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69
太白
九月太白南南线
好吧,首先承认发帖是为了得到俱乐部的免费便携式音箱。活动结束二十天了,对我这样看惯新疆山水的人来说,太白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漫天的大雾和密密矮矮的箭竹林,同伴?哎,一直不善于记人,这次短短的三天半时间还是以体验风景为主了。
其实去西安最想参加的是鳌太穿越,九月初没有遇见常规穿越的队伍,倒是有一个压缩为四天的行程,自己掂量了一下,对体能心里没底,退而求其次,南南线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三天70公里,海拔1700左右上升至3776米再回到1700米,即使考虑到天气变化,最低五度左右,石海、雨雾、多风都是可以依托装备减少折磨。先罗列一下装备清单吧,这次以轻量为主。
背包:z35;腰包maka1;睡袋:华巍四百克信封;帐篷:华巍新款单人;炉头:optimus crux+snowpeak scs 008t及叉勺+鸭嘴兽三升+矿泉水空瓶;服装:Arc'teryx :ether crew+Ridgeline Shirt +atom lt+beta ar+Rampart Pant +marmot tran pant;鞋袜:lowa renegade+两双lorpen中型coolmax袜子;灯:普林斯顿eos;手杖:K家减震一对;棒球帽,头巾,小军dao,lx3,手机,充电宝(一次没用上,但必须带,因为我是长途)耳塞;食物:四个泡馍饼子;一个方便式羊肉泡,三包腊牛羊肉,每包200克,葡萄干奶疙瘩少量。
总体来说这次出了充电宝和小 dao没用上,其他没有一个是多余的,犹豫头灯装包时遗落,用了别人的手电充数,只是在营地少量使用,没赶上夜路,下雨时衣物全部上身出了atom营地穿,全程都是单件老鼠的软壳裤,或许由于是新的,下雨几乎不沾水,只是裤腿全湿了,虽然薄,触感好,速干裤晚上睡觉穿。
ok,上张图先。
此次行程匆忙,联系了西安冰岩探旅俱乐部,下午按时集合,俱乐部看起来颇具规模,一个很大的办公室,队友陆续背包过来。队员八人,领队向导各一。做个广告。
三天半下来,领队小谢,向导老王都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此次活动也算圆满完成,但是值得诟病的就是这个破车,塞得满满当当,实在不舒服的单程五小时多的路程
晚上住在农家乐,提供一顿晚餐和住宿,晚餐还是不错的,老王家的饼子很好吃,炖的鸡肉味道不错。从图片右边出发左边出来,就是我们明天开始要走的路线
出发前听说暴雨封山了,小谢答复,只是汤峪景区而已,很是宽慰,第二天一早起床早饭,天气雾蒙蒙的,有新鲜感,真想在农家乐多住几天。
铁甲树起点,小谢带大家做几个简单动作热身,然后拍照留念,太白所有的景点,都是垃圾堆。
进门不久就是一吊桥,路边居然写着什么熊猫保护区,估计方圆很多公里都不会有野生熊猫吧,不过还是显得神秘。
小心的过河,趟水过去也可以。
我们行走的速度一般,三个小时多点到了回心石
远处望去有点像九月的喀纳斯色彩
太白山的天气说变就变,淅淅沥沥的小雨随着海拔的升高,很快就是一片雾茫茫,小谢说,这还是小雾而已,恶劣的大雾情况也就是危险的天气了,能见度很低,容易造成迷路,因此队员之间的距离要求比较高,后面还配有收队。
经过不停的上升,第一梯队于下午五点多达到药王殿,此时雨越来越大,天气也阴冷起来。药王殿是我们的露营地,由于大雨,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面扎营,每人花了三十元住进大棚子,听了一晚上的雨声。
后队由于背包沉重,走得较慢,一个小时后到达,大雨中爬坡还是辛苦的,幸好气温不低,由于很多人的衣服防水性差,基本上外衣都湿透,鞋子也湿了,进屋后感觉换衣服,准备热饭补充体力。
我的晚餐很简单:浓汤宝+腊牛肉真空包装+泡馍 基本上早晚饭都这样,最后一天早上吃了一口简直不由自主的反胃,差点吐了出来,没办法想减轻负重又想补充足够蛋白质和热量,中午我就是一小撮葡萄干或者几块奶疙瘩,早晚就是这东西随意吃点。
透过大棚的木门看外面的大雨,心里越来越担心明天的行程,因为有队员居然没有携带冲锋衣和足够的保暖衣物,裤子也只有一条全棉休闲裤,他准备明天继续雨天的话就返程了,另两个江苏的朋友也是已经预定了三天后晚上九点多的火车票,几乎活动结束立即赶去火车站,而小谢决定如果再下雨将原地停留一天,然后从汤峪景区下山返回,我的心哇凉哇凉的,队友装备的不足必须团队做出牺牲让步,真的搞不懂为什么出发前不能正确自我评估体力和装备需求,或许很多计划的失败都是前期的不充分吧,既然一个队伍,自己也没有能力单飞,只能让步,互相指责和埋怨于事无补。另三个北京来的80后小伙子腐败物资太多,大个子似乎也有点超负荷了,悄悄地摸了一下大家挂起来的外套,基本上里外都湿透,好不容易来一次鳌太已经错过,难道太白也半途而废?看着湿漉漉的天空,无能为力,只能拼人品了。
晚饭后检查装备,虽然背包没有防雨罩,但是华巍的两个防水袋保持者睡袋和棉衣的干燥,心里很快慰,鞋子外部水泡一样,里面还是干爽的,一夜大雨忽下忽停,半夜起来转一圈雨已停,居然还可以看见几颗星星,几分钟后又开始呼啦啦的,好吧,下个够吧,今夜的大雨或许预示着明早的好天气,向导老王很干脆地说别指望了,明天肯定还是雨,希望他错了,六点多雨停,我把大家叫醒,催促早些出发,恨不得早早赶到跑马梁,即使下雨也无法返回了,领队小谢看了看天气,决定8点准时出发,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雨停了,空气湿度很大,眼前都是雾蒙蒙的,手里的卡片拍不出满意的相片,但是走在这种环境下,心里很是满足,毕竟很少有这种体验,真有点如临仙境的感觉,一路上照旧有着各种红油漆的标记指引
停下来拍照,回头一望,远处阳光想刺破阴翳,那里或许已经艳阳高照了吧,可惜最亮的那一刻没有抓拍下来,小谢红色的雨披显得夺目。
九点钟达到玉皇池,根本就没有概念,玉皇池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以为也是如路过的那些个地名,随意一个木屋冠以地名而已
其实玉皇池是真的有海子的,只是大雾竟然没有看见,走到海子边,才发现真的是有水的啊,多大?看不清哦。
大家聚齐了稍事休息,小谢要求互相跟上继续上升,天气越来越好了,可以看见蓝天,此时玉皇池从浓雾中渐渐显露
风吹云散心情越发舒畅了。
向上望去,天空越来越清澈,阳光也漫漫的洒在山坡上,人在雨雾中穿梭
是雾?是云?一团团的袭来又离去
最后望一眼这个高山的海子,想起去年在西藏,不管是纳木错的日出日落还是珠峰大本营的最高峰,都是每次拼人品时胜出得以大自然的馈赠,虽然我也相信路上重要的是过程,但如若没有结果一样会让我耿耿于怀。今天的玉皇池真是一个好兆头。
踩着大石头离开玉皇池。海拔越来越高,高山草甸的模样显现出来,低矮的灌木与杂草替代了高高的树木,沿着这样的小路比大石头滩上舒服了许多,景色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秋天来了野花很少,草的颜色倒是更丰富了
雾时聚时散,proshell值得信赖
十一点达到二爷海,不知道有多少人走这段路可以脱离雾气的随影随行。
湿润的空气连石面上也长着苔藓
这就是有名的太白茶,据说有药用价值,在二爷海已经随处可见,估计必须长在这个海拔处吧
二爷海大家休息补水,卸包轻装冲顶拔仙台,拔仙台下一片石海,很多人工垒砌的小石堆密密麻麻
终于到达3776米的顶峰,往下望去一片浓雾深不见底的悬崖,如藏龙卧虎中玉娇纵身一跳的场景,还有那句深深刻入记忆中的台词:跟我去新疆。嗯,新疆确是个好地方。
拔仙台残破的石屋
总想把雾留下来,远远近近,深深浅浅,薄薄厚厚,稀稀疏疏,盼望着一道金光穿越进来可以用卡片扑捉住精彩的画面。
一片片的石海走的很不爽,似乎无休无止没有尽头
不知不觉回头时,都已经成为过去。
跑马梁快到了!
13:20到达跑马梁地标,小谢和老王再次要求大家不要超越领队及掉队,防止大雾中迷失,我们运气很好,雾不是很大,风也没有传说中的强劲,不过没有戴手套的手还是感觉冰凉。
队伍中的这个人穿一套休闲服装总是走在最前面,还好今天天气不错,第一天他已经吃尽苦头。小路很明显的伸向远方,浅浅的水一直流淌。
一小时多点到达灵公庙
所谓灵公庙不过就是一个惨败的木屋
所谓灵公庙就是一个残败的木屋
跑马梁基本上一路向下,今天的路程虽然长,但也可以算是高速通道了,这片石海有点意思
跑马梁下去后海拔越来越低,树木越来越多
一路上总是问小谢和向导还有多远就到露营地了,总是说快了快了。哎,这种话明知道不太靠谱,可是还是喜欢去问。到了这里,一滩水一棵树一个破木屋,就真的离露营地不远了。
一小时后到达露营地,附近有水源,破屋里垃圾成堆,屋外也是垃圾场,还好有几处扎营地还算干净。
秀一下我刚升级的单人帐篷,华巍,1.2公斤。
十个人七顶账,这一天江苏朋友把自己重达三公斤的帐篷托付向导老王负重两天,付费250元。
早饭吃掉一块两百克中的腊牛肉,喝了一些热水,路上吃了点葡萄干,晚餐浓汤宝煮牛肉两百克。带了四个半发面的泡馍饼子,扔掉两个半,我的饭量小。
秀一张自拍吧
来一个夜幕下的华巍单人正面高清无码图,第二天起来外帐内外都是露水,内帐干爽。气窗没开,外帐尽量拉低,担心四百克充绒信封不够暖和,穿了薄棉衣,我是一个怕冷的人,一夜安稳。
夜里漫天的星星很清晰,可惜总有人拿出电源到处照射,没拍出像样的图片。
拔仙台没有看见云海,今早一起床,真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啊,远处就是传说中的云海
由于江苏朋友要赶火车,所以七点半大家迎着朝阳就出发了
阳光穿过树叶洒向草地,露水慢慢的蒸发形成薄薄的雾霭。
走在山里,只要一侧没有树木就会看见云海伴着你
走出树林就是草地
各种云海,各式山尖漂浮在海面上像大海中的小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向导老王就是这么一个人吧,他每年在山中采药可以带来万元的收入,和我们走在一起,他会采这个草药,忘记了名字,一种剧毒的中药,根茎泡酒有效治疗风湿类。
箭竹林出现了,如拱形的低矮通道,只能容一人通过,地面湿滑,雨后泥泞,不时有竹子会拂面而过,我对付的方法是不停的用手抓住一根,交替前进可以有效的防止滑倒,比登山杖好使的多。
穿越箭竹林
大个由于负重太大,虽然体力好,但是膝盖也很不舒适了,所以总走在最后,老王带着他终于出来了。
野花椒,与我是第一次见,很好奇,真正的野味,我跑在前面等后面的小队,边走边摘。
由于要摘花椒,所以我让同伴先走,我等后队跟上就出发,快速一个人行进,一路上都有领队留下的名片做路标。终于有一个人独处的机会了,缓下坡走起来非常舒适,心情快乐的要飞起来。
这个栏杆处停留等待,很久没见来人,怀疑走错了位置,想想有几个小河需要过去,大个他们速度极慢,于是脱了鞋子放松一下,三天的艰苦跋涉,鞋子几年了,个别地方细微开线,但是仍然可以信赖。
14:30顺利出山,痛快的喝了清凉的山水,回程5小时不做停留,到了西安,大吃一顿。
我的野花椒,大红袍,据说是很好的品种
我的最爱小吃:葫芦头
加一分熏肥肠
太白南南线顺利完成,赶往回家的列车,正是采棉期,车票难买,黄牛也是一种必然的方式。
你等吊死带根绳子带把dao就可以连穿太白了,要个毛的装备。
2016-04-12发布拍摄于2018-01-30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