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64
连州
51游记--楚粤千年古城--边城连州
边城,出自沈从文的《边城》,意指靠近两个地区交界处的城镇,也让人脑海里第一想到的是沈从文笔下翠翠和傩送那充满遗憾的爱情小城——凤凰;其实在粤湘桂三省交界之处,也有一座千年古城一直在守望着岁月的苍穹,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她就是连州。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没有太过于浓厚的帝王将相们的江湖,却载满了文人墨客的风骚足迹。几千年来,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连州独树一帜的湟川文化以及多元素的古村落群。
边城连州之景区篇
连州地下河连州地下河位于粤西北连州市东陂镇内,距广州( 酒店 )约260公里,是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溶洞。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神秘的石钟乳及洞穴暗河 而蜚声中外。连州地下河的石钟乳,不但数量为天下之最,而且其形状更为天下奇。洞中的石笋、石柱、石花、石幔,让人有如临仙境之感。
连州地下河景观奇特,整个溶洞分上、中、下三层,可游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上、中两层均为陆地层,徉徜游览于陆地层,既可观赏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欣赏 梦幻般的瑶池仙境,还可以感悟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沧海桑田、溶洞形成等科普知识,惊叹那天工造物的鬼斧神工。溶洞的第三层,是一条地下河流。水陆两游的连 州地下河,以其恢宏的气势、壮丽的景观和独特的组合,堪称岭南一绝,深受游人赞誉。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公元815年)任连州刺史时,曾到此一游。在他的《连州刺史厅壁记》中赞美连州的石钟乳曰“:山秀而高、灵液渗漉,故石钟乳为天下甲,岁贡三百株”。现代散文大家秦牧游览连州地下河后,感叹地将这座奇异溶洞称为“神秘瑰丽的地下河”。
湟川三峡—龙潭文化生态旅游区
湟川三峡又称“小北江三峡”,位于历史古城连州市东南3公里处,是由羊跳峡、楞伽峡、仙女峡三道雄峡屹立而成。清朝连州知州林华皖称为“唯有巫山巫峡 可与同观”,不禁对湟川三峡生出了不少想象。游三峡体现的是奇、趣、险,独特的地理面貌恰好把这里的山水雕塑成一条兼有“长江峡谷奇趣”之险与“漓江山水 仙境”之秀的诗画走廊。两岸崖壁奇异,数十道飞瀑自山顶飞流直下,确有“疑似江上堆银雪,白浪跳珠乱入船”的意境。
龙潭文化生态旅游区以观光为主,同时具有休闲、度假、娱乐、生态旅游、文化传播、自然保护等多种功能,并设立夜游湟川三峡和瑶族篝火晚会项目。度假区 的用地布局、道路形式、建筑群关系等都体现了“隐”的概念,不与山水争锋,一切都顺应自然,归于自然。夜晚至多看看民族表演,在小酒吧里喝几杯,白天则可 以晒太阳,下棋、打牌、喝茶。
其他景点
燕喜亭燕喜亭,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800年前后),千百年来,这里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唐代诗人元结、刘禹锡、孟郊,宋代的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南宋的宰相张浚都慕名前来游览,并在亭周围的岩壁上留下了石刻诗文及题字。
慧光斜塔是我国最古老的砖塔之一,始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经历多次地震、暴雨、雷电和战火的破坏,仍然巍然屹立,成为广东省最斜的塔,被人们称为“东方斜塔”。
丰阳古村一间古庙北宋御史风采;二条古街繁华明清商道;三间祠堂尽显丰阳底蕴;四座门楼南唐元戎遗韵,这就是千年古村的全部写照。
边城连州之住宿美食篇
住宿:可选住连州市区连州花园假日酒店,连州大酒店、连州龙潭古镇度假区,市区还有很多商务酒店等。
特别推荐连州花园假日酒店,全新装修开业,超四星标准,别具风格。就在连州工商局旁边,停车方便,走路5分钟就到连州的美食街,吃饭,宵夜都方便。
美食:连州城北的江边就是连州的美食街,各种口味的餐馆都有。
湟川江边老胡大排档的蛇碌、切粉、水螺,龙潭古镇龙盛阁的土鸡、香芋叶、摊土鸡蛋、煎北江特产小鱼都新鲜而美味,不可不试。
下了高速路,进入连州城,感觉好干净漂亮的小城。
下了高速路,进入连州城,感觉好干净漂亮的小城。
前面的山峰就是--巾峰山
巾峰山位于连州城东,状如头巾。海拔约455米,相对高度约350米,植被茂盛,万木葱茏、山花烂漫,翠色醉人;山势巍峨,坚毅挺拔,生机勃勃。这里空气清新,大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比市区高,是天然的氧吧,称之为连州的“市肺”不为过。春季,巾峰山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盛开着瑰丽斑斓的野花,如金银花、菊花;夏季,巾峰山绿荫满目,松林葱茏搭起一片苍翠天地;秋季巾峰山松林间响起一片蝉声,让你禁不住发出王籍那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咏叹;冬季巾峰山则是一片洁白的天地,白雪覆青松,银色中闪烁苍翠,更能让你享受到另一番滋味。巾峰山早已是连州人心中的神山、圣山。每天早上登巾峰山健身的人络绎不绝。每逢九九重阳佳节,连州人民更以登巾峰山为乐事,熙熙攘攘的人流便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巾峰山就像一个高大伟岸的男子汉屹立在连州城东守护着连州的云云众生。他从来不向困难低头,象征着连州人民勇敢、坚强性格的一面,“巾峰远眺”是古连州八景之一。韩愈、刘禹锡、杨蒲勋、张栻、周敦颐等贤人雅士等都在巾峰山留下了足迹。张栻还写下了赞巾峰山的诗歌《巾峰远眺》。杨蒲勋也有诗句云:“巾峰山势高百丈,恰似醉翁无两样”。
为方便人们求好运,祈安康,有好心人出资在巾峰山山顶崖壁上凿了一尊大肚笑佛。连州是福地,是长寿之乡,为给巾峰山增加人文内涵,市政府在巾峰山麓的市人大林旁边耸立了一块巨大的黄蜡石,石上刻有“福地连州”四字;在市政协林旁边耸立一块巨大的英石,石上刻有一个大“寿”字。凡登巾峰山的市民、游客,都会在福石和寿石旁边留影,抚摸一下福石和寿石,围绕转一圈,盼望福寿石给自己带来福寿。
巾峰山麓有北宋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手迹“廉泉之源”石刻,有唐代宰相、连州人刘瞻衣冠冢遗迹。有明万历年间进士、南京学政、连州人马连城墓牌坊。有庄严肃穆的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如今,“廉泉之源”石刻所在地已辟为“廉泉清韵”主题公园,周敦颐塑像耸立在清香溢远的荷花塘中,启迪着人们击浊扬清,为官清廉。连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民主革命各个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
连州的朋友,已经帮我订好了花园假日酒店,很好找,就在良江路上面,旁边就是连州工商局,面对着星子河和东陂河的交汇处。很多摄影发烧友喜欢住这里,拍片。
酒店有自行车租,可以骑单车游古城
节日,酒店已经客满了。
放好行李就走沿江路去美食街。
连州美食街在北城的江边,有很多餐馆。从酒店徒步过去才5分钟。
我们晚餐在这里--海景酒楼。
老板娘很漂亮又热情。
吃完饭后去散步。
苍郁的大龙山孕育了清冽甘甜的大龙河。大龙河畔茂密的松林中有个山村叫沙坊,属附城镇管辖。沙坊村的历史很长,上溯到五代楚王马希范时代(907―960年)。村中农户以颜色洁白、粉质细腻、久煮不糊、入口爽滑的切粉而扬名,连州人叫它“沙坊粉”。
沙坊粉易运输、耐储藏,家常随意小酌,宴席精心烩制,风味各异。连州方言,祝愿日子红红火火谓之“起粉”。喜庆之宴,依例要炒沙坊粉,作为第一道佳肴上席。客人举筷之际,互相招呼:“起粉、起粉!”吉祥的祝福洋溢宴席之间。
油炒沙坊粉丝,不加任何佐料,吃来柔韧爽滑,余香满口。制作方法为:将适量的盐放入混合了食油的温水中溶解备用,再把温水泡浸至柔软的粉丝放进烧红的锅内,淋备用油水,中火翻炒,边炒边添加适量的油水,以保持锅内粉丝温润为度。炒至粉丝呈油润色,即可装碟,入席。这道佳肴至今仍是席间待客的上品呢。
沙坊制粉工艺不繁琐,但非常精细。米,要碾两遍,第一遍去米皮,第二遍去粗胚,再置大龙河中浸泡到提起来没有一滴浊水,手摸着爽滑才上磨打浆。浆以手指搓起来幼滑,不涩手为度,这样蒸成的粉皮才油润透明、洁白如纸。村中老人说,用大龙河水泡浸过的米,350克米磨成的浆便可蒸一层粉皮,别处不行。
连州人也喜欢宵夜,很多吃宵夜的地方。
璀璨夜色巾峰山
灯火辉煌连州城
走了一会就回酒店休息了。
不是太晚了,租个单车出去逛一下也好。
电梯里面的宣传画-楚粤千年古城-岭南山水画廊
很多色影作品
连州的小吃-东陂水角
是用糯米做的,里面包有马蹄,瘦肉等.
蘸点酱油好好吃的。
实打实的水角馅料是用里脊肉、马蹄、葱白混合而成。
酒店的免费自助早餐
酒店免费的旅游图
走清连高速路在保安出口下来。
很快就到保安镇了-路的前面就是福山。
福山寻“福”
福山位处保安镇,不仅是粤北湘南道教的洞天福地,也是粤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连州市出发,半小时车程就到了。
福山有“福”门,入之,便开始了“福”之旅。左侧是一个小亭,曰“孟宾于纪念亭”。孟宾于是保安镇人,曾在福山“天衢书院”读书。“天衢书院”的来由,原系南汉尚书左仆射黄损当年在此读书,于山间修一静室取名“天衢吟啸”,后来乡贤遂建书院。孟宾于后来成为五代时期著名诗人,有“诗价满江南”美誉。
千百年后的今天,“天衢书院”已不见踪迹。但那曾经的琅琅书声,已成为当地人重文兴教的鞭策。在保安,古代历任县官以上有35人,民国时期乡长以上15人,解放后有大学毕业生数百人,有处级以上干部20多人。福山之“福”,首先便显现在文化上了。
沿着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山路前行,路旁古树参天,苍劲挺拔,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此景曾称之为“一线天”,寓意林森蔽日,抬头仅见一线天色。但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50年代大片丛林被砍,“一线天”已名不副实了。
走过一线天,就是福山。福山三面环山,山不高,但森林茂密,风景幽雅,整个地理位置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形状布局,可谓一块不可多得的福地。
福山原有一泉、一池、二井、十一殿,现已修复紫微殿、北帝殿、真君殿和福字井。福字井是镇山之宝,谓之“福字回澜”。传说饮了福字井的福水,一生身体健康,很有福气,因此,人们到福山都要饮一口福水。如今,连州境内有百岁老人40多名,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系广东第二个获此称号的地方。福山之“福”,也是健康长寿之福。
得天地之精华,福山还有很多奇形怪树。石中树,在石缝中挺拔而出,或在石峰顶上巍然屹立;树中树,几株小树从空心的树兜中直冲而上,在20米高处穿大树而出;鸳鸯树,一棵树上,一种树叶,两种树皮,一皮粗如鳞,一皮滑如水,是天然嫁接术使然;阴元树,天公造化,形象逼真……环山巡游,听鸟叫蝉鸣,享新鲜空气,福气已然萦绕于身了。福山之“福”,还是养生之福。
穿越历史长河,遐想细腻地蔓延了开去,似乎明白了南宋著名学者张栻为何将福山列为连州湟川八景之一了。因为福山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源远流长,宗教地位崇高,风水地理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民俗风情独特,传说故事动人。
不久前,清远举行了“首届福地文化论坛”,就“福地文化与人居环境”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开了中国先河。拥此福山的保安镇,也正计划着在“福”字上做文章,以福山为载体创建一个“福地文化园”。
福山之“福”,妙不可言
莅临道家四十九福地静福山,会惊诧于“静福寒林景最幽”,也会惊叹于寿仙廖冲倾注半生精力,开创一方道家福地的“独具慧眼”。
品福水、谒真君殿、眺文峰并峙、咏张惟勤诗文……
静福山寺:历经苍桑,福山寺遭受了多次破坏。尤其是文革期间,几乎所有历史文化无一幸免地遭到灭顶之灾。上世纪九下年代来,在香港慈善热心人士的无私资助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福山寺进行部分寺庙的修复,寺内有道士管理,每天香客不断,站在寺内主殿大门前,放眼前望,后靠青山,左右两面环抱尤坐龙椅之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福山之“仙”,乃廖冲,连州保安镇人,学问渊博,精通诗文与经史,结庐隐居福山三十八年,炼丹学道,世传光大二年(568年)白日飞升成仙。福山由之得名,遂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还是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福地。
福山又名静福山、抱福山、静禅山,位于连州保安镇,是粤北湘南道教的洞天福地,历来被认为是乾坤秀萃之所、仙灵之宅。福山还是古连州八景之一,被南宋大文学家张栻称之为“静福寒林”,如今是当地著名风景区。
道家天下第四十九福地
福山位于连州市北20公里的保安镇内,三面环山。古连州志对此有记载:“三峰尖秀,高一百三十丈,峰峦环抱,松桧葱郁。”山虽不高,但景色幽美一时无两,南宋大文学家张栻在“连州八景诗”之“静福寒林”中曰:朔风天外来,寒色方严冽。驾言道山游,苍松隆劲节。群鸦竞噪鸣,乱啄青山雪。羽衣千年去,高峰挂霜月。
福山寺盛极一时
福山有寺,曰福山寺,又名清虚观、廖仙观,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该寺始建,是因当地人廖冲结庐隐居福山三十八年,后炼丹学道白日飞升成仙,他当年结庐之处被世人誉为廖仙岩,他当年炼丹之处更被道家视为福地。福山由之得名,遂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
至宋朝神宗皇帝时,加赐廖冲为“灵禧真君”,又在福山建殿十二座。此后,不断有道人入山修道,亦有僧人在山上建寺,于是福山就成了道佛两教圆融合一的胜地。传说宋端平元年(1234年)连州遇旱灾,州牧留元长到福山求雨,感动神灵,上天赐雨。此后,连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为千年古刹,福山古寺历史上在方圆200公里内极负盛名,享有较高的宗教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
这座古寺香火旺盛时期道士多达数十人,香火延续了数百年。抗战时期寺院为广东省儿童教养院使用,收养沦陷区儿童近千人,据说在山后还埋葬着数百具孩童的骨骸。后因战乱兵火,寺院愈加凋零,道士散尽,庙宇坍塌,一败涂地。寺庙最后被毁应是在1952年。
福山景色幽美,山中古柏苍松竞翠,修竹奇花争妍,有七八人才能把树围一圈的甜椎古树,据林业有关专家鉴定,树龄有800多年,为全国之最,历经数百年风霜,至今仍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同时还有一批国家保护植物,如任豆树、观光木、思维树等珍贵树木;山中的奇形怪树也很多:九龙树、儿孙满堂树、树中树、鸳鸯树、阴元树等,得天公之造化,形象逼真。有连片百亩的桂花林,种有丹桂、银桂共3000余棵,每年的8—10月花期,方圆数公里都可以闻到桂花清香。
福字井福水长流
福山也有八景,分为天衢毓秀、福字回澜、涧井交流、文峰并峙、平池印月、泉源伏虎、仙人金掌、珠树夜光。其中“福字回澜”是指福字井,该井水一年四季常年长流,传说井水是天上下凡的金鱼吐出,饮之延年益寿。传说清朝咸丰年间到处瘟疫流传,死亡不少人数,惟有保安村各户用福水煲中药饮后人人平安。1960年春,全县各地流传严重脑膜炎病,保安村群众用福字水煲凉茶饮用,人人平安。
细看此井,原来是一块巨石凿成草书“福”字形状的小渠,清澈的泉水由福字的第一点开始,顺着福字的笔划流动,然后在福字的“田”中间流走,再从龙头喷出。传说饮了福字井的福水,一生身体健康,很有福气,因此,人们到福山都要饮一口福水。如今,连州境内有百岁老人40多名,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系广东第二个。福山之“福”,于此是健康长寿之福。
廖冲:修炼得道白日飞仙
廖冲生于南朝泰豫元年(472年),字清虚,连州保安人。自幼聪慧,及长成,学问渊博,精通诗文、经史,相传后来修炼成仙白日飞升而去。其炼丹处“廖仙岩”中现在丹炉遗迹尚存。
当时梁武帝好儒学,招揽天下名士。梁武帝大通三年(529年),廖冲以研究经书成名,以才德举茂才,仕梁为本郡主簿,西曹祭酒。梁武帝经常召廖冲承旨赋诗,其诗大受武帝赞赏。粱武帝晚年体衰,朝政由儿子湘东王处理。廖冲又被请为常侍。
湘东王为人多猜疑浮薄,喜谈老子道学。廖冲多次劝谏湘东王,湘东王不但听不进去,而且渐渐疏远了廖冲。廖冲见梁武帝年迈,湘东王骄侈,其余几个王子又多是无用之人。他对朋友叹道:“这种状况,国家的根本动摇了,天下岂能久治?我若还不离开此地,必遭祸及。”于是辞其印绶,挂冠归隐于家乡保安静福山。
静福山峰峦环抱,桧柏萧森。廖冲隐居于此,诚心修炼,后来修炼成仙白日飞升而去。在《佛家经典》和《南岳总胜集》中,对廖冲修炼仙飞一事均有记载。《佛家经典》载:“廖冲辞其印绶,游探道要,居嵩之峰。后过荆渚,有公安二神作妖起风浪阻船,遂伏之其令护船,渡至南岳,于祝融峰顶遇太平真君传道要。复谓二神曰:吾居郴阳作丹,可为吾守炉,他日丹就,汝亦有分。丹成归乡,常乘一虎,执蛇为鞭,年一百余,光天二年风云晦冥而升举。”
至宋朝神宗皇帝时,加赐廖冲显号为“灵禧真君”。
福山原有一泉、一池、二井、十一殿,现已修复紫微殿、北帝殿、真君殿和福字井。真君殿内供奉真君神像,其真身便是廖冲;紫微殿则供奉着太上老君、南海观音娘娘和济公三位神像。
北帝殿供奉北帝公漆金坐像。传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天大旱,湖南临武受旱严重,于是由当地有权威的老人带领60多人的求雨队伍,抬着烧猪和三生贡品、香烛鞭炮等步行近二百余里来到福山北帝殿奉神,后由八大汉子抬着北帝公坐的神轿三步一拜,七步一跪抬回临武奉敬在祠堂的上座,连续数天打醮朝拜,是夜突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降了一场倾盆大雨,挽救了民众产业,使当年五谷丰登。福山的北帝殿因求雨有应,故长期以来香火最旺。
或许是得了福山之灵气,保安镇历来文人辈出,其中尤以孟宾于最为出名。
孟宾于(约900─983年),字国仪,善诗文,聪敏特异,少年时便作诗百余首,题为《金鳌集》,有“诗价满江南”之誉。著作《金鳌集》二卷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八首。
幼年时,孟宾于曾在福山“天衢书院”读书。一天,其父感于家道清贫,儿子需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就在家中墙壁上题了两句诗:“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
孟宾于放牛回家后看到壁上的诗句,提笔在诗后续上:“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畏独虎。”其父回来看见续句,对孟宾于的远大志向大加赞赏。
天赋极高的孟宾于,少年时就能吟诗作文,元朝辛文房编著的《唐才子传》记载:垂髫时,书所作百篇,名《金鳌集》。孟宾于学成之后,只身离开家乡北上洛阳应科举试。但因来自岭南,在京师举目无亲,没有靠山和裙带关系,一连考了五次都不中。
科场的失败,让孟宾于只能游迹于湘湖之间。因深入民间,他的诗歌充满现实批判主义。如他的《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孟宾于后来把诗集送给工部侍郎李若虚。李若虚对孟宾于的诗作大加赞赏,回到洛阳后将孟宾于的诗遍传洛阳,还挑拣精品献给朝廷。一时间孟宾于之名传遍京师朝野。《唐才子传》对此有记载:若虚采猎佳句,记之尺书,使宾于驰诣洛阳,致诸朝达,声誉蔼然。
北斗七星巧布局
驱车从连州市区出发,从S114线拐入保安路,10多分钟就来到了5公里外的卿罡村。村前有良田千亩,三面青山环抱,好一派田园风光。
卿罡村的布局完全是按北斗星座来安排的。我们站在高处看,东、西、南、北四座门楼就驻在“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颗星的位置。“北斗七星的长柄呢?”村子西面那绵长的大青山就是了。
卿罡古村位于广东省连州市约五公里处,这里三面青山环抱,前临良田千顷,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卿罡村的布局完全是按北斗星座来安排的。东、西、南、北四座门楼就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的位置,位于村子西面逶迤绵长的大青山就成了北斗七星的“长柄”即“天罡”星。这可能也就是人们将原名为“青冈(水石更正:卿冈)”的地名改为“卿罡”的原故吧。
卿罡村--化字炉。
为一座高不足两米、用青砖砌成的炉塔
在公布的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名单中,连州市西岸镇的石兰寨、冲口村榜上有名。加上首批入选的丰阳古村和卿罡村,目前连州境内已有省级古村落4个。
卿罡村是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续三年的摄影采风路线点,以其村落保存完好、建筑有特色、木雕艺术高超而广被摄影发烧友所喜爱。
除了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区,最为奇特的是,在村口至今还可见一座砖塔,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化字炉”,这是一个高不足两米、用青砖砌成的炉塔,有洞口可放入木炭,塔身镶嵌的石碑文字依稀可辨,“化字炉”重修于清咸丰年间,在卿罡村,当时学堂的先生教诲他的学生,说字和纸都是孔圣人传下的圣物,不可玷污,要集中于化字炉焚而化之。
“所以,化字炉见证了古村尊学敬教的传统。自古以来这里的读书人最受尊敬,所谓爱屋及乌,连写过字的纸亦被寓以特定的意义。”据连州的民俗学者曹先生介绍,化字炉代表了村民对文化人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重。千百年来村里重教尊师成风,村族弟子考上大学者不下数百人。
卿罡千年古寨: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观。卿罡龙泉古井就是其中之一。龙泉井的建筑极具特色。井分为大,小二井,井身全部用青石凿成的大石砖砌成。大井为八角形,取易经八卦之状。小井为则方形,与大井之间有一石孔相通。逐些建筑形状,是先人寓意了天圆地方灵地相通之义。最有特色的是八角大井中央屹立的青石雕柱,上面镂刻有龙,鱼、寿星、玉宇等景物,包含了“海屋添”和“鱼龙变化”等神活故事。古井的泉水晶莹清澈,冬暖夏凉,长流不息,即使大旱之年亦不干涸。井碑上到称龙泉井水“美浆喷涌,玉液澄”实为不过,卿罡村中还有祠堂中的石刻木雕“鱼跃龙门”、“多子多福”等寓意吉祥美好的精雕保存完好。在今天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对古香古色感兴趣的雅客文人,值得前往一游。
龙泉喷珠今犹在龙泉井位于卿罡村北斗四星的中央,是全村的水源。水流很大,老远就可以听到汩汩的流水声。走近龙泉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以青石砌成的三米见方的大水井。井口呈八角形状,水深约三米,井水清澈晶莹,井底石隙间的水草青苔历历可数。在水井的中央伫立一根方形石柱。石柱四周精雕细刻着龙鱼戏水的图案。石柱露出井水约80公分,柱顶是一条张口奋尾的龙鱼。据村中老人说,从前井水大时,泉水从柱顶的龙鱼嘴中喷出,有如飞珠溅玉,很是壮观,这也就是卿罡八景之一的“龙泉喷珠”了。在龙泉井旁还矗立着两块高约2米,宽0.8米的石碑,碑上记载着有关修建龙泉井的内容,其中有一块碑上还刻有一首题为《龙泉喷珠》的古诗,诗曰:“凿成方丈号龙泉,水喷如珠戏佛莲,不事探骁浮瀚海,何须剖蚌觅长川。层渊垒垒宜绳贯,叠浪重重倩蚁罕。幸遇明主怜井渫,从兹受福乐艺天。”诗中描写的大概就是当年龙泉井水喷如珠的盛况了。
崇德坊
古门楼:虽经漫长的岁月洗礼,不少村寨还留下众多的历史古迹,如门楼、古城墙等,尤其卿罡村较为多见。该村是保安镇第二大村庄,现存始建于清朝咸丰四至九年的古门楼五座,炮楼两座(大北门为近年修复,解放后古炮楼12座被拆掉10座)古城寺仍存有墙角残迹,古龙泉八角井及碑文仍完好无损,还有大片明、清式表夸青瓦古屋和用石板铺垫的古巷道,黄、唐氏宗祠的石刻木雕,村中还有古凉亭和化字炉等古代文化,是一个较完整的古村落。现存有古门楼的村庄还有太坪坊、廖村、栋头、石梯、本公洞、长迳、东田、城水、种田、万里、湾村、熊屋、莲塘、第六洞、石迳、梅田的熊屋、廖屋、梁屋、虎冲、梅田、大冲、新塘、谷田、中坳、黄村、龙口、山田、太平岗、沙坪、青石等村。
唐氏是卿罡村的名门望族,所以祠堂也建得辉煌。祠堂内除悬挂着显示其祖宗荣耀的“金马世第”等金匾外,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石碑。这些石碑记载着唐氏在卿罡数百年的历程。其中有两块特别有意思。
一块碑文的大意是唐氏自明永乐年间由西岸白鹤寨迁来卿罡后直至清雍正年间都是“禀贡叠起,代不乏人”。但雍正后数十年间却是“不独科名歇绝,即丁亦衰薄”。其原因呢?皆因以前村西坳是树木参天,而现在却砍伐殆尽,把风水破坏了,因此唐氏公议,出钱出力,把村西坳的树木重新绿化保护起来。此碑称之为“植树碑”。立碑的时间是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
卿罡全狗宴。全狗宴的泡制,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卿罡唐姓一村民被征从军,其职专事将军,统领导将军的家居饮炊,经常同众多厨艺高人切磋,见多识广,不耻下问,自创了多种泡制狗肉烹调技艺。退职回乡后,亦将烹调狗肉的技艺带回了家乡。逢年过节,村民们或请他泡泡或请他指导烹调狗肉之道。唐姓村民遂人所愿,利用当地独特的材料,以狗肉为主料,配以姜、葱、蒜、萝卜、芝麻、竹笋、芋头、花生、花椒等为辅料,再加入少许调味品,施展其精湛技艺,泡制成一桌全狗宴。美其名曰:红烧狗肉、狗扣肉、狗头生、白切狗、包狗靴、蒸狗脑、酿狗肠、炒狗肚、炆狗杂、炸狗扒、炒狗皮、泡狗肉、焗狗柱、蒸狗排、狗肉煲、狗骨汤等16道正味狗肉。集甜、酸、香、脆、辣于一桌,美味可口,实乃人间难得美食。
保安镇水口村的星子河边的水埠头
水口村有史以来是鱼米之乡。水口有两个太极八卦。这太极八卦,不是封建迷信,不是说着好听。这太极八卦,反映出事物的特性。水口有了两个太极八卦图,水口就有了三个半岛,四段河流,五方山地。这半岛的四段河流,是丰富的水资源,有了这丰富的水资源,五方山地,就可开辟出很多时旱涝保收的良田,因此水口是水田很多的村庄。
在未有水轮泵之前,水口有数十辆用水力的水车,灌溉着水口千百亩的良田。
龙凤山山最高,可它的顶端亦有三百亩良田,它的根部相接处,亦有不少山冲田和洞田。
水口村山多水多,美丽的自然景物也很多。
游水口,若沿着河流转,有山有水乐趣无穷
保安镇水口村西面门楼
由于时间关系,在水口停留了一下。没有去仔细寻找景点了,
中午在连州城午餐后就回广州了。
2016-03-31发布拍摄于2018-01-30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