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差点被骗到
1/128
伊犁
舌尖上的伊犁
做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伊犁人,我最爱的不只家乡美丽的美景,还有这里的风土、人情、美食。
羊肉串、葡萄干,那是外地人眼中的新疆小吃名片。其实,手工冰淇淋、吊死干、烤包子、拌面、汤饭、丸子汤、马肉纳仁、卡瓦斯、奶疙瘩,才是我这个伊犁人的最爱。我从童年吃到成年,依然乐此不疲。许多新疆小吃一定要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才能吃出感觉来。比如烤包子,从小我就喜欢站在人来人往的巴扎馕坑边,耐心等烤包子出坑,因为一定要趁热才好吃,新鲜出炕的二分钟内味道最佳。包子熟了,卖包子的人将它们或夹或舀出,堆在一个大盘里,在一些老巷,还能听到那古老悠长的吆喝: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很快圆鼓鼓的烤包子就滚满了一个大盘,选浑圆饱满的拿在手里,轻咬一口,满口流香,有时不小心炽热的汁水喷流到手指,四周也立刻弥漫起羊肉、洋葱和孜然的清香,这是新疆特有的味道。
我生活在伊犁小城,这儿周末最热闹的地方永远是各种小吃摊,不同民族的人们围着各种美食,眉开眼笑的吃着,酣畅淋漓的享受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弥漫着简单悠闲的生活气息。工作之余,我不是在路上追逐美丽的风景,就是和路上结识的驴友、家人朋友们一起混迹在大街小巷,享受各种美食。爱花海、爱美食,几乎是伊犁驴子的特性。
希望用我的贴子帮助你们认识另一面的伊犁。
(又:开贴一天多后,经我和楚云行商议,将用我们两人拍摄的图片来继续这个贴,系统介绍我们共同的家乡——伊犁的美食、风物。因为不少美食平时就是吃了,未必会围着拍,两人图片互补,更比较完整。具体图片拍摄者以图片上的LOGO区分。)
为了防止重复,做个目录
1、手工冰激淋——印在心上的伊犁味道
2、小城巴扎——最温暖的所在
3、烤包子——圆滚滚的幸福(附马肉纳仁、抓饭)
4、丸子汤——最美的诱惑在路上(附大盘鸡、卡瓦斯、油塔子)
5、树上干杏——挂满金果的杏园
6、手抓羊肉——有朋自远方来(哈萨克肉饼、锡伯大饼、鱼香草炖鱼、马奶子)
7、面肺子和米肠子——草根的美味
8、羊肉串——花色天影里,烤肉到天明
9、羊头肉、羊蹄——“狰狞”的美味
10、奶疙瘩——童年的珍宝,恒久的喜欢
11、熏马肉、马肠子——最伊犁的味道
(更新中......)
为方便看贴,可点击以下链接只看作者:
1、手工冰激淋——印在心上的伊犁味道。
炎热的夏天,伊犁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冰激淋摊,不是内地那种机器制造出来的甜腻冷饮,而是乌孜别克族或者维吾尔族纯手工自制的冰淇淋,口感清爽,回味也更加悠长,绝不会让你的舌头发腻。它很质朴,简单的牛奶、鸡蛋、刨冰碴,在古老的纯铜制桶中旋转、吹风,凝结,咬一口,夏天便远去,时光静止在明亮的高脚杯中,风从热烈的红遮阳布穿过,远远送来小贩断续慵懒的吆喝,这是从童年就熟悉就浸润其中的慢时光,是印在我心上的伊犁味道。
乌孜别克族的冰激凌,又叫‘玛拉俊’,和维吾尔族冰淇凌口感不同,后者是甜美的少女,前者却含蓄耐品。有时我会叫一杯玛拉俊,或者加杯手工酸奶,或者刨冰,玩着手机,在伊犁某个幽暗的角落里慢慢消磨时光,有时则开心坐在喧闹的街头或者巴扎,吃着维吾尔冰激凌,看人来人往。
太好吃了,吃完还必须得舔干净^-^
一定要手工做的,机器做的没那个味道
路边冷饮摊,冰淇淋、刨冰、手工酸奶,各族人民都喜欢,无论老小男女
坐在街边、小店,可以消磨一个下午
刨冰
手工酸奶
2、小城巴扎——最温暖的所在
在伊犁大大小小的巴扎(意思是集市),我的内心永远
温暖
自在。我喜欢巴扎真实流淌的生活气息,我喜欢那些明媚快乐的笑容,真正的新疆味道只有在尘土飞扬的小城巴扎才可以领略,呈现一种简单生存状态,只有吃喝和无处不在的欢乐,生活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在这儿,只要你付出笑容,必定收获笑容。一路我在微笑,也收获无数笑容,有的开朗,有的搞怪,有的生硬,有的腼腆,笑容是不同民族间最好的通行证。我想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眼光看它,它就会还给你什么样的世界。我喜欢简单,所以我的世界简单,我眼中的巴扎充满欢乐。
寒冬里的西瓜摊
像早市、夜市、菜市场、各种巴扎这些地方,虽然杂乱无序,但它们承载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反映着一个地方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思考什么呢?别忘记锅里的鱼。
幸福是专注看着一屉包子出笼的喜悦
幸福是痛快的吃一盘羊头肉
自家种的葡萄最好吃,你要不要来一串
我的肉串最好吃
对从小吃到大的烤肉,我不怎么花痴,但是离不开,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喜欢这些羞涩的笑容
伊犁的甜瓜也记得要吃
把我总结的巴扎拍人要点分享给大家
(1)笑容真诚,不笑不搭讪,在言语不通的时候,笑容是最好的语言。
(2)心态平等,如果你不尊重他们,抱着防范警惕,得到生硬粗暴也是应该的,有什么好抱怨呢?
(3)掌握拍照策略。巴扎上的维族摊主普遍有个特点: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极为自豪,对他们引以为豪的东西会很喜欢被拍。
我的策略是,夸人不如夸他们的售物。
先选个看出去性格特别开朗的摊主,稍一夸,他们往往眉开眼笑,会很配合的让你拍,还要帮你把售物摆放的更美观些。
如果生意不忙,可以边拍边和他们简单聊几句,要适宜的展示你的“不懂”,他们会很热情的向你介绍,一问一答间,增进彼此的“感情”。
拍了几张后,可以试探,把你也拍进去好吗?此时大部分摊主都不会拒绝。
甚至你要拍附近的,这些摊主会很热情的吆喝过去,让那个摊主配合。
几声吆喝后,行了,这条巴掌大的小街就知道你了,你就是“自己人”了。
拍完后,一起围着相机看屏幕,再说笑几句,他们一般很高兴看自己的影像回放。
最后离开一个摊子时,往往是笑着挥着手和一圈人说着再见走的。
挥手和烤鸡摊主说再见
边走边拍边吃,吃货是不讲究形象的,烤包子快被我消灭掉了
渴了来杯西瓜汁、果汁
旁边的童鞋先喝上了
3、烤包子——圆滚滚的幸福
曾经的烤包子,5角一个,我习惯从父母那里索要一或者二元,站在馕炕边解决我肚子里的馋虫,一口气吃上几个,把肚子变得圆滚滚的,这是很多年前的幸福时光。
现在的烤包子价格随物价飞窜,1元、1元5、2元,但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前年父母回疆小住,我最幸福的就是牵着他们的手去包子铺,在这些熟悉的食物和味道里,过去的时光突然回来。
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
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新疆的烤包子是扁的,和内地的包子长相不一样。
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
旁边的小女孩,让我想起小时候
这种大烤包子味道也不错
薄皮包子也很好吃
我吃遍了伊犁大大小小的包子铺,经过比较,离我家不远的一家味道最鲜美,油香而不腻。如果你来伊犁,想吃最好的羊肉薄皮包子,找我吧,我给你带路,哈哈
吃完包子,再啃块肉也是很有必要的
刚才提到午饭,就晒一下家里的饭吧。我不下厨,因为不会。新疆男人很多都会做饭,而且好手艺。
我爸最拿的饭、也是伊犁最有特色的食物——马肉纳仁,伊犁草原的马肉、薰马肠加上面条、胡萝卜等制作
我爸的纳仁做的比所有的饭店都好吃,汤汁鲜美无比,年轻时在牧区训练出来的
婚前吃老爸的,婚后的另一半也是大厨,晒下他做的抓饭
4、丸子汤——最美的诱惑在路上
在伊犁驰遐户外(原名在路上户外),成员都是很要好的兄弟姐妹,大家常在一起腐败会餐,如果说漠寒是这支户外组织的灵魂,燕子姐则是吸引我们围着转的太阳。
每次在山野相逢,我便会像一只快乐的飞鸟,扑向燕子姐,还有她的丸子汤。
丸子汤是很有特色的新疆美食,燕子姐的丸子汤是伊犁户外的一绝,让不少饕餮之徒津津乐道。
行走的路上,到处有美丽的风景,我喜欢随心随意的行走,走走,看看,吃吃,用眼睛和舌尖享受在每一个路上。
新疆丸子汤看似简单,但汤相当讲究。“要把牛肉的牛骨头一起熬制很久才能出来如此美味的高汤。 丸子汤一上来,先喝一口汤,让整个身体都热火起来,口口都透着鲜啊;做丸子也得是绝活,用新鲜牛肉入料,外脆里嫩的,口口都透着香啊,吃下去真是回味悠长”
上张燕子姐的美照
关于燕子姐和她的美食,借用我上周日发在空间里的一篇生活日记。
周末与几位驴友一起去燕子姐家腐败。吃辣皮子拌面喝自酿的桑椹、李子、冰葡萄酒,品亲手烘烤的面包。一直觉得:燕子姐是个美丽的女人。她的美丽,不仅指容貌,还包括性情,生活态度。作为伊犁户外的金牌大厨,她的饭是我最垂涎的饭,哪怕一碗简简单单的汤饭,在我眼中也远胜过星级酒店的大餐。因为这种好吃,不是那些调料堆彻出来的好吃,而是返璞归真的好吃,食材、外表看着就是简简单单的家常饭菜,但那个味道美妙无比,我词穷的只能用舒服两字来形容,让人舒服,从舌尖到肚子,每个毛孔都是舒服。还有她自酿的酒,比过年时亲友从法国带回的所谓顶级酒庄的干红还好喝,我左一杯,右一杯,不知不觉就近10杯,喜欢那瞬间微醺、暖暖的感觉。面对真诚爽朗的燕子姐,客气就是虚伪,所以我从不客气,既然喜欢她的食物,大块朵颐就是最好的赞美和感谢,我埋头吃,沉浸在美妙的味觉里,吃到吃不动为止。今天中午我消灭掉了2盘拌面、近10杯自酿的酒,不过我不是最贪吃的,老妖童鞋加了3次面,最后捂着肚子扶墙了,体重进门64.7.出门66.5,哈哈哈。临别还带走了一大块亲手烘烤的面包,可惜啊,带回家就被大黑盯上,眨眼大半就消失了,还好,我虎口抢回了一小块——明早的早餐
拌面也是新疆的一种特色美食,菜和面混和搅拌在一起,使面充分的吸取酣美的汤汁
伊犁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市面上买不到的美酒
4月的伊犁野樱桃李花海
花谢后,8月美味的野生樱桃李熟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采摘回来酿酒。这种果实营养丰富,亚洲仅伊犁独有。
现在变成我们面前的美酒,燕子姐自己采摘自己酿制的纯酒
天然原纯的伊犁自酿美酒,味道绝美
我们都喝多了,顺便把小兔免也灌醉了^-^
在伊犁,一般要用油塔子来配丸子汤。
油塔子, 顾形状似塔,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是维吾尔族、回族待客的一种主食,亦深受其他各族人民喜爱。
一时翻不到图,把朋友拍的借来2张
不过我更喜欢直接抱个大石榴啃,哈哈
我加杯卡瓦斯,然后该工作去了,待续
5、树上干杏——挂满金果的杏园
树上干杏,我们称为吊死干,有个说法,不知道吊死干,就不算真正的伊犁人,它是伊犁最独特的物产之一,生长分布在阿力麻里古城(61团)一带。
我童年的旧居附近便是大片的吊死干杏园,此杏鲜果比较小,金色圆润,在6、7月成熟,鲜食味道亦极美,甜而不腻,小时候我经常坐在树边的屋顶,边摘边吃,一次就是几十颗,毫无腻的感觉。
去年7月,我特意带着来伊犁旅游的内地网友游览收获时节的杏园。
园主是我的好友,正在和工人采摘新鲜的树上干杏
工人们正在分挑新鲜的树上干杏,园主朋友招呼我们随便吃,吃这种杏子我从来不会坏肚子,所以可以放肆的吃。
鲜杏成熟后并不落地,在盛夏的炎炎热气中蒸腾,经受风吹,直接在树上慢慢风干,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杏种的最独特之处,故称为吊死干,又叫树上干杏,因营养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也极高,又被称为“金果”,是伊犁杏干中的极品,地道的纯天然食品。
风干后,可以一物两吃,同时食用果肉和杏仁。果肉是黄棕色,味道酸甜,吃完果肉后,用牙毫不费力就可以嗑开薄薄的杏核,接着食用里面的杏仁,这是它的另一个独特之处。酸甜的杏肉,加上香脆的杏仁,混搭在一起清香无比,回味无穷。

最后上张杏子雨
6、手抓羊肉——有朋自远方来
伊犁是哈萨克自治州,有朋自远方来,最高礼节是哈萨克的手抓羊肉,伊力特、马奶子、格瓦斯、野酸梅汁也是少不了的。
脆美酥香的哈萨克肉饼
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招待客人怎么可以少是了锡伯特色菜呢?况且锡伯大饼是我的最爱
最上面那盘是很有特色的锡伯美食——鱼香草炖鱼,特地捞了条伊犁河鱼做的。
来伊犁,独特的马奶子是一定要尝一下的。由伊犁草原上的马奶发酵而成,无比清凉,很消暑,但要豪饮,才能感受到那酣畅淋漓直透心底的清凉。这是家人骑车去果子沟牧民家里找来的,尤其好喝。
今天就到这里。
这个题目太大了,我硬盘里的美食图片太多了,如果一个个发,真是个浩大的工程,有点想偷懒啦
7、面肺子和米肠子
这是新疆最草根的小吃了,用羊的下水做的,在街头小饭馆和夜市小摊上都能吃到,也只有在小摊上吃才有味道。过于讲究食物美观、卫生的童鞋还是只看看就好了,真正的吃货是不讲究这些的,他们只要舌尖上的味道。我吃的最多还是上大学时候,穷学生常和室友去路边摊,几元钱就能享受,面肺软嫩,肠子糯鲜,百吃不厌。
做法:面肺子——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
我拎着相机走过,右边年长的摊主把我喊住,指指相机示意他要出镜,好,我想让他自然本色出镜,继续吆喝就行了,但他面对镜头的表情真的太正式。大叔,这不是CCTV啊:(
下面是云行的近景特写,大拇指请装作看不见
8、羊肉串——花色天影里,烤肉到天明
从4月的杏花开始,野杏花、野苹果花、天山红花、各种草原鲜花、薰衣草花、油菜花。。。。一个接一个的来了,窝了一冬天的驴子们闻花而动,奔赴一场接一场的鲜花盛宴,每次花前烤肉豪饮卡瓦斯,是不可少的一个节目。
我在吐尔根的微醺里,曾经很煞风景的把陈与义那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篡改了。
暮色中野外的烤肉
背面就是美丽的伊犁香紫苏花海,当夜我们露营在此,这是第二天清晨的花海日出
吐尔根的杏花,当天腐败的烤肉、烤鱼
新疆烤羊肉串,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但要想吃到真正,还是得到新疆。因为羊肉串的好坏,和肉质关联最大,内地羊肉和新疆羊肉完全不在一个味觉上。我在内地吃过一串,请原谅,赶紧吐出来了。
即使在新疆,因为肉质、手艺不同,羊肉串味道好坏区别也很大。在牧区吃着鲜羊肉长大的我,感觉现在也越来越难吃到好吃的羊肉。
晒下我吃过的最鲜最美的烤肉,在一次赛湖边的腐败,用嫩嫩的小山羊肉烤成的
羊肉串要有肥有瘦才好吃,嫩嫩的小羊肉烤成的串,肥的一点也不油腻,反而香美无比。
光吃羊肉有些单调,佐以清凉的卡瓦斯是很有必要的,或者吃点奶疙瘩,用小馕块沾点伊犁花海酿出来的天然蜂蜜吃也不错
9、羊头肉、羊蹄——“狰狞”的美味
新疆羊头肉是一种不加任何调料的白煮羊头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营养也丰富,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
在牧区长大的我对它们有着独特的温情记忆。每次宰羊后,父母都会把羊肉和羊蹄留下,用专门的喷火器烧净毛,用锋利的小 dao反复刮掉残毛,再用水清洗,然后炖一锅香喷喷的羊头、羊蹄,肉质极美,哪怕不加任何调料,只是清水炖,我记得羊头的面颊肉尤其好吃,滑滑嫩嫩的,但我小,直接抱着骨头啃很吃力,父亲就用小 dao一条条分解下来,放在我面前碗中,慈爱的看着我吃下去。在哈萨克的习俗里,羊头面颊肉应该由最受尊敬的长者吃,但我家是汉族,不讲究这些,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小,最受优待,面颊肉就由我独享,成了我的专利。
后来我家搬离牧区,来到城区。长大后几乎再没吃过羊头肉了,只到有一天,在喀赞其尘土飞扬的街头,我看到羊头肉、羊蹄摊,想起童年的温情记忆,不由停下了脚步。
  “你从哪里来”,摊主问
  “我就是咱伊犁的”
  “吃过羊头肉吗?”
  “这里的没吃过”
  “很好吃的”
  “啊,不敢。”看看卫生环境,我迟疑了。
  “好吃,尝尝”旁边正在吃的食客说
  “行”再拒绝就伤面子
  一横心,我尝了,免费的一小块,反正咱是不拘小节的女汉子。味道诚心说还不错。只是,没有记忆中的那么美。
一对夫妻摊主,认真摆放
生意来了
10、奶疙瘩——童年的珍宝,恒久的喜欢
瘦马说到奶疙瘩,我想有必要隆重专门介绍下这个从小吃到大的零食,简直就是我的一个小伙伴。
前面说过我是牧区长大的,老妈经常自己晒制奶疙瘩,方法很简单,把牛、羊奶发酵,倒入锅里熬,再装入布袋吊起来,将水分滤干后,用手团捏成圆圆一块,放到蓖子上晾晒干就成了。每次还没晒彻底,外面放着的奶疙瘩就会失踪好多,不用追查,被我吃了。。。。晒好后,可以储存很久,有的放久硬的咬不开,就砸成小块,含在嘴里,美妙的味道可以持续的更长更久
许多小时候的美味,长大后就不大欣赏了,但奶疙瘩是个例外,前不久我去婆家玩,婆婆拿出一个布袋子,那里面是她自己做的奶疙瘩,得意的说这次做的可好吃了,然后我们一老一少对坐着欢天喜地的吃起来了。足以说明:奶疙瘩的魅力太大了,简直老少、男女通吃。
不过内地人可能很难适应奶疙瘩的酸。有次我特地去牧区弄了上好的奶疙瘩款待内地朋友,带着一种把自己最好的珍宝与好友分享的心情,结果对方却被酸得呲牙咧嘴一脸嫌弃,面对被扔弃的小伙伴,我郁闷的差点愤而绝交了。反之,也有的朋友很欣赏奶疙瘩,我会兴高采烈,引为知己,大送特送也毫不心疼。
卖奶疙瘩的摊主
奶疙瘩也分很多种,酸、咸、油、湿、干等等
我们就这样吃了很多年,从童年吃到成年,可能还要吃一辈子
龙须酥等也是小时候最馋的玩艺儿
11、熏马肉、马肠子——最伊犁的味道
伊犁全称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美食熏马肉、马肠子是我眼中最伊犁的味道。
今年去内地陪父母过年,出发前照例问想要带什么,老爸、老妈毫不犹豫——“熏马肉、马肠子!”,找朋友精心订做了,然后打飞的带过去了,加上馕、亲戚自家种的核桃等等,足足20多公斤,把我累得够呛,飞机托运时都超重了,但没关系,父母喜欢,围坐在一大堆圆滚滚的马肠子边,他们满脸沉浸和喜悦,因为这是伊犁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虽然伊犁只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却在内心早已成唯一的家乡。
元宵节那天,全家人在帝都过了一个新疆味道的正月十五——熏马肠凉盘,热腾腾的马肉纳仁(见前面发的那张我爸做的马肉纳仁图片),配着汤圆。
图中黑红色的就是熏马肠
切开的马肠子配着抓饭的样子
2013年我意外邂逅来新疆骑行的徒步狂人李亚军,3月7日特意邀请他和伊犁驴友小聚,热心的小安张罗了这顿欢迎宴会。
之前小安让我点餐,我说要点一道最有伊犁特色的款待李亚军,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盘熏马肉、马肠。
当晚,20多位驴友欢聚一堂,饮伊力老窖,听李亚军讲路上故事,给驴友纱窗过生日。
十二、凉面、凉皮、油糕
去年的整个夏天,我沉醉于一家名叫“美味小吃”的凉面。这是无意发现的小店,店不起眼,但凉面极好吃,好吃到有时我中午去吃,晚上还去吃,走前还要恋恋不舍得带走一份,百吃不厌。
新疆凉面又叫黄面,因其色黄而得名,维吾尔语叫“赛热克阿希”,属夏令风味小吃。面是淡盐水、土碱水和面,加入蓬灰水制成。浇有卤汁,醋、蒜、油辣椒、芝麻。
小店的面有筋道,料有味道,连汤汁也酸中带有辣香,吃完面,每次都要喝得点滴不留。三日不吃,便想得慌。
凉皮
这家的汤也非常好喝,私下以为,甚至比凉皮、凉面本身好,有时我奔去就为吃完面能享用这么美妙的汤汁
还有凉粉
汉、维、回不同民族的凉粉、凉皮、凉面有不同特色。这么辣的你敢吃吗?我是不敢的。
在夏天,这样的凉粉摊随处可见
光吃凉粉、凉皮、凉面,有些单调,我很喜欢加一块油糕,它是新疆回民的特色小吃,酥软甜美。
凉面、凉粉、凉皮的酸辣加上油糕的酥甜,是很美妙的搭配。
2016-03-16发布拍摄于2018-01-31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