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等(3)
神秘面纱里的国度——埃及。(更新中)
不久前带着母亲去埃及,由于母亲年近七十,所以在行程选择上,我的要求是尽量能宽松一点,不要赶时间,也不要去很多地点。最终一个8日的行程还比较满意,除去路程,有6夜住在埃及,卢克索,红海,开罗各两夜。其中红海的两日是度假式的休息,可以看世界最美的红海日出,还可以在世界级的潜水圣地看美丽的珊瑚。有海洋情节的我一下就兴奋起来。埃及——美丽又充满神秘诱惑的埃及我要去看你了。
埃及我想无需过多着墨介绍,她如一个身世复杂的美人,每一眼秋波都深如海水,幻如梦境。你若想揭开美人的盖头,就必须回到她的历史,她的过去。于是我想这三段行程就分开写吧,那就先写写卢克索吧
永远的卢克索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小时候的课本教育就不断地提及这些历史知识,不断地借此来培育着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于是很小时候也就顺带着知道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知道到了这个远在非洲的国度,她有着美丽的尼罗河,神秘的金字塔还有威武的狮身人面像。当我决定去看看早已向往的埃及时,才知道那里还有卢克索,知道古埃及的历史其实一多半的时间都围绕着一个叫卢克索的地方演绎着繁荣与衰落,激情与沧桑。
如今的卢克索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
十二个多小时的飞机,着陆卢克索的时候已是清晨,带着到达目的地的兴奋,一路的劳顿也暂时抛到脑后了。机场不大,需要下机乘坐摆渡车出港,当皮肤接触第一缕埃及的阳光时,传说中卢克索的酷热就开始“扑面”欢迎我的到来了。热带沙漠气候的天空是没有一丝云彩的,强烈的阳光裹着紫外线使整个世界如烘箱一般,皮肤是灼热的,汗水还没有流淌就已然消失了。
大巴停在凯尔奈克神庙面前,这个古埃及人供奉太阳神——阿蒙的地方,始建于公元前1965年,始建后绵延近1500年的时间里,凯尔奈克神庙几经扩建,拆除,修复,再扩建和装修。其实它已不只是一座神庙,更是一座集圣殿,圣亭,塔门和方尖石碑为一体的超凡建筑体系。处处体现了对底比斯神的敬仰和对法老们的丰功伟绩的颂扬。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史料记载,鼎盛时期在阿蒙神庙的祭祀有81万人参与神庙的各项事宜,祭祀们拥有42万头牛,65座城池,83艘船及69万英亩的土地。由于建造时间持续如此之久,体现的建造和艺术风格如此繁多,以至于这片遗址往往让人犯迷糊,多少世纪以来人们都试图对其做全面的了解,但谈何容易。19世纪的作家及艺术家阿梅莉亚.爱德华兹在泛游过尼罗河后写到:
“这是个经常出现在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地方,然而这些文字或是画作无不是蹩脚之作,其描绘的无不是苍白的印象而已……其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使人的迟钝,渺小和无能显得如此彻底,又如此的支离破碎”。
穿行在凯尔奈克神庙,我同样无法用蹩脚的文字来描述她的伟岸,神秘和美丽。只能用仰视来观察眼前的一切,仰视高大庄严的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仰视134根需要六个人合抱的状如纸莎草的参天石柱、仰视着影响欧洲建筑风格的方尖石碑、仰视着让人难以抗拒的精美雕饰和壁画……。仰视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不停探究的目光,更多的是一波又一波锤击心灵的震撼。在凯尔奈克神庙面前,在这个古埃及的文明遗迹面前,内心的无知和渺小是那么的真切。但更多的也许是欣喜吧,欣喜自己能有幸看到、嗅到甚至抚摸到这还存于现世的神奇瑰宝。
大巴载着一车人的感叹驶向不远的另一座神庙——卢克索神庙。她是阿蒙神的南方后宫,即阿蒙神的私人居所。如果凯尔奈克神庙会使人仰视敬畏的话,那卢克索神庙一定是让人感觉优美和高雅的。她是一组精美的建筑极品,只是比凯尔奈克神庙稍微小了一点。两个神庙间大约有3公里,神庙在建成之初是有狮身人面像大道连接彼此的,形态如我国帝王陵墓前的神道。但不幸的是3公里的大道已被众多现在建筑湮没了,就连大巴行驶的公路也覆盖了其中一段。散落在大道两旁的狮身人面像已不整齐和完整,而应由它们看护的条石铺就的大道已被沙砾和建筑覆盖着没有了模样。看着让人惋惜和心疼。据说现在卢克索的新市长正着手恢复这条曾经华丽的大道,已经开始拆除大道周边的建筑物。这些消息让人欣慰许多。
夕阳如金般的光辉撒在了卢克索。肃穆的神殿、微风摇摆的椰枣树、清真寺的星月尖顶还有四处游走的旅者都泛着淡淡的金黄色。一切都似乎安静了下来。古埃及人尊崇的太阳神——阿蒙也要休息了。四千多年的日月交辉,四千多年的繁华与萧索,但神庙的衰败并不能代表文明的消亡。如果我们能怀着对以往文明的敬畏,对眼前遗址的尊崇。就会拥有一个永远的阿蒙,一个永远的卢克索
从浦东九个多小时的飞机行程,到达卡塔尔首都多哈,两年前的亚运会在此召开。一下飞机满眼就已经是阿拉伯风格了.隐藏在面纱里的阿拉伯女人。
从多哈转机飞卢克索。路程3个多小时。到达时候正好是卢克索的清晨,没想母亲的精神还挺好。看来我一路的担心可以放下了。
卢克索,我前面的文字中已介绍过了,她在尼罗河的两岸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知道大家看过美国的大片“古墓丽影”吗?如果对影片中古墓还有印象。那影片中宏伟的古墓就在卢克索尼罗河的西岸“国王谷”中。那里的地下是历届埃及法老们的墓地。现在几乎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埃及的珍贵文物,都出自那里。(过后我会专门介绍)。对国王谷的发掘开始于十九世纪,但发掘之初,发现进入的人都先后神秘死去。这就验证了神秘的传说“法老的诅咒”。但我这次去可只是看看噢,相信他对掘墓者的诅咒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呵呵。
“国王谷”是绝对禁止照相的,不像国内管理的那么不严密。我亲眼看到身边一个漂亮的美国女游客被“粗暴”的抢走了相机。并不予归还。虽然很暴力,但我很欣赏这种对文物保护的强力措施。
所以在下面的介绍中我会耐心的给大家介绍尼罗河东岸的神庙遗址。西部可能会少些,因为我没有一张能反映那里的照片。
建议去看一下“古墓丽影”噢,那里有一部分是我眼中的世界。嘿嘿i。
文物很枯燥。如果您有足够的耐心和对古埃及的好奇心。那就跟着我去看看吧。
底比斯,那里的人们屋宇豪华,拥有无数珍宝,底比斯有城门百座,门前是马行道,两百名骑马拥车的武士,日夜巡城—————。“
——荷马《伊里亚特》第九卷。
当时的底比斯就是现在的卢克索,这个曾经世界最大,最繁华,最文明的城市。现在已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了。我的第一站就是参观凯尔奈特神庙,古埃及人信奉的最高神灵——太阳神阿蒙。就居住在此,绵延近1500年的建筑历程。使这里宏大,壮观。伟大的历史感会是时刻的压迫你无法呼吸。
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估计所有的人都会选择”震撼“
上图是我们看到的是公羊狮身像大道,它们在凯尔奈特神庙的入口处两侧已守护了近4000年。看着她们没有表情的傲慢态度,我想4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在祭祀他们最尊崇的太阳神“阿蒙”的时候,一定是低眉顺眼的在公羊的注视下进入神庙的。好,那我们今天也“低眉顺眼”的进去吧。去看看神庙,看看古埃及人留下的时代印记。
说到凯尔奈特神庙,我们就不能不说说拉美西斯二世,他是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了,据说活到100多岁,娶了30多个老婆。拥有100多个子女。前12个儿子很可怜,天天想着继位,但老死了那天也没继成。直到第13个儿子才终于熬到了他父亲的宝座。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很威猛,曾经在战争中身先士卒。但真正让人不能忘却他的原因是,他是个狂热的建筑建造爱好者。他一生尽其可能的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到每块建筑的石头上。后面我们看到的多柱大厅就是他的代表作。
拉美西斯二世的座像
其实我首页关于卢克索,关于凯尔奈特神庙的文字中说过:作家及艺术家阿梅莉亚.爱德华兹在泛游过尼罗河后写凯尔奈特神庙时这样写到:
“这是个经常出现在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地方,然而这些文字或是画作无不是蹩脚之作,其描绘的无不是苍白的印象而已……其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使人的迟钝,渺小和无能显得如此彻底,又如此的支离破碎”。
凯尔奈特神庙的建筑太伟大了,我蹩脚的文字也不知道从哪着手。呵呵,那就去看看吧
古埃及也是个阶级及地位森严的国度,拉美西斯二世有极大的表现欲望。他的雕塑是法老中流传下最多的,看看这张,下面的人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但比例是如此失调。为什么呢?大家猜猜。
看看多柱大厅,一共有134根需要6个人合抱的石柱,上面有精美的古埃及文字和壁画。当阳光穿过这个巍峨的建筑体,光与影的交汇使凯尔奈特神庙充满了神秘感。穿行于其中似乎能听到太阳神的石头在追忆往昔的荣耀。
不知道大家看过推理小说《尼罗河的惨案》吗。其中大侦探波罗差点被巨石砸死的场面就是取材于这里。但我在现场转了转,发现这个情节太不可信。那么粗且高的石柱,正常情况是爬不上去人的。即便爬上,每块最少要几吨的石头,怎么可能被坏人推下来呢?嘿嘿,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比俺可能太不浪漫了,缺乏想象力。
他俩很浪漫,可不怕掉石头吗?嘿嘿。
在埃及几乎看不到东方人,也许我们感觉自己也是文明古国,对待历史不太感兴趣了。还有更多的人都跑到欧洲或美国看现代文明了,毕竟现代文明来的更实际。不过西方人特别是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人认为:如果人一生没去过埃及,不能算一个拥有修养的人。(当然是他们的一家之言,请不要有人误解我的含义,我在介绍关于埃及和她相关的文化,不代表什么。更不代表我赞成这个观点。)
虽然残缺但却如此精美的雕像,不要忘记,她已经在神庙里站立3000多年了。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日月交辉,看到过那么多历史的画面。她是拥有生命的,也是永恒的人类财富。
1997年,在卢克索曾经发生伊斯兰激进武装屠杀西方游客的事件,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荷枪实弹的护卫在把守。此护卫把守的是神庙的圣湖,当我去照相的时候,他用和我一样蹩脚的英语交流,加上手势我明白:他可以带我去参观一个不准游客去的景点拍照,然后我就跟随而去,妈妈看到我和一个背冲锋枪的人走了,紧张万分。等我回来发现她吓坏了。我给那护卫一些小费,他紧张而兴奋的收了起来。埃及这十几年人口的膨胀和经济发展不成正比,社会矛盾比较大,为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发展埋下了祸根,(过后我会专门介绍)
那我就离开凯尔奈特神庙,去看看卢克索神庙吧,卢克索神庙是当作太阳神阿蒙的后宫建造的,规模比凯尔奈特小一点,但在建造风格上,卢克索神庙却更加优雅。建成之初两个神庙间有三公里的狮身人面大道连接彼此,但现在大道都被后来的建筑物湮没了。非常可惜。
古埃及的很多建筑风格影响到了后来的欧洲。同样因为这些建筑物太完美,被欧洲人不惜人力物力的运回了欧洲
上图的方尖石塔,本来是两个,其中一个在十九世纪被运回欧洲了,据说当时是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了几年时间搬运到了法国。现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还剩的这座在埃及终年干热的阳光下形影单吊了。
这种方尖石塔的建筑风格现在遍布欧美。如美国的国会山。
卢克索神庙的规模比凯尔奈特神庙要小一些,石柱当然细一点。但却精美很多
大量的雕刻,壁画,文字刻在石头上。每一块石头都是会唱歌的生命
就如我前面说过的:卢克索曾经发生过在神庙里屠杀西方游客的事件,所以很多地方都会有武装护卫的身影。看看这幅精美壁画,还有站在一旁面目严肃的护卫。
漂亮的人物雕像。
卢克索神庙如古埃及的文明一样,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次被损毁,被废弃。终于在一个尼罗河波涛汹涌夜晚。彻底的被淹没了。湮灭在深深的肥沃泥土的下面。慢慢淡出了一代又一代艰难生存埃及人的记忆。她被遗忘了。
公元14世纪,那时候的埃及早已皈依了阿拉伯半岛传来的ysl教。为了纪念一个叫阿布-哈加戈的当地圣人,人们建造了一个清真寺庙。可能建造者也想不到清真寺下面却有着那么伟大的文明遗址。细细想想,真是沧海桑田啊。令人唏嘘不止。
那我们去看看建在这座文明遗址上面清真寺。
两个不同的宗教和建筑交汇在了一起
夕阳如金般的光辉撒在了卢克索。肃穆的神殿、微风摇摆的椰枣树、清真寺的星月尖顶还有四处游走的旅者都泛着淡淡的金黄色。一切都似乎安静了下来。古埃及人尊崇的太阳神——阿蒙也要休息了。四千多年的日月交辉,四千多年的繁华与萧索,但神庙的衰败并不能代表文明的消亡。如果我们能怀着对以往文明的敬畏,对眼前遗址的尊崇。就会拥有一个永远的阿蒙,一个永远的卢克索
在卢克索的第二天,我们去看国王谷。
在新王朝的法老们不再像孟菲斯的法老那样大费周章的用石块垒起金字塔,他们在西底比斯沿岸的自然山脉的绝壁下建立陵墓神庙。这座海拔450米的西岸山脉从形状上就是一个天然的金字塔。国王谷就藏匿其中。众多的法老埋藏在这里的地下宫殿里,有的竟深达上百米。里面有法老在凡间享受的所有一切。其中最著名的图特卡蒙的墓葬也在其中。
由于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国王谷是绝对禁止拍照的。有人会用手机偷拍。但我还是遵循了保护文物的每一个细微条列。因为这些精美的东东已经很脆弱了。我们要遏制自己任何私欲的力量。希望他们能永远保存下去。
所有没有国王谷的照片噢,建议你们去看电影《古墓丽影》。呵呵。
在进入国王谷前,我们能看到两座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他们座在那3000多年了。虽然面目如此残破,仍然在散发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安详神态。
他们还保持着一项世界第一的荣耀。他们是用两块完整石头雕刻而成,每个重达一千多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当古希腊人征战到此的时候,惊叹与他的壮观雄伟。就叫他们为农门(是古希腊的亚洲国王,后在特洛伊战争中死于阿格硫斯之手。)每天日出的时候,石像就会发出优美歌声,据说是农门在呼唤她的母亲厄俄斯。后来古罗马人来的时候,感觉石像残破了,就好心去修理。可修理之后,石像再也不能歌唱了。古埃及的文明之脉彻底的被割断了。
一早从卢克索驱车去我向往已久的红海。红海和爱琴海一样在名字上就充满了诗意,用最动感的颜色来命名一望无际的碧水,矛盾中却能给予人们绚丽的想象。在以前片段的地理知识记忆中,就知道红海有世界最美的日出,温暖又相对幽闭的环境里生长着众多美丽的珊瑚。行程中两天的红海假期同样也我是很期待的。
大巴驶在埃及的大地上。其实到埃及两天了,每天看的都是震撼心灵的神庙和墓葬。而现在眼前闪过的村庄,农田,还有悠闲的驴子都让我耳目一新。农耕的埃及农民,白鹭翩翩起飞的水田。还没有长成但已然随风摇曳的紫色薰衣草————。也许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一切都会变的更加美好吧。但唯一不协调的是埃及荷枪实弹的警察太多了。在桥梁,在镇子的入口,在交通交汇的路口。总会看到背着冲锋枪的警察和警戒的警车。多的如国内的收费站。太多维护安全的武装反而让人没有了安全感。
行驶不久,眼前的春光田园就渐渐没有了,颜色单一起来,红和黄色变成了主色调,太阳没有了轮廓,整个天空都是炫目的光芒,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沙漠。从卢克索往东北方向,我们要穿越6个多小时车程的沙漠,这六个多小时,我们几乎见不到和绿色有关的任何东西,如果这里还能有生命,真不知道这个生命的存在是要拥有怎样的顽强。黝黑的柏油高速路往前延伸着,延伸到好似没有尽头的褐色的世界里。如果是周遭没有人的孤单前行,想必一定会有绝望的情绪产生。一个人在这里的迷失将会是生命的彻底迷失。
源于单调色彩而产生的大脑疲顿,迷迷糊糊的打着盹。很多不牵扯的片段如电影蒙耐奇一样从脑海中闪过,古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到最后的阿拉伯人,他们为了征服而相互征战,穿越万里,马踏征尘。有多少人穿越过沙漠,又有多少人葬身于此。自然的恶劣有时候是难以阻挡拥有雄心的人前行。人类是伟大的。但也是渺小的。当下不可比拟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中也只会是沧海一粟。
当醒来的时候,发现车已行驶在红海的海滨了。海水蓝的象经过色彩处理的精美画幅。红海到了。而此时红海两岸依然是红色的沙漠和山壑。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这和有水就生命盎然的规律多么的不同。多么的不可思议。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但拥有太多不同的世界却是美妙的。因为她可以给予我们不断的惊喜和思考。
大巴终于进入了一个海滨度假村,经过两道背枪保安的登记放行,我们走下了大巴。看着孤立在茫茫沙漠中的海滨度假村,里面却是椰树花香,绿色盎然。妈妈惊喜的一扫疲惫,转身告诉我说:没想荒漠中还有这么美的地方,如天堂一般。是啊,眼前世界的形象真如那句很经典的话:“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其实“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更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在埃及几天的行程,我对阿拉伯对伊斯兰教改变了很多原有的看法。埃及人很善良。但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激进的恐怖组织呢,宗教冲突是一方面。但贫困和社会发展不均衡是激进组织生存的沃土。
埃及土地很少,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沙漠。人口6000万,大部分都处于贫困以下。繁华的开罗和贫困的农村是两个世界。
红海日出
红海因几乎没有雨水,所以拥有世界最美的日出。只是我的技术不好,照不出来。有点辱没了。嘿嘿。
在红海的两天是完全自由的,每天可以睡懒觉,晒太阳。美食,啤酒。嘿嘿。我很喜欢的旅游方式。
晚上有互动的演出,当然性格外向的老外是猪脚了。我们是观众。这个度假村东方人很少,就我们几个人。服务生每次遇到我们都会很兴奋的打招呼,有时候会做双手合十状。还有友好的大厨会主动给我烧烤海鲜,大螃蟹。(这是我们团费中不包含的,后面我会介绍,在这个度假村消费是分很多层次的,但完全靠自己遵守。遵守的过程是能体现做人修养的过程)
本来是可以好好的休息两天的,没事的时候我就跑到栈桥的尽头去浮潜,和小鱼一起游泳。但同行的几个人却给领队提出了强烈抗议,感觉在这里是耽误时间,不如到处转转,他们每天出来打着雨伞,穿着长袖衣服,就差带口罩了。(红海的阳光是很强烈的),和身边满沙滩就差光腚的“阳光客”是多么的不同。所以对待旅游的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旅游行程。在他们的“裹挟”下,我也跟着租了个车跑到近40公里的城市转了半天。不过也不错,只要高兴怎么玩都是快乐滴。嘿嘿。埃及街头的咖啡馆,很多烟客都来顺便过把瘾。也包括我噢,只是我是猎奇的,把我呛得够呛,我花几块钱买的水烟,变成了道具。大家都抱着吸了几口去留影。老板很友好的教我们该怎么吸。
对于美丽珊瑚的渴望应该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领队带着我们去上潜水艇船看珊瑚,因为我们人很少就被安排上了一艘底部改装的游艇。游艇的底部是玻璃的,大家可以趴在那里从船中看下面的珊瑚。这也是为那些不会潜水的人准备的一个娱乐项目。至于我嘛,船长给我一套浮潜装备。我可以在船边自己慢慢游着看。但好不过瘾,这也是后来我决定去学深潜的原因远方那艘黄色的船就是传说中的潜水艇船,其实也就是个底部透明的游艇。
一帮人扒在船中看下面的珊瑚,是多么的有趣又是多么无趣啊。那一刻我决定以后再有看珊瑚的机会,一定要潜下去好好看,像欣赏公园的鲜花一样。
呵呵,大家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可看到的只是船底这一小片。
离开红海,我有点恋恋不舍,我骨子里特别热爱海洋,美丽的海滨总是让我难以割舍。
离开红海。我们就奔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开罗。那里有我最最向往的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它们不光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全人类最伟大,最不可思议建筑。它那么神秘,那么深不可测。甚至是匪夷所思的。那先从远方看看它们吧。
刚出开罗市区的边界不久,沙漠的热风已经铺天盖地地卷过来了,一抬头,三座几乎长的一模一样的金字塔在地平线那端赫然显现,不露声色地融入到绵密细致的黄色细沙里。
这副景象直指吉萨的金字塔,一张埃及向全世界派发的名片——世界七大奇迹之冠。
吉萨是个地名,是埃及古王朝首都孟菲斯周边法老王陵的所在地。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公元前2498年,通俗的说离今天4600年前。)的三位法老:胡夫,他的兄弟或儿子哈卡拉,以及儿子卡乌拉,在这片高地上建造了有史以来最宏伟的三大金字塔。
这三座庞然大物等距离的排列在同一直线上面,和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相对应,不过很难想象当时连续的三个法老是如何超越时空的界限达成这样的共识。
当任何人到达这些巨石构成的宏伟建筑面前时,都会感觉自己变的渺若尘埃。
金字塔只所以是奇迹,是因为那怕用现在的科技手段也很难以复制,而4600年前古埃及人是怎样做到的呢?那我先介绍一下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用最枯燥的数字来描述一下吧。
胡夫金字塔的石头轮廓极为清晰,线条和角度非常精确而锐利。密密麻麻的石头每一块都很厚大,沉重。整个金字塔高147米,相当于40层楼高,每一边长246.26米。底座面积25000平方米,共用了260万块巨石。建了214层,石头总重量超过700万吨。
每一快石头堆放的位置都是经过了准确计算,大石的四周都切得异常平整,才能帖靠的如此紧密和准确,地基总长227.5米的每一边,误差不超过一厘米。
几千下来,外层的石头都风化了,但主体结构还是纹丝不动,石头之间如此严密如逢,靠自身的重量能保持永久坚固,不需要任何黏合。很难想象这是用肩挑手拉的方式完成的
更令人诧异的是,它的南北对角线居然和地球的“黄金经线”(地球穿过最多陆地,最少海洋的一条经线)重叠。真不能用简单的巧合来解释清楚。
为了能进入金字塔的内部墓道,我们很早就起程了。因为墓道在上午和下午开放两次,每次都限制人数。排队买票的时候。一个人只允许买一张。绝对禁止给家人,情侣或朋友代买,甚至儿童和老人也不能例外。
胡夫的大金字塔是被盗过的,据估计应该是官盗,因为盗墓本身也是个巨大的工程,要琢穿那么坚硬的花岗岩,运用原始工具确是很困难的。如果是一两个毛贼话,想都不要想得到里面巨大的宝藏。更别说打通墓道需要很长的时间。
进入墓道的入口就是以前的盗墓甬道。穿过甬道,进入黑暗潮湿的墓道时,发现进入中心墓室是个艰苦的过程。虽然只有不到百米的距离,但有接近40度的仰角,还要弯腰曲行。过道很窄,往来的游客都要相互斜身避让。当到达中心墓室的时候已是满身大汗,不流通的空气让人有窒息感。空空的墓室只有个孤单的石棺,胡夫的宝藏早已被前人洗劫一空了。他处心积虑建造的如此巨大的工程也没能挡住贪婪者的觊觎,不知道在哪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他的宝藏连同他自己的身体,彻底的被搬出了这个雄伟的建筑。消失在茫茫世界。而近代在清理胡夫墓葬的时候,无意中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他的一个雕像。只有几厘米高,像个纽扣一般。这是他唯一留给后人的形象了。巨大的金字塔和微小的雕像。这是一个何等的反差又是一个何等的讽刺啊。嘿嘿,我当时突然有很同情他的感觉。
出了金字塔,我问了一下同行感觉如何,没想他们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很震撼,却无言表达。是啊。在金字塔外表看的石头经过了4千多年的风化,已经斑驳破裂了,而在它的内部,你能看到巨大的石头是多么精密的垒在一起。石缝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也不需要粘合材料。缝隙在这里更像一个装饰用的细细线条,只是它太细了,已经细过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精品瓷砖之间的缝隙。我无法形容自己的感叹和心潮涌动。只能有点怀疑它
的建造是否和人类有关了这个开口是金字塔最初的入口。但现在是封闭的,我们的入口在它下面
下面的那个小口是现在进入墓室的通道,是盗墓者打通的。
墓道是不允许照相的,所以也无法显现那里的鬼斧神工。那就看看外边被风化很严重的巨石吧。
其实在吉萨三座金字塔中最漂亮也最醒目的却是胡夫的弟弟或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从远处看,它是最高的一座(因为它的底座本身要比胡夫金字塔高,实际净高比胡夫金字塔矮4米),以前覆盖在金字塔外表的光滑石灰岩装饰还没有被完全风化掉,以致它的顶端还保留着一段光滑的外层。而最让人惊叹的却是那最最有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哈夫拉的头像结合雄壮的狮身。安静的蹲守在自己巨大的墓葬前,这座高20米,长73米的雄伟雕像,经历了4000多年的风吹日晒,依然保持完好,只是他安详但却带点诡异的微笑。却给他带来无尽的灾难。阿拉伯人刚征服埃及的时候,对这座雕像心存恐惧,屡屡去破坏他。而英雄的拿破仑军队干脆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一炮把他的鼻子给轰击粉碎。尽管他命运多舛,人们还能看到他那抹神秘莫测的微笑一如既往的凝视着浩瀚的大漠。
金字塔前的神殿,是每年祭祀时候宰杀祭品的地方。以前是绝对禁止女性进入的。呵呵。但现在-------。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埃及是个的YSL世界,而埃及也以阿拉伯老大自居的。其实埃及就像一个身世复杂的美人一样,有着很多不被人所熟知的故事和内心世界。在开罗尤其能体现出来。开罗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聚集场所。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YSL教。都有很悠久的历史沉淀。那我带大家去看看吧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历史悠久的教堂,其中甚至有基督教的发源场所
古老美丽的教堂是西方基督徒的圣地,里面座满了虔诚的欧洲游客
圣塞尔吉乌斯教堂。这是个基督徒不能不来的地方。耶稣出生时,当时的伯利恒统治者希律王听说有圣婴出现,但又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就命令杀光所有的新生婴儿。耶稣的父亲约瑟,母亲玛丽亚,带着耶稣逃出伯利恒到达埃及住过的地方。每年的六月一日都会有很多虔诚的基督徒来此地纪念该事件
教堂里面光线很暗,装饰古朴,幽暗的光于影带给人很强烈的神秘感,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情犹然而生
在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20多座教堂,很多都损毁了,对这些YSL教的异教来说,保护它们也是在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埃及政府现在也非常重视保护这些不可复制的人类瑰宝。参与修复的都是信奉YSL教的埃及工人和艺术家。看到他们辛劳的工作,内心充满了敬佩,如果世界能撇开教派,民族之间的纷争。和平相处,那地球一定会更加美好。
可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的,在现实的文化与宗教冲突中,暴力时有发生。在这个异教徒的孤岛上到处都是防爆警察的身影
这些古老的门一定看到过很多以往的故事
离这个基督教堂聚集区很近的地方是一个埃及有名的清真寺。他们相隔只有一个街区。今天不是清真礼拜,寺中人很少,我们根据伊斯兰风俗,把鞋子脱在寺外。安静虔诚的进去看了看。
有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在礼拜的时候,这些女性可是不允许入内的。因为伊斯兰教忌讳去给陌生的女性照相。我们就远远的照了张
虔诚的YSL老者
看看,阿拉伯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阿比比市场。这里从有商贩开始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整个街区充满了阿拉伯风情,特别适合旅客淘各种小饰品和小礼物。市场很大,如果耐心逛一下,估计要费一天时间。
这的绿松石制品好便宜。比去西藏和四川便宜的没边了。所以我不太相信是真的,但回国后好后悔。在西藏买的估计更不真。假货最多且最黑的恰恰是中国。好后悔。
这个女孩特别漂亮。每次看到我都打招呼,用微笑和听不懂的语言和我开玩笑。搞的边上摊位的几个人都跟着说笑,但我每次拿起相机,她总把脸转开。只能照个背影了
逛累了,可以找个咖啡馆品尝一下地道的埃及咖啡。虽然环境不是很好。但具有的独特风味还是值得在这里小憩一下的。
回复
未曾来过 的帖子
埃及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嘿嘿。可能是我没发现。回复
BP5272 的帖子
我们好像没有带微冲的,但景点很多抗AK47的。回复
女响马 的帖子
没看,呵呵。
我打算今年10月去伊斯坦布尔去看看。
不久前带着母亲去埃及,由于母亲年近七十,所以在行程选择上,我的要求是尽量能宽松一点,不要赶时间,也不要去很多地点。最终一个8日的行程还比较满意,除去路程,有6夜住在埃及,卢克索,红海,开罗各两夜。其中红海的两日是度假式的休息,可以看世界最美的红海日出,还可以在世界级的潜水圣地看美丽的珊瑚。有海洋情节的我一下就兴奋起来。埃及——美丽又充满神秘诱惑的埃及我要去看你了。
埃及我想无需过多着墨介绍,她如一个身世复杂的美人,每一眼秋波都深如海水,幻如梦境。你若想揭开美人的盖头,就必须回到她的历史,她的过去。于是我想这三段行程就分开写吧,那就先写写卢克索吧
永远的卢克索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小时候的课本教育就不断地提及这些历史知识,不断地借此来培育着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于是很小时候也就顺带着知道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知道到了这个远在非洲的国度,她有着美丽的尼罗河,神秘的金字塔还有威武的狮身人面像。当我决定去看看早已向往的埃及时,才知道那里还有卢克索,知道古埃及的历史其实一多半的时间都围绕着一个叫卢克索的地方演绎着繁荣与衰落,激情与沧桑。
如今的卢克索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
十二个多小时的飞机,着陆卢克索的时候已是清晨,带着到达目的地的兴奋,一路的劳顿也暂时抛到脑后了。机场不大,需要下机乘坐摆渡车出港,当皮肤接触第一缕埃及的阳光时,传说中卢克索的酷热就开始“扑面”欢迎我的到来了。热带沙漠气候的天空是没有一丝云彩的,强烈的阳光裹着紫外线使整个世界如烘箱一般,皮肤是灼热的,汗水还没有流淌就已然消失了。
大巴停在凯尔奈克神庙面前,这个古埃及人供奉太阳神——阿蒙的地方,始建于公元前1965年,始建后绵延近1500年的时间里,凯尔奈克神庙几经扩建,拆除,修复,再扩建和装修。其实它已不只是一座神庙,更是一座集圣殿,圣亭,塔门和方尖石碑为一体的超凡建筑体系。处处体现了对底比斯神的敬仰和对法老们的丰功伟绩的颂扬。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史料记载,鼎盛时期在阿蒙神庙的祭祀有81万人参与神庙的各项事宜,祭祀们拥有42万头牛,65座城池,83艘船及69万英亩的土地。由于建造时间持续如此之久,体现的建造和艺术风格如此繁多,以至于这片遗址往往让人犯迷糊,多少世纪以来人们都试图对其做全面的了解,但谈何容易。19世纪的作家及艺术家阿梅莉亚.爱德华兹在泛游过尼罗河后写到:
“这是个经常出现在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地方,然而这些文字或是画作无不是蹩脚之作,其描绘的无不是苍白的印象而已……其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使人的迟钝,渺小和无能显得如此彻底,又如此的支离破碎”。
穿行在凯尔奈克神庙,我同样无法用蹩脚的文字来描述她的伟岸,神秘和美丽。只能用仰视来观察眼前的一切,仰视高大庄严的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仰视134根需要六个人合抱的状如纸莎草的参天石柱、仰视着影响欧洲建筑风格的方尖石碑、仰视着让人难以抗拒的精美雕饰和壁画……。仰视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不停探究的目光,更多的是一波又一波锤击心灵的震撼。在凯尔奈克神庙面前,在这个古埃及的文明遗迹面前,内心的无知和渺小是那么的真切。但更多的也许是欣喜吧,欣喜自己能有幸看到、嗅到甚至抚摸到这还存于现世的神奇瑰宝。
大巴载着一车人的感叹驶向不远的另一座神庙——卢克索神庙。她是阿蒙神的南方后宫,即阿蒙神的私人居所。如果凯尔奈克神庙会使人仰视敬畏的话,那卢克索神庙一定是让人感觉优美和高雅的。她是一组精美的建筑极品,只是比凯尔奈克神庙稍微小了一点。两个神庙间大约有3公里,神庙在建成之初是有狮身人面像大道连接彼此的,形态如我国帝王陵墓前的神道。但不幸的是3公里的大道已被众多现在建筑湮没了,就连大巴行驶的公路也覆盖了其中一段。散落在大道两旁的狮身人面像已不整齐和完整,而应由它们看护的条石铺就的大道已被沙砾和建筑覆盖着没有了模样。看着让人惋惜和心疼。据说现在卢克索的新市长正着手恢复这条曾经华丽的大道,已经开始拆除大道周边的建筑物。这些消息让人欣慰许多。
夕阳如金般的光辉撒在了卢克索。肃穆的神殿、微风摇摆的椰枣树、清真寺的星月尖顶还有四处游走的旅者都泛着淡淡的金黄色。一切都似乎安静了下来。古埃及人尊崇的太阳神——阿蒙也要休息了。四千多年的日月交辉,四千多年的繁华与萧索,但神庙的衰败并不能代表文明的消亡。如果我们能怀着对以往文明的敬畏,对眼前遗址的尊崇。就会拥有一个永远的阿蒙,一个永远的卢克索
从浦东九个多小时的飞机行程,到达卡塔尔首都多哈,两年前的亚运会在此召开。一下飞机满眼就已经是阿拉伯风格了.隐藏在面纱里的阿拉伯女人。
从多哈转机飞卢克索。路程3个多小时。到达时候正好是卢克索的清晨,没想母亲的精神还挺好。看来我一路的担心可以放下了。
卢克索,我前面的文字中已介绍过了,她在尼罗河的两岸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知道大家看过美国的大片“古墓丽影”吗?如果对影片中古墓还有印象。那影片中宏伟的古墓就在卢克索尼罗河的西岸“国王谷”中。那里的地下是历届埃及法老们的墓地。现在几乎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埃及的珍贵文物,都出自那里。(过后我会专门介绍)。对国王谷的发掘开始于十九世纪,但发掘之初,发现进入的人都先后神秘死去。这就验证了神秘的传说“法老的诅咒”。但我这次去可只是看看噢,相信他对掘墓者的诅咒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呵呵。
“国王谷”是绝对禁止照相的,不像国内管理的那么不严密。我亲眼看到身边一个漂亮的美国女游客被“粗暴”的抢走了相机。并不予归还。虽然很暴力,但我很欣赏这种对文物保护的强力措施。
所以在下面的介绍中我会耐心的给大家介绍尼罗河东岸的神庙遗址。西部可能会少些,因为我没有一张能反映那里的照片。
建议去看一下“古墓丽影”噢,那里有一部分是我眼中的世界。嘿嘿i。
文物很枯燥。如果您有足够的耐心和对古埃及的好奇心。那就跟着我去看看吧。
底比斯,那里的人们屋宇豪华,拥有无数珍宝,底比斯有城门百座,门前是马行道,两百名骑马拥车的武士,日夜巡城—————。“
——荷马《伊里亚特》第九卷。
当时的底比斯就是现在的卢克索,这个曾经世界最大,最繁华,最文明的城市。现在已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了。我的第一站就是参观凯尔奈特神庙,古埃及人信奉的最高神灵——太阳神阿蒙。就居住在此,绵延近1500年的建筑历程。使这里宏大,壮观。伟大的历史感会是时刻的压迫你无法呼吸。
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估计所有的人都会选择”震撼“
上图是我们看到的是公羊狮身像大道,它们在凯尔奈特神庙的入口处两侧已守护了近4000年。看着她们没有表情的傲慢态度,我想4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在祭祀他们最尊崇的太阳神“阿蒙”的时候,一定是低眉顺眼的在公羊的注视下进入神庙的。好,那我们今天也“低眉顺眼”的进去吧。去看看神庙,看看古埃及人留下的时代印记。
说到凯尔奈特神庙,我们就不能不说说拉美西斯二世,他是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了,据说活到100多岁,娶了30多个老婆。拥有100多个子女。前12个儿子很可怜,天天想着继位,但老死了那天也没继成。直到第13个儿子才终于熬到了他父亲的宝座。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很威猛,曾经在战争中身先士卒。但真正让人不能忘却他的原因是,他是个狂热的建筑建造爱好者。他一生尽其可能的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到每块建筑的石头上。后面我们看到的多柱大厅就是他的代表作。
拉美西斯二世的座像
其实我首页关于卢克索,关于凯尔奈特神庙的文字中说过:作家及艺术家阿梅莉亚.爱德华兹在泛游过尼罗河后写凯尔奈特神庙时这样写到:
“这是个经常出现在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地方,然而这些文字或是画作无不是蹩脚之作,其描绘的无不是苍白的印象而已……其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使人的迟钝,渺小和无能显得如此彻底,又如此的支离破碎”。
凯尔奈特神庙的建筑太伟大了,我蹩脚的文字也不知道从哪着手。呵呵,那就去看看吧
古埃及也是个阶级及地位森严的国度,拉美西斯二世有极大的表现欲望。他的雕塑是法老中流传下最多的,看看这张,下面的人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但比例是如此失调。为什么呢?大家猜猜。
看看多柱大厅,一共有134根需要6个人合抱的石柱,上面有精美的古埃及文字和壁画。当阳光穿过这个巍峨的建筑体,光与影的交汇使凯尔奈特神庙充满了神秘感。穿行于其中似乎能听到太阳神的石头在追忆往昔的荣耀。
不知道大家看过推理小说《尼罗河的惨案》吗。其中大侦探波罗差点被巨石砸死的场面就是取材于这里。但我在现场转了转,发现这个情节太不可信。那么粗且高的石柱,正常情况是爬不上去人的。即便爬上,每块最少要几吨的石头,怎么可能被坏人推下来呢?嘿嘿,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比俺可能太不浪漫了,缺乏想象力。
他俩很浪漫,可不怕掉石头吗?嘿嘿。
在埃及几乎看不到东方人,也许我们感觉自己也是文明古国,对待历史不太感兴趣了。还有更多的人都跑到欧洲或美国看现代文明了,毕竟现代文明来的更实际。不过西方人特别是拿破仑之后的欧洲人认为:如果人一生没去过埃及,不能算一个拥有修养的人。(当然是他们的一家之言,请不要有人误解我的含义,我在介绍关于埃及和她相关的文化,不代表什么。更不代表我赞成这个观点。)
虽然残缺但却如此精美的雕像,不要忘记,她已经在神庙里站立3000多年了。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日月交辉,看到过那么多历史的画面。她是拥有生命的,也是永恒的人类财富。
1997年,在卢克索曾经发生伊斯兰激进武装屠杀西方游客的事件,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荷枪实弹的护卫在把守。此护卫把守的是神庙的圣湖,当我去照相的时候,他用和我一样蹩脚的英语交流,加上手势我明白:他可以带我去参观一个不准游客去的景点拍照,然后我就跟随而去,妈妈看到我和一个背冲锋枪的人走了,紧张万分。等我回来发现她吓坏了。我给那护卫一些小费,他紧张而兴奋的收了起来。埃及这十几年人口的膨胀和经济发展不成正比,社会矛盾比较大,为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发展埋下了祸根,(过后我会专门介绍)
那我就离开凯尔奈特神庙,去看看卢克索神庙吧,卢克索神庙是当作太阳神阿蒙的后宫建造的,规模比凯尔奈特小一点,但在建造风格上,卢克索神庙却更加优雅。建成之初两个神庙间有三公里的狮身人面大道连接彼此,但现在大道都被后来的建筑物湮没了。非常可惜。
古埃及的很多建筑风格影响到了后来的欧洲。同样因为这些建筑物太完美,被欧洲人不惜人力物力的运回了欧洲
上图的方尖石塔,本来是两个,其中一个在十九世纪被运回欧洲了,据说当时是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了几年时间搬运到了法国。现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还剩的这座在埃及终年干热的阳光下形影单吊了。
这种方尖石塔的建筑风格现在遍布欧美。如美国的国会山。
卢克索神庙的规模比凯尔奈特神庙要小一些,石柱当然细一点。但却精美很多
大量的雕刻,壁画,文字刻在石头上。每一块石头都是会唱歌的生命
就如我前面说过的:卢克索曾经发生过在神庙里屠杀西方游客的事件,所以很多地方都会有武装护卫的身影。看看这幅精美壁画,还有站在一旁面目严肃的护卫。
漂亮的人物雕像。
卢克索神庙如古埃及的文明一样,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次被损毁,被废弃。终于在一个尼罗河波涛汹涌夜晚。彻底的被淹没了。湮灭在深深的肥沃泥土的下面。慢慢淡出了一代又一代艰难生存埃及人的记忆。她被遗忘了。
公元14世纪,那时候的埃及早已皈依了阿拉伯半岛传来的ysl教。为了纪念一个叫阿布-哈加戈的当地圣人,人们建造了一个清真寺庙。可能建造者也想不到清真寺下面却有着那么伟大的文明遗址。细细想想,真是沧海桑田啊。令人唏嘘不止。
那我们去看看建在这座文明遗址上面清真寺。
两个不同的宗教和建筑交汇在了一起
夕阳如金般的光辉撒在了卢克索。肃穆的神殿、微风摇摆的椰枣树、清真寺的星月尖顶还有四处游走的旅者都泛着淡淡的金黄色。一切都似乎安静了下来。古埃及人尊崇的太阳神——阿蒙也要休息了。四千多年的日月交辉,四千多年的繁华与萧索,但神庙的衰败并不能代表文明的消亡。如果我们能怀着对以往文明的敬畏,对眼前遗址的尊崇。就会拥有一个永远的阿蒙,一个永远的卢克索
在卢克索的第二天,我们去看国王谷。
在新王朝的法老们不再像孟菲斯的法老那样大费周章的用石块垒起金字塔,他们在西底比斯沿岸的自然山脉的绝壁下建立陵墓神庙。这座海拔450米的西岸山脉从形状上就是一个天然的金字塔。国王谷就藏匿其中。众多的法老埋藏在这里的地下宫殿里,有的竟深达上百米。里面有法老在凡间享受的所有一切。其中最著名的图特卡蒙的墓葬也在其中。
由于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国王谷是绝对禁止拍照的。有人会用手机偷拍。但我还是遵循了保护文物的每一个细微条列。因为这些精美的东东已经很脆弱了。我们要遏制自己任何私欲的力量。希望他们能永远保存下去。
所有没有国王谷的照片噢,建议你们去看电影《古墓丽影》。呵呵。
在进入国王谷前,我们能看到两座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他们座在那3000多年了。虽然面目如此残破,仍然在散发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安详神态。
他们还保持着一项世界第一的荣耀。他们是用两块完整石头雕刻而成,每个重达一千多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当古希腊人征战到此的时候,惊叹与他的壮观雄伟。就叫他们为农门(是古希腊的亚洲国王,后在特洛伊战争中死于阿格硫斯之手。)每天日出的时候,石像就会发出优美歌声,据说是农门在呼唤她的母亲厄俄斯。后来古罗马人来的时候,感觉石像残破了,就好心去修理。可修理之后,石像再也不能歌唱了。古埃及的文明之脉彻底的被割断了。
一早从卢克索驱车去我向往已久的红海。红海和爱琴海一样在名字上就充满了诗意,用最动感的颜色来命名一望无际的碧水,矛盾中却能给予人们绚丽的想象。在以前片段的地理知识记忆中,就知道红海有世界最美的日出,温暖又相对幽闭的环境里生长着众多美丽的珊瑚。行程中两天的红海假期同样也我是很期待的。
大巴驶在埃及的大地上。其实到埃及两天了,每天看的都是震撼心灵的神庙和墓葬。而现在眼前闪过的村庄,农田,还有悠闲的驴子都让我耳目一新。农耕的埃及农民,白鹭翩翩起飞的水田。还没有长成但已然随风摇曳的紫色薰衣草————。也许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一切都会变的更加美好吧。但唯一不协调的是埃及荷枪实弹的警察太多了。在桥梁,在镇子的入口,在交通交汇的路口。总会看到背着冲锋枪的警察和警戒的警车。多的如国内的收费站。太多维护安全的武装反而让人没有了安全感。
行驶不久,眼前的春光田园就渐渐没有了,颜色单一起来,红和黄色变成了主色调,太阳没有了轮廓,整个天空都是炫目的光芒,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沙漠。从卢克索往东北方向,我们要穿越6个多小时车程的沙漠,这六个多小时,我们几乎见不到和绿色有关的任何东西,如果这里还能有生命,真不知道这个生命的存在是要拥有怎样的顽强。黝黑的柏油高速路往前延伸着,延伸到好似没有尽头的褐色的世界里。如果是周遭没有人的孤单前行,想必一定会有绝望的情绪产生。一个人在这里的迷失将会是生命的彻底迷失。
源于单调色彩而产生的大脑疲顿,迷迷糊糊的打着盹。很多不牵扯的片段如电影蒙耐奇一样从脑海中闪过,古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到最后的阿拉伯人,他们为了征服而相互征战,穿越万里,马踏征尘。有多少人穿越过沙漠,又有多少人葬身于此。自然的恶劣有时候是难以阻挡拥有雄心的人前行。人类是伟大的。但也是渺小的。当下不可比拟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中也只会是沧海一粟。
当醒来的时候,发现车已行驶在红海的海滨了。海水蓝的象经过色彩处理的精美画幅。红海到了。而此时红海两岸依然是红色的沙漠和山壑。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这和有水就生命盎然的规律多么的不同。多么的不可思议。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但拥有太多不同的世界却是美妙的。因为她可以给予我们不断的惊喜和思考。
大巴终于进入了一个海滨度假村,经过两道背枪保安的登记放行,我们走下了大巴。看着孤立在茫茫沙漠中的海滨度假村,里面却是椰树花香,绿色盎然。妈妈惊喜的一扫疲惫,转身告诉我说:没想荒漠中还有这么美的地方,如天堂一般。是啊,眼前世界的形象真如那句很经典的话:“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其实“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更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在埃及几天的行程,我对阿拉伯对伊斯兰教改变了很多原有的看法。埃及人很善良。但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激进的恐怖组织呢,宗教冲突是一方面。但贫困和社会发展不均衡是激进组织生存的沃土。
埃及土地很少,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沙漠。人口6000万,大部分都处于贫困以下。繁华的开罗和贫困的农村是两个世界。
红海日出
红海因几乎没有雨水,所以拥有世界最美的日出。只是我的技术不好,照不出来。有点辱没了。嘿嘿。
在红海的两天是完全自由的,每天可以睡懒觉,晒太阳。美食,啤酒。嘿嘿。我很喜欢的旅游方式。
晚上有互动的演出,当然性格外向的老外是猪脚了。我们是观众。这个度假村东方人很少,就我们几个人。服务生每次遇到我们都会很兴奋的打招呼,有时候会做双手合十状。还有友好的大厨会主动给我烧烤海鲜,大螃蟹。(这是我们团费中不包含的,后面我会介绍,在这个度假村消费是分很多层次的,但完全靠自己遵守。遵守的过程是能体现做人修养的过程)
本来是可以好好的休息两天的,没事的时候我就跑到栈桥的尽头去浮潜,和小鱼一起游泳。但同行的几个人却给领队提出了强烈抗议,感觉在这里是耽误时间,不如到处转转,他们每天出来打着雨伞,穿着长袖衣服,就差带口罩了。(红海的阳光是很强烈的),和身边满沙滩就差光腚的“阳光客”是多么的不同。所以对待旅游的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旅游行程。在他们的“裹挟”下,我也跟着租了个车跑到近40公里的城市转了半天。不过也不错,只要高兴怎么玩都是快乐滴。嘿嘿。埃及街头的咖啡馆,很多烟客都来顺便过把瘾。也包括我噢,只是我是猎奇的,把我呛得够呛,我花几块钱买的水烟,变成了道具。大家都抱着吸了几口去留影。老板很友好的教我们该怎么吸。
对于美丽珊瑚的渴望应该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领队带着我们去上潜水艇船看珊瑚,因为我们人很少就被安排上了一艘底部改装的游艇。游艇的底部是玻璃的,大家可以趴在那里从船中看下面的珊瑚。这也是为那些不会潜水的人准备的一个娱乐项目。至于我嘛,船长给我一套浮潜装备。我可以在船边自己慢慢游着看。但好不过瘾,这也是后来我决定去学深潜的原因远方那艘黄色的船就是传说中的潜水艇船,其实也就是个底部透明的游艇。
一帮人扒在船中看下面的珊瑚,是多么的有趣又是多么无趣啊。那一刻我决定以后再有看珊瑚的机会,一定要潜下去好好看,像欣赏公园的鲜花一样。
呵呵,大家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可看到的只是船底这一小片。
离开红海,我有点恋恋不舍,我骨子里特别热爱海洋,美丽的海滨总是让我难以割舍。
离开红海。我们就奔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开罗。那里有我最最向往的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它们不光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全人类最伟大,最不可思议建筑。它那么神秘,那么深不可测。甚至是匪夷所思的。那先从远方看看它们吧。
刚出开罗市区的边界不久,沙漠的热风已经铺天盖地地卷过来了,一抬头,三座几乎长的一模一样的金字塔在地平线那端赫然显现,不露声色地融入到绵密细致的黄色细沙里。
这副景象直指吉萨的金字塔,一张埃及向全世界派发的名片——世界七大奇迹之冠。
吉萨是个地名,是埃及古王朝首都孟菲斯周边法老王陵的所在地。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公元前2498年,通俗的说离今天4600年前。)的三位法老:胡夫,他的兄弟或儿子哈卡拉,以及儿子卡乌拉,在这片高地上建造了有史以来最宏伟的三大金字塔。
这三座庞然大物等距离的排列在同一直线上面,和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相对应,不过很难想象当时连续的三个法老是如何超越时空的界限达成这样的共识。
当任何人到达这些巨石构成的宏伟建筑面前时,都会感觉自己变的渺若尘埃。
金字塔只所以是奇迹,是因为那怕用现在的科技手段也很难以复制,而4600年前古埃及人是怎样做到的呢?那我先介绍一下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用最枯燥的数字来描述一下吧。
胡夫金字塔的石头轮廓极为清晰,线条和角度非常精确而锐利。密密麻麻的石头每一块都很厚大,沉重。整个金字塔高147米,相当于40层楼高,每一边长246.26米。底座面积25000平方米,共用了260万块巨石。建了214层,石头总重量超过700万吨。
每一快石头堆放的位置都是经过了准确计算,大石的四周都切得异常平整,才能帖靠的如此紧密和准确,地基总长227.5米的每一边,误差不超过一厘米。
几千下来,外层的石头都风化了,但主体结构还是纹丝不动,石头之间如此严密如逢,靠自身的重量能保持永久坚固,不需要任何黏合。很难想象这是用肩挑手拉的方式完成的
更令人诧异的是,它的南北对角线居然和地球的“黄金经线”(地球穿过最多陆地,最少海洋的一条经线)重叠。真不能用简单的巧合来解释清楚。
为了能进入金字塔的内部墓道,我们很早就起程了。因为墓道在上午和下午开放两次,每次都限制人数。排队买票的时候。一个人只允许买一张。绝对禁止给家人,情侣或朋友代买,甚至儿童和老人也不能例外。
胡夫的大金字塔是被盗过的,据估计应该是官盗,因为盗墓本身也是个巨大的工程,要琢穿那么坚硬的花岗岩,运用原始工具确是很困难的。如果是一两个毛贼话,想都不要想得到里面巨大的宝藏。更别说打通墓道需要很长的时间。
进入墓道的入口就是以前的盗墓甬道。穿过甬道,进入黑暗潮湿的墓道时,发现进入中心墓室是个艰苦的过程。虽然只有不到百米的距离,但有接近40度的仰角,还要弯腰曲行。过道很窄,往来的游客都要相互斜身避让。当到达中心墓室的时候已是满身大汗,不流通的空气让人有窒息感。空空的墓室只有个孤单的石棺,胡夫的宝藏早已被前人洗劫一空了。他处心积虑建造的如此巨大的工程也没能挡住贪婪者的觊觎,不知道在哪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他的宝藏连同他自己的身体,彻底的被搬出了这个雄伟的建筑。消失在茫茫世界。而近代在清理胡夫墓葬的时候,无意中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他的一个雕像。只有几厘米高,像个纽扣一般。这是他唯一留给后人的形象了。巨大的金字塔和微小的雕像。这是一个何等的反差又是一个何等的讽刺啊。嘿嘿,我当时突然有很同情他的感觉。
出了金字塔,我问了一下同行感觉如何,没想他们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很震撼,却无言表达。是啊。在金字塔外表看的石头经过了4千多年的风化,已经斑驳破裂了,而在它的内部,你能看到巨大的石头是多么精密的垒在一起。石缝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也不需要粘合材料。缝隙在这里更像一个装饰用的细细线条,只是它太细了,已经细过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精品瓷砖之间的缝隙。我无法形容自己的感叹和心潮涌动。只能有点怀疑它
的建造是否和人类有关了这个开口是金字塔最初的入口。但现在是封闭的,我们的入口在它下面
下面的那个小口是现在进入墓室的通道,是盗墓者打通的。
墓道是不允许照相的,所以也无法显现那里的鬼斧神工。那就看看外边被风化很严重的巨石吧。
其实在吉萨三座金字塔中最漂亮也最醒目的却是胡夫的弟弟或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从远处看,它是最高的一座(因为它的底座本身要比胡夫金字塔高,实际净高比胡夫金字塔矮4米),以前覆盖在金字塔外表的光滑石灰岩装饰还没有被完全风化掉,以致它的顶端还保留着一段光滑的外层。而最让人惊叹的却是那最最有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哈夫拉的头像结合雄壮的狮身。安静的蹲守在自己巨大的墓葬前,这座高20米,长73米的雄伟雕像,经历了4000多年的风吹日晒,依然保持完好,只是他安详但却带点诡异的微笑。却给他带来无尽的灾难。阿拉伯人刚征服埃及的时候,对这座雕像心存恐惧,屡屡去破坏他。而英雄的拿破仑军队干脆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一炮把他的鼻子给轰击粉碎。尽管他命运多舛,人们还能看到他那抹神秘莫测的微笑一如既往的凝视着浩瀚的大漠。
金字塔前的神殿,是每年祭祀时候宰杀祭品的地方。以前是绝对禁止女性进入的。呵呵。但现在-------。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埃及是个的YSL世界,而埃及也以阿拉伯老大自居的。其实埃及就像一个身世复杂的美人一样,有着很多不被人所熟知的故事和内心世界。在开罗尤其能体现出来。开罗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聚集场所。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YSL教。都有很悠久的历史沉淀。那我带大家去看看吧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历史悠久的教堂,其中甚至有基督教的发源场所
古老美丽的教堂是西方基督徒的圣地,里面座满了虔诚的欧洲游客
圣塞尔吉乌斯教堂。这是个基督徒不能不来的地方。耶稣出生时,当时的伯利恒统治者希律王听说有圣婴出现,但又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就命令杀光所有的新生婴儿。耶稣的父亲约瑟,母亲玛丽亚,带着耶稣逃出伯利恒到达埃及住过的地方。每年的六月一日都会有很多虔诚的基督徒来此地纪念该事件
教堂里面光线很暗,装饰古朴,幽暗的光于影带给人很强烈的神秘感,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情犹然而生
在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20多座教堂,很多都损毁了,对这些YSL教的异教来说,保护它们也是在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埃及政府现在也非常重视保护这些不可复制的人类瑰宝。参与修复的都是信奉YSL教的埃及工人和艺术家。看到他们辛劳的工作,内心充满了敬佩,如果世界能撇开教派,民族之间的纷争。和平相处,那地球一定会更加美好。
可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的,在现实的文化与宗教冲突中,暴力时有发生。在这个异教徒的孤岛上到处都是防爆警察的身影
这些古老的门一定看到过很多以往的故事
离这个基督教堂聚集区很近的地方是一个埃及有名的清真寺。他们相隔只有一个街区。今天不是清真礼拜,寺中人很少,我们根据伊斯兰风俗,把鞋子脱在寺外。安静虔诚的进去看了看。
有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在礼拜的时候,这些女性可是不允许入内的。因为伊斯兰教忌讳去给陌生的女性照相。我们就远远的照了张
虔诚的YSL老者
看看,阿拉伯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阿比比市场。这里从有商贩开始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整个街区充满了阿拉伯风情,特别适合旅客淘各种小饰品和小礼物。市场很大,如果耐心逛一下,估计要费一天时间。
这的绿松石制品好便宜。比去西藏和四川便宜的没边了。所以我不太相信是真的,但回国后好后悔。在西藏买的估计更不真。假货最多且最黑的恰恰是中国。好后悔。
这个女孩特别漂亮。每次看到我都打招呼,用微笑和听不懂的语言和我开玩笑。搞的边上摊位的几个人都跟着说笑,但我每次拿起相机,她总把脸转开。只能照个背影了
逛累了,可以找个咖啡馆品尝一下地道的埃及咖啡。虽然环境不是很好。但具有的独特风味还是值得在这里小憩一下的。
回复
未曾来过 的帖子
埃及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嘿嘿。可能是我没发现。回复
BP5272 的帖子
我们好像没有带微冲的,但景点很多抗AK47的。回复
女响马 的帖子
没看,呵呵。
我打算今年10月去伊斯坦布尔去看看。
2016-03-15发布拍摄于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