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
曾经辉煌的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有“东欧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誉。
匈牙利
人是古代匈奴马札耳的后代,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的生活。直到9世纪末,阿尔帕德王带领匈牙利各部族移居到多瑙河畔。从此,匈牙利人结束了其流浪的生活方式,在此定居繁衍生息。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旅程,2014年7月19号下午6点半,我们从布拉格来到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东站。
布达佩斯东站外观。在正面大门上方有四座精美的雕像,非常耐看,大门二边的墙上有二座石雕人像更是栩栩如生,左边雕像是史蒂芬森,英国大工业时期的发明家.世界第一辆蒸汽机车发明制造者,右墙瓦特雕像,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蒸汽机发明制造者。屋顶上还有一座群雕。
布达佩斯的地铁扶梯的速度非常快
地铁站墙面的图都和火车东站相关
这是放大的瓦特像
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一家名称为城市的公寓式酒店,地理位置不错,几分钟就可走到安德拉什大街,离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也很近。晚餐就在许多攻略推荐的Menza餐厅吃饭,餐厅离我们住的地方也很近,紧靠安德拉什大街旁的李斯特广场上,菜不错,价格也适中,我们一家三口喝了两瓶匈牙利出产的红酒。
一、布达佩斯夜色。酒足饭饱,我们沿着一条大街向多瑙河方向走去。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建筑。这就是布达佩斯西站。
布达佩斯西站的铁质框架式建筑,是继埃菲尔铁塔之后一座值得称赞的铁质框架建筑,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复杂铁质建筑。西站的建地面积为6153平方米,高度为25米。西站在刚刚建成时时世界上第五大火车站,这座火车站一直是欧洲最现代的火车站。1846年,
匈牙利
的第一条铁路线,
佩斯
–瓦茨线终点站在此兴建。为了修建
大环路
(Nagykörút),老车站被拆除。新站由August de Serres设计,由艾菲尔公司建造。1877年10月28日开业。
可惜是晚上,我们只是路过,并没有进去领略这幢建筑的特色。
夜色下屹立在多瑙河畔的国会大厦
玛格丽特桥夜景
链子桥夜景
布达的一座教堂
夜色中的布达城堡
马伽什大教堂和渔人堡夜色
二、布达佩斯的桥。布达佩斯的诞生和桥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古代,布达和佩斯实际是两个不同的城市,隔多瑙河相望。两岸的人需要乘渡船或者浮桥来往,不太方便。直到1849年,才在多瑙河上修建一座桥梁。这座桥就是布达佩斯最著名的链子桥。从此,布达和佩斯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终于在1872年正式合并成为布达佩斯。布达佩斯一共有九座架设在多瑙河上的桥,自北向南分别是:新佩斯铁路桥-阿尔帕德桥-玛格丽特桥-链子桥-伊莉莎白桥-自由桥-裴多菲桥-拉吉马纽什桥-厄塞哥得铁路桥。其中旅游者最常见且喜欢的是玛格丽特桥-链子桥-伊莉莎白桥-自由桥这四座。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布达佩斯从玛格丽特岛到自由桥之间多瑙河两岸的60公顷的地带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多瑙河上的这四座桥
1、赛切尼链子桥。链子桥是多瑙河上连接布达和佩斯的第一座桥,因此被认为是布达佩斯城市的标志。链子桥的建成归功于匈牙利伯爵塞切尼•伊斯特万。1820年伊斯特万急需过河参加父亲的葬礼,而当时糟糕的天气使得木质浮桥无法通行,行程耽误了一周之久,故决定在多瑙河上建一座桥,后请来英国造桥大师William Tierney Clark设计了这座多瑙河上最美的链子桥。1850年,匈牙利设计家亚诺士设计了链子桥两端的狮子雕塑,狮爪紧紧抓住两岸,象征布达与佩斯紧紧相连。链子桥中间是车行道,两侧人行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了巩固他们在城堡山上的堡垒将大桥全部炸毁。在二战结束后直到1949年时,塞切尼链桥才重建完毕。
在城堡山上看赛切尼链子桥
2、伊丽莎白桥。伊丽莎白桥的布达一侧是自由山,佩斯一侧是瓦茨大街和Ferenciek tere广场。大桥主跨度长290米,全长380米。因桥身纯白,被誉为多瑙河上最优雅的大桥,当地华人简称其为白桥。白桥是为了纪念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即茜茜公主)所建,在布达一侧的小花园里还竖立着伊丽莎白皇后的雕像。茜茜公主一生钟爱匈牙利,在奥匈帝国建立的过程中,伊丽莎白皇后在消除两个民族的矛盾,争取匈牙利贵族的利益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茜茜公主对奥匈帝国的建立所作出了伟大贡献,加上她善良、真诚与美丽,匈牙利人民对这位奥匈帝国皇后充满无限的爱戴与敬仰。
布达一侧的茜茜公主像
多瑙河边拍的伊丽莎白桥
盖雷特山半山腰拍的伊丽莎白桥
盖雷特山上拍的伊丽莎白桥
在自由桥上拍的伊丽莎白桥
在佩斯一侧拍的伊丽莎白桥
3、自由桥。通体绿色,全钢结构。这座桥于1896年建成,采用当时认为最美观的仿链型桥梁设计。当时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是茜茜公主他老公)出席了开幕仪式,并亲自安装了最后一个银铆钉。这座桥最初也是以这位皇帝命名。后来匈牙利独立后改名成了自由桥。此桥也是对旅游者来说很重要的桥。桥头分别连接有盖雷特山、盖雷特浴场、大市场和瓦茨街等主要景点
这是玛格丽特桥一桥三通折往玛格丽特岛的一段桥
4、玛格丽特桥。玛格丽特桥的设计师是法国工程师Ernest Goüin,并由他的公司建造于1872年至1876年之间。玛格丽特桥是布达佩斯的第二座永久性桥梁,仅次于塞切尼链桥。这座桥分为两部分,呈165度夹角,中间伸出一条小桥,通往玛格丽特岛(由于缺乏资金,直到20年后才建造)。玛格丽特桥长637.5米,宽25米。
桥上的装饰物就是匈牙利王冠的样子
在佩斯一侧拍的伊丽莎白桥
三、渔人堡和马伽什教堂。我们去布达这边的所有景点都是从住的酒店步行去的,过了赛切尼链子桥,右转不远就有上山的台阶,拾级而上,一会就能看见渔人堡的尖顶了。
渔人堡是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罗马式以及匈牙利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面朝多瑙河和国会大厦;与国会大厦和歌剧院齐名,被评为匈牙利令人印象最深的杰出建筑群。中世纪时,这里的渔民负责保卫这一段城墙,渔人堡由此得名。建筑群里的七座堡头,代表896年七个马扎尔部落首领带领马扎尔民族定居喀尔巴阡盆地。
圣伊斯特万雕像
马伽什大教堂,屋顶是漂亮的马赛克
马伽什教堂外观属新歌德式的教堂,其实蕴含了匈牙利民俗、新艺术风格和土耳其设计等多种色彩,特别是一旁的白色尖塔和彩色屋顶,为整个教堂增加了些许趣味和生动,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和壁画,更是不能错过的重点。马加什教堂原本是布达圣母教会,后因匈牙利国王马加什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也是匈牙利国王加冕之处。马加什教堂13世纪迄今多次修整,经历改朝换代的时代变迁,使马加什教堂从最早的天主教堂,在土耳其占领时改为清真寺院,之后又加入了巴洛克和新哥德风味,因而成就现代深具特色的教堂,
渔人堡上的雕塑
从渔人堡看多瑙河、国会大厦
马伽什教堂的塔楼
马伽什教堂大门
教堂外三位一体广场上的纪念柱,是18世纪这里的旧城居民,为了纪念18世纪黑死病的消除而设立的
山上除了渔人堡和马伽什教堂外,还有很多建筑和街区
七月的布达佩斯还是很热的,转了一会,我们就找了一家餐厅休息、纳凉、吃冰激凌。这是我们旁边一桌的几个女孩。
餐厅门口挂了那么多火腿做招牌,挺有意思。
这是马伽什教堂后面一幢建筑里面拍的照片,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一楼可以参观,二楼就不让上了。语言不通,也没搞懂这幢建筑是搞什么的。
我们要上这个楼梯时,工作人员阻止了
屋内装饰还是很豪华的
四、布达皇宫。这张照片是在链子桥上拍的。
我们没有直接从渔人堡沿山上的石板路前往布达皇宫,而是先下山,到攻略推荐的那家煎饼屋吃午饭,但那家煎饼屋我感觉一般,就是位置非常好,可以看到河对岸的国会大厦。然后我们走到链子桥布达一侧的山下,乘这种缆车上山。
匈牙利总统府的卫兵
紧邻总统府的一家音乐厅
前面的石头应该是古罗马时期建筑遗迹
总统府对面看山
恰逢总统府卫兵换岗
布达皇宫在城堡山的南端.最早在这里建造王宫是在13 世纪,十五六世纪才逐渐形成具有三大庭院的哥特式宫廷建筑。后来几经战乱,又经历了土耳其人的占领,古王宫毁坏严重。1715年,临近多瑙河的最南端王宫首先被修复。1749~1770 年,在一批奥地利名建筑师的参与下又改建了王宫的其他部分。这项浩大工程竣工后,王宫面貌一新,只是建筑风格已由中世纪的哥特式改变为巴罗克式,建筑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 世纪奥匈帝国建立到1905 年,它进一步臻于完善,成为欧洲最辉煌的王宫之一。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匈牙利的许多王室在这里享受过豪华的生活,著名的希茜公主、匈牙利末代国王和摄政王霍尔蒂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不幸的是二战的炮火又几乎将它变成废墟。如今布达皇宫正殿已被辟为“民族画廊”,在上下三层的巨型大厅里展示着匈牙利历代名画家的大量绘画和雕塑精品。配殿部分被辟为“匈牙利工人运动博物馆”和“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全国最大的藏书地——塞尼亚国家图书馆也设在这里。王宫的庭院也格外气派。在面对多瑙河的殿前广场上,耸立着欧仁尼大公骑马的青铜塑像,他是1686 年匈牙利从土耳其人手中收复布达城的军事首领。
欧仁尼大公策马的铜像。他是 1686 年驱逐土耳其侵略者,收复布达的民族英雄。
皇宫后面的御花园中的一组雕塑。这组雕塑是布达皇宫最精美的一组青铜雕塑,名为“马加什狩猎图”。身着猎装的马加什国王,立于顶上。
古罗马遗迹
照片中的那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造型,那是匈牙利的神鸟“图鲁尔”,是1896年为纪念匈牙利人迁居此地1000周年而雕塑的。传说当年的匈牙利人来到这里,就是“图鲁尔”在前面飞翔带路的。
美丽的御花园为茜茜公主而修,但茜茜公主没来得及住
五、盖雷特山。盖雷特山也称自由山。本来从布达皇宫有路可以直接走到盖雷特山上,但我走了一半路时碰到一对恋人打手势告诉我说路不通。只能返回下山,再从伊丽莎白桥斜对面上山。这是登到山顶拍的一张照片。是自由女神的背面,石头墙是山上堡垒的一部分。
这是自由女神正面像,女神一尊双手高擎棕榈叶。它是为纪念二战末期苏联红军解放布达佩斯而建的。1945年,德国党卫军据守在盖雷特山顶的堡垒中,要做最后的拼死一搏。苏联红军从山下发起几轮进攻,都未能拿下这个堡垒。在几千将士血染疆场,德军弹尽粮绝之后,苏联红军的旗帜最终插上了盖雷特山顶。为纪念苏军烈士,1947年,匈牙利著名雕塑家基什法尔鲁迪设计建造了这组雕像。
底座一侧是一位正在同代表黑暗势力的猛兽搏斗的大力士的铜像
另一侧是一位手举火炬的铜像
听说在自由女神像前面的平台上,原来有一尊苏联红军战士举着旗帜的巨型雕像,前面写着“为纪念因解放匈牙利而牺牲的苏军将士们”,背后镌刻着数千阵亡将士的名字。在匈牙利走向民主制度以后,兴起了一股彻底清除苏联影响的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凡与苏联有关的痕迹,包括建筑物,纪念碑全部彻底予以拆除,连街名都进行了更改,自由女神像前的那组雕像自然也就不可能幸免了。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原先苏联红军的雕塑像。
圣盖雷特纪念碑建于1904年,位于伊丽沙白桥(白桥)布达桥头40米高的地方。盖雷特神甫的铜像面向多瑙河,左手贴在心窝上,右手高举着十字架,取演讲姿势,背后是半圆型的柱型建筑物。据传,这位意大利传教士就是从这里被当时不愿接受基督教的匈牙利异教徒装在一个有铁钉的酒筒里滚下多瑙河的。为纪念他,特把此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站在山顶,是鸟瞰布达佩斯四周最好的地方。前面这座桥是裴多菲桥。
一眼饱览伊丽莎白桥、链子桥、玛格丽特桥
这是站在自由桥上拍的自由女神像
六、布达街景。布达的建筑依河沿山而建,有若干条道路拾级而上,都能到达城堡山。布达的街景很有味道。
这个挂在墙上的,不知是干什么用的,我感觉会不会是家庭信箱
这个建筑里有一家超市
拍到的一个驴友
匈牙利女郎
一座教堂
这不知是什么建筑,够气派
这是链子桥布达一侧的一个雕塑意思是零公里里程碑,表示所有布达佩斯道路之起点都从这里开始。
有轨电车
七、英雄广场。匈牙利人民为庆祝建国1000周年建立了英雄广场,并在广场中心竖起一座千年纪念碑。广场完工于1896年,千年纪念碑顶端有一位加百利天使,天使手捧伊斯特万国王加冕时的王冠,象征着匈牙利由此转为基督教国家。纪念碑的下端是七个骑在马上的游牧部落首领,正是他们在896年带领马扎尔民族在这里定居,最前面的是阿尔巴德。广场后方的对称柱廊建筑上有十四位雕像,他们分别是匈牙利从开国元勋到1848年革命期间的,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国王、领袖及历史名人。
十四座雕像中的七座雕像
另外七座雕像
七个游牧部落的首领雕像。即:阿尔帕德王和六个追随他的马札耳酋长的骑马像
七个游牧部落的首领雕像
加百利天使像
十四座雕像近图
十四座雕像近图
现代艺术馆
美术博物馆
城堡
城市公园
著名的塞切尼温泉浴场 建于1913年,巴洛克风格建筑,是匈牙利最具特色的温泉之一。塞 切尼温泉将温泉与泳池相结合,宫殿般的建筑群里共有三个室外池 和若干室内温泉池。这座温泉兼备艺术欣赏与休闲消费功能
赛切尼浴场的建筑是如此的美
这是赛切尼浴场对面的建筑,像个马戏演出地。
八、安德拉什大街。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标志性的林荫大道,可以追溯到1872年。它连结伊丽莎白广场与城市公园,两边是美丽的新文艺复兴宫殿和房屋,具有美丽的立面、楼梯及室内设计,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在布达佩斯期间,我多次走过安德拉什大街,我住在歌剧院附近,往多瑙河方向走的多,往英雄广场方向走过一次,但因为雨太大,没有走到英雄广场,雨已经把我浇湿了,只能返回,有点遗憾。
这是安德拉什大街下的布达佩斯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它是继伦敦后欧洲的第二条地铁。著名的黄线,也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这条大街下令在1870年修建,以缓解平行的国王大街(Király utca)沉重的交通压力,它连结内城地区和
城市公园
。修筑工程开始于1872年,到1876年8月20日(国庆节)完成。最后按照前3名竞争对手提出的计划综合实施:路易斯莱克纳(Lajos Lechner)、弗里杰(Frigyes Feszl)以及克莱因和弗雷泽(Klein & Fraser)。这些宫殿由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
伊柏爾·米克洛什
(Ybl Miklós)等人修建,由匈牙利和其他国家银行提供资金。这些房屋于1884年基本完成,大部分房屋入住的是贵族,银行家,地主和古老的家族。大街在1885年以计划的主要支持者,首相
安德拉什
(Andrássy Gyula)的名字命名
至今为止,安德拉什大街是布达佩斯建筑的典范之一。从1871年至1885年在14年间在这条2.4千米长的林荫大道两旁建立了历史主义的居民建筑
从这些建筑的厚重感,就可以见识曾经帝国的辉煌。
九、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圣伊什特万圣殿又叫圣伊斯特万大教堂,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以匈牙利的第一位国王伊什特万一世(975–1038)得名,其木乃伊右手安放在此。教堂建于1850年,于1905年完工,重建于1949年,高96米,宽55米,长87.4米,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平面为希腊式十字。立面有两个大钟楼。南塔内有匈牙利最大的钟,重量超过9吨。其前身重量约8吨,在二战期间用于军事目的,游客可以乘电梯或攀爬364级楼梯到达穹顶,360 °俯瞰布达佩斯。
进大教堂是凭个人自愿捐钱,不专门收门票,但要登电梯到顶部鸟瞰布达佩斯就需要买专门的票了。我们没有上去,只是在教堂转了一圈,也不知道教堂还安放着伊斯特万的圣手,所以也没有看到。
从链子桥佩斯一端,正对着的就是伊斯特万大教堂。
从多瑙河沿路而上,远远就看到伊斯特万大教堂了
伊斯特万大教堂的大门
外部的雕塑
伊斯特万大教堂两边各有一个这样的方尖碑
大教堂内部
穹顶
十、烟草街会堂。这是世界第二大犹太会堂,略小于美国纽约的以马内利会堂,设有3,000个座位,是Neolog 犹太教的中心。这座犹太会堂长75米,阔27米,兴建于1854年到1859年,拜占庭-摩尔复兴式风格,主要参照北非和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摩尔建筑,建筑师是德国人路德维希•福斯特,部分室内设计是Frigyes Feszl的作品。奥匈帝国时期著名犹太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出生的房屋毗邻烟草街会堂,设有犹太博物馆,举办犹太宗教和历史展览,建于1930年,参照会堂的建筑风格。这座犹太会堂最初是建在居民区内。西奥多•赫茨尔出生的房屋遗址现在是会堂院子的一部分。烟草街会堂建筑群包括大犹太会堂、英雄圣殿、墓地和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这座犹太教堂的建筑风格太特别了,有点像清真寺。其实这是一座带有拜占廷风格的古典浪漫主义摩尔式建筑。
进这座犹太教堂需买票,这是冒雨排队买票的人们。进去后,男士都必须领一个犹太人的小帽戴在头上。
教堂内部装饰的极为华丽
这是名片树。在教堂后院有一株挂满闪亮不锈钢叶子的人造树,据说每片叶子上都刻着当年在二战中被纳粹屠杀匈牙利犹太人的名字。
教堂后院
进入犹太纪念馆的门
展出的展品。我们也看不太懂。还有一间房子内在循环播放影像资。
从犹太纪念馆内看犹太教堂
十一、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位于首都布达佩斯市著名的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Avenue)上,离我们的住地非常近,几分钟的路程。它始建于1875年,1884年建成并与当年9月27日投入使用,是匈牙利最顶尖的艺术殿堂之一。国家歌剧院整体采用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也带着巴洛克风格的元素,礼堂呈马蹄形结构,共有1261个席位。虽然该剧院在规模和容量方面并不是最大的,但被认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在美丽和音响质量方面属于顶级的歌剧院之一。
歌剧院门口的雕塑
歌剧院门口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的雕塑
晴天拍的匈牙利国家歌剧院的外景。
匈牙利国家歌剧院除了买门票参观,要拍照还得另外交钱,给你手上绑个红带子,这样你才能照相,否则是不让照相的,真是赚钱有方。另外,买票时,还问你是否要看歌剧,要看的话,再交钱。原以为是在剧场看,实际是参观完,在剧场外的一个休息平台上,由一个歌剧演员唱了一首歌,真是让人有上当的感觉。
剧场内部
剧场顶部
剧场舞台,晚上还有演出,有人在做准备工作。有的驴友游记中介绍买张演出票,就可以既看演出,又参观歌剧院,一举两得。
就是这个女演员,唱了一首歌把我们看歌剧的念想打发了。
十二、中央大市场。在多瑙河佩斯一侧的自由桥桥头旁边,有一座壮观的新哥特式建筑,古色古香,由设计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设计师设计.那就是布达佩斯著名的“百年市场”——中央大市场。中央大市场始建于1897年,1994年进行重新整修。在中央市场里,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从地面一层去楼上,既可以沿着古朴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也可搭乘现代化的电梯长驱直入。较之楼下两层,楼上的商品更具有文化的味道。这里的小铺子出售具有匈牙利民族风格的民间手工艺品,
中央大市场我们去了两次,一次是逛街到了大市场,在里面转了转,本想在二楼的众多餐厅里找一家吃午饭,但一是人多,二是没有看到特别诱人的食物,所以放弃了在这里吃饭的打算。第二次是临走的早上,到大市场买匈牙利特产鹅肝酱、辣椒酱和鱼仔酱。
酒上面摆的都是鹅肝酱
这是鱼子酱,匈牙利是内陆国家,这种鱼仔酱鱼仔很小,应该不是产自海里。
这是匈牙利著名的辣椒酱。我们买了三管,到飞机场我们主动拿出两管视同液体申报,却被告知不能随时携带,最后只能丢弃,很可惜。但有一管没有申报,却带回来了。
肉制品
十三、瓦茨大街。我们从中央大市场出来,过了马路就是瓦茨大街。因为是雨天,我们也就是走马观花,匆匆走过,并没有逛商店,也没用见到各种表演的艺人。瓦茨大街是布达佩斯著名的购物街,是布达佩斯旅游的窗口景点。
站在瓦茨大街上拍的一个小巷
十四、多瑙河畔的铁鞋。这是一个纪念长廊,为了怀念二战时被匈牙利的法西斯民兵杀害的犹太人。被杀害前,受害人被命令站在多瑙河边,脱掉鞋,之后被枪杀。尸体被多瑙河冲走。 看到这些铁鞋,就让人联想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十五、国会大厦。匈牙利的国会大厦也是为了庆祝1898年千年庆典建的。于1896年开工,到1904年完工启用,历时8年,楼高96米(约32层楼的高度),整幢建筑除了用了40万块砖和100万块珍贵石材以外,还奢侈的用了重达40公斤的黄金为建筑材料。而且当时已经全面采用了电灯,电梯,机械通风,冷暖空调等先进设备等,可想当时的奢华程度。是一座哥特式与新巴洛克式的混合型建筑,建筑物全长268米,最宽处达118米,中心圆形拱顶的尖端高96米,两侧各有一个哥特式大尖顶,四周还有22个小尖顶。整个建筑共有691个房间、会议室和大厅,27个门,楼梯总长达20多公里,真是一座恢弘大气的建筑。
我们本来是早上想去参观国会大厦的,但等我们去,参观的团队已经满了,要等到下午去买票参观。参观国会大厦有不同语种的参观团,但是就是没有汉语。我们最后跟着英语团参观的,但也是听不懂,就是看看国会大厦内部的模样。
国会大厦前的一片空地叫科苏特广场(Kossuth tér),是以匈牙利1848年独立运动中的著名领袖科苏特的名字命名。广场的一侧树立着一座为纪念1848年“布达佩斯三月革命”而建的群雕塑像,雕塑正中那位右手指向远方的青铜雕像就是科苏特。
从国会大厦的外部和内部看,可以想象昔日帝国的辉煌
这是雪茄台
就是在这个大穹顶下,展示着匈牙利王冠,参观时恰逢礼兵交接换岗,但这里不让拍照,很可惜,只能从网上找一张照片来弥补不足了。
这是从网上找的王冠图片
圣伊斯特万王冠用黄金和金银合金铸成,重2056克,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又被称作拉丁王冠(corona latina)是一个宽52毫米的十字形拱顶结构。它由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于公元1000年赠给匈牙利的第一个基督教国王,后来被宣告为基督教圣徒的伊斯特万一世。十字架的中央是左手持圣经、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举起的“全能耶稣”(Christ Pantokrator)像,十字架的四端上分别镶有圣约翰、圣巴塞罗缪、圣保罗、圣菲力、圣雅各、圣托马斯、圣彼得和圣安德烈的黄金圣像。“王冠”的顶端是一个焊接上去的小十字架,最显著的特点是歪向一边(王冠的右侧)。传说这是中世纪一个小偷在盗窃王冠时失手碰坏的,但历史学者认为这个十字架是在土耳其人入侵时存放在铁箱子里、从布达佩斯运往波若尼(布拉迪斯拉发)时,由于保护不当而被撞歪的。但是现在没有任何工匠敢接这个十字架修正的活,所以十字架也一直歪着。
关于王冠还有一段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匈箭十字党党魁萨劳希出逃时将王冠偷运到德国,秘密埋藏于某处。纳粹德国投降后,王冠辗转落到了美军手中,随即交美国政府保存。美国收藏王冠30余年,匈政府曾多次要求归还,美国始终不予理会,拒绝送还。直到1978年匈美两国达成协议,王冠回归匈牙利。当年1月6日,美国国务卿万斯亲自护送王冠到匈牙利。这天,布达佩斯阴雨蒙蒙,市民们打着雨伞默默地伫立在雨中,像迎接贵宾一样,等待着王冠的“完璧归赵”。重返祖国的王冠,先是保存在国家博物馆,2000年1月1日迁往国会大厦。
十六、玛格丽特岛。玛格丽特岛是一座位于多瑙河中央的狭长岛屿。原先这里有三座小的岛屿,19世纪末,为了疏浚河道、抵御洪水,三座小岛被连接到一起,成为今天的玛格丽特岛,海拔高度也由原来的102.5米上升到104.85米。玛格丽特岛长2800m,最宽处500米,面积接近1平方公里,形状像一枚柳叶。岛上古树参天、风景秀丽,犹如镶在银白玉带上的一块绿宝石一样鲜艳夺目。
从玛格丽特桥往岛上引桥,一下桥就看见在一花园中立着这个雕塑。它是一座造型像一支笔尖、由两部分合并到一起的青铜纪念碑,是1973为纪念布达和佩斯合并100周年而建。基座是两个半圆形的类似八卦的造型,纪念碑的两部分碑体内外都是与布达、佩斯的合并有关的图案铭文,象征并叙述着布达与佩斯团结、融合与辉煌。
残存的遗迹
石头教堂
在岛上我步行走了一圈,一直走到前面的一座桥跟前。岛上有运动场、游泳池、红土网球场、有很大、望不到边际的花园、有小的动物园、有皇宫遗迹、教堂、水塔等等。
这是一座建于1911年的57米高、造型优美的八角形水塔,这座新艺术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塔曾经是那个时代革命性的建筑,现在已经不再当做水塔使用,而是辟为瞭望观景台和展览厅
貌似冰激凌的椅子
十七、多瑙河风情。布达佩斯多瑙河沿岸的主要景色就是在玛格丽特桥至自由桥之间,河畔屹立的各种各样建筑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线。
十八、佩斯的雕塑。在佩斯和众多欧洲城市一样,街头布下了许许多多的雕塑,但是我大部分不知道塑像是谁,设立雕塑的原由,只是觉得有特色就把它们拍了下来。
这是在佩斯罗斯福广场的雕塑
现在布达佩斯街头已经不见社会主义时期的雕塑了,但匈牙利人并没有将这段历史毁掉,而是在离布达佩斯30公里的地方设立一个公园,那里陈列着当年被拆除的所有与苏联和社会主义有关的建筑和雕塑,供人们参观。布达佩斯人把那个公园叫做“共产主义公园”。
这是在国会大厦旁,多瑙河畔的雕塑
这是纳吉的青铜雕塑,描绘的是纳吉手扶栏杆站在一座桥的中央。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呢?原来,桥的一侧象征着共产党体制,另一侧则象征着人民的利益,而桥下的水域则预示着两者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纳吉在整个1956年事件中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表明他已然挣脱了旧体制的束缚,走到了桥的中央。而他的头完全扭向了桥的一侧,则预示着他的心已经完全落在人民这边,他还将坚定地朝人民这一侧继续走下去。
这是自由广场上里根的雕塑。为什么在这里会设立里根的雕塑,我想是匈牙利人民为了感谢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最终导致东欧剧变,结束了专治统治,开启了民主与自由的生活。
这是在裴多菲纪念馆通道后面花园里的雕塑,原以为是裴多菲的雕塑,走到跟前一看不是的。
一下三张雕塑照片都是在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前拍的
这是安德拉什大街上的一个雕塑
这是前往中央大市场路过的一个雕塑
这是裴多菲的雕塑,为了找它可是费了劲了。最后是在伊丽莎白大桥佩斯一侧多瑙河边上找到的。
这是在圣伊斯特万大教堂通往多瑙河的路边一幢建筑墙角的雕塑,不知是谁,但看见一个旅行团在此驻足很长时间,导游一直在讲解。
这是圣伊斯特万大教堂路上的一个警察雕塑,胖肚子被摸的很亮。
这是李斯特广场一幢建筑上的李斯特雕塑
这个雕塑有点诡异,可能是和纳粹有关,旁边放了很多犹太人的遗物,在抗议着什么。据说是这个雕塑需要维修,犹太人在进行抗议。
十九、佩斯街景。佩斯的建筑确实有一种历史厚重感。但是岁月沧桑,很多不沿街的建筑看起来年久失修,外墙显得斑驳。可是这些并不影响曾经的帝国辉煌岁月。老建筑得以完整保留,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这张图是山寨红磨坊还是正宗的红磨坊分店不得而知。
。这座纪念碑是战后用来纪念在1944至1945年的匈牙利解放战争中所牺牲的苏军士兵的。
这是国会大厦广场对面的一个有特色的建筑,据说是人种博物馆。
有轨电车在国内已经很少见了
这是有名的中央咖啡馆
匈牙利国家博物馆
有特点的邮箱
多瑙河畔的奥林匹克公园
一幢建筑厚重的大门
有轨电车
二十、再见!布达佩斯!7月23号下午,我们前往布达佩斯国际机场,结束了布达佩斯的四天之旅。布达佩斯国际机场显得很小,都不如国内一些三线城市的机场规模。登机时,大家也没有走廊桥,而是先集中在一个大铁皮的房子里,中欧的夏天很热,人就跟进了蒸笼一样。登机时再从铁皮房子徒步走到飞机旁。但瑕不掩瑜,布达佩斯曾经帝国的辉煌,给人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此地绝对值得一去。
布达佩斯有“东欧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誉。
匈牙利
人是古代匈奴马札耳的后代,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的生活。直到9世纪末,阿尔帕德王带领匈牙利各部族移居到多瑙河畔。从此,匈牙利人结束了其流浪的生活方式,在此定居繁衍生息。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旅程,2014年7月19号下午6点半,我们从布拉格来到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东站。
布达佩斯东站外观。在正面大门上方有四座精美的雕像,非常耐看,大门二边的墙上有二座石雕人像更是栩栩如生,左边雕像是史蒂芬森,英国大工业时期的发明家.世界第一辆蒸汽机车发明制造者,右墙瓦特雕像,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蒸汽机发明制造者。屋顶上还有一座群雕。
布达佩斯的地铁扶梯的速度非常快
地铁站墙面的图都和火车东站相关
这是放大的瓦特像
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一家名称为城市的公寓式酒店,地理位置不错,几分钟就可走到安德拉什大街,离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也很近。晚餐就在许多攻略推荐的Menza餐厅吃饭,餐厅离我们住的地方也很近,紧靠安德拉什大街旁的李斯特广场上,菜不错,价格也适中,我们一家三口喝了两瓶匈牙利出产的红酒。
一、布达佩斯夜色。酒足饭饱,我们沿着一条大街向多瑙河方向走去。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建筑。这就是布达佩斯西站。
布达佩斯西站的铁质框架式建筑,是继埃菲尔铁塔之后一座值得称赞的铁质框架建筑,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复杂铁质建筑。西站的建地面积为6153平方米,高度为25米。西站在刚刚建成时时世界上第五大火车站,这座火车站一直是欧洲最现代的火车站。1846年,
匈牙利
的第一条铁路线,
佩斯
–瓦茨线终点站在此兴建。为了修建
大环路
(Nagykörút),老车站被拆除。新站由August de Serres设计,由艾菲尔公司建造。1877年10月28日开业。
可惜是晚上,我们只是路过,并没有进去领略这幢建筑的特色。
夜色下屹立在多瑙河畔的国会大厦
玛格丽特桥夜景
链子桥夜景
布达的一座教堂
夜色中的布达城堡
马伽什大教堂和渔人堡夜色
二、布达佩斯的桥。布达佩斯的诞生和桥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古代,布达和佩斯实际是两个不同的城市,隔多瑙河相望。两岸的人需要乘渡船或者浮桥来往,不太方便。直到1849年,才在多瑙河上修建一座桥梁。这座桥就是布达佩斯最著名的链子桥。从此,布达和佩斯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终于在1872年正式合并成为布达佩斯。布达佩斯一共有九座架设在多瑙河上的桥,自北向南分别是:新佩斯铁路桥-阿尔帕德桥-玛格丽特桥-链子桥-伊莉莎白桥-自由桥-裴多菲桥-拉吉马纽什桥-厄塞哥得铁路桥。其中旅游者最常见且喜欢的是玛格丽特桥-链子桥-伊莉莎白桥-自由桥这四座。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布达佩斯从玛格丽特岛到自由桥之间多瑙河两岸的60公顷的地带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多瑙河上的这四座桥
1、赛切尼链子桥。链子桥是多瑙河上连接布达和佩斯的第一座桥,因此被认为是布达佩斯城市的标志。链子桥的建成归功于匈牙利伯爵塞切尼•伊斯特万。1820年伊斯特万急需过河参加父亲的葬礼,而当时糟糕的天气使得木质浮桥无法通行,行程耽误了一周之久,故决定在多瑙河上建一座桥,后请来英国造桥大师William Tierney Clark设计了这座多瑙河上最美的链子桥。1850年,匈牙利设计家亚诺士设计了链子桥两端的狮子雕塑,狮爪紧紧抓住两岸,象征布达与佩斯紧紧相连。链子桥中间是车行道,两侧人行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了巩固他们在城堡山上的堡垒将大桥全部炸毁。在二战结束后直到1949年时,塞切尼链桥才重建完毕。
在城堡山上看赛切尼链子桥
2、伊丽莎白桥。伊丽莎白桥的布达一侧是自由山,佩斯一侧是瓦茨大街和Ferenciek tere广场。大桥主跨度长290米,全长380米。因桥身纯白,被誉为多瑙河上最优雅的大桥,当地华人简称其为白桥。白桥是为了纪念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即茜茜公主)所建,在布达一侧的小花园里还竖立着伊丽莎白皇后的雕像。茜茜公主一生钟爱匈牙利,在奥匈帝国建立的过程中,伊丽莎白皇后在消除两个民族的矛盾,争取匈牙利贵族的利益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茜茜公主对奥匈帝国的建立所作出了伟大贡献,加上她善良、真诚与美丽,匈牙利人民对这位奥匈帝国皇后充满无限的爱戴与敬仰。
布达一侧的茜茜公主像
多瑙河边拍的伊丽莎白桥
盖雷特山半山腰拍的伊丽莎白桥
盖雷特山上拍的伊丽莎白桥
在自由桥上拍的伊丽莎白桥
在佩斯一侧拍的伊丽莎白桥
3、自由桥。通体绿色,全钢结构。这座桥于1896年建成,采用当时认为最美观的仿链型桥梁设计。当时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是茜茜公主他老公)出席了开幕仪式,并亲自安装了最后一个银铆钉。这座桥最初也是以这位皇帝命名。后来匈牙利独立后改名成了自由桥。此桥也是对旅游者来说很重要的桥。桥头分别连接有盖雷特山、盖雷特浴场、大市场和瓦茨街等主要景点
这是玛格丽特桥一桥三通折往玛格丽特岛的一段桥
4、玛格丽特桥。玛格丽特桥的设计师是法国工程师Ernest Goüin,并由他的公司建造于1872年至1876年之间。玛格丽特桥是布达佩斯的第二座永久性桥梁,仅次于塞切尼链桥。这座桥分为两部分,呈165度夹角,中间伸出一条小桥,通往玛格丽特岛(由于缺乏资金,直到20年后才建造)。玛格丽特桥长637.5米,宽25米。
桥上的装饰物就是匈牙利王冠的样子
在佩斯一侧拍的伊丽莎白桥
三、渔人堡和马伽什教堂。我们去布达这边的所有景点都是从住的酒店步行去的,过了赛切尼链子桥,右转不远就有上山的台阶,拾级而上,一会就能看见渔人堡的尖顶了。
渔人堡是一座两层的白色建筑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罗马式以及匈牙利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面朝多瑙河和国会大厦;与国会大厦和歌剧院齐名,被评为匈牙利令人印象最深的杰出建筑群。中世纪时,这里的渔民负责保卫这一段城墙,渔人堡由此得名。建筑群里的七座堡头,代表896年七个马扎尔部落首领带领马扎尔民族定居喀尔巴阡盆地。
圣伊斯特万雕像
马伽什大教堂,屋顶是漂亮的马赛克
马伽什教堂外观属新歌德式的教堂,其实蕴含了匈牙利民俗、新艺术风格和土耳其设计等多种色彩,特别是一旁的白色尖塔和彩色屋顶,为整个教堂增加了些许趣味和生动,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和壁画,更是不能错过的重点。马加什教堂原本是布达圣母教会,后因匈牙利国王马加什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也是匈牙利国王加冕之处。马加什教堂13世纪迄今多次修整,经历改朝换代的时代变迁,使马加什教堂从最早的天主教堂,在土耳其占领时改为清真寺院,之后又加入了巴洛克和新哥德风味,因而成就现代深具特色的教堂,
渔人堡上的雕塑
从渔人堡看多瑙河、国会大厦
马伽什教堂的塔楼
马伽什教堂大门
教堂外三位一体广场上的纪念柱,是18世纪这里的旧城居民,为了纪念18世纪黑死病的消除而设立的
山上除了渔人堡和马伽什教堂外,还有很多建筑和街区
七月的布达佩斯还是很热的,转了一会,我们就找了一家餐厅休息、纳凉、吃冰激凌。这是我们旁边一桌的几个女孩。
餐厅门口挂了那么多火腿做招牌,挺有意思。
这是马伽什教堂后面一幢建筑里面拍的照片,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一楼可以参观,二楼就不让上了。语言不通,也没搞懂这幢建筑是搞什么的。
我们要上这个楼梯时,工作人员阻止了
屋内装饰还是很豪华的
四、布达皇宫。这张照片是在链子桥上拍的。
我们没有直接从渔人堡沿山上的石板路前往布达皇宫,而是先下山,到攻略推荐的那家煎饼屋吃午饭,但那家煎饼屋我感觉一般,就是位置非常好,可以看到河对岸的国会大厦。然后我们走到链子桥布达一侧的山下,乘这种缆车上山。
匈牙利总统府的卫兵
紧邻总统府的一家音乐厅
前面的石头应该是古罗马时期建筑遗迹
总统府对面看山
恰逢总统府卫兵换岗
布达皇宫在城堡山的南端.最早在这里建造王宫是在13 世纪,十五六世纪才逐渐形成具有三大庭院的哥特式宫廷建筑。后来几经战乱,又经历了土耳其人的占领,古王宫毁坏严重。1715年,临近多瑙河的最南端王宫首先被修复。1749~1770 年,在一批奥地利名建筑师的参与下又改建了王宫的其他部分。这项浩大工程竣工后,王宫面貌一新,只是建筑风格已由中世纪的哥特式改变为巴罗克式,建筑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 世纪奥匈帝国建立到1905 年,它进一步臻于完善,成为欧洲最辉煌的王宫之一。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匈牙利的许多王室在这里享受过豪华的生活,著名的希茜公主、匈牙利末代国王和摄政王霍尔蒂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不幸的是二战的炮火又几乎将它变成废墟。如今布达皇宫正殿已被辟为“民族画廊”,在上下三层的巨型大厅里展示着匈牙利历代名画家的大量绘画和雕塑精品。配殿部分被辟为“匈牙利工人运动博物馆”和“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全国最大的藏书地——塞尼亚国家图书馆也设在这里。王宫的庭院也格外气派。在面对多瑙河的殿前广场上,耸立着欧仁尼大公骑马的青铜塑像,他是1686 年匈牙利从土耳其人手中收复布达城的军事首领。
欧仁尼大公策马的铜像。他是 1686 年驱逐土耳其侵略者,收复布达的民族英雄。
皇宫后面的御花园中的一组雕塑。这组雕塑是布达皇宫最精美的一组青铜雕塑,名为“马加什狩猎图”。身着猎装的马加什国王,立于顶上。
古罗马遗迹
照片中的那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造型,那是匈牙利的神鸟“图鲁尔”,是1896年为纪念匈牙利人迁居此地1000周年而雕塑的。传说当年的匈牙利人来到这里,就是“图鲁尔”在前面飞翔带路的。
美丽的御花园为茜茜公主而修,但茜茜公主没来得及住
五、盖雷特山。盖雷特山也称自由山。本来从布达皇宫有路可以直接走到盖雷特山上,但我走了一半路时碰到一对恋人打手势告诉我说路不通。只能返回下山,再从伊丽莎白桥斜对面上山。这是登到山顶拍的一张照片。是自由女神的背面,石头墙是山上堡垒的一部分。
这是自由女神正面像,女神一尊双手高擎棕榈叶。它是为纪念二战末期苏联红军解放布达佩斯而建的。1945年,德国党卫军据守在盖雷特山顶的堡垒中,要做最后的拼死一搏。苏联红军从山下发起几轮进攻,都未能拿下这个堡垒。在几千将士血染疆场,德军弹尽粮绝之后,苏联红军的旗帜最终插上了盖雷特山顶。为纪念苏军烈士,1947年,匈牙利著名雕塑家基什法尔鲁迪设计建造了这组雕像。
底座一侧是一位正在同代表黑暗势力的猛兽搏斗的大力士的铜像
另一侧是一位手举火炬的铜像
听说在自由女神像前面的平台上,原来有一尊苏联红军战士举着旗帜的巨型雕像,前面写着“为纪念因解放匈牙利而牺牲的苏军将士们”,背后镌刻着数千阵亡将士的名字。在匈牙利走向民主制度以后,兴起了一股彻底清除苏联影响的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凡与苏联有关的痕迹,包括建筑物,纪念碑全部彻底予以拆除,连街名都进行了更改,自由女神像前的那组雕像自然也就不可能幸免了。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原先苏联红军的雕塑像。
圣盖雷特纪念碑建于1904年,位于伊丽沙白桥(白桥)布达桥头40米高的地方。盖雷特神甫的铜像面向多瑙河,左手贴在心窝上,右手高举着十字架,取演讲姿势,背后是半圆型的柱型建筑物。据传,这位意大利传教士就是从这里被当时不愿接受基督教的匈牙利异教徒装在一个有铁钉的酒筒里滚下多瑙河的。为纪念他,特把此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站在山顶,是鸟瞰布达佩斯四周最好的地方。前面这座桥是裴多菲桥。
一眼饱览伊丽莎白桥、链子桥、玛格丽特桥
这是站在自由桥上拍的自由女神像
六、布达街景。布达的建筑依河沿山而建,有若干条道路拾级而上,都能到达城堡山。布达的街景很有味道。
这个挂在墙上的,不知是干什么用的,我感觉会不会是家庭信箱
这个建筑里有一家超市
拍到的一个驴友
匈牙利女郎
一座教堂
这不知是什么建筑,够气派
这是链子桥布达一侧的一个雕塑意思是零公里里程碑,表示所有布达佩斯道路之起点都从这里开始。
有轨电车
七、英雄广场。匈牙利人民为庆祝建国1000周年建立了英雄广场,并在广场中心竖起一座千年纪念碑。广场完工于1896年,千年纪念碑顶端有一位加百利天使,天使手捧伊斯特万国王加冕时的王冠,象征着匈牙利由此转为基督教国家。纪念碑的下端是七个骑在马上的游牧部落首领,正是他们在896年带领马扎尔民族在这里定居,最前面的是阿尔巴德。广场后方的对称柱廊建筑上有十四位雕像,他们分别是匈牙利从开国元勋到1848年革命期间的,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国王、领袖及历史名人。
十四座雕像中的七座雕像
另外七座雕像
七个游牧部落的首领雕像。即:阿尔帕德王和六个追随他的马札耳酋长的骑马像
七个游牧部落的首领雕像
加百利天使像
十四座雕像近图
十四座雕像近图
现代艺术馆
美术博物馆
城堡
城市公园
著名的塞切尼温泉浴场 建于1913年,巴洛克风格建筑,是匈牙利最具特色的温泉之一。塞 切尼温泉将温泉与泳池相结合,宫殿般的建筑群里共有三个室外池 和若干室内温泉池。这座温泉兼备艺术欣赏与休闲消费功能
赛切尼浴场的建筑是如此的美
这是赛切尼浴场对面的建筑,像个马戏演出地。
八、安德拉什大街。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标志性的林荫大道,可以追溯到1872年。它连结伊丽莎白广场与城市公园,两边是美丽的新文艺复兴宫殿和房屋,具有美丽的立面、楼梯及室内设计,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在布达佩斯期间,我多次走过安德拉什大街,我住在歌剧院附近,往多瑙河方向走的多,往英雄广场方向走过一次,但因为雨太大,没有走到英雄广场,雨已经把我浇湿了,只能返回,有点遗憾。
这是安德拉什大街下的布达佩斯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它是继伦敦后欧洲的第二条地铁。著名的黄线,也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这条大街下令在1870年修建,以缓解平行的国王大街(Király utca)沉重的交通压力,它连结内城地区和
城市公园
。修筑工程开始于1872年,到1876年8月20日(国庆节)完成。最后按照前3名竞争对手提出的计划综合实施:路易斯莱克纳(Lajos Lechner)、弗里杰(Frigyes Feszl)以及克莱因和弗雷泽(Klein & Fraser)。这些宫殿由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
伊柏爾·米克洛什
(Ybl Miklós)等人修建,由匈牙利和其他国家银行提供资金。这些房屋于1884年基本完成,大部分房屋入住的是贵族,银行家,地主和古老的家族。大街在1885年以计划的主要支持者,首相
安德拉什
(Andrássy Gyula)的名字命名
至今为止,安德拉什大街是布达佩斯建筑的典范之一。从1871年至1885年在14年间在这条2.4千米长的林荫大道两旁建立了历史主义的居民建筑
从这些建筑的厚重感,就可以见识曾经帝国的辉煌。
九、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圣伊什特万圣殿又叫圣伊斯特万大教堂,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以匈牙利的第一位国王伊什特万一世(975–1038)得名,其木乃伊右手安放在此。教堂建于1850年,于1905年完工,重建于1949年,高96米,宽55米,长87.4米,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平面为希腊式十字。立面有两个大钟楼。南塔内有匈牙利最大的钟,重量超过9吨。其前身重量约8吨,在二战期间用于军事目的,游客可以乘电梯或攀爬364级楼梯到达穹顶,360 °俯瞰布达佩斯。
进大教堂是凭个人自愿捐钱,不专门收门票,但要登电梯到顶部鸟瞰布达佩斯就需要买专门的票了。我们没有上去,只是在教堂转了一圈,也不知道教堂还安放着伊斯特万的圣手,所以也没有看到。
从链子桥佩斯一端,正对着的就是伊斯特万大教堂。
从多瑙河沿路而上,远远就看到伊斯特万大教堂了
伊斯特万大教堂的大门
外部的雕塑
伊斯特万大教堂两边各有一个这样的方尖碑
大教堂内部
穹顶
十、烟草街会堂。这是世界第二大犹太会堂,略小于美国纽约的以马内利会堂,设有3,000个座位,是Neolog 犹太教的中心。这座犹太会堂长75米,阔27米,兴建于1854年到1859年,拜占庭-摩尔复兴式风格,主要参照北非和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摩尔建筑,建筑师是德国人路德维希•福斯特,部分室内设计是Frigyes Feszl的作品。奥匈帝国时期著名犹太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出生的房屋毗邻烟草街会堂,设有犹太博物馆,举办犹太宗教和历史展览,建于1930年,参照会堂的建筑风格。这座犹太会堂最初是建在居民区内。西奥多•赫茨尔出生的房屋遗址现在是会堂院子的一部分。烟草街会堂建筑群包括大犹太会堂、英雄圣殿、墓地和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这座犹太教堂的建筑风格太特别了,有点像清真寺。其实这是一座带有拜占廷风格的古典浪漫主义摩尔式建筑。
进这座犹太教堂需买票,这是冒雨排队买票的人们。进去后,男士都必须领一个犹太人的小帽戴在头上。
教堂内部装饰的极为华丽
这是名片树。在教堂后院有一株挂满闪亮不锈钢叶子的人造树,据说每片叶子上都刻着当年在二战中被纳粹屠杀匈牙利犹太人的名字。
教堂后院
进入犹太纪念馆的门
展出的展品。我们也看不太懂。还有一间房子内在循环播放影像资。
从犹太纪念馆内看犹太教堂
十一、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位于首都布达佩斯市著名的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Avenue)上,离我们的住地非常近,几分钟的路程。它始建于1875年,1884年建成并与当年9月27日投入使用,是匈牙利最顶尖的艺术殿堂之一。国家歌剧院整体采用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也带着巴洛克风格的元素,礼堂呈马蹄形结构,共有1261个席位。虽然该剧院在规模和容量方面并不是最大的,但被认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在美丽和音响质量方面属于顶级的歌剧院之一。
歌剧院门口的雕塑
歌剧院门口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李斯特的雕塑
晴天拍的匈牙利国家歌剧院的外景。
匈牙利国家歌剧院除了买门票参观,要拍照还得另外交钱,给你手上绑个红带子,这样你才能照相,否则是不让照相的,真是赚钱有方。另外,买票时,还问你是否要看歌剧,要看的话,再交钱。原以为是在剧场看,实际是参观完,在剧场外的一个休息平台上,由一个歌剧演员唱了一首歌,真是让人有上当的感觉。
剧场内部
剧场顶部
剧场舞台,晚上还有演出,有人在做准备工作。有的驴友游记中介绍买张演出票,就可以既看演出,又参观歌剧院,一举两得。
就是这个女演员,唱了一首歌把我们看歌剧的念想打发了。
十二、中央大市场。在多瑙河佩斯一侧的自由桥桥头旁边,有一座壮观的新哥特式建筑,古色古香,由设计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设计师设计.那就是布达佩斯著名的“百年市场”——中央大市场。中央大市场始建于1897年,1994年进行重新整修。在中央市场里,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从地面一层去楼上,既可以沿着古朴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也可搭乘现代化的电梯长驱直入。较之楼下两层,楼上的商品更具有文化的味道。这里的小铺子出售具有匈牙利民族风格的民间手工艺品,
中央大市场我们去了两次,一次是逛街到了大市场,在里面转了转,本想在二楼的众多餐厅里找一家吃午饭,但一是人多,二是没有看到特别诱人的食物,所以放弃了在这里吃饭的打算。第二次是临走的早上,到大市场买匈牙利特产鹅肝酱、辣椒酱和鱼仔酱。
酒上面摆的都是鹅肝酱
这是鱼子酱,匈牙利是内陆国家,这种鱼仔酱鱼仔很小,应该不是产自海里。
这是匈牙利著名的辣椒酱。我们买了三管,到飞机场我们主动拿出两管视同液体申报,却被告知不能随时携带,最后只能丢弃,很可惜。但有一管没有申报,却带回来了。
肉制品
十三、瓦茨大街。我们从中央大市场出来,过了马路就是瓦茨大街。因为是雨天,我们也就是走马观花,匆匆走过,并没有逛商店,也没用见到各种表演的艺人。瓦茨大街是布达佩斯著名的购物街,是布达佩斯旅游的窗口景点。
站在瓦茨大街上拍的一个小巷
十四、多瑙河畔的铁鞋。这是一个纪念长廊,为了怀念二战时被匈牙利的法西斯民兵杀害的犹太人。被杀害前,受害人被命令站在多瑙河边,脱掉鞋,之后被枪杀。尸体被多瑙河冲走。 看到这些铁鞋,就让人联想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十五、国会大厦。匈牙利的国会大厦也是为了庆祝1898年千年庆典建的。于1896年开工,到1904年完工启用,历时8年,楼高96米(约32层楼的高度),整幢建筑除了用了40万块砖和100万块珍贵石材以外,还奢侈的用了重达40公斤的黄金为建筑材料。而且当时已经全面采用了电灯,电梯,机械通风,冷暖空调等先进设备等,可想当时的奢华程度。是一座哥特式与新巴洛克式的混合型建筑,建筑物全长268米,最宽处达118米,中心圆形拱顶的尖端高96米,两侧各有一个哥特式大尖顶,四周还有22个小尖顶。整个建筑共有691个房间、会议室和大厅,27个门,楼梯总长达20多公里,真是一座恢弘大气的建筑。
我们本来是早上想去参观国会大厦的,但等我们去,参观的团队已经满了,要等到下午去买票参观。参观国会大厦有不同语种的参观团,但是就是没有汉语。我们最后跟着英语团参观的,但也是听不懂,就是看看国会大厦内部的模样。
国会大厦前的一片空地叫科苏特广场(Kossuth tér),是以匈牙利1848年独立运动中的著名领袖科苏特的名字命名。广场的一侧树立着一座为纪念1848年“布达佩斯三月革命”而建的群雕塑像,雕塑正中那位右手指向远方的青铜雕像就是科苏特。
从国会大厦的外部和内部看,可以想象昔日帝国的辉煌
这是雪茄台
就是在这个大穹顶下,展示着匈牙利王冠,参观时恰逢礼兵交接换岗,但这里不让拍照,很可惜,只能从网上找一张照片来弥补不足了。
这是从网上找的王冠图片
圣伊斯特万王冠用黄金和金银合金铸成,重2056克,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又被称作拉丁王冠(corona latina)是一个宽52毫米的十字形拱顶结构。它由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于公元1000年赠给匈牙利的第一个基督教国王,后来被宣告为基督教圣徒的伊斯特万一世。十字架的中央是左手持圣经、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举起的“全能耶稣”(Christ Pantokrator)像,十字架的四端上分别镶有圣约翰、圣巴塞罗缪、圣保罗、圣菲力、圣雅各、圣托马斯、圣彼得和圣安德烈的黄金圣像。“王冠”的顶端是一个焊接上去的小十字架,最显著的特点是歪向一边(王冠的右侧)。传说这是中世纪一个小偷在盗窃王冠时失手碰坏的,但历史学者认为这个十字架是在土耳其人入侵时存放在铁箱子里、从布达佩斯运往波若尼(布拉迪斯拉发)时,由于保护不当而被撞歪的。但是现在没有任何工匠敢接这个十字架修正的活,所以十字架也一直歪着。
关于王冠还有一段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匈箭十字党党魁萨劳希出逃时将王冠偷运到德国,秘密埋藏于某处。纳粹德国投降后,王冠辗转落到了美军手中,随即交美国政府保存。美国收藏王冠30余年,匈政府曾多次要求归还,美国始终不予理会,拒绝送还。直到1978年匈美两国达成协议,王冠回归匈牙利。当年1月6日,美国国务卿万斯亲自护送王冠到匈牙利。这天,布达佩斯阴雨蒙蒙,市民们打着雨伞默默地伫立在雨中,像迎接贵宾一样,等待着王冠的“完璧归赵”。重返祖国的王冠,先是保存在国家博物馆,2000年1月1日迁往国会大厦。
十六、玛格丽特岛。玛格丽特岛是一座位于多瑙河中央的狭长岛屿。原先这里有三座小的岛屿,19世纪末,为了疏浚河道、抵御洪水,三座小岛被连接到一起,成为今天的玛格丽特岛,海拔高度也由原来的102.5米上升到104.85米。玛格丽特岛长2800m,最宽处500米,面积接近1平方公里,形状像一枚柳叶。岛上古树参天、风景秀丽,犹如镶在银白玉带上的一块绿宝石一样鲜艳夺目。
从玛格丽特桥往岛上引桥,一下桥就看见在一花园中立着这个雕塑。它是一座造型像一支笔尖、由两部分合并到一起的青铜纪念碑,是1973为纪念布达和佩斯合并100周年而建。基座是两个半圆形的类似八卦的造型,纪念碑的两部分碑体内外都是与布达、佩斯的合并有关的图案铭文,象征并叙述着布达与佩斯团结、融合与辉煌。
残存的遗迹
石头教堂
在岛上我步行走了一圈,一直走到前面的一座桥跟前。岛上有运动场、游泳池、红土网球场、有很大、望不到边际的花园、有小的动物园、有皇宫遗迹、教堂、水塔等等。
这是一座建于1911年的57米高、造型优美的八角形水塔,这座新艺术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塔曾经是那个时代革命性的建筑,现在已经不再当做水塔使用,而是辟为瞭望观景台和展览厅
貌似冰激凌的椅子
十七、多瑙河风情。布达佩斯多瑙河沿岸的主要景色就是在玛格丽特桥至自由桥之间,河畔屹立的各种各样建筑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线。
十八、佩斯的雕塑。在佩斯和众多欧洲城市一样,街头布下了许许多多的雕塑,但是我大部分不知道塑像是谁,设立雕塑的原由,只是觉得有特色就把它们拍了下来。
这是在佩斯罗斯福广场的雕塑
现在布达佩斯街头已经不见社会主义时期的雕塑了,但匈牙利人并没有将这段历史毁掉,而是在离布达佩斯30公里的地方设立一个公园,那里陈列着当年被拆除的所有与苏联和社会主义有关的建筑和雕塑,供人们参观。布达佩斯人把那个公园叫做“共产主义公园”。
这是在国会大厦旁,多瑙河畔的雕塑
这是纳吉的青铜雕塑,描绘的是纳吉手扶栏杆站在一座桥的中央。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呢?原来,桥的一侧象征着共产党体制,另一侧则象征着人民的利益,而桥下的水域则预示着两者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纳吉在整个1956年事件中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表明他已然挣脱了旧体制的束缚,走到了桥的中央。而他的头完全扭向了桥的一侧,则预示着他的心已经完全落在人民这边,他还将坚定地朝人民这一侧继续走下去。
这是自由广场上里根的雕塑。为什么在这里会设立里根的雕塑,我想是匈牙利人民为了感谢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最终导致东欧剧变,结束了专治统治,开启了民主与自由的生活。
这是在裴多菲纪念馆通道后面花园里的雕塑,原以为是裴多菲的雕塑,走到跟前一看不是的。
一下三张雕塑照片都是在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前拍的
这是安德拉什大街上的一个雕塑
这是前往中央大市场路过的一个雕塑
这是裴多菲的雕塑,为了找它可是费了劲了。最后是在伊丽莎白大桥佩斯一侧多瑙河边上找到的。
这是在圣伊斯特万大教堂通往多瑙河的路边一幢建筑墙角的雕塑,不知是谁,但看见一个旅行团在此驻足很长时间,导游一直在讲解。
这是圣伊斯特万大教堂路上的一个警察雕塑,胖肚子被摸的很亮。
这是李斯特广场一幢建筑上的李斯特雕塑
这个雕塑有点诡异,可能是和纳粹有关,旁边放了很多犹太人的遗物,在抗议着什么。据说是这个雕塑需要维修,犹太人在进行抗议。
十九、佩斯街景。佩斯的建筑确实有一种历史厚重感。但是岁月沧桑,很多不沿街的建筑看起来年久失修,外墙显得斑驳。可是这些并不影响曾经的帝国辉煌岁月。老建筑得以完整保留,这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情。这张图是山寨红磨坊还是正宗的红磨坊分店不得而知。
。这座纪念碑是战后用来纪念在1944至1945年的匈牙利解放战争中所牺牲的苏军士兵的。
这是国会大厦广场对面的一个有特色的建筑,据说是人种博物馆。
有轨电车在国内已经很少见了
这是有名的中央咖啡馆
匈牙利国家博物馆
有特点的邮箱
多瑙河畔的奥林匹克公园
一幢建筑厚重的大门
有轨电车
二十、再见!布达佩斯!7月23号下午,我们前往布达佩斯国际机场,结束了布达佩斯的四天之旅。布达佩斯国际机场显得很小,都不如国内一些三线城市的机场规模。登机时,大家也没有走廊桥,而是先集中在一个大铁皮的房子里,中欧的夏天很热,人就跟进了蒸笼一样。登机时再从铁皮房子徒步走到飞机旁。但瑕不掩瑜,布达佩斯曾经帝国的辉煌,给人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此地绝对值得一去。
2016-03-10发布拍摄于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