊,没有预设的相遇,没有征兆的离别。
天涯海角相伴一程,多少朗朗笑声,终归相忘于,茫茫江湖。
8月21日:离开银川去中卫,就那么睡了一路。
在浮游住满了预定的三天,决定和同屋的小伙伴一起去一趟中卫。
早上闹钟闹醒,坐公交车去火车站,一路睡死过去。
下午到中卫,一到住地儿,直接钻屋里睡觉去了,一睡睡到人约黄昏后。
下午没有去逛高庙,只想睡觉。
明早不去看沙漠日出,不想早起。
只想睡觉,睡它一个天荒地老。
尾声
无论是甘南的遗世独立,还是河西走廊的丝路古韵,亦或真主护佑下的宁夏。
这片土地都体现了大自然的粗狂之美,留下了边塞诗里的不羁浪漫。
在甘宁的那28天,看多了大西北的苍凉大漠,看到满眼尽是荒芜。
在归程的火车上,一路看着江浙一带的山青水秀,还有蔚蓝的天。
竟也是有了一种微微的醉意,一种莫名的心神,在荡漾。
2015年走了28天的甘宁,2016年花了16天时间完成了全程图文的记录。
世界很大,但是停下脚步来,慢慢回忆那些曾有过的美好过往。
我们会重新认识自己,感恩他人。
初心不忘,不忘初心:
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全篇完
2016-07-26发布拍摄于2018-01-30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