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64
酒泉等(5)
一路向北向西,再向北 (回忆之2012额济纳行)
向北向西,再向北之我行我路
2012年国庆大假全国第一次实行高速公路小车全免费,再加上中秋连着国庆,8天假期,自驾出游如井喷之势,听说大假的第一天,热门路段的高速路变成了慢速路。我们错开前一天的出行高峰,10月1日早上6点,与老朋友一起,驾着Jeep,驶入高速入口,离开阴雨连绵的四川盆地。
这次自驾,我们准备了一些CD。那几天车载音响里发出最多的声音是轻欢浅醉准备的几张摇滚音乐碟片,而我带上的两张汪峰和齐豫的精选集,还有一张藏歌碟,只有汪峰那张受欢迎。音乐弥漫整个车子,也迷醉车上的人。我们和着音乐一起唱,一起吼,一起宣泄,一起释放,这种感觉很带劲,让我在摇滚里忘却平日里的俗事和不如意,旅行有音乐陪伴,或许更容易感动。
音乐与旅行结合,把平时的紧张和压力化解得无影无踪,心情的松弛感一下被放大,音乐成为旅途中释放内心情绪的助推剂。在旅行的车里放着音乐,和着车外的风,跟着音乐的思绪奔向向往的地方,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出川之路,自然是在过桥梁、穿隧道。读高中地理课时,高速公路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介绍高速公路是以后道路建设的发展方向,还可以用着战备时战机起停等等。20年后,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从前不敢想象一两天到达的地方,现在轻松实现,感受到由此带来的便利。由于从青川到兰州的高速还没有贯通,我们只有北上广元绕道汉中、西安,再西去兰州。出川进陕,最大的屏障就是秦岭,如今连接川陕两地是一组穿越秦岭的隧道群,虽是高速公路,却依然能感受到蜀道的难。车过秦岭,天空放晴,山体的绿色植被让我感受到久违的舒畅,但是中国的中央山脉不如想象的高,或许是因为道路本身就在山腰上,相对高度在视觉上不那么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比感了。
为了赶路,第一天我们最初的计划看是否能到达武威,实际上到达兰州已是下午6点过。那时,兰州下起了雨,正犹豫是否就在兰州休整,雨似乎又停了,还是往前再赶一段,要不然第二天从兰州出城又会耗去至少半个多时辰。谁知刚驶过兰州不远,雨又断断续续下了起来。似乎在兰州与去西宁、去武威方向分路的时候,天完全黑下来,漆黑的道路,地面和道路两侧的反光提示不那么明显,轻欢浅醉看路开车有些艰难。我们向着永登县前进。很长一段距离才出现的高速路上的提示牌显示的下一个城市的公里数,在这个时候似乎比实际数显得更长更远,下一个出口——永登总不到来,意料外的情况出现,大家有点紧张。
这次远行,一路上让我们紧张的是怕没油。轻欢浅醉与他的朋友换的车开,不知道油箱只有50L的容量,第一天上午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第一次加油,错过了服务站,还是就近下到一个乡镇去加油。在傍晚路过兰州时,油箱显示还能跑100多公里,跑了4、50公里,油箱显示正常,还能再跑50多公里,谁知接下来没跑一小段,油箱就提示需要加油,这近100公里竟没有一个服务站。黑灯瞎火,真在路上停摆了怎么办?天黑,加上时有阵雨,速度跑不起来,耗油快,有些心慌。好象是晚七点半还是八点,车子才总算开到了永登县。当然下出口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加油站加油。
有朋友9月底出发走这条线,电话联系说过酒泉后有400公里无加油站,此后让我们随时都关注油箱的状况,到酒泉后,还特意买了一油桶,备了20L油,说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结果此后几天都没有用上这桶油,没有传说中不方便加油的情况,那就留到最后一天最后一次加油用。然而在我们快结束旅程时,来一段不小的插曲。在返回离家差不多只有100多公里的时候,路过好几个服务站都还没建设好,无油可加。关键时总可以派上用场了吧,哪知真使用这桶油时,出状况,导油管与油桶不能旋丝扣住,我再试,不小心让活动的管子滑入到油桶底,这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有把油折入矿泉水瓶里,再倒入车的油箱,如此转了几瓶,勉强可以开几公里,然后再找一出口出去加油。不会拍照的惜羽还兴奋地从车上取出我们的相机为这段小插曲咔嚓咔嚓按动快门。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我们离开永登。出永登不久,前行的高速路封闭,绕道而行,还好只走了一个小时,就回到高速路上,但也多耗去半个时辰。
从永登县开始,就进入河西走廊。高速公路在走廊谷地平直的向西延伸。在南面与一直伴随高速公路,与之基本平行的是一列高耸连绵的山脉,近在眼前,不时能见山顶的积雪。在北面有一些低山,离视线或近或远。这一南一北的山脉相隔近百公里,越往西越宽,至酒泉附近已近三百公里。高大山脉的雄壮与谷地的开阔在这里相遇,其实就是青藏高原与内蒙高原之间一条宽阔的谷地,用走廊来说它太贴切了。南面这条山脉,叫什么?我竟然还给了老师,朋友提醒:祁连山。惭愧啊。当真正走进河西走廊,才把曾经在地理课本上的地理名词与眼见景观地貌对应起来,我想以后不会再忘记,行路会让我记忆深刻。
进入河西走廊后,空中的小飞虫明显增多,打在挡风玻璃上,留下痕迹。车前挡风玻璃除了粘着小虫子,还有空中掉下来的鸟粪。我纳闷着,朋友说是河西走廊是农业区,自然小虫子就多。可为什么我们在四川的农业区的高速公路段没有此现象呢?是因为空气湿润,小飞虫大多附在植物附近,不容易被风吹散?胡乱猜想。朋友为了我在副驾上可以随意拍照,还特意几次使用喷水清洗挡风玻璃。
这一天,我们要穿越河西走廊的三大重镇:武威、张掖、酒泉。高速公路在三个城市边划过,能看到城市的规模很大。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滋养了那里的生灵。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赶到酒泉,结束向西的行程。休整吃饭,补充燃油,开始向北进发。离开酒泉城区,问去额济纳的路怎么走,费了一些周折,那时已经是下午4时。刚出酒泉,进入一段不宽弯又多的柏油路便道,路面可能是多年没再修缮,一些小坑洼让车速不可能快起来,阳光从右后边的树缝透过来,我们前进的方向不是北呀?!不知道多少个左转右转,穿过一段有些风蚀,又有些人为开挖小荒山后,看到金塔县,才确认没有走错路。
途中见到大片大片的辣椒摊到开阔的荒漠上晾晒,荒漠就变成了火红的色彩,着实吃惊了一回,甘肃也产辣椒?我们特意在路边停车拣起一两个辣椒闻了闻,还真有辣味。身在四川的我也没见过这气势,满地成片的辣椒。说不定,我们吃的辣椒还有从甘肃运过来的。10月4日下午再返回酒泉时,却没经过这,我和朋友都纳闷,不是只有一条路吗?倒是看见不少棉田,老给我错觉以为在新疆,惯性思维,新疆才产棉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盛开的棉花。下车与棉农交流,他们一天摘棉花能挣700元。
旅途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不经意中见识不曾知道的事和物。
向北,穿越戈壁大漠,才能到达额济纳。在进入大漠前的一个十字路口,犹豫了一下。前方仿佛在军事管制,所有车都在接受检查,慢慢地放行。可能不是这条路,向右一拐,行了一段距离,感觉还是不对,问路边闲暇的人“去额济纳怎么走”,“倒回去,向上走,这前面是去阿拉善右旗”,顺着指的方向看去,就是刚才军事管制的方向,航天城的入口。原来,这条从酒泉去额济纳必经之路,一大半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管辖的区域。
掉头,驶过去,我们被告之:“请不要停留!请不要拍照!”。
驶过检查点,路面明显好很多,也宽敞许多,路的两边种植着什么树,记不清,胡杨树?至少是耐旱的树吧。树根附近布有水管和龙头,我想实在是太干旱的时候,这些设施会派上用场。驶离主营区路段,路的两旁不再有树,路面由宽过度到只有两个车道,视野顿时开阔,荒芜的大漠戈壁展现在眼前,路笔直延伸至天际。发射中心一些营区散落在大漠里,每一小规模的建筑群之间相隔很远。远远地看到卫星发射塔。我们已经行至大漠深处。
快离开航天城时,望见左前方有一片小的胡杨林和停泊的车辆,这就是打前阵朋友说的野胡杨林?本想开车向前方多驶进一段,找片安静的林子,松软的沙子以及交替起伏的戈壁地面,不好找路,再有太阳快落山,还是就近下车,抓住最后的余辉。

这一小片还没有完全黄透的胡杨林,个头不算高大,附近蜿蜒一条小河。风带来的沙子在林子旁垒起几米高的沙丘。第一眼见到它还是兴奋了一下,就要接近本次拍摄目的地了。虽然只有不到半个时辰的拍摄,没拍几张就要收工,有些没尽兴,但也算是一场热身赛了。
从航天城的野胡杨林撤退后,天不知不觉黑下来。从额济纳出来的车和开往额济纳的车似乎一样多,两边各自反向而行的车辆在黑夜里形成一条只见车灯的长龙,车子的数量似乎比白天更多。离开额济纳的车子,会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酒泉或金塔,而我们距离额济纳应该不远了,虽然心里没底,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休整。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城市的灯火始终没出现,就意味着我们还要继续前行。只有两个车道的路,相对而行的车灯,让朋友开车很辛苦,朋友决定跟随战术,不再去超车,与前面一辆车保持一定的距离,眼睛相对轻松一点。晚8点半左右,看到路边的指示牌“东河大桥宿营地”,这才结束了两天来的长途跋涉。
东河大桥宿营地是在额济纳城边的河滩上一片长有300多米左右、宽有100多米左右的沙地,靠近河边有一排高大的胡杨树林。沙地上已经搭起了很多帐篷,小车随意停放着。这片宿营地,就是私人圈起来的一个临时接待站,等国庆大假过去,就不复存在。当然里面谈不上有什么设施,只有两个位置的临时厕所,以及只有两个出水龙头的两大桶抽取来的地下水,对于差不多近百辆车的露营者来说显然是不够用。如果当地政府有意开发,不如好好规划一下,建设一个完善的户外露营接待站,包括车辆指定停放区域,帐篷搭放区域,以及供水、卫生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第二天我们离开营地时,地面的垃圾随处就是。
决定把帐篷搭在什么地方,费了一些周折。选定地址,搭帐篷,再做饭,收拾清楚,已经是晚10点半。似乎,我们有些兴奋,拣了一些胡杨干枝,升起一堆篝火,享受一下风柔云淡月圆下的温暖与凉爽,两种完全相反的感受夹击着身体的两面。燃起的火焰把胡杨树映成红色,与夜空的冷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拿出相机随意试拍着,把这场景记录下来。再把牛奶放在篝火旁烤热,好不自在。等这股热情散去,进到帐篷,退去所有衣服,钻进睡袋已是零点过。和着帐篷外呼呼的风声,枕着大地,暖暖和和,美美地睡了一觉。
向北向西,再向北之额济纳秋色
第三天,睡到自然醒,竟然还很早,才早上6点,爬出帐外看了一下,天色是还很早,于是又钻进帐篷。等到6点半,收拾起相机,叫上朋友向河边走去。河滩上析出的盐碱告诉我们为什么营地提供的地下水不能直接饮用。
天亮开后,却没有好光线,再等了一阵,看没什么希望,就往回走,谁知突然起风,沙尘扑面而来,沙子在林子里减慢了运动速度,形成了沙雾。我们躲进车子避风,原本准备做早餐,就改在车里简单应付了。等了一阵,风还是没停,只是稍微小了一点。没有好天气和光线,没法拍照。我们也不着急,慢吞吞收拾帐篷,等我们离开营地时,只剩下3辆车。驾车向额济纳城内开去,然后悠闲地找吃饭的地方。
午后,先去打探准备拍摄的景点。当来到一道桥,沿江一带有几百米长的完全黄透的胡杨林给我们惊艳的感觉,视觉的冲力力就象被针刺了一下,大呼小叫“漂亮,太漂亮了”。当一个元素连续重复出现,美就突显出来,眼见的几百米长的胡杨林黄色长廊,纵深再从一道桥到八道桥还有2、30公里,算算面积,是何等的壮观。虽然这个时候天还有些灰蒙,不太强烈的阳光从顶上照射下来,已经让胡杨林的黄足够灿烂。灿烂的色彩,给我灿烂的心情。
我们的车子向右拐,决定往黑城、怪树林方向先采下点。正准备出城,发现一小片胡杨林,好象不会收门票,那就进去看看。从一小道慢慢开进去,看见好几顶帐篷搭在里面,我们说今天晚上找不到住处,就来在这里露营,比昨天的东河大桥宿营地舒服多了。这时,天空悄悄变化着,深蓝色的云压在地平线上,阳光在云缝间来回游移,投射到胡杨树上,相机开始不离手,追逐着那一线阳光。这小片林子,还有点非洲草原的味道,胡杨树稀稀拉拉散在沙地里。天边的乌云越发浓重了,头顶的天空暂时还算明亮。没过一会,阳光就渐渐收起来。我们退出来向着城外驶去,天空竟然飘起雨滴来,尽管不大,但让我们准备再次露营的计划变得有些担心,这个时候宾馆已经不好找,基本都是满员。出发前,曾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天气预报,说是下雨的概率是20%,这就偏偏遇上,我们的人品是不好还是好呢,呵呵。
我们来到红城、怪树林。在外隔着一人多高的铁丝围栏看了看黄土夯成的立方体红城遗址,就没去了解那段历史。同样在围栏外看了看怪树林,就是矮小已经干枯的胡杨树干,没有好光线,没有激起拍照的欲望,就不想进去了。好在,这雨很快就停了。光线想挣破云层,但力量似乎还不够,只是偶尔透出几道光柱来。
我们跟着两辆车子向荒漠深处驶去,享受一下自由与随性。领航的车陷在了沙地里,另一辆绕道去救援,我们问是否需要帮助,他们说有工具,问题不大。我们就不再前行,还是准备原路返回,下一步准备做什么,也不知道。出来旅行,我的心态就是随遇而安。这里的大漠戈壁,与我想象中有点不一样,不够粗犷,或许是地面夹着沙子,柔化了它刚烈的性格。朋友说,出甘肃,入新疆,戈壁滩就粗犷了。等我们准备离开大漠戈壁,上到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公路上,才注意到上午的风沙留给我们的记忆,细小的沙尘堆积在车窗上。
这一两个小时,天空变换着不同的表情。回到城里,阳光强劲地射出来。快下午5点,既然阳光出来,还有时间,我们决定去二道桥景区。当我们来到滨江路,在还有些厚重的云下,那一排被阳光照亮的金黄的胡杨林再次给我们震撼。这条滨江路应该是国内最漂亮的滨江路吧,而且这几天,这条滨江路应该是全国最拥挤的滨江路吧,道路被蜂拥而至车辆堵死,我们的车也只有停在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里。
朋友说额济纳的胡杨林的精华在二道桥和三道桥。传说额济纳的胡杨林是因为老谋子的《英雄》外景地而捧红,让一个偏僻的小城因为旅游而红火起来,曾经只有几条小街道的额济纳城如今是大道交错。传说平常只有1万人的常住人口,到国庆大假这几天,有10万游人。
进入二道桥景区,转过入口,便看到形状各异、粗壮高矮不一的胡杨树,建在沙地上的栈道指引着游览路线,胡杨树或密或疏地分布在蜿蜒的栈道四周。头顶的天空已经尽显透明的蓝色,黄透的胡杨林在蓝天映射下灿烂之极,来之前,没有做功课,没想到有这么大片的胡杨林。这么大面积的胡杨林尽显壮观,自然就吸引众多的游人。在景区里想避开游人拍,是件困难的事。阳光时而露出来,时而躲进云层,太阳快落山了。还好,拍了快1个多小时。
这次出行,差一点悲剧。出二道桥,又到三道桥看了看,太阳完全落下,没了光线,就没再举起一次相机,我把相机从脖子上取下挂在肩上。在等来景区的观光车时,准备把相机放进包里,竟忘了相机挂在肩上,直接退双肩包,只听哐啷一声,相机掉地上,水泥地上啊,朋友忙拣起,拿起摇了摇,没声响,我再拿过来拍一张,貌似没问题,天呐,24-70的“屁股门”事件没有发生,才几个月D700,貌似也没问题,只是遮光罩有点痕迹,还好,相机是镜头朝下直端端落下,遮光罩缓冲了一下,要不然“屁股门”事件说不定会上演,要不然就没心情再拍后来的图片。晚上仔细检查了一遍,貌似一切正常,不幸中的万幸。
出景区后,我们还是找到一个简易的小旅馆,可以简单洗漱一下。还有为了第二天一早没有收拾帐篷的琐事,节约时间,趁人少,通过可能还没有人值守管制的道路口,赶往八道桥,再倒拍到一道桥。
10月4日,一早,朋友为了不在加油站排上长队,6点就起床,去加油站,来得更早的车子已经有几辆了,还好只等了20来分钟。加满油,再接上我,向八道桥驶去。
深邃干净透明的宝蓝色天空顶在我们的上方,偶尔还能见几颗星星,清新,舒服,很久都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天空了。
街道上已经有很多游人,向着二道桥景区聚集,都说摄影发烧友才起早贪黑,现在普通的游人也这样早起,来享受一天最美的时刻。进入二道桥的路口,我们被拦住,小车不能通过。没想到这么早,交警已经在上岗了,当然有关系的车辆被放行,我们僵持在那里,无果,交警说返桥右拐,遇红绿灯再右拐,有路牌指示,可以到八道桥。只能这样了,僵持在那没用,早晨宝贵时间会被耗去。
出城后,沿河边很多游人在等候日出,我们在一开阔的河边沙地停车。在平常的日子,我想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时间去关注一天开始的天空变化,享受日出之景。对面山头的天空由黄色向上渐变到淡橙色,再过度到淡蓝色,太阳在跃出山头那一刻,等候的游人用欢呼声迎接这一天第一缕阳光,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然之美。阳光从河的对面山头照射过来,所能照射到的地方罩上一层透明的暖暖的橙红色。大地在一晚的休息后复舒过来。这趟出来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已经知足了。
出城20多公里左右,在路边看到一些小规模连续的沙丘。或许这是沙漠的边沿,让我有些惊讶,虽然我们没有翻越栏起来的铁丝网去走走。
前行到去八道桥的一个叉路口,路口被封住,无法过去,应该是景点的运营公司所为,一来防止过多的车辆进入造成拥堵,二来只有从一道桥进入,增加门票收入。传说五道桥到八道桥的胡杨林平常是不收门票的。那只有返回一点,在一路边进入一片规模不算太大的,个头不算太粗壮的胡杨林,其实这样也好,清净,这片林子里只有我和朋友两人。这片林子虽不及景区的林子壮观,但少了拥挤的游人,倒也有一翻清新的感觉。
胡杨树在蓝天下自由舒展的生长,透明的黄色与透明的蓝色在镜头里组成一副副画。心沉浸在这纯粹色彩的世界里。清晨一点点清凉、清新的空气吸入体内,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舒服和自由的状态让我很享受。
我发现这两天看到胡杨树树叶有几种形状:长条形、心形,以及两者之间的一种形状。后来看资料说这和胡杨树树龄与树型大小和根系发达有关,因为它们所吸收到的水分不一样,供给树叶的水分和营养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形状。
那天早晨,是出来拍照最舒服的一天早晨,没有扎堆的人,安静,随性,见到感兴趣的,就停下车。朋友负责看路开车,我负责看景叫停。即使是路边孤独的3棵胡杨树,看似一个装饰感的图案,都会吸引我们停车驻足拍上一阵。
到目前为止,额济纳秋色是我见过最灿烂的秋景。
向北向西,再向北之边走边拍
这趟出来,我没有做功课,那天轻欢浅醉在电话里说出“额济纳”这个地名的时候,我只知道大概方位,沿途有什么地方可以游览,没有去考虑。这次旅行那就享受旅途的随性吧,有时候就想这样去做,太有目的性,可能会因未实现而失望,而这种漫不经心的旅行说不定会让自己惊喜。拍完胡杨林后,原计划从北线,经巴丹吉林沙漠,到银川,再南下回川,但听说这条线货车车队很多,同时考虑到去沙漠游玩,时间也不够,最后决定还是原路返回,顺道去张掖看看那里的丹霞地貌。
我提议返程用两天半的时间,不用来时的两天,那样轻欢浅醉开车太累。
10月4日午后我们离开额济纳,回酒泉,再去只相距23公里的嘉峪关。那天到酒泉后,在问路的时候,我老是问在什么地方能上去嘉峪关高速公路的路口。朋友纠正说,就是这条城际公路,直接到嘉峪关,不用上高速。在我惯性思维里,城市与城市之间总会有田野来分割,然而酒泉与嘉峪关已经连为整体,在路途中见不到田野,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时代的痕迹。
下午5点左右,我们就来到嘉峪关。太阳开始西沉,暖暖的光线照在最西端的古长城上和关楼上,还是有些雄壮的感觉,但是嘉峪关与我想象中孤独的矗立在广阔的大漠中那份苍凉荒芜的意境相差很大,不远的酒泉钢铁厂,以及周围无数的电线杆,都在嘉峪关关楼视野中,再加上关楼外墙正在维修,让我没了兴趣进到关楼里去。当初建设酒泉钢铁厂选址为什么不再远离几公里,城市规划让这历史感的建筑显得象一人造景观,哎……
好象是在张掖至酒泉的高速路段,我们邂逅了古长城。当天没有记笔记,路段与地名已经模糊。透过车窗看到并不高,不到1米厚,时连时断的黄土堆砌的矮墙,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这是古长城”,等我们驶过一处高速公路切断了的古长城遗址标志,这才确定。古人不会想象千年后,他们用于阻挡游牧民族的连续城墙已经断裂,还有杂乱杀风景的电线杆相伴左右。
下午经过嘉峪关市时,我们犯下一个大错误。认为嘉峪关不是旅游城市的中转站,游人要么回就近的酒泉市,要么再西去出甘进疆。游人不会太多的停留,再加上穿城而过时看到众多的酒店,在关楼遗址游览很快就会回来,而没有预先把酒店定下来,从嘉峪关遗址回到城内,满街找旅店用去两个多小时。
5日清晨,睡到自然醒,还是很早,发现窗户外正对着钢铁厂,而楼下就是简陋杂乱的小巷,昨日见到的嘉峪关市城市建设高楼大厦,现代建筑很光鲜的一面,把这些小巷挡在后面。
我们悠闲的退房后,再漫无目的找吃的。吃什么?大家都没主意,关键要有特色,这是我们统一的意见。边开车,边看路边的餐店,什么面啊,什么囊啊,都没激起我们的食欲,行至体育大道西段(面向关楼遗址方向),突然轻欢浅醉说那有全洋汤粉。试试,结果让我们喜形于色,吃过后都说这全洋汤粉应该叫美食了,汤鲜味美,而当时我们却没有拿出相机拍一张留着纪念,只顾享受美味。那天在窗口等候我们的全洋汤粉时,看见她们的制作过程:先把一块羊油在锅中热化开,再从一大盆中舀入先期炖制清澈的羊肉汤,锅中发出兹兹的声音,烧开,放入粉条、现切的羊肉片,还有豆芽、菇类什么的(这一点实在记不起了),把汤汁烧开盛入大碗,再配一大饼。每一碗都是单独制作,三位厨师紧密配合,一位掌勺、一位切羊肉、一位打下手。两分种左右的样子就交到食客手中。
这次西北之旅,吃过的还有一种美食就是肉夹馍,差一点就忘记了,还是最近看《舌间上的中国》重播提到它,那滋味才回忆起来,对,就是它,在民间在生活里的美食。那是返程最后一天早上,在西安边上的一个小县城吃的早餐中几个品种之一。事先烤制好白吉馍再用炭火烤热,然后用刀破开,把烧制好的深褐色腊汁肉剁烂夹入馍中,这分明就是馍夹肉嘛,怎么就叫肉夹馍呢,呵呵。馍软肉糯味香,肥瘦得当,肥而不腻,入口轻咬及化,浸入汤汁的馍,分不清嚼的是肉还是馍,轻轻嚼动后就急迫咬第二口。肉味有点象我们这的卤肉。问过摊主,说这种食物在当地很流行,甚至当主食来吃。那天早上,见路人在在小食摊买过边走边吃,很方便。
对于在西北的各类面食,什么拉面抄面,就不入我的口了,还是四川的各类面食有味。
在嘉峪关吃过几天来最舒服的早餐全羊汤粉后,前往张掖。
中午来到张掖市,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为我们发放张掖的旅游地图和图片资料,很有旅游意识的城市。打开地图和图片资料,让我初步了解到张掖的旅游资源,从前,我对这里的信息了解基本上为零。进入市中心鼓楼遗址路段,感受到曾经丝绸之路重镇的气息。张掖有很多历史沉淀下的东西和自然景观可供游览,而这次没有时间去了解,只是匆匆而过。
我们不能再犯昨天的错误,先把旅店定下,吃过午饭,稍微休息了一会,才前往张掖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那天,我们没想到的是景区的面积竟然还很大,早知道就不该休息了,直接过去。在肃南县,丹霞地貌有大红山丹霞、白银乡丹霞两处,在张掖市北边还有平山湖丹霞景区,我们去的是张掖市西边肃南县康乐乡的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在网络上查了一下资料:张掖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县,面积约410平方公里,其中彩色丘陵面积约4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大群,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如诗似画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地说,它是漫长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产物。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
康乐乡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有4个大的观景台,景区的观光车在1—4号观景台循环发车。当我们来到最大的1号观景台,被眼前奇丽景致所折服。受阳光照射的方向和角度不同,上午和下午看到的景色会不同。这里的丹霞彩色丘陵,背光时稍显暗淡,受光时在阳光照射下立刻焕发出不一般的神采,生动起来。云海涛涌、鬼斧神工、雄奇刚毅、线条舒展、火红艳丽、色彩斑斓,我还能联想到什么词汇,词穷,无法描述眼见之美,好在,在这里拍的照片还算基本满意,想看看时,就翻出来慢慢回味。太阳逐渐西沉,我们没有时间去4号观景台,也只在2号和3号观景台山下抓紧拍摄。最后一点光照在远处的山头,这些彩色丘陵就要睡觉了,等待第二天太阳出来再苏醒,而我的镜头抓住那一瞬间,满意而归。
就这样,离开额济纳后的三天半的时间,一边游览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一边已是回程的路上,从容原路返回。这次出行全程是轻欢浅醉和惜羽开车,我不会驾车,无法替换,辛苦了他们,在此谢谢!
7天,5000公里,对于我来说就是放风之旅,4年来的第一次自由远行。最后两天返程,就此结束我们的行程,从西北方向的额济纳的阳光灿烂回到四川地界,还是没完没了的阴雨连绵。
(朋友的车,所以P了车牌号)
2016-03-30发布拍摄于2018-01-30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