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等(7)
三年圆一梦、单人走双陀------记07.5.1南北陀R型穿越
南北陀(陀梁及百草陀)是河北五大高峰之一,位于河北保定阜平县、石家庄平山、灵寿县与山西五台县间。南北陀山体高大、地势复杂、景色多变,垂直落差1000多米。两陀地区植被丰富且动物众多,是河北中南部罕见的动杆物王国。南北陀穿越,是河北仅次于小五台的一条经典路线。
传统的南北陀穿越有两条路线,一是跑泉厂路线,是一条较轻松路线,各地俱乐部组织的很多,二是花塔路线,虽属自虐线路,但走过的驴友也不算少,我和老席就曾在冬天走过这一路线。而一次走两条线的环穿却没听说有人走过。早在04年,我就策划过南北陀环穿,却一直没有能实施,因为这要4~5天时间,作为工薪族,只有黄金周大假才行,而每逢大假往往有其它线路要走。
这个黄金周本也没想走南北陀,按我原来计划是去平顺,完成我的第9次山西之行,由于计划中的穿越线路纯属图上谈兵,实际线路情况不明,功略没有,特别是有的路段从没有驴友走过,只是从地图上看着较近,想象可以走通,而那一带素以悬崖断壁峡谷著称,所以能否走通、能否顺利完成预计的行程是个未知数。本着谨慎从事、安全第一的原则,这种性质的“探路”我从不忽悠人,定员总是宁缺勿滥,所以只是私下时联系了几个熟悉的人,最终有两人确定下来同行,由于5、1白天还要值班,出发的时间定在了5、1晚上。
5、1一天天近了,29日,先是小笑告知过节单位要加班,而在出发前一天,最后一名驴友老席也突然来电:因单位公务明天要飞温州。我成了孤家寡人,平顺去不成了。
要出行的驴友多已上路,即使没走的也都有了出行的计划,而我5、1要值班,眼看着许多驴友的计划我却不能参与,怎么办?上哪里“过节”?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走花塔线的南北陀,那条线我春夏季还没走过,而且网上得知驴友西涛他们也在5、2这天走这条线,不同的是西涛他们是从中台山上南陀,而我不想走走过的旧线,想走我还没走过要关石----寨倾一线,在南陀上与他们汇合。这样在完成穿越后我还可以忽悠他们与我一起去附近探新线。
5、1值完班,匆匆的跑到车站退掉已买好的火车票,又买了黄瓜、烙饼等,做好了第二天出行的准备。听说我要独行,爱人极力反对,我知道那是一片情、更是百份爱,尽管心中怀着对她深深的愧疚,但我却义无返故。
可点击看大图
5、2,一早赶到了运河桥,谁知兜头一盆冷水,三班车票均已售完发出。好在经过询问,一会可能会有加车。还不错,7点时加车已驶出了站,10点半,我在一车游客注视的目光中下了车,背着包走过了要关石大桥,这里海拔740米。
要关石新村村口,我正在向人问路,一个老乡迎了上来:“上陀梁?你认的路?需要人带路吗”?经过攀谈得知他叫吕吉平,曾几次为乐游带路。尽管老吕眼里流露出希望的目光,我还是委婉的谢绝了他。尽管我没有让他带路,老吕还是热心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好人啊”!临分手,老吕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82601025:“要是再有人来需要向导,请他联系我,别忘了代我向小声志问好”。
快步的走过玉泉山庄。一男一女两个老乡拦住了我:“这儿不让进山,请回吧,要上陀梁走五岳寨”。“…%¥*%~”,“¥_%¥#·O—%”。转眼快一个小时过去了,尽管我说的口干舌燥,两条腿也站的又酸又痛(一直没椁卸包),对方态度和蔼却没有半点松口。
看看表,已是11点40,不能再耽误了,我无奈的返身向回走着,心中暗想“找人问问路,行的话就饶过去”。桥头,一老农正在点玉米,他的话让我的希望彻底破灭,原来两侧山上都没路,而且前面还有许多断崖。看着我着急的样子老农说“要不你顺着沟底走,只要别让护林员看见就行”。“就这么办”!猫着腰,象贼一样的顺着不深的沟摸索着走着,沟底遍布巨石,非常的难走,紧小心慢小心,过溪时脚下还是一滑,右手食指戳了一下,“今天真是出师不利啊”。
终于走过了村子,可以挻着胸脯走路、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道上了。沿路碰上的老乡不时的问:“一个人进山?路可不好走呀”。
“路不好走?这条路已经有N多的驴走过了,能有多难走”?我在心里想着。
路时而盘旋着升上山脊,时而又扎到溪边,走过头道岭后路变的窄了,也越来越难行了,在连续过了几次河后小路变的更模糊了,因为那路虽是过去的村道但确实少有人走,已快被草木遮住了,终于在又一次过河时路走丢了,好在时间不长又找了回来,在这之后路变成了更好辩认的石头路。
走过一个三岔路口,路变的更陡了,不知是一个人行走过于枯燥的原因还是此沟风景不如想象中美的缘故,我感觉今天的体力很差,差到每走一步都气喘虚虚的,差到走不了多少步就要停下来缓几口气,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尽管如此我却不敢长停,一个人走路更要向前赶以避免走了夜路,即便不考虑走夜路的因素,今天也要往前赶,要尽快的赶到陀顶与西涛他们汇合。
又一个小岔路,小路向上拔去,路上有明显的登山鞋印,看来这是一个捷径,我也向上拔去,但当我大喘着粗气拔上去后才发现这是一条死路,原来上当者不止我一个。
退回来重新走上“大路”,又经过连续的攀升,面前出现了一个缓坡,尽头是一个废弃的山村,寨倾到了。
站在寨倾的废墟前,五岳寨主峰近在咫尺,若不是要关石那个林员损失了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要不是要急着和西涛他们偶遇,真想轻装登一次顶,可现在已经4点多了,只能放弃登顶的愿望。
路在村边分成了几岔,去陀梁走哪一条?仔细的辩一下方向,我向废村西北方的山脊走去。“错了,走这边”。五岳寨方向传来喊声。“我去陀梁”。“去陀梁呀?走哪儿也行”。看来喊话者不是游客,是熟悉地形的当地人。
在我原先的判断中,站上寨倾路西北的山脊路应下到立板石与中台山去陀梁的路汇合。可当我站在山脊上时才发现脚下的路没有向下扎,而是沿山脊向北延伸过去。再次确认路线后我相信脚下的路是对的,是去陀梁的路。于是又加快步伐向前赶去。
路沿着山脊时而爬升时而下降,在连过3个山包后终于和中台山的路汇合了,我又走进了那片有点熟悉的松林,踏着松软的落满松针的小路,我大步的走着,现在我的心已放在了肚子里,因为眼下的路是我曾走过一次的熟路,不存在走错的可能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条路还比较好辩认,就是走夜色路也问题不大。
云慢慢的上来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山风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当我再次从沟底上到了山脊上时,时间已是6点多,想必西涛他们已扎好营甚至开始FB了吧?看着已西沉的太阳,虽说眼下轻车熟路的心中还是有些着急,因为离天黑还有不到一个小时,我不禁再次加快了速度。
当我站在大栅栏处,老边的话让我十分的意外:“石家庄来的三个人3点多就上来了,没有停留就直接下了花塔,现在陀顶上已没了人”。
诺大的陀梁只有我一个游客,上天注定明天我还将是一个人的行动,那么明天我怎么走?又将走向何方?跑泉厂?没意思,就是走也是在完成南北穿后的回程线路;花塔?已走过两次,虽说那都是在冬天,虽说这次我本来曾想和西涛他们一起走这条线,但如今单独让我自己走走过的旧线,我可不情愿。那么是秋仆潭下羊道?还是城南沟下旧营?一时真不好定夺。
老边处点了一碗卤肉面,边等待边向老边问路,老边说:秋仆潭路很险,你一个人走太冒险。探险不是冒险,想想临来时爱人关切的目光,想想多事之秋的户外,还是不要冒险了,在有准备、有同伴时再走那条线吧。最终我确定明天走城南沟下旧营,再从香炉石上北陀,这是一条驴子们还没走过的线。记的两年前我和老席曾想从香炉石上北陀,却因天色晚、时间不够没能走成,结果走出了沙岭那条线, 这次我决心要再走香炉石,不同的是这次成了独行。(当然就是走秋仆潭下羊道那条线的话我也要饶到香炉石上北陀)。
下到马场支好帐蓬,眼下虽已是5、1,但陀梁2200多米的高度气温还是很低的,而且一个人实在没意思。不到9点,我钻进了睡袋。西风正烈,帐蓬尽管搭在了避风处,但怒吼的寒风还是吹的帐蓬忽啦啦的响,风声伴奏下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劈劈啪啪的雨声惊醒了我,那雨一阵紧过一阵的,裹着风打在外帐上发出万马奔腾般的轰响,雨声刚住,不远处几匹马的嘶鸣、奔跑声又传了过来,此后,风声、雨声、马的嘶鸣、奔跑声,此起彼伏,一阵响过一阵,直至天明,而我在这交响乐的轰击下再也睡不着了。
天蒙蒙亮,旁边的云顶餐厅,早起的老乡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生意,而不远处那几匹发情的马还在表演疯狂的爱情。我终于躺不住了,从帐蓬中探出头来拍照片,但由于光线不足,照片很不成功。
7点多,大栅栏处再次问路于老边,确认一下今天的行程。热情的老边将我领到去城南沟的路头,指着远处的山向我详细介绍道路情况:去城南海沟必须要先下到芦芽沟,从那再向北拐。并告诉我到芦芽沟问路一定要问村民,不要问养鸡场的人,他们是外地人,路并不熟。
沿着山脊的小路一路下行,不多时到了一个诺大的可建搭上百帐蓬的平台,平台的一角有建了一半的房屋,另一角堆放着变为石头的水泥,可以看出这里曾想建一个什么设施,或许是渡假村?或许是采矿场?如今只是一片废墟。
大平台处路分成几头通向不同的方向,哪一条通芦芽沟?四处转着找了找路,认定其中一条走去,小路穿进大片的松林,松软的松林小路走的那么舒服、走着那个姿意,好像闲庭信步一般。
走出松林是一个岔路,顺着右手的小路下到沟底,不多远就是一个矿场,老边曾提起过的矿场。大面积的尾矿区,使这儿的生态得到了严重的破坏,就是没被尾矿埋没的林子里也有不知什么人砍的成片的小树,心痛啊!我选了一根合适的树枝砍成一根手杖,这次出行时间较长,消耗体力较大,多一根拐棍是必要的。这根手杖后来伴随了我两天,直到后来把它送给“偶遇”的没有手杖的小驴友“大海”,四天里它帮了我和“大海”很大的忙。
过了矿场山势猛的一拐,脚下的小路变成了三马子路,路边的沟中有了潺潺的流水、美丽的冰桥、山坡上的植物种类也更丰富起来,五顡六色的山林像秋天一样的美丽。走三马子路虽有些枯燥,但路边的美景却让人精神为之一震。
10点7分,我走进了芦芽沟,一个只有三四户人家,开着美丽可花的小山村,可村中只有一个养鸡场的“外乡人”,却不见一个村民,刚来没几天的“外乡人”告诉我:听说村民上阜平探亲是走村东的路。
村东,一群石家庄的驴友正在收营,头驴是青年报的小高,他们今天要上陀梁,要走的路正是我刚才走过的路。素不相识的人在这儿碰上是一促缘份,双方热情的打着招呼,相互问侯后我又独自上路了。
村后看着不高的山包,爬起来还真是费劲。娇阳似火,浑身如蒸,而心中还坐着没底的轿,不知这条路究竟是对还是错。辛运是的山顶碰上一个放牛的老乡,他告诉我:路没错,从这下去不久就是大路,一路到旧营,没岔路。
花海般的山谷中一路下行,不知不觉中小路变成了大路,脚下出现了小溪。几个小时走下来,我已是又渴又饿,看看时间已快中午,支起炉子做午饭,美美的吃上一顿后我又上路了。
路边的沟变深了,沟中出现了冰瀑,挂在县崖上的冰瀑与山花交相辉映,让人想起毛泽东“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诗句。
随后是一个又一个的瀑布,那瀑们水虽不大却让人惊喜不断,美中不足的是那些飞瀑如小五台南台那沟中的瀑布一样,只能远远的观看却难近跟前。仔细想想这样也好,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距离产生美”吗?可望不可及更给人无限的暇想。
脚下的路又抬高了,跨过一个几十米高的瀑布后沟底出现了一个废村,青杜崖到了。大路向远方拐去,恰在这时崖边出现一条小路,沿小路下到沟底,走进废村,我被一处院落吸引,方正的布局,高大的房屋、雕花的门窗,阮中的石磨,一切显示过去这曾是一个多么殷实的人家,而今天已人去屋空,唯有屋檐下弃之不久的筐、蓝显示每逢种庄稼时老乡会回来临时在这歇一下。出村的路边又是一连几个小瀑布。好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呀。
小路向前延伸,前边传来嘻笑声,几个孩子在水潭边玩耍,有的孩子更是光着屁股下水摸开了鱼,虽说5、1的水还很凉。见有人来,孩子们忙不迭的穿上衣服,又去玩耍了。
走过城南沟,离旧营还有10里。
4点,旧营小饭馆吃了碗饺子,我又向25里外的香炉石赶去。按我的计划今晚要在住在香炉石。
转眼十几里出去了。我正兴冲冲的走着,对面过来的一辆三马子停在了我身边,司机下车喊住了我:“等一等,你上哪去”?原来又是一个护林员。
又是一阵舌枪唇剑,护林员还有事急着去办,临走时说:“你先别往香石走呢,我是面盆的,你在我们村等一下我,我回来还有话跟你说”。“行,我等你,可别回来太晚了”。
旁边的几个老乡对我说:“别理他,你走你的,他还能追你去呀”,并帮我拦了一辆去香炉石的车。我认为那样不妥,虽说护林员不一定真的会去追我,但以后再有驴友进山难度就更大了,还是等他回来把话说开,求的他的理解与同意才是,再说护林员肩上担着责任,管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并不能以此不指责他们。
一个多小时后,天彻底的黑了,护林员终于回来了,他把我叫到他家,讲了一些林区防火的道理后同意放我进山,并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说以后再去时提前与他联系一下,还让我当晚就吃住在他家,他爱人也一脸真诚的说:“天都黑了,就住在这吧,晚饭和早饭和我们一块吃,不要你钱”。也许是我的诚信、我的真挚打动了他们吧。
我没有住在面盆的护林员家,而是按计划赶往香炉石,这样明天可以轻松点,明天要登北陀,什么时间能登上去是个未知数,据老乡说那条路如今连村民们也不再走,已被草及树木糊死了。
夜静极了,夜空中只有我沙沙的脚步声,当前方传来狂烈的狗吠时,我到达了香炉石,此时已是8点40。
山里人勤起的早,天还不亮,帐蓬外就传来阵阵脚步声、说话声,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法懒睡了。当我收拾好一切拔营上路时,时间才刚刚6点10分。
山路拐弯处,捧着溪水洗了把脸,又脱下已被汗水浸的发硬的上衣和袜子简单的洗了洗,我又大踏步的向前走去。
路过一个废村,村前的平地上,几个驴友正要做早饭,一问原来是保定的,他们是FB游,饭后就要拔营回返,这次出来他们忙乱中谁也没带气罐,得知我也没带多余的气罐,他们都有点失望。如此一来做饭只能用柴火了。
“认识村长和老雷吗”?“认识”。“回去见了他们别忘了代我问声好”!
此后我将步入所谓的无人区,虽然脚下有10几年前砍树时修的三马子路,但近年已基本没人再进入这条沟,据说沟中有毒蛇、野猪,还有豹子,谁知在前边等着我的是什么?
脚下是一条很深很长的沟,越往里走风光越美丽,虽说多年的砍伐伐尽了沟中的大树,但近年的封闭还是让沟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绿意,就连当年用大石头铺的运木头的三马子路上也长满了大大小小的小树、荆棘。
两眼仔细的观察着,走一步用左右手的棍拨一下两边的树丛及野草,唯恐其中藏有老乡说的大蛇。奋力的分开树枝,蜿蜒着向前移动,两侧山崖上不时的出现一个个瀑布,只是那瀑水小的如同孩童尿一般,小的十分的可怜。
越向里走崖越陡,越向里走沟越窄,而脚下的路虽有些毁坏难辩却一直向前延伸着,当三马子路走到尽头时,一堵悬崖横在了我的面前,路断了。
“往里走到了一片峭壁处往右手上梁子”,这是问路时老乡说过的话。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一路经过了多处峭壁,上梁子的路在哪儿呢?
往回退去,仔细的找寻,在一个小瀑边发现了路的痕迹,攀渊而上,那路在瀑布上方拐向了一侧的山梁。这是老乡说的那条路么?为什么那么陡?“不管它,先上去看看再说”。但当我抓着小树攀高几十米后发现路断了,这条所谓的路不过是一条野羊踩出的道。
退下来,顺着瀑顶的溪水继续往前走,虽全然没了路的痕迹但还能走通,地面上不时有枯干的树枝和残旧的如同乱麻一样的塑料绑扎绳,看来过去老乡经常到这里砍树。我继续的向前走,那“路”却越来越难行,沟底是大大小小的乱石,小者如斗,大者有一、二人高,石缝中积满了落叶,一脚踏上去常没过膝盖,再这样的环境下行走,即使是四条腿(多两根拐杖)也要小心翼翼的,每走一步都要用登山杖探稳了再迈步,就这样还不时的把人闪一个跟头。
前边的坡更陡了,看来越往前越难走了,右边又有一小路的痕迹,莫非这是老乡说的上梁的小路?我再次借助柴刀的力量向上攀去,待上到离顶只有两三米处发现前面又是不可逾越的巨石,换个方向再走仍无法过去,原来所谓的路又是羊道。
沟更窄了,宽不过三米左右,像一个胡同,胡同的尽头卡着一个巨石,那巨石足有五、六米高,没有翅膀是飞不过去了。
前边的山顶上隐隐约约传来喊声,那一定是北陀上的游人,看来这儿离陀顶已不远了。记的从北陀上看,这条沟的尽头是小五台东沟一样的簸箕坡,只要能饶过眼前的巨石可能就能硬跋到陀顶。“上梁,也许能从梁上切过去”。右手的山梁上是连续的断层,只有左手坡度稍缓,我顺着羊道向左手的坡上攀去,柴刀此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是砍树,而是像冰镐一样的刨入土中或钩住树借力。谁知攀上去五、六十米高后又走不通了,头上是陡崖,旁边的沟也是断层。
退下来饶过那道沟再向上攀,快到“顶”时发现又是死路一条,而试着横切了几次也根本过不去,前边还是断层,怪不的老乡说顺沟走走不通呢。
由于找路艰难,这段时间没什么照相。只是在向梁上攀时拍了一张对面山崖上的冰瀑。
时间已是3点多。“户外要学会放弃”,我不得不往回返了。但还没有彻底死心,边走边搜寻着可能的小路。走过那片连续的断层,看着旁边变缓的山坡我决心再做一次尝试,最后一次上梁子找路,再找不到路就彻底放弃。我又一次借助刀的力量向山梁上攀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站在了山梁的顶端。大口喘着粗气的我惊奇的发现对面那条沟地势较缓,植被也较稀疏,经验告诉我那个沟就是通北陀的最佳途径。
抓着树木向下面滑去,又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下到了沟底,站到了那片缓坡上,脚下果然发现了小路。看看表已是4、40。看看眼前的顶,有两个小时绝对能上去,时间还来的及,我吃了点东西、调整一下呼吸向上冲去。
脚下的缓坡虽说有路,但那路确实已很少有人走,所以走着走着就把路走丢了,好在开始时是草坡,坡度也确实不大,只要沿着大方向往高处走就行。
这样的缓坡走了没多久就好景不再,草坡变成了灌木林,坡度也大了很多,需要之字形的来回走才能前进,“不行,要找到路,这样硬走太费劲了”。我在陡坡上顷斜着边向上切边找路,终于又走到路上。
路还是很难分辩,我吃力的向上走着,拨开荆棘仔细的分辩着道路,因为挡在你前边的是越来越密的灌木和荆棘,一旦没了路就会寸步难行。千仔细万小心还是把路走丢了两次,好在不久路又找了回来。
快6点时,我终于站在了山脊上,这里离北陀只有一步之遥。
前边陀顶方向又传来什么人的喊声,我向陀顶赶去,脚下的路是北陀下天生桥的“大路”,然而路上却一个游人也没有,也是,都这会儿了,游人早已下山了。北陀到了,山顶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我判断刚才发出的喊声的人一定是驴友,而且他们一定是下了辽道背,因为这会儿敢在山顶逗留的绝非普通的游客,且根据时间判断这个时间他们不会再走下跑泉厂的山脊了,那样天黑前找不到营地的,退一步讲他们即便走山脊的话在我的视线中也能看见也们的背影,所以他们只能是下辽道背。
迎着即将落山的夕阳,穿过茂密的桦林向辽道背赶去,辽道背快到了,远远的我看见村头林场的小院里有一顶蓝色的帐蓬,果然有驴友,今晚我不会独自一人了。
边向下走边想:“西涛他们肯定早已下了山,清峰虽说今天走北南陀,但他们是团队,而现在村里只有一顶帐蓬,人不会多,可能只有一两个,这会是哪儿的驴友呢?嗐,管他哪的呢,天下驴友是一家”。
辽道背到了,没走近小院就听到了说笑声,显然不是一两人。“嗐-----”远远的我先打了个招呼,双方都有些吃惊,我吃惊的原来正是清峰的人马,而且其中老朋友很多,光叫上名来的就有10来个,有老大、老二、阿香、强子、石哥、老赵、嘟嘟……,还有两个小小驴:浪迹天涯、小石头(涛),他们登顶后刚刚开始扎营。而他们绝没想到会在这碰上我,领队老二直愣愣的看着我,好一会才开了口:“怎么是龙哥,你从哪儿来的”?。
清峰明天走榆树坪、跑泉厂上南陀,辽道背经榆树坪到跑泉厂一段正好我也没走过,明天可以同行,呵呵,今后不再孤单。
早早的吃过早饭,大家合了一张影后向榆树坪出发了,翻过一个不大的山坡我们登上南天门。“南天门”,好大的名气,原以为一定有一个漂亮的垭口或关门,实际不过是一个小土坡。而山西一侧的风光更让人不敢恭讳,低缓的山坡、浅浅的山沟、稀疏的植被,让人提不起情绪,唯有沿途村子里那怒放的杏花让人耳目一新。
一路下行,走过榆树坪,走过化虎石,又翻过一道梁子,我们下到一道有水的沟中,顺着这个沟就可以一直走到跑泉厂。
“你们先走一步,我洗一下袜子”。昨天探路香炉石,灌的鞋里又是腐叶又是泥,袜子脏的不像样子,这会趁着有水正好洗一下。
洗净了袜子,驴友们已走的不见影了,我急忙去追赶,谁知刚走了没几步,下台阶时脚下石头一活,本就带伤的右脚又崴了一下。剧痛!脚不敢沾地的痛,掏出白药喷剂喷了喷,脚还是不敢沾地,只好坐着稍稍的休息一下,再试着站起来,还好,虽然还是痛,但能坚持。于是我一拐一拐的向前走去,这下子速度慢了许多。
走了一会后,脚痛慢慢的减轻了,看看踝关节也没有肿,看来只是两个月前的旧伤又抻了一下,问题不大。
跑泉厂到了,阿香找了一家老乡为大家安排午饭,我则在老乡家的柴堆中又找了一根树枝削作拐棍(原来那根上午给了大海),脚痛,下午及明天的路要靠柱双拐了。
下边又上来一车人,原来是小刀带的商业团队,司机朱师傅也是老熟人, 大家劝我别上南陀了,跟朱师傅的车返回,我谢绝了,因为我感觉脚痛越来越轻,现在只有落地不正时才痛一下,正常走平路已和好人一样。几年前我就策划过南北陀环穿,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实现,现在主要的、最困难的地段已走过来了,剩下的都是可以平趟的路了,眼看着胜利在望,我怎肯功亏一溃?
再次的上路,我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尽量选平坦的地面,小心翼翼的落脚,开始时速度很慢,渐渐的加快了速度。当走到材林里,与小刀带的队分手告别后开始拔坡时,我已逐渐走到了队伍的前列。而右脚的状态越来越好,虽然偶而脚没踩平还会痛一下,甚至有时是钻心的痛,但走平路已没什么感觉了。
大队人马穿行在登陀梁的松林小路中,这条路同其它陀梁的路简直没法比,由于山西一侧的老乡每天牵着马上陀梁做生意,长期的人踩马踏,那小路已变非常的宽阔,沿路地区水土流失的很严重,许多大树的根深深的暴露出来,更许多地方甚至是泥泞不堪。
两个小小驴喳喳呼呼的活跃在队伍中,给大家增添了无乐趣,大家互相鼓励着向顶峰冲去。这支队伍真棒,尽管其中不乏新驴嫩驴,但一天走下来却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喊累的。
下午四点半,我们登上了2281米的南陀顶,老边见了我夸赞道:“又回来了?这个五一你可玩爽了”。很快,大家下到了马场,还是我三天前扎营的地方,那个传统的记外营地,大家扎下了自己的帐蓬。
天又亮了,今天是我出行第五天,是我计划的最后一天。
清峰的驴友今天要走要关石出山,而我想二走芦芽沟,因为大前天我只走了芦芽沟村向上到城南沟的路,今天想走芦芽沟村向下的路,听说那段路上有一个很不错的瀑布。
王老大要与我同行,这是我求之不得的,这样我今天的行程将不再孤单。
告别了大部队,我和老大先一步踏上了新一天的行程,沿着那段熟悉的路我俩人向前走去,一个多小时后走到了那个岔路口,上回我是走左手的路,过矿场走上大路的,今天我们想走右手的路,记的老边说过:两条路都能到芦芽沟。
沿右手的路走不多远又是一个岔路,一个继续走山梁,一个向下插下去,我们选定了走山梁的路。
顺着山梁,路越走越模糊,渐渐的我们走进了杂木林子,路消失了,此时我们才发现刚才的选择是错误的。退回去吧?已走出这么远了实在心有不甘,好在这里的坡度不大,而且从树空中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那个矿场,最终我和老大选择向下切去,向矿场方向切下去。
又踏上了沟底的大路,此后到芦芽沟的路是轻车熟路了,我们疾步的走过芦芽沟,向南,向出山的方向拐去。
一阵山风吹来,“好香啊”,原来路边有一棵丁香树,百头、千头、万头的丁香花开的正浓。让我有点意外的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老大竟不认识这种植物。
脚下的路向上斜去,老边说过,在大路的上坡处就是那个瀑布所在,路边有小路可从瀑布上边下到沟底,再沿沟走就可以出山。我们边走边在路边搜寻着,搜寻着那条能下到沟底的小路。路找到了,我们顺着路来到大瀑布上方,那是一级斜斜的瀑布,瀑水将脚下的岩石冲刷成一个个水潭,风光非常的美,而这个瀑布的下方是一连几个瀑布。
本欲找小路下到瀑底,但老大找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找到,而我受脚伤的拖累,只能远远的望着老大,不时的喊:“千万注意安全”,“别找了,回来吧”。
王老大最终还是回来了,因为实在找不到下瀑布的路,我们只好又翻回到大路上向前走去。
走出有一里地又发现一条小路,一条能下到瀑布下边的路,顺着陡峭的小路往下走,从树空里看那瀑布,一连五、六级跌落,异常的美丽,总高没有百米也有七、八十米。
下到沟底,我们逆流去找寻瀑布,河床里遍布着一个又一个一人多高的巨石,我们时而爬上跳下,时而拐来饶去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老大还摔了一个屁墩,这才来到瀑布跟前,结果却令人失望,眼前的瀑布不过如此而已,还是那句话:“距离产生美”。
已经中午1点了,寻一平坦的石头,我们简单的用过午餐,然后又下游走去,去找寻老乡说的那条能出山的小路,但陡峭的河床里全是巨石,找来又找去,哪里有路的影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行走,一分钟仅能走十来米远,刚才去瀑布下边不过二、三百米的距离,就用了差不多半小时时间,这要是出山得用多长时间?无奈之余只能放弃走小路的计划,重新走大路。
路在沟顶上转来转去,眼前的沟青翠欲滴是那样的绿,那样的美,美的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绿的好像置身于湿润的南方。
“看、山下的沟中有人放羊”。“有人就有路”。我们还幻想能下到沟底,却再也看不到下去的小路。
翻过一个山口,路拐进了另一个山沟,再行十余里是油盆,我们的车正在路边等我们,车上的弟兄们已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对不起,耽误大家时间了,但这一趟走的非常值”。
汽车飞快的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将近8点回到了市里,接着是例行的FB,鸟兽散。
附:5天的实际行程
D1、大桥----要关石----寨倾----南陀 实际行程约13公里,总上升1600余米,总用时8个多小时(含护林员耽误1小时)。
D2、南陀----芦芽沟----旧营----香炉石 实际行程约32公里,总下降1500米,上升400余米,总用时13个多小时(含护林员耽误1.5小时)。
D3、香炉石----北陀----辽道背实际行程约20公里,总上升1400米,下降600米,总用时12个多小时(含来回找路6小时)
D4、辽道背----跑泉厂----南陀 实际行程约19公里,总上升1000,下降500余米,总用时9小时(含跑泉厂午饭1小时)
D5、南陀----芦芽沟----油盆 实际行程约20公里,总下降1600米,上升200米,总用时7.5小时(含瀑布处找路、玩耍2.5小时)5天的时间,100多公里,其中除寨倾到南陀间的一部分路段和跑泉厂至南陀的10公里是走过一次的旧路外大多数路段是自己没走过、也没有攻略可参考的新路,而芦芽沟---旧营10几公里是驴友没走过的新线,香炉石---北陀10几公里虽有驴友部分走过但没走通(保定有驴友来此是FB游,进沟走不久扎营,第二天返回)的线路。三天的独行尤其是香炉石---北陀的探路对自己是一个考验,好在运气不错,虽费了些周折总算是走通了,个人认为除已开发的景区外南陀---芦芽沟线,芦芽沟村---旧营线,香炉石---北陀线是南北陀各线中风景最美的线,当然也是强度最大的线。
南北陀(陀梁及百草陀)是河北五大高峰之一,位于河北保定阜平县、石家庄平山、灵寿县与山西五台县间。南北陀山体高大、地势复杂、景色多变,垂直落差1000多米。两陀地区植被丰富且动物众多,是河北中南部罕见的动杆物王国。南北陀穿越,是河北仅次于小五台的一条经典路线。
传统的南北陀穿越有两条路线,一是跑泉厂路线,是一条较轻松路线,各地俱乐部组织的很多,二是花塔路线,虽属自虐线路,但走过的驴友也不算少,我和老席就曾在冬天走过这一路线。而一次走两条线的环穿却没听说有人走过。早在04年,我就策划过南北陀环穿,却一直没有能实施,因为这要4~5天时间,作为工薪族,只有黄金周大假才行,而每逢大假往往有其它线路要走。
这个黄金周本也没想走南北陀,按我原来计划是去平顺,完成我的第9次山西之行,由于计划中的穿越线路纯属图上谈兵,实际线路情况不明,功略没有,特别是有的路段从没有驴友走过,只是从地图上看着较近,想象可以走通,而那一带素以悬崖断壁峡谷著称,所以能否走通、能否顺利完成预计的行程是个未知数。本着谨慎从事、安全第一的原则,这种性质的“探路”我从不忽悠人,定员总是宁缺勿滥,所以只是私下时联系了几个熟悉的人,最终有两人确定下来同行,由于5、1白天还要值班,出发的时间定在了5、1晚上。
5、1一天天近了,29日,先是小笑告知过节单位要加班,而在出发前一天,最后一名驴友老席也突然来电:因单位公务明天要飞温州。我成了孤家寡人,平顺去不成了。
要出行的驴友多已上路,即使没走的也都有了出行的计划,而我5、1要值班,眼看着许多驴友的计划我却不能参与,怎么办?上哪里“过节”?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走花塔线的南北陀,那条线我春夏季还没走过,而且网上得知驴友西涛他们也在5、2这天走这条线,不同的是西涛他们是从中台山上南陀,而我不想走走过的旧线,想走我还没走过要关石----寨倾一线,在南陀上与他们汇合。这样在完成穿越后我还可以忽悠他们与我一起去附近探新线。
5、1值完班,匆匆的跑到车站退掉已买好的火车票,又买了黄瓜、烙饼等,做好了第二天出行的准备。听说我要独行,爱人极力反对,我知道那是一片情、更是百份爱,尽管心中怀着对她深深的愧疚,但我却义无返故。
可点击看大图
5、2,一早赶到了运河桥,谁知兜头一盆冷水,三班车票均已售完发出。好在经过询问,一会可能会有加车。还不错,7点时加车已驶出了站,10点半,我在一车游客注视的目光中下了车,背着包走过了要关石大桥,这里海拔740米。
要关石新村村口,我正在向人问路,一个老乡迎了上来:“上陀梁?你认的路?需要人带路吗”?经过攀谈得知他叫吕吉平,曾几次为乐游带路。尽管老吕眼里流露出希望的目光,我还是委婉的谢绝了他。尽管我没有让他带路,老吕还是热心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好人啊”!临分手,老吕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82601025:“要是再有人来需要向导,请他联系我,别忘了代我向小声志问好”。
快步的走过玉泉山庄。一男一女两个老乡拦住了我:“这儿不让进山,请回吧,要上陀梁走五岳寨”。“…%¥*%~”,“¥_%¥#·O—%”。转眼快一个小时过去了,尽管我说的口干舌燥,两条腿也站的又酸又痛(一直没椁卸包),对方态度和蔼却没有半点松口。
看看表,已是11点40,不能再耽误了,我无奈的返身向回走着,心中暗想“找人问问路,行的话就饶过去”。桥头,一老农正在点玉米,他的话让我的希望彻底破灭,原来两侧山上都没路,而且前面还有许多断崖。看着我着急的样子老农说“要不你顺着沟底走,只要别让护林员看见就行”。“就这么办”!猫着腰,象贼一样的顺着不深的沟摸索着走着,沟底遍布巨石,非常的难走,紧小心慢小心,过溪时脚下还是一滑,右手食指戳了一下,“今天真是出师不利啊”。
终于走过了村子,可以挻着胸脯走路、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道上了。沿路碰上的老乡不时的问:“一个人进山?路可不好走呀”。
“路不好走?这条路已经有N多的驴走过了,能有多难走”?我在心里想着。
路时而盘旋着升上山脊,时而又扎到溪边,走过头道岭后路变的窄了,也越来越难行了,在连续过了几次河后小路变的更模糊了,因为那路虽是过去的村道但确实少有人走,已快被草木遮住了,终于在又一次过河时路走丢了,好在时间不长又找了回来,在这之后路变成了更好辩认的石头路。
走过一个三岔路口,路变的更陡了,不知是一个人行走过于枯燥的原因还是此沟风景不如想象中美的缘故,我感觉今天的体力很差,差到每走一步都气喘虚虚的,差到走不了多少步就要停下来缓几口气,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尽管如此我却不敢长停,一个人走路更要向前赶以避免走了夜路,即便不考虑走夜路的因素,今天也要往前赶,要尽快的赶到陀顶与西涛他们汇合。
又一个小岔路,小路向上拔去,路上有明显的登山鞋印,看来这是一个捷径,我也向上拔去,但当我大喘着粗气拔上去后才发现这是一条死路,原来上当者不止我一个。
退回来重新走上“大路”,又经过连续的攀升,面前出现了一个缓坡,尽头是一个废弃的山村,寨倾到了。
站在寨倾的废墟前,五岳寨主峰近在咫尺,若不是要关石那个林员损失了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要不是要急着和西涛他们偶遇,真想轻装登一次顶,可现在已经4点多了,只能放弃登顶的愿望。
路在村边分成了几岔,去陀梁走哪一条?仔细的辩一下方向,我向废村西北方的山脊走去。“错了,走这边”。五岳寨方向传来喊声。“我去陀梁”。“去陀梁呀?走哪儿也行”。看来喊话者不是游客,是熟悉地形的当地人。
在我原先的判断中,站上寨倾路西北的山脊路应下到立板石与中台山去陀梁的路汇合。可当我站在山脊上时才发现脚下的路没有向下扎,而是沿山脊向北延伸过去。再次确认路线后我相信脚下的路是对的,是去陀梁的路。于是又加快步伐向前赶去。
路沿着山脊时而爬升时而下降,在连过3个山包后终于和中台山的路汇合了,我又走进了那片有点熟悉的松林,踏着松软的落满松针的小路,我大步的走着,现在我的心已放在了肚子里,因为眼下的路是我曾走过一次的熟路,不存在走错的可能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条路还比较好辩认,就是走夜色路也问题不大。
云慢慢的上来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山风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当我再次从沟底上到了山脊上时,时间已是6点多,想必西涛他们已扎好营甚至开始FB了吧?看着已西沉的太阳,虽说眼下轻车熟路的心中还是有些着急,因为离天黑还有不到一个小时,我不禁再次加快了速度。
当我站在大栅栏处,老边的话让我十分的意外:“石家庄来的三个人3点多就上来了,没有停留就直接下了花塔,现在陀顶上已没了人”。
诺大的陀梁只有我一个游客,上天注定明天我还将是一个人的行动,那么明天我怎么走?又将走向何方?跑泉厂?没意思,就是走也是在完成南北穿后的回程线路;花塔?已走过两次,虽说那都是在冬天,虽说这次我本来曾想和西涛他们一起走这条线,但如今单独让我自己走走过的旧线,我可不情愿。那么是秋仆潭下羊道?还是城南沟下旧营?一时真不好定夺。
老边处点了一碗卤肉面,边等待边向老边问路,老边说:秋仆潭路很险,你一个人走太冒险。探险不是冒险,想想临来时爱人关切的目光,想想多事之秋的户外,还是不要冒险了,在有准备、有同伴时再走那条线吧。最终我确定明天走城南沟下旧营,再从香炉石上北陀,这是一条驴子们还没走过的线。记的两年前我和老席曾想从香炉石上北陀,却因天色晚、时间不够没能走成,结果走出了沙岭那条线, 这次我决心要再走香炉石,不同的是这次成了独行。(当然就是走秋仆潭下羊道那条线的话我也要饶到香炉石上北陀)。
下到马场支好帐蓬,眼下虽已是5、1,但陀梁2200多米的高度气温还是很低的,而且一个人实在没意思。不到9点,我钻进了睡袋。西风正烈,帐蓬尽管搭在了避风处,但怒吼的寒风还是吹的帐蓬忽啦啦的响,风声伴奏下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劈劈啪啪的雨声惊醒了我,那雨一阵紧过一阵的,裹着风打在外帐上发出万马奔腾般的轰响,雨声刚住,不远处几匹马的嘶鸣、奔跑声又传了过来,此后,风声、雨声、马的嘶鸣、奔跑声,此起彼伏,一阵响过一阵,直至天明,而我在这交响乐的轰击下再也睡不着了。
天蒙蒙亮,旁边的云顶餐厅,早起的老乡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生意,而不远处那几匹发情的马还在表演疯狂的爱情。我终于躺不住了,从帐蓬中探出头来拍照片,但由于光线不足,照片很不成功。
7点多,大栅栏处再次问路于老边,确认一下今天的行程。热情的老边将我领到去城南沟的路头,指着远处的山向我详细介绍道路情况:去城南海沟必须要先下到芦芽沟,从那再向北拐。并告诉我到芦芽沟问路一定要问村民,不要问养鸡场的人,他们是外地人,路并不熟。
沿着山脊的小路一路下行,不多时到了一个诺大的可建搭上百帐蓬的平台,平台的一角有建了一半的房屋,另一角堆放着变为石头的水泥,可以看出这里曾想建一个什么设施,或许是渡假村?或许是采矿场?如今只是一片废墟。
大平台处路分成几头通向不同的方向,哪一条通芦芽沟?四处转着找了找路,认定其中一条走去,小路穿进大片的松林,松软的松林小路走的那么舒服、走着那个姿意,好像闲庭信步一般。
走出松林是一个岔路,顺着右手的小路下到沟底,不多远就是一个矿场,老边曾提起过的矿场。大面积的尾矿区,使这儿的生态得到了严重的破坏,就是没被尾矿埋没的林子里也有不知什么人砍的成片的小树,心痛啊!我选了一根合适的树枝砍成一根手杖,这次出行时间较长,消耗体力较大,多一根拐棍是必要的。这根手杖后来伴随了我两天,直到后来把它送给“偶遇”的没有手杖的小驴友“大海”,四天里它帮了我和“大海”很大的忙。
过了矿场山势猛的一拐,脚下的小路变成了三马子路,路边的沟中有了潺潺的流水、美丽的冰桥、山坡上的植物种类也更丰富起来,五顡六色的山林像秋天一样的美丽。走三马子路虽有些枯燥,但路边的美景却让人精神为之一震。
10点7分,我走进了芦芽沟,一个只有三四户人家,开着美丽可花的小山村,可村中只有一个养鸡场的“外乡人”,却不见一个村民,刚来没几天的“外乡人”告诉我:听说村民上阜平探亲是走村东的路。
村东,一群石家庄的驴友正在收营,头驴是青年报的小高,他们今天要上陀梁,要走的路正是我刚才走过的路。素不相识的人在这儿碰上是一促缘份,双方热情的打着招呼,相互问侯后我又独自上路了。
村后看着不高的山包,爬起来还真是费劲。娇阳似火,浑身如蒸,而心中还坐着没底的轿,不知这条路究竟是对还是错。辛运是的山顶碰上一个放牛的老乡,他告诉我:路没错,从这下去不久就是大路,一路到旧营,没岔路。
花海般的山谷中一路下行,不知不觉中小路变成了大路,脚下出现了小溪。几个小时走下来,我已是又渴又饿,看看时间已快中午,支起炉子做午饭,美美的吃上一顿后我又上路了。
路边的沟变深了,沟中出现了冰瀑,挂在县崖上的冰瀑与山花交相辉映,让人想起毛泽东“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诗句。
随后是一个又一个的瀑布,那瀑们水虽不大却让人惊喜不断,美中不足的是那些飞瀑如小五台南台那沟中的瀑布一样,只能远远的观看却难近跟前。仔细想想这样也好,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叫“距离产生美”吗?可望不可及更给人无限的暇想。
脚下的路又抬高了,跨过一个几十米高的瀑布后沟底出现了一个废村,青杜崖到了。大路向远方拐去,恰在这时崖边出现一条小路,沿小路下到沟底,走进废村,我被一处院落吸引,方正的布局,高大的房屋、雕花的门窗,阮中的石磨,一切显示过去这曾是一个多么殷实的人家,而今天已人去屋空,唯有屋檐下弃之不久的筐、蓝显示每逢种庄稼时老乡会回来临时在这歇一下。出村的路边又是一连几个小瀑布。好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呀。
小路向前延伸,前边传来嘻笑声,几个孩子在水潭边玩耍,有的孩子更是光着屁股下水摸开了鱼,虽说5、1的水还很凉。见有人来,孩子们忙不迭的穿上衣服,又去玩耍了。
走过城南沟,离旧营还有10里。
4点,旧营小饭馆吃了碗饺子,我又向25里外的香炉石赶去。按我的计划今晚要在住在香炉石。
转眼十几里出去了。我正兴冲冲的走着,对面过来的一辆三马子停在了我身边,司机下车喊住了我:“等一等,你上哪去”?原来又是一个护林员。
又是一阵舌枪唇剑,护林员还有事急着去办,临走时说:“你先别往香石走呢,我是面盆的,你在我们村等一下我,我回来还有话跟你说”。“行,我等你,可别回来太晚了”。
旁边的几个老乡对我说:“别理他,你走你的,他还能追你去呀”,并帮我拦了一辆去香炉石的车。我认为那样不妥,虽说护林员不一定真的会去追我,但以后再有驴友进山难度就更大了,还是等他回来把话说开,求的他的理解与同意才是,再说护林员肩上担着责任,管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并不能以此不指责他们。
一个多小时后,天彻底的黑了,护林员终于回来了,他把我叫到他家,讲了一些林区防火的道理后同意放我进山,并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说以后再去时提前与他联系一下,还让我当晚就吃住在他家,他爱人也一脸真诚的说:“天都黑了,就住在这吧,晚饭和早饭和我们一块吃,不要你钱”。也许是我的诚信、我的真挚打动了他们吧。
我没有住在面盆的护林员家,而是按计划赶往香炉石,这样明天可以轻松点,明天要登北陀,什么时间能登上去是个未知数,据老乡说那条路如今连村民们也不再走,已被草及树木糊死了。
夜静极了,夜空中只有我沙沙的脚步声,当前方传来狂烈的狗吠时,我到达了香炉石,此时已是8点40。
山里人勤起的早,天还不亮,帐蓬外就传来阵阵脚步声、说话声,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法懒睡了。当我收拾好一切拔营上路时,时间才刚刚6点10分。
山路拐弯处,捧着溪水洗了把脸,又脱下已被汗水浸的发硬的上衣和袜子简单的洗了洗,我又大踏步的向前走去。
路过一个废村,村前的平地上,几个驴友正要做早饭,一问原来是保定的,他们是FB游,饭后就要拔营回返,这次出来他们忙乱中谁也没带气罐,得知我也没带多余的气罐,他们都有点失望。如此一来做饭只能用柴火了。
“认识村长和老雷吗”?“认识”。“回去见了他们别忘了代我问声好”!
此后我将步入所谓的无人区,虽然脚下有10几年前砍树时修的三马子路,但近年已基本没人再进入这条沟,据说沟中有毒蛇、野猪,还有豹子,谁知在前边等着我的是什么?
脚下是一条很深很长的沟,越往里走风光越美丽,虽说多年的砍伐伐尽了沟中的大树,但近年的封闭还是让沟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绿意,就连当年用大石头铺的运木头的三马子路上也长满了大大小小的小树、荆棘。
两眼仔细的观察着,走一步用左右手的棍拨一下两边的树丛及野草,唯恐其中藏有老乡说的大蛇。奋力的分开树枝,蜿蜒着向前移动,两侧山崖上不时的出现一个个瀑布,只是那瀑水小的如同孩童尿一般,小的十分的可怜。
越向里走崖越陡,越向里走沟越窄,而脚下的路虽有些毁坏难辩却一直向前延伸着,当三马子路走到尽头时,一堵悬崖横在了我的面前,路断了。
“往里走到了一片峭壁处往右手上梁子”,这是问路时老乡说过的话。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一路经过了多处峭壁,上梁子的路在哪儿呢?
往回退去,仔细的找寻,在一个小瀑边发现了路的痕迹,攀渊而上,那路在瀑布上方拐向了一侧的山梁。这是老乡说的那条路么?为什么那么陡?“不管它,先上去看看再说”。但当我抓着小树攀高几十米后发现路断了,这条所谓的路不过是一条野羊踩出的道。
退下来,顺着瀑顶的溪水继续往前走,虽全然没了路的痕迹但还能走通,地面上不时有枯干的树枝和残旧的如同乱麻一样的塑料绑扎绳,看来过去老乡经常到这里砍树。我继续的向前走,那“路”却越来越难行,沟底是大大小小的乱石,小者如斗,大者有一、二人高,石缝中积满了落叶,一脚踏上去常没过膝盖,再这样的环境下行走,即使是四条腿(多两根拐杖)也要小心翼翼的,每走一步都要用登山杖探稳了再迈步,就这样还不时的把人闪一个跟头。
前边的坡更陡了,看来越往前越难走了,右边又有一小路的痕迹,莫非这是老乡说的上梁的小路?我再次借助柴刀的力量向上攀去,待上到离顶只有两三米处发现前面又是不可逾越的巨石,换个方向再走仍无法过去,原来所谓的路又是羊道。
沟更窄了,宽不过三米左右,像一个胡同,胡同的尽头卡着一个巨石,那巨石足有五、六米高,没有翅膀是飞不过去了。
前边的山顶上隐隐约约传来喊声,那一定是北陀上的游人,看来这儿离陀顶已不远了。记的从北陀上看,这条沟的尽头是小五台东沟一样的簸箕坡,只要能饶过眼前的巨石可能就能硬跋到陀顶。“上梁,也许能从梁上切过去”。右手的山梁上是连续的断层,只有左手坡度稍缓,我顺着羊道向左手的坡上攀去,柴刀此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是砍树,而是像冰镐一样的刨入土中或钩住树借力。谁知攀上去五、六十米高后又走不通了,头上是陡崖,旁边的沟也是断层。
退下来饶过那道沟再向上攀,快到“顶”时发现又是死路一条,而试着横切了几次也根本过不去,前边还是断层,怪不的老乡说顺沟走走不通呢。
由于找路艰难,这段时间没什么照相。只是在向梁上攀时拍了一张对面山崖上的冰瀑。
时间已是3点多。“户外要学会放弃”,我不得不往回返了。但还没有彻底死心,边走边搜寻着可能的小路。走过那片连续的断层,看着旁边变缓的山坡我决心再做一次尝试,最后一次上梁子找路,再找不到路就彻底放弃。我又一次借助刀的力量向山梁上攀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站在了山梁的顶端。大口喘着粗气的我惊奇的发现对面那条沟地势较缓,植被也较稀疏,经验告诉我那个沟就是通北陀的最佳途径。
抓着树木向下面滑去,又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下到了沟底,站到了那片缓坡上,脚下果然发现了小路。看看表已是4、40。看看眼前的顶,有两个小时绝对能上去,时间还来的及,我吃了点东西、调整一下呼吸向上冲去。
脚下的缓坡虽说有路,但那路确实已很少有人走,所以走着走着就把路走丢了,好在开始时是草坡,坡度也确实不大,只要沿着大方向往高处走就行。
这样的缓坡走了没多久就好景不再,草坡变成了灌木林,坡度也大了很多,需要之字形的来回走才能前进,“不行,要找到路,这样硬走太费劲了”。我在陡坡上顷斜着边向上切边找路,终于又走到路上。
路还是很难分辩,我吃力的向上走着,拨开荆棘仔细的分辩着道路,因为挡在你前边的是越来越密的灌木和荆棘,一旦没了路就会寸步难行。千仔细万小心还是把路走丢了两次,好在不久路又找了回来。
快6点时,我终于站在了山脊上,这里离北陀只有一步之遥。
前边陀顶方向又传来什么人的喊声,我向陀顶赶去,脚下的路是北陀下天生桥的“大路”,然而路上却一个游人也没有,也是,都这会儿了,游人早已下山了。北陀到了,山顶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我判断刚才发出的喊声的人一定是驴友,而且他们一定是下了辽道背,因为这会儿敢在山顶逗留的绝非普通的游客,且根据时间判断这个时间他们不会再走下跑泉厂的山脊了,那样天黑前找不到营地的,退一步讲他们即便走山脊的话在我的视线中也能看见也们的背影,所以他们只能是下辽道背。
迎着即将落山的夕阳,穿过茂密的桦林向辽道背赶去,辽道背快到了,远远的我看见村头林场的小院里有一顶蓝色的帐蓬,果然有驴友,今晚我不会独自一人了。
边向下走边想:“西涛他们肯定早已下了山,清峰虽说今天走北南陀,但他们是团队,而现在村里只有一顶帐蓬,人不会多,可能只有一两个,这会是哪儿的驴友呢?嗐,管他哪的呢,天下驴友是一家”。
辽道背到了,没走近小院就听到了说笑声,显然不是一两人。“嗐-----”远远的我先打了个招呼,双方都有些吃惊,我吃惊的原来正是清峰的人马,而且其中老朋友很多,光叫上名来的就有10来个,有老大、老二、阿香、强子、石哥、老赵、嘟嘟……,还有两个小小驴:浪迹天涯、小石头(涛),他们登顶后刚刚开始扎营。而他们绝没想到会在这碰上我,领队老二直愣愣的看着我,好一会才开了口:“怎么是龙哥,你从哪儿来的”?。
清峰明天走榆树坪、跑泉厂上南陀,辽道背经榆树坪到跑泉厂一段正好我也没走过,明天可以同行,呵呵,今后不再孤单。
早早的吃过早饭,大家合了一张影后向榆树坪出发了,翻过一个不大的山坡我们登上南天门。“南天门”,好大的名气,原以为一定有一个漂亮的垭口或关门,实际不过是一个小土坡。而山西一侧的风光更让人不敢恭讳,低缓的山坡、浅浅的山沟、稀疏的植被,让人提不起情绪,唯有沿途村子里那怒放的杏花让人耳目一新。
一路下行,走过榆树坪,走过化虎石,又翻过一道梁子,我们下到一道有水的沟中,顺着这个沟就可以一直走到跑泉厂。
“你们先走一步,我洗一下袜子”。昨天探路香炉石,灌的鞋里又是腐叶又是泥,袜子脏的不像样子,这会趁着有水正好洗一下。
洗净了袜子,驴友们已走的不见影了,我急忙去追赶,谁知刚走了没几步,下台阶时脚下石头一活,本就带伤的右脚又崴了一下。剧痛!脚不敢沾地的痛,掏出白药喷剂喷了喷,脚还是不敢沾地,只好坐着稍稍的休息一下,再试着站起来,还好,虽然还是痛,但能坚持。于是我一拐一拐的向前走去,这下子速度慢了许多。
走了一会后,脚痛慢慢的减轻了,看看踝关节也没有肿,看来只是两个月前的旧伤又抻了一下,问题不大。
跑泉厂到了,阿香找了一家老乡为大家安排午饭,我则在老乡家的柴堆中又找了一根树枝削作拐棍(原来那根上午给了大海),脚痛,下午及明天的路要靠柱双拐了。
下边又上来一车人,原来是小刀带的商业团队,司机朱师傅也是老熟人, 大家劝我别上南陀了,跟朱师傅的车返回,我谢绝了,因为我感觉脚痛越来越轻,现在只有落地不正时才痛一下,正常走平路已和好人一样。几年前我就策划过南北陀环穿,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实现,现在主要的、最困难的地段已走过来了,剩下的都是可以平趟的路了,眼看着胜利在望,我怎肯功亏一溃?
再次的上路,我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尽量选平坦的地面,小心翼翼的落脚,开始时速度很慢,渐渐的加快了速度。当走到材林里,与小刀带的队分手告别后开始拔坡时,我已逐渐走到了队伍的前列。而右脚的状态越来越好,虽然偶而脚没踩平还会痛一下,甚至有时是钻心的痛,但走平路已没什么感觉了。
大队人马穿行在登陀梁的松林小路中,这条路同其它陀梁的路简直没法比,由于山西一侧的老乡每天牵着马上陀梁做生意,长期的人踩马踏,那小路已变非常的宽阔,沿路地区水土流失的很严重,许多大树的根深深的暴露出来,更许多地方甚至是泥泞不堪。
两个小小驴喳喳呼呼的活跃在队伍中,给大家增添了无乐趣,大家互相鼓励着向顶峰冲去。这支队伍真棒,尽管其中不乏新驴嫩驴,但一天走下来却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喊累的。
下午四点半,我们登上了2281米的南陀顶,老边见了我夸赞道:“又回来了?这个五一你可玩爽了”。很快,大家下到了马场,还是我三天前扎营的地方,那个传统的记外营地,大家扎下了自己的帐蓬。
天又亮了,今天是我出行第五天,是我计划的最后一天。
清峰的驴友今天要走要关石出山,而我想二走芦芽沟,因为大前天我只走了芦芽沟村向上到城南沟的路,今天想走芦芽沟村向下的路,听说那段路上有一个很不错的瀑布。
王老大要与我同行,这是我求之不得的,这样我今天的行程将不再孤单。
告别了大部队,我和老大先一步踏上了新一天的行程,沿着那段熟悉的路我俩人向前走去,一个多小时后走到了那个岔路口,上回我是走左手的路,过矿场走上大路的,今天我们想走右手的路,记的老边说过:两条路都能到芦芽沟。
沿右手的路走不多远又是一个岔路,一个继续走山梁,一个向下插下去,我们选定了走山梁的路。
顺着山梁,路越走越模糊,渐渐的我们走进了杂木林子,路消失了,此时我们才发现刚才的选择是错误的。退回去吧?已走出这么远了实在心有不甘,好在这里的坡度不大,而且从树空中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那个矿场,最终我和老大选择向下切去,向矿场方向切下去。
又踏上了沟底的大路,此后到芦芽沟的路是轻车熟路了,我们疾步的走过芦芽沟,向南,向出山的方向拐去。
一阵山风吹来,“好香啊”,原来路边有一棵丁香树,百头、千头、万头的丁香花开的正浓。让我有点意外的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老大竟不认识这种植物。
脚下的路向上斜去,老边说过,在大路的上坡处就是那个瀑布所在,路边有小路可从瀑布上边下到沟底,再沿沟走就可以出山。我们边走边在路边搜寻着,搜寻着那条能下到沟底的小路。路找到了,我们顺着路来到大瀑布上方,那是一级斜斜的瀑布,瀑水将脚下的岩石冲刷成一个个水潭,风光非常的美,而这个瀑布的下方是一连几个瀑布。
本欲找小路下到瀑底,但老大找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找到,而我受脚伤的拖累,只能远远的望着老大,不时的喊:“千万注意安全”,“别找了,回来吧”。
王老大最终还是回来了,因为实在找不到下瀑布的路,我们只好又翻回到大路上向前走去。
走出有一里地又发现一条小路,一条能下到瀑布下边的路,顺着陡峭的小路往下走,从树空里看那瀑布,一连五、六级跌落,异常的美丽,总高没有百米也有七、八十米。
下到沟底,我们逆流去找寻瀑布,河床里遍布着一个又一个一人多高的巨石,我们时而爬上跳下,时而拐来饶去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老大还摔了一个屁墩,这才来到瀑布跟前,结果却令人失望,眼前的瀑布不过如此而已,还是那句话:“距离产生美”。
已经中午1点了,寻一平坦的石头,我们简单的用过午餐,然后又下游走去,去找寻老乡说的那条能出山的小路,但陡峭的河床里全是巨石,找来又找去,哪里有路的影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行走,一分钟仅能走十来米远,刚才去瀑布下边不过二、三百米的距离,就用了差不多半小时时间,这要是出山得用多长时间?无奈之余只能放弃走小路的计划,重新走大路。
路在沟顶上转来转去,眼前的沟青翠欲滴是那样的绿,那样的美,美的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绿的好像置身于湿润的南方。
“看、山下的沟中有人放羊”。“有人就有路”。我们还幻想能下到沟底,却再也看不到下去的小路。
翻过一个山口,路拐进了另一个山沟,再行十余里是油盆,我们的车正在路边等我们,车上的弟兄们已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对不起,耽误大家时间了,但这一趟走的非常值”。
汽车飞快的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将近8点回到了市里,接着是例行的FB,鸟兽散。
附:5天的实际行程
D1、大桥----要关石----寨倾----南陀 实际行程约13公里,总上升1600余米,总用时8个多小时(含护林员耽误1小时)。
D2、南陀----芦芽沟----旧营----香炉石 实际行程约32公里,总下降1500米,上升400余米,总用时13个多小时(含护林员耽误1.5小时)。
D3、香炉石----北陀----辽道背实际行程约20公里,总上升1400米,下降600米,总用时12个多小时(含来回找路6小时)
D4、辽道背----跑泉厂----南陀 实际行程约19公里,总上升1000,下降500余米,总用时9小时(含跑泉厂午饭1小时)
D5、南陀----芦芽沟----油盆 实际行程约20公里,总下降1600米,上升200米,总用时7.5小时(含瀑布处找路、玩耍2.5小时)5天的时间,100多公里,其中除寨倾到南陀间的一部分路段和跑泉厂至南陀的10公里是走过一次的旧路外大多数路段是自己没走过、也没有攻略可参考的新路,而芦芽沟---旧营10几公里是驴友没走过的新线,香炉石---北陀10几公里虽有驴友部分走过但没走通(保定有驴友来此是FB游,进沟走不久扎营,第二天返回)的线路。三天的独行尤其是香炉石---北陀的探路对自己是一个考验,好在运气不错,虽费了些周折总算是走通了,个人认为除已开发的景区外南陀---芦芽沟线,芦芽沟村---旧营线,香炉石---北陀线是南北陀各线中风景最美的线,当然也是强度最大的线。
2016-03-30发布拍摄于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