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122
宝鸡等(5)
端午走鳌太,人品大爆发。
13年走了狼塔C+V,太累。14年走了珠峰东坡嘎玛沟,太腐败。有朋友说去鳌太,心想不叫向导吧这个线有点难啊;叫了向导吧,这个线太腐败了。想想还是玩起老本行:导航。但是不能拖后腿,因为在圈子里我是弱驴一头,又要走的快又要带路,真是难为我。于是乎,背着33L小包走起,加水一共12公斤左右,70L大包果断扔床底了。装备什么的,没什么好说的,这次主要欣赏景色。
这次鳌太是6月17日上山,22日下山,一共走5天半。
太白梁之下,云端的行走。
6月21号,在营地拍到的银河。
更多文章:
从雪山到雨林,冲出雨季的喜马拉雅(珠峰东坡-嘎玛沟,完整航迹)
深入天山山脉:狼塔之路C+V 穿越11天
本文相关:
鳌太归来,跟风写个装备心得。
欢迎关注LZ的微信空间山野记事
我们先看景再慢慢叙。。。记得12年时候曾因为一张秦岭的照片对鳌太很是向往,现在我拍到了类似的照片,差不多是这样。。
去过鳌太的朋友一定都吐槽过景色,鳌太景色确实一般不过也要看运气。
现在鳌太的营地一般,太一般了,有水的脏,干净的又没水,可能人太多了。盆景园很不错,有水还不是很脏。
下图中的小金字塔是LZ的窝,因为6日传统鳌太线单日徒步距离短,所以每天下午3点多就可以对着帐篷发呆了。
山间的清晨,摄于西源垭口。
鳌太线就是山脊行走,平与广阔是其特点,恢宏大气。
既然是南北分水岭,那么云海是很常见的。建议各位上山前一定看好天气预报,淋雨走完鳌太是很痛苦的。
营地的早晨,忙着晒帐篷。
日暮下的水窝子。
悼念前人,警醒后人。
线路:
经典6天线,塘口上汤峪下,途径营地为D1 盆景园,D2 水窝子,D3 2800,D4 西源垭口,D5 大文公庙
西源没有水, 当然如果是雨季可以从西源前面的石海取水,有许多大石盆可以储存雨水,但最好还是从金字塔3的水源带水过去。
人员名单:
装备及食品清单,请勿盲目参考。
食品这次配置不好,每日的口味过于单一,应更加丰富。实际带的比这个列表稍微丰富一些。实际照片在35楼。食品因个人体质和口味问题,不一定适合别人。
对于这次的装备配置较为满意,但一定不要参考我的露营配置,我是经过很多次实验来确定的,不一定适合别人。
这次出行的装备贴。
;tid=2419966&page=1
Day0:进山前一天
进山前我一直都是关注天气预报的,而太白山的天气预报就像是开玩笑一样,每天都不一样,不过大致是没有持续降雨的样子。从宝鸡到太白,一路阴天加小雨,令人心烦,到了塘口也是多云,不过天有转晴之势。
从秀才家望鳌山,一片云雾中。
秀才家2楼客厅的大地图,很多驴友在此商议线路,我认为在出行之前这些线路应铭记于心。
在登山季,秀才家给过往的驴友提供丰富的饭菜,比起一日50元的价格,仿佛回到了10几年前的物价。
手机照片丢失,可口饭菜请脑补。
Day1 塘口到盆景园。
由于提前服用了乙酰唑胺,半夜被水憋醒,发现院外漫天繁星,心中大喜,几小时后果然被其他驴友的惊叫吵醒。更衣起床,远望东方晨曦。
鳌山在红色笼罩之下。
秀才一家为大家炒了菜,做了稀饭米粥还有馒头,作为早餐,很是丰盛。
手机照片丢失,只好继续脑补了。
秀才开敞篷越野车把19名驴友,共三队,送到了登山口。送别后开始正式进山。
这三队分别来自内蒙古(9人),广西(4人),山东(我们一行6人)
合影为我们和广西队合影。漏的两人在镜头后。
登鳌山拔高比较急,不过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累,体感和泰山东线差不多。几个坡,什么练驴坡,崩溃坡(经网友提醒原来这几个坡在23公里)没有注意就过去了。在路上遇到一些驴友大汗淋漓,可能是由于背的太重了。
秦岭作为南北分水岭,气候湿润,植被茂密,甚至在鳌山北坡,也非常潮湿。路上景观犹如原始丛林。
大石相夹小路。
小溪与泉水随处可见。
不过,温带的丛林凉爽,蚊虫稀少,可赤腿而行。此行鳌太我便是一路短裤+压缩小腿。但LZ不建议大家这么做,因为可能受凉或者划伤。
无风,凉爽,在大梁之下的路都是感觉如此。
鳌山登山口牌子,坐落于一小片平坦之地,可休息,附近有观景台,其实就是一块突出的大石,少许险要。
在途径一小片空地可以看到鳌山山梁。许多驴友在此休息。因为一会便要再次进入密林。
林中行走。
经过一个废弃的棚子,将走到火烧坡,此地已没有树了,剩下遍地野花。
火烧坡上看到的云,山上的树林与近处的野花。
嗯, 看到垃圾堆就代表着您已进入2900营地。 LZ呼吁大家食物须提前分装,不要携带包装袋上山,少产生垃圾并自己亲自处理或带下山。
附LZ的食物分装,这样包装袋应只有100g左右,可以很容易的窝成团带走。有人问LZ背包12公斤带吃的了么,LZ的食物只有3kg重,冻干脱水或者部分脱水。够吃吗?最后没吃完背下来大约1日多的量。营养也是配好的,最后下山嘴唇无干裂,口腔无肿,胃肠舒适。但下山后对水果产生了超常的渴求,总结是脱水水果带少了。
到盆景园之前会经历一段上坡,特点是大石居多。
盆景园的营地有两处,一处为显而易见的大平台,异常平坦,草短,无树,风大,水源远,如人数不多,应继续前行走到树林附近,这里营地较小,不是很平,但风小,水源近。下午4点左右,扎好营。捡气罐,喂汽灯。
从帐篷内向外看。
LZ自制的酒精柴火两用钛炉,仅40克左右。这次出行全部使用酒精,柴火作用应急方案。有几个晚上用来烧烤和烤火。
晚8点大家早早入睡, 傍晚的火烧云。
Day2 盆景园---水窝子
凌晨4点多脚感觉冷(这个季节260克睡袋还是有点极限了,由于上身和下身都穿衣服,还算感觉温暖,脚步保护不足,应灌个热水瓶或者套个vb,LZ不建议其他人模仿,标准还是用700g左右的睡袋),5点起床,烧水做饭。
LZ自制的微压酒精炉,放在钛炉内,仅重10g,预热不到10s,烧这么一杯水需要12ml酒精3分50秒左右,还算效率,午饭时间不会拖累其他用jetboil炉子的队友。
早晨的营地,水源在营地西面100m-200米处,有小路可到,也有标致,水流较小,但还算清澈。
白起庙附近,较为平坦,雨季有石盆接水,需用净水器,单人出行可驻扎于此。
远望盆景园,一路走来。
刚刚还是晴天,云雾就突然袭来。
到导航架了,喝水,留念。
离开导航架,天气开始逐渐变坏。
中午到达药王庙,取水,生火吃饭。水源为死水,需要净水器过滤。庙下有一歪斜小石桌,可供吃饭用。
离开药王庙,天气时好时坏。下午就是一直在大石头中穿行来去。
到麦秸岭下,天气转阴,远望,有云雾涌来,猜测未来将有大雾降雨,果不其然,未等来大雾却有冰雹来袭。砸脑袋都疼,连忙穿雨衣,好一番折腾。
其实大雾都被麦秸岭挡在北面了。
横切麦秸岭时所遇雾气。
横切结束,终点处有一群驴友驻留,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
过了麦秸岭,就可以看见山底的水窝子了,今天3点多就可以到营地发呆了。
速度扎好营,天气转晴,开始转悠,发呆。营地垃圾很多,西安队请的向导大叔一把火烧了一半。
晚饭开始,koka方便面,煮冻干玉米,牛肉干,复水的冻干菠萝,烤捡来的火腿肠。
冻干甜玉米,yummmm
营地木炭很多,捡来放进柴火炉,开始烤火,这样比直接烧树枝好,无烟,无明火,可以直接在帐内用,不过不能把门厅关死,保持一定的通风,塞满木炭,睡觉。柴火炉烧了半夜,温暖。
烤一烤鞋,这次全程越野跑,不防水,下雨就换防水袜,脚步无比舒适。
半夜星光闪耀,把枕头放到门厅外,头伸出去看星星,不知不觉睡着了,直到脑袋被冻醒才缩回内帐。
手持拍摄一张,北斗七星。
Day3 水窝子---2800垭口早晨感觉有点凉,水窝子真是潮湿,昨晚满满一炉子木炭全部烧成了白灰,爬起来,给炉子再次加上木炭,在帐篷附近捡了驴友扔的牙刷,点着,再把木炭引燃,又开始暖和了。
帐篷外的晨曦。
烧水做饭,由于有木炭,酒精都可以省了。鞋子一晚干干的,甚好。
从水窝子营地东南边的小路直接上山,回头望营地。
爬上大梁,众人皆赞美层峦山色。
飞机梁山脊平坦,适合快步奔走,但是风大异常,不一会便被冻的流鼻涕,不远处便是驴友的纪念牌。
把所携带的红领巾系于牌上,继续前行。
这一段为鳌太风景最壮观的路段,个人认为。
远望秦岭北坡,逆光拍摄,画质略渣。
队友快乐在一边休息。等待翻越梁1,2,3。梁123又臭又长,今天的行程比前两天要紧张一些。
飞机梁之下,往前就是梁123了。天气很好,一路很休闲。内蒙队出现高反队员,应是背包太重导致,送一片利尿剂服用,不出意外明天就会好。昨日我队有3人因高反服用了此药,今天症状全无,还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狂奔,难追。
乱石之间的路很多,好歹风景不错。
横切梁1的小路。
梁一与云彩。
天气有点给力,真是人品爆发。
天气变化快,午饭过后,阴雨将至,远处的金字塔已上雾。
一路走来的山梁,看起来还有点吓人。
到2800有两处营地,营地1为梁上垭口草甸,垃圾成堆,有几棵被人砍秃了的枯树,实际上是被砍死了,风大,2星。营地2是西南方向水源地附近的小树林。只能搭建4-5顶帐篷,风小,地平,5星,先到先得。
PS。从2800开始,被驴友扔掉的气罐就开始多了,我捡了好几个用来点汽灯,帐内如空调间,舒爽。
由于到营地不久开始狂风暴雨,就一直躲在帐篷里没出来拍照。远处连接水袋的是净水器,采集来的山泉经过滤可用于直饮,节省不少燃料。
这张为次晨拍摄,旁边扎营的为后来的淄博队,共3人还是4人记不清了,包重人壮,生猛。前夜暴雨后夜狂风,一夜帐篷被吹了个焦干。
Day4 2800垭口---西源。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把今天略过,原因是今天阴天,景色不如意。鳌太每日强度差别不大,今日也是如此。
从3200附近回望昨日营地。
所谓金字塔就是一连串的乱石山,乱石山看似难走,实则不然,LZ本人非常喜欢爬石头,感觉良好。当然,如果背负过重或者包太大,遇乱石就难以快速穿过。
横切时所遇大雾,进入大雾中能见度不到10米。
由于受不了大雾,LZ果断了快进到营地模式了。西源垭口比较小,树林中的帐篷位大约6.7个。垃圾不是一般多,没用完的气罐随处可见,又可以点一夜汽灯了。
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
今天主食寒碜了点,米饭、牛肉、辣白菜,配餐有菠萝、芒果和牛奶麦片。
眼前这个几乎全新的韩国SUN气罐是捡来的,被汽灯大火力一夜烧完,非常暖和。由于LZ为了轻量化,用了半身长气垫,所以用背包代替垫子为脚部隔热。左边的黑色垃圾袋是LZ的防水袋,用于背包内置,轻量化神器,晚上用来装电子产品和部分衣物,防止潮气侵害。
另外一大片锡纸除了可以当锅盖,用来反射红外也是不错的。
Day5 西源---大文公庙。清晨已是晴天,作为昨天的补偿,鳌太还送我们云海套餐,走出帐篷门就可以一饱眼福,送货到门的5星级服务。
从帐内看晨曦,人品再次爆发。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把忘记的东西带走吗?画质不够好是相机的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影响画质的不止是相机还有垃圾。
既然光影这么好,就多拍几张。
回望昨天来时的路,那时还是一片雾气。
比较喜欢这张。
金色山坡。
光看风景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来这里不就是为了看风景吗?
把外帐这样支起,就可以晒帐篷了。
上云海。
九重石海与云海。
登九重石海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这名字听着吓人其实拔高不是很多,慢慢走也不会超过2小时。
云端的行走。
翻越九重石海中。
看到这个标志代表已经登上太白梁。
从太白梁下,进入大石河源头。下来时,太白梁已覆盖云雾。
在大石河营地午饭,遍地都是没用完的气罐,废弃的帐篷、防潮垫、衣物等。我也是醉了。
图上为LZ的包。
过了大石河拔高的一段路,上去就是万仙阵。
总感觉云雾会漫上来的样子,在烈日的灼烤下,地面温度很高,湿热空气上升并在低空急剧冷却行成云雾,很是担心不一会山顶将被云所覆盖。
快到万仙阵的时候,远远望到一个人,打招呼,没回应转头走了,爬上山梁才知道,满山都是人,既然人不是稀缺动物,哪有功夫理我。
万仙阵留影。
满山人在赶集,说明已经进入太白景区的太白自然保护区。
坐在跑马梁上看来往的驴友,由于很多人是2天线或者3天线,还没有适应高海拔,所以大多气喘吁吁,十步一停。
从二爷海开始登拔仙台。
历时15分钟,登上拔仙台,自拍留念。
大爷海营地已人满为患,这里LZ推荐大家去二爷海西面的营地扎营,草地,干净,免费,有流动水源。
从大爷海到大文公庙走了不到1小时,问价通铺100元一人,想想算了,为了省钱还是扎营吧,小帐篷30元。后来证明我是对的,太阳落山后游客还是不断拥进接待站,噪音及味道都是不一般,真不如我的小单间。
营地人满为患,多数是趁节假日来玩的大学生,欢欢闹闹,精力旺盛。
傍晚的云海与晚霞。
云瀑甚为壮观。
望今日月亮将早早落下,心想肯定有银河,果然在12点多时,我看见了银河。把微单放到石头上,最大光圈手动对焦,iso3200,曝光20s,不同角度拍摄两次,拼接,得此照片。
单张拍摄的。
Day6 大文公庙---汤峪。其实写到这里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下面都是景区,路好走,风景也没有什么特别,这楼就当结束吧。
个人认为,想快乐轻松走鳌太,负重必须低,如果体能不是很强,腐败的物品能不带还是不带;不要抱有竞赛的心态去行走,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提前进行缺氧适应是必要的,如服用乙酰唑胺。
-----The END-----
2016-03-21发布拍摄于2018-01-31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