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西安
西安博物院
【蟠螭纹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通高17
【蟠螭纹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通高17.5厘米,口径15.3厘米,腹径18.5厘米,耳高5.2厘米,足高4.4厘米,重1.74千克,1980年元月西安市长安县(区)西周丰镐遗址出土。

鼎体呈扁球形,附耳微曲,敛口缘凸,深腹,下承三兽蹄足。带盖,盖心残缺,盖与器子母扣,拱盖上有三环系,盖面有中心圆和两周宽带弦纹,其余部分均饰变形蟠螭纹。器腹中部有一道绹索形凸弦纹,上下饰同样的蟠螭纹。腹底呈饼形微凸。两耳内外
两面饰云纹,耳侧为绹纹。足根部饰浮雕式饕餮面。

器盖与腹部所饰的蟠螭纹,以方正的云雷纹与粗线“S”纹配列来表现,这种形态的蟠螭纹始见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早期。足肩部的饕餮纹省减躯干,角在额顶左右分卷,鼻、眼相连,左右的腿足独立于面部侧下。餐餮纹为二里岗时期至西周早期盛行的主要纹饰,这一阶段常饰于器物的腹、颈等主要部位,作为器物的主题纹饰。西周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一般出现于器物的耳、足部。从此器的形制纹饰来看,年代应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五一就近旅行日记
2022-05-012022-05-01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