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46
大丰区等(4)
长河羁旅--壬辰正月十堰8264苦驴子徒步穿越长江三峡纪行
对于长江三峡,自小就充满崇敬、景仰、羡慕而神往之意。小学生时代,见纪录片“话说长江”那美仑美奂的图片、影像,铿锵激昂而优美的解说文字:‘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虽解意懵懂,但潜意心底仍觉心绪澎湃。
我来自长江之畔的江汉平原荆楚大地江陵县,孩提时代,一直对那条蜿蜒穿过我家乡的大河充满敬意。夏时:大河浊浪滔天,震撼于她的激越澎湃;冬时:碧流清澈,感怀她的温婉与浩淼。远远地,臆想她来自何方?奔流何处?后来通过学习,知道其始于青藏莽山雪原唐古拉山各拉丹东。一路奔流,在进入我家乡前,乃是名扬天下的长江三峡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的千古绝句,曰其白帝城乃三峡之起点‘瞿塘峡口’。而江陵,乃我家!我老家‘江陵’就在长江之畔。感觉到三峡之于我家门一日可还,自白帝城放舟而下,两岸绝壁千仞、青山苍翠、虫鸣乌啼、猿声猴啸,都是我想象之外…我十七岁之前还没见过山呢,更勿谈对亦山亦水的大峡谷之感性认识…内心萌动,有朝一日,用双脚沿江而上,去真实度量长江三峡。真切地行走她的怀里,体味她的山势峰峦奇绝、她的水流激扬回旋、她的峡谷峻险秀美、她的滩涂的百转千回、她沿途巴人楚民的淳淳遗风……一切在脑海里,沉甸为绝美幻梦。
而今天,我来了,三峡!
标准的户外重装徒步行头,足以让自己切切的振奋、欣喜、紧张!
壬辰新年初六下午四点半,我驱车自荆州赶到宜昌,与‘江南水乡’会和。十堰的‘居士’与‘缪斯’此时才动身,估计晚十来点到宜昌。‘江南’请俺吃过晚饭,去江边看景。夜色中江对岸‘磨基山’灯火阑珊,左侧‘夷陵大桥’飞架南北,若火龙过江,颇有几番气势。这座因水电、因西陵峡口而闻名的小城,现今发展颇为迅猛。夜色中,‘滨江公园’的景致灯红竹绿、歌舞升平、游人怡然;鞭炮、礼花偶尔燃响,春节之喜庆,豁然而出!
晚十点,‘居士’说已到,开车去接,他说在长途客车上‘捡’到一‘孤驴’。此‘孤驴’来自江苏镇江,刚游完武当山,本欲取道宜昌去神龙架,被‘居士’忽悠一同前往徒步长江三峡,他欣然同意。户外驴子哈,本为一家,心随自然,共享自然。将心交由风中,风中游子哈。
原本我也说过,如果没有驴友跟我一同前往,我将独自一人完成大江穿越,真若此,俺也是‘孤驴’一匹哈,嘿嘿!
江苏镇江‘孤驴’:‘冬季风’,一个黑小子,一身户外行头。这样,我们一行五人:【十堰驴友:‘缪斯’(女)、‘江南水乡’(女)、‘时空居士’、我‘边边涯’;江苏镇江驴友:‘冬季风’】组队完毕,集结号开始吹响。
D1初七一大早,6:00摸黑起床,集合、存好车。奔黄柏河码头‘虾子口’,登班船赶往石碑码头。船出港,葛洲坝在初阳沐浴下渐渐远去,这个曾经举国最大之水利建筑,今日依然巍巍峙立,气度雄浑。风,裹持冬日寒意,漫江碧透、百河竞流。来往舟楫还真不少呢。
船过处远远地见右侧山体亭台杆阁、苍松翠柏,该是‘三游洞’景区了。想那一元二白三苏、诗情满怀,前三游、后三游,留名千古;陆放翁与友人登临石壁,见长江之水呼啸奔涌千层浪天上来,不禁感怀,一股冲霄豪气,万般切切情愫:“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又留得陆游泉;见那山体褚红,壁间凿空中古栈道,栈道留有巨大的弧形视窗,连接起来宛如微笑的挑眉一串一串。
过了三游洞灯塔,前面西陵峡谷景象逐一呈现,古来西陵峡素以滩多水急而险著称。像青滩、倥侗滩等文明遐迩。现三峡大坝三期蓄水,已将西陵之水变得平湖碧浪、浩淼不惊 。不过山势依然在,峭壁千仞,连绵亘古的莽山秀木,延续着昔日的传奇。
班船停靠在石碑码头,开始徒步,计划沿江走到南沱。
石碑要塞抗战时期有名的关隘。徒行江北岸沿江栈道,在‘山峡人家’景区外沿,一路峡江秀色已将友友们惹得迈不动步。那列踽踽而行的旅者,冬阳缓缓地流过,初入峡江的兴奋、激情被迅速点燃。
龙进溪,我是去过的,那是夏末季。青石栈道,溪内流泉潺潺,石桥横跨,土家吊脚楼掩映竹林中。龙须瀑娟秀宽阔;碧潭内水若透明翡翠、渔女澈亮嗓音回荡山谷,鱼鹰时而扑打双翅、时而飞度水面,时而恬淡立于舟头… 但是今日可没进去,在潭边渔船上大桥前秀了几下,看了大江内的升帆表演,那升帆的金属号子声,震人耳膜也震人心魄,嘿嘿!
往前走,要穿越明月峡,以前江边口四公里多的古栈道。现三峡大坝三期蓄水,已将那些栈道永存江底。憾!
我们走的是原栈道垂直上升100多米后的新‘栈道’:水泥路(刚修,目前未通车,可步行)。倒也是依然傍水,蜿蜒上溯,徒步的感觉是差了点,但西陵峡绵延的峡江风情,还是巨美的。
不多远,来到黄陵庙,没时间去祭拜,前面龙进溪口?时间太多,之后颇觉对不住。黄陵庙多有得罪!
一路绝美风景,不在话下。目标是要赶到秭归新城吃午饭,再登船去巴东的。驴行约3小时,至南沱,有小面的可到秭归----屈原故里。这位楚国大才子生于江畔而投之江中,一辈子与江结缘!
直奔码头已2:10,中午的船1:00已经走了,下午6:30还有一班客船。4个小时的侯船空闲。于是决定沿江走回县城(约3、4公里),拜屈原故城,或稍凑近观三峡大坝。于是沿弧形江堤走回城。风很大,眼前的“长江”烟波浩淼,象大海平静时的模样,在秭归港即可远视三峡大坝的正面,水位很高。远观大坝只是象一条很直很长的湖堤,若西湖之苏堤,平湖秋月的模样,不过坝上没树,长且直的一线上,左右各有3个巨大的象碉楼的凸起建筑体,这就是上游所观大坝了。
沿岸行,到屈原故居风景区,城门口‘通和门’门紧锁,也没人,春节放假中?见老少妇孺皆翻旁边院墙铁质门而入。呵呵,俺也来一个,‘居士’先翻过去,录影机对着我,说是要录下翻墙罪证。呵呵,正好有妇女带孩童要翻出来,央我帮她接应她小孩一下。可以啊,在翻入景区的‘贼’行中,还可以帮人一把。稍慰稍慰,帮母子俩过完后,俺坐在铁门门头耍个酷POS,再捷然落下。把‘居士’逗乐的,他全程录下,说我翻墙还那么嚣张的表情…嘿嘿!
景区内有屈原故里牌坊、古民居,有陈列室展出一些诸如:竹筒酒,粽叶,弓弩之类,努力与屈原搭上边儿,倒是景区堤岸观大坝,也算是秭归城最近的视觉了。时间不多,还要留时间走回港口,走马观花了一下。其实有时间的话,还是颇值得玩味的,至少花2-3小时可细读景区内人文建筑。
6:10 我们登船,“湖”面上已灯火阑珊,有艘大船把大坝遮了一大半,透过缝隙,暮色中大坝象一条橙黄闪亮的直直的巨大光带。伏在海面上(这时长江我实在看不出江的模样,权称之为海罢!)倒也还壮观。 上船的人不少,只有站的地儿,地上也脏的可以。此后所乘班船大抵都如此。人多、杂。地上脏兮兮,沿江百姓,繁衍昌盛呵。
我们花了10元/人要了3楼音乐茶座,其实也就是有椅子可坐,大包可放。没一、二楼脏,不过有大阳台可出去看江景、听江涛、抚江风,这点倒是不错。摆开包里的路餐,丰盛的很,正式FB。第一顿酒。与江苏‘冬季风’把酒谈交情。小伙人不错,酒量一般,呵呵!
近11:00,终于到巴东。先去落实明天到青石的船,未果。没找着沿乡镇可停的小船码头。
D2一大早,他们收拾装备、买早餐,我一人先去找小码头,问路,来到巴东大桥下,聚集不少小面的、农人。无船到青石停靠,只有到培石的船,8:30开,票上船买。还有点时间,我匆忙跳跃在趸船间拍巴东港、巴东长江大桥。想九三年,俺就来过巴东的,那时上大一,外出写生在神农架大九湖,因雨滞留近半月,搭乘一“东方红”拖拉机,摇了一整天到沿渡河,再转汽车到巴东…那时的巴东可没现在这么嚣闹繁华,更没长江大桥。小小县城,全在窄长窄长山坡上。而现今,巴东可是被誉为中国拥有最长城区街道的县城,呵呵。
乘船到培石,可远观巴东大桥,又路过神农溪大桥,船仓拥挤,我们在甲板上又开始摆POS,疯拍一阵,一路峡江宽阔,过了官渡口,进入巫峡了,山色变得层叠、秀丽起来,水面依然宽阔。船过楠木园,原攻略是到巴东沙砖厂下徒步至楠木园再徒步至培石,再徒步至青石。(此段路需两天徒步),后求证宜昌驴友,砂砖厂至青石的沿江小道、古栈道在大坝三期蓄水早长眠于江中了,遂做罢!只有直奔青石,拜谒神女峰去了。
11:00到培培石,培石—渝东第一镇。我们已进入重庆辖地,转船去青石还有半个多小时,上村里转悠会儿。在村里遇到在青石开客栈饭馆的女老板,她叫易元秀,是神女山庄庄主,很热情的邀约我们,介绍进入神女峰景区路线。反正必去青石的,跟着她罢!人很多,超载了,巫山海事局的快艇都来了,船半路被勒令停泊,又来了个大船,分一部分人走,才松散些。船过孔明碑。据传当年三国蜀相孔明领兵经此,撰写了六个大字,刻于凹入石壁,也早在水下。
远远地看到神女峰了,一直的阴天此时还出了阳光,浅浅的冬阳洒在峡江两岸山体,“岸山壁立如着斧,相见似欲两相扶”--褚黄的巨石衔入江中,山凹处若翠若黛的灌木带更增添了山的颜色和层次。嶙峋突兀的山的外形,让人震撼于巫山十二峰的非凡气度。先至剪刀峰,莽苍山势间,一峰突而崛起,直指苍穹,形似剪刀,是要彰显山势变换的力度,还是欲剪断巫山漂浮的云雾?
到了易元秀的‘神女山庄’就在观景台一侧,正对面是大江。神女峰在对岸静静伫立,左侧是神女峰汇入长江口。极目处,一片神怡心旷。她把山庄的客舍、饭馆拾掇得颇为整洁干净。我们决定不吃中饭(虽然很饿),直接去登对岸神女峰,过江往返需4小时,现2:40,还来得及,易元秀有船,她老公亲自驾船载我们过江。神女峰脚下停靠处叫‘孙家湾’,上神女峰约3公里多,先是砖砌台阶路,走到尽头,在一处长长、宽阔的平台,可看到神女了。雀跃一番,‘居士’和‘江南’的飞翔式雀跃,把即来的登顶情绪渲染到极致。往右走过一道写有“严禁翻越”的木栅门。开始爬山,很陡峭的山石路,草木繁密,若春夏季要防止虫蛇、或迷路。冬日里,还好啦,估摸着神女的方向,感受着神女的气息,循她而去。上山路上,不时回望,俯瞰脚下的峡江,气势磅礴的长江在神女峰右侧奔流而下,与神女溪交汇处向左拐了个弯,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弧,形成撼人心魄的巫峡大弧弯!坚持中,神女峰到了,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美人峰,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 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神女峰闻名古今的原因有三: 一是宋玉在“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一是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一是峰侧确实有一石耸立,形如少女。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根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现存授书台,据说是瑶姬授书夏禹处。县城东西原有神女庙,后来改名凝真观
神女峰,实际上是一大一小两根石柱,立于绝壁之上。正面看,两石柱叠一起,大石柱拥着小石柱,象一根,侧面看两石柱分立岩头,迎风而立。小石柱顶部,有一约1M见方的立方体石块,好像昨天才自天上随意飘下,随意置放在上面,且没放好,也就只一半多一点搁在石柱顶部。有近一半悬在空中,支撑它的柱顶也是两块并列长方形石头,这两老兄也有一小部分悬在空中,且这两老兄并没紧挨一处,中间还透着缝,缝间可见巫山翻覆的云雨与绚丽晚霞,千万年来次第上演。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悠悠的体味女诗人舒婷的情绪---那为贞洁永世守候的坚强伫立,却弗如打开心扉,痛哭于爱人肩头。无恙神女带给我们的情感传奇和波澜让我辈遐思冥想!
在神女脚下,对十堰的驴友进行了直播,发了感慨。下狠劲滴留了些照片,风吹的头发紧。终于恋恋不舍的拔脚回程,回程路上过襄王梯,很陡的下坡,路边崖上有数条铁链供攀扶。还有光线还有时间,继续摆摆POS,消耗着快门和时间。不时的可以透过路边绝壁见长江在此处略作拐弯,绝尘东去,那个感慨呀!到易元秀家,已7:00多了,用了近5个小时,
FB、臭美的人们!已经饿的不得了,还是早上在巴东码头吃了两张饼,饭菜很不错,约莫十来个,我把老家带的腊肉腊肠等一并拿出,找易老板要上酒,FB开始了。
D3、清晨,被‘江南’和‘缪斯’拍门而醒。睡得真香,梦见女神了吧!反正也忘了,易元秀家收拾的干净整洁,二楼客舍前有很大平台--超大视角广角平台。雄浑大江呼啸而来,娟秀神女溪静静注入,神女安详而地伫立,在万千年巫山云雨间庇佑着这峡江的山水、子民!峡江气息清新自然,开怀、深深地吸一口,山川日月,大地精华……兴奋的一天拉开大幕,先是逐个以神女峰、剪刀峰、峡江为背景跳跃拍照,后拉着易元秀来合影,又拿了笔在客舍墙壁上签名。我兴致来了,在她家白墙上画了张“巫峡线描”,绘神女峰、剪刀峰、峡江于其上;想起古文人也总在石壁作画题诗,顿觉快意!
要走了,今天计划从青石徒步到巫山,过神女溪,沿山脊翻飞凤峰,过零星农家到建坪乡,到巫山县。还是易的老公开船送到对面,昨日一顿晚餐加今日一顿早餐加一晚住宿,每人50元,够实惠吧!谢谢神女山庄庄主易元秀夫妇!船至对岸,乃凤凰咀灯塔—长江与神女溪交汇处!留了合影,开始一天艰辛的徒步!
一上场,就是一段坡较陡的爬升路段,或大或小的石块垒筑的石阶,犬牙参差,再后来石块也没了,干脆就是羊肠小道了!远端,飞凤峰就在我们眼前,‘居士’都脱得只剩短衫了,‘冬季风’也准备“裸上身”,我们一大早所穿的冲锋衣冲锋裤,抓绒;MM们的毛裤,都一一被褪下。大家延续昨日在登神女峰路上的山歌、龙船调、映山红类,吼的山响,每个人的汗哗哗滴,重装哈,还是有些累滴!回望长江,拐了个弯,蜿蜒东去;对面神女、剪刀峰,怎么还是近在咫尺?!只是我们现在看她们不用仰视,而是平视甚或是俯视呢----已在山脊上行走。脚下是儿时钦慕梦萦的瑰丽三峡,头顶是神秘诗意的巫山云雾: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所见巫山十二峰之八、九,所感巫山云雨,想是皆在峡江舟楫之中,我们今次上得飞凤峰之顶鸟瞰巫峡秀山碧水,神女依山待霞,却也何其壮哉!
越过飞凤峰,一段泥石下坡路,枯枝黄草之间,石块零星散落,羊肠道清晰可辨。这里的石头,大大小小,或条状横卧山间、或块状斜跨路旁、或什么也不象,突兀地立在路中……还算均匀地分布山坡,好像有神仙刻意下的“石雨”,石头表面皆浑园,色泽或黝黑或深灰,仿佛人工塑就。
不远处有村庄凸现,散落的村舍,零星竹林,漫山坡黝黑石块,远远地闻犬吠鸡鸣之声,球状的香樟树下,有老农向我们招手,全队商议,若有农家饭可吃便吃了再走,已快1:00了。农人叫王宗伦,这个小村落是巫山建坪乡青台村1组,这些人文的三峡村落,古朴、静谧,我是最爱的。那褚褐的墙体、摸得油亮的暗红门棂、深灰的小瓦片、屋内三两条亮瓦天窗、蔑制的提筐背篓,及后来见到的铡草刀、大石缸…都太让人感怀,让人沉淀。 找个竹凳,喝着茶,咪着眼,就着冬日暖阳发会呆,让时光缓缓流淌……
王宗伦家别看土或破,却收拾的一尘不染。中餐有腊肉,满满一桌菜,面条里卧了两个荷包蛋,还有啤酒,FB呀!
从王宗伦家左侧面上后山小路,继续徒步,王宗伦给我们向导。据他说如果我们有半天时间,他可以带我们上“净坛峰”,那里山峦叠嶂、风景如画,还颇有仙气,我查过净坛峰资料:净坛峰,万壑群山之间。一峰独秀而立,高数百丈,周长不过千米,山峰如同一个静坐神坛之上,默颂佛经的人。峰上有一大平台,很像一处洁净的祭坛放在龙宫之上,故曰“净坛峰”,很神往、颇为心动!因‘冬季风’急着从巫山赶回江苏,遂放弃,与净坛峰失之交臂。
继续赶路,又沿山脊爬升。若夏季,路的形状定难辨的:大草坡、零散黝黑光滑的怪石。经过一处只有两户人家的“村落”,有八十岁老太住土屋,伊气色不错。前行翻一座山,又遭遇一处小村落。此时下午3点,夕阳巨好,天空瓦蓝,斜斜阳光泻在土黄老墙上,阳光也斑驳起来。石垒的院墙,年代久远的木质门眉,幽幽门洞深处,耀眼阳光照亮着公鸡踱着方步;胡乱堆放的农具,在冬日之下,色调暖暖的;世代居住大江之畔的子民,在这十年如一日的恬静与淡然中,完成着我们所艳羡的生命状态。前行的路依然艰苦,一段光滑的石坡,周围是枯黄的芦苇草,紧张的爬升过后,王宗伦指着前面不远的一处石坡,说上那个石坡就到公路了,沿公路一直能走到建坪乡,他要返回家,要不天会黑的。我们谢过他---这位淳厚的渝东汉子。翻上碎石坡,见一条砖石路。严重崎岖不平,且并不宽,貌似只能走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的那种,不过路的右手边探出头去就能发现一段段的峡江,长江就藏在峡谷深处。偶有快艇驶过,泛起长长的白白的尾线,不一会儿钻进山后,不见踪影。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艳争索纡,好一处山环水抱的峡江风情。
日近傍晚,拍了几张剪影,让‘江南’、‘缪斯’们欣喜不已,剩下来的是沿着蜿蜒“公路”疯狂赶路撒!这条路,貌似古时盐道,右侧悬崖百丈,左边紧邻崖壁,时而石壁上方悬挑,若空中栈道;山道上,有迷途小羊羔,‘缪斯’亲热地抱抱它,还是让它在原地等妈妈。
下午5点多才赶到建坪乡,脚踝走疼了。这个乡,完全是农村的模样,就是比前面的几个村子大一些,有几个商店而已!晚8点多,终于到了巫山,有点累呀,就近在码头入住望江楼,先打听明天几点的船到大溪!
D4、‘冬季风’离队回宜昌,剩4驴友,‘江南’、‘缪斯’、‘居士’、我,跟在巴东一样,由我先去港口落实船。到了港口,船长告诉我有8:00和下午2:00到大溪口的船。晕,已经7:50,我央他稍等会儿,又催‘江南’他们快来渡口…最终,还是俺怅然滴望着小机船离港。船老大没有等我们,转而谈快艇,价格完全可以接受30元/人(班船16元),且时间一小时可达。果然,我们的快艇在中途追上了那弃我而去的机船,嘿嘿!
大溪,一个有‘文化’的地方,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可佐证自古三峡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民族摇篮!我们今天要到大溪镇对岸,沿小道徒步至奉节,一天艰苦的徒行。以前的老攻略是到对岸状元堆信号塔徒步到白帝城,走沿江古栈道和山岩路,可惜大坝三期水位让那些路长眠于水下了。我们走的是山里古盐道,快艇送我们到对岸,一看是状元堆灯塔,觉得不对,问当地老农说以前沿江路已没有了。若徒步到奉节,有水泥路,30来公里呢,晕!打听我们攻略的“古路坪”登岸处,也在水下;不过老农指位置在上游向大溪河方向上溯一点,快艇船老大恼火得不得了。又沿江去问,一处凹入滩,船老大在船上叽里呱啦和岸上农民喊了一阵,旋即靠岸,滩涂是草地泥巴,连石头都没有。船老大嘀咕我们背这么大的包,来这么偏的小村,还不知道路,吃多了撑的慌!收罢钱,掀浪而去。
上得岸来,满山遍野的脐橙林,橙子黄灿光鲜,满树皆是,且大得惊人。先不管路线,大快朵颐再。于是派江南和稍远处菜地一对农民夫妇对话,先说拜年吉祥的话,问到奉节小路怎么走,再重点问,可不可以摘她家橙子吃?没想农民大叔大妈说随便吃,也可以随便带,把一帮驴子兴奋坏了!于是大家张嘴笑着,张嘴吃着,揪橙子只需抬手,那些橙子树很矮,拍照片我们都直不起腰。我们被黄灿灿的橙子的海洋包围了,幸福、欣喜,往包里装,装大个的,装好看的。大个的橙子,感觉有一斤多,快有江南的脸大了,晕!我们谢过老农,要给她些钱,人家不要!人家说橙子多的是,大过年的,随便吃!
沿着小路爬升,一路都是脐橙林,居士说包重了一倍都不止,我和江南偷笑着安慰他,就给他包里塞了五、六个,哪有这么夸张,还训他负重不行,那怎么去西藏?以后要多拉练!嘿嘿!后来居士清理包,翻出16个大大的橙子,于是他一路上要求送橙子给我们(减负),我们不要,我们包里也有,笑翻了!遇到当地农民,才知我们走的是古路坪村,老古路坪村在水底了,搬迁走一部分,搬上来一部分。
问了下一站点三义村的路,顺着山脊羊肠道继续爬升。攻略说上说此古盐道路较长,但沿途零星有村庄,可问路。翻一座山,遇见一组土房,问路,已是三义村二组,还是漫山遍野的脐橙。洗衣的小媳妇,锄地的大婶都充满善意,春节嘛,多道几句新春祝福,多绽放几个真诚笑容哈,何况,真的对一路的村庄、农人,颇为感念。一家门口正在用车装脐橙,屋檐下满头银丝川东太婆在择选橙子,她今年89岁高龄,依然手脚麻利,一会儿就分类装满两筐,幸福,丰收的橙黄色在她岁月沧桑的手里安详流动,峡江深处子民何以若此长寿、硬朗,令人生羡!
村人指后山小公路,说可以一直走到奉节城,听了很让人泄气,一直走公路…崩溃呀。路旁油菜花开了,透过油菜可看到远处的峡谷。闷头走了不知多久,后面有车追上来,是刚才装橙子的车,拉到奉节去的。看来这条砖石路通往奉节,难道真走这二、三十公里无趣的“公路”么?
起风了,遇个小岔口,‘居士’嚷着要吃中饭了,于是把所有可吃的东西拿出来,还不少。今天是最后一次路餐。吃完,遇一过往农人,问我们路书中下一站点“丰收村”怎么走,是否有小路,那种少有人走的小路为佳。他指小岔道,说是有小路至丰收村、大丰村,最终可以走到奉节,不过这条路因路小要翻山,走的人少(现在有大路盘山至奉节),我们欣喜,那应该就是我们要找的古盐道。
沿小岔道进去,山间小路,一会儿就让我心情好起来。经过一片较大竹林,几座青瓦房舍掩映其间,竹林处可远眺峡江,真健康惬意的居所。翻一座不大的梁子,一片有十几户的小村庄凸现眼前,已是丰收村,聚集而参差错落的土房子。竹林掩映、乡野趣十足,真是想画的不得了,可惜时间不够哦!小坡上,茅草搭的棚两间,唤起沉睡许久许久的茅屋记忆。屋前老人,气闲神定,也来不及跟他们细聊,我拍了几个,有点特色!
再翻过一片山坡,遇到一背萝卜菜的农妇,竹篓装载萝卜菜,都高出她2个头了,严重超载超高的样子。农妇从三义村来,我晕!她娘家是三义村的,她家在大丰村(也是我们路过的站点),背这些回家喂猪。算算负重走的距离,该有7、8公里,俺服了,说和她换得背一会,她背我包我背她篓,她不干,且说我可不一定背的动她的包。于是同路,不远处横穿竹林,我们都卸包歇息,农妇也坐下歇,我非要试她的背篓,上肩,乖乖,真的很沉。‘缪斯’也过来试背,硬是没站起来,嘿嘿!六七十斤是真的有(听她说70来斤),且完全没有背负系数,佩服!
在我们拍照FB时,她已起身,佝偻着身躯蹒跚而坚实地上路了。离开这片村子,是一段无人区。起伏羊肠小路,还有一段小峡谷地带溯溪路。高高的草,边坡路横切几座山,就是石块和草丛,风愈大,走得很艰辛。若是雪天,断是不敢走的,路旁一点防护没有,脚下就是深谷。在溯溪路结束后和冉姓背猪草妇女分别,她要右拐翻右手边的山就到大丰村的家了。
我们去奉节则继续前行。此时的山没树林,只有草和遍布山体的石头,大小不等,大的有房子般大,小的若石砾,典型的石漠化地貌。可见这方子民生活之艰辛!
溯溪完毕经一处村庄外沿,迷路了,有两条路,都很清晰,决定分两组,谁先碰到人确定之后就猛喊另一组(手机没信号)。结果是,两条路都走的通,可到下一站点。我和‘缪斯’沿溪直行,‘江南’和‘居士’右转上大点的山道。‘江南’他们是进村再出村,我们是直接绕过了村庄。一段爬坡路段的冲顶后,又一片村庄赫然在目。问乃丰收村一组(以前是大丰村,后改编给丰收村),村里有数处古宅,有二、三百年历史了。看那被岁月融蚀的石门墩、门坎、大门石门框及沟壑纵横的梁、楞,确信不虚。大门正上方有白底红字门额:“毛主席万岁”五字,古宅走过封建晚清、走过民国、走进新时代、也走那政治动乱的青涩岁月。而今,喧嚣过矣,寂静安详,也显老态、颓旧。这就是历史:时光中衍升的历史。一辈辈鲜活的生命、一轮轮艰辛的岁月!
沿老屋后山小屋行走半个小时,和大路重合了,古路坪、三义村、丰收村、大丰村古盐道走完了。此时风很大,气温骤降,大家埋头苦走,开始一路向下。经过奉节县永乐镇丰收小学后,问当地农民,有一段后山小路可走。右拐上山,直接爬石漠山坡,沿小路约四、五十分钟,与大路重合,后面再无小路可走。很沉闷的走在这砖石公路上,风把路刮成灰白色,添上抓绒、裹上头巾,冷得很,明天是不是要下雪了?
晚七点,终于赶到奉节。三峡徒步算全走完了。商议,明天去天坑地缝一天,晚返回宜昌!
D5、港口问晚回宜昌的船次,车站买车票,直奔天坑地缝。
七拐八拐,都睡着了,等睡来,你吓我,满世界都白了,白茫茫世界给此次驴行带来惊喜,我是喜欢雪的!幸亏中途没有延误,要是今天走大溪口到奉节的古盐道,肯定死定了!
全车就我们四个在黄坪(天坑景区)下,风雪中,略显孤单无助,也没见售票处和山门,顺路走1公里多才见冷清的山石,天坑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寨天坑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岩溶漏斗。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天坑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山中幽静,可以仰视蓝天,即所谓的“坐井观天”,别有一种滋味。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坑底的暗河从高达数十米的洞中飞奔而出,咆哮奔腾,再从坑底破壁穿石而出,形成了美丽如画的迷宫河。 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千米。小寨天坑当称“天下第一坑”,属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
刚入景区不久有观景台,两层,我钻到最里面一层,观天坑底下,隐约能看到人造阶梯“之”字状延伸而下,象很复杂的小孩积木。至于谷底雾腾腾什么也看不清。远眺天坑顶冠,一列山脊,线条凌厉、石壁千仞如削,颇有气势。造物主太神奇了,600多米高的桶状坑、世界之最!不一会,栈道右侧石壁中有一洞。我带上头灯,走了进去。洞不深,有积水清澈见底,头顶的下垂的石钟乳,形态一般,没多看。一路狂吼山歌,回音大得惊人。
2016-04-13发布拍摄于2018-01-30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