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等(3)
登龙池幔——看景!看花!看美女咯!
登龙池曼——看景!看花!看美女咯!
龙池曼,曾经是“伏牛山七十二曼,八十四庵”之一。
龙池曼,曾经是豫西驴儿走进驴圈的合格证。
对于龙池曼的向往,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有安排上而已。
对于龙池曼的美色,早已垂咽欲滴了,曾经多次在她的裙下徘徊感叹咯!
于是,我开始研讨和计划,这门功课一定要补上的!
于是,我们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来了,带着满心的喜悦!
原始神秘的龙池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嵩县车村西南,白河东北。曼顶为“龙池“,海拔2129米。峰顶有一水池(坑),常年有水。为保护生态环境,龙池曼被限制旅游开发,因此至今保持原始风貌,神秘莫测。
我尽管是初次走上龙池曼,但是从龙池曼下过了好几次,算是擦肩而过吧!
关于相关登龙池曼的线路,我认真整理了一下,及供参考。
东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顶宝石--烧人场沟--龙池曼。(强度较低,风景一般)
南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栗树街--白河--下寺--上寺--龙池曼。(强度中等,风景绝美)
西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栗树街--油坊--龙池曼。(强度较大,风景一般)
北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纸坊--龙池曼。(强度较低,风景一般)
我们这次走的线路属于南线,强度适中,景色特美!
2012.5.18日下午15:00,我们准时从偃师出发,自驾,6人小分队。
闲玩老弟的车开的特好,一下子把车开到了上寺村。大约19:00我们顺利到达,下车,扎营,做饭,吃饭。
下寺村,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白河乡的一个偏僻小山村,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我们宿营的农家,姓蔡,我称呼他小蔡。
因为他哥哥称之老蔡,就住在他隔壁,是驴友们有口皆碑的老向导。
小蔡家院里晾晒的山葱,真大,这就是小蔡的主要菜肴咯!
古银杏树群,是上寺村的一大亮点。嵩县现存5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413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237棵,古银杏树群落集中在云岩寺、五马寺两处。最大的一棵古树树龄1359年,树高36米,树围达7.5米,遮荫680平方米。其中雌雄同株1株,黑银杏4株,甜银杏1株。这些千年银杏树高大挺拔,蔚然成林,姿态优美,叶形优雅,实属国内外罕见,构成了一处独特的古生物奇观,具有极大的科研、观赏价值。
上寺村附近有67株千年银杏古树,2007年7月以“古寺庙内千年银杏树最多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银杏属冰川季孑遗物种,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有“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浊、消毒、杀虫”的作用,有止咳润肺、益气降压、美容养颜、治疗妇科疾病等功效。
银杏树是著名的长寿树种,生命力顽强,在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漫步上寺村千年银杏林中,春来枝发新叶,绿嫩如洗;夏至枝繁叶茂,浓荫匝地;金秋硕果累累,黄叶醉人;隆冬虬枝插天,横柯交错,使游人来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上寺村的“千年银杏林”以独特的风姿,为伏牛山旅游增添了瑰奇的魅力,为爱好自然山水的人们奉献出了一道视觉的盛宴。
走进上寺村,不得不说说云岩寺了。
19日早上一起来,我和闲玩就开始去探访云岩寺了,伴着我们的脚步,我们把云岩寺细说端详吧——
云岩寺位于龙池曼下的嵩县白河乡上寺村,据传为唐自在禅师所创建。
自在禅师是禅宗大师马祖道一的得意弟子,其师承往前追溯依次为马祖道一——南岳怀让——六祖慧能——五祖弘忍——四祖道信——三祖僧璨——二祖慧可——初祖达摩。也许是自在禅师的“名人效应”吧,云岩寺的创建,开辟和奠定了伏牛山佛教的基础,使佛教在这一地区迅速蓬勃地开展起来。
到了元代,伏牛山已成为佛教名山,据《释海稽古略续集》载,元代杭州慧因寺盘谷禅师“志气超迈,博览经史,性耽山水之乐,至元中,游五台、峨嵋、伏牛、少室名山胜地。尝云‘足迹半天下,诗名满世间’”。说明至少在元朝时,伏牛山就已经成了与五台、峨嵋、少室齐名的佛教名山。 到了明朝,以云岩寺为代表的伏牛山佛教进入巅峰,《重修红椿寺记》有这样的记载:“然伏牛者何?辟支隐居,野牛阻路,自在和尚降之,名斯著尔。详载禅乘,无容赘论。山之寺,环云岩,辖□百五十余区”。说明伏牛山是因唐自在禅师降伏野牛而著名;环绕云岩寺而建的寺院多达一百五十余处,则说明了云岩寺在伏牛山佛教中处于中心及统领地位。
事实也确是如此,据明成化年间洛阳人兵部郎中乔缙《伏牛山云岩寺记》(《嵩县志》卷八)云:“云岩寺前横踊水,摄梁入寺,大雄巍峨,左伽蓝,右禅堂,钟阁在前,左藏乘居殿,后铅松茂卉,凌云蔽日。……远近高腊欲跻圣果者莫不以此为窟宅,霞庵云窦遍满陵谷”,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夫伏牛,天下名山也;云岩,天下名刹也。野牛降服而山名,白云吐岫而寺号……钟鼓齐音,殿堂仑奂,心因境净,境逐心闲,可以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又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所立的一块由嵩县知事王官之撰文的《伏牛山云岩寺记》碑石记载:“四方缁流托动,计数千余……僧舍散落,遍岩谷高下,陆下隐半见。……事农诛茅为庵者,不下数百墅”。云岩寺之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以禅修炼魔为特色的伏牛山佛教的崛起,不仅成为嵩县佛教的主流,而且对全国其它各地的佛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嵩县如入佛国。
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卷三)记述道:“伏牛山在嵩县深谷大壑之中数百里,中原战争兵燹所不及,故缁流衲子多居之。加以云水游僧动辄千万为群,至其山者如入佛国,呗声梵响,别自一乾坤也。然其中戒律齐整,佛士庄严,打七降魔,开单展钵,手持贝叶,口诵弥陀,六时功课,行坐不辍。庚子足以引游方之目,感檀越之心,非它方刹宇可比。”
明末最著名的高僧憨山德清则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方今海内禅林,第一赖有牛山苦行,非诸方可及。”
其时慕名到伏牛山修行的高僧大德多不胜数。如到伏牛山云岩寺参访独空和尚而不遇的四川无际明悟派创始人月幻无际禅师,明末四大高僧中的憨山德清、云栖祩宏、紫柏真可禅师,以及后来做了少林寺方丈的凤林桂公(元代)、幻休常润、古梅祖庭等。
可以说当时著名的僧人大都把到伏牛山修心炼魔作为“欲跻正果”的必修功课和一种修行的境界,堪称佛教的“中央党校”,正如明代著名文人王士祯《赠照幻禅师一绝句》所云:“伏牛山下结精庐,炼尽群魔剩一如。谁信近来能所尽,贯休诗句梦英书”。
伏牛山僧人不仅与少林寺有极深的渊源,而且在苏州北寺、南京瓦官寺、北京长春寺、杭州碧峰山白业堂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建寺弘法的记载。
此外,伏牛僧兵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与少林僧兵不同,伏牛僧兵的功能主要是抵御矿徒。
明郑若曾《江南经略》云:“夫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焉。其次为伏牛,要之伏牛诸僧,亦因御矿徒而学于少林者耳。其次为五台,五台之传本之杨氏,世所传杨家枪是也。”
那么矿徒又是什么来路呢?明万历五年进士王士性以亲眼所见,亲自考查而著述的《广志绎》里有明确记载:南召、卢氏之间多有矿徒,长枪大矢,裹足緾头,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号毛葫芦。其技最悍,其人千百为群,……其开采在深山大谷之中,人迹不到,即今之官采亦不敢及……貂珰以狐假虎,杀人而吮其血,按抚袖手而唯唯。
由此可知,矿徒就是在深山以采矿为业,兼杀人劫财,凶残成性的强盗。而伏牛僧兵敢以这些长枪大矢、千百为群、连官府也“袖手而唯唯”的盗寇为作战对象,可以想见其规模和战斗力是何等的壮观了。同时,也说明僧兵是受到官府肯定,被官府所认可的。
明代末年以后,如火如荼的伏牛山佛教却突然衰落了,就连盛极一时的云岩寺也几成废墟。残塔断碑伴古树,“数峰无语立斜阳”,只有当地代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和二百五十多棵唐代银杏古树还在顽强地述说和见证着过去曾经的辉煌。由于伏牛山佛教衰落得太过急剧,衰落得无据可查,衰落得充满神秘,以至于有些专家学者把它作为一个待解之“谜”。
首先,明末李自成义军对伏牛山佛教应是最具毁灭性的一次破坏。据《嵩县志》载,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义军数次在嵩县的伏牛山地区与追剿的官军激战,经伏牛山行走于南阳和洛阳之间。因为当时寺院都积累了一定的粮食和财物,有的寺院还是皇家道场,因此受到义军的洗劫。据民间传说,在云岩寺和红椿寺,义军曾和寺院的僧兵发生激战,初战义军失利,后义军从南召调集力量前后夹击,最终僧兵战败,连同寺院一同化为灰烬。在云岩寺遗址,至今仍随处可见散落的佛骨。除此之外,伏牛山其它寺院也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据清康熙十九年(1720年)《重修伏牛山演法坪佛殿碑记》记述:“流寇氛扰,佛像蒙尘,众僧奔散”。曾经繁盛千年的伏牛山乃至嵩县佛教从此几近覆灭,此后虽也屡有修复,但终难及当初之万一。
其次,邪教的滋生和盗匪的藏匿作乱使得本已受到重创的嵩县特别是伏牛山佛教更加雪上加霜。清代嵩县地区各种会道门盛行,“每有游棍僧道,假挟治病符咒诸邪术,以行医为名,……求福免灾为词,哄动乡民,归依其教。”(《高宗纯皇帝实录》),更有如段文经、徐克展等人,“竟敢于光天化日之下,借邪教为名,……阴图叛逆,许封官职,谋占城池,实属罪大恶极”(《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廷当时还把伏牛山看作是盗匪出没之地,特别是逃犯一旦进入此地,便如虎归山,无法捉捕。“据称河南西南两路,频有匪徒蠢动。近闻首恶窜入伏牛……不急掩捕,恐其啸聚为患……并着左宗棠、谭钟麟、李瀚章、潘霨各添队伍,入伏牛山”(《德宗景皇帝实录》)。由此证明,其时伏牛山已成为清廷心腹之患。朝廷不安,地方虎视,佛教蒙尘,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佛教衰落的进程。
其三,文革浩劫,使幸存下来的一点点佛教根基再次遭遇灭顶之灾。嵩县是文革时期的重灾区,各种运动几乎一场没拉下。特别在宗教方面,许多古寺庙建筑被扒,造像、壁画、法器、碑刻等宗教文物被当作“四旧”毁掉。据白河上寺村姓蔡的一位老者回忆,当时云岩寺曾有四十多座砖石古塔,炼钢铁时被拆掉垒了炼铁炉,许多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被伐掉,明代铁铸的十几尊罗汉和铁碑、大钟等也被炼成了钢铁。
盛有盛缘,衰有衰因。昔日嵩县佛教的辉煌早已被雨打风吹去,兵事匪患也好,天灾人祸也罢,但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时局动荡、纲纪废驰和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嵩县佛教的衰落。“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然国主衰微,法事焉能独荣?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不可逆转的,佛教也没有超脱这个定数。
在上寺村,熟透的红樱桃随处可见,随时可摘。
起初,大家还都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山民们辛辛苦苦种的,后来老蔡和不少山民都说,大家随便摘吧,没事,来一趟不容易,尝尝鲜还是可以的,这季节来了就是缘分呀!
老蔡拿出了一筐樱桃,大家都尝了几粒,真甜呀!
老蔡还说,这一带樱桃很多,对面山上漫山遍野都是,随便摘,只要你能拿走。樱桃熟透也就这么几天,你不去摘下来,就会落地烂掉的。
再看看,孩子上学、大人走亲串友,哈哈,一兜樱桃是必须的。
在我们出发的时候,又来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洛阳的,一支是平顶山的,相当的热闹呀!
出发了,来张合影!
看看龙池曼,高在天际。老蔡还说,我们看见的山头还不是曼顶,曼顶在那个山头的后面呢!
出村,进山。小道很清晰,顺河而上。
开初的一段路很好走的。
小路在河道的两边不停地徘徊,人在树丛里钻来钻去。
这是洛阳队请的女向导。
那个山尖尖,更加清晰和漂亮!
哈哈!顺便介绍一下此行的队员吧!
漂亮美眉——酸菜菜
帅哥——闲玩
帅哥——老人与海
本次活动策划者,帅哥——心路
老帅哥——王老大
呵呵!晒经场到了。我没晒经,正在晒人呢!
穿过晒经场,似乎一下子钻进了深山老林中了,不见天日,只见树木!
我已经大汗淋淋咯,可是,看看这美眉,还是全副武装呀!
坡度逐渐加大,小道也开始时有时无,乱石也渐渐露出狰狞,速度不知不觉降了下来。
走累了,那就歇歇脚吧!
再隆重推出俩美眉,巾帼不让须眉,很是佩服呀!
再看看海,很有点大将风度吧!
还好,还好,不见天日也有不见天日的好处,凉快呀!试想想,如果不是这些枝丫婆娑的遮天蔽日,那肯定更是炎热难耐呀!
心路给小蔡派了个好差事——帮助他背包!
这块石头,好大,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冲天一剑吧!
究竟过了几次河,我也记不清了。河里有水,洗洗脸,放松一下还是很不错的。
继续向前,坡度进一步加大,走起来更加费劲呀!
树丛也更加稠密,如果不是我们的奇装异服和艳色背包,在绿色中闪烁,大家几乎谁也看不见谁!
连续拔高,大家都累得够呛,没走几步,都要停下来喘口气,调整一下呼吸。
居高临下,回头看看,似乎我们从地洞里钻了出来。
继续向上,峡谷开始收窄,石壁在身边横亘,有了一些山的感觉。
太累了,我要歇歇脚。呵呵!顺便给这哥们来张特写,这五大三粗的大汉,走这样的山路真不容易呀!加油!
海也跟上来了。嘿嘿!我们这一伙,速度较慢的就是我和海了,那几个家伙都很猛,一会儿就不见了。
仙人洞,哈哈!这地方不错,我来秀一把!
回头看看下面,又是一番好风景。
听见美眉酸菜菜的呼唤,我和海,赶紧上去看看,呀呵!这个梯子,险兮兮的,够劲!
这个,大家有必要集体秀一个,哈哈!
看到小蔡,很是为他捏一把汗,心路的包包,贼沉!
不远,又是一个石洞,而且还必须要穿越过去的。洞口很小,背包过不去,只好先把背包送过去,然后空人爬上去。
过去石洞不远,有一个观景台,可以欣赏周围的美景。
这样美好的地方,合影留念咯!
哈哈!美眉酸菜菜的个人秀,很给力!
不可多得的片片,继续欣赏!
谁说还没有看够?继续欣赏吧!
还有几张,继续咳起来!
嘻嘻!美眉漂亮,帅哥也不攘,先看看海的,有点规矩呀!
我王老大的,哎呀!老丑!但是还是现出来吧!
心路老弟的,啧啧!有点难度吧!
疯够了,背起行囊,继续向上走。
不远,又是木梯子,而且不很完整,坏坏的,走起来要当心的!
在接近梯子顶的地方,还是很危险的,尤其我们重装,更要小心翼翼的!
继续向上走,坡度还是很大,但是有美景为伴,也不觉得很累!
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对面的山峰逐渐露出她的本来面目,呈现出婀娜多姿的神态,非常壮美和俊雅!
寻找一块巨石,站上去留个影,让这美好的瞬间,化作永恒的纪念!
寻找一个角度,擦擦脸上的汗水,让我们和自然融为一体,共享这和谐的乐章!
寻找一种感觉,让蓝天来作证,我们曾经历尽艰辛,但同时我们也与幸福为伴!
路,在向上延伸;
汗,在向下嘀嗒;
心,在美景中徜徉;
情,在思绪里升华!
其实,山,永远都在那里,你上不上无所谓的;
其实,景,永远四季更新,你是不是用心领悟;
其实,路,就在你的脚下,你迈不迈是你的自由;
其实,汗,就在你的体里,喝水出汗是良性循环;......
上看,白石绿树相映成辉;
下瞧,峡谷幽幽疑在云端。
攀登时,说不出的难受和无奈;
歇息时,品不尽的惬意和欢乐。
那几个家伙特快,一会儿不见了影踪。
我和海在后面缓慢蚁行,不知不觉中,海,成了我的参照,成了我的模特。
看看海的样子,也就知道了自己的窘态。因为自己没法为自己定格,只好委屈一下海,充当一下我的影子好了。
山头之上,是谁在哪里高声呼唤?是谁在哪里放声高歌?
难道说,龙池曼就在那山巅?难道说,我们已经苦尽见甘?
不,那不是龙池曼,那只是我们在山下看见的山尖尖!
不,那是几个同伴,在山顶上望见美仑美奂的风景狂欢!
又一段艰苦的攀登告一段落,在一个垭口,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下。
一团美丽的杜鹃花,亭亭玉立在垭口之上,真好看!
在垭口,放下包包,叫上海,轻装上他们呼唤的山顶看景去。
爬上木梯子,走在光溜溜的岩石上,一个空旷绝美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东看,蓝天白云之下,群山如黛,重峦叠嶂,郁郁葱葱,生机昂然。
西望,深沟大壑之上,群峰如剑,错落有致,古树丛生,蔚为壮观。
北顾,垭口上下,原始森林,铺天盖地,松柏傲然,万木峥嵘。
山涧,一簇杜鹃花盛开,在这绿色的海洋里,显得更加高贵和典雅。
继续向上走,直到山巅,才见到又一观景台,举目四望,更加清晰和感动。
山的高耸,树的葱茏,天的蔚蓝,云的飘渺,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的欣赏和玩味。
几株古老的松柏,像饱经沧桑的哨兵,静静地伫立在山巅,守护着这份宁静,这份安然,这份永不凋谢的场景,这份上苍恩赐的画卷。
自然,是伟大的,无论怎样的能工巧匠,无论怎样的天才画家,也永远创造不出如此美妙的胜景,也永远调配不出这样绚烂的色彩。
就在我和海在被这儿的美景陶醉的时候,一声尖叫,让我们迅速回到了现实中。回头一看,哈哈!一个美眉在一个石块上打了个趔趄,我趁着镜头过去,抓了正着呀!顺便打个招呼,注意安全罗!我们就下山了。
返回,在垭口小休,继续向上攀登咯!
又是一段上坡,很费劲的,不过,视野开阔了不少,身边不时的还可以看看美景。
之后的小路平缓了不少,估计离营地已经不远了。 在一片漂亮的原始森林中,停下,继续调整休息。
对面有一个观景台,太累,不想过去看了。
继续向前走,路遇两个小庙,就到了今晚的营地——龙池曼。
穿过密密的草丛,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座孤零零的破庙,因为天气太热,大家都继续向上,到了上面的庙宇,寻找今晚的营地。
登龙池曼——看景!看花!看美女咯!
龙池曼,曾经是“伏牛山七十二曼,八十四庵”之一。
龙池曼,曾经是豫西驴儿走进驴圈的合格证。
对于龙池曼的向往,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有安排上而已。
对于龙池曼的美色,早已垂咽欲滴了,曾经多次在她的裙下徘徊感叹咯!
于是,我开始研讨和计划,这门功课一定要补上的!
于是,我们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来了,带着满心的喜悦!
原始神秘的龙池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嵩县车村西南,白河东北。曼顶为“龙池“,海拔2129米。峰顶有一水池(坑),常年有水。为保护生态环境,龙池曼被限制旅游开发,因此至今保持原始风貌,神秘莫测。
我尽管是初次走上龙池曼,但是从龙池曼下过了好几次,算是擦肩而过吧!
关于相关登龙池曼的线路,我认真整理了一下,及供参考。
东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顶宝石--烧人场沟--龙池曼。(强度较低,风景一般)
南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栗树街--白河--下寺--上寺--龙池曼。(强度中等,风景绝美)
西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栗树街--油坊--龙池曼。(强度较大,风景一般)
北线:洛阳--洛栾快速通道--合峪--纸坊--龙池曼。(强度较低,风景一般)
我们这次走的线路属于南线,强度适中,景色特美!
2012.5.18日下午15:00,我们准时从偃师出发,自驾,6人小分队。
闲玩老弟的车开的特好,一下子把车开到了上寺村。大约19:00我们顺利到达,下车,扎营,做饭,吃饭。
下寺村,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白河乡的一个偏僻小山村,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我们宿营的农家,姓蔡,我称呼他小蔡。
因为他哥哥称之老蔡,就住在他隔壁,是驴友们有口皆碑的老向导。
小蔡家院里晾晒的山葱,真大,这就是小蔡的主要菜肴咯!
古银杏树群,是上寺村的一大亮点。嵩县现存5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413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237棵,古银杏树群落集中在云岩寺、五马寺两处。最大的一棵古树树龄1359年,树高36米,树围达7.5米,遮荫680平方米。其中雌雄同株1株,黑银杏4株,甜银杏1株。这些千年银杏树高大挺拔,蔚然成林,姿态优美,叶形优雅,实属国内外罕见,构成了一处独特的古生物奇观,具有极大的科研、观赏价值。
上寺村附近有67株千年银杏古树,2007年7月以“古寺庙内千年银杏树最多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银杏属冰川季孑遗物种,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有“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浊、消毒、杀虫”的作用,有止咳润肺、益气降压、美容养颜、治疗妇科疾病等功效。
银杏树是著名的长寿树种,生命力顽强,在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漫步上寺村千年银杏林中,春来枝发新叶,绿嫩如洗;夏至枝繁叶茂,浓荫匝地;金秋硕果累累,黄叶醉人;隆冬虬枝插天,横柯交错,使游人来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上寺村的“千年银杏林”以独特的风姿,为伏牛山旅游增添了瑰奇的魅力,为爱好自然山水的人们奉献出了一道视觉的盛宴。
走进上寺村,不得不说说云岩寺了。
19日早上一起来,我和闲玩就开始去探访云岩寺了,伴着我们的脚步,我们把云岩寺细说端详吧——
云岩寺位于龙池曼下的嵩县白河乡上寺村,据传为唐自在禅师所创建。
自在禅师是禅宗大师马祖道一的得意弟子,其师承往前追溯依次为马祖道一——南岳怀让——六祖慧能——五祖弘忍——四祖道信——三祖僧璨——二祖慧可——初祖达摩。也许是自在禅师的“名人效应”吧,云岩寺的创建,开辟和奠定了伏牛山佛教的基础,使佛教在这一地区迅速蓬勃地开展起来。
到了元代,伏牛山已成为佛教名山,据《释海稽古略续集》载,元代杭州慧因寺盘谷禅师“志气超迈,博览经史,性耽山水之乐,至元中,游五台、峨嵋、伏牛、少室名山胜地。尝云‘足迹半天下,诗名满世间’”。说明至少在元朝时,伏牛山就已经成了与五台、峨嵋、少室齐名的佛教名山。 到了明朝,以云岩寺为代表的伏牛山佛教进入巅峰,《重修红椿寺记》有这样的记载:“然伏牛者何?辟支隐居,野牛阻路,自在和尚降之,名斯著尔。详载禅乘,无容赘论。山之寺,环云岩,辖□百五十余区”。说明伏牛山是因唐自在禅师降伏野牛而著名;环绕云岩寺而建的寺院多达一百五十余处,则说明了云岩寺在伏牛山佛教中处于中心及统领地位。
事实也确是如此,据明成化年间洛阳人兵部郎中乔缙《伏牛山云岩寺记》(《嵩县志》卷八)云:“云岩寺前横踊水,摄梁入寺,大雄巍峨,左伽蓝,右禅堂,钟阁在前,左藏乘居殿,后铅松茂卉,凌云蔽日。……远近高腊欲跻圣果者莫不以此为窟宅,霞庵云窦遍满陵谷”,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夫伏牛,天下名山也;云岩,天下名刹也。野牛降服而山名,白云吐岫而寺号……钟鼓齐音,殿堂仑奂,心因境净,境逐心闲,可以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又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所立的一块由嵩县知事王官之撰文的《伏牛山云岩寺记》碑石记载:“四方缁流托动,计数千余……僧舍散落,遍岩谷高下,陆下隐半见。……事农诛茅为庵者,不下数百墅”。云岩寺之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以禅修炼魔为特色的伏牛山佛教的崛起,不仅成为嵩县佛教的主流,而且对全国其它各地的佛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嵩县如入佛国。
明人王士性在《广志绎》(卷三)记述道:“伏牛山在嵩县深谷大壑之中数百里,中原战争兵燹所不及,故缁流衲子多居之。加以云水游僧动辄千万为群,至其山者如入佛国,呗声梵响,别自一乾坤也。然其中戒律齐整,佛士庄严,打七降魔,开单展钵,手持贝叶,口诵弥陀,六时功课,行坐不辍。庚子足以引游方之目,感檀越之心,非它方刹宇可比。”
明末最著名的高僧憨山德清则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方今海内禅林,第一赖有牛山苦行,非诸方可及。”
其时慕名到伏牛山修行的高僧大德多不胜数。如到伏牛山云岩寺参访独空和尚而不遇的四川无际明悟派创始人月幻无际禅师,明末四大高僧中的憨山德清、云栖祩宏、紫柏真可禅师,以及后来做了少林寺方丈的凤林桂公(元代)、幻休常润、古梅祖庭等。
可以说当时著名的僧人大都把到伏牛山修心炼魔作为“欲跻正果”的必修功课和一种修行的境界,堪称佛教的“中央党校”,正如明代著名文人王士祯《赠照幻禅师一绝句》所云:“伏牛山下结精庐,炼尽群魔剩一如。谁信近来能所尽,贯休诗句梦英书”。
伏牛山僧人不仅与少林寺有极深的渊源,而且在苏州北寺、南京瓦官寺、北京长春寺、杭州碧峰山白业堂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建寺弘法的记载。
此外,伏牛僧兵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与少林僧兵不同,伏牛僧兵的功能主要是抵御矿徒。
明郑若曾《江南经略》云:“夫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焉。其次为伏牛,要之伏牛诸僧,亦因御矿徒而学于少林者耳。其次为五台,五台之传本之杨氏,世所传杨家枪是也。”
那么矿徒又是什么来路呢?明万历五年进士王士性以亲眼所见,亲自考查而著述的《广志绎》里有明确记载:南召、卢氏之间多有矿徒,长枪大矢,裹足緾头,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号毛葫芦。其技最悍,其人千百为群,……其开采在深山大谷之中,人迹不到,即今之官采亦不敢及……貂珰以狐假虎,杀人而吮其血,按抚袖手而唯唯。
由此可知,矿徒就是在深山以采矿为业,兼杀人劫财,凶残成性的强盗。而伏牛僧兵敢以这些长枪大矢、千百为群、连官府也“袖手而唯唯”的盗寇为作战对象,可以想见其规模和战斗力是何等的壮观了。同时,也说明僧兵是受到官府肯定,被官府所认可的。
明代末年以后,如火如荼的伏牛山佛教却突然衰落了,就连盛极一时的云岩寺也几成废墟。残塔断碑伴古树,“数峰无语立斜阳”,只有当地代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和二百五十多棵唐代银杏古树还在顽强地述说和见证着过去曾经的辉煌。由于伏牛山佛教衰落得太过急剧,衰落得无据可查,衰落得充满神秘,以至于有些专家学者把它作为一个待解之“谜”。
首先,明末李自成义军对伏牛山佛教应是最具毁灭性的一次破坏。据《嵩县志》载,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义军数次在嵩县的伏牛山地区与追剿的官军激战,经伏牛山行走于南阳和洛阳之间。因为当时寺院都积累了一定的粮食和财物,有的寺院还是皇家道场,因此受到义军的洗劫。据民间传说,在云岩寺和红椿寺,义军曾和寺院的僧兵发生激战,初战义军失利,后义军从南召调集力量前后夹击,最终僧兵战败,连同寺院一同化为灰烬。在云岩寺遗址,至今仍随处可见散落的佛骨。除此之外,伏牛山其它寺院也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据清康熙十九年(1720年)《重修伏牛山演法坪佛殿碑记》记述:“流寇氛扰,佛像蒙尘,众僧奔散”。曾经繁盛千年的伏牛山乃至嵩县佛教从此几近覆灭,此后虽也屡有修复,但终难及当初之万一。
其次,邪教的滋生和盗匪的藏匿作乱使得本已受到重创的嵩县特别是伏牛山佛教更加雪上加霜。清代嵩县地区各种会道门盛行,“每有游棍僧道,假挟治病符咒诸邪术,以行医为名,……求福免灾为词,哄动乡民,归依其教。”(《高宗纯皇帝实录》),更有如段文经、徐克展等人,“竟敢于光天化日之下,借邪教为名,……阴图叛逆,许封官职,谋占城池,实属罪大恶极”(《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廷当时还把伏牛山看作是盗匪出没之地,特别是逃犯一旦进入此地,便如虎归山,无法捉捕。“据称河南西南两路,频有匪徒蠢动。近闻首恶窜入伏牛……不急掩捕,恐其啸聚为患……并着左宗棠、谭钟麟、李瀚章、潘霨各添队伍,入伏牛山”(《德宗景皇帝实录》)。由此证明,其时伏牛山已成为清廷心腹之患。朝廷不安,地方虎视,佛教蒙尘,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佛教衰落的进程。
其三,文革浩劫,使幸存下来的一点点佛教根基再次遭遇灭顶之灾。嵩县是文革时期的重灾区,各种运动几乎一场没拉下。特别在宗教方面,许多古寺庙建筑被扒,造像、壁画、法器、碑刻等宗教文物被当作“四旧”毁掉。据白河上寺村姓蔡的一位老者回忆,当时云岩寺曾有四十多座砖石古塔,炼钢铁时被拆掉垒了炼铁炉,许多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被伐掉,明代铁铸的十几尊罗汉和铁碑、大钟等也被炼成了钢铁。
盛有盛缘,衰有衰因。昔日嵩县佛教的辉煌早已被雨打风吹去,兵事匪患也好,天灾人祸也罢,但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时局动荡、纲纪废驰和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嵩县佛教的衰落。“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然国主衰微,法事焉能独荣?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不可逆转的,佛教也没有超脱这个定数。
在上寺村,熟透的红樱桃随处可见,随时可摘。
起初,大家还都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山民们辛辛苦苦种的,后来老蔡和不少山民都说,大家随便摘吧,没事,来一趟不容易,尝尝鲜还是可以的,这季节来了就是缘分呀!
老蔡拿出了一筐樱桃,大家都尝了几粒,真甜呀!
老蔡还说,这一带樱桃很多,对面山上漫山遍野都是,随便摘,只要你能拿走。樱桃熟透也就这么几天,你不去摘下来,就会落地烂掉的。
再看看,孩子上学、大人走亲串友,哈哈,一兜樱桃是必须的。
在我们出发的时候,又来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洛阳的,一支是平顶山的,相当的热闹呀!
出发了,来张合影!
看看龙池曼,高在天际。老蔡还说,我们看见的山头还不是曼顶,曼顶在那个山头的后面呢!
出村,进山。小道很清晰,顺河而上。
开初的一段路很好走的。
小路在河道的两边不停地徘徊,人在树丛里钻来钻去。
这是洛阳队请的女向导。
那个山尖尖,更加清晰和漂亮!
哈哈!顺便介绍一下此行的队员吧!
漂亮美眉——酸菜菜
帅哥——闲玩
帅哥——老人与海
本次活动策划者,帅哥——心路
老帅哥——王老大
呵呵!晒经场到了。我没晒经,正在晒人呢!
穿过晒经场,似乎一下子钻进了深山老林中了,不见天日,只见树木!
我已经大汗淋淋咯,可是,看看这美眉,还是全副武装呀!
坡度逐渐加大,小道也开始时有时无,乱石也渐渐露出狰狞,速度不知不觉降了下来。
走累了,那就歇歇脚吧!
再隆重推出俩美眉,巾帼不让须眉,很是佩服呀!
再看看海,很有点大将风度吧!
还好,还好,不见天日也有不见天日的好处,凉快呀!试想想,如果不是这些枝丫婆娑的遮天蔽日,那肯定更是炎热难耐呀!
心路给小蔡派了个好差事——帮助他背包!
这块石头,好大,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冲天一剑吧!
究竟过了几次河,我也记不清了。河里有水,洗洗脸,放松一下还是很不错的。
继续向前,坡度进一步加大,走起来更加费劲呀!
树丛也更加稠密,如果不是我们的奇装异服和艳色背包,在绿色中闪烁,大家几乎谁也看不见谁!
连续拔高,大家都累得够呛,没走几步,都要停下来喘口气,调整一下呼吸。
居高临下,回头看看,似乎我们从地洞里钻了出来。
继续向上,峡谷开始收窄,石壁在身边横亘,有了一些山的感觉。
太累了,我要歇歇脚。呵呵!顺便给这哥们来张特写,这五大三粗的大汉,走这样的山路真不容易呀!加油!
海也跟上来了。嘿嘿!我们这一伙,速度较慢的就是我和海了,那几个家伙都很猛,一会儿就不见了。
仙人洞,哈哈!这地方不错,我来秀一把!
回头看看下面,又是一番好风景。
听见美眉酸菜菜的呼唤,我和海,赶紧上去看看,呀呵!这个梯子,险兮兮的,够劲!
这个,大家有必要集体秀一个,哈哈!
看到小蔡,很是为他捏一把汗,心路的包包,贼沉!
不远,又是一个石洞,而且还必须要穿越过去的。洞口很小,背包过不去,只好先把背包送过去,然后空人爬上去。
过去石洞不远,有一个观景台,可以欣赏周围的美景。
这样美好的地方,合影留念咯!
哈哈!美眉酸菜菜的个人秀,很给力!
不可多得的片片,继续欣赏!
谁说还没有看够?继续欣赏吧!
还有几张,继续咳起来!
嘻嘻!美眉漂亮,帅哥也不攘,先看看海的,有点规矩呀!
我王老大的,哎呀!老丑!但是还是现出来吧!
心路老弟的,啧啧!有点难度吧!
疯够了,背起行囊,继续向上走。
不远,又是木梯子,而且不很完整,坏坏的,走起来要当心的!
在接近梯子顶的地方,还是很危险的,尤其我们重装,更要小心翼翼的!
继续向上走,坡度还是很大,但是有美景为伴,也不觉得很累!
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对面的山峰逐渐露出她的本来面目,呈现出婀娜多姿的神态,非常壮美和俊雅!
寻找一块巨石,站上去留个影,让这美好的瞬间,化作永恒的纪念!
寻找一个角度,擦擦脸上的汗水,让我们和自然融为一体,共享这和谐的乐章!
寻找一种感觉,让蓝天来作证,我们曾经历尽艰辛,但同时我们也与幸福为伴!
路,在向上延伸;
汗,在向下嘀嗒;
心,在美景中徜徉;
情,在思绪里升华!
其实,山,永远都在那里,你上不上无所谓的;
其实,景,永远四季更新,你是不是用心领悟;
其实,路,就在你的脚下,你迈不迈是你的自由;
其实,汗,就在你的体里,喝水出汗是良性循环;......
上看,白石绿树相映成辉;
下瞧,峡谷幽幽疑在云端。
攀登时,说不出的难受和无奈;
歇息时,品不尽的惬意和欢乐。
那几个家伙特快,一会儿不见了影踪。
我和海在后面缓慢蚁行,不知不觉中,海,成了我的参照,成了我的模特。
看看海的样子,也就知道了自己的窘态。因为自己没法为自己定格,只好委屈一下海,充当一下我的影子好了。
山头之上,是谁在哪里高声呼唤?是谁在哪里放声高歌?
难道说,龙池曼就在那山巅?难道说,我们已经苦尽见甘?
不,那不是龙池曼,那只是我们在山下看见的山尖尖!
不,那是几个同伴,在山顶上望见美仑美奂的风景狂欢!
又一段艰苦的攀登告一段落,在一个垭口,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下。
一团美丽的杜鹃花,亭亭玉立在垭口之上,真好看!
在垭口,放下包包,叫上海,轻装上他们呼唤的山顶看景去。
爬上木梯子,走在光溜溜的岩石上,一个空旷绝美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东看,蓝天白云之下,群山如黛,重峦叠嶂,郁郁葱葱,生机昂然。
西望,深沟大壑之上,群峰如剑,错落有致,古树丛生,蔚为壮观。
北顾,垭口上下,原始森林,铺天盖地,松柏傲然,万木峥嵘。
山涧,一簇杜鹃花盛开,在这绿色的海洋里,显得更加高贵和典雅。
继续向上走,直到山巅,才见到又一观景台,举目四望,更加清晰和感动。
山的高耸,树的葱茏,天的蔚蓝,云的飘渺,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的欣赏和玩味。
几株古老的松柏,像饱经沧桑的哨兵,静静地伫立在山巅,守护着这份宁静,这份安然,这份永不凋谢的场景,这份上苍恩赐的画卷。
自然,是伟大的,无论怎样的能工巧匠,无论怎样的天才画家,也永远创造不出如此美妙的胜景,也永远调配不出这样绚烂的色彩。
就在我和海在被这儿的美景陶醉的时候,一声尖叫,让我们迅速回到了现实中。回头一看,哈哈!一个美眉在一个石块上打了个趔趄,我趁着镜头过去,抓了正着呀!顺便打个招呼,注意安全罗!我们就下山了。
返回,在垭口小休,继续向上攀登咯!
又是一段上坡,很费劲的,不过,视野开阔了不少,身边不时的还可以看看美景。
之后的小路平缓了不少,估计离营地已经不远了。 在一片漂亮的原始森林中,停下,继续调整休息。
对面有一个观景台,太累,不想过去看了。
继续向前走,路遇两个小庙,就到了今晚的营地——龙池曼。
穿过密密的草丛,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座孤零零的破庙,因为天气太热,大家都继续向上,到了上面的庙宇,寻找今晚的营地。
2016-03-22发布拍摄于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