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
“寻路贡嘎”——20110620贡嘎双人负重无向导南北穿越图文行记(完)
徒步结束快一个星期了,手背晒伤的皮肤在一层层褪下。
再过一个月,它将不再黝黑,就好像从来没有晒伤过。
许多曾经真切强烈的感受也会逐渐远离,偶尔回想,形同陌路,
趁着记忆还比较清晰,及时对七天的贡嘎之行做个总结回顾。
七日剪影
主要行程:day0:成都——康定
day1:老榆林——两河口营地
day2:两河口——上日乌且垭口(在一草坪扎营)
day3:在上日乌且营地傻睡一天
day4:上午大雾,继续傻睡,下午雾散,过垭口
day5:垭口下营地——莫溪沟西侧某河滩
day6: 莫溪沟西侧某河滩——(三次涉水未成)——某冬季牧场
day7:冬季牧场——翻上西侧山脊——急降至莫溪沟——渡河成功上马道——贡嘎寺——上次梅村
day8:上次梅村——贡嘎乡——康定
day9:康定——成都
主要路迹参考地图:
三、成员与徒步形式:我和阿根,阿根是我大学同班同学,在徒步方面也是志同道合,相交十几年,殊为不易。09年穿越毕棚沟——长坪沟时,阿根表现很是强劲。既然人少,而且也都算强驴吧,所以我倾向于选择自由度比较大的方式,可能我骨子里还是喜欢满足自己的挑战欲吧。所以基本一开始,我就想尝试一次无向导、无马帮的全程负重穿越。
四、装备:
背囊:OSPREY 苍穹60L
防潮垫:pureland 充气单人
睡袋:pureland 羽绒(木乃伊)-12摄氏度
帐篷:牧高笛
如翼AIR
登山杖:ROBINSON 碳纤维 2条
风衣:COLUMBIA 一件
速干裤: COLUMBIA 两节一条
SHEHE 1条
冲锋裤: SHEHE 1条
速干衣:凯乐石长袖1件
极星1件
厚抓绒:极星1件
足球短裤:1条(踢球留下的装备,觉得足球短裤做营地裤,或者拿来做睡裤,比较愉快)
速干防臭内裤:2条(探路者)
徒步鞋:TNF 高帮皮面,(一双重达4斤,很沉。7折购买)
徒步袜:4对
摄影包:BACKPACHERS(主要用来收纳一机两镜,便于放置在背囊中)
相机:佳能500D
镜头:24-70、70-200/4L IS
帽子:快乐狐狸
手套:一对
头巾:一件
炉头:火枫一个
气罐:高山气罐3罐
五、故事回顾
DAY0:早上8点,在新南门车站坐车,川藏运业的这些中巴车刚更新,很是干净。成都到康定并不远,特别是成雅高速一马平川。过了二郎山隧道,路开始崎岖,特别是泸定在修水电站,交通管制。大概总共用了8小时,到达康定县城,入住之前网订的”康定贡嘎国际青年旅社“。离新车站不到50米,清洁舒适,客厅氛围好,值得向广大驴友推荐。
当我们问询起贡嘎穿越的路线时,康定青旅的老板”草原狼“(江湖人称狼哥)很是热情,也比较热爱户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他去年和同伴走老榆林这条线路的故事,表示路迹比较明显,这也坚定了我们不请向导,自己探路的想法。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辨认错误的地方,如日乌且垭口,结合电脑中的照片给我们对比参照山形,详细解释。
我们用相机将重要的线索拍下,其实总结起来也很简单,上山时沿着日乌且河一路向上,翻过日乌且垭口,就沿着莫溪沟一路向南,直到贡嘎寺。
于是我们晚上,去康定县城购买所需的物资。狼哥建议我们在康定再住一晚,适应海拔。其实我也挺想到附近的”木格措“转转,不过阿根时间比较急迫,于是我们还是决定第二日出发。
狼哥对我们面授机宜
喜欢康定贡嘎青年旅社的客厅
康定县城一角
折多河水汹涌澎湃
在康定某火锅城大快朵颐,储备脂肪,吃饱了好上路。
采购物资
根根在观察压缩饼干,不说”挑选“,因为仅此一种——枣蓉。
另外的主食就是长寿面,两捆,头四天基本吃面。
第二天早上还买了6张锅盔,味道实在一般,不好下咽,
超过4张半在路上被我们遗弃,真是丢盔弃甲啊。
DAY1:6月20日1、草原狼
”狼哥“真的太热心了,当我们询问起如何包车去老榆林时,主动说开车送我们去老榆林。
山路崎岖,有一段路”帕杰罗“死火了,我和根根爱莫能助,于是开始徒步。
走了好一段路,听到声后马达声响,原来是”狼哥“修好了车子,追了上来,又继续送了我们一程,一直到公路尽头——水电站。
据说这块石头就这样突兀在这,已经有几年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过了水电站,手机就没信号了,开始与世隔绝。所幸路还比较好走。
日乌且沟两头都是雪山,前面一眼望见小贡嘎,后有田海子山。
连续3年夏季都在川西徒步,虽然看不到彩林秋色,但也能欣赏到烂漫山花。
行走不久,突然开阔,原来是一牧场,群山环绕,遍地黄花。
日乌且沟内风景也很优美,植被以草坡为主,基本没有高大乔木,加上晴朗的天气,记得当时和根根讲,这里很像长坪沟。
回看来时路,云端之上就是田海子山。
红石滩
日乌且沟落差也不小
中流砥柱
3、蛇、白、田海子山
左前方的夹子峰
涉水
大概到了17:30左右,我们到了两岔河。
寻思着到对面的牧场扎营,但是日乌且河水面较宽,水流湍急。
来回打探了数个河面,终于选定水势最平缓的一处地方。
把相机镜头用防水袋密封好,换好拖鞋,扎好背囊,真有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壮士一去的气氛。
脚一入水,冰冷刺骨,果真是雪山融水。
往河道中间趟,水越来越深,终于没过膝盖、大腿。
在水流冲击下,人已很难站稳脚跟,移动登山杖的时候,一个踉跄,
拖鞋被水卷走,幸好平衡能力尚可,马上站住,果断回撤。
如何过得?
扎营身上裤子已全湿,失温严重,不断在打哆嗦。
根根今日状态尚佳,迅速展开帐篷,烧水煮面。
换上干的裤子,穿上厚抓绒,喝了些热饮,终于回过神来。
开始拿着镜头附近游走,拍拍日照下的田海子山。
根根煮面工作照
田海子山
DAY2:两岔河营地——过两岔河——勒多曼因——上日乌且垭口下营地
1、高反
每次上高原,徒步的头两天都会有一些症状。昨天的高反来得有些早,一直有轻微的头疼。因为略有失温,所以很早钻入睡袋,睡得早,醒得也早。2点多醒后,就再没睡着,闭目养神。高反来得早的好处,就是消失得也快。到中午,我的状态大为好转,头已不疼。
2、渡河
路还是得走,相对于日乌且河的宽度,两岔河(另一河不知名目,姑且这样称呼)毕竟窄许多。于是绕了会儿杜鹃林,选择比较容易趟过的石滩涉水。好不容易跨过,发现还是得继续跨过另一侧的流水,这回水的宽度,怎么都跨不过了。吸取昨天下午的教训,为避免坚硬湿滑的水中石头碰上脚,我们决定穿登山鞋淌水,走完水路,再进行晾鞋。
自主徒步的好处就是自由,睡到自然醒。当然我2点就醒了,好不容易盼到天亮,早餐煮了咖啡,下压缩饼干。
08:43,收拾行囊,准备上路。说来也巧,我和根根不同时期买的,以及在青旅遇到另一穿越贡嘎的,都是背负苍穹,而且都是橙色。
过两岔河的窄溪面时,尚能跳过。
下面的宽河面,就得豁出去了。过得还算顺利,可能早上属于溪水最缓最浅的时候吧。根根拍摄。
根根涉水也有故事,在帮我拍完后,准备涉水。面对汹涌溪水,内心多少有些紧张,于是在盖镜头盖时竟没有盖紧,随着溪流去追逐我昨天放生的一对拖鞋了。
根根为了展示自己洁白而强壮的青蛙腿,把裤腿快卷到脖子上了。
3、天气一直挺费解,6-8月据说是贡嘎地区的雨季。但这两日基本晴好,可能海拔还不算高,基本一件速干衣就能应付。
再次仰视雄伟的小贡嘎。
过了两岔河,前面就是下日乌且牧场,视野开阔,牦牛众多,似乎前面也没什么流水阻挡了。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心情越发雀跃。
4、干扰
在牧场,我们遇到了一牧民牵着三匹空马迎面过来。他告诉我们日乌且垭口上面有大量积雪,人通过不了。
不禁略有黯然,对此说法当时我们就表示了一些怀疑。就算是真得过不了,也得让自己的双眼或双足说服自己。
5、牧场
牧场上有几位常住的牧民,询问他们如何去日乌且垭口。他们指向,就沿着日乌且河的右边一直走,不用过河。
这条小牛犊,非常奇特,它的两条前腿并在一起,很像头颅。
6、缅怀
不远处出现一巨大的玛尼堆,猜测这应该就是去年逝去的李先生。物伤其类,我觉得这样的灵魂在天堂也应该是自由的,幸福的。这里特别提到“狼哥”的一件事,因为参与搜救李先生和安德鲁.林德迈尔先生而感受到了徒步的魅力,他每次提到这两位,都冠以“先生”的后缀,这称谓也被我和根根在谈话中继承。
其实参与户外需要具备许多素质吧,不光要独立、挑战,还需要尊重,对山、对人。
看到玛尼堆
7、小憩
觉得不会再需要趟水了,我们找到一稍空旷处吃午餐——压缩饼干,顺便晾鞋袜。
越靠近雪山,天气变化越无常,突然下起了一阵小雨,不用怎么理会,雨很快就停了。
但是天气开始阴沉,觉得这样晾鞋也没什么效果,于是大概在12:00,穿好鞋袜,继续征程。
这几颗红色的不知名植物让根根大感兴趣
8、分歧
后面的路就是沿日乌且河不断爬升,终于到达了前日狼哥所说的“易塌方处”,当晚狼哥指点,或涉水,或走高路绕过塌方。之前爬升过一段“高路”,路面倾斜,不好落脚,村民指引,沿河就行。始终觉得沿着河走,就是捷径。只是刚开始经过一断面时,碎石很松动,每一步下去都会下陷,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就是四步吧。但此情形将根根吓跑了,往高路上绕。我觉得没什么,继续沿水边的低路行进,运气不错,后面的路好走很多,比根根快20多分钟到达一空旷草地休整。
根据根根后来描述,那条上路极为艰苦。坡度很陡,不好下脚,想下撤就更不容易,有此失足滑坠6米,好在反应敏捷,能果断护住相机和镜头。经此磨难和消耗,根根元气大伤,高反趁虚而入,这也极大影响了我们后2天的行军速度。
前面即是一容易滑坡处,其实就算一足陷入水中,问题也不大。
前面的路越发好走
继续往上(都为手机拍摄)
9、等待
在草坪处,可以平视前方巨大的空旷处,根根不在前方。我躺着休息了一会,仍然不见根根出现。
于是大喊,也许是河水声过于湍急,也许是距离比较遥远,依然没有答复。
我有些着急了,这种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宁愿走弯路、错路,也不能把人弄丢了。
于是往高路的方向往回走,结果,绕过一道山梁,看到了还在奋斗的根根。
回看日乌且沟
回看牧场
10、日乌且峰
日乌且峰隐没在云雾中,感觉外形和夹子峰很相似。
峭壁嶙峋
回望夹子峰的旗云
11、勒多曼因
天气渐明,一座巨大的雪山逐渐浮现于眼前。如果喜欢雪山,穿越贡嘎的线路是很能满足你的,特别是在日乌且,前后被四座雪山环绕。曾经在老榆林的时候就说,还么开始徒步,就已看见身后的田海子山和前方的小贡嘎,幸福有点猝不及防。
勒多曼因和日乌且两峰中间的厚厚的山谷冰川,孕育出了一条长长的冰舌,延伸至谷底,就成为了冰湖。就是这冰湖,哺育了日乌且河。
根根攀上冰湖前的那道山梁
冰舌
冰湖
夹子峰与日乌且峰
拼接一张,觉得勒多曼因冰川真得很像德国的地图
12、爬坡
还看不到垭口,继续往右边的高平台上攀升。
根根状态明显下滑,上坡的时候速度慢了许多。
13、抬升
因为不知道距离垭口多远,于是继续向上抬升。此时海拔应该已经超过4500,我还好,不过这个决定对于后来根根的状态造成了挺大的影响。
选定沿着溪流往上攀爬
奇异的痕迹
溯溪而上
14、冰雹
按以往的高原徒步经验,山雨一般在晚间6、7点左右袭来。但这天下午,来得特别早。
大概在16:40左右,突然下起了小雨,雨势渐大,刚好附近有一较平坦处,马上和根根展开外帐进行避雨。
雨越来越大,有阵还下起了冰雹,寒风无孔不入,在帐内,我们用炉头烧水御寒,水烧过了,就开着继续取暖。
一直在等待雨停,没想到雨非常有韧劲,一直到20:10仍淅淅沥沥意犹未尽。忍无可忍,和根根冒雨撑起内帐,扎营。
感觉很冷。
风云突变
撑起外帐避雨
冰粒四溅
15、鼓励
根根似乎信心受了很大打击,颇为悲观,因为他开始谈论到了下撤的问题。他觉得今天下了这么大、这么长时间的雨,即便下撤要趟过两岔河也不容易了。我安慰说,看明天的状态吧,如果垭口实在是积雪太深,路迹很不明显,我们再下撤。因为之前在狼哥那看过垭口的照片,路况以碎石为主,坡度也不大,即便滑坠,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信心还是很强。
当晚胃口很差,晚餐的面只吃了一点点。一夜沉睡,梦中开始出现了对汽水、火锅等食物的憧憬。
暖脚烤鞋烤袜子
DAY3:6月22日
15:沉睡
天气晴好,视野开阔。根根高反明显,吃了点早餐,便沉沉睡去。我也觉得比较乏力,懒得去探路了。
一天之内,海拔抬升了超过1千米,身体也在适应吧。于是也一样睡去。
似乎这一日在记忆中被抹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
DAY4:6月23日——过日乌且垭口
09:30,睡到自然醒,拉开帐门,四周一片白雾,估计看不清楚垭口的路径。悠闲地煮了碗面,我和根根的胃口依然不太好,吃完后,雾仍然没散开,于是继续我们的强项——睡觉。
大约16:00,再度醒来,发现此时帐外的雪山又变得清晰了,原来浓雾已散。再不把握这个好的天气窗口,也许就得下撤了。于是唤醒沉睡中的根根,跟他说明情况。根根似乎恢复了些元气,苏醒后钻出睡袋,开始收拾帐篷,整理背囊。
从上日乌且的营地望去,垭口所在的一列山似乎间隔不远,中间有好几座小山丘。根根似乎还没有从高反中解脱出来,步伐依旧沉重而缓慢,不时把躯干伏在双杖上休息。翻过几座小山丘,终于看到了日乌且垭口。马道在垭口留下一道清晰的“之字形”深色痕迹,和我们之前看的一样,很好辨认。马道下,平缓处有大概有二十米长宽的积雪地带。
大概在18:40,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徒步,我先抵达了垭口下的积雪带,雪比较蓬松,把雪踩实了,靠着双杖支撑,也能比较快的攀升。大概在18:55,我登上了日乌且垭口,眺望对面的莫溪沟,一片云海,美不胜收。来不及细细欣赏,回望还在路上和高反苦苦抗争的根根,忧心忡忡。把包放下,轻装回撤到根根处,把他的背囊接过来,背上垭口。那一瞬间,我涌起了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化身为在毕棚沟时那似乎不会疲倦的藏族向导。当时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他老人家活蹦乱跳就把一个三十斤的包给扛上了垭口。看来这半年的长跑锻炼让我更强大了。
在垭口等待根根过雪地,开始进展还是比较顺利,但在后来一处比较陡的地方,根根突然一屁股坐在雪中,懒得动了。也许是腿部乏力,雪地湿滑,根根屡次迈步都滑了下来。于是,再次从垭口下到根根附近,进行鼓励、指导(我保证当时没有落井下石进行羞辱鞭策)……终于,在19:15左右,根根登上了垭口。
天色愈发暗了,根本没有在垭口搔首弄姿摆拍的想法,满脑子寻思着快点下撤到莫溪沟河谷的营地。下撤不久,发现又和根根拉开了一段差距,大概20:00过后,天色全黑,估算着这样的速度不太可能撤到河谷,于是把包放下,准备扎营。开了头灯作为信号,大概在20:30,根根赶到,搭好帐篷后,迅速休息。
后来据根根描述,从垭口下来的路,走得也非常艰辛。双腿乏力,后来几乎是坐在地上,撑着滑下来的,犹如折了腿的孔乙己,这种移动方式也划破了他的冲锋裤。根根看不见我,大声叫喊“何哥”,可能是因为气息微弱,相隔50米内,我居然没听到。特别奇怪的是,根根也没有看见黑暗之中我的头灯。所幸距离不远,我看到了他在上面的头灯,知道相隔不远,大声呼唤,根根辨别出声音方向,徐徐移动过来。相交15载,第一次见根根如此狼狈落魄。
海拔仍然比较高(当在4700左右),晚间异常寒冷,开始下起了小雨,懒得出帐,于是在帐内生火煮咖啡葡萄干。结果在一次拉外帐门得拉链时,不慎将锅和炉头碰倒,咖啡在我的防潮垫、裤子上蔓延开。倒不算非常烫,不过把防潮垫连同后面的睡袋都给沾湿了,同时高温的炉头把防潮垫烫出了一条大约8厘米的口子。后来我就窝在一半潮湿的睡袋中,挣扎一晚,难以成眠。
在半梦半醒的恍惚之中,又将可乐、西瓜、涮羊肉……等轮番憧憬一次。以前徒步从来没有对这些食物产生过如此魂牵梦萦般的渴求,此行确实艰苦而漫长。
早上睡醒,早餐依然是面条。草上的纸巾可降解。
浓雾始终散不开,我们的征程同样一片阴霾。记得当时和根根商量,如果第二天一早仍然不见好转,就当即下撤。
踏上征程,不断改变角度,欣赏勒多曼因,
17:48,和根根的距离拉得比较远
翻过几座小丘,垭口的路径清晰展现在眼前,很好辨认。
登上垭口
再看勒多曼因
登上垭口,回望根根
日乌且垭口
垭口秀色
眺望对面的莫溪沟,此时正是无边云海。
垭口秀色——回望日乌且方向
回望日乌且沟,此时也是云蒸霞蔚,两边相映成趣
小贡嘎
嘉子峰
垭口秀色——回望日乌且
日乌且峰
合成的不是很好
感谢“浑浑噩噩”热心帮我调整焦距,重新拼接。如下
在日乌且垭口匆匆录制了一段视频,记录两边的云海。
[
支援
爬上垭口,感觉体力比较充沛,于是把背囊放好,下去支援根根。
爬垭口前,根根充分把握休息时间,抓拍云海。
垭口下的雪
右下角的石堆就是长眠于此的“安德鲁.林德迈尔”先生。雪地上我走之前已经有足迹,说明这条路线还是不断有人行走的。
等待
在注视根根攀爬的同时,发现此时夕照下的嘉子峰和小贡嘎都美丽异常。
根根那一天是经历了怎样一番磨砺啊?无法感同身受。只能说,每一次困难与折磨,都会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吧。
把根根的背囊与云海合影
回复
clipper 的帖子
没错,后来详细对比路线图,这座被我一直误会为“嘉子峰”的雪山,的确应该是小贡嘎,谢谢指正!DAY5:6月24日,行走莫溪沟(在玉龙山一侧)
8点醒来,帐外依然洒满阳光,想着后面都是下山,沿着莫溪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两侧是无敌雪山,不禁心花怒放。早餐依然是煮面,我胃口很好,风卷残云。根根状态比昨日稍好,讲话的中气也足了一些,也许是平路行走,不需要太强的负荷吧。
我们沿着莫溪沟西侧行走,路径非常明显,不禁和根根评价:果然是高速公路啊!莫溪沟两侧的植被依然是以低矮的草坡为主,基本没有乔木,所以视野非常开阔通透。一路上先后经过勒多曼因(西侧)、未知名雪山、达多曼因和朗格曼因,饱览雪山风貌。这些山峰之间的山谷往往孕育有冰川,达多曼因和朗格曼因之间的冰谷冰川甚至孕育出了一块大面积的冰湖。
随着海拔逐渐降低,不知什么时候起,突然发现莫溪沟西侧的路径变得越发不明显了,许多地方要穿过杜鹃林,这不像是马道。事后我们回想,应该是在之前有几个石头墩的地方,我们应该过河的,那时还能过。后来再康定,狼哥说那里应该是有座桥的,可能因为是雨季,牧民担心上涨的河水冲走木桥,把那些木头给撤了。不过那处,后来我们经过的好几处桥墩(大石头),附近都堆积了拆下的桥木。强烈建议雨季徒步者,早点过河,走在莫溪沟的东侧山麓。
大概下午18:20,我和根根走到一水边的石滩,觉得前面也没什么合适的扎营点,就寻找了附近一草坪扎营。水边制备茂盛、水流湍急,氧气浓度较高吧。
晨光下的勒多曼因西侧山脊
雪山
趁着好阳光,照照雪山,依然是勒多曼因
这两座雪山不知是否已命名
雪山
换长焦拍几个特写,不知道是早上雾气比较重还是镜头有些内结露,觉得不够通透。
未知名山峰1
勒多曼因
未知名2
启程
10:48,收拾好行囊,出发。
回望昨晚下来的日乌且垭口。
下山之路,落差不大,真是犹如高速公路啊,
雪山融水逐渐汇聚,就成了莫溪沟。现在真是可以随便趟过。
牧民放养的牦牛,悠闲自在。
根根
毕竟元气大伤,走一段,根根要求休息。
遗忘在发生作用,我都忘了根根在我背囊的顶舱里找什么。
根根
徒步以来,根根一直对背囊不能自行直立耿耿于怀,终于找到原因了,左倾。
此次徒步,根根的另一大教训就是选择了一对低帮徒步鞋。虽然有”戈尔特斯“防水层,但毕竟低帮,每次涉浅水,根根都如履薄冰,看准才踩。
雪山特写
既然根根用的是标镜,我就用小小白IS挂机了,换镜头着实麻烦,于是我就用手机当广角头来用了。
雪山特写
达多曼因
突然一袭白色巨大冰体悄然浮现在山脊上
开始只见有湖,后来发现在对面的山脚下有一层整齐的漂砾,当时还和根根说这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后来随着脚步前行,发现果然有一条冰舌一直蔓延下来,不过还没染指此湖,就已化作涓涓溪流。
冰谷全貌全靠”广角“了
细看中间山体
再放大
冰层特写
达多曼因吐出的冰舌
朗格曼因一度我以为这就是贡嘎主峰
山花烂漫
根根徒步工作照
西侧牧民的房子,里面全都空置,据说是冬季放牧时的临时休息场所。
谢谢“人无绝天之路”在232楼科普,搜索百度百科,果然。
这也是分享图片的收获,此植物为“西藏兰杓”。
猪笼草
一枝独秀
前赴后继
这三朵似乎拼成了一张脸
对面山麓也有牧场而且似乎有一条明显的路迹,不过当时我们还不太确定那就是高速公路。
远眺
天色渐晚,接近18:00,用长焦打一下河谷,确定今天徒步的终点——在一处绿色草坪处扎营。
从山腰下到河谷的路并不坦荡,一路披荆斩棘。我的苍穹60L,顶舱附近有一处就被倒刺给穿了一小孔,很心疼。
钻过去
DAY6:(6月25日)裹足不前
今天徒步时间接近7小时,但是从空间距离来看,我们位移不到1公里。也就是不断地在杜鹃林里面穿行:不断选择更好钻过的枝条缝隙,辨认更加明显的路径(多为牛道),然后再选择,再辨认,如此往复。路径曲折起伏,进展非常缓慢,看着对岸的参照物几乎没变,心情沮丧。
随着行走高度的抬升,河谷东面的那条路径愈发明显。东面山阴光照不足,植被稀疏,几无阻挡,那条路径应该就是狼哥所说的“高速公路”的正道了。想了各种方法渡河,无论是架桥,还是强行趟水,均未果。
架桥点有2个桥墩,第一个桥墩比较宽敞,还能在上面把杉木抱着周转,第二个桥墩,立足都不太稳,根根从第一桥墩送杉木过来时,我不敢倾身相迎,杉木重心难控制,一个旋转,根根脱手,杉木随水南去。已无多余木材,加上我们对架桥信心不足,就断了此想法。
也许是时间抉择不好,等下决心强行涉水时,已是下午15:15,经过一天的日晒,积雪融化汇聚,这应该是莫溪沟河水最深、流速最快的时候。我三次领渡,每次都是接近河道中央时,水流湍急,深及腰带。登山杖或者脚一移动,就站立不稳,被流水往下冲着踉跄几步。好在平衡感尚好,还有双杖能支撑,如果失足滑倒,会非常麻烦。
莫溪沟河没有日乌且河水冷,但依然造成了明显的失温,最主要是登山鞋又一次全湿。这次徒步有大概3天的时间,双脚一直在湿的鞋袜中。(当时不觉得冷,回到广州时,发现双脚的脚趾有些痒,原来是冻伤了。大热天的把脚趾冻伤了,羞于启齿。)
时近16:00,觉得也走不了多远,应该去扎营解决失温的问题了。沿一条路径往山腰上抬升,正好有一正在蓄草的冬季牧场。真是善解人意,还有一现成的灶台,旁边还有若干柴草。开始我们还有点做贼心虚,怕被别人看见炊烟。转眼一想,如果能有人过来抓我们,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啊,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把我们带到村子里,最好能报警,派直升飞机来抓我们,扭送到派出所……
拿些枯枝来生火,发现问题比我们想的要严峻,枯叶倒是能烧,但叶子烧完,树枝还是无动于衷。柴火还不够干燥,为了节约那剩下的大半罐气,我们就不断用拿些枯叶来燃烧,居然也把一壶水给烧开了。火势渐大,也点燃了几颗木炭,但之前憧憬的“篝火晚会”化为泡影,勉强用余热来烤烤湿透的鞋袜吧。
手机依然没有信号,今天是徒步的第6天,按约定也是完成徒步的日子。记得出发时对狼哥戏言,如果过了6天还没有我们讯息,就报警搜救吧。希望联系不上的众亲友不要过于担心,更希望明天翻上玉龙山脊后能看到另一侧明显而好走的路径。
又是一个温暖的早晨
仰视玉龙山
开始寻找路径,前面的杜鹃林让人不寒而栗。
牧场
栅栏也是风景,在这样的山谷中,在这样的牧场里,牦牛的心情也应该很愉悦吧。
藩篱
山花烂漫,化解疲劳
根根饥不择食
行走其间,心旷神怡
牧场全景
牧场水草丰美
在水一方
满地黄花堆积
进球庆祝摆拍
翻越藩篱,离开牧场
出了牧场,走了一段杜鹃林
涉水一道山间流水冲开了斜坡上的植被,露出石壁,所幸不算湿滑,横穿过去。
水流倾泻而下,一直汇入莫溪沟
横切
根根恢复了8成功力,状态正常了。
溯溪而下
我们发现对面的山体中有一段明显的路迹直指河面,莫非下面有桥?
抱着侥幸心理,我们沿着斜面,直接速降到莫溪沟河,
发现木桥已被拆下,只剩几个石墩。
木材还在
遇水搭桥
可惜无法将原木送到后一个石墩,于是悻悻撤回
我们留下的半截桥
心情灰暗
沿着河往南走,又钻入了杜鹃林和灌木丛。起起伏伏,许多路段都不容易,比如下这个坎。
终于不能忍受无休止的杜鹃林和灌木丛,根根极力要求渡河。
把相机镜头用防水袋装好,当时感觉真是破釜沉舟。
这个河面我尝试两次,都往后撤了。
这个河面迈开一脚,就站不稳了,水流过于湍急。
最终三渡莫溪沟,未成。
牧场、生火、取暖
沿着一条明显路径上升,又是抵达一牧场,翻墙进去,轻车熟路。
已有灶台
扎营
很早就吃了晚餐——压缩饼干,发现这东西很耐吃,居然越来越有味道。
19:00,开始睡觉。
DAY7:(6月27日)逃出生天
1、梦境
昨晚做了许多梦,都是关于交通出路的。各种人物在梦境中出现,往往都是乘坐各种先进交通工具而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些都是在反映自己内心的强烈渴求吧,同时,也有另外一个理智的人格出现,对这些梦境的合理性进行质疑。但每次情感和理智的交战,总是情感占得上风,取悦梦境中的我,觉得马上就可以乘车离开这片杜鹃林了。但是这种逃离无法兑现,充满希望,就是实现不了,有所察觉,于是另起炉灶换一情境再梦,再醒,无奈依然身处帐中,仍然无法跨越那漫山遍野的杜鹃林。如此类似,周而复始。
对比之前,开始两晚经常梦到想吃的食物或者零食或者饮料,属于最基本的需求;中间几晚主要梦到的是自己最爱的人,属于孤独中的情感寄托吧;这两天在杜鹃林里兜兜转转,需求很现实很短浅,只是想早点逃离,走回对面的“高速公路”。
07:53,收拾行囊,再度出发
2、翻山
想避开杜鹃林,其实昨天下午我们就面临两种选择,A沿着河边继续走,不时穿越杜鹃林;B绕过杜鹃林。沿山脊直上,海拔高到一定程度,植被以低矮的草甸为主。行走在玉龙山山脊上,绕过杜鹃林,应该会比较愉快。我们决定尝试B计划。
翻过牧场的栅栏,首先就是大段爬坡。差不多用了一个半小时,终于上了第一道山脊,然后在同一等高线上不断横切。
虽然路程较长,但相比之前在杜鹃林中的认路、钻行,速度已经快了不少。过前几道山梁,进展颇为顺利。当时戏称,这虽比不上河对面的高速公路,好歹也能算个“国道”吧。好景不长,绕过第四道山脊时,发现折进去的山谷非常之深。打个比方,到对面的距离也许只有200米,但是横切过去缺要差不多2公里。
实在忍受不了这么曲折的路线,于是又突发奇想,爬上玉龙山顶,看玉龙西那边是否有明显而畅快的路径。于是费劲千辛万苦,爬上峰顶,却发现那边仍是无尽的山。对那一侧的路况没太多了解,信心不足,马上打消了此念头。海拔抬升,阴雨夹杂,越走越冷。我们决定找一石屋避雨,同时解决午餐。
似乎每条山谷间都会这样的溪流,我们在这灌满了水袋,同时完成洗脸、刷牙等操作。
回望我们昨天扎营的牧场,有种奇怪的感觉,那杜鹃林中的一抹草丛,好似沙漠中的“绿洲”
整个河谷西侧,漫山遍野的杜鹃林
大概09:30过后,海拔到一定高度,终于告别了杜鹃林
根根的高反症状基本消失了,不过爬坡时还是会落在后面
等高望远,俯瞰莫溪沟,前面的巨大山体应该就是莫溪沟的尽头。前路漫漫啊。
我们就不断在这些山梁山谷间横切
又一道山梁
转过,又是一道山谷,虽然路程长了,但感觉速度还是比穿越杜鹃林快。
又经过几处无人石屋。
牲口窝棚,用来躲避风雪的吧。
告别山谷中的石屋,继续横切,后面的几道山谷越来越深,我们绕过一道山谷花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堪忍受,穷则思变,于是我们准备沿山脊直上,看山脊上行走是否合适。
11:00回望莫溪沟东侧山体,把它作为参照物,发现我们已经抬升了不少高度。
在与山脊搏斗的根根
3、物资
约12:00,我们进入一石屋歇息。这三日在路上曾经遇到过许多类似的建筑,有灶台,有堆放一起用作床垫的枯枝堆。开始还会在门外羞涩地询问:“你好”“有人吗?”“扎西德勒”,无一回应,后来就直接破门而入了。
只可惜此屋空有灶台,和之前牧场遭遇一样,枯枝潮气太重,难以点着。午餐下饼干所用的热水还是得靠炉头气罐解决,冲了最后一袋咖啡,甘之若饴。根根翻遍顶舱、侧袋,发现了大约十几颗牛肉粒,分了来吃。
整理垃圾袋时,找到了一袋被错放进来,还未开封的压缩饼干,大喜。把废弃的两气罐摇一摇,发现其中一个里面还有些残余液体,再喜。清点物资,现在共有4袋(每袋中有两小块)压缩饼干,够吃一天半;气罐只剩大半罐,烧两天的引用水还能应付;严峻的是炉头点火的脉石早上已经罢工,火机遗失,要靠火柴来点,早餐时用了一根,中午再费一根,还剩四根,应该能解决明天的热水问题。
爬上这道山脊,发现前面还有几道山横亘眼前。11:30过后,山雨袭来,寻找一牧场休整,一避风雨,二来午餐,三可休整。
进屋煮水
灶台
远眺
午餐后,绕着石屋游走。突然惊觉前面有一黑鸟,当时以为是乌鸦。
后来放大图片,喙为红色,以为是乌鸫。
回广州后,在群里向“鸟人”请教,方知为“红嘴山鸦”。
虎视眈眈,很霸气。
也有一低头的温柔
挠痒?
4、沮丧
午饭后,根根想在枯枝堆上小憩半小时。我倒没什么睡意,拿着长焦沿着石屋游走,来时看到的那只肥旱獭始终不见再探头出来。走着走着,突然发现眼前3米内,屋后柴房上有一只肥大的乌鸫(喙红色)。它似乎不太怕人,对我也不太警觉,环拍数张特写。
根根突然出来,原来他还是没用睡袋,冷醒。于是,13:30再度出发。我们仍然沿着山脊山谷横切,并决定如果遇到很深的山谷,就不绕行,直接往下切到河谷,溯溪而下。
转过一道山梁,山体往东南方向冲出,我们走到最前端,欣赏了一阵云海。山顶有一玛尼堆,我抱佛脚,找了一块石头,添砖加瓦,并祈祷能早点让我们找到方法过河。
右侧的山谷深陷入西边的山体,实在不愿再绕行,于是我们往下速降。这让人很沮丧,从早上07:50出发开始爬坡,现在有开始下行,5个小时的付出前功尽弃。越往下走,回望那变得原来越高的玛尼堆,黯然神伤。
根根冷醒了,也出来打鸟
继续在山谷中横切
路旁发现一处牦牛尸骸,从残骸的犄角来看,应该还未成年。凶手应该是狼,我当时倒不太惊慌,上来两头,我们还是能对付的。
狼嗅觉灵敏,而且怕人,我们几天都没观察到狼的踪迹。
头部特写
前方又升起了云海
根根笑看风云
回望莫溪沟,总感觉我们没移动多少距离
山顶有一玛尼堆
我虔诚地加了块石头,祈祷前路畅通无阻。
速降,大概在14:40,进入一牧场,乔木高大,之间为草坪,行走畅快,风景也很美,只是不敢驻足。
梨花一枝春带雨(可能是山茶花?请知情人相告)
5、转机
终于告别草坡,要进入森林地界,如临大敌。进入一牧场,内有明显路迹,穿行其中,发现其极其狭长,无暇流连,渐渐听到了水声,我们一直降到了莫溪沟的水边。
只是听那迫不及待的轰鸣,我们就迅速打消了涉水的念头。经过高山上不断地费力攀爬、起伏、绕行,现在觉得能沿着溪水边徒步而下,都是效率极高的方式。走了大概二十几米,突然,我发现眼前横亘一物,居然是一独木桥!江水湍急,而且对面暂时也没有明显的“高速公路”迹象,但当你憧憬已久魂牵梦萦的东西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当时在脑中飞速地决定:过桥!
旋短双杖固定在背囊后,束紧腰带肩带以防止背囊晃动,过桥采用的“骑作跳马式”。坐在木头上可以降低重心,把握平衡,通过双手不断撑起臀部往前移动,虽然速度慢,但安全。就这样循环往复,大概经过三四分钟,终于到达彼岸。根根如法炮制,15:30,也成功过河。稍事休整,我们往上爬升不久,就如预期发现了清晰地马道。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在哪个位置,但我们说定,即便走夜路,也一定要在今晚走到上子梅村。
终于告别草坡,要进入森林地界,如临大敌。进入一牧场,内有明显路迹,穿行其中,发现其极其狭长,无暇流连,渐渐听到了水声,我们一直降到了莫溪沟的水边。
看到独木桥的那一刹那,我快要哭了。
束紧腰带肩带以防止背囊晃动,过桥采用的“骑作跳马式”。坐在木头上可以降低重心,把握平衡,通过双手不断撑起臀部往前移动,虽然速度慢,但安全。就这样循环往复,大概经过三四分钟,终于到达彼岸。
(我的过河照待补上)
刚接到根根传来的过河照片,补上:
根根如法炮制,收好相机,扎紧包裹。此时我在对岸作壁上观,当时心情非常紧张,
万一根根不慎落水,真是不堪设想。
上桥
支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gxMzg4NDAw/v.swf
15:30,根根成功过河
6、只是行走
抛下这三天积累的迷茫、愤懑与沮丧,走在正道上的感觉美好,无法言喻。就连爬坡都已觉得不再是什么负担,有路就好。记得当时和根根说,这就好像被文革耽搁了十年,现在要拼命建设啊,又引用了不知谁写的一联“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终于在19:26,到达路标,贡嘎寺下的交叉路口。不作停留,往子梅村进发。
19:54到达莫溪沟上那座桥。
20:28,只用时一小时,就负重走完了攻略上号称要走2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敲开了一户民宅,吃到了7天来的第一盘蔬菜,终于睡到了干爽而柔软的床上,重返人间。
开始有兴趣“拈花惹草”
花开两朵
偶尔小憩,欣赏风景,拍拍小品
杜鹃?山茶?
像不像无数蝴蝶飞舞
17:13,发现莫溪沟上第一座正式的桥,这条路应该是通往玉龙西的。根据之前做的功课,应该是在贡嘎寺前的丁字路口往右(西)拐,所以我们不为所动。
18:03,晚餐,依然压缩饼干。感觉光明就在眼前,路粮也放开怀抱来吃了。
我把剩余的葡萄干、杏仁、牛肉干席卷一空。
最自豪的就是7天以来的塑料垃圾,我一直存着,一直带到了康定。
09年穿越毕棚沟长坪沟时,我手提垃圾袋,走了6个小时,才在枯树滩附近发现一垃圾桶,把它处理掉。
19:26,到达贡嘎寺前岔路口
19:56,在一植被稀疏处,看到对面三户人家的上子梅村
19:54到达莫溪沟上那座桥。
20:28,只用时一小时,就负重走完了攻略上号称要走2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敲开了一户民宅,吃到了7天来的第一盘蔬菜,终于睡到了干爽而柔软的床上,重返人间。
(几张关于上子梅村的都是手机拍摄,纯粹记录而已,将就看看。)
关于徒步的部分,到此告一段落。感谢各位驻足欣赏,特别是几位仁兄连日追看、评论,给予了我不少鼓励与支持,在此再次一并谢过。其实每个徒步者内心都是孤独的,和多少队友没有关系,每次行走,都是一次和自己内心的对话。
其实选择徒步,也就是选择了一种自由的方式,当然也就必须承受孤独的代价,时间久了,居然发现自己会习惯那种自省和冷清。
还将远行,继续这场与自己的对话;追寻挑战,即使承受许多折磨。
回复
浑浑噩噩的活着 的帖子
线路其实挺曲折,好在贡嘎的风景壮美,可能不平淡的经历会让回忆更加精彩吧。
感谢关注!回复
打你弟弟 的帖子
7月份估计雪该化的都化得差不多了吧。
不过还是建议,能早点过河就早点过去,可以带上绳子,看一些涉水的操作,以防万一。
感谢关注!祝安全顺利归来!回复
啊繁达 的帖子
,在广州登协的群里也看到你了,难得有两项交集。
徒步结束快一个星期了,手背晒伤的皮肤在一层层褪下。
再过一个月,它将不再黝黑,就好像从来没有晒伤过。
许多曾经真切强烈的感受也会逐渐远离,偶尔回想,形同陌路,
趁着记忆还比较清晰,及时对七天的贡嘎之行做个总结回顾。
七日剪影
主要行程:day0:成都——康定
day1:老榆林——两河口营地
day2:两河口——上日乌且垭口(在一草坪扎营)
day3:在上日乌且营地傻睡一天
day4:上午大雾,继续傻睡,下午雾散,过垭口
day5:垭口下营地——莫溪沟西侧某河滩
day6: 莫溪沟西侧某河滩——(三次涉水未成)——某冬季牧场
day7:冬季牧场——翻上西侧山脊——急降至莫溪沟——渡河成功上马道——贡嘎寺——上次梅村
day8:上次梅村——贡嘎乡——康定
day9:康定——成都
主要路迹参考地图:
三、成员与徒步形式:我和阿根,阿根是我大学同班同学,在徒步方面也是志同道合,相交十几年,殊为不易。09年穿越毕棚沟——长坪沟时,阿根表现很是强劲。既然人少,而且也都算强驴吧,所以我倾向于选择自由度比较大的方式,可能我骨子里还是喜欢满足自己的挑战欲吧。所以基本一开始,我就想尝试一次无向导、无马帮的全程负重穿越。
四、装备:
背囊:OSPREY 苍穹60L
防潮垫:pureland 充气单人
睡袋:pureland 羽绒(木乃伊)-12摄氏度
帐篷:牧高笛
如翼AIR
登山杖:ROBINSON 碳纤维 2条
风衣:COLUMBIA 一件
速干裤: COLUMBIA 两节一条
SHEHE 1条
冲锋裤: SHEHE 1条
速干衣:凯乐石长袖1件
极星1件
厚抓绒:极星1件
足球短裤:1条(踢球留下的装备,觉得足球短裤做营地裤,或者拿来做睡裤,比较愉快)
速干防臭内裤:2条(探路者)
徒步鞋:TNF 高帮皮面,(一双重达4斤,很沉。7折购买)
徒步袜:4对
摄影包:BACKPACHERS(主要用来收纳一机两镜,便于放置在背囊中)
相机:佳能500D
镜头:24-70、70-200/4L IS
帽子:快乐狐狸
手套:一对
头巾:一件
炉头:火枫一个
气罐:高山气罐3罐
五、故事回顾
DAY0:早上8点,在新南门车站坐车,川藏运业的这些中巴车刚更新,很是干净。成都到康定并不远,特别是成雅高速一马平川。过了二郎山隧道,路开始崎岖,特别是泸定在修水电站,交通管制。大概总共用了8小时,到达康定县城,入住之前网订的”康定贡嘎国际青年旅社“。离新车站不到50米,清洁舒适,客厅氛围好,值得向广大驴友推荐。
当我们问询起贡嘎穿越的路线时,康定青旅的老板”草原狼“(江湖人称狼哥)很是热情,也比较热爱户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他去年和同伴走老榆林这条线路的故事,表示路迹比较明显,这也坚定了我们不请向导,自己探路的想法。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辨认错误的地方,如日乌且垭口,结合电脑中的照片给我们对比参照山形,详细解释。
我们用相机将重要的线索拍下,其实总结起来也很简单,上山时沿着日乌且河一路向上,翻过日乌且垭口,就沿着莫溪沟一路向南,直到贡嘎寺。
于是我们晚上,去康定县城购买所需的物资。狼哥建议我们在康定再住一晚,适应海拔。其实我也挺想到附近的”木格措“转转,不过阿根时间比较急迫,于是我们还是决定第二日出发。
狼哥对我们面授机宜
喜欢康定贡嘎青年旅社的客厅
康定县城一角
折多河水汹涌澎湃
在康定某火锅城大快朵颐,储备脂肪,吃饱了好上路。
采购物资
根根在观察压缩饼干,不说”挑选“,因为仅此一种——枣蓉。
另外的主食就是长寿面,两捆,头四天基本吃面。
第二天早上还买了6张锅盔,味道实在一般,不好下咽,
超过4张半在路上被我们遗弃,真是丢盔弃甲啊。
DAY1:6月20日1、草原狼
”狼哥“真的太热心了,当我们询问起如何包车去老榆林时,主动说开车送我们去老榆林。
山路崎岖,有一段路”帕杰罗“死火了,我和根根爱莫能助,于是开始徒步。
走了好一段路,听到声后马达声响,原来是”狼哥“修好了车子,追了上来,又继续送了我们一程,一直到公路尽头——水电站。
据说这块石头就这样突兀在这,已经有几年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过了水电站,手机就没信号了,开始与世隔绝。所幸路还比较好走。
日乌且沟两头都是雪山,前面一眼望见小贡嘎,后有田海子山。
连续3年夏季都在川西徒步,虽然看不到彩林秋色,但也能欣赏到烂漫山花。
行走不久,突然开阔,原来是一牧场,群山环绕,遍地黄花。
日乌且沟内风景也很优美,植被以草坡为主,基本没有高大乔木,加上晴朗的天气,记得当时和根根讲,这里很像长坪沟。
回看来时路,云端之上就是田海子山。
红石滩
日乌且沟落差也不小
中流砥柱
3、蛇、白、田海子山
左前方的夹子峰
涉水
大概到了17:30左右,我们到了两岔河。
寻思着到对面的牧场扎营,但是日乌且河水面较宽,水流湍急。
来回打探了数个河面,终于选定水势最平缓的一处地方。
把相机镜头用防水袋密封好,换好拖鞋,扎好背囊,真有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壮士一去的气氛。
脚一入水,冰冷刺骨,果真是雪山融水。
往河道中间趟,水越来越深,终于没过膝盖、大腿。
在水流冲击下,人已很难站稳脚跟,移动登山杖的时候,一个踉跄,
拖鞋被水卷走,幸好平衡能力尚可,马上站住,果断回撤。
如何过得?
扎营身上裤子已全湿,失温严重,不断在打哆嗦。
根根今日状态尚佳,迅速展开帐篷,烧水煮面。
换上干的裤子,穿上厚抓绒,喝了些热饮,终于回过神来。
开始拿着镜头附近游走,拍拍日照下的田海子山。
根根煮面工作照
田海子山
DAY2:两岔河营地——过两岔河——勒多曼因——上日乌且垭口下营地
1、高反
每次上高原,徒步的头两天都会有一些症状。昨天的高反来得有些早,一直有轻微的头疼。因为略有失温,所以很早钻入睡袋,睡得早,醒得也早。2点多醒后,就再没睡着,闭目养神。高反来得早的好处,就是消失得也快。到中午,我的状态大为好转,头已不疼。
2、渡河
路还是得走,相对于日乌且河的宽度,两岔河(另一河不知名目,姑且这样称呼)毕竟窄许多。于是绕了会儿杜鹃林,选择比较容易趟过的石滩涉水。好不容易跨过,发现还是得继续跨过另一侧的流水,这回水的宽度,怎么都跨不过了。吸取昨天下午的教训,为避免坚硬湿滑的水中石头碰上脚,我们决定穿登山鞋淌水,走完水路,再进行晾鞋。
自主徒步的好处就是自由,睡到自然醒。当然我2点就醒了,好不容易盼到天亮,早餐煮了咖啡,下压缩饼干。
08:43,收拾行囊,准备上路。说来也巧,我和根根不同时期买的,以及在青旅遇到另一穿越贡嘎的,都是背负苍穹,而且都是橙色。
过两岔河的窄溪面时,尚能跳过。
下面的宽河面,就得豁出去了。过得还算顺利,可能早上属于溪水最缓最浅的时候吧。根根拍摄。
根根涉水也有故事,在帮我拍完后,准备涉水。面对汹涌溪水,内心多少有些紧张,于是在盖镜头盖时竟没有盖紧,随着溪流去追逐我昨天放生的一对拖鞋了。
根根为了展示自己洁白而强壮的青蛙腿,把裤腿快卷到脖子上了。
3、天气一直挺费解,6-8月据说是贡嘎地区的雨季。但这两日基本晴好,可能海拔还不算高,基本一件速干衣就能应付。
再次仰视雄伟的小贡嘎。
过了两岔河,前面就是下日乌且牧场,视野开阔,牦牛众多,似乎前面也没什么流水阻挡了。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心情越发雀跃。
4、干扰
在牧场,我们遇到了一牧民牵着三匹空马迎面过来。他告诉我们日乌且垭口上面有大量积雪,人通过不了。
不禁略有黯然,对此说法当时我们就表示了一些怀疑。就算是真得过不了,也得让自己的双眼或双足说服自己。
5、牧场
牧场上有几位常住的牧民,询问他们如何去日乌且垭口。他们指向,就沿着日乌且河的右边一直走,不用过河。
这条小牛犊,非常奇特,它的两条前腿并在一起,很像头颅。
6、缅怀
不远处出现一巨大的玛尼堆,猜测这应该就是去年逝去的李先生。物伤其类,我觉得这样的灵魂在天堂也应该是自由的,幸福的。这里特别提到“狼哥”的一件事,因为参与搜救李先生和安德鲁.林德迈尔先生而感受到了徒步的魅力,他每次提到这两位,都冠以“先生”的后缀,这称谓也被我和根根在谈话中继承。
其实参与户外需要具备许多素质吧,不光要独立、挑战,还需要尊重,对山、对人。
看到玛尼堆
7、小憩
觉得不会再需要趟水了,我们找到一稍空旷处吃午餐——压缩饼干,顺便晾鞋袜。
越靠近雪山,天气变化越无常,突然下起了一阵小雨,不用怎么理会,雨很快就停了。
但是天气开始阴沉,觉得这样晾鞋也没什么效果,于是大概在12:00,穿好鞋袜,继续征程。
这几颗红色的不知名植物让根根大感兴趣
8、分歧
后面的路就是沿日乌且河不断爬升,终于到达了前日狼哥所说的“易塌方处”,当晚狼哥指点,或涉水,或走高路绕过塌方。之前爬升过一段“高路”,路面倾斜,不好落脚,村民指引,沿河就行。始终觉得沿着河走,就是捷径。只是刚开始经过一断面时,碎石很松动,每一步下去都会下陷,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就是四步吧。但此情形将根根吓跑了,往高路上绕。我觉得没什么,继续沿水边的低路行进,运气不错,后面的路好走很多,比根根快20多分钟到达一空旷草地休整。
根据根根后来描述,那条上路极为艰苦。坡度很陡,不好下脚,想下撤就更不容易,有此失足滑坠6米,好在反应敏捷,能果断护住相机和镜头。经此磨难和消耗,根根元气大伤,高反趁虚而入,这也极大影响了我们后2天的行军速度。
前面即是一容易滑坡处,其实就算一足陷入水中,问题也不大。
前面的路越发好走
继续往上(都为手机拍摄)
9、等待
在草坪处,可以平视前方巨大的空旷处,根根不在前方。我躺着休息了一会,仍然不见根根出现。
于是大喊,也许是河水声过于湍急,也许是距离比较遥远,依然没有答复。
我有些着急了,这种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宁愿走弯路、错路,也不能把人弄丢了。
于是往高路的方向往回走,结果,绕过一道山梁,看到了还在奋斗的根根。
回看日乌且沟
回看牧场
10、日乌且峰
日乌且峰隐没在云雾中,感觉外形和夹子峰很相似。
峭壁嶙峋
回望夹子峰的旗云
11、勒多曼因
天气渐明,一座巨大的雪山逐渐浮现于眼前。如果喜欢雪山,穿越贡嘎的线路是很能满足你的,特别是在日乌且,前后被四座雪山环绕。曾经在老榆林的时候就说,还么开始徒步,就已看见身后的田海子山和前方的小贡嘎,幸福有点猝不及防。
勒多曼因和日乌且两峰中间的厚厚的山谷冰川,孕育出了一条长长的冰舌,延伸至谷底,就成为了冰湖。就是这冰湖,哺育了日乌且河。
根根攀上冰湖前的那道山梁
冰舌
冰湖
夹子峰与日乌且峰
拼接一张,觉得勒多曼因冰川真得很像德国的地图
12、爬坡
还看不到垭口,继续往右边的高平台上攀升。
根根状态明显下滑,上坡的时候速度慢了许多。
13、抬升
因为不知道距离垭口多远,于是继续向上抬升。此时海拔应该已经超过4500,我还好,不过这个决定对于后来根根的状态造成了挺大的影响。
选定沿着溪流往上攀爬
奇异的痕迹
溯溪而上
14、冰雹
按以往的高原徒步经验,山雨一般在晚间6、7点左右袭来。但这天下午,来得特别早。
大概在16:40左右,突然下起了小雨,雨势渐大,刚好附近有一较平坦处,马上和根根展开外帐进行避雨。
雨越来越大,有阵还下起了冰雹,寒风无孔不入,在帐内,我们用炉头烧水御寒,水烧过了,就开着继续取暖。
一直在等待雨停,没想到雨非常有韧劲,一直到20:10仍淅淅沥沥意犹未尽。忍无可忍,和根根冒雨撑起内帐,扎营。
感觉很冷。
风云突变
撑起外帐避雨
冰粒四溅
15、鼓励
根根似乎信心受了很大打击,颇为悲观,因为他开始谈论到了下撤的问题。他觉得今天下了这么大、这么长时间的雨,即便下撤要趟过两岔河也不容易了。我安慰说,看明天的状态吧,如果垭口实在是积雪太深,路迹很不明显,我们再下撤。因为之前在狼哥那看过垭口的照片,路况以碎石为主,坡度也不大,即便滑坠,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信心还是很强。
当晚胃口很差,晚餐的面只吃了一点点。一夜沉睡,梦中开始出现了对汽水、火锅等食物的憧憬。
暖脚烤鞋烤袜子
DAY3:6月22日
15:沉睡
天气晴好,视野开阔。根根高反明显,吃了点早餐,便沉沉睡去。我也觉得比较乏力,懒得去探路了。
一天之内,海拔抬升了超过1千米,身体也在适应吧。于是也一样睡去。
似乎这一日在记忆中被抹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
DAY4:6月23日——过日乌且垭口
09:30,睡到自然醒,拉开帐门,四周一片白雾,估计看不清楚垭口的路径。悠闲地煮了碗面,我和根根的胃口依然不太好,吃完后,雾仍然没散开,于是继续我们的强项——睡觉。
大约16:00,再度醒来,发现此时帐外的雪山又变得清晰了,原来浓雾已散。再不把握这个好的天气窗口,也许就得下撤了。于是唤醒沉睡中的根根,跟他说明情况。根根似乎恢复了些元气,苏醒后钻出睡袋,开始收拾帐篷,整理背囊。
从上日乌且的营地望去,垭口所在的一列山似乎间隔不远,中间有好几座小山丘。根根似乎还没有从高反中解脱出来,步伐依旧沉重而缓慢,不时把躯干伏在双杖上休息。翻过几座小山丘,终于看到了日乌且垭口。马道在垭口留下一道清晰的“之字形”深色痕迹,和我们之前看的一样,很好辨认。马道下,平缓处有大概有二十米长宽的积雪地带。
大概在18:40,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徒步,我先抵达了垭口下的积雪带,雪比较蓬松,把雪踩实了,靠着双杖支撑,也能比较快的攀升。大概在18:55,我登上了日乌且垭口,眺望对面的莫溪沟,一片云海,美不胜收。来不及细细欣赏,回望还在路上和高反苦苦抗争的根根,忧心忡忡。把包放下,轻装回撤到根根处,把他的背囊接过来,背上垭口。那一瞬间,我涌起了一种感觉,仿佛自己化身为在毕棚沟时那似乎不会疲倦的藏族向导。当时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他老人家活蹦乱跳就把一个三十斤的包给扛上了垭口。看来这半年的长跑锻炼让我更强大了。
在垭口等待根根过雪地,开始进展还是比较顺利,但在后来一处比较陡的地方,根根突然一屁股坐在雪中,懒得动了。也许是腿部乏力,雪地湿滑,根根屡次迈步都滑了下来。于是,再次从垭口下到根根附近,进行鼓励、指导(我保证当时没有落井下石进行羞辱鞭策)……终于,在19:15左右,根根登上了垭口。
天色愈发暗了,根本没有在垭口搔首弄姿摆拍的想法,满脑子寻思着快点下撤到莫溪沟河谷的营地。下撤不久,发现又和根根拉开了一段差距,大概20:00过后,天色全黑,估算着这样的速度不太可能撤到河谷,于是把包放下,准备扎营。开了头灯作为信号,大概在20:30,根根赶到,搭好帐篷后,迅速休息。
后来据根根描述,从垭口下来的路,走得也非常艰辛。双腿乏力,后来几乎是坐在地上,撑着滑下来的,犹如折了腿的孔乙己,这种移动方式也划破了他的冲锋裤。根根看不见我,大声叫喊“何哥”,可能是因为气息微弱,相隔50米内,我居然没听到。特别奇怪的是,根根也没有看见黑暗之中我的头灯。所幸距离不远,我看到了他在上面的头灯,知道相隔不远,大声呼唤,根根辨别出声音方向,徐徐移动过来。相交15载,第一次见根根如此狼狈落魄。
海拔仍然比较高(当在4700左右),晚间异常寒冷,开始下起了小雨,懒得出帐,于是在帐内生火煮咖啡葡萄干。结果在一次拉外帐门得拉链时,不慎将锅和炉头碰倒,咖啡在我的防潮垫、裤子上蔓延开。倒不算非常烫,不过把防潮垫连同后面的睡袋都给沾湿了,同时高温的炉头把防潮垫烫出了一条大约8厘米的口子。后来我就窝在一半潮湿的睡袋中,挣扎一晚,难以成眠。
在半梦半醒的恍惚之中,又将可乐、西瓜、涮羊肉……等轮番憧憬一次。以前徒步从来没有对这些食物产生过如此魂牵梦萦般的渴求,此行确实艰苦而漫长。
早上睡醒,早餐依然是面条。草上的纸巾可降解。
浓雾始终散不开,我们的征程同样一片阴霾。记得当时和根根商量,如果第二天一早仍然不见好转,就当即下撤。
踏上征程,不断改变角度,欣赏勒多曼因,
17:48,和根根的距离拉得比较远
翻过几座小丘,垭口的路径清晰展现在眼前,很好辨认。
登上垭口
再看勒多曼因
登上垭口,回望根根
日乌且垭口
垭口秀色
眺望对面的莫溪沟,此时正是无边云海。
垭口秀色——回望日乌且方向
回望日乌且沟,此时也是云蒸霞蔚,两边相映成趣
小贡嘎
嘉子峰
垭口秀色——回望日乌且
日乌且峰
合成的不是很好
感谢“浑浑噩噩”热心帮我调整焦距,重新拼接。如下
在日乌且垭口匆匆录制了一段视频,记录两边的云海。
[
支援
爬上垭口,感觉体力比较充沛,于是把背囊放好,下去支援根根。
爬垭口前,根根充分把握休息时间,抓拍云海。
垭口下的雪
右下角的石堆就是长眠于此的“安德鲁.林德迈尔”先生。雪地上我走之前已经有足迹,说明这条路线还是不断有人行走的。
等待
在注视根根攀爬的同时,发现此时夕照下的嘉子峰和小贡嘎都美丽异常。
根根那一天是经历了怎样一番磨砺啊?无法感同身受。只能说,每一次困难与折磨,都会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吧。
把根根的背囊与云海合影
回复
clipper 的帖子
没错,后来详细对比路线图,这座被我一直误会为“嘉子峰”的雪山,的确应该是小贡嘎,谢谢指正!DAY5:6月24日,行走莫溪沟(在玉龙山一侧)
8点醒来,帐外依然洒满阳光,想着后面都是下山,沿着莫溪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两侧是无敌雪山,不禁心花怒放。早餐依然是煮面,我胃口很好,风卷残云。根根状态比昨日稍好,讲话的中气也足了一些,也许是平路行走,不需要太强的负荷吧。
我们沿着莫溪沟西侧行走,路径非常明显,不禁和根根评价:果然是高速公路啊!莫溪沟两侧的植被依然是以低矮的草坡为主,基本没有乔木,所以视野非常开阔通透。一路上先后经过勒多曼因(西侧)、未知名雪山、达多曼因和朗格曼因,饱览雪山风貌。这些山峰之间的山谷往往孕育有冰川,达多曼因和朗格曼因之间的冰谷冰川甚至孕育出了一块大面积的冰湖。
随着海拔逐渐降低,不知什么时候起,突然发现莫溪沟西侧的路径变得越发不明显了,许多地方要穿过杜鹃林,这不像是马道。事后我们回想,应该是在之前有几个石头墩的地方,我们应该过河的,那时还能过。后来再康定,狼哥说那里应该是有座桥的,可能因为是雨季,牧民担心上涨的河水冲走木桥,把那些木头给撤了。不过那处,后来我们经过的好几处桥墩(大石头),附近都堆积了拆下的桥木。强烈建议雨季徒步者,早点过河,走在莫溪沟的东侧山麓。
大概下午18:20,我和根根走到一水边的石滩,觉得前面也没什么合适的扎营点,就寻找了附近一草坪扎营。水边制备茂盛、水流湍急,氧气浓度较高吧。
晨光下的勒多曼因西侧山脊
雪山
趁着好阳光,照照雪山,依然是勒多曼因
这两座雪山不知是否已命名
雪山
换长焦拍几个特写,不知道是早上雾气比较重还是镜头有些内结露,觉得不够通透。
未知名山峰1
勒多曼因
未知名2
启程
10:48,收拾好行囊,出发。
回望昨晚下来的日乌且垭口。
下山之路,落差不大,真是犹如高速公路啊,
雪山融水逐渐汇聚,就成了莫溪沟。现在真是可以随便趟过。
牧民放养的牦牛,悠闲自在。
根根
毕竟元气大伤,走一段,根根要求休息。
遗忘在发生作用,我都忘了根根在我背囊的顶舱里找什么。
根根
徒步以来,根根一直对背囊不能自行直立耿耿于怀,终于找到原因了,左倾。
此次徒步,根根的另一大教训就是选择了一对低帮徒步鞋。虽然有”戈尔特斯“防水层,但毕竟低帮,每次涉浅水,根根都如履薄冰,看准才踩。
雪山特写
既然根根用的是标镜,我就用小小白IS挂机了,换镜头着实麻烦,于是我就用手机当广角头来用了。
雪山特写
达多曼因
突然一袭白色巨大冰体悄然浮现在山脊上
开始只见有湖,后来发现在对面的山脚下有一层整齐的漂砾,当时还和根根说这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后来随着脚步前行,发现果然有一条冰舌一直蔓延下来,不过还没染指此湖,就已化作涓涓溪流。
冰谷全貌全靠”广角“了
细看中间山体
再放大
冰层特写
达多曼因吐出的冰舌
朗格曼因一度我以为这就是贡嘎主峰
山花烂漫
根根徒步工作照
西侧牧民的房子,里面全都空置,据说是冬季放牧时的临时休息场所。
谢谢“人无绝天之路”在232楼科普,搜索百度百科,果然。
这也是分享图片的收获,此植物为“西藏兰杓”。
猪笼草
一枝独秀
前赴后继
这三朵似乎拼成了一张脸
对面山麓也有牧场而且似乎有一条明显的路迹,不过当时我们还不太确定那就是高速公路。
远眺
天色渐晚,接近18:00,用长焦打一下河谷,确定今天徒步的终点——在一处绿色草坪处扎营。
从山腰下到河谷的路并不坦荡,一路披荆斩棘。我的苍穹60L,顶舱附近有一处就被倒刺给穿了一小孔,很心疼。
钻过去
DAY6:(6月25日)裹足不前
今天徒步时间接近7小时,但是从空间距离来看,我们位移不到1公里。也就是不断地在杜鹃林里面穿行:不断选择更好钻过的枝条缝隙,辨认更加明显的路径(多为牛道),然后再选择,再辨认,如此往复。路径曲折起伏,进展非常缓慢,看着对岸的参照物几乎没变,心情沮丧。
随着行走高度的抬升,河谷东面的那条路径愈发明显。东面山阴光照不足,植被稀疏,几无阻挡,那条路径应该就是狼哥所说的“高速公路”的正道了。想了各种方法渡河,无论是架桥,还是强行趟水,均未果。
架桥点有2个桥墩,第一个桥墩比较宽敞,还能在上面把杉木抱着周转,第二个桥墩,立足都不太稳,根根从第一桥墩送杉木过来时,我不敢倾身相迎,杉木重心难控制,一个旋转,根根脱手,杉木随水南去。已无多余木材,加上我们对架桥信心不足,就断了此想法。
也许是时间抉择不好,等下决心强行涉水时,已是下午15:15,经过一天的日晒,积雪融化汇聚,这应该是莫溪沟河水最深、流速最快的时候。我三次领渡,每次都是接近河道中央时,水流湍急,深及腰带。登山杖或者脚一移动,就站立不稳,被流水往下冲着踉跄几步。好在平衡感尚好,还有双杖能支撑,如果失足滑倒,会非常麻烦。
莫溪沟河没有日乌且河水冷,但依然造成了明显的失温,最主要是登山鞋又一次全湿。这次徒步有大概3天的时间,双脚一直在湿的鞋袜中。(当时不觉得冷,回到广州时,发现双脚的脚趾有些痒,原来是冻伤了。大热天的把脚趾冻伤了,羞于启齿。)
时近16:00,觉得也走不了多远,应该去扎营解决失温的问题了。沿一条路径往山腰上抬升,正好有一正在蓄草的冬季牧场。真是善解人意,还有一现成的灶台,旁边还有若干柴草。开始我们还有点做贼心虚,怕被别人看见炊烟。转眼一想,如果能有人过来抓我们,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啊,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把我们带到村子里,最好能报警,派直升飞机来抓我们,扭送到派出所……
拿些枯枝来生火,发现问题比我们想的要严峻,枯叶倒是能烧,但叶子烧完,树枝还是无动于衷。柴火还不够干燥,为了节约那剩下的大半罐气,我们就不断用拿些枯叶来燃烧,居然也把一壶水给烧开了。火势渐大,也点燃了几颗木炭,但之前憧憬的“篝火晚会”化为泡影,勉强用余热来烤烤湿透的鞋袜吧。
手机依然没有信号,今天是徒步的第6天,按约定也是完成徒步的日子。记得出发时对狼哥戏言,如果过了6天还没有我们讯息,就报警搜救吧。希望联系不上的众亲友不要过于担心,更希望明天翻上玉龙山脊后能看到另一侧明显而好走的路径。
又是一个温暖的早晨
仰视玉龙山
开始寻找路径,前面的杜鹃林让人不寒而栗。
牧场
栅栏也是风景,在这样的山谷中,在这样的牧场里,牦牛的心情也应该很愉悦吧。
藩篱
山花烂漫,化解疲劳
根根饥不择食
行走其间,心旷神怡
牧场全景
牧场水草丰美
在水一方
满地黄花堆积
进球庆祝摆拍
翻越藩篱,离开牧场
出了牧场,走了一段杜鹃林
涉水一道山间流水冲开了斜坡上的植被,露出石壁,所幸不算湿滑,横穿过去。
水流倾泻而下,一直汇入莫溪沟
横切
根根恢复了8成功力,状态正常了。
溯溪而下
我们发现对面的山体中有一段明显的路迹直指河面,莫非下面有桥?
抱着侥幸心理,我们沿着斜面,直接速降到莫溪沟河,
发现木桥已被拆下,只剩几个石墩。
木材还在
遇水搭桥
可惜无法将原木送到后一个石墩,于是悻悻撤回
我们留下的半截桥
心情灰暗
沿着河往南走,又钻入了杜鹃林和灌木丛。起起伏伏,许多路段都不容易,比如下这个坎。
终于不能忍受无休止的杜鹃林和灌木丛,根根极力要求渡河。
把相机镜头用防水袋装好,当时感觉真是破釜沉舟。
这个河面我尝试两次,都往后撤了。
这个河面迈开一脚,就站不稳了,水流过于湍急。
最终三渡莫溪沟,未成。
牧场、生火、取暖
沿着一条明显路径上升,又是抵达一牧场,翻墙进去,轻车熟路。
已有灶台
扎营
很早就吃了晚餐——压缩饼干,发现这东西很耐吃,居然越来越有味道。
19:00,开始睡觉。
DAY7:(6月27日)逃出生天
1、梦境
昨晚做了许多梦,都是关于交通出路的。各种人物在梦境中出现,往往都是乘坐各种先进交通工具而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些都是在反映自己内心的强烈渴求吧,同时,也有另外一个理智的人格出现,对这些梦境的合理性进行质疑。但每次情感和理智的交战,总是情感占得上风,取悦梦境中的我,觉得马上就可以乘车离开这片杜鹃林了。但是这种逃离无法兑现,充满希望,就是实现不了,有所察觉,于是另起炉灶换一情境再梦,再醒,无奈依然身处帐中,仍然无法跨越那漫山遍野的杜鹃林。如此类似,周而复始。
对比之前,开始两晚经常梦到想吃的食物或者零食或者饮料,属于最基本的需求;中间几晚主要梦到的是自己最爱的人,属于孤独中的情感寄托吧;这两天在杜鹃林里兜兜转转,需求很现实很短浅,只是想早点逃离,走回对面的“高速公路”。
07:53,收拾行囊,再度出发
2、翻山
想避开杜鹃林,其实昨天下午我们就面临两种选择,A沿着河边继续走,不时穿越杜鹃林;B绕过杜鹃林。沿山脊直上,海拔高到一定程度,植被以低矮的草甸为主。行走在玉龙山山脊上,绕过杜鹃林,应该会比较愉快。我们决定尝试B计划。
翻过牧场的栅栏,首先就是大段爬坡。差不多用了一个半小时,终于上了第一道山脊,然后在同一等高线上不断横切。
虽然路程较长,但相比之前在杜鹃林中的认路、钻行,速度已经快了不少。过前几道山梁,进展颇为顺利。当时戏称,这虽比不上河对面的高速公路,好歹也能算个“国道”吧。好景不长,绕过第四道山脊时,发现折进去的山谷非常之深。打个比方,到对面的距离也许只有200米,但是横切过去缺要差不多2公里。
实在忍受不了这么曲折的路线,于是又突发奇想,爬上玉龙山顶,看玉龙西那边是否有明显而畅快的路径。于是费劲千辛万苦,爬上峰顶,却发现那边仍是无尽的山。对那一侧的路况没太多了解,信心不足,马上打消了此念头。海拔抬升,阴雨夹杂,越走越冷。我们决定找一石屋避雨,同时解决午餐。
似乎每条山谷间都会这样的溪流,我们在这灌满了水袋,同时完成洗脸、刷牙等操作。
回望我们昨天扎营的牧场,有种奇怪的感觉,那杜鹃林中的一抹草丛,好似沙漠中的“绿洲”
整个河谷西侧,漫山遍野的杜鹃林
大概09:30过后,海拔到一定高度,终于告别了杜鹃林
根根的高反症状基本消失了,不过爬坡时还是会落在后面
等高望远,俯瞰莫溪沟,前面的巨大山体应该就是莫溪沟的尽头。前路漫漫啊。
我们就不断在这些山梁山谷间横切
又一道山梁
转过,又是一道山谷,虽然路程长了,但感觉速度还是比穿越杜鹃林快。
又经过几处无人石屋。
牲口窝棚,用来躲避风雪的吧。
告别山谷中的石屋,继续横切,后面的几道山谷越来越深,我们绕过一道山谷花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堪忍受,穷则思变,于是我们准备沿山脊直上,看山脊上行走是否合适。
11:00回望莫溪沟东侧山体,把它作为参照物,发现我们已经抬升了不少高度。
在与山脊搏斗的根根
3、物资
约12:00,我们进入一石屋歇息。这三日在路上曾经遇到过许多类似的建筑,有灶台,有堆放一起用作床垫的枯枝堆。开始还会在门外羞涩地询问:“你好”“有人吗?”“扎西德勒”,无一回应,后来就直接破门而入了。
只可惜此屋空有灶台,和之前牧场遭遇一样,枯枝潮气太重,难以点着。午餐下饼干所用的热水还是得靠炉头气罐解决,冲了最后一袋咖啡,甘之若饴。根根翻遍顶舱、侧袋,发现了大约十几颗牛肉粒,分了来吃。
整理垃圾袋时,找到了一袋被错放进来,还未开封的压缩饼干,大喜。把废弃的两气罐摇一摇,发现其中一个里面还有些残余液体,再喜。清点物资,现在共有4袋(每袋中有两小块)压缩饼干,够吃一天半;气罐只剩大半罐,烧两天的引用水还能应付;严峻的是炉头点火的脉石早上已经罢工,火机遗失,要靠火柴来点,早餐时用了一根,中午再费一根,还剩四根,应该能解决明天的热水问题。
爬上这道山脊,发现前面还有几道山横亘眼前。11:30过后,山雨袭来,寻找一牧场休整,一避风雨,二来午餐,三可休整。
进屋煮水
灶台
远眺
午餐后,绕着石屋游走。突然惊觉前面有一黑鸟,当时以为是乌鸦。
后来放大图片,喙为红色,以为是乌鸫。
回广州后,在群里向“鸟人”请教,方知为“红嘴山鸦”。
虎视眈眈,很霸气。
也有一低头的温柔
挠痒?
4、沮丧
午饭后,根根想在枯枝堆上小憩半小时。我倒没什么睡意,拿着长焦沿着石屋游走,来时看到的那只肥旱獭始终不见再探头出来。走着走着,突然发现眼前3米内,屋后柴房上有一只肥大的乌鸫(喙红色)。它似乎不太怕人,对我也不太警觉,环拍数张特写。
根根突然出来,原来他还是没用睡袋,冷醒。于是,13:30再度出发。我们仍然沿着山脊山谷横切,并决定如果遇到很深的山谷,就不绕行,直接往下切到河谷,溯溪而下。
转过一道山梁,山体往东南方向冲出,我们走到最前端,欣赏了一阵云海。山顶有一玛尼堆,我抱佛脚,找了一块石头,添砖加瓦,并祈祷能早点让我们找到方法过河。
右侧的山谷深陷入西边的山体,实在不愿再绕行,于是我们往下速降。这让人很沮丧,从早上07:50出发开始爬坡,现在有开始下行,5个小时的付出前功尽弃。越往下走,回望那变得原来越高的玛尼堆,黯然神伤。
根根冷醒了,也出来打鸟
继续在山谷中横切
路旁发现一处牦牛尸骸,从残骸的犄角来看,应该还未成年。凶手应该是狼,我当时倒不太惊慌,上来两头,我们还是能对付的。
狼嗅觉灵敏,而且怕人,我们几天都没观察到狼的踪迹。
头部特写
前方又升起了云海
根根笑看风云
回望莫溪沟,总感觉我们没移动多少距离
山顶有一玛尼堆
我虔诚地加了块石头,祈祷前路畅通无阻。
速降,大概在14:40,进入一牧场,乔木高大,之间为草坪,行走畅快,风景也很美,只是不敢驻足。
梨花一枝春带雨(可能是山茶花?请知情人相告)
5、转机
终于告别草坡,要进入森林地界,如临大敌。进入一牧场,内有明显路迹,穿行其中,发现其极其狭长,无暇流连,渐渐听到了水声,我们一直降到了莫溪沟的水边。
只是听那迫不及待的轰鸣,我们就迅速打消了涉水的念头。经过高山上不断地费力攀爬、起伏、绕行,现在觉得能沿着溪水边徒步而下,都是效率极高的方式。走了大概二十几米,突然,我发现眼前横亘一物,居然是一独木桥!江水湍急,而且对面暂时也没有明显的“高速公路”迹象,但当你憧憬已久魂牵梦萦的东西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当时在脑中飞速地决定:过桥!
旋短双杖固定在背囊后,束紧腰带肩带以防止背囊晃动,过桥采用的“骑作跳马式”。坐在木头上可以降低重心,把握平衡,通过双手不断撑起臀部往前移动,虽然速度慢,但安全。就这样循环往复,大概经过三四分钟,终于到达彼岸。根根如法炮制,15:30,也成功过河。稍事休整,我们往上爬升不久,就如预期发现了清晰地马道。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在哪个位置,但我们说定,即便走夜路,也一定要在今晚走到上子梅村。
终于告别草坡,要进入森林地界,如临大敌。进入一牧场,内有明显路迹,穿行其中,发现其极其狭长,无暇流连,渐渐听到了水声,我们一直降到了莫溪沟的水边。
看到独木桥的那一刹那,我快要哭了。
束紧腰带肩带以防止背囊晃动,过桥采用的“骑作跳马式”。坐在木头上可以降低重心,把握平衡,通过双手不断撑起臀部往前移动,虽然速度慢,但安全。就这样循环往复,大概经过三四分钟,终于到达彼岸。
(我的过河照待补上)
刚接到根根传来的过河照片,补上:
根根如法炮制,收好相机,扎紧包裹。此时我在对岸作壁上观,当时心情非常紧张,
万一根根不慎落水,真是不堪设想。
上桥
支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gxMzg4NDAw/v.swf
15:30,根根成功过河
6、只是行走
抛下这三天积累的迷茫、愤懑与沮丧,走在正道上的感觉美好,无法言喻。就连爬坡都已觉得不再是什么负担,有路就好。记得当时和根根说,这就好像被文革耽搁了十年,现在要拼命建设啊,又引用了不知谁写的一联“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终于在19:26,到达路标,贡嘎寺下的交叉路口。不作停留,往子梅村进发。
19:54到达莫溪沟上那座桥。
20:28,只用时一小时,就负重走完了攻略上号称要走2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敲开了一户民宅,吃到了7天来的第一盘蔬菜,终于睡到了干爽而柔软的床上,重返人间。
开始有兴趣“拈花惹草”
花开两朵
偶尔小憩,欣赏风景,拍拍小品
杜鹃?山茶?
像不像无数蝴蝶飞舞
17:13,发现莫溪沟上第一座正式的桥,这条路应该是通往玉龙西的。根据之前做的功课,应该是在贡嘎寺前的丁字路口往右(西)拐,所以我们不为所动。
18:03,晚餐,依然压缩饼干。感觉光明就在眼前,路粮也放开怀抱来吃了。
我把剩余的葡萄干、杏仁、牛肉干席卷一空。
最自豪的就是7天以来的塑料垃圾,我一直存着,一直带到了康定。
09年穿越毕棚沟长坪沟时,我手提垃圾袋,走了6个小时,才在枯树滩附近发现一垃圾桶,把它处理掉。
19:26,到达贡嘎寺前岔路口
19:56,在一植被稀疏处,看到对面三户人家的上子梅村
19:54到达莫溪沟上那座桥。
20:28,只用时一小时,就负重走完了攻略上号称要走2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敲开了一户民宅,吃到了7天来的第一盘蔬菜,终于睡到了干爽而柔软的床上,重返人间。
(几张关于上子梅村的都是手机拍摄,纯粹记录而已,将就看看。)
关于徒步的部分,到此告一段落。感谢各位驻足欣赏,特别是几位仁兄连日追看、评论,给予了我不少鼓励与支持,在此再次一并谢过。其实每个徒步者内心都是孤独的,和多少队友没有关系,每次行走,都是一次和自己内心的对话。
其实选择徒步,也就是选择了一种自由的方式,当然也就必须承受孤独的代价,时间久了,居然发现自己会习惯那种自省和冷清。
还将远行,继续这场与自己的对话;追寻挑战,即使承受许多折磨。
回复
浑浑噩噩的活着 的帖子
线路其实挺曲折,好在贡嘎的风景壮美,可能不平淡的经历会让回忆更加精彩吧。
感谢关注!回复
打你弟弟 的帖子
7月份估计雪该化的都化得差不多了吧。
不过还是建议,能早点过河就早点过去,可以带上绳子,看一些涉水的操作,以防万一。
感谢关注!祝安全顺利归来!回复
啊繁达 的帖子
,在广州登协的群里也看到你了,难得有两项交集。
2016-03-21发布拍摄于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