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浅聊一下吧
说点什么...
发送
快捷回复:
种草了
1/641
广西等(12)
单骑逐清月-----中越边境游记

广西沿边公路起于东兴市竹山村,终于百色那坡县弄陇村,与云南省富宁县相连,途经与越南接壤的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8个县(市)。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沥青路面,设计行车时速30KM,其中53KM过城镇和重要边贸点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公路还连接到了边防连队和检查站。
广西于2000年8月开始修建沿边公路,2002年10月15日全线通车。目的是全面改善边境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条路按照尽量贴边的要求修建,多数地方跟越南方隔山相望,距离国境线最近的地方不足百米。
广西沿边的8个县(市)共有103个乡镇与越南毗邻,陆地边境线长1020KM,大多为崇山峻岭,两国边民素有“互市”的传统。随着户外骑行运动的流行,沿边路以其美丽的沿途风景,稀少的车辆,富有挑战性的路况吸引很多的骑行爱好者,被骑行爱好者誉为“骑行的天堂”。
这个故事发生于2008年11月8日至2008年11月19日期间,虽然已有一定的年头,但也许会对想走这条线的车友带来一点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骑行线路:武鸣--大新--靖西-那坡--百都-广西沿边公路725公里处-平孟-龙邦--德天--水口--凭祥--爱店--峒中--东兴--广西沿边公路0公里处--东兴金滩--防城--南宁--武鸣
第一天(11月8日):武鸣--丁当--龙虎山--大新
早上6时30分从家里出发,于下午4时到达大新汽车站十字路口,共骑行155公里。
(整装待发)
路边的风景。
广西的蔗糖产业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有风吹草动,会直接影响国内的食糖价格;第一次走长途,没有经验,走小路穿过甘蔗林。
今天是周六,他们也是车友。
露露面了,这里离市区可远咯。
路过丁当镇,该镇是广西隆安县所辖的一个乡镇,位于隆安县的东部,东北与南宁市武鸣县的锣圩镇和玉泉乡相邻,南与南宁市西乡糖区的那龙镇相接,西南、西北分别与本县的那桐镇、城厢镇及敏阳乡相连,镇境呈葫芦形,总面积267.5平方公里,为隆安县面积最大的镇。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99个自然屯,202个村民小组。在距离丁当镇只有6公里,位于丁当镇西北面的俭安村更也屯鲤鱼坡发现一处具有6000余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贝丘遗址为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古代人类食后弃置的大量贝壳为特征。
它是我前进的动力。
路过广西隆安县那桐镇,看到有榨粉哥口水直流,决定填空,补充能量。
到达标志性建筑,照样新奇的到此一游!
中午11时40分,已骑行96公里,到达我国四大猴山之一的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决定在此处休息一下,顺便逗猴玩!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隆安县境内离县城36公里,距南宁西郊83公里处,总面积21平方公里。
从龙虎山景区门口上个小坡,就到了隆安县的屏山乡。
屏山乡曾因黑恶势力而闻名,2008年9月15日凌晨,在公安部的督办下,自治区公安厅、南宁市公安局组织警力对盘踞在屏山乡近两年之久的犯罪分子进行了狠狠打击。原县公安局局长(时任南宁市警察训练学校政委),时任公安局局长、政委、副政委、两名副局长、刑侦大队大队长、治安大队大队长等8人被停止执行职务;对辖区内治安混乱负有责任的屏山派出所两年来3任所长给予停职检查。
(屏山隧道,不用钢筋水泥哦;过屏山隧道不久,有一个蛮长的坡,但没难度。)
这里是半坡,发现前面路边有一条约1.5斤左右的蛇在晒太阳,马上停下车跑上去想逗它玩,可惜它怕我,溜走啦!
进入大新境内,大新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毗连,国境线长40多公里;地属多山地区,居民多数为壮族。大新下雷锰矿是目前中国勘测到最大的锰矿基地,有“中国锰都”的美誉;同时,大新也因为风景秀丽的“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德天德布”而闻名中外。
哥累,休息补充能量。
进入大新县城后,就被早已等候的朋友拉到了饭馆,未能拍下大新县城的风光,遗憾!
大新步行街夜景。
车也要床铺!
住进朋友安排的宾馆,冲了半个小时的热水澡---舒服!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由于中午没能吃上饭,后半程在爬坡之中感觉有点累。 第二天(11月9日):大新----靖西
早上7时从大新出发,路过大新水泥厂时天空灰蒙蒙的,于下午3时35分入住旅馆,这天共骑行126公里,其中在靖西县城乱逛共走了13公里。
广西山水不错吧。
骑行的境界不在乎快慢,而在乎于山水之间,感受天地赋予的灵气。
插播广告,欢迎大家来广西做客。
这里是个小上坡。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活小时候我也干过。
从这里下坡后,就到黑水河!
在这里上茅坑每人要收1元哦!不过路边都没有人,大家该知道什么做吧!
黑水河的水什么黄黄的咯。
上午10点20分,哥路过这,这到越南的直线距离没超过10公里滴。
我在大新的下雷吃了一碗3.5元的米粉后,继续前行,不久就到靖西县的润湖镇。
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辖8个镇16个乡,总人口57.1万人,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4%,为壮族聚居的边境人口大县,沿边有152.5公里长的边境线,有龙邦、岳圩两个国家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36条出入境通道,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具有优越的沿边优势。
  靖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无署,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9.1℃,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
在三叠岭隧道前留个影,三叠岭隧道是弯曲的,也许是受地质结构的影响吧。
这里以前应该发生过车祸,看看山脚,没有发现车掉下去的痕迹,命好哦。
过了三叠岭隧道不久,就到了美丽的三叠岭瀑布,我在那呆了40分钟,并爬到了大瀑布的前面,瀑布所形成的声音听起来很恐怖,赶快后退!
三叠岭瀑布位于靖西县湖润镇新灵村,西北距县城30公里,因地处三叠岭而得名。瀑布落差100米,宽30多米。《归顺州志》载:“飞瀑喷沫,溅玉跳珠,如匹练横空。”雨季水足,声震数里,溅起飞沫如烟似雾,飘至百米以外,省道经其下,上望瀑布似银河泻落,状如悬练,雄伟壮观,故有“星汉流珠落九天”之佳句。三叠岭瀑布为靖西八景之一,清人蔡鸿遵有诗云: “劈开青芙蓉,非落如贯珠,飞泉泻百道,匹练横江埔。我来访胜境,胜境如画图。”
  三叠岭瀑布还有个传说,古时神话中的女娲在炼五色石补天的时候,由于大意,让银河漏了一个洞,银河水随之倾泻而下,女娲回天无术,只能望之兴叹,她随意用玉手指点了三下,于是形成了现在美丽的三叠岭瀑布。
不是帅哥也要经常露面,自我宣传一下。
继续三叠岭瀑布,从不同角度拍的。
近距离的,人走到下面,好像在雨中。
别了,三叠岭瀑布!
这附近有古龙山漂流和通灵大峡谷景区,所谓的三天三夜,就是在漂流过程中要相继摸黑经过3个山洞,中间的间隔可以看见天空。
岳圩就在沿边公里边,从这里进去我也走过,有机会在介绍给大家。
乌龟山。
如果这里还没收稻谷,且稻谷是黄的,风景应该更加漂亮。
今天的计划要到那坡,但在这个路口发现有一个脖子上流着血的男人坐在一辆摩托车的旁边叫“救命”,但摩托车却安然无恙,由于情况不明,本人只能建议周围的本地人打120,不久真的有救护车来到现场;见红不吉利,本人当机立断停止前进!
晚餐是7元的快餐,九点后在靖西烧烤夜市吃了十串的烧烤和一碗汤圆,第二天的行程结束了!
第三天(11月10日):靖西---那坡---那隆---百都
早上7时30分从靖西出发,由于路上补胎和爬坡多,于晚上8时05分到达百都,共骑行129公里!
出门前的准备免不了!
旅馆的外面,这离车站很近。
出城不到一公里下个坡就是一个收费站,下坡时不注意让单车碾过了缺德人扔在地上的啤酒瓶碎片,悲剧后来发生了。
出了收费站不到一公里,刚才碾过碎啤酒瓶后附在车前轮上的玻璃片终于穿透了内外胎!--悲剧发生了!由于第一次补胎,因而花了哥50多分钟!
所以说嘛:碾过有玻璃的地方,一定要停下来检查,不要怕麻烦!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哥在想:这个水路什么过?
路在这!
又一个路标。
他,让我想起了父亲。
她,让我想起了母亲。
这里是云贵高原的边缘。
一路前行,于上午11时30分到达靖西县的安德镇;安德镇距靖西县城52公里,史载公元1045年间,壮族首领侬智高率兵占据安德州(今靖西县安德镇),选定此地举兵。侬智高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后开创帝业,于发祥地破土兴建御室行宫,宣告成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改年号为景瑞,其后六、七年间,安德镇就成了“南天国”都城。
我从老人那里听说,广西武鸣县宁武镇华山村的某座山上有侬智高的坟墓!(离我老家5公里)!
这座塔是纪念刘永福以及黑旗军的阁塔。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法中坚力量——黑旗军,其总部就是在靖西安德。黑旗军的将士和士兵,绝大多数都是中越边境地区的僚人子弟,他们与驻守边境的清军一起并肩作战,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对外抗战唯一的一场胜利。黑旗军是僚人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集体,是僚人的骄傲。 (所谓“僚人”,是对今天的壮族、布依族和越南的岱侬族人的统称。汉语意思就是“我们的人”或“我们”。)
农村的公交车就是这样小咯!
我在安德加了11元的“油”!
出门锻炼先。加完油继续前进,出了安德不久就是一个山洞,公路从洞中一穿而过。---有点像象鼻山!
过了这个洞,就是那坡咯。
过了山洞爬个小坡再走一段平路后,就要爬十几公里的坡。
这个拐弯,让我想起准备到小中甸的那个弯,不过这里只能算小曾孙!
路边的民房。
还是爬坡。
这里是一闪而过。
如果来的是季节,这里配上金黄色的稻田,那就美死了。
不知还要爬多长的坡,先停下来留个纪念吧!谁知......往前不到三百米就开始下10公里的坡!“爽”字一个!
下坡途中山坡上的民居,哥手发抖了,拍糊了。:)
下完坡后是个路口,往左拐也可以到沿边公路725公里处,但不是哥的目标!
下坡途中由于没运动,大腿肌肉变冷,哥感到它有点酸痛,不过没关系!
进城6公里的路边都是煤场,堆满了从云南拉下来的煤,不过进城后路面很干净。
下午14时25分,我来到那坡县中心广场!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部。那坡是个美丽的地方,在壮语中“那”就是田野的意思,那坡自然就是山坡上的田野,这是对那坡这样一个山区的地貌特征最贴切也是最原始的描述啦。
那坡县的民族风情就是黑衣壮啦;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共有9975户人家,5万多人,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徙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
那坡县与越南的高平、河江两省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与越南接壤的边境设有国家二类口岸-平孟口岸,另外还有百南、那布、坡酬等9个边境互市点和贸易市场。是云南省出海的主要通道之一。
由于在出发的前一个晚上,我看了未来10天的天气预报,预计正常走到东兴的当天要有冷空气到达(结果第11天真的碰到冷空气),因此拒绝了朋友的热情挽留,沿着朋友指点的正确方向前进!
山下的那坡县城。
请大家记住往云南富宁方向走,上到坡顶见到这块路牌后往左拐!因为在到达那坡没见到我朋友之前,我曾经问了两个人,去百都的路什么走,他们都告诉我要往回走六公里才有路去,这都不是我要的答案!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说的也对.......
从这里开始慢慢爬从那坡到百都的第一个坡,有十几公里哦!
回头看看。
前进之路。
山道弯弯。
山下人家,有点象大化的七百弄。
远看
山里人赖以生存的梯田。
看看走过的路。
当我沿着这条路走到坡顶时,才发觉此路不通;在路的尽头,刚好有两男一女在那里打石头,他们告诉我走错路了,这条是新修的路;不过他们又告诉我,从旁边的小路下到坡底走到前面的那个村庄,就接去那隆的路了,这里离那隆还有4公里!
下山的路。
感谢这位修路的好心人!他还对我说:“路不好,你推车下去得了!”
重新回到正路,爬上一座山的山顶后,于下午17时38分到达那隆;从那坡路口出来26公里的路竟然用了3小时50分钟;那隆就是一条约200米的街,时间关系一闪而过,前行不久就是下坡路!
山下的梯田。
下午5点55分,哥看看天色已晚,就停下装灯,做好走夜路的准备!
这路只有单车和摩托车可以走。
这里的居民还很贫穷。
18时20分,下到坡底,见一座小桥,留个纪念再说!这时刚好碰见一个人,他告诉我前面路不通!
但哥只能往前!我身后就是前进之路。
前行10分钟后,有约50米的路面被从山上塌方下来的石头冲到山脚下的河里;只见有三个人正通过一根钢丝绳和一个铁笼把一辆摩托车从路的对面摆渡过来,我就用桂柳话和他们聊了起来。他们问我要去哪里?我说有个老战友在金三角(沿边公里广西云南交界处)当兵,我要去找他玩,本来他要开车过来接我的,但前面路也塌方,过不来,今晚我只能赶到百都住(对方身份不明只能说假话);对方告诉我这离百都还有20公里,并问我是否带灯?聊了几句后,有个人问我是广西百色的吗(百色也讲桂柳话)?我说,是呀,我今早从百色上高速公路过云南富宁下来到这里(说假话);也许我的身材和一身的迷彩服像个军人,他们说要免费摆渡我过去,我看看悬崖边还可以勉强走,就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一只手扛起单车,双脚踏过乱石,一下子就到了对面,时间是18时36分,天色已暗!(显示自己有力,好像接受过野外训练,不是简单之人)
前进之路。
和他们道别后,继续前行,柏油路早被雨水冲烂,不时有塌方下来的巨石横在路上,感觉很荒凉!不久天完全黑了,陪伴我的只有挂在天边的月亮。
走夜路不能不说鬼,我在晚上19时15分停下来给家里发信息的时候,突然从左边的山滚下来几块小泥土,接着右边的山马上附和,也许换成了别人心里一定会发麻,但我心如静水。
晚上19时37分,我爬到了一个山的山顶,在山上的村庄旁买了一瓶绿茶顺便问路;店主告诉我,这里是那坡县百都乡唐昔村,离百都还有4公里,往前下坡500米后左拐!
4公里坑坑洼洼的下坡路后,于晚上20时05分到达了目的地----那坡县百都乡!
找了三家饮食店,才找到这美味!
在入住的旅馆,我把今天走泥巴路受脏的鞋子洗了,用电风扇吹干。
第三天出门晚,加上路上扑胎,成了夜行者,又被鬼吓了一下!但还是平安到达目的地! 第四天(11月11日):百都-----沿边公路725公里处---百省---百南---平孟
早上7时30分开始从百都向沿边公路725公里处进军,路很好,风景也美,但伴随有浓雾,能见度很低,需要爬一个5公里和一个6公里的坡才能到达沿边公路725公里处。

后55公里除了停下来拍照之外,就是踩车,这段路的所有活动花了4个小时40分钟,特点是坡长又陡,难度大,走完第一个坡(10左右公里)就把在百省吃的午餐消耗掉了;好在到下午六点的时候下了一个长坡,在夜色降临时,于18时25分到达平孟,共骑行125公里!
路沿河谷而走,雾气很大。
今天是个好天气。
有的地段,能见度不到5米。
随着不断的爬坡,及海拔的升高,慢慢的穿出雾区。
拉近镜头,看看刚才走过的路。
停下来,晒晒太阳!
8点50分,我爬到了坡顶,这个坡有5公里呵。
从那坡县百都乡弄化村下到坡底后,就到了沿边公路719公里处,确实让人兴奋,时间是上午9点09分。
半山腰上的拦路虎,挡不住我前进的步伐。
美丽的云海,只是逆光咯。
在半坡上,有一个农贸市场,这两位是从云南方向走下来赶圩的群众。
赶完圩,往云南方向走的群众。
爬上了6公里的坡后,于2008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到达广西沿边公路的终点725公里处;
站在此处,无意中萌生一股自豪感!引用别人的话“值得骄傲!”
刚才站在广西的土地上拍照,现在站在云南的地盘拍照。
这个木屋是云南的产品,是云南的专利!
弄河桥。
赶圩归来阿里里的云南群众在翻山回家。
由于太兴奋,我在沿边公路725公里处呆了42分钟;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装上云南生产的山泉水后,我开始下山,这里离今天的终点站还有100公里!
我的脚下就是这个瀑布。
由于太兴奋,我在沿边公路725公里处呆了42分钟;下山之前先往山下拍一张,要个影!
上午10点47分,回到半坡上的农贸市场时,赶圩的群众已散去,粉店里的粉也卖完了;几位正在喝酒的群众热情邀请我加入,我看看他们桌子上已没有什么吃的,挥手道别后,立马下山,午餐要赶到百省解决!
金三角市场下边的军营,早上路过的时候,有好多解放军战士出来赶圩,原打算下山时再拍军民赶圩的场面,但散圩早,遗憾!
停在军营门口边从云南下来的运煤车显示,前面半山腰上的拦路虎还没有除去;在运煤车和人民子弟兵身上还有个故事,内容保密!
回头看看刚才下山的路。
左拐回那坡吧?那是不可能的!
中午12时08分到达那坡县的百省乡,吃了七块钱的现炒快餐后,立马走人。
也许有人会问,我一个人跑那么远,会不会感到孤独?我只能告诉大家:融入大自然,乐在其中!
安全理念:保持警惕,时刻做好战斗准备!

从百省前行不久,就听见几声炮响,心里一阵发麻,是不是越南向我方开炮?硬着头皮往前走....哦....原来中铁集团在山体里挖隧洞,准备搞水电站,炮声是从隧洞里传出来的。
人走在山谷里,很难碰见一个人。
看图说明!
从百都出来已有70公里,到此是2008年11月11日下午13时46分!
2008年11月11日下午13时48分,到达一个三叉路口,哥不需问路,就往右拐,这是哥的感觉,同时发现此目标。
上坡从这里开始,时间是2008年11月11日下午14时05分。
要翻过这座山不容易哦,现在时间2008年11月11日下午14时45分,之前已爬了40分钟的坡。
在这,我遇见了一位开摩托车从上面下来的本地人;他问我要去哪里?我说要去平孟!他听后对我说:“你什么走这条路!”,看来这路很少有人走。
对面山的风景。
他们把房子建在高高的山上,路应该在山的那一边!
时间:2008年11月11日15时19分。
爬了10多公里到达坡顶后,满以为会有一个长下坡;但看到这块标志牌后很失望,本来下到半坡想停下来拍照,可是闻到了刹车皮烧焦的味道车还没有停下来,只好放弃。下达坡底,继续爬坡,原本看见路就在左手边的山上,却要绕一大圈。
前方的路就在对面的山上,隐约可以看见。
山下的稻田,有的稻谷还没收割。
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时间:2008年11月11日16时31分。
念井,地处中越边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平孟镇的一个村,与越南高平省河广、通农、保乐等县接壤,边境线长达数十公里,这儿崇山峻岭,群山起伏,是通往越南高平省的主要交通要道。
路在念井村拐了一个弯,对面就是刚才走过的路。时间:2008年11月11日16时52分
那些山,应该不是中国的了;那场战争,我军曾从念井过去!
在666公里处拍照的时候是15时19分,到644公里处时已是17时36分,坡长且陡。
我和我的单车通过这里很容易,不过汽车就难了。
太阳慢慢的下山,我也得到了老天的恩惠,最后的路是下坡路,在下坡途中碰见两个正在修路的工人,有一个对我说;“你也蛮快的!”;回想起来我应该是在百省至百南的路上见过他们,不知他们从那条路拐到这里来了,他们也不简单,开着一部装着水、水泥、沙子、碎石的皮卡车到处转。
18时25分下到坡底,也到了那坡县平孟镇,在街上逛了一圈后,人住平孟镇政府招待所;在利用人民币14元解决温饱后,我美美的洗了一个热水澡,在电视节目的关注下进入了梦乡。
谢谢各位兄弟姐妹的光临,祝大家新年平安快乐!
下面继续!
第五天(11月12日):平孟—龙邦---岳圩—德天
平孟镇位于广西那坡县南部,东与靖西县南坡乡、吞盘乡相邻,西与本县百南乡相连,北与百合乡相接,南与越南高平省的河广、通农、保乐三县接壤。平孟镇边境线长74.3公里,是那坡县4个边防乡镇中边境线最长的镇,境内有109—126号共17块界碑。有平孟、弄汤、孟达、旧村、念井、那珍等6个村为边境一线村。边界线上共有23条便道通往越南。三级沿边路途径7个村48个自然屯,共55.70公里。平孟口岸始设于1885年,1996年8月恢复通关,至今已有121年的历史。
平孟镇政府所在地平孟街长约300米,海拔260米,在这条街上除了平孟镇党委、政府外,还有学校、海关、驻军等。
早上起床后,到街上转了一圈,吃了一碗3元的米粉,带上2个包子,于7时50分准时向德天进军,这天的路程也很艰难,出门就要爬上一座山,5公里的上山路花了我约45分钟,坡很陡,汽车也要喷着浓烟才能慢慢的往上爬。到了中午12时10分,才走了41公里;让我感动的是在距龙邦口岸还有约1公里时,一群外出的武警战士不停地鼓励正在爬坡的我,为我加油!可惜太激动,没能留下珍贵的镜头!在龙邦口岸用过午餐后,翻过靖西的鬼哭坳和大新锰矿区后,于晚上8时到达德天,共骑行156公里。
一位老人告诉我,小河对岸就是越南,这条河就是中国和越南的边界!怪不到昨晚在这看见好多人神神秘秘的,想来应该是做走私活动!
山的中间是刚才走过的山口,以为会有一个长下坡,不过错了,一个缓坡后,继续爬坡。
照样到此一游,一闪而过。
走了20公里,用时:2小时15分!停下来补充能量!
通过这里是个小下坡后,继续爬坡。
出了孟麻街约500米,有几个解放军战士正在路边的打靶场搞卫生;小伙子来自广东,手臂肌肉没我的结实。时间:2008年11月12日10时36分。
爬上半山腰,再看一眼我们的子弟兵。时间:2008年11月12日10时53分。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再往前不远是一个小下坡,坡下有几辆部队的越野车和不少的军人及警察,看看架势是领导来检查了,没有人拦我下来检查,我一闪而过的同时还对那些警卫笑了笑。
再往前走又是上坡,从坡上看那些部队的车跟我屁股过来了。
下午13时35分,我翻过一个小坡后,到达龙邦口岸!
龙邦口岸地处中越边境94号界碑,距靖西县城42公里,距百色市221公里,距南宁市302公里,与越南高平省茶岭县接壤,距越南茶岭县城、高平市、河内市分别为5公里、38公里、320公里,是百色市惟一的国家一类口岸,是桂西、滇东、黔南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便捷陆路通道之一。
早在清光绪22年(1896年)龙邦口岸已设有“对讯”,1936年改称对讯署,1954年设龙邦口岸工作委员会,同年设龙邦边境工作部。1996年8月20日,龙邦口岸作为二类口岸恢复开通。2003年元月,国务院批准龙邦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目前龙邦口岸设有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查验部门,负责对进出口货物、人员、车辆进行监管。
在龙邦口岸旁找了一家老板是漂亮妹妹的小炒店,花了人民币8元要了一个现炒快餐和一道“秀色可餐”,干了三碗的大米饭。
时间关系,我吃饱后就继续前进,出门就是爬坡,山上路边的这个门里不知有什么秘密?
山脚下的越南.
路边的货场,下面的文字应该是越南文咯。
货场出去几分钟,就到了这块路牌,这里鬼都没见一个,很安静的。
这里的前面是一个小村庄,如果夏天去,应该是山清水秀的。
从靖西的龙邦口岸往前走约17公里,在爬个约1公里的坡,就到了“鬼哭坳”,不过这里没有鬼的,有村民在半坡上采石头。
鬼哭坳”地处壬庄乡龙井村,是沿边公路在靖西县境内最艰险的工程。“家住山,苦无路,赶趟集,走两天,卖头猪,十人扛。若能赶得高山走,修条大道进深坳”。这是当年流传在位于“鬼哭坳”下的靖西县壬庄乡龙井村的顺口溜。时间:下午15时36分。
龙井村民在“鬼哭坳”峭壁上刻的歌谣:“边建会战贴边路,标志工程擂大鼓,始起东兴终那坡,靖西历程二百六,艰险首推鬼哭坳,阻隔边关无行道,赶趟集市走两天,卖头大猪十人抗,龙年九月第一炮,广西边建揭序幕,“三个代表”是明灯,百色精神把劲鼓,党政领导下边陲,干群军警不言苦,开山劈岭斗风雨,填谷架桥战寒暑,昔日天堑今何在,车轮飞转笑鬼哭,幸福路通百业兴,军民团结边防固,抓住机遇求发展,壮乡苗寨齐欢呼,边民不忘党恩德,巍巍丰碑歌一曲。”
龙井村民在“鬼哭坳”上修建的“兴边亭”!
从“鬼哭坳”下了个坡,一下子就到了靖西县壬庄乡政府所在地;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敢停留!这是半坡上的龙井村!
我到达这个路口的时候是下午16时50分。由于当时忙于赶路和走夜路,后面的路程很少拍照,因此引用了2009年4月1日我骑行“靖西-化峒-德天-硕龙-明仕田园”拍的照片!
直走往龙邦,右拐往化峒及靖西县城。(摄于2009年4月1日)
前进之路。(摄于2009年4月1日)
(摄于2009年4月1日)
下午17时,路过靖西县岳圩镇。(摄于2009年4月1日上午9时26分)
下午17时,路过靖西县岳圩镇。(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下午9时26分)
(摄于2009年4月1日上午9时30分)
一路的风景。(摄于2009年4月1日)
奶头山。(摄于2009年4月1日)
(摄于2009年4月1日)
从这里开始又是一个爬坡。(摄于2009年4月1日)
从506路牌爬到坡顶在下个3-4公里的坡,就到一个叫四明村的地方。(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是在半坡休息)
半坡的风景。(摄于2009年4月1日)
下到四明村,紧接着就是一个爬坡,有2公里以上。(摄于2009年4月1日)
路边偷盗矿产的洞口,当时我路过的时候这里很热闹。(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回头看路。(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路边的靶场,从这里下个坡,就到靖西县润湖镇新兴街。(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下午18时到达中越边境一线村---靖西县湖润镇新兴街;看看路牌还有24公里就到目的地,心里暗笑!
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路口往右拐是没错的,不过是上坡,最后24公里的路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要翻过一座山头才能进入大新地界到达大新锰矿区!路口旁边是新兴街委的办公室。(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从坡上看远处的山,那里应该是越南了。(摄于2009年4月1日)
转过山的一边,发觉新兴街就在山脚下。(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山顶上的路牌,过去一点就进入大新境内。(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晚上18时21分,我从这进入了大新,接着是一个下坡。
(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下到坡底就是大新锰矿区。(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18时28分,到达大新锰矿区,天色暗了下来,月亮已经升起,前进的路时好时坏,半山腰下的矿区灯火通明,路上没有碰见一个行人,感觉山间很阴凉。
(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这张摄于2009年4月1日)
由于进入大新锰矿区后天已经黑了,路都是在山中走;为了让大家了解这20公里山路的情况,现我把2009年4月1日走时拍的照片放出来,给大伙认识一下。
这应该是洗矿后的副产品。
黑的,应该是锰矿咯。
路上遇见几只小狗,我逗它们玩,这只跟上来了。
它害怕,停下来了,不管我什么逗它,还是原地不动的看着我。
路就建在半山腰上。
山脚下的矿区。
那条路,应该是通往下雷。
那天晚上我爬这个坡的时候,听到旁边的山上有人说话的声音,可是现在什么建筑或能容身的地方都没有,真的见鬼了?
山窝里的村庄。
当时我经过这个隧道的时候,感觉阴森森的,背后直发凉!
四周,除了山还是山。
小时候听说,凡是有木棉树的地方就是越南的土地!---这就是木棉树,正开着花!
山脚下的村庄及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田地。
当年我走夜路经过这里时,也是直接右拐。
山脚下的德天。
弯弯的下山路。
我在半坡上停了下来,看了看这个围墙,花了不到两秒钟就爬了上去,正想着走进里面去会不会踩中地雷时;路的下方马上传出了“嗨,给我下来”的声音,只好无奈的跳下围墙进行下坡。
原来是他们在叫,应该是德天瀑布景区的保安,我想进这个门去看看,拍张照都不给。
下到坡底,就见这个路牌,也到了德天瀑布景区。
回归正题,2008年11月12日晚上8点,我终于到达广西大新县德天瀑布景区,并找到了一家最便宜的旅馆住下;晚餐是在旅馆里吃的,被我一扫而光!
一晚50元,还可以吧!
第六天(2008年11月13日):大新德天---龙州水口
这天的行程难度不大,只有3个1至2公里的长坡;一路走来,这些坡对于我来说---小菜一碟!
早上八点退房,下午3点25分到达龙州水口口岸,共骑行:101公里。
德天瀑布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大新县大新县硕龙乡德天村,距离县城78公里,距首府南宁市仅140多公里。为国家特级景点。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它源起广西靖西县归春河,终年有水,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大新县德天村处遇断崖跌落而成瀑布。
在德天大瀑布的上游600米处,立有一块界碑排行53号。相传清朝年间,清政府在这段边界上划规领土,所立界碑,一统边界,当时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山高路远,崎岖难行。当时几个官兵奉旨抬着界碑到此,看天色已晚,还有那么远的路程要走,于是偷懒就地挖坑将界碑立于此地,就是现在的53号界碑。这一立就将碑后我国的许多领土划给越方。
中国和越南就以我身后的归春河为界。
秋天的归春河两岸,雾气很大。
在硕龙,我解决了温饱,并买了一笼小笼包做午餐。
其实往前走的这段路风景很漂亮,只是当时忙于赶路,没有想到要拍照;不过稍后我会把2009年4月1日重走时拍的照片放出来给大家欣赏!
出了硕龙不久,就到了第一个长坡,2公里左右;我上到坡上拍这张照片是上午9时47分。
从坡顶下个坡,就到岩应,路边有一个部队的训练场及沿边公路448路牌。
下面我把2009年4月1日重走的德天(沿边公路473路牌)至岩应(沿边公路448路牌)所拍的照片放出来给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到此一游。
当年我夜达德天,入住的就是右边的这家旅馆。
往前走不远,看见路边有条路直通归春河的下面,看看没人,就穿到了下面。
竹排直通河中间,我直走上去。
对面就是越南,我所站的位置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领土,如果我是卡尔.刘易斯,一跳就可以站在越南的竹排上,距离不会超过8米!
在竹排上也可以看见德天瀑布,只是远了点。
不同角度的。
就这么一点水,也要收费,还不如三叠岭瀑布。
河的左边是中国,右边是越南,看起来人家的护河堤还比我们的好。:)
越南人偷渡过来了,应该是过来打工,我们这边有人接应,他们过来后坐上接应的三轮车往硕龙方向走了。
那位外国人捞水草来干什么咯?
从这个口,可以走到河中,过那边去;我是走下去,但没过去!
这个,专门为骗游客而建的。
硕龙桥。
一位从桂林来此写生的画家,他说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看来这里的山水比桂林的有特色呵!
看看画家是以什么为参考!
看见这个标志牌大伙别怕,慢慢的踩上去是可以到顶的!
你看,到顶了捏。
雨水弄湿相机的镜头;远处的那棵大树应该是千年枧木王了,反正附近就看见这棵!
山下的底屯。
从底屯这个路口进去一点,就到了岩应炮楼,不知建于何年?
炮楼内部。
俺也停下来试试,顺便休息。
这是一位在路边放牛的老人,他告诉我,以前这里还没有修路的时候,出去外面都是靠走路,两头都要黑;现在路通以后,去南宁当天都可以来回;他还告诉我,路边水渠里的水是从德天流下来的,水坝在越南那边,这里去德天的路以前不是走我过来的这条路,而是从底屯进去借道从越南过去;1958年我国和越南签订了20年的借道合同,1978年合同到期后,由于两国关系紧张,才另外修路,而且要翻山越岭!
回归正题,从沿边公路448路牌往前走约200米就见一个三叉路口,我还是往右走。
444公里处的路标淹没在一个村庄中,只能用这个来留念。
参天大树,抬头看它,帽子都要从头上掉下来。
我身后的土路是边境巡逻路!
进入龙州境内
龙州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西南边境,左江上游,南接宁明县、凭祥市,东北面与大新县相连,西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84公里,是一座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和通向东南亚的主要通道之一。
龙州是“中国天琴艺术之乡”,有“南疆长城”之称的小连城,是红八军的故乡,***曾在此领导龙州起义;有国家一级口岸——水口口岸,国家二级口岸——科甲口岸,3个边民互市点,具有优越的沿边开放优势。
哥饿了。
又是连续穿洞。
这里还是往右拐,无需问路。
这里就是科甲。
2008年11月13日下午15时25分到达水口口岸!我堂哥告诉我,当年他们就是从这里打进越南;晚上,朋友从凭祥过来接我到龙州县城设宴为我洗尘!
水口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属于沿边公路口岸,位于龙州县西端,水口镇境内,与越南高平省复和县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是广西对外开放四大公路口岸之一,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水口口岸是广西最早的通商口岸,于乾隆57年(1792)即对外开放,在中国与越南交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8年因中越双边关系紧张而一度关闭,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越关系好转,民间贸易逐渐恢复。1992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1993年12月1日,水口口岸正式恢复开通。
对面越南的风景!
更正一下:476楼至487楼的照片都是2008年11月13日拍的,是哥弄错日期了。 第七天(2008年11月14日):水口----凭祥
早上的水口雾很大,一路前进,雾水附在我的两只手臂上形成了两道白色的风景线;从水口往前30公里就到了大青山,14公里的上山路一下子就被我踩在脚下;7时15分出门,13时30分到达凭祥,共骑行92公里。
连穿两个洞,里面阴森森的,好怕怕。
按照走到路口往右拐的原则,哥刚才拐到那花方向去了,不过刚进去3、4百米,哥看看路基不对劲,就回头咯。
这块路牌在大青山上。
幸福时光到了!--下坡!
从大青山顶下到坡底,就进入了凭祥境内!
进入凭祥境内后,有一条更好的近路可以达到凭祥,可是哥走的是沿边公路,要全程走完!
沿边公路旁的匠止烈士陵园,据说是凭祥市当地风水最好的地方!
是凭祥三个烈士陵园之一;另外两个烈士陵园是南山烈士陵园和法卡山烈士陵园!
从这个路口下来,就进入凭祥市,路口对面就是凭祥市总工会!
路口下来左转进市区,右转去友谊关和浦寨方向!
朋友有事上南宁,去之前在酒店为我开好了房;由于友谊关和浦寨我以前已经去过,想去地下长城又因朋友委托他的同事请我吃晚饭,因此我睡了出门7天来的第一个午觉;下午4点半醒来后决定往友谊镇探路。
路往友谊关方向。
往这边走。
由于修建南友高速公路,这段的沿边公路改道!这里变成了边民的打谷场!
探好了路,吃饭的电话也到了,立马班师回朝;感谢这几位年轻人!
第八天(2008年11月15日):凭祥---宁明爱店
早上在凭祥市最大的农贸市场解决温饱后,带上六根卷筒粉和四节甘蔗,于9时10分离开酒店,向目的地进军;这天的骑行主要以调节身体为主,路上不时从边民的方言中听出“旅游”两个字,下午16时36分到达宁明爱店,共骑行89公里。
农贸市场。
你们吃过这些吗?
吃过早餐回到酒店,我在总台签下自己的大名后,走出了酒店的大门 ,开始了新的征程。
直走,右拐是昨天走过来的路。
上图路口对面的凭祥市总工会。
看到“社会和谐”的宣传牌后,往左拐!
往物流园方向走。
往左拐就是沿边公路。
往法卡山方向,这里还有另外一条路通往市区。
出发8公里后,要爬一个约4公里的山坡;在半山上,我遇到了一位从山上下来的凭祥车友,他竟然问我是从越南过来的吗?......哈哈......越南人有我帅吗?
到了坡顶。
法卡山越来越近。
法卡山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上石地区边缘,海拔500米,由3个高地组成,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 1980年1月,越南当局派遣337师52团一部占领我法卡山,利用有利地形向我国边境开枪开炮.并派遣特工人员渗透、袭扰和破环我国边境前沿哨所阵地。截至1981年4月止,越南军警特工对我国边境各种挑衅活动39起,发射枪弹2300余发,枪杀我国边民,破坏民房,使得群众流离失所。
  面对越军一而再再而三的军事行动,我方忍无可忍决定对法卡山地区的越军采取行动,务求将法卡山地区的越军予以清除,恢复我对法卡山的控制。法卡山收复战,是广西边防部队继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战斗。
法卡山收复战自1981年5月5日凌晨六时打响至6月30日,历时57天。这是一次经过拔据点、守要点、打反扑、炮战及反特工袭扰等五种形式的综合战斗。对面的越军先后投入步兵一个团零两个营,炮兵六个营零三个连,337师坦克营,198特工团一、二营,工兵514旅两个营。各种门径火炮百余门。越军用坦克,火箭炮,160迫击炮等各种火炮,向我法卡山地区倾泻了两万多发炮弹。整个法卡山阵地被翻起了几尺深的松土,随便抓一把土就是几块弹片。越军还采取强攻,偷袭等手段,以一个连,一个营直到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先后几十次向我军进行反扑。在5月10日,5月16日,5月19日,6月7日天,越军对我进行了规模强大的反扑。我参战的步兵和炮兵部队密切配合,拼死守住了阵地。在57天的战斗中共打死越军705名,打伤513名,摧毁各种火炮135门,击伤坦克二辆,摧毁汽车14台,缴获各种步兵武器弹药和其它作战物资一批。
通往法卡山的路。
里面就是法卡山,大家请进吧,不过不要乱跑,小心地雷!
前面也有一条路通往法卡山。
口渴了,吃根甘蔗吧。
路上很少碰见行人,停下来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往北山方向走。
进入宁明境内。
12时55分,补充能量。
往宁明方向。
直走。
边民的生活还是很艰苦。
当你看到这个标志牌的时候一定很害怕吧。
这个是路边的。
如果经常看到这样的标志牌一定很好咯。
目标越来越近。
山坡上的爱店。
爱店,我来了。
宁明县爱店镇成立于1992年3月,位于中越陆地边境公母山下,与越南谅山省禄平县接壤,边境线长达25.5公里,东兴至那坡沿边公路贯穿其间。爱店为国家二类口岸,是我国西南经济板块通往东南亚的陆路效能要道。
25元还可以吗?
一路走来,我都这样换洗衣服,用电风扇吹干。
准备好第二天的午餐,粽子一元一个。
第九天(2008年11月16日):宁明爱店-----防城峒中
早上8时30分出发,往前走了几公里就听到后轮有异响,经检查发现有三颗钢珠磨损,花了一个多钟头换完后轮的全部钢珠继续前进,于下午18时30分到达峒中;共骑行110公里。
这天也是采用调节身体的骑行方式,前半程要爬几个2至4公里的坡,过那梨后要爬一个九公里和一个七公里的坡;从顺风坳下到坡底,就是峒中。
(出发首先要解决温饱)
再来口岸看看。
走进爱店边民互市市场。
网里的中国。
网外的越南。
早晨的爱店,雾很大。
原本单车好好的,都被我搞得出了毛病;新手踩车,是要交点学费的!
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
往东兴方向走。
中午12点10分,在一个半坡上填空。
目标越来越近。
乌云密布,好像要下雨咯,心里很担心。
对单车没有用的。
对于汽车来说,这路确实很危险。
过了那梨,就要开始爬坡咯。
爬坡之前,先来一口压缩饼干;这时已经是下午3点。
在坡上。
爬完9公里的坡后,紧接着就是---看路牌吧!
下到坡底,接下来的活请看这块倒下的路牌吧!时间是下午4点40分。
上坡前要经过一个木材检查站。
17时30分,我来到了这块路碑。--准备到坡顶了!
顺风坳,我来了!
顺风坳又称北风坳,是防城港市与崇左市的分水岭,在山南与山北的坳坡两边,两市各立有碑名,但相此之下,崇左市的顺风坳碑石要比防城港市的北风坳路碑势气百倍,何况此时的北风坳路碑己断两截。站在顺风坳的险隘观光,首先给人以反差感觉就是这里的山似乎没有树木,却如刀削斧劈一般的刃壁耸立,每一沟每一壑都裸露出一种骄横震憾的霸气。柏油凝铺的沿边公路盘山而绕,黑珠链般的沿边公路随着山型变化漫扬开去,丹霞地貌的红土山梁被它穿缠得壁立直刃,伤痕累累的赤红护坡,似是刚刚割开了满眼起伏的翠绿,婉蜒曲折地伸向遥远的高原。眼前的山光水色,透露出一种人工描绘的浓墨重彩图画,崖壁如刀削斧劈,悬谷似无底深渊,特别是那满山满岭的碧草连绵,中间全无杂树,仿如是大草原的茸茸秀色,那一梁梁的山脊岭背,均长满了满绿茵嫩茸的野草,翠碧油油的随风摇曳,远远望去,恰似骏马奔腾的飞扬鬃毛,这就是南方山脉特有的高山草甸,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大西北的高原风光,无时不刻地诱惑着你。
在坡顶的另一边,就进入防城港境内。
从顺风坳往前就是一个长下坡,下到坡底就是峒中!一个简单的晚餐后,我安然入梦!
第十天(2008年11月17日):防城垌中---东兴---东兴市竹山村(沿边公路0公里处)---金滩---防城
这天的行程很轻松,登上马鞍坳后,往前的路可以说是一马平川,早上7时30分出发,晚上19时达到防城,共骑行157公里。
峒中镇是一个边陲重镇,与越南平辽县仅一河之隔, 峒中镇政府所在地是因战争的需要从几公里外搬迁到此新建的。
那些山是越南的。
对岸就是越南,非常的近,这里没有防护栏或铁丝网,只需几秒,你就可以走到国外去。
沿边公路就建在界河边。
如果没有那界碑,我还以为对面还属于中国的领土。
这里路上的标注很明显。
路过一个村庄。
这些石头,拉出外面来,肯定能卖出好价钱。
从这里开始,就要爬陡坡,这个坡很安静,人都没见一个。
哥胜利了。
有汗水必然有回报。
下坡一点,就见到一个为纪念修建这段路而立起来的大石碑。
马鞍坳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在海拔682米、高差580米的马鞍坳16公里的盘山公路上,有55个弯道,其中28个回头弯道,是沿边公路的一大景观。
几个游客。
想数数下山的路有多少个弯,但树木挡住了我的视线。
沿边公路旁的那良镇里火边民互市贸易点,在这里和睦相处的中越两国边民用小板车拉着货物进行交易。这房子是我国某部门的办公室,人家不让我拍他们上班的样子;红旗是越南的国旗!
异国风光之一。
异国风光之二。
异国风光之三。
推放在沿边公路旁的是桂树的叶子,中药材哦!
进入东兴市,这路口和前两年没有什么变化;看看时间刚12时30分,决定不打扰朋友了。
在路口左拐再右拐,就到东兴口岸。
道路正对面就是越南。
这里和以前变化很大。
中越界河北仑河上的跨国大桥。
北仑河上运送废旧电脑显示屏的船。
北仑河风光之一。
北仑河风光之二。
北仑河风光之三。(对岸就是越南)
北仑河风光之四。
北仑河风光之五。
------这个小船可以送你到对岸,不过是偷渡。
北仑河风光之六。
北仑河风光之七。
时间关系,哥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前进。
-----右边第一家挂国旗的门店就是自称东兴第一粥的生产销售场地。
出来这个转盘右拐。
我的午餐~黑椒牛排饭;透过玻璃窗,感觉有个摩的司机的穿着和形象不像摩的佬,冲他笑了笑。
吃完午餐后,继续往前。
这块牌就在路边。
广西中越边境沿边公路的起点近在咫尺。
广西沿边公路终于走完了,不像在725公里处那么激动。
0公里处的纪念牌。
来张近的。
这面不知是正面还是背面。
来几张0公里处的海景。
广西沿边公路0公里处的风景。
继续前行,目标----金滩
金滩位于万尾岛西面连至乌头岛西南面,面积约有25平方公里,因沙色金黄而得此名;这里居住着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京族。
京族的祖先是从16世纪开始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的。最早迁来的一批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京族过去曾被称作“越族”,1958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以前去里面可要收门票的。
哥来到金滩,找个偏一点的地方。
哥忍不住,脱了.........
揍个热闹。
哥在海里泡了50多分钟后,开始往今天目的地进军,走之前再留下宝贵的镜头----他们是广东省佛山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大河兴达车友会的朋友!
重新回到东兴至防城港的一级公路上,这是江平镇。
第十一天(2008年11月18日):防城----南宁
早上6时50分开始出发,一路顶着北风,虽然没什么大坡,但感到很吃力;下午15时30分达到南宁市玉洞收费站,这天共骑行:145公里。
我在防城没有发现标有通往南宁的路牌,走出城外看到这个后,哥才蛋定!
路上带午饭上学的小学生。
照样的到此一游。
如果哥的单车能上高速公路就好了。
路边的一个中学,属于钦州市。
这个渡槽横跨高速公路,中间没有支撑,有点赵州桥的味道。
2008年11月18日上午11时22分,哥到达南宁至北海的二级公路。
路很好,车也少。
2008年11月18日中午12时,我回到了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午餐就在这里解决,吃了三碗饭,花了人民币8元!
2008年11月18日下午15时30分回到这里----玉洞收费站。
经过南宁市区。
原本这天可以直接回到武鸣,但由于我有点事要办,就在南宁找了家宾馆住下;
安顿好后,先给爱车洗澡!:)
第十二天(2008年11月19日):南宁---武鸣
睡到自然醒办完事后,我回家了!这天是从旧路回武鸣,大小高峰现在看起来太渺小了,共骑行43公里,胜利完成出行计划!
(起床后拍了一张)
哥回家途中。
路过高峰坳。
高峰隘历史: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侵占全中国的战略目标,于1939年11月15日从北部湾强行登陆后兵分三路直扑南宁。分别于12月4日和2日从南宁侵占高峰隘和昆仑关。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委员长责成桂林行营白崇禧主任组织广西现有部队坚决阻止日军的进犯,先后调集5个集团军9个军25个师,共30万兵力于1939年12月18日起在昆仑关、高峰隘、泗峡坳、山墟、西长、邕钦公路展开了惨烈的桂南会战。以昆仑关为主战场,对已占领昆仑关周围高地要点的日军展开抗战以来的规模空前的山地攻坚战,中国军队奋勇攻坚,日军顽强阻击,双方“血肉拼搏血肉、钢铁拼搏钢铁”,苦战兼旬。南宁高峰山脉高峰隘战埸是中国军队与日军战斗过的地方,牺牲了323位战士。
这次沿边公路骑行共花费750元。
THEEND!
2016-03-11发布拍摄于2018-01-31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