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等(2)
41<2011年五一长假热帖评选> 洪雅黑山穿越
从洪雅黑山村穿越龙池金川村,一路精彩,探洞、溯溪,腐败、自虐……
出发之前,我对这条路线一无所知。
去太子城的计划取消后,本以为这个五一不会出行,没想到小兔牙又是先斩后奏,背着我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4月30日早上7:40,丫丫娜、老酒、红日、小兔牙和我,一行5人,从新南门车站出发前往洪雅。本来还有两人要和我们同行,但我们到了洪雅后才得知他们此时仍在绵阳,时间耽搁太久,只能遗憾的放弃了。我们随后也调整路线放弃去高庙古镇,直接坐车到了张村,之后又花80元包一辆小面的送我们到黑山村。
我们的目的地是黑山3队的龙水电站,不过面的司机到了黑山1队担心路烂就不肯走了,向当地老乡打听得知走到水电站也就20多分钟,于是我们下车背包步行。
路经一个清澈的小水潭,我们卸下背包稍事休息。
几年前在浙江徒步倒是常亲近溪水,回到四川机会反而少了。我很想跳进水中痛痛快快的感受一番大自然的清凉,于是换上凉鞋,不过略微冰凉的水温让我打消了先前的念头,倒是水底的一只大蝌蚪不怕生,游过来吸住我的脚。
告别水潭,很快到达龙水电站。这是一个有山有水,满眼翠绿的寂静之地,当然,前提是忽略水电站隆隆的马达声。
水电站的院子有一大块水泥地,我们卸下背包,几个工作人员出来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听说当地的村民主要以种植黄莲等药材为生,也有在水电站打工的。我们问晚上是否能在水泥地上扎营,他们很好心的说可以免费提供两间屋子给我们住。
时间尚早,老乡们说附近的山腰上有一个溶洞,他们可以带我们去看看。
为了防止蚊虫,我和小兔牙先换好长裤。
前往溶洞途中
窝棚下是当地人种植的黄莲,这种药材生长周期需要3、4年。
沿途花草
溶洞在半山腰,需要爬坡上去,一路上杂草灌木丛生,距离虽不算长,但也稍稍费了一些力气。
洞口不大,四周石壁爬满青苔和不知名的野花,站在洞外,就能感觉到洞里透出的丝丝凉气。
我们打着手电,弯腰挨个钻了进去。
通道低矮但并不长,我们匍匐着身子很快进入到溶洞内部,里面宛若大厅,一个冰冷潮湿的世界。
借着手电,大致能看出溶洞的面积在20平米左右,四周和头顶都是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触手冰凉,更有水滴不时滴落头顶。
遗憾的是大部分钟乳石前端都被敲掉了,老乡说是当地人拿回去做假山当摆设了。
洞内合影
告别溶洞返回水电站途中
老乡挖到的重楼,又叫七叶一支花,一种中药材。
这三位不知道啥意思
在山坡上和老乡一起采摘蕨菜,这道野菜将是我们今天的晚餐。
回到水电站,大家分头干活,今天晚饭我们和老乡们一起吃。
这是我采的野生折耳根
用水煮过的蕨菜
烤鸡,抹上当地特产的藤椒油,异香扑鼻
吃烤鸡的我
老乡家自产的蜂蜡,可以像嚼口香糖一样吃。
丰盛的晚餐,烤鸡、腊肉、野菜,还有火锅,以及老乡家的白酒,大家甚至玩起游戏。
晚饭后燃起的篝火,之后大家纷纷睡去。
早上8点45左右起床,洗漱、打包,一阵忙碌。
谢绝了老乡要为我们做早饭的好意,昨天已经很打扰他们了,他们的生活也很辛苦,不忍心再麻烦他们。
水电站的几个男人早上7点就匆匆上山采野菜去了,昨晚他们说山里有一种野菜味道特别好,希望我们今天不走他们好采来让我们品尝。虽然只是初识,但这群淳朴的山里人让我们心头充满了暖意。
老酒为大家配制的雄黄,拴在脚踝处可以驱赶蛇虫。
第一次用这东西,感觉很新鲜,不过只走得几步,雄黄粉便散落出来,将我的鞋子染成橙色。
告别水电站,此次徒步之行算是正式开始。
我们预先计划是花两天时间完成整个穿越,据说这段路程有30多公里长,但询问当地老乡又得到不同说法,有说只要5、6个小时的,也有说8个小时的,莫衷一是。另外昨天在黑山1队找的向导早上并没过来,好在我们运气不错,临时在黑山3队遇到一位骑摩托车的师傅,他答应稍后会赶上来带路,而我们只需付给他30元。
今天是个阴天,不冷不热的天气很适合徒步。我们一行5人在乡间机耕道上不紧不慢走着,一路说说笑笑。
红日展示了口技,用一片树叶模仿出清脆的鸟鸣声,惹得林间的鸟儿们跟着一唱一和。
路过一大片长满折耳根的野地,浓郁特殊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吸鼻子,小兔牙甚至动了挖一塑料袋回去的念头。
这是树桩上的一颗蘑菇。
喝酸梅汁的小兔牙
为了喝到山泉,老酒滑了一跤。
路过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
一小时后,向导骑着摩托车赶上我们,我们在第二条溪流边的小竹林旁休息片刻,接下来的路便是告别机耕道需要溯溪而上了。
在此处向导还用锋利的镰刀为我和小兔牙一人砍了一棵竹子做登山杖,非常趁手。
溯溪而上的距离大约50米的样子,我们很快便进入丛林。
林中遍地杂草,当然也有药材。向导挖到一棵田七,稍后又挖到几棵重楼,这大山里到处是宝。
向导说田七的根可以生吃,我们跟着尝试了一下,又苦又涩的汁水让我直皱眉头,后来4、5个小时喉咙一直干涩得厉害,导致我不停喝水。
林中小道还算明显,只是不常有人行走,时有横七竖八的乱枝挡路,向导便挥舞镰刀在前方开路。
爬上一面土坡,穿过一片竹林,又来到一条小溪边。
向导说今年春节他们在这里打到一头野猪,当场活剥,还指给我们看残存的野猪头。
在老酒的要求下,向导用镰刀将野猪头上的两颗大獠牙砍了下来,红日和老酒手快,一人一颗,其实我也挺想要。
两颗牙只在溪水里洗洗,老酒便把他们塞到嘴里,这个举动让我们一时语塞,小兔牙偷偷告诉我这两颗牙挺臭的,看来老酒口味重。
取到野猪牙,向导便在溪边和我们告辞了。他说前方不会再有岔路,只需沿着溪流的方向上山、下山即可,后来我们却数次迷路,这是后话。
我们开始在树丛中艰难的穿行。起初老酒还挥舞着他的军刺开路,但实践很快证明这种既费力又费时的方法效果并不好,我们不得不用手臂将面前横着的枝叶拨开通行,尽管这样会让手臂划伤,一些地方则只能撅着屁股伏在地上爬行,我给小兔牙开玩笑说大概丛林里的野猪也就是这样了。不过最让我不爽的是那些带刺的藤蔓,将我背包上外挂的防潮垫挂得惨不忍睹。
在某处休息时刻下的,小兔牙也不知道。
中午12点过,到达一条林中小溪边,前方没有明显的路了,我们不得不停留下来先吃午饭,然后分头寻找道路。
折腾1个多小时后,红日找到了正确路线,位于先前我刻字的竹林中,一条被灌木遮掩的小道,于是我们原路返回到那里,得以继续前行。
两小时后在一条小溪旁又迷路了。
自告奋勇去探路的小兔牙。
林中天气阴沉得如同下午5、6点的样子,我一时有些担心天很快会黑下来,而这附近连块可扎营的空地都没有。
看看时间才过2点半,我算是松了口气,找不到路倒也不可怕,大不了我们原路返回水电站罢了。
最后还是老酒和红日确定了方向,跨过溪流前进即可。
之后是一路爬坡。
1小时后上到山头,途中撒了几颗小雨,丛林间弥漫起淡淡雾气。
出现在我们面前有3条路,左右两条通向两侧的山坡,中间一条山沟朝下,我们稍微犹豫了一下,最后一致断定当前所处的位置应该就是垭口,决定沿中间的山沟朝下行走。
在垭口的合影,镜头已被蒙上水汽。
初时山沟里只有枯枝败叶和碎石,下到一段距离,泥土逐渐潮湿,开始有水从地里渗出,到后来便汇成一条溪流,沿着山沟汩汩朝下流去。
我开始后悔没穿徒步鞋了,这次外出穿的是一双低帮户外跑鞋,虽然也带防水功能,却无法阻挡露水、溪水从鞋口渗进去,很快鞋子内外便湿透了,很不舒服。
下午5点40,经过重重跋涉,我们终于走上乡间小道,之后有农舍陆续出现,穿越接近尾声。
这是穿过的最后一片湿润的矮竹林,全身湿透。
路经油菜花地
之后在金川村花180元包一辆面包车送我们去龙池镇,当晚住宿,第二天转道峨嵋市回到成都,结束行程。
从洪雅黑山村穿越龙池金川村,一路精彩,探洞、溯溪,腐败、自虐……
出发之前,我对这条路线一无所知。
去太子城的计划取消后,本以为这个五一不会出行,没想到小兔牙又是先斩后奏,背着我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4月30日早上7:40,丫丫娜、老酒、红日、小兔牙和我,一行5人,从新南门车站出发前往洪雅。本来还有两人要和我们同行,但我们到了洪雅后才得知他们此时仍在绵阳,时间耽搁太久,只能遗憾的放弃了。我们随后也调整路线放弃去高庙古镇,直接坐车到了张村,之后又花80元包一辆小面的送我们到黑山村。
我们的目的地是黑山3队的龙水电站,不过面的司机到了黑山1队担心路烂就不肯走了,向当地老乡打听得知走到水电站也就20多分钟,于是我们下车背包步行。
路经一个清澈的小水潭,我们卸下背包稍事休息。
几年前在浙江徒步倒是常亲近溪水,回到四川机会反而少了。我很想跳进水中痛痛快快的感受一番大自然的清凉,于是换上凉鞋,不过略微冰凉的水温让我打消了先前的念头,倒是水底的一只大蝌蚪不怕生,游过来吸住我的脚。
告别水潭,很快到达龙水电站。这是一个有山有水,满眼翠绿的寂静之地,当然,前提是忽略水电站隆隆的马达声。
水电站的院子有一大块水泥地,我们卸下背包,几个工作人员出来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听说当地的村民主要以种植黄莲等药材为生,也有在水电站打工的。我们问晚上是否能在水泥地上扎营,他们很好心的说可以免费提供两间屋子给我们住。
时间尚早,老乡们说附近的山腰上有一个溶洞,他们可以带我们去看看。
为了防止蚊虫,我和小兔牙先换好长裤。
前往溶洞途中
窝棚下是当地人种植的黄莲,这种药材生长周期需要3、4年。
沿途花草
溶洞在半山腰,需要爬坡上去,一路上杂草灌木丛生,距离虽不算长,但也稍稍费了一些力气。
洞口不大,四周石壁爬满青苔和不知名的野花,站在洞外,就能感觉到洞里透出的丝丝凉气。
我们打着手电,弯腰挨个钻了进去。
通道低矮但并不长,我们匍匐着身子很快进入到溶洞内部,里面宛若大厅,一个冰冷潮湿的世界。
借着手电,大致能看出溶洞的面积在20平米左右,四周和头顶都是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触手冰凉,更有水滴不时滴落头顶。
遗憾的是大部分钟乳石前端都被敲掉了,老乡说是当地人拿回去做假山当摆设了。
洞内合影
告别溶洞返回水电站途中
老乡挖到的重楼,又叫七叶一支花,一种中药材。
这三位不知道啥意思
在山坡上和老乡一起采摘蕨菜,这道野菜将是我们今天的晚餐。
回到水电站,大家分头干活,今天晚饭我们和老乡们一起吃。
这是我采的野生折耳根
用水煮过的蕨菜
烤鸡,抹上当地特产的藤椒油,异香扑鼻
吃烤鸡的我
老乡家自产的蜂蜡,可以像嚼口香糖一样吃。
丰盛的晚餐,烤鸡、腊肉、野菜,还有火锅,以及老乡家的白酒,大家甚至玩起游戏。
晚饭后燃起的篝火,之后大家纷纷睡去。
早上8点45左右起床,洗漱、打包,一阵忙碌。
谢绝了老乡要为我们做早饭的好意,昨天已经很打扰他们了,他们的生活也很辛苦,不忍心再麻烦他们。
水电站的几个男人早上7点就匆匆上山采野菜去了,昨晚他们说山里有一种野菜味道特别好,希望我们今天不走他们好采来让我们品尝。虽然只是初识,但这群淳朴的山里人让我们心头充满了暖意。
老酒为大家配制的雄黄,拴在脚踝处可以驱赶蛇虫。
第一次用这东西,感觉很新鲜,不过只走得几步,雄黄粉便散落出来,将我的鞋子染成橙色。
告别水电站,此次徒步之行算是正式开始。
我们预先计划是花两天时间完成整个穿越,据说这段路程有30多公里长,但询问当地老乡又得到不同说法,有说只要5、6个小时的,也有说8个小时的,莫衷一是。另外昨天在黑山1队找的向导早上并没过来,好在我们运气不错,临时在黑山3队遇到一位骑摩托车的师傅,他答应稍后会赶上来带路,而我们只需付给他30元。
今天是个阴天,不冷不热的天气很适合徒步。我们一行5人在乡间机耕道上不紧不慢走着,一路说说笑笑。
红日展示了口技,用一片树叶模仿出清脆的鸟鸣声,惹得林间的鸟儿们跟着一唱一和。
路过一大片长满折耳根的野地,浓郁特殊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吸鼻子,小兔牙甚至动了挖一塑料袋回去的念头。
这是树桩上的一颗蘑菇。
喝酸梅汁的小兔牙
为了喝到山泉,老酒滑了一跤。
路过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
一小时后,向导骑着摩托车赶上我们,我们在第二条溪流边的小竹林旁休息片刻,接下来的路便是告别机耕道需要溯溪而上了。
在此处向导还用锋利的镰刀为我和小兔牙一人砍了一棵竹子做登山杖,非常趁手。
溯溪而上的距离大约50米的样子,我们很快便进入丛林。
林中遍地杂草,当然也有药材。向导挖到一棵田七,稍后又挖到几棵重楼,这大山里到处是宝。
向导说田七的根可以生吃,我们跟着尝试了一下,又苦又涩的汁水让我直皱眉头,后来4、5个小时喉咙一直干涩得厉害,导致我不停喝水。
林中小道还算明显,只是不常有人行走,时有横七竖八的乱枝挡路,向导便挥舞镰刀在前方开路。
爬上一面土坡,穿过一片竹林,又来到一条小溪边。
向导说今年春节他们在这里打到一头野猪,当场活剥,还指给我们看残存的野猪头。
在老酒的要求下,向导用镰刀将野猪头上的两颗大獠牙砍了下来,红日和老酒手快,一人一颗,其实我也挺想要。
两颗牙只在溪水里洗洗,老酒便把他们塞到嘴里,这个举动让我们一时语塞,小兔牙偷偷告诉我这两颗牙挺臭的,看来老酒口味重。
取到野猪牙,向导便在溪边和我们告辞了。他说前方不会再有岔路,只需沿着溪流的方向上山、下山即可,后来我们却数次迷路,这是后话。
我们开始在树丛中艰难的穿行。起初老酒还挥舞着他的军刺开路,但实践很快证明这种既费力又费时的方法效果并不好,我们不得不用手臂将面前横着的枝叶拨开通行,尽管这样会让手臂划伤,一些地方则只能撅着屁股伏在地上爬行,我给小兔牙开玩笑说大概丛林里的野猪也就是这样了。不过最让我不爽的是那些带刺的藤蔓,将我背包上外挂的防潮垫挂得惨不忍睹。
在某处休息时刻下的,小兔牙也不知道。
中午12点过,到达一条林中小溪边,前方没有明显的路了,我们不得不停留下来先吃午饭,然后分头寻找道路。
折腾1个多小时后,红日找到了正确路线,位于先前我刻字的竹林中,一条被灌木遮掩的小道,于是我们原路返回到那里,得以继续前行。
两小时后在一条小溪旁又迷路了。
自告奋勇去探路的小兔牙。
林中天气阴沉得如同下午5、6点的样子,我一时有些担心天很快会黑下来,而这附近连块可扎营的空地都没有。
看看时间才过2点半,我算是松了口气,找不到路倒也不可怕,大不了我们原路返回水电站罢了。
最后还是老酒和红日确定了方向,跨过溪流前进即可。
之后是一路爬坡。
1小时后上到山头,途中撒了几颗小雨,丛林间弥漫起淡淡雾气。
出现在我们面前有3条路,左右两条通向两侧的山坡,中间一条山沟朝下,我们稍微犹豫了一下,最后一致断定当前所处的位置应该就是垭口,决定沿中间的山沟朝下行走。
在垭口的合影,镜头已被蒙上水汽。
初时山沟里只有枯枝败叶和碎石,下到一段距离,泥土逐渐潮湿,开始有水从地里渗出,到后来便汇成一条溪流,沿着山沟汩汩朝下流去。
我开始后悔没穿徒步鞋了,这次外出穿的是一双低帮户外跑鞋,虽然也带防水功能,却无法阻挡露水、溪水从鞋口渗进去,很快鞋子内外便湿透了,很不舒服。
下午5点40,经过重重跋涉,我们终于走上乡间小道,之后有农舍陆续出现,穿越接近尾声。
这是穿过的最后一片湿润的矮竹林,全身湿透。
路经油菜花地
之后在金川村花180元包一辆面包车送我们去龙池镇,当晚住宿,第二天转道峨嵋市回到成都,结束行程。
2016-04-13发布拍摄于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