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等(3)
速降技术,大别山56米、76米瀑降攻略及龙井河、白马尖、狼牙谷穿越纪行!全文更新完毕
《前言》
此次大别山瀑降是一次崭新尝试和突破,也是所有参加成员的一次飞越。
以下行文将是技术贴与游记贴并行,顺带整理总结了一下速降基础知识,文中或有欠缺及不合章法之处,还望指教!
本文精彩将逐步展现!
对于技术没有兴趣的,可直接看第三页26楼开始的瀑降照片。
第二天的大别山主峰穿越纪行从第十三页开始。
第三天,迤逦的狼牙谷穿越(记裸石与裸体的碧玉舞)从第十七页开始。
看了后记得要顶哟,楼主是很辛苦的!
***********************************************************************************
《当时夕阳在,曾照凯旋归》
我很崇拜一个圣贤:
别人都为躲避战乱逃进关内,他却孤身到关外,游历“居庸三关”;
新婚之夜,别人洞房花烛,他却跑到道观,与道士彻夜畅谈;
被谪蛮荒之地,别人客丧异乡,他却迎来人生的光辉,教化万方,怡然处之;
他天生是个读书人,偏偏要上战场,结果却是天然的将帅,战无不胜数十年;
他立志说:“要做圣人”,结果未到不惑之年,即已成功;
他就是明朝中叶的王阳明。
他有志向,且高远;有爱好,不同寻常;不为世故累,不为困难屈;知行合一,成已亦成人。
我们这次7788大别山团队的成员加起来也比不了圣人,但圣人以上的一些特点却正是我们团队的特点,也正是我们大别山瀑降能顺利成行并凯旋而归的主要原因。
大别山主峰地理位置:
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东西长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0公里,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在15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1777米。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也分开了古时的吴国和楚国,使得其南北两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大有差别,所以传说“大别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大别山山地多断层和断块,地形复杂,谷深坡陡,在地质构造基础上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在气候上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大别山,深藏了他独有的天然瀑布资源和峡谷风光,它的清泉、潺溪、幽潭、跌瀑、峡谷、断壁、悬崖、奇石和高峰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这也正是我们7788户外群此次选择深入大别山进行瀑降和穿越的原因。
后来,在我们的瀑降和穿越中,零距离幽会了大别山里的美景。它林深而景异,水幽而潭碧,但又不失陡坡、刃壁、飞瀑和激流的刺激。
精彩之致,不枉此行。
大别山风景:
此次深入大别山,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二次瀑降、一次崖降,以及龙井河峡谷、大别山主峰、狼牙谷的三线穿越,共分三天完成,其中主要的难度就是瀑降。
这一次大别山瀑降成员都是业余人员,为了这一次瀑降成功,我们先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请户外专家授课、桥降训练、南通市黄泥山小崖降的训练,队友们基本掌握了速降的一些常规知识和操作方法。
大别山速降图片:
速降是由登山派生而来,勇敢的登山者们遇水而涉,逢崖而降,逢岩而攀,其中的探险下撤保护技术就逐渐演化成一项单独的运动项目----速降。
速降的基本装备有:安全头盔、安全带、主锁、8字环、静力绳、手套等。
速降装备一:
安全头盔:是必不可少的防护装备,下降途中落下的任何一块石头,都有可能给光脑袋造成致命伤。
安全带:速降时使用的一般是坐式安全带,由腰带和绑在两侧大腿根的腿带构成。穿戴时要注意理顺及调整好松紧。另外,系安全带时切记打反扣,即带子系好后沿反方向穿回并打结,以防中途带子松开脱落。
速降装备二:
主锁:大都呈“D”形,材料非常坚固,一般可承受3吨以上的拉力和1吨以上的冲力,上刻有受力标示,如“30KN”相当于3000公斤左右。主锁主要起连接作用,通常 和8字环等上升下降器连接,还可连接扁带、静力绳、安全带等。丝扣主锁在连接完毕时一定要把主锁丝扣闭合,同时在丝扣拧到头之后要反向松半圈,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打开主锁,以防受力后锁死。
8字环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通过绳子在8字环中穿梭形成的8个点来增大摩擦,控制下降速度。在收放8字环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环体出现裂纹,哪怕再细小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静力绳:绳子主要有动力绳和静力绳两大类,其中静力绳的延展性近似0,一般被用作路线绳,及探洞、溯溪、速降等。动力绳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够依靠伸缩来吸收坠落产生的冲力,在有动力冲坠可能性的项目中,一定要用动力绳,如攀岩、登山、蹦极等。瀑降运动中主要使用是有防水性的静力绳。
手套:速降中两处会产生非常大的热量,一处是8字环,一处是手握绳索处,均为摩擦发热。所以一副手套是必不可少的。下降时切记握绳时要远离8字环,以防手套卷进8字环发生危险。
以上也是我们这次速降使用的主要装备,实际速降装备林林总总,此处不展开说了。
速降的基本方法是:
1、静力绳一头在高点固定,即架设保护站。
2、静力绳另一头自由垂直放到底。
3、在起始下降点,静力绳与8字环通过一定的方法相连。
4、然后人身体通过安全带主锁等和8字环相连。
5、最后利用自重和右手的松、放静力绳,让身体徐徐下降至底。
速降的基本技术要点:
1、右手位于右腰后下侧,位置基本固定,通过控制绳索掌握下降速度及落点。
2、右手放松绳索,8字环及与8字环相连的身体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绳索匀速下降。
3、右手握紧绳索,身体停止下降。
4、下降过程中上体与绳索尽量保持平行。
5、双脚要分开,比肩宽,。
6、双腿尽量伸直,尽量与崖壁成大角度,或微曲蹬在岩壁上。
7、在崖壁上找准落脚点,一步步下移,除了脚,身体任何部位尽量不要与岩壁接触。
速降图示:
速降实例图:
大别山队友“小军”准备下降例图:
回复
生存还是毁灭 的帖子
努力吧,再等几楼,到瀑降的时候发!
8字环带抓结保护的速降方式:
我们这次大别山速降将以8字环带抓结保护的方式进行。
抓结保护是速降中自主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简单易行。
我对抓结的定义是:抓结是按顺序绕在主绳上的辅绳,并通过主锁与安全带连接,在下降中防止双手脱离主绳而引起的滑坠,起辅助保护作用。
抓结的制作图:
大别山瀑降队员正在打抓结:
打好的抓结:
速降的安全注意点:
1、防烫伤。8字环在速降时遭遇静力绳的大力高速摩擦,会发烫,所以速降者一定要戴手套,既保护双手不被拉伤,也防止烫伤。
2、防绞发。女生速降一定要把头发束起来,切不可披头散发,因为速降过程中有头发缠进锁扣的危险。
3、防空翻。速降时,要保持身体重心稳定于腰间,手不可低过脚,那样重心悬空,容易空翻,也易使身体撞击崖壁受伤。
4、打反扣。速降的安全带每一个结扣处都要打反扣,以防系带滑落。另外系坐式安全带最好留出一个手掌插入的空隙,这样下降时腰和腿比较舒适,不易酸痛。
5、防主锁横向受力。主锁横向受力将使其承受的拉力大大减少,危险系数成倍增加。
6、右手绝对禁止离开主绳。右手下降中,右手可以说是“下降中的生命之手”,虽然我们有抓结保护,但还是要禁止右手离开主绳,下降中右手要与绳子连在一起是最基本的速降认识。
安全演示图片:
下降始右手不离抓结和主绳,大别山队员腾蛟的正确抓握姿势:
容易空翻的动作:
学会速降是瀑降的前提。
瀑降(也称溪降)运动是1996年由法国抢险家介绍至我国的,其和崖降、桥降等等,统称为速降,是一项非常年轻的运动。由于长期被瀑布冲刷的石头很滑,长满青苔,再加上溪水对下降者的冲击,会影响判断力,所以瀑降比普通的岩壁下降更富变化,更有挑战性,对参加者的心理和技术要求更高。
我对瀑降的理解是:在瀑布高点单人通过绳索等简单设备安全下降至瀑布底的运动,简单点说就是一种“沿绳下降的技术运动”。
上面的一些知识将是在我们这次大别山瀑降中要用到的,大鱼(我)博采众长,图文并茂的适当作了总结。
下面如有重复的地方不赘述。
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就让我们进行第一天的行程吧!
第一天:龙井峡穿越 & 瀑降
7788大别山活动人员名单如下:长啸(领队)、游泳的大鱼(我)、旋风、悬、雪山飞狐、腾蛟、江河、衣炔飘飘、镭、花农、医生、云随风动女女、朱富贵【女。
总共13人。其中除朱富贵和花农负责全程摄像和拍照的无私奉献,医生负责全队的医疗保障外,其它10人员都将准备瀑降。
大别山成员唯一的全家福(队友提供)。
从江苏南通市出发,经过8个小时的车程,凌晨4点,我们一行13人到达大别山堆谷山心愿农家蔡向导家。就地休整。
堆谷山农家乐
时间还早,部分队员就地养精蓄锐。
早晨五点,大别山的太阳从远黛之颠喷薄而出,朝霞满天,红艳如画。坐车的疲劳被眼前的景致一扫而光,13位勇士在霞光里露出了豪情本色!
原计划早晨七点用早餐,六点未到,大家就已经急不可待的享用早餐了。
早吃完早出发。
龙井峡谷大门,收费90,可打到6折。
队友旋风
早晨七点多钟,我们就已经来到龙井河下游的第一个瀑布:龙井潭瀑布。
人尚未走近,飞流激石的声音早以入耳,临近瀑布,奔腾的水雾更是扑面而来。让人见之心情激动,情绪高涨。
此处海拔约700米,就是我们今天要征服的第一条飞瀑。
龙井潭瀑布,高56米,四季不涸,水量丰沛时,声振山谷,百米内水雾湿衫,龙井河大峡谷也因此潭得名。当地人说此潭“四两蚕丝不见底”,开始我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写这篇文章时才突然想通,原来是:由蚕丝绕成的四两重的线放下潭,都探不到底。可见龙井潭深不见底,内有暗河外通。
龙井潭瀑布全景
龙井峡谷
瀑布上游水口
穿过雪花飞溅的瀑布,从高悬的激流中徐徐而下,在虹与霓的色彩里升华。这也许是很多人面对瀑布的幻想,今天,我们将把那遥远的幻想将变成现实。
向导说,如果天气晴朗,上午九点钟至十二点之间将现彩虹。更有强人说,如果从瀑布里向外看彩虹,那种体验绝无仅有。
不管最后的体验如何,一切正在进行。
这是约上午8点出现的彩虹
瀑降口,在左手瀑布边缘。
队友在观察瀑降立面,研究方案。
我们的所带的瀑降装备如下:
1、100米静力绳2根。都是10.5毫米。其中一根为下降主绳,另一根用作辅助保护绳,也与下降的安全带相连。此次有10名下降队友,我们的装备只有两套,所以辅助静力绳的另一个作用是把下降的装备拉上来,给后面的人使用。
2、抓结2 根。我们是用6毫米的辅绳做的抓结,绕主绳的转数是4圈。实际使用中4圈有点偏紧,可能做个3圈的抓结更好,这一点要先行进行安全试验,这次只能安既定设计进行。这里把抓结单独列出,是因为抓结在业余瀑降中非常重要,甚至非用不可。
3、专业安全头盔4顶、坐式安全带2根、主锁12把、八字环4把、60cm扁带4条、1.2米扁带6条、上升器一个、确保器(猪鼻子)一个、对讲机4台、手套护肘护膝。
在后来的使用中发现,八字环有多余,上升器未使用,猪鼻子未使用、主锁不够,扁带也紧张,对讲机非常重要。在瀑降中如果上中下靠喊,没人听得见。
建议:主锁要多带几个,扁带也要多带,长度适当加长,或者带些长短不一的辅助保护绳。
各项装备图:
队友小军与100米静力绳在瀑布口
下降前的准备
7788大别山速降现场人员司职参考表
岗位名称上方下方备注安全员长啸游泳的大鱼上方负责保护站设立,人员降前安全检查等;下方负责下降安全指挥。(腾蛟)(医生)保护员小军、江河雪山飞狐上方负责保护绳放、收;下方负责保护绳控制、拉紧保护、引导下降等。(旋风、镭)(笑鱼)影像记录云随风动(视频花絮、照片)花农(全程视频)朱富贵(照片)安全区域站稳时拍摄,走动时不拍,注意安全医疗保障医生
(感谢领队长啸提供)
为了本次活动的安全和顺利,理论上我们每一个下降队友将有4个保护点:
1、八字环及手抓主绳的自我保护
2、抓结制动保护
3、下方保护人员对主绳的紧急制动保护
4、上方保护员对辅助保护绳的控制保护。
队友(从前到后):花农、朱富贵、云随风动、雪山飞狐、腾蛟
下降区域
下方保护(游泳的大鱼)
8字环穿绳正确的、抓结完毕,队友镭在作瀑降前准备。
上方保护员在协助队友之前要做好自己保护。
上方保护、辅助静力绳,准备下降队友。(此刻辅助绳正在拉装备上来)
下面发一组龙井潭瀑降的给力图片,照顾一下悦图的驴友,相关技术问题的分析此之后再写。
腾蛟56米瀑降。
腾蛟老师,58岁,创龙井峡谷瀑降年龄最大的纪录。
腾蛟说:“在瀑布底真的很困难,激流冲击着全身,几乎无法控制自己,这一刻,不经历不会懂得。”
他还特意对我说了声”谢谢“,这么一个前辈级人物的感谢,让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接受,瀑降中的人才是强者,作为一个团队的下方保护,我只不过尽了应尽的责任。换作谁,都会如此的,无需感谢!
与腾蛟为伍,可知人的身体和心灵是游离于年龄之外的世界,只要有追求并坚持,生活从此会改变模样。
江河56米瀑降中。
队友小军56米瀑降。
小军下降的到瀑底后,对我大喊,要从潭中游上来。
潭水又冷又深不见底,小军的身上有装备和绳索,但他还是游了。
到达潭边后,潭边湿滑像抹了油,小军自己根本无法上来,只能在水里使劲的支撑着,才不至于被绳索和装备重拖下深潭。
在下方保护的协助下,小军终于爬上岩石安全点。
瀑降结束后,回望刚才在瀑布深潭中惊心的一幕,小军笑了。对一个年近50的勇士来说,不知他的笑中包含着怎样复杂的心情。
衣袂飘飘56米瀑降。
衣袂飘飘几乎算是瀑降队中的高级替补,在瀑降队伍临出发前的几天加入,只进行了一、两次桥降训练。
原本就是强人,所以敢为一般人所不为,虽然他早已年过不惑,但其身手和瀑降中的表现,不能不让人竖拇指!
队友镭的56米瀑降。
镭下降完成后正在把装备放到包里。
雪山飞狐56米瀑降。
队友旋风56米瀑降
旋风,年过半百,擅长于器械、长跑、羽毛球、自行车、游泳......,在各项运动上,他都希望自己是最强的。
虽然他不是老师,但如果有人叫他老师他会欣然接受,问他为什么不谦虚些,他爽快的说:“做人那么虚假干什么,他请教的方面我的确比他强,称我老师也不为过,没什么好谦虚的,而且我也实实在在教的。”
队友们都称赞他一身筋骨结实有力, 他总是说:“现在不行了,早几年那肌肉的尺寸才叫好。”
与旋风为伍,可知这是一个充满运动的不老世界。
云随风动在56米瀑降中。
云随风动,中年知性女人,是瀑降里的唯一女性,却胜过一般男子,她的加入也给大别山龙井峡的瀑降创了新的纪录。
云随的玩笑话:“我要玩户外,就要和最强的人一起,不然没意思。”
旋风和我都认为:“云随很强,在女人堆里少之少见。”
云随,户外的挑战因为有你而变得多彩,户外的舞台也因为有你而变得丰富。
长啸在56米瀑降中。
长啸,我们的领队,一个极其负责的人,他的辛苦和认真是这一次大别山瀑降成功的重要保证。
为了这次瀑降他甚至自己出钱购置了部分装备。队友们要求分摊,他却憨然一笑说:“我已经喜欢上这项运动了,我以后还要用的,没关系!”
“有追求才会舍得付出”,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有理想的人是值得人尊敬的原因。
至此,56米龙井潭的瀑降结束。
时间正值中午,一高兴,我跳到潭水里游了一小圈。结果发现,想爬上潭岸好困难,潭边太滑太滑,我费了大劲并在手上有手套的情况下才上得来。所以得一结论:不建议驴友跳下潭水游泳。
照片欣赏暂告一段落,下面重回技术的探讨。
龙井潭瀑降保护站设立的要点和问题:
1、由于龙井潭瀑降的网上资料不多,在选择架设保护站点时,我们首先是依据向导提供的位置,结果当我们费力在斜坡的密林里将保护站做好时,瀑布下方的江河发现下降点与瀑布竟然有七、八米的距离,实际下降将只是崖降。及时沟通后,我们在错误站点的下方,也就是在瀑布口几米的范围内找到重设保护站的正确点,从下方往上看,是在瀑布的左边一点点。(这一小小的重复动作,不经意间浪费了我们一个多小时。)
2、瀑布口地形倾斜,石面光滑,不可聚集,瀑降区只允许架设站点人员行动,避免出现挤碰跌倒、坠落的事故。
3、设站人员必须先用扁带或安全绳将自己保护在结实的树干上。
4、瀑降点地形复杂,无粗大树木,主降点我们做的是3点保护站,辅助保护绳做的是2点保护站,上方保护员另寻保护点。
5、基于第四点,我们的扁带和主锁都出现紧缺。
56米龙井潭瀑降中的要点、问题和经验总结:
1、阳角与主绳的安全。瀑降起始点大约三米处有一小阳角,主绳在使用中要注意随时检查,并及时切换。我们的领队长啸在下降间隙就两次检查过主绳,切换了接触点,极大的保证了主绳安全。
2、瀑降收尾阶段难度大。龙井潭瀑降,除了一般瀑降的特点外,其关键的难点在收尾阶段,收尾处石面坡度大、特别圆润湿滑、很难立脚,瀑布又正在头顶,潭水深,单靠个人难平稳降落到安全点,下方保护员的倾力协助非常重要。
3、下方保护注意自身安全。下方保护员立脚非常困难,在瀑布正下方右侧三、四米的石缝间有少量可供立足借力的地方,可协助下降队友到安全地带。协助时,下方保护员要注意自身安全,我们一个队友在下方做保护时就不甚滑倒,相机也因此泡水报废。
4、要横穿瀑布到安全点。下降后,可以到安全地带的路径只有两条,一条是从潭水里游上来,一条是从瀑布里穿过来。相比较而言,从瀑布里横穿要实际些。
5、横穿瀑布的正确做法。(抛砖引玉)
下降后若从瀑布里穿过,相对正确的做法是:
①少松一点8字环上面的主绳,要不然脚下打滑上方没有拉力,容易摔倒;
②多松些抓结与8字环之间的主绳,留出适量的绳距以便灵活的作横向移动;
③或者干脆把抓结解掉(解掉抓结对下降队友的素质和下方保护素质要求相应变高);
④靠左右手慢慢松主绳和下方保护员的协助拖拉,到安全点;
我们这次瀑降中,很多队友是靠下方保护的硬拉才到安全点的,双方都累,也危险。
6、游泳降落的问题分析。小军从潭里想游泳上来,事实证明,也许行得通但不可取。首先,在有主绳和辅绳连接身体的情况下,很难游动向前,如果去掉主辅绳,安全很难保证;其次,即使游到潭边,有装备在身的情况下,单靠自己根本无法上来,因为潭边非常湿滑,手脚几乎没有可以借力的地方,只能浸在潭里等待救援;第三,潭水阴冷,容易失温。
7、对下方保护员的要求。在下降中与瀑布完全接触的多少和下方保护员对主绳的控制方向有一定的关系。下方保护员的控制和保护范围因此被无形扩大,几乎涵盖半个潭,所以下方保护不但要身体灵活,平衡性好,力量大,还必须会游泳。
8、辅助保护绳的问题。上方保护看不到下降过程,我第一个下降时,辅助绳在我下降到一半时就几乎全部放到潭底,已经起不到保护作用。这一问题后来虽及时得到纠正,但做得仍不够。主要问题是上方和下方在瀑布声里对话困难;其次缺乏经验,对辅绳因自重滑坠的力度与速度掌握不到位。
9、从潭底拉装备到瀑布顶的要点。在用辅绳拉装备到瀑布顶时,装备之间一定要互相连接并用厚实袋子装好,避免八字环、主锁等重要设备与崖壁硬碰。辅绳不但要与袋子相连,还要与装备相连,避免袋子破了,装备也随之落水。
10、相关设备要求。如果下降队员有一顶内嵌双向通话耳麦的防水式安全头盔就好了!我们的“镭”,就不会因为与下方保护沟通困难而在穿过瀑布时被激流甩在石壁上,搞破了手臂!
11、瀑降之前一定清空身上所有多余东西。这次我们的雪山飞狐把一台对讲机别在身上,在准备瀑降穿安全带时,对讲机不慎落进溪流,随瀑布摔到深潭里,真是可惜,也是教训。
龙井潭瀑降我们到中午12点完全结束。
全队原计划准备瀑降的十人全部顺利完成。
另一个角度的龙井潭瀑布
56米瀑降的成功,无疑等于给所有的队友打了一针强心剂,在瀑布口的溪流边,大家享用完午餐,补充了能量,就向着另一个更高的目标----76米龙门跳瀑布前进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13:10离开龙井潭瀑布,一边欣赏着龙井峡谷的幽美,一边向着龙门跳瀑布前进。
峡谷即景
途中即景!
下午两点半,侧身过了这道石壁,就到了达鬼门关的山脚下。
从这个山脚到山脊就是传说中的鬼门关,百米落差几乎是垂直的攀登。
大家有点累,就地先休息休息吧!
大家临溪而坐,一边休息,一边欣赏眼前的小潭幽石。
过了一会儿,有队友在侧边不远处兴奋的大声呼喊。有什么值得他们如此兴奋和招唤......?
一定是有什么重大发现。
平行转过一道山壁,我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
一条雪白的瀑布从高空飘逸而下,两旁崖壁高耸,树木青翠,水流冲击形成的气浪与水丝,让我倍感凉爽和舒服,刚
才的疲劳一扫而光。
这就是76米的龙门跳(鲤鱼跳龙门)瀑布,海拔约950米,是龙井河峡谷最大、最美、最壮观的一个大瀑布,被深深的藏在这道很窄的山谷里,她迎面被两道山岩壁拦住,天然形成一道“U”字门,如果不细心,还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据说夏秋天气晴好,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磅礴的雾气在潭水中会显出七色彩环,可惜我们现在已过了传说中的好时点,虽如此大家还是啧啧赞叹,更是跃跃欲试。
我们首先将进行的是40多米的崖降,向导带我们攀爬到谷底与瀑布顶(即鬼门关附近)中间的一个位置,并肯定说这就是以前的崖降点。
这个所谓的崖降点三五个人站着就显得非常挤了,我们做保护站、放绳的过程中都出现不少的困难,下方提醒说绳子根本放不下去,太多崖壁灌丛。后来旋风在有保护的情况下作了适当的探路,也发现无法下降,在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此崖降点放弃,时间也在不知觉中接近下午四点。
就现场观察,周围好像也找不到一个真正合适的崖降点,也许真正的40米崖降点不在鬼门关上下。关于这一个问题我们的向导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还请江湖高手指点迷津。
为了把宝贵的剩余时间和精力放到龙门跳的瀑降中,队友们一致同意放弃崖降。
从龙门跳谷底到瀑布顶端有百米,基本是直上直下,手脚并用。这一段距离坡度有75度到85度之多,很险要,当地人说此地连鬼都怕,故名鬼门关。这是龙井河大峡谷到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必经之路。当爬到山脊顶后,再委身穿过不足一人大小的石洞门,才算过了鬼门关。
虽然此段难度高,为了抓紧时间,队友们还是背起背包和所有装备,快速完成。大家已忘记攀爬的困难和危险,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将开始的76米瀑降上了。
16:00,我们开始在76米的龙门跳瀑降点附近架设保护站和保护员保护点。
龙门跳瀑降点位置清晰,保护站的设立点也很清楚。
主站点是一棵碗口粗的树,我们依然做两点保护,但第二棵可作为保护点的树远了,所以又致使扁带紧张。
也许只要确定主站点大树牢固,设立一个保护点也就可以达到完全保护的目的,但是我认为:养成至少两点保护的习惯,应该是户外速降的好习惯。
龙门跳下降点与保护站点的距离很长,可能有三至五米,这正好可以让队友在相对安全的地形下完成下降前的一切准备和检查。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但问题和困难却在正直开始下降的时候不断涌现。
先发瀑降图片以悦目。
腾蛟76米瀑降。
衣袂飘飘76米瀑降。
小军76米瀑降。
江河76米瀑降。
旋风76米瀑降。
雪山飞狐76米瀑降。
游泳的大鱼76米瀑降。
云随风动76米瀑降。
长啸的76米瀑降。
下面进入技术分析,图片也将作相应处理(与之前的技术图片作相同处理)。
龙门跳瀑降中的问题和经验(共八点):
一、瀑降起始阶段难度大
龙门跳瀑降的最大难点在起始阶段,大概水平面一、二米,上下十米的距离。
瀑降起降点是一个圆弧角,表面潮湿光滑,很多在此出现滑倒、侧滑,失重,看似平整的圆角其实暗藏危险。正确的下降方法是:
①、双脚平行撑开,与崖面尽量成大角度;
②、随着下降,身体重心往后,放到腰臀部,双脚只起支点作用;
③、双脚在弧面上慢慢滑动向下,脚底尽量不要离开崖面。
在起始段,凡出现用单脚支撑崖面,且重心又在腿部的,大都侧滑和滑倒。比较明显有:衣袂飘飘、腾蛟、雪山飞狐、江河、旋风、云随风动,做得最好的是领队:长啸。
二、成也抓结,难也抓结----抓结相关问题
1:由于瀑布高,湿水后的绳索产生非常大的自重,这使得用抓结下降时,往后移动抓结普遍困难。即使从保护站到下降点这段水平的三、五米距离,往后移抓结也费力。这使得部分队友把注意力放到移抓结上,而忽略脚下的岩面。这一点,对准备去此瀑降的人员要有准备,不要顾此失彼。
2:部分队友的抓结非常难以往后推移,除绳子自重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抓结的抓点太靠前,没有固定放到腰部往后的位置,并且在主绳移动过程中右手出现随抓结一起往前送绳情况。此现象最明显的是:云随风动、飘飘。而抓结握点最好的是:腾姣、长啸。
3:飘飘在半空中出现了抓结抓死的现象,后来他双手握住抓结,用非常大的力向下压,才使得抓结松动下移。飘飘高大魁梧,当时的情况若换成一个力量小的女子,按照飘飘的方法,可能无法使抓结下移。
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抓结抓死,正确的做法是:
①、左手握紧抓结与8字环间的主绳并适当靠近8字环;
②、然后左手用力向下拉绳,这样8字环的制动受力点就会从抓结暗移至左手握绳点;
③、右手松开,并观察一下抓结;
④、若抓结无特殊情况,右手把抓结往下捋,只要抓结能移动一点,再往下移动就很容易了。
4:后来有一次在和群友“行天”的聊天中,行天说如果抓结做在8字环的上面,卡的可能性要小点,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如果抓结在8字环上部,我觉得双手需要协同操作,而抓结在8字环的下部,虽然一般也要求双手操作,其实单用右手可完成操作,左手是可以解放出来的。两种抓结方法各有利弊。我愚钝的认为,如果是悬空速降,行天说的方法更好些;如果是瀑降或岩壁很复杂的崖降,下手抓结的方法可能更好些。
三、生命之手不能松
在下降中,有些队友的右手竟然脱开抓结和主绳,究其原委,大都是因身体滑倒,在失去平衡时右手下意识的松掉抓结和主绳去支撑岩面。队友衣袂飘飘、雪山飞狐在右侧滑后,用右肘和膝盖支撑了身体,右手始终没有离开主绳,难得的好意识!
在用“8”字环右手握绳下降法中,右手是生命之手。虽然我们此次瀑降有多重保护,但培养右手与主绳的始终连接,直至下降结束的好习惯是速降的基本意识之一。
四、阳角的考验在于技术和判断
龙门跳下降点下方约三米处有一阳角,此阳角下方约五、六米处又有一个阳角,两处阳角给下降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第一处阳角虽然是必经之路,但其略小,且下方有停足点,可跨过。
第二处阳角较大,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从瀑布里绕行的、有从另一侧无瀑布区绕行的,有轻弹跳跃而过的、有脚长跨过的、也有失脚滑下顺势而过的。之后看视频发现,相对正确的过法是:稍微进瀑布里一点,找准阳角的竖平面,双脚撑开慢慢向下移动至阳角下边缘,看一下下方岩面,然后轻弹双脚,落,踩到下一点。回看我自己的下降视频,发现虽然双脚已经移到阳角下边缘,却没能弹起和下落,而是顺势滑下的。雪山飞狐是从瀑布少的另一侧绕行过的,也是可取的方法。
五、瀑降中能不带的东西不要放在身上
这次瀑降,我们的领队长啸把7788队旗披在身上下降,结果半途由于瀑布的冲击和气流,队旗裹入8字环,卡死,无法自主解开。后来通上方保护员收紧辅助保护绳,8字环中的队旗才得以松脱。
前一次56米瀑降中,有队员因为把对讲机放在身上,致使落入潭中。
由此可知:太过宽松的衣着,飘逸的饰物,零碎的物件,不合适的手套,以及女子的长头发都要在下降之前处理好。
结论:瀑降中多余的东西不要带在身上。
六、长啸8字环卡死的处理方法简单探讨
长啸8字环卡死的位置正好在一整块非常光滑的石面,限于长啸身上所带的装备,后来是通过辅助保护绳,才得以解开队旗。
回头分析当时的现场,在等待上保护的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还可以:
①、先看清前后左右崖面情况,尤其以身体两侧的崖面为主;
②、试着进行横移;
③、在得到救援之前,尽量先行找到双脚可以适当借力的凹凸石块,稳定住。
然后作进一步问题处理。
如果有辅助保护绳,可借助解决;如果没有,可借助双脚支撑,自行解决。
现在的分析只是事后诸葛亮,当时风大瀑急,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从视频看长啸当时已经作了冷静的处理和沟通,现在的分析只是让以后去瀑降的同仁们有所借鉴,也是为了抛砖引玉,全无说教之嫌。
七、事实也证明,对于我们业余瀑降爱好者来说,多一道保护,多一份安全。
①、如果没有辅助保护绳和上方保护,长啸8字环卡死将是一个很难解的难题。
②、如果没有抓结的保护,这一次瀑降中松右手的将有生命危险。
③、如果没有下方保护,龙井潭的瀑降很难降到安全地带。
④、如果没有队友们之间的相互安全检查,瀑降中的问题和危险会更多。
八、下方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下方保护和我看了部分队员作的下方保护,现列出我觉得关键的几点:
①、不要离瀑降点太近。
距离太近,崖面如有落石等,易发生危险。
距离太近,抬头易疲劳,瀑布对观察的影响大,反而难看清形式;如果瀑降时间长,下方保护还会出现底头休息的情况。不能及时保护。所以在尾绳允许下,应适当保持距离。
②、双脚要站稳、生根。
仅仅只是拿着主绳站着看瀑降,是不正确的。瀑降下方到处湿滑,万一瀑降队友需要下方拉紧主绳应对紧急情况,保护员何以立身,何以立足,又凭什么力量去拉紧绳索?
③、注意保暖。
我是瀑降后直接做下方保护的,虽然队友飘飘给了一件干的衣服,但不防水。龙门跳瀑布高,水气量大,气流生风也大,时间又接近傍晚,我的全身湿漉漉的,加之活动量又不大,所以越站越冷。
半数以上队员完成瀑降后,我开始打喷嚏和发抖,感觉自己再做下去将会有麻烦。在征求了领队的意见和安排后,我便把主绳交给了降下来的腾蛟。接下来的瀑降队员将轮流作下方保护。
我帮一队友背了个大包爬了一趟鬼门关,出了一身汗,才感觉轻松。
感谢腾蛟的接手和领队的及时安排。
所以如果要在门龙跳下方长时间做保护,要注意防冷,一件防水衣是理智的选择。
18:45分,龙门跳瀑降全部完成。原十名瀑降队友中共九人完成,队友镭在穿越龙井河的过程中,手被黄蜂刺伤肿胀,无法握绳,被迫放弃瀑降。
我们的队友小军说,他今天洗了个76米的淋浴,难得。
简单一语,全体队友都笑了,特别开心!
队友:花农、朱富贵、医生,全程长时间的在龙门跳下方进行拍照、摄像和后勤,他们也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继龙井潭瀑降之后再次默默无闻作出贡献,在此我代表瀑降队员对他(她)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默默作出贡献的花农
无奈放弃瀑降的镭和全队的“医生”(右)
瀑降之前在山谷里拍照的“游泳的大鱼”(我)
大别山龙井河峡谷两次瀑降的重要记录如下:
1、一次瀑降人数最多。两次瀑降共达19人次。
2、全队平均年龄最大。平均年龄超过43岁。
3、单人瀑降年龄最大。我们的队友腾蛟实际年龄:58岁。我们的队友旋风也年过50。
4、第一次有女性瀑降。我们的队友:云随风动,性别:女,年龄:40,两次成功瀑降,算是又破了龙井河瀑降的记录了吧!
5、瀑降队员相对最业余。全队没有专业人士,在此次瀑降之前只进行过桥降和崖降的训练3--5次,最高速降记录不超过15米。
《龙门跳》----游泳的大鱼
飞湍激流争喧豗,
万点龙鳞谷底飞。
当时深山晚霞在,
曾照群龙凯旋归。
从龙门跳瀑布到今晚我们的扎营点老庙湾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老庙湾(即4号营地),海拔约1010米。
今天全程约10公里,行程如下:
早上6:30出发→鱼花潭→浴池→龙井潭瀑布(56米瀑降)(瀑降后午餐)→龙津河1号营地→华主屋基→龙王樽瀑布→大鹏展翅崖→龙井河2号营地(有灶台)→铁罩罩金鸡→狐狸石→鲤鱼跳龙门(76米瀑降)→鬼门关→根河队→老庙湾(扎营,有灶台,“腐败”晚餐,篝火晚会);
篝火升起来了。
老酒喝起来了。
向导也在我们南通“糯米陈”(酒)的动力下,玩起了舞蹈和山歌。
大家的兴致很高。
借着酒力露两手。
最后,疯狂的爷们儿在篝火里亮个相。
第一天,结束!
第二天: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和次峰多云尖穿越
白马尖距霍山县城90公里,在磨子潭镇境内。白马尖成山于燕山运动晚期,为花岗石山体。山峰形似白马,立地摩天,海拔1777米,为大别山的最高峰。
白马尖至今仍为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说还有金钱豹、豪猪什么的,在此次穿越中动物我是没见着一只,各类花卉植物看到不少,也非常美丽。
多云尖与白马尖遥遥相望,并称姊妹峰。山顶上常年云雾翻飞,缥缈起伏,固云:多云尖。
白马尖和多云尖山脊相连,无论站在哪个尖上,山脊之线清晰可见,原本那是一条森林防火道,现在成了游客穿越的便捷大道。
第一天、第二天大别山穿越地形参考图:
第一天、第二天大别山穿越海拔参考表:
早晨7点多从老庙湾出发,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多云尖、白马尖之旅。
我们昨天和今天走的线路属于大别山穿越中的“一号线”,即“龙井河大峡谷----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穿越”,明天我们将要走的是大别山穿越中的“三号线”,即“狼牙谷穿越”。在大别山已经开发的穿越中还有一条“二号线”即“广家河瀑布群----古城堡六万寨穿越”,不在此次我们穿越内。
三天大别山活动区域影像图:
老庙塆唯一的土房子:
昨晚我们的篝火晚会与扎营地:
老庙塆的清晨:
沿途美丽的小花。
沿途即景。
这样的武装算不算到了牙齿。
在十里长岗的一张小合影。
上午11:00,到达多云尖。就地休息,午餐。
多云尖上有一座无人留守的小寺庙:多云寺。
相传这小庙建于汉初,兴于盛唐,内藏古物,我看有点悬,大概是另有用心之人想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夸张一说。
小庙为条块石垒砌而成,石条表面刻有简单图案,刻碑、石雕、清晰可见,外形古朴而原始,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我本想进去看一看,有队员说:远方的庙,如果你不是诚心来烧香的,就不要太多打扰了。
想想还是算了。
有队员看海拔表显示此处:1735米。站在寺庙前看看周围,好像没有更高的山峰了,这1777的最高峰在哪儿?
有队员笑答:大概在庙顶之上吧!
恍然大悟,原来庙堂之高不是凡胎肉眼能见的呀!
转到寺庙侧后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见1777的白马尘了。
多云寺。
从寺庙侧旁可以清晰看到白马尖。
多云尖上的松树林。
11:35分从多云寺出发。
12:15分到达多云尖与白马尖山脊的连接点。
就地找到阴凉处调整,把装备卸下,轻装上白马尖。
12:40分,登顶。
山顶古松苍劲,视野开阔,满目翠绿,远处的风景一览无余。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主峰上有用山顶石块堆垒起来的“1777”标志,这算是国内诸多山峰顶端比较有特色的人文建筑了。
多几张不同角度的主峰照片供大家欣赏。
中间的那位就是本人了!
再来张顶峰小合影。
从白马尖可以看见去多云尖的山脊。
毕竟是最高峰,远山一览无余。
从白马尖下来,沿着溪谷一直下降,基本没有难度。
下午六点钟,我们到达风景水电站。海拔高度约:480米。
今天走了一天,大家都急于洗个澡,既然到了水电站,那自然少不了有水,无形的期待在大家的内心深处膨胀。
风景水电站的挡水大坝就在我们今晚露宿农家的山坡正下方,湖水与我们想像中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就近还无法到达湖边。
唯一可以下水的地方离露宿点有好几百米的距离,在水电站边的山谷溪流区。
水电站边虽然无法畅快的游泳,但能在流水里祛下身上的热气和汗水,大家已经非常开心了。
回复
合肥华山论剑 的帖子
有如此美的家乡,生活在其中真是让人羡慕呀!
山里的夜来得特别黑、特别寂静和清凉!
简单的晚餐大家也吃得兴致盎然。
篝火升起来的时候我和江河依然在喝酒,菜没有了,聊天成了下酒的好菜。
江河说:
“每个人来此户外群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户外’,简单又实在。”
他说他来的原因是:群里不会涉及个人隐私和利益,也从来不追究个人的背景,只注重户外的活动,而且全凭自己的兴趣,不指派、不强制。
云随风动说:
“7788户外活动,领队的费用从来不分摊,很多户外俱乐部并不是如此。”
我不太熟悉这个问题,可能7788在这方面要好些吧!但这一次瀑降,我们的领队‘长啸’的确为大家做了大量的先期工作,无私奉献了很多时间,甚至自己出钱在安全环节上增加设备,让大家使用。这怎能不让人感谢和赞美呢?
旋风说:
“群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和事,包括组织者‘生存还是毁灭’,每一次活动她都倾心倾力,不比领队轻松,费那劲儿,让人提之起敬!”
我说:
“能坐在一起喝酒的是朋友,能经历生死线的是兄弟,我们现在已是兄弟,7788户外也许就是有这么一群愿为共同爱好不记个人利益得失的好兄弟好姊妹吧!”
月亮西下躲入了山背后,篝火结束了,队员们相继进入帐篷休息。
我和江河,旋风、医生、长啸、云随风动还在喝酒聊天。
后来,只剩下我和江河。
后来,江河也睡去了,就剩下我。
再后来,所有的灯都灭了,夜的魑魅魍魉一下子亲近过来,我的身心很久没有如此的贴近大自然了,我没有一丝睡意。
山谷里就我们一个团队,群山如墨如黛,环绕着微小的我和近旁微小的帐篷;远处溪水淙淙,如筝如瑟,恰似就在耳畔流动;空气中飘逸着沁人的馨香,虽然看不到一花一草,但树木的浓绿、花草的芬芳仿佛就在我的鼻前唇边。我知道,只要我在这里,它们就会永远在我身旁;只要我不远走,它们就会一直和我相伴。
难得的青山环抱,绿水相陪,我怎舍得躲进帐篷去睡。
我用两张条凳拼起一张简易的“床”,轻轻的躺上去,灿烂的星河在我面前无限的展开。
映象中欣赏最美的一次星空距今也有十年了,那还是在遥远的边疆,白哈巴。那一次我认识了美丽的“仙后座”,因为她有个漂亮的“W”外形,恰似哈萨克姑娘的连衣裙褶边,那是“wife”的第一个字母。那时我的“W”她在天上,我地上。
此时此刻,躺在条凳上,我努力在万点繁星里寻找那个漂亮的“W”,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也许是限于山谷星空的范围,也许还有一个原因:我的“W”她早已不在天上了。
如今:她在家里,我在这里。
时间再往前推,好像十多年前有一个“狮子座流星雨”,号称“世纪流星雨之王”,那时我的屋顶花园初成。我也是躺在凳子上,裹着棉大衣在花园里守了一夜,原以为会看到壮观的流星如雨一般,结果只看到了两颗,其中一颗貌似朝我的脑袋顶上飞来,还以为要打到我呢,吓得我从凳子上一咕噜坐起,回头想想也真可笑。
这样的时光,已经随同当初的流星和许愿一起消逝在时间的背影里了,而今,有的只是回放,难再拥有。
天空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闪烁而过,可能是空气折射的原因,我总觉得飞机不是在以直线飞行,而是如涟漪般弯弯前行。
在我不知不觉中,萤火虫也出来跳舞了。以浓黑的大山为背景,萤火虫儿仿佛细小的蓝色精灵,它的舞蹈,幽微而宁静。它的亮度和天上的星星差不多,如果它在空中停留不动,我一定以为它是遥远银河里的一颗星星;而它一闪一烁的亮度又和天上的飞机差不多,如果它在我眼前如涟漪般弯弯飞行的话,我一定以为它是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的航班,上面正坐着穿越星空的人,机场有人在等呀,家里有人在盼!
时间似乎已经停止了,天空有星星闪烁,有飞机闪烁,有萤火虫儿闪烁,真不想分清它们,管它们谁是谁吧,反正穹窿如舞台,它们在表演!
23:58分,帐篷里突然传来第一声呼噜声,着实吓了我一跳,也不知是谁开的这个头,接下来的情况更让我惊讶,因为那第一声呼噜仿佛是交响乐的序曲,此起彼伏的演奏将在起奏声后连绵不绝。
我心暗笑:有乐池伴奏,有舞台表演,这下全了!
就让天作被,地做床吧,我就此睡去,管它表演到哪儿,演奏到何时!
这就是上文中的星座
今天全程约21公里,直至下午两点多才有水源,行程如下:
上午7:00老庙湾出发→好汉坡→仙人门→十里长岗→拳打井→多云尖、多云寺(路餐)→白马尖(1777米)→黑桃园→马家河十二队→风景水电站(扎营)
第二天结束。
第三天 裸石与裸体的碧玉舞
----迤逦的狼牙谷穿越
回复
云随风动1536 的帖子
回复
云随风动1536 的帖子
队友富贵要借此地感谢所有大别山瀑降与穿越的队友,她说:
“现在我水也玩过了,山也爬过了,兄弟们的关照我都照单全收了,在贴子里特意谢谢大家一下。”
《前言》
此次大别山瀑降是一次崭新尝试和突破,也是所有参加成员的一次飞越。
以下行文将是技术贴与游记贴并行,顺带整理总结了一下速降基础知识,文中或有欠缺及不合章法之处,还望指教!
本文精彩将逐步展现!
对于技术没有兴趣的,可直接看第三页26楼开始的瀑降照片。
第二天的大别山主峰穿越纪行从第十三页开始。
第三天,迤逦的狼牙谷穿越(记裸石与裸体的碧玉舞)从第十七页开始。
看了后记得要顶哟,楼主是很辛苦的!
***********************************************************************************
《当时夕阳在,曾照凯旋归》
我很崇拜一个圣贤:
别人都为躲避战乱逃进关内,他却孤身到关外,游历“居庸三关”;
新婚之夜,别人洞房花烛,他却跑到道观,与道士彻夜畅谈;
被谪蛮荒之地,别人客丧异乡,他却迎来人生的光辉,教化万方,怡然处之;
他天生是个读书人,偏偏要上战场,结果却是天然的将帅,战无不胜数十年;
他立志说:“要做圣人”,结果未到不惑之年,即已成功;
他就是明朝中叶的王阳明。
他有志向,且高远;有爱好,不同寻常;不为世故累,不为困难屈;知行合一,成已亦成人。
我们这次7788大别山团队的成员加起来也比不了圣人,但圣人以上的一些特点却正是我们团队的特点,也正是我们大别山瀑降能顺利成行并凯旋而归的主要原因。
大别山主峰地理位置:
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东西长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0公里,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在1500米左右,最高峰海拔1777米。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也分开了古时的吴国和楚国,使得其南北两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大有差别,所以传说“大别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大别山山地多断层和断块,地形复杂,谷深坡陡,在地质构造基础上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在气候上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大别山,深藏了他独有的天然瀑布资源和峡谷风光,它的清泉、潺溪、幽潭、跌瀑、峡谷、断壁、悬崖、奇石和高峰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这也正是我们7788户外群此次选择深入大别山进行瀑降和穿越的原因。
后来,在我们的瀑降和穿越中,零距离幽会了大别山里的美景。它林深而景异,水幽而潭碧,但又不失陡坡、刃壁、飞瀑和激流的刺激。
精彩之致,不枉此行。
大别山风景:
此次深入大别山,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二次瀑降、一次崖降,以及龙井河峡谷、大别山主峰、狼牙谷的三线穿越,共分三天完成,其中主要的难度就是瀑降。
这一次大别山瀑降成员都是业余人员,为了这一次瀑降成功,我们先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请户外专家授课、桥降训练、南通市黄泥山小崖降的训练,队友们基本掌握了速降的一些常规知识和操作方法。
大别山速降图片:
速降是由登山派生而来,勇敢的登山者们遇水而涉,逢崖而降,逢岩而攀,其中的探险下撤保护技术就逐渐演化成一项单独的运动项目----速降。
速降的基本装备有:安全头盔、安全带、主锁、8字环、静力绳、手套等。
速降装备一:
安全头盔:是必不可少的防护装备,下降途中落下的任何一块石头,都有可能给光脑袋造成致命伤。
安全带:速降时使用的一般是坐式安全带,由腰带和绑在两侧大腿根的腿带构成。穿戴时要注意理顺及调整好松紧。另外,系安全带时切记打反扣,即带子系好后沿反方向穿回并打结,以防中途带子松开脱落。
速降装备二:
主锁:大都呈“D”形,材料非常坚固,一般可承受3吨以上的拉力和1吨以上的冲力,上刻有受力标示,如“30KN”相当于3000公斤左右。主锁主要起连接作用,通常 和8字环等上升下降器连接,还可连接扁带、静力绳、安全带等。丝扣主锁在连接完毕时一定要把主锁丝扣闭合,同时在丝扣拧到头之后要反向松半圈,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打开主锁,以防受力后锁死。
8字环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通过绳子在8字环中穿梭形成的8个点来增大摩擦,控制下降速度。在收放8字环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环体出现裂纹,哪怕再细小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静力绳:绳子主要有动力绳和静力绳两大类,其中静力绳的延展性近似0,一般被用作路线绳,及探洞、溯溪、速降等。动力绳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够依靠伸缩来吸收坠落产生的冲力,在有动力冲坠可能性的项目中,一定要用动力绳,如攀岩、登山、蹦极等。瀑降运动中主要使用是有防水性的静力绳。
手套:速降中两处会产生非常大的热量,一处是8字环,一处是手握绳索处,均为摩擦发热。所以一副手套是必不可少的。下降时切记握绳时要远离8字环,以防手套卷进8字环发生危险。
以上也是我们这次速降使用的主要装备,实际速降装备林林总总,此处不展开说了。
速降的基本方法是:
1、静力绳一头在高点固定,即架设保护站。
2、静力绳另一头自由垂直放到底。
3、在起始下降点,静力绳与8字环通过一定的方法相连。
4、然后人身体通过安全带主锁等和8字环相连。
5、最后利用自重和右手的松、放静力绳,让身体徐徐下降至底。
速降的基本技术要点:
1、右手位于右腰后下侧,位置基本固定,通过控制绳索掌握下降速度及落点。
2、右手放松绳索,8字环及与8字环相连的身体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绳索匀速下降。
3、右手握紧绳索,身体停止下降。
4、下降过程中上体与绳索尽量保持平行。
5、双脚要分开,比肩宽,。
6、双腿尽量伸直,尽量与崖壁成大角度,或微曲蹬在岩壁上。
7、在崖壁上找准落脚点,一步步下移,除了脚,身体任何部位尽量不要与岩壁接触。
速降图示:
速降实例图:
大别山队友“小军”准备下降例图:
回复
生存还是毁灭 的帖子
努力吧,再等几楼,到瀑降的时候发!
8字环带抓结保护的速降方式:
我们这次大别山速降将以8字环带抓结保护的方式进行。
抓结保护是速降中自主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简单易行。
我对抓结的定义是:抓结是按顺序绕在主绳上的辅绳,并通过主锁与安全带连接,在下降中防止双手脱离主绳而引起的滑坠,起辅助保护作用。
抓结的制作图:
大别山瀑降队员正在打抓结:
打好的抓结:
速降的安全注意点:
1、防烫伤。8字环在速降时遭遇静力绳的大力高速摩擦,会发烫,所以速降者一定要戴手套,既保护双手不被拉伤,也防止烫伤。
2、防绞发。女生速降一定要把头发束起来,切不可披头散发,因为速降过程中有头发缠进锁扣的危险。
3、防空翻。速降时,要保持身体重心稳定于腰间,手不可低过脚,那样重心悬空,容易空翻,也易使身体撞击崖壁受伤。
4、打反扣。速降的安全带每一个结扣处都要打反扣,以防系带滑落。另外系坐式安全带最好留出一个手掌插入的空隙,这样下降时腰和腿比较舒适,不易酸痛。
5、防主锁横向受力。主锁横向受力将使其承受的拉力大大减少,危险系数成倍增加。
6、右手绝对禁止离开主绳。右手下降中,右手可以说是“下降中的生命之手”,虽然我们有抓结保护,但还是要禁止右手离开主绳,下降中右手要与绳子连在一起是最基本的速降认识。
安全演示图片:
下降始右手不离抓结和主绳,大别山队员腾蛟的正确抓握姿势:
容易空翻的动作:
学会速降是瀑降的前提。
瀑降(也称溪降)运动是1996年由法国抢险家介绍至我国的,其和崖降、桥降等等,统称为速降,是一项非常年轻的运动。由于长期被瀑布冲刷的石头很滑,长满青苔,再加上溪水对下降者的冲击,会影响判断力,所以瀑降比普通的岩壁下降更富变化,更有挑战性,对参加者的心理和技术要求更高。
我对瀑降的理解是:在瀑布高点单人通过绳索等简单设备安全下降至瀑布底的运动,简单点说就是一种“沿绳下降的技术运动”。
上面的一些知识将是在我们这次大别山瀑降中要用到的,大鱼(我)博采众长,图文并茂的适当作了总结。
下面如有重复的地方不赘述。
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就让我们进行第一天的行程吧!
第一天:龙井峡穿越 & 瀑降
7788大别山活动人员名单如下:长啸(领队)、游泳的大鱼(我)、旋风、悬、雪山飞狐、腾蛟、江河、衣炔飘飘、镭、花农、医生、云随风动女女、朱富贵【女。
总共13人。其中除朱富贵和花农负责全程摄像和拍照的无私奉献,医生负责全队的医疗保障外,其它10人员都将准备瀑降。
大别山成员唯一的全家福(队友提供)。
从江苏南通市出发,经过8个小时的车程,凌晨4点,我们一行13人到达大别山堆谷山心愿农家蔡向导家。就地休整。
堆谷山农家乐
时间还早,部分队员就地养精蓄锐。
早晨五点,大别山的太阳从远黛之颠喷薄而出,朝霞满天,红艳如画。坐车的疲劳被眼前的景致一扫而光,13位勇士在霞光里露出了豪情本色!
原计划早晨七点用早餐,六点未到,大家就已经急不可待的享用早餐了。
早吃完早出发。
龙井峡谷大门,收费90,可打到6折。
队友旋风
早晨七点多钟,我们就已经来到龙井河下游的第一个瀑布:龙井潭瀑布。
人尚未走近,飞流激石的声音早以入耳,临近瀑布,奔腾的水雾更是扑面而来。让人见之心情激动,情绪高涨。
此处海拔约700米,就是我们今天要征服的第一条飞瀑。
龙井潭瀑布,高56米,四季不涸,水量丰沛时,声振山谷,百米内水雾湿衫,龙井河大峡谷也因此潭得名。当地人说此潭“四两蚕丝不见底”,开始我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写这篇文章时才突然想通,原来是:由蚕丝绕成的四两重的线放下潭,都探不到底。可见龙井潭深不见底,内有暗河外通。
龙井潭瀑布全景
龙井峡谷
瀑布上游水口
穿过雪花飞溅的瀑布,从高悬的激流中徐徐而下,在虹与霓的色彩里升华。这也许是很多人面对瀑布的幻想,今天,我们将把那遥远的幻想将变成现实。
向导说,如果天气晴朗,上午九点钟至十二点之间将现彩虹。更有强人说,如果从瀑布里向外看彩虹,那种体验绝无仅有。
不管最后的体验如何,一切正在进行。
这是约上午8点出现的彩虹
瀑降口,在左手瀑布边缘。
队友在观察瀑降立面,研究方案。
我们的所带的瀑降装备如下:
1、100米静力绳2根。都是10.5毫米。其中一根为下降主绳,另一根用作辅助保护绳,也与下降的安全带相连。此次有10名下降队友,我们的装备只有两套,所以辅助静力绳的另一个作用是把下降的装备拉上来,给后面的人使用。
2、抓结2 根。我们是用6毫米的辅绳做的抓结,绕主绳的转数是4圈。实际使用中4圈有点偏紧,可能做个3圈的抓结更好,这一点要先行进行安全试验,这次只能安既定设计进行。这里把抓结单独列出,是因为抓结在业余瀑降中非常重要,甚至非用不可。
3、专业安全头盔4顶、坐式安全带2根、主锁12把、八字环4把、60cm扁带4条、1.2米扁带6条、上升器一个、确保器(猪鼻子)一个、对讲机4台、手套护肘护膝。
在后来的使用中发现,八字环有多余,上升器未使用,猪鼻子未使用、主锁不够,扁带也紧张,对讲机非常重要。在瀑降中如果上中下靠喊,没人听得见。
建议:主锁要多带几个,扁带也要多带,长度适当加长,或者带些长短不一的辅助保护绳。
各项装备图:
队友小军与100米静力绳在瀑布口
下降前的准备
7788大别山速降现场人员司职参考表
岗位名称上方下方备注安全员长啸游泳的大鱼上方负责保护站设立,人员降前安全检查等;下方负责下降安全指挥。(腾蛟)(医生)保护员小军、江河雪山飞狐上方负责保护绳放、收;下方负责保护绳控制、拉紧保护、引导下降等。(旋风、镭)(笑鱼)影像记录云随风动(视频花絮、照片)花农(全程视频)朱富贵(照片)安全区域站稳时拍摄,走动时不拍,注意安全医疗保障医生
(感谢领队长啸提供)
为了本次活动的安全和顺利,理论上我们每一个下降队友将有4个保护点:
1、八字环及手抓主绳的自我保护
2、抓结制动保护
3、下方保护人员对主绳的紧急制动保护
4、上方保护员对辅助保护绳的控制保护。
队友(从前到后):花农、朱富贵、云随风动、雪山飞狐、腾蛟
下降区域
下方保护(游泳的大鱼)
8字环穿绳正确的、抓结完毕,队友镭在作瀑降前准备。
上方保护员在协助队友之前要做好自己保护。
上方保护、辅助静力绳,准备下降队友。(此刻辅助绳正在拉装备上来)
下面发一组龙井潭瀑降的给力图片,照顾一下悦图的驴友,相关技术问题的分析此之后再写。
腾蛟56米瀑降。
腾蛟老师,58岁,创龙井峡谷瀑降年龄最大的纪录。
腾蛟说:“在瀑布底真的很困难,激流冲击着全身,几乎无法控制自己,这一刻,不经历不会懂得。”
他还特意对我说了声”谢谢“,这么一个前辈级人物的感谢,让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接受,瀑降中的人才是强者,作为一个团队的下方保护,我只不过尽了应尽的责任。换作谁,都会如此的,无需感谢!
与腾蛟为伍,可知人的身体和心灵是游离于年龄之外的世界,只要有追求并坚持,生活从此会改变模样。
江河56米瀑降中。
队友小军56米瀑降。
小军下降的到瀑底后,对我大喊,要从潭中游上来。
潭水又冷又深不见底,小军的身上有装备和绳索,但他还是游了。
到达潭边后,潭边湿滑像抹了油,小军自己根本无法上来,只能在水里使劲的支撑着,才不至于被绳索和装备重拖下深潭。
在下方保护的协助下,小军终于爬上岩石安全点。
瀑降结束后,回望刚才在瀑布深潭中惊心的一幕,小军笑了。对一个年近50的勇士来说,不知他的笑中包含着怎样复杂的心情。
衣袂飘飘56米瀑降。
衣袂飘飘几乎算是瀑降队中的高级替补,在瀑降队伍临出发前的几天加入,只进行了一、两次桥降训练。
原本就是强人,所以敢为一般人所不为,虽然他早已年过不惑,但其身手和瀑降中的表现,不能不让人竖拇指!
队友镭的56米瀑降。
镭下降完成后正在把装备放到包里。
雪山飞狐56米瀑降。
队友旋风56米瀑降
旋风,年过半百,擅长于器械、长跑、羽毛球、自行车、游泳......,在各项运动上,他都希望自己是最强的。
虽然他不是老师,但如果有人叫他老师他会欣然接受,问他为什么不谦虚些,他爽快的说:“做人那么虚假干什么,他请教的方面我的确比他强,称我老师也不为过,没什么好谦虚的,而且我也实实在在教的。”
队友们都称赞他一身筋骨结实有力, 他总是说:“现在不行了,早几年那肌肉的尺寸才叫好。”
与旋风为伍,可知这是一个充满运动的不老世界。
云随风动在56米瀑降中。
云随风动,中年知性女人,是瀑降里的唯一女性,却胜过一般男子,她的加入也给大别山龙井峡的瀑降创了新的纪录。
云随的玩笑话:“我要玩户外,就要和最强的人一起,不然没意思。”
旋风和我都认为:“云随很强,在女人堆里少之少见。”
云随,户外的挑战因为有你而变得多彩,户外的舞台也因为有你而变得丰富。
长啸在56米瀑降中。
长啸,我们的领队,一个极其负责的人,他的辛苦和认真是这一次大别山瀑降成功的重要保证。
为了这次瀑降他甚至自己出钱购置了部分装备。队友们要求分摊,他却憨然一笑说:“我已经喜欢上这项运动了,我以后还要用的,没关系!”
“有追求才会舍得付出”,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有理想的人是值得人尊敬的原因。
至此,56米龙井潭的瀑降结束。
时间正值中午,一高兴,我跳到潭水里游了一小圈。结果发现,想爬上潭岸好困难,潭边太滑太滑,我费了大劲并在手上有手套的情况下才上得来。所以得一结论:不建议驴友跳下潭水游泳。
照片欣赏暂告一段落,下面重回技术的探讨。
龙井潭瀑降保护站设立的要点和问题:
1、由于龙井潭瀑降的网上资料不多,在选择架设保护站点时,我们首先是依据向导提供的位置,结果当我们费力在斜坡的密林里将保护站做好时,瀑布下方的江河发现下降点与瀑布竟然有七、八米的距离,实际下降将只是崖降。及时沟通后,我们在错误站点的下方,也就是在瀑布口几米的范围内找到重设保护站的正确点,从下方往上看,是在瀑布的左边一点点。(这一小小的重复动作,不经意间浪费了我们一个多小时。)
2、瀑布口地形倾斜,石面光滑,不可聚集,瀑降区只允许架设站点人员行动,避免出现挤碰跌倒、坠落的事故。
3、设站人员必须先用扁带或安全绳将自己保护在结实的树干上。
4、瀑降点地形复杂,无粗大树木,主降点我们做的是3点保护站,辅助保护绳做的是2点保护站,上方保护员另寻保护点。
5、基于第四点,我们的扁带和主锁都出现紧缺。
56米龙井潭瀑降中的要点、问题和经验总结:
1、阳角与主绳的安全。瀑降起始点大约三米处有一小阳角,主绳在使用中要注意随时检查,并及时切换。我们的领队长啸在下降间隙就两次检查过主绳,切换了接触点,极大的保证了主绳安全。
2、瀑降收尾阶段难度大。龙井潭瀑降,除了一般瀑降的特点外,其关键的难点在收尾阶段,收尾处石面坡度大、特别圆润湿滑、很难立脚,瀑布又正在头顶,潭水深,单靠个人难平稳降落到安全点,下方保护员的倾力协助非常重要。
3、下方保护注意自身安全。下方保护员立脚非常困难,在瀑布正下方右侧三、四米的石缝间有少量可供立足借力的地方,可协助下降队友到安全地带。协助时,下方保护员要注意自身安全,我们一个队友在下方做保护时就不甚滑倒,相机也因此泡水报废。
4、要横穿瀑布到安全点。下降后,可以到安全地带的路径只有两条,一条是从潭水里游上来,一条是从瀑布里穿过来。相比较而言,从瀑布里横穿要实际些。
5、横穿瀑布的正确做法。(抛砖引玉)
下降后若从瀑布里穿过,相对正确的做法是:
①少松一点8字环上面的主绳,要不然脚下打滑上方没有拉力,容易摔倒;
②多松些抓结与8字环之间的主绳,留出适量的绳距以便灵活的作横向移动;
③或者干脆把抓结解掉(解掉抓结对下降队友的素质和下方保护素质要求相应变高);
④靠左右手慢慢松主绳和下方保护员的协助拖拉,到安全点;
我们这次瀑降中,很多队友是靠下方保护的硬拉才到安全点的,双方都累,也危险。
6、游泳降落的问题分析。小军从潭里想游泳上来,事实证明,也许行得通但不可取。首先,在有主绳和辅绳连接身体的情况下,很难游动向前,如果去掉主辅绳,安全很难保证;其次,即使游到潭边,有装备在身的情况下,单靠自己根本无法上来,因为潭边非常湿滑,手脚几乎没有可以借力的地方,只能浸在潭里等待救援;第三,潭水阴冷,容易失温。
7、对下方保护员的要求。在下降中与瀑布完全接触的多少和下方保护员对主绳的控制方向有一定的关系。下方保护员的控制和保护范围因此被无形扩大,几乎涵盖半个潭,所以下方保护不但要身体灵活,平衡性好,力量大,还必须会游泳。
8、辅助保护绳的问题。上方保护看不到下降过程,我第一个下降时,辅助绳在我下降到一半时就几乎全部放到潭底,已经起不到保护作用。这一问题后来虽及时得到纠正,但做得仍不够。主要问题是上方和下方在瀑布声里对话困难;其次缺乏经验,对辅绳因自重滑坠的力度与速度掌握不到位。
9、从潭底拉装备到瀑布顶的要点。在用辅绳拉装备到瀑布顶时,装备之间一定要互相连接并用厚实袋子装好,避免八字环、主锁等重要设备与崖壁硬碰。辅绳不但要与袋子相连,还要与装备相连,避免袋子破了,装备也随之落水。
10、相关设备要求。如果下降队员有一顶内嵌双向通话耳麦的防水式安全头盔就好了!我们的“镭”,就不会因为与下方保护沟通困难而在穿过瀑布时被激流甩在石壁上,搞破了手臂!
11、瀑降之前一定清空身上所有多余东西。这次我们的雪山飞狐把一台对讲机别在身上,在准备瀑降穿安全带时,对讲机不慎落进溪流,随瀑布摔到深潭里,真是可惜,也是教训。
龙井潭瀑降我们到中午12点完全结束。
全队原计划准备瀑降的十人全部顺利完成。
另一个角度的龙井潭瀑布
56米瀑降的成功,无疑等于给所有的队友打了一针强心剂,在瀑布口的溪流边,大家享用完午餐,补充了能量,就向着另一个更高的目标----76米龙门跳瀑布前进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13:10离开龙井潭瀑布,一边欣赏着龙井峡谷的幽美,一边向着龙门跳瀑布前进。
峡谷即景
途中即景!
下午两点半,侧身过了这道石壁,就到了达鬼门关的山脚下。
从这个山脚到山脊就是传说中的鬼门关,百米落差几乎是垂直的攀登。
大家有点累,就地先休息休息吧!
大家临溪而坐,一边休息,一边欣赏眼前的小潭幽石。
过了一会儿,有队友在侧边不远处兴奋的大声呼喊。有什么值得他们如此兴奋和招唤......?
一定是有什么重大发现。
平行转过一道山壁,我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
一条雪白的瀑布从高空飘逸而下,两旁崖壁高耸,树木青翠,水流冲击形成的气浪与水丝,让我倍感凉爽和舒服,刚
才的疲劳一扫而光。
这就是76米的龙门跳(鲤鱼跳龙门)瀑布,海拔约950米,是龙井河峡谷最大、最美、最壮观的一个大瀑布,被深深的藏在这道很窄的山谷里,她迎面被两道山岩壁拦住,天然形成一道“U”字门,如果不细心,还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据说夏秋天气晴好,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磅礴的雾气在潭水中会显出七色彩环,可惜我们现在已过了传说中的好时点,虽如此大家还是啧啧赞叹,更是跃跃欲试。
我们首先将进行的是40多米的崖降,向导带我们攀爬到谷底与瀑布顶(即鬼门关附近)中间的一个位置,并肯定说这就是以前的崖降点。
这个所谓的崖降点三五个人站着就显得非常挤了,我们做保护站、放绳的过程中都出现不少的困难,下方提醒说绳子根本放不下去,太多崖壁灌丛。后来旋风在有保护的情况下作了适当的探路,也发现无法下降,在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此崖降点放弃,时间也在不知觉中接近下午四点。
就现场观察,周围好像也找不到一个真正合适的崖降点,也许真正的40米崖降点不在鬼门关上下。关于这一个问题我们的向导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还请江湖高手指点迷津。
为了把宝贵的剩余时间和精力放到龙门跳的瀑降中,队友们一致同意放弃崖降。
从龙门跳谷底到瀑布顶端有百米,基本是直上直下,手脚并用。这一段距离坡度有75度到85度之多,很险要,当地人说此地连鬼都怕,故名鬼门关。这是龙井河大峡谷到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必经之路。当爬到山脊顶后,再委身穿过不足一人大小的石洞门,才算过了鬼门关。
虽然此段难度高,为了抓紧时间,队友们还是背起背包和所有装备,快速完成。大家已忘记攀爬的困难和危险,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将开始的76米瀑降上了。
16:00,我们开始在76米的龙门跳瀑降点附近架设保护站和保护员保护点。
龙门跳瀑降点位置清晰,保护站的设立点也很清楚。
主站点是一棵碗口粗的树,我们依然做两点保护,但第二棵可作为保护点的树远了,所以又致使扁带紧张。
也许只要确定主站点大树牢固,设立一个保护点也就可以达到完全保护的目的,但是我认为:养成至少两点保护的习惯,应该是户外速降的好习惯。
龙门跳下降点与保护站点的距离很长,可能有三至五米,这正好可以让队友在相对安全的地形下完成下降前的一切准备和检查。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但问题和困难却在正直开始下降的时候不断涌现。
先发瀑降图片以悦目。
腾蛟76米瀑降。
衣袂飘飘76米瀑降。
小军76米瀑降。
江河76米瀑降。
旋风76米瀑降。
雪山飞狐76米瀑降。
游泳的大鱼76米瀑降。
云随风动76米瀑降。
长啸的76米瀑降。
下面进入技术分析,图片也将作相应处理(与之前的技术图片作相同处理)。
龙门跳瀑降中的问题和经验(共八点):
一、瀑降起始阶段难度大
龙门跳瀑降的最大难点在起始阶段,大概水平面一、二米,上下十米的距离。
瀑降起降点是一个圆弧角,表面潮湿光滑,很多在此出现滑倒、侧滑,失重,看似平整的圆角其实暗藏危险。正确的下降方法是:
①、双脚平行撑开,与崖面尽量成大角度;
②、随着下降,身体重心往后,放到腰臀部,双脚只起支点作用;
③、双脚在弧面上慢慢滑动向下,脚底尽量不要离开崖面。
在起始段,凡出现用单脚支撑崖面,且重心又在腿部的,大都侧滑和滑倒。比较明显有:衣袂飘飘、腾蛟、雪山飞狐、江河、旋风、云随风动,做得最好的是领队:长啸。
二、成也抓结,难也抓结----抓结相关问题
1:由于瀑布高,湿水后的绳索产生非常大的自重,这使得用抓结下降时,往后移动抓结普遍困难。即使从保护站到下降点这段水平的三、五米距离,往后移抓结也费力。这使得部分队友把注意力放到移抓结上,而忽略脚下的岩面。这一点,对准备去此瀑降的人员要有准备,不要顾此失彼。
2:部分队友的抓结非常难以往后推移,除绳子自重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抓结的抓点太靠前,没有固定放到腰部往后的位置,并且在主绳移动过程中右手出现随抓结一起往前送绳情况。此现象最明显的是:云随风动、飘飘。而抓结握点最好的是:腾姣、长啸。
3:飘飘在半空中出现了抓结抓死的现象,后来他双手握住抓结,用非常大的力向下压,才使得抓结松动下移。飘飘高大魁梧,当时的情况若换成一个力量小的女子,按照飘飘的方法,可能无法使抓结下移。
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抓结抓死,正确的做法是:
①、左手握紧抓结与8字环间的主绳并适当靠近8字环;
②、然后左手用力向下拉绳,这样8字环的制动受力点就会从抓结暗移至左手握绳点;
③、右手松开,并观察一下抓结;
④、若抓结无特殊情况,右手把抓结往下捋,只要抓结能移动一点,再往下移动就很容易了。
4:后来有一次在和群友“行天”的聊天中,行天说如果抓结做在8字环的上面,卡的可能性要小点,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如果抓结在8字环上部,我觉得双手需要协同操作,而抓结在8字环的下部,虽然一般也要求双手操作,其实单用右手可完成操作,左手是可以解放出来的。两种抓结方法各有利弊。我愚钝的认为,如果是悬空速降,行天说的方法更好些;如果是瀑降或岩壁很复杂的崖降,下手抓结的方法可能更好些。
三、生命之手不能松
在下降中,有些队友的右手竟然脱开抓结和主绳,究其原委,大都是因身体滑倒,在失去平衡时右手下意识的松掉抓结和主绳去支撑岩面。队友衣袂飘飘、雪山飞狐在右侧滑后,用右肘和膝盖支撑了身体,右手始终没有离开主绳,难得的好意识!
在用“8”字环右手握绳下降法中,右手是生命之手。虽然我们此次瀑降有多重保护,但培养右手与主绳的始终连接,直至下降结束的好习惯是速降的基本意识之一。
四、阳角的考验在于技术和判断
龙门跳下降点下方约三米处有一阳角,此阳角下方约五、六米处又有一个阳角,两处阳角给下降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第一处阳角虽然是必经之路,但其略小,且下方有停足点,可跨过。
第二处阳角较大,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从瀑布里绕行的、有从另一侧无瀑布区绕行的,有轻弹跳跃而过的、有脚长跨过的、也有失脚滑下顺势而过的。之后看视频发现,相对正确的过法是:稍微进瀑布里一点,找准阳角的竖平面,双脚撑开慢慢向下移动至阳角下边缘,看一下下方岩面,然后轻弹双脚,落,踩到下一点。回看我自己的下降视频,发现虽然双脚已经移到阳角下边缘,却没能弹起和下落,而是顺势滑下的。雪山飞狐是从瀑布少的另一侧绕行过的,也是可取的方法。
五、瀑降中能不带的东西不要放在身上
这次瀑降,我们的领队长啸把7788队旗披在身上下降,结果半途由于瀑布的冲击和气流,队旗裹入8字环,卡死,无法自主解开。后来通上方保护员收紧辅助保护绳,8字环中的队旗才得以松脱。
前一次56米瀑降中,有队员因为把对讲机放在身上,致使落入潭中。
由此可知:太过宽松的衣着,飘逸的饰物,零碎的物件,不合适的手套,以及女子的长头发都要在下降之前处理好。
结论:瀑降中多余的东西不要带在身上。
六、长啸8字环卡死的处理方法简单探讨
长啸8字环卡死的位置正好在一整块非常光滑的石面,限于长啸身上所带的装备,后来是通过辅助保护绳,才得以解开队旗。
回头分析当时的现场,在等待上保护的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还可以:
①、先看清前后左右崖面情况,尤其以身体两侧的崖面为主;
②、试着进行横移;
③、在得到救援之前,尽量先行找到双脚可以适当借力的凹凸石块,稳定住。
然后作进一步问题处理。
如果有辅助保护绳,可借助解决;如果没有,可借助双脚支撑,自行解决。
现在的分析只是事后诸葛亮,当时风大瀑急,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从视频看长啸当时已经作了冷静的处理和沟通,现在的分析只是让以后去瀑降的同仁们有所借鉴,也是为了抛砖引玉,全无说教之嫌。
七、事实也证明,对于我们业余瀑降爱好者来说,多一道保护,多一份安全。
①、如果没有辅助保护绳和上方保护,长啸8字环卡死将是一个很难解的难题。
②、如果没有抓结的保护,这一次瀑降中松右手的将有生命危险。
③、如果没有下方保护,龙井潭的瀑降很难降到安全地带。
④、如果没有队友们之间的相互安全检查,瀑降中的问题和危险会更多。
八、下方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下方保护和我看了部分队员作的下方保护,现列出我觉得关键的几点:
①、不要离瀑降点太近。
距离太近,崖面如有落石等,易发生危险。
距离太近,抬头易疲劳,瀑布对观察的影响大,反而难看清形式;如果瀑降时间长,下方保护还会出现底头休息的情况。不能及时保护。所以在尾绳允许下,应适当保持距离。
②、双脚要站稳、生根。
仅仅只是拿着主绳站着看瀑降,是不正确的。瀑降下方到处湿滑,万一瀑降队友需要下方拉紧主绳应对紧急情况,保护员何以立身,何以立足,又凭什么力量去拉紧绳索?
③、注意保暖。
我是瀑降后直接做下方保护的,虽然队友飘飘给了一件干的衣服,但不防水。龙门跳瀑布高,水气量大,气流生风也大,时间又接近傍晚,我的全身湿漉漉的,加之活动量又不大,所以越站越冷。
半数以上队员完成瀑降后,我开始打喷嚏和发抖,感觉自己再做下去将会有麻烦。在征求了领队的意见和安排后,我便把主绳交给了降下来的腾蛟。接下来的瀑降队员将轮流作下方保护。
我帮一队友背了个大包爬了一趟鬼门关,出了一身汗,才感觉轻松。
感谢腾蛟的接手和领队的及时安排。
所以如果要在门龙跳下方长时间做保护,要注意防冷,一件防水衣是理智的选择。
18:45分,龙门跳瀑降全部完成。原十名瀑降队友中共九人完成,队友镭在穿越龙井河的过程中,手被黄蜂刺伤肿胀,无法握绳,被迫放弃瀑降。
我们的队友小军说,他今天洗了个76米的淋浴,难得。
简单一语,全体队友都笑了,特别开心!
队友:花农、朱富贵、医生,全程长时间的在龙门跳下方进行拍照、摄像和后勤,他们也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继龙井潭瀑降之后再次默默无闻作出贡献,在此我代表瀑降队员对他(她)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默默作出贡献的花农
无奈放弃瀑降的镭和全队的“医生”(右)
瀑降之前在山谷里拍照的“游泳的大鱼”(我)
大别山龙井河峡谷两次瀑降的重要记录如下:
1、一次瀑降人数最多。两次瀑降共达19人次。
2、全队平均年龄最大。平均年龄超过43岁。
3、单人瀑降年龄最大。我们的队友腾蛟实际年龄:58岁。我们的队友旋风也年过50。
4、第一次有女性瀑降。我们的队友:云随风动,性别:女,年龄:40,两次成功瀑降,算是又破了龙井河瀑降的记录了吧!
5、瀑降队员相对最业余。全队没有专业人士,在此次瀑降之前只进行过桥降和崖降的训练3--5次,最高速降记录不超过15米。
《龙门跳》----游泳的大鱼
飞湍激流争喧豗,
万点龙鳞谷底飞。
当时深山晚霞在,
曾照群龙凯旋归。
从龙门跳瀑布到今晚我们的扎营点老庙湾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老庙湾(即4号营地),海拔约1010米。
今天全程约10公里,行程如下:
早上6:30出发→鱼花潭→浴池→龙井潭瀑布(56米瀑降)(瀑降后午餐)→龙津河1号营地→华主屋基→龙王樽瀑布→大鹏展翅崖→龙井河2号营地(有灶台)→铁罩罩金鸡→狐狸石→鲤鱼跳龙门(76米瀑降)→鬼门关→根河队→老庙湾(扎营,有灶台,“腐败”晚餐,篝火晚会);
篝火升起来了。
老酒喝起来了。
向导也在我们南通“糯米陈”(酒)的动力下,玩起了舞蹈和山歌。
大家的兴致很高。
借着酒力露两手。
最后,疯狂的爷们儿在篝火里亮个相。
第一天,结束!
第二天: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和次峰多云尖穿越
白马尖距霍山县城90公里,在磨子潭镇境内。白马尖成山于燕山运动晚期,为花岗石山体。山峰形似白马,立地摩天,海拔1777米,为大别山的最高峰。
白马尖至今仍为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说还有金钱豹、豪猪什么的,在此次穿越中动物我是没见着一只,各类花卉植物看到不少,也非常美丽。
多云尖与白马尖遥遥相望,并称姊妹峰。山顶上常年云雾翻飞,缥缈起伏,固云:多云尖。
白马尖和多云尖山脊相连,无论站在哪个尖上,山脊之线清晰可见,原本那是一条森林防火道,现在成了游客穿越的便捷大道。
第一天、第二天大别山穿越地形参考图:
第一天、第二天大别山穿越海拔参考表:
早晨7点多从老庙湾出发,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多云尖、白马尖之旅。
我们昨天和今天走的线路属于大别山穿越中的“一号线”,即“龙井河大峡谷----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穿越”,明天我们将要走的是大别山穿越中的“三号线”,即“狼牙谷穿越”。在大别山已经开发的穿越中还有一条“二号线”即“广家河瀑布群----古城堡六万寨穿越”,不在此次我们穿越内。
三天大别山活动区域影像图:
老庙塆唯一的土房子:
昨晚我们的篝火晚会与扎营地:
老庙塆的清晨:
沿途美丽的小花。
沿途即景。
这样的武装算不算到了牙齿。
在十里长岗的一张小合影。
上午11:00,到达多云尖。就地休息,午餐。
多云尖上有一座无人留守的小寺庙:多云寺。
相传这小庙建于汉初,兴于盛唐,内藏古物,我看有点悬,大概是另有用心之人想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夸张一说。
小庙为条块石垒砌而成,石条表面刻有简单图案,刻碑、石雕、清晰可见,外形古朴而原始,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我本想进去看一看,有队员说:远方的庙,如果你不是诚心来烧香的,就不要太多打扰了。
想想还是算了。
有队员看海拔表显示此处:1735米。站在寺庙前看看周围,好像没有更高的山峰了,这1777的最高峰在哪儿?
有队员笑答:大概在庙顶之上吧!
恍然大悟,原来庙堂之高不是凡胎肉眼能见的呀!
转到寺庙侧后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见1777的白马尘了。
多云寺。
从寺庙侧旁可以清晰看到白马尖。
多云尖上的松树林。
11:35分从多云寺出发。
12:15分到达多云尖与白马尖山脊的连接点。
就地找到阴凉处调整,把装备卸下,轻装上白马尖。
12:40分,登顶。
山顶古松苍劲,视野开阔,满目翠绿,远处的风景一览无余。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主峰上有用山顶石块堆垒起来的“1777”标志,这算是国内诸多山峰顶端比较有特色的人文建筑了。
多几张不同角度的主峰照片供大家欣赏。
中间的那位就是本人了!
再来张顶峰小合影。
从白马尖可以看见去多云尖的山脊。
毕竟是最高峰,远山一览无余。
从白马尖下来,沿着溪谷一直下降,基本没有难度。
下午六点钟,我们到达风景水电站。海拔高度约:480米。
今天走了一天,大家都急于洗个澡,既然到了水电站,那自然少不了有水,无形的期待在大家的内心深处膨胀。
风景水电站的挡水大坝就在我们今晚露宿农家的山坡正下方,湖水与我们想像中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就近还无法到达湖边。
唯一可以下水的地方离露宿点有好几百米的距离,在水电站边的山谷溪流区。
水电站边虽然无法畅快的游泳,但能在流水里祛下身上的热气和汗水,大家已经非常开心了。
回复
合肥华山论剑 的帖子
有如此美的家乡,生活在其中真是让人羡慕呀!
山里的夜来得特别黑、特别寂静和清凉!
简单的晚餐大家也吃得兴致盎然。
篝火升起来的时候我和江河依然在喝酒,菜没有了,聊天成了下酒的好菜。
江河说:
“每个人来此户外群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户外’,简单又实在。”
他说他来的原因是:群里不会涉及个人隐私和利益,也从来不追究个人的背景,只注重户外的活动,而且全凭自己的兴趣,不指派、不强制。
云随风动说:
“7788户外活动,领队的费用从来不分摊,很多户外俱乐部并不是如此。”
我不太熟悉这个问题,可能7788在这方面要好些吧!但这一次瀑降,我们的领队‘长啸’的确为大家做了大量的先期工作,无私奉献了很多时间,甚至自己出钱在安全环节上增加设备,让大家使用。这怎能不让人感谢和赞美呢?
旋风说:
“群里有太多这样的人和事,包括组织者‘生存还是毁灭’,每一次活动她都倾心倾力,不比领队轻松,费那劲儿,让人提之起敬!”
我说:
“能坐在一起喝酒的是朋友,能经历生死线的是兄弟,我们现在已是兄弟,7788户外也许就是有这么一群愿为共同爱好不记个人利益得失的好兄弟好姊妹吧!”
月亮西下躲入了山背后,篝火结束了,队员们相继进入帐篷休息。
我和江河,旋风、医生、长啸、云随风动还在喝酒聊天。
后来,只剩下我和江河。
后来,江河也睡去了,就剩下我。
再后来,所有的灯都灭了,夜的魑魅魍魉一下子亲近过来,我的身心很久没有如此的贴近大自然了,我没有一丝睡意。
山谷里就我们一个团队,群山如墨如黛,环绕着微小的我和近旁微小的帐篷;远处溪水淙淙,如筝如瑟,恰似就在耳畔流动;空气中飘逸着沁人的馨香,虽然看不到一花一草,但树木的浓绿、花草的芬芳仿佛就在我的鼻前唇边。我知道,只要我在这里,它们就会永远在我身旁;只要我不远走,它们就会一直和我相伴。
难得的青山环抱,绿水相陪,我怎舍得躲进帐篷去睡。
我用两张条凳拼起一张简易的“床”,轻轻的躺上去,灿烂的星河在我面前无限的展开。
映象中欣赏最美的一次星空距今也有十年了,那还是在遥远的边疆,白哈巴。那一次我认识了美丽的“仙后座”,因为她有个漂亮的“W”外形,恰似哈萨克姑娘的连衣裙褶边,那是“wife”的第一个字母。那时我的“W”她在天上,我地上。
此时此刻,躺在条凳上,我努力在万点繁星里寻找那个漂亮的“W”,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也许是限于山谷星空的范围,也许还有一个原因:我的“W”她早已不在天上了。
如今:她在家里,我在这里。
时间再往前推,好像十多年前有一个“狮子座流星雨”,号称“世纪流星雨之王”,那时我的屋顶花园初成。我也是躺在凳子上,裹着棉大衣在花园里守了一夜,原以为会看到壮观的流星如雨一般,结果只看到了两颗,其中一颗貌似朝我的脑袋顶上飞来,还以为要打到我呢,吓得我从凳子上一咕噜坐起,回头想想也真可笑。
这样的时光,已经随同当初的流星和许愿一起消逝在时间的背影里了,而今,有的只是回放,难再拥有。
天空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闪烁而过,可能是空气折射的原因,我总觉得飞机不是在以直线飞行,而是如涟漪般弯弯前行。
在我不知不觉中,萤火虫也出来跳舞了。以浓黑的大山为背景,萤火虫儿仿佛细小的蓝色精灵,它的舞蹈,幽微而宁静。它的亮度和天上的星星差不多,如果它在空中停留不动,我一定以为它是遥远银河里的一颗星星;而它一闪一烁的亮度又和天上的飞机差不多,如果它在我眼前如涟漪般弯弯飞行的话,我一定以为它是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的航班,上面正坐着穿越星空的人,机场有人在等呀,家里有人在盼!
时间似乎已经停止了,天空有星星闪烁,有飞机闪烁,有萤火虫儿闪烁,真不想分清它们,管它们谁是谁吧,反正穹窿如舞台,它们在表演!
23:58分,帐篷里突然传来第一声呼噜声,着实吓了我一跳,也不知是谁开的这个头,接下来的情况更让我惊讶,因为那第一声呼噜仿佛是交响乐的序曲,此起彼伏的演奏将在起奏声后连绵不绝。
我心暗笑:有乐池伴奏,有舞台表演,这下全了!
就让天作被,地做床吧,我就此睡去,管它表演到哪儿,演奏到何时!
这就是上文中的星座
今天全程约21公里,直至下午两点多才有水源,行程如下:
上午7:00老庙湾出发→好汉坡→仙人门→十里长岗→拳打井→多云尖、多云寺(路餐)→白马尖(1777米)→黑桃园→马家河十二队→风景水电站(扎营)
第二天结束。
第三天 裸石与裸体的碧玉舞
----迤逦的狼牙谷穿越
回复
云随风动1536 的帖子
回复
云随风动1536 的帖子
队友富贵要借此地感谢所有大别山瀑降与穿越的队友,她说:
“现在我水也玩过了,山也爬过了,兄弟们的关照我都照单全收了,在贴子里特意谢谢大家一下。”
2016-03-25发布拍摄于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