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发送
1/21
安达等(6)
我的5024之旅--游记篇
6年与户外的阔别,在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赛车奖杯之后,引擎的轰鸣再也激不起我的血性方刚……
同名装备篇在这里:
(本帖所有照片均为iphone4S拍摄) 当梦想与现实逐步埋没在城市的喧嚣之中时阔别多年的山依然静静的矗立在那里……没有什么征服、没有什么挑战,只是想……很想,再回去看一看。
深夜想起的QQ声,传来了一个链接……“5024安达峰活动召集贴” 署名安达户外,时间周五晚上集合,周日返回。要求安全带、2M的绳子、主锁、八字环、冰镐……除了没有具体路线以外,貌似还行。发来链接的是我的小舅"冬去春来"(当过全国最早的一批带外国人在青海地区攀登的协作,当我还不知道瑞士还有刀的时候他已经好几把了。)不错除了时间没有谱之外好像其他基本没什么异样。于是问道,有没有马帮?有没有协作?组织者答复是均没有。有点晕,看着近2000多米的拔高,往返近30多公里的路程,2天的时间。在google earth上看了又看,总觉得不靠谱。赶活动开始前3天问,有多少人报名,答曰14人左右。和冬去春来一合计,周末正好也没有什么事情,既然有人组织,我们不妨就随波逐流一下,总算是有个人安排。当晚订好了飞西宁的机票,把装备都塞进了驼包。
周五中午落地,最后一遍在小舅家收拾了必备的装备,由于没有马帮我知道对我的挑战不仅仅是4400多米的海拔升高,同时还是要穿Mountaineering级别的高山靴度过近30公里的山路。而我想更加要命的是后者……
下午一到,发起帖子的“安达户外”门口,不禁心凉了半截,店里除了为这次攀登所进的一些冰镐是品牌产品之外,主要产品全部是一些我没怎么见过的牌子,而通行的驴友各个基本都是露营级别的装备。登山鞋大多叫不上来牌子,更别说防水什么的了。看到着一身一身的装备,一个一个的背包而目标是5024的雪山,我的心中已然凉了半截。难道真的可以强悍到如此么?
没有做任何的说明,也没有任何安全装备的检查,也没有任何的介绍,甚至活动的组织者差点都不认识的情况下我和2个银川的,一个兰州的驴友已经被塞进迟到了半个小时的车内,向着目的地出发-----宁缠煤矿(海拔3600米)。
由于车辆和路况的准备不足,导致只有我们一辆前车可以到达当天的目的地,而其他人则是折腾到了半夜2点多,实属无奈挤车里的挤车里,露帐篷的露帐篷。而我们3点30到达目的地,开始搭建帐篷睡觉……心中为此次组织者的能力暗暗叫苦。没有任何的沟通,没有多余的废话,甚至安全装备都不检查,队友彼此都不认知。哪里来的干什么的,有没有经验,全部一片空白。难道雪山在西宁的户外组织者心目中真的如此不堪么?这点准备都不需要做……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了一个没有底的梦乡……
隔天的早晨,天气晴朗而我们却迟迟不能出发,听着领队“逆风”说着9个小时的行程,看着2公斤的高山靴暗暗叫苦,更苦的是后方的是几个队员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终于在10点的时候,前后两只队伍获得了沟通。10:30集合后,组织者告诉大家尽可能的轻装上阵,今天路程遥远。在我问了半天又没有结组绳子以及团队的绳子及其他安全设施的情况下,犹犹豫豫的放下了自己带的20米辅绳以及2对快挂。仅仅上身的留下了2个主锁一个上升器一个下降保护。而我看到的其他队员什么都没有带(也许他们装包里了吧)。
集合合影完毕,一句“出发”十几名队员便像放羊一样的洒满了山坡,没有路线指示,没有人员告知,更没有人收队。还好我还有几年的户外经验,随着这些鲜艳的硬壳和皮肤风衣,总能找到去处。但是在一次过河之后,人员的差距便拉了非常的大。我们遇到了湍急的河流,但是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两边拉绳,中间放一个上升器,人员穿安全带确保没人落水。)代价是领队“逆风”湿鞋,以及另外一个队员女队员湿包,当全队通过时前面走的已经看不到了,队尾的还在河边晒睡袋……如此大的跨度,切切实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一把青藏高原的感觉。心想如果起大雾再加上刮大风,这种走法……心中暗暗为此次的组织者“户外基地”捏了一把冷汗……
当晚我是倒数5名到的营地,计算了一下和第一个到营地的时间相差了近3个多小时,而最后一名抹黑几乎是爬到营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5个小时。而营地里的组织者好像并不着急,这种难得的信任,我只是觉得莫名其妙。“明天3点起床登顶”,这是我当天晚上在4300米营地唯一听到的一句组织者说的话。没有线路分析,没有人员组织,没有体力搭配。连攀登中会遇到什么、如何去应对,谁和谁结组。如何去结组,如何用冰镐、如何去制动……等等,我又一次带着满脑子的问号于晚上8:00进入了梦乡……
夜里三点,醒了没动静又睡着了。四点又醒了,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叫嚷,出发了……4:30大部队开始向山上爬去,这次组织这指定了收尾的是领队“逆风”。当我们走出营地,开始向山上进发的时候天也开始蒙蒙亮了。隐约看到的前方山脉中有片白色,组织者告诉我们那冰川就是目标,直上……于是大家一字排开开始向上爬去……
当我脚踩在这个山上准备往冰川爬得时候借着月光才看到这个山体都是分化的岩片所组成,层层相叠直到顶端。而上面时时刻刻都有走在前面的人所蹬踏下来的石片……哗啦哗啦往下掉。我顿时脑子嗡一声……这爬高了首先会有可能滑坠,其次还有可能砸伤下面的人,理应1、至少2人结组通过,相互保护以保障滑坠这件事情的发生。2、上面和下面的队伍需要相互协调,走“之”字型,以躲避上面队伍多塌落的岩石片。而我所看到的这支队伍,一行14人竟然像一只蜈蚣一样,沿着一条直线向上攀登,而且山体的坡度绝对要大于“70”度!……此刻组织者已经跑到最前面去了,还在往上爬着,而下面的人左躲右闪的,竟然依然无畏的向上爬着……貌似大家都认为爬山是应该有这么大风险的,理所当然这样冒着被砸到的危险勇敢向前的,而此时你龟缩确是一种“不勇敢”的象征……而我,却确确实实的在做着一个动作“龟缩”。我知道的明明组织者带了一根50米长的绳子。我也知道组织者让每个人都带了八字环和安全带以及主锁。难道是哪来摆着照相的么?就这么无畏的上去了……我着实想不通。所以我只能在山下静静的等着,等着这些“勇士”们爬上去了,再没有岩块掉下来的时候,用着冰镐一点一点的爬上去。山上还不时有人不耐烦的叫唤着“行不行?”“行不行?”“快点!”……可是我始终在掉落的岩片下选择着“不行……”和“慢点……”。于是逐渐、逐渐被这帮登山的”勇士“们越拉越远……
雪山日出
在我基本被认定为”不行“,之后呢再没有人管过我。貌似我已经脱离了”勇士“的行列。而当我,爬上着大石坡的时候,印在我面前的是美丽的景色以及充满着冰裂缝的”冰川"……废话不说先给大家看美景。
在我欣赏着美景的同时,我也看到一条条深深的冰裂缝,也在那里微笑着“欣赏”我。或许他们真的是千年等一回呢?而在我眼前的另外一幕却让我心惊胆战……又是我之前的13位“勇士”,在组织者“户外基地”的带领下无畏的冲向了“安达峰”。是的,他们什么都没做,没有结组、没有做保护,甚至很多人安全带都没有带,他们也没有人“勘路”,更没有人拿小红旗旗插出来裂缝的地方。他们基本上是把这里当作了自家下过雪的后院……我再次强调,我看到的是“没有人,做任何有效地保护!”并且这是在海拔“4800米的冰川”!并且旁边至少有能目测到的冰裂缝5条……我彻底傻眼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带绳子上来,为什么召集帖中要求要有安全带、八字环、主锁……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眼前渐渐演变成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我却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后来我听说那50米的绳子,有人背着嫌沉仍在4400米左右的山上了,回来才捡回来的)我的眼前就是所谓的“安达峰”……
离我近的我几乎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但是即便如此,理智让我远离这个“无畏”的群体。我真的感觉我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在他们眼里我的那点“勇气”着实可笑……看着前面在冰裂缝前的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脚印,我确实无论如何也不想走下去……于是,我决定放弃这次对于5024的登顶。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勇气”、而且也没有人和我结组。我看着向我微笑的冰裂缝,默默的转过了身和他们say goodbye!
是的,我知道我肯定会被“勇士”们所嘲笑和鄙视的……可是我至少对于自己的生命选择的“负责”。每个人的眼中也许都有不同的世界,而我的眼中所看到的是一帮春游的学生,到了公园,爬了假山,之后蹦着跳着开开心心的回家,顺路坏一点的男孩子还揪一揪女孩子的小辫儿……
这次攀登在我眼前所展现的“大无畏”精神,简直颠覆了我所有对于雪山的理解,貌似石头掉下来只会逗你玩,不会伤到你?貌似冰裂缝只是个传说,你从它身边走过他会对你说慢点我这里结实着呢。貌似所有教科书里教的,以前爬雪山学的、我们电视上、电影上看到的所有对于雪山的凶险,所有对于高海拔的所带来的危险,在“安达户外”的这次组织中一丝一毫都看不出重视。有的仅仅是藐视以及各位“勇士”的壮举……天啊,我在这样的一群人眼中实在是太过于渺小,渺小到我自己都有些瞧不起我自己了。就像有人做实验20个人一起回答2+2,当大家都说5的时候,总会有人随波逐流……而我就是要坚持说4的那一个,所以我选择了回头。我知道我不可能在我的QQ上写登顶感言了……我也知道我不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登顶后的环拍了。但是我想给大家说的是,我这条小命算是留住了,以后还有3-4十年我有机会带大家领略5024顶上的风光。和这次的“勇士”们相比较而言,我实在是渺小的不像话。连分化了的岩石碎片都不敢爬,连不值得一提的冰裂缝都不敢一个人走……所以我选择了掉头……
而回程,则是充满了大自然的凶险。我早晨4:30随大部队冲顶,10:41分决定下撤,我估计他们还在想,为什么要把关门时间定在PM2:00?我们预计12点就登完了……可是他们估计没有计算人家登顶需要的铺路绳、先锋攀、固定保护、结组……所用掉的时间。真的是快!很快!快到我毕生难忘…… 我于下午1点多到达了C2,与冬去春来,共同收拾了帐篷,因为按照“安达户外”的行程今天是需要一路出去,基本上是下2000米一直到第一天扎营的公路上的。基本上是在15公里以上……由于我穿着笨重的高山靴,所以我们决定笨鸟先飞。
下午的4点左右我们行进至了第一次过河的地方。冬去春来远远地走在前面,而我正想和他一起上梁的时候,被我们此次的司机“独食”叫住了,说路线有问题,于是我就等他过来了一起走,从沟里向前再走一些再上梁。可是这一下午都是在雨中进行的。到了7点,天空中弥漫上了一层浓浓的雾气……最终“独食”从肯定到大概、到不确定。于是我拿出GPS参照坐标向C1的方向走去。而整个参与此次户外的一行19人除了前面走的3个人,剩下的全部在大雾中散落在山中……而此次户外基地和领队们的对讲机也在登顶之前就没电了……,我目前带着”独食“和兰州的一个驴友,本地的一个驴友,在按照GPS的路线往C1走去。
最终在晚上10点半的时候我们和冬去春来汇合了,汇合之后冬去春来才告诉我,这个山上有狼……而此时参与活动的人基本都三三两两零落的散落在山野之中……此时”户外基地“组织的此次活动完全失控……
在晚上陆陆续续的人回来之后彼此用电话清点了一下缺两个来自于宁夏的驴友。而第二天的上午当地警察也到来做了调查。有人给警察说人找到了,而在离开之后又听到另外一个版本说那是”户外基地“授意,骗过警察,其实两个人还在山里没出来……
第二天的早晨,我们找到”独食“,而”独食“的车深陷泥潭,由于前一天的雨在傍晚变成了雪,路面变得更加的泥泞。所有人都在想办法离开宁缠煤矿,而组织活动的”户外基地“仅仅是在一旁冷眼相看,没有任何的表示与慰问。我和冬去春来以及西宁的一名驴友看到这个情况使劲全力帮”独食“把车从泥地中拯救了出来,而我们在推车、挖泥等过程中,活动的组织者”户外基地“就在离我们不到30米的地方,穿着凉鞋冷眼相观没有半点帮助的意愿……这人都是怎么了?
我们最终把车子弄了出来,之后又带了一个驴友”无所谓“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人情冷漠的地方……在车上我们得知的消息是,那两个驴友还没有出来,而我们看到的是组织活动的人,一大早晨除了骗警察之外就是穿着凉鞋在帐篷外面聊天,好像丢的人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又在回程的车中了解到,最终有7个“勇士”登顶,而登顶的过程没有什么所谓的先锋攀,也没有什么绳索(因为绳索背扔到了4400米),所有人都是用徒手攀岩的方式上去的……我真是够佩服!!上面全是碎石,脚随时一滑就有可能直接下去1000多米......
还了解到“户外基地”此次以等雪山的名义卖了不少冰镐和保护设备……但是为什么没有人问问,买了这些有什么用?
又了解到“户外基地”本人是接受过正规的户外领队培训的有证书的……我就奇了怪了,到底是颁发证书的人有问题还是,有人明明有能力控制局面却不作为?
登上回到西安的航班,看到QQ空间里,“户外基地”的签名以改成了“流经汗水站在山顶,你才知道,世界就是你和你自己的心……”
之后还在空间里起名“小戏安达峰”放了大量没有任何保护登顶的照片……
本来作为这次活动的一员,应该为他们高兴的……可是我怎么就高兴不起来呢??
1.你能给出gps坐标么?我有坐标有图片,有视频。
2.我不玩free solo不安全,我都是顶绳保护。
来自iPhone客户端
要说轻松,肯定不轻松,但是就是上去了,一个个回来了说爬的心惊胆战,有一个兰州的也被吓回来了,是离顶点只有20米的地方,一直老鹰飞了起来,翅膀扇动了大量的碎石片,差点把他砸下去,这才意识到危险,乖乖顺原路蹭着下去…
来自iPhone客户端
崔哥教导的是,这次是大意了,下次一定引以为戒。想念以前一起走的日子啊,什么时候您也出出山吧。leo最近在西安。一个是本地的冠军拿的差不多了,再比赛就要拖车去外地了,没时间。
第二个是户外毕竟玩了十几年了,自家舅舅也喜欢就结伴一起去了。
跑山现在很流行啊,我看咱们以前鳌太,现在小伙子2天多就把大线走下来了,很是凶悍啊。呵呵 恭喜恭喜,你是西宁的么,有时间能聚到一起,一定多请教。登山呢,我不爱用征服啊、首登阿什么的,我只是去游历。不过还是恭喜,毕竟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挑战。呵呵 如果大家的评判偏向于我,我还希望你先放一放你的“气概”。认真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安全,什么是登山安全?雪山上就真的可以“小戏”?呵呵,如果大家都觉得您对,那么我给大家道歉!您看可以么?
本想就此打住了,不想打口水仗了,想看看“户外基地”说的各自总结,结果总结出一堆莫须有的指责。就算你说的对,那么我反问一句,你们一味的说我对事情进行了夸大,请问你们的安全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大?什么是不大?难道是以死人为标准么?在你心理你的安全级别在哪里?其他的别扯,就这个问题你回答的上来我就给你道歉!
来自iPhone客户端
我那句话说你们的装备了?是你们自己硬要比的吧?又给我扣屎盆子!我说的是安全措施和安全装备,那是活动贴上要求的,我质疑的是你们既然带了问什么不使用?我说你们谁装备差了?我只是做了个露营级别的评级而已,要让我说你们的装备那我还就现在说两句。因为我希望我每个帖子的回复别人看了是有价值的。大雾你看到了,运气好的是当天就消散了。万一持续2-3天呢?山里别说不可能。你们穿的都是hiking甚至是light hiking级别的登山鞋,登的是mountaineering级别的雪山(不懂分类的来这里补课:
)鞋里没有保温层,而且防水工作做得也不到位。万一碰上暴风雪、低温你知道你的鞋不防水没有保温层,没有厚袜子意味着什么?我告诉你我曾经碰到的温度-5的天气,下着大雨走了5天,出山之后脚有一个星期都不能挨地!现在都没有办法做足底按摩。我自认为,再多走一天我是打死都走不出来的。 你以为我是嘲笑你们装备不济?为什么别人看出来的是我对你们安全的担心?而且我反复强调的是这样做容易造成的安全隐患!
失温、滑坠,这是每年全世界登山爱好者死亡率75%的两组事件。天气好,什么都不可能发生。天气不好什么都可能发生!要是你进山的当天就下雨起大雾,我们集体又湿鞋又湿睡袋的。持续上3天你觉得不会出你认为的“大事”?我奉劝你一句,再回帖子的时候提点有营养的东西,让全国人民看看青海省驴友的风貌,而不是刁难和责备。这样打嘴仗有意思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
我除了两个领队点你们那个名字了?你们那个不是自己冒出来的?我为什么说领队,我想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而且万一出事,领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你以为小孩子过家家呢?自找无趣…
来自iPhone客户端
你不爽,你觉得我戏虐了你们的户外活动,你怎么不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不爽?我们参加的活动根本没有安全保障,小命都被别人忽悠着玩呢,你生气?和其他队员的生命比起来你那个有资格生气?
来自iPhone客户端
接近于顶峰或者在分化岩片上的保护,更加要做。我的通过材质判断最好是带8mm的博士的花岗岩混合冲击钻头比较合适之后做挂片保护,因为没有塞岩石塞的地方。我自己用的是这个产品,时间不多上面的淘宝店铺名字我没工夫去,希望不要有人无聊到拿这个说事:
一节电池够8mm冲击钻头打大概8个眼左右,要看岩石硬度。所以足够做保护了。3-4个8mm强度的膨胀螺栓挂片,相信就已经可以协助你们安全登顶了。不需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同时你们探路的结果也完全可以助力你们的活动可以更加安全的举行。
2、当你们探路结束之后,我们来说说活动组织,首先你既然是召集贴就是广开门户的,这里面很多人说的,什么“经验”、什么“体力”,在我个人看来就是扯淡,第一,如果他非要去,不说实话你拿他没办法。第二,这些东西太虚,没有办法去衡量。所以我的个人经验一般先是在活动的评定上面有一个级别,级别的参数各个地区不同。建议制定自己的参数,因为青海地区海拔高,所以这个一定要有所权重。目前在8264上的商业出行都做得很详细。可以参考,之后每天的行程和路线都需要标注出来,以及D1、D2、D3的具体安排。这样最起码可以让大家有个预防。你像这次活动报名最早听说40个人,如果你一个一个电话沟通,我估计你得打2天的电话。所以说出行贴,不是随便贴点图片和打点字就可以的。这是你主动沟通的最好的机会。同时装备清单要有,一定要注明哪些是必须的,那些建议装备。但是,基本的常识一定要普及,比如我们不接受牛仔裤、以及纯棉的T恤。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湿了干不了,同时还很沉还容易让人失温。穿这些爬雪山,说好听点是大胆,说难听点是纯粹找死,万一一个风暴,第一个屁的就是他。青海地区大家安全意识薄弱,所以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来解决,而不是逞英雄玩大胆。 思想意识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行事不能再这么草率,当你看到了我130楼的帖子后我想你应该能有所了解,承担的责任是多么的可怕。像对讲机、车。这些之前可以安排的完全可以事先让朋友帮忙安排了。车的订金给他我不相信他能跑的多离谱。再熟的人,也不如商业同盟有把握。
大家当天应该提前聚在一起,一定要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一帮不认识的人,走在一起,如果要是你作为活动组织方不介绍,那么中国人的天性是羞涩的无法形成一个集体。这样散出去,必然是一盘散沙,各走各的。作为领队也不好叫,我相信如果我不发这个帖子,这次活动没看到这个帖子的最少有一大半人连我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样的出行多可怕。就算你们大部分人认识,依然不能忽视新来的人,大家围成一圈,你一句我一句很关心很亲热的就相互熟识了。而不是大家先看装备,心里一番猜疑,再说话碰碰,碰得上说两句,碰不上相互不理,还瞧不起。大家相互的熟识是一个必须由领队来带领大家完成的动作。同时,身份证号码、保险以及紧急情况下的第一、第二联系人,这些都是需要在户外店备案的,同时要保证这些电话能够打通。如果有大巴车,路上的几个小时是大家在一起非常合适做这些事情的。
3、关于出行,一定要给大家做基本的器材培训,比如安全带怎么用、八字环或者ATC等,怎么使用,下降上升的原理。着急的时候怎么用辅绳打抓结,每个人要有体会,每个人都要有。别抱着侥幸心理,万一你进冰裂缝了,自己没有抓结你哭都来不及。这次登顶之前,我发现有人冰镐拿的方向不是很对,一问结果连紧急制动都不会。天黑黑的我给大家演示,我不知道有几个人看到了。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海拔高度了,这些东西不会用搞不好不是自己不安全,还会连累别人。而且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是愿意接受这方面培训的。装备一定要检查,背包调节的对不对,光看步态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拿着2根登山杖,走路基本只是偶尔杵一下保持平衡。这些都是基本常识,需要你去给予指导。
关于山体岩石那一块,“之”字是结组之后省体力的走法。斜“一字”也挺好,重点是彼此之间的照应和保护。这里落石不是最大的伤害,最大的伤害是滑坠之后会带动大片落石之后的二次伤害是最致命的。所以我依然建议路绳或者是结组。路绳的话是要设定保护站的。可以“斜一字”铺路绳。 这些方面有这个意识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怎么更安全还更加快速。如果要用路绳50米肯定是不够的。
雪线之后,也是我却步的地方,我不想说我有多对,但是裂缝做标注真的是起码的。虽然雪比较松,但是依然有打滑的可能性。而顺着雪坡下去,如果不会制动的话摔1000多米应该不是我危言耸听。别说雪坡了,以前我们在穿越的时候一个大石板下面一个瀑布,一个大哥脚打滑摔下去,最后我们是豁了命才把他拉住,连抓了4个人,扔了2个包!抓到的时候半个身子都是悬空的。在海拔4900米的地方每个人都会因为海拔和装备的问题变得笨重,如果相隔1.5米你打滑,没有结组,没有路绳,根本不可能有人能抓得住,仔细想想这是多可怕的事情。还不说冰川的裂缝。虽说不是亮冰区,但那总也是雪线吧?您是医生,后果我不说了。您帖子已经说过了。
绳子,是必须带的,而且带一根是一定不够的。不管他多粗,任何山上的下降动作,保护点一定不要小于三个,同时绳子一定不要小于2根。一根动力绳做主要的,一根静力绳做保护,千万记住了。我听说你们偶尔还去速降,我真的希望你们用的是双绳。同时ABC一定严格操作,我真心建议一定去买一本严冬冬翻译的《国际登山技术手册》42元钱,真的很值!
在雪线上下行走,一定建议大家用防水袋吧羽绒睡袋严严实实的包起来。因为羽绒睡袋遇水后不保温,这个我和兰州的山友分享过。只有中空棉或者是pramloft的睡袋湿了之后可以保温,但是-15会很大。所以这种海拔,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羽绒睡袋,羽绒非常难干,而且湿了不保温,所以一定要嘱咐大家,羽绒睡袋千万不能湿!加一层防水袋基本上算是必须得。否则晚上只能点炉头过夜了……
GPS现在不到1000块,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有一块价格不菲的登山手表而不去买GPS?其实GPS比任何一个登山手表都要有用。而且目前我看到的登山表基本海拔没有准的。随着气压变换上蹿下跳的,唯一作用就是看时间。变个方向,而GPS上所有数据全部覆盖,我真心建议各位想买登山手表的山友,一个GPS能救命,而一块表仅仅也就是个面子问题,我看登珠峰的不乏用10美金电子表的。作为团队倒不一定非要全部配备,但是可以优化。如果大家关系好抱团,完全可以每个小团体有一个。起大雾了,刮大风了大家走在一起其实是非常好的事情。户外俱乐部最好有2-3部,基本就可以解决迷失的问题。多说一句,再细的等高线地图在大雾的天气下,没有GPS完全无用。
走雪山不同于其他的地方,甚至说户外不同于城市。准备工作不充足,不是漫山遍野都有小卖部的,到头来只能是自己害自己,类似对讲机没电,头灯没电等等问题。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这次登山带着2个头灯,还有一个小手电。能提供照明和取暖的还有一个汽灯。起大雾的时候我借给青海的山友一个头灯,我依然手里还有一个光源和一个备用光源。我觉得在这里非要比装备的各位,我奉劝你们一句,把电动剃胡刀放家里,多带点电池和头灯。别说几十块的头灯,和几块钱的电池买不起。(把头灯的电池反装,可以有效地防止电量流失。需要的时候再正过来,这个方式我用了10年了,屡试不爽,给大家推荐。)
好了我基本算是总结完了。欢迎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如果我想臭谁,如果我想损谁。我没必要大半晚上花3个多小时写这个关于安全的帖子,我希望这次出行对于我有怨气的、不理解的各位大哥大姐们,你们缓一缓再冲我撒气。我现在说的这些事情和你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请认真的阅读和理解。如果这还表达不出我真心想表达的东西,那我无话可说了!
仔细看看130楼,其他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能还活在所谓AA制的梦想里,有人该醒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
看完130楼,还有人梦想着所谓的"AA制活动",应该有人睡醒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
老乡好,感谢有如此质量的回复,本人现出差成都,回去我们再做探讨...您的回帖质量很高,能引发很多思考。感谢不吝笔墨^_^
我们需要这种质量和级别的探讨。
来自iPhone客户端
1、这次回对地方了 呵呵
2、我的"安达峰"是带引号的 说明我不认可。
3、组织者叫安达峰估计和安达户外有关吧。
4、还是那句话上在那里几千年了,首登这个词不要乱用。画等高线的,搞地质测绘的建国初期就开始了。国外的登山队比我们早很多年就在祁连山脉活动了。
5、再回一遍,😄
2016-03-10发布拍摄于2018-01-31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