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来条神评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种草了
1/172
南京等(6)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清明江南之旅(南京-苏州-甪直-锦溪)

寻梦江南
很久以前,就从不同的文章、诗词中读到过江南,那长满青苔的石板,雨后的屋檐,水镇摇曳的孤船,等等,美好的意向早已深深引入脑海。不久,便找到机会去乌镇转了一遭。也许先入之见太深,商业化的乌镇和我一厢情愿的江南、古镇大相径庭。撑着油纸伞走在雨巷中,没有寂寥和惆怅的姑娘,只有大声吆喝的商贩们。但时隔多年,又对那烟雨暗千家的江南总是抱有一丝丝幻想,听朋友说起苏州的园林,一些未完全开发的古镇,不由得心动了,便趁着清明假期再次前往江南。
本人微信:906419134,注明“江南”即可
所有文字及图片均为本人所有,未经本人同意请勿擅自转载,多谢
金陵一梦--寻江南
由于很早就买好了火车票,出发前,朋友发信息来说南京最近一周都是大到暴雨。没办法拍光线,却正好可以拍一下烟雨江南。刚到南京,一场雨刚刚结束,路面有些湿滑。时间尚早,便匆匆的赶去秦淮河畔,去一睹金陵遗韵。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诗词被吟诵千万,不变的时秦淮河的流水,灯影婆娑。现在秦淮河的游船已然成为观光项目,供各位游人娱乐。桥边的管弦丝竹之声也早已被广场舞曲替代。
秦淮河古已有之,汉时称淮水,唐代才改称秦淮。有人传言秦淮为秦始皇所开凿,后经考古证明秦淮为天然河道。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集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唐朝以来,多少文人骚客在此吟咏,大大的增加的秦淮河的名气。
为了保留秦淮遗韵,南京市政府把秦淮河附近改造成夫子庙秦淮观光带,建筑大部分都是采取仿古式建筑,犹如北京的烟袋斜街、重庆的磁器口。只是建筑风格略有不同,带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的味道。
秦淮河河水潺潺,夜晚在柔弱的灯光下发起绿波,想去朱自清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千百年,秦淮河承载了多少人的梦。不禁想想朱自清先生当年仰卧在秦淮河的孤舟中,做着什么样的梦呢?船帆渐远,似乎隐约又传来幼安的慨叹: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到达秦淮河夫子庙商业区了
明远楼,这是江南贡院的核心建筑,江南贡院就在入口的不远处,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去的时候正好在维修,只能远远的遥望一下明远楼,体会“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含义。据称此楼是起到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当年多少名士在此迈开人生的脚步,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等。江南多才俊,这不是随口一说,从科考成绩来看,江浙一带的科考成绩普遍要优于其他各地,早在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事件就可以窥探端倪。在清朝一带,科考共举行112科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更是占到一半以上。
秦淮河这里有片开阔的水域,位于夫子庙大门的正对面,每逢节假日的夜晚,这里都有女子身着古装在此演出,可惜刚来到这没多久就演出结束了,没有留下照片。
虽然很晚了,但还是决定去夫子庙转转,早就听说夫子庙,作为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这里早已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群,历经沧桑。这里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朝。然而早在东晋时期,这里就建有学宫,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地方,后来经过元明清几番损毁、重建,夫子庙在明清时期已然成为东南各省的文教建筑群之冠。
逛累了,就找了个饭店吃点特色。夫子庙秦淮河商业街有很多这样的馆子,饭菜基本都是一样的,有狮子头、美玲粥、臭豆腐等,但是就味道而言,实在是不容乐观,而且性价比很低,最恼火的是粥竟然都凉了。不建议多吃。每一份菜15元20元不等,不过听说夫子庙地区的“秦淮八绝”号称最具代表的南京小吃。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优于时间比较赶,并没有逐一跑去尝试,再次列举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品尝。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往明孝陵,由于住的并不远,我们又起来的过早,到达明孝陵竟然还没开始收门票!天空阴沉,昨夜又是一场骤雨,道路湿滑,整个景区人还不算很多。
明孝陵建在著名的紫金山上,东临中山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是当年朱元璋所建。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刚进景区就有陵墓神道,神道两旁分布着几对石像、石人。春天,百花竞艳,神道两旁的二月兰很是漂亮。
在紫金山脚下眺望紫金山。
不一会儿,天空中又飘起细雨。空气湿润极了,比北京的空气真的好的不止一点半点。
终于看到明孝陵正门了,明孝陵主体有文武方门、碑殿、治隆唐宋碑、享殿、方城、明楼、宝顶构成。历经600多年沧桑,许多当年木质主体建筑都已损毁,后经南京市政府的修复才得以至此。
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
孝陵的桃花也开了
值得一提的时明孝陵的治隆唐宋碑。因个人原因,对于石碑之类的有些忌讳,没有拍,但需要说一下,“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朱元璋的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清康熙皇帝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这是因清朝刚统治中国,康熙执政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熙深知,光靠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所以,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并每次行九叩大礼。我想康熙果然是一代明君,能屈能伸,为了拉拢人心也是蛮拼的。顺带说一下建造此碑的是“江宁织造”郎中曹寅。他有一个孙子名叫曹雪芹。
这就是方城了,在孝陵宝顶前面,气势恢宏。
方城近照,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安葬着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方城里面没有什么东西,有几个商贩在售卖写小玩意儿。还有一排关于明朝帝陵的简介。
明孝陵转完,有去了紫霞湖。紫霞湖离明孝陵不远,听说是山间林海的湖泊,风景很漂亮,因与紫霞洞相邻而得名。
介就是紫霞湖了,湖面不大,背依紫金山,湖对岸春芽初放,翠绿一片 山间云雾缭绕,美极了。颇有”烟敛寒林,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的味道。
山间开满桃花,这支桃树竟然开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桃花。
许多花都叫不上名字。。
山间的小精灵
骤雨过后,满地桃花
从紫霞湖出来继续前行,就到了一座桃园,里面中满了桃花,还有陶渊明的石像
桃园旁边还有一个东吴大帝的展览馆,里面主要是展示东吴大帝孙权的一生。作为第一个南京建立国度之人,孙权戎马一生,纵横天下。如今只有馆内的一件件残铁废石。不禁让人想起辛弃疾的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明孝陵出来来后,有些疲惫,便到附近的南京大排档吃特色小吃。南京大排档都是南京比较有特色的小吃,成名已久了,排队的人很多,等了40多分钟才轮到。点了南京咸水鸭、古法糖芋苗、天王烤鸭包、王府泡椒鸡、美龄粥等。
招牌咸水鸭,可能个人口味偏重,感觉虽然叫咸水鸭,但口味仍比较清淡
古法糖芋苗,不知怎的感觉口感上有些像王老吉。
这道菜忘记名字了,好像是油炸萝卜丝,还可以吧,感觉北方也有
这是天王泡椒鸡,隆重推荐,还有下面的美龄粥及天王烤鸭包味道也很不错
可能由于太累了,便回到住处午休了一下,本想下午去南京博物院看看,没想到起来时已经4点,博物院已经关门了。没办法,于是改道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不知各位是否记得小学课文里的南京长江大桥呢?反正我是没记得。朋友跟我说起时我还专门百度了一下,才稍有印象。因此特意跑来看看。下图是小学课文里的南京长江大桥。
说起来南京长江大桥也是一波三折。南京长江大桥全场4.5公里,分为引桥和正桥。引桥可以理解为在陆地上的桥面部分,两段引桥加起来差不多3公里,正桥基本就是江面上的桥段,约1.5公里。我们是从正桥与引桥交界初的位置坐电梯上去的,有一个观景台,15元/人,也可以从观景平台直接到达引桥。但是一定要早点去,下午五点多就关门了。我们从引桥与正桥的交界处往回走,看着觉得也不是很远,结果走了近40分钟!走完后,小赵说如果两人走完南京长江大桥的将会注定携手白头。我看着狡黠的小赵,不寒而栗:还好只走了引桥!
从南京长江大桥下来,已是夜晚,由于形成比较紧,我们又去了南京先锋书店,一度被CNN称为“中国最美书店”,已然成为南京的著名文化名片,我们去的是五台山的旗舰店。坐公交552路在随家仓下车即可。
先锋书店“光的十字架”可谓是这座书店的标志。先锋书店的当家人是个基督徒,他曾说:“光的十字架”是整个书店的灵魂,仿佛看到天堂的光辉,我想象中的书店就像天堂一样美丽。每一位读者都在灯光下安静的看书,宁静安详。
走了一天很累,看一下计步器今天走了近4万步。由于时间不够充裕,第二天就要去苏州了。南京还剩下最后一站:南京理工大学。
由于朋友正好是南京理工大学的,这也是走的最少的景区。这里有一大片水杉林,笔直的水杉下是成片的二月兰,成片的紫色海洋。其实我很想拍一组逆光下的水杉林,无奈这两天都是阴天,昨夜还有一场暴雨,打落了不少花瓣。
虽然还有些簌簌小雨,但一大早就有很多来照相的人。
在此插播一条征婚信息:上面的这位就是南京陪我走了4万多步的小赵同学,南理的研究生,单身,经常自诩为文艺青年。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我。南京之旅就要结束,还是要感谢一下的,感谢我给他拍了组写真。顺便说一句小赵同学还是很有耐心的,因为有时候摆拍有时候真的很耗时间。而且一路上的线路都查的很清楚。优点还是要夸一下的。
南京的市树除了水杉还有法国梧桐。南理的笔直道路两旁栽种着整齐的法国梧桐,不仅南理,南京的街道也是如此。据说当年宋美龄特别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便在道路两旁中满次数,百年后,却成为南京市的盛景。
一说为孙中山先生当年准备在南京建都,制定《首都计划》:“全部设计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之用,故于设计事项,不敢不格外慎重。”设计者们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园林绿化规模标准“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占公园一英亩,此数实城市设计家所认为最适宜者也。这标准,相当于公园和林荫道占全城面积40%,且平均每个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园绿地——超过了当时的伦敦、巴黎和柏林。为华盛顿的6倍之多。乘车前往火车站途中,再次端详这座城市,确实市区的绿化做的比北京好的不知一点半点。整座城市也完全不像北上广深那般拥挤,给人一中和谐平静的感觉。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很多景区都值得一去,若是时间充裕,在此玩个十天半月都不嫌短。雨花台、总统府、栖霞寺、乌衣巷等等。值得留作下次了。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南京篇完
苏州篇-忆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实,我刚到苏州是介个样子,黑云压城城欲摧,上午十点犹如傍晚似得。第一站本来是苏州博物馆,然后拙政园、虎丘,但是刚到苏博,却发现苏博门口冒雨排队的队伍有100多米!无耐,因为恰逢清明节假期,大家都选择这个时候出行。于是立马改道,决定去中国昆曲博物馆看一看
这两张是用手机在路上随手拍的,不仅大雨,而且堵车!
苏州的建筑风格很独特,一到平江区,仿佛真的回到了古代,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建筑,无高楼大厦,全是白墙黑瓦,苏州的古典园林
本想着去中国昆曲博物馆听昆曲,没想到却意外的走到了平江路。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苏州古城内唯一比较完整的保存原有历史风貌的古街。这里早已成为苏州必有景点之一。
如同其他特色老街一样,这里有也很多特色的小吃
梅菜牛肉饼
苏氏牛肉面,比较清淡。整个苏州的菜有点清淡的甜味。
生煎包,里面料给的很足,而且有浓郁的汤汁,很赞
这个油炸馅饼具体名字忘了
苏州还有很多名菜,听说松江楼松鼠鱼什么的,但是这次独自出发,算了一下成本,还是吃小吃划算些。
平江路是一条很热闹的街道,很多商户换了又换,而平江路对面的那条小路却显得格外静谧,真的很有江南的味道。
平江路逛完,便按着地图检索前往中国昆曲博物馆,到了才发现竟然在维修,要到清明节后才能对外开放。无奈,这次与之无缘了,昆曲博物馆旁边有一个评弹博物馆,以前倒是听说过评弹,但却没有真的听过评弹。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平江路出来,目的地就直奔拙政园了。时间不早,这次直接奔向拙政园!
去拙政园前,一定要去旁边的苏州园林博物馆看看,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看懂中国园林。
这回有幸,正好遇到一个苏州的本地老师在讲解苏州园林。这位老师从苏州园林的历史到中国园林每一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吸引了很多游客的驻足,以至于后来造成“交通堵塞”,不得不让老师“化繁为简,长话短说”。不过通过他讲了一遍我们大都对苏州园林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位老师本是一个学习工科的,却因爱好中国古典文化,喜爱中国古典园林,才来次义务讲解的。
由于园林博物馆的人流量太大,后来又基本是被赶着走,无奈相片留下很少。出来后已是下午3点多了,赶紧前往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由于刚在园林博物馆听完讲解,得知世界园林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西亚园林、中国园林。欧洲园林特点是方方正正,不管是花园还是园林艺术都修剪的方方正正。西亚园林代表就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在草原上建起高大的、能承受巨大重量的拱券,覆上防渗物,在其上积土种植植物,形成了中空可住人的人工山,是彻底的改造。中国园林则是讲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园林又分皇家园林、寺庙园林及文人墨客主打建造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例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花园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寺庙园林起于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说。而文人园林则是代表了民间住宿花园的精华,建造私家园林的文人,有不少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书画家,在建筑园林时虽然没有皇家园林的宏伟大气,却能从一亭一景中窥见主人家的文心和素养,难能可贵。
在拙政园四季均有景可赏。春日山茶如火,杏花满园;夏日赏荷,闲听雨打芭蕉;秋日木芙蓉,冬日雪中赏傲梅。
无意间在屋顶抓拍到一只小猫。
此情此景,是否有种“寂寞空庭春欲晚,桃花满地不开门”的意境呢?
每一景都深含妙意,譬如荷风四面亭,四面通透,却能四季欣赏不同的景色: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
庭院中竟然遇到很多小猫,在此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只小黄猫也不怕生人,静静的卧在溪水旁的树丛中,看着人来人往。
从拙政园出来后,已是傍晚,虎丘是赶不上去了。自从去玩园林博物馆后,感觉每一座园林都想去,都值得一去,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等,每一座园林都有不同的意境,在明朝时期,苏州园林建有二百七十余处,清末时由于战乱,苏州存有园林一百七十余处,现如今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只有十九处,当我得知有极大一部分的苏州园林是毁于解放后的和平时期时,不禁痛心不已。真心希望那些饱含历史、文化传承的园林能很好的保护下来。
说起江南,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首诗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无人会,凭栏意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飞檐如墨,似已守候千年。檐下有人期盼,有人等待。
转弯行走,那扇门后,也许正开着桃花。
不一会儿,又下雨了。坐在小店里听雨声。
一叶扁舟,今生来世,何处彼岸?
看着江南的庭院,江南是柔美的,柔美中却又透露出一种任性、刚强,犹如江南文人的气节。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这里住的是否就是意中人呢?
夜来风雨,打落一地桃花
那依偎着屋檐的紫藤花,装饰着彼此的梦。
这就是叶圣陶教育纪念馆了
保圣寺内叶圣陶先生的生生农场上,盛开了一片油菜花。
锦溪初探
锦溪属于昆山市,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了。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偏爱锦溪山水,恋不忍离,死后水葬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这些都是锦溪的真实写照。
由于很累,我到达锦溪的客栈后便沉沉的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清晨。可惜错过了锦溪的夜景。
锦溪的这家青旅前有名的招牌。
莲花禅院,很早便有当地人来此烧香拜佛。
随着锦溪的游完,我的江南之旅也接近尾声。由于锦溪位于昆山市,没有直达苏州的车,只得坐车先到周庄,再乘车回苏州。到周庄后,还遇到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女生,一个人背着背包来到周庄,还在周庄露营,这种户外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本打算回到苏州再去苏州博物馆转转,没想到锦溪回苏州这么麻烦。无奈江南之行提前结束。但我已知足。还是以白居易的《忆江南》结束归程: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后记:
那一夜,我又梦到了江南,夜里乘坐公交车在安静的古镇中穿梭。庭院,飞檐,还有孤舟,还有雨声……一幕幕的画面从我身旁飞过。
没有谁能解梦解梦的是风
嫩芽飞絮春秋轮回
江南一梦永远留存心中
-----全文(完)
2016-03-18发布拍摄于2018-01-31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