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0
0
0
说点什么...
说点什么...
发送
1/102
瑞安
2015年瑞安吃人谷C穿越历险记
吃人谷,一看这名字就让你吓一跳。而它穿越的难度强度在温州峡谷里是屈指可数的。吃人谷是强驴探险出来的。目前探出来的有A谷,B谷,C谷,D谷及E谷。据说最容易的穿越的是A谷,最难的是B谷。B谷难度在于一个百米瀑布需要人徒手攀越上去,上去后而还有过几个几乎垂直的陡坡,所以难度极大。这次我们穿越的是C谷,据说也很难。从吃人谷C穿越到均路村,全程10.3公里。
本人对吃人谷早有兴趣,也很想去征服它。但由于时间和天气的原因,几次吃人谷都没有去成,甚是遗憾。这次朋友再次组织去吃人谷,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我对自己说:“总算可以弥补前几次的遗憾了!”
考虑到吃人谷穿越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决绝没带头盔及没带头灯的驴友报名参加,也决绝新驴报名参加。所以,这次活动参加人数不多,都是老驴加强驴,一共18人。分别是:一枝独秀,韦少,风吹吹,黑马老牛,城市打工仔,都市农民,毛毛虫,龙泉之泉,彗星,真水无香,美丽心情,红杉,对天高唱,霜晨月,冰哥,喜人米,指尖之上,还有我零距离。
2015年1月18日周日多云,我们六点半温州水心菜市场集合,由于车子的问题,7点10分才出发,延误了40分钟。我们包车抵达吃人谷C山脚下,是早上的8点50几,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
进入吃人谷,走一段峡谷,就看到了一条百米几乎垂直的瀑布,从山腰中直袭下来,如同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山腰中,像是在欢迎我们穿越。瀑布不是很大,但它有百米高,听声势如雷贯耳,还是很让人肃然起敬,气势不凡。
瀑布岩壁太光滑了,要想从瀑布边岩壁 正面爬上去进入峡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好从旁边的树林里穿越过去。
百米瀑布的出现,给我们一个下马威,我们顿时感觉到这次穿越的惊险。
果然,在刚穿越丛林中,惊险的一幕出现了。在一个陡坡中,一位叫“对天高唱”的驴友,蹒跚艰难地往上爬着。只见他肥胖的身体,挺着大肚子,就像一个球,一次次拼命努力往上爬,又一次次地被反弹下来。他手抓的树藤带着泥土一起松动,一次比一次晃荡的厉害。旁边的人不断地向他喊道:“等等!不要再爬了!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再爬!我们来帮你!”“对天高唱”似乎有一种不服输,别人劝说的厉害,他爬的就越起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爬上了这个陡坡。等他再往上爬的时候,力气已经使得差不多了,再抓前面一棵稍大的树干,没有抓牢,手低一滑,连人带包一起滚下去。还好,他在紧要关头抓住了一些小树枝和草,没有掉下去。就在他掉下去的地方离悬崖只有一米之遥,再那么一点点的话,就是深不可测的悬崖,掉下去就粉身碎骨。当他起来的时候,脸色苍白,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当场看到这一情景的驴友,也都吓坏了,个个惊慌失措地大叫着:“ ‘对天高唱’抓住树枝!站着那里别动!抓住树枝!站在那里别动!……”
“你不要动!不要动!!我来帮你!”一个叫“城市打工仔”的驴友一边大声叫喊着,一边就直奔过去。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抓着泥土稀少的草,晃动着努力地使劲爬,急切地攀爬到了“对天高唱”的身边。之后只见他,快速地从包里拿出绳子,用绳子一头系在自己腰部,另一头绑在树干上。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后,他用手用力推“对天高唱”的屁股。上面的人也下来,也帮着拉“对天高唱”。在大家帮助努力下,“对天高唱”终于到达了安全的位置。
城市打工仔
此时此刻,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吃人谷里。要不是亲眼所见,没人知道有多么的惊险。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候,脑里时而一片空白,时而快速回忆着刚才发生的一切而惊魂不定。心里不断地提醒着自己:爬山一定要注意安全,量力而行,不能逞能啊!在这里,我希望我的的提醒能够唤醒那些不自量力,特逞能的驴友们!
“对天高唱”有了这次脱险的经历,他也不再逞能表现了。队员们也跟着他屁股后面,贴身保护。大家走的也小心了。

吃人谷的山真的很陡,而且草丛茂盛,一些草长的比人还高,根本看不到底下的泥土。在这种又陡又茂盛的山上穿越,真的很累,而且危机重重。我们钻草丛,随时都有被草丛里的刺刮伤手脚;我们攀爬陡坡,一不小心踩着松动的石头,从上面滚下来,就会砸到下面队员的头和脚;一些干枯的树枝,我们抓住了,用力过猛,“咔嚓”一声断了,然后人跟树枝一起掉下去;走到悬崖,没地方可爬了,我们只能冒着头皮,徒手爬上去;好不容易爬了一段,前面遇到了峭壁,我们又要从别处很远绕过去。
当我们爬到两百米,与前面的队长“一支独秀”碰到了。“一支独秀”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嘴里时而不时地向峡谷喊着:“你们下面怎么样?好走不好走?”当我们走到他跟前,问他什么情况?他就跟我们说:“前面有一批人爬的太快了,已经从下面峡谷里走了。峡谷里好走不好走,我们也不知道,就等他们确定了。我们就在这里等一下。”于是我们就在那里等。
走在前面的驴友“都市农民”从上面下来,看到我们就一个劲地说:“上面不好走,草太长了,我想冲上去都冲不上去。下来的时候,看不到路,都是滚下来的。我的两只脚都有不同程度的擦伤。”说着,一屁股就坐在地上,揉揉自己的退,一脸痛苦的表情。我们看着他,也有点心痛,但也更愁了,因为向上爬也不好爬啊!
“你们下来吧!往峡谷走是对的。我们可以从峡谷里上去。”不久,从下面峡谷里传来了低沉的声音。这声音随着回音,时远时近,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再也听不到了。于是,我们又继续喊着:“你们那里怎么样?真的好爬吗?”而下面的人老半天没有回应,看来想必是走远了。
从后面上来的领队韦少和“一支独秀”商议,觉得峡谷里走也不一定能走出去,所以决定自己一个人先冲上去探路。于是,我们又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韦少向上冲也有些时间了。“一支独秀”不断用对讲机跟韦少对话,问明上面爬行的情况。终于,韦少回话说,可以爬上去了。于是,我们跟着队长“一支独秀”往上冲。走在前面的“都市打工仔”,用砍dao一路砍上去,硬砍出一条路来。我们随着这条砍出的路,终于走出去了,找到了古道。
我们就是在这里发现古道
大家看到古道时,个个喜出望外,如同黑暗找到光明一样,欢呼起来:“哦!我们找到了古道了!哦!我们找到了古道了!……”
随着古道上去,走一段路,我们又从旁边一条路横切下去。这条路也是以前走吃人谷的驴友砍出来的,也是非常的陡,有些地方树都被砍光了,我们只有抓住被砍断的树根缓缓下去。随着这条路下去,就是峡谷。

当我走到峡谷,第一眼看到的是队长“一支独秀”的包,而他的人不知去向。我大声叫,还是没有回应。于是我往峡谷下面走去。走了一段还是没有看到“一支独秀”,于是我就回到原处。
后面的队员也陆续赶来了,他们放下包,马上脱掉身上的衣服,抖抖身上的树叶渣,也轻松了不少。 这些树叶渣都是在丛林里穿越的时候掉进去的,衣服里,身上都有。脱掉帽子,光溜溜的头上也都是树叶渣。
毛毛虫
大家各自拿出食品分享起来,这个时候“一支独秀”也从峡谷下面上来了。我一直找不到队长,原来他是找另外一批人去了。
峡谷里真的很滑,就想跟我们开玩笑一样,队员一个接着一个被摔到。首先滑倒的是“指尖之上”。他在拍照的时候,没有站稳就直接滑倒水坑里去了。手握的手机重重地砸在岩石上,手机壳的一角当场就砸坏了。而他两只脚掉入水里,水过膝盖,两只鞋子完全浸泡在水里。当他上来的时候,膝盖下都是湿漉漉的。看看鞋子,他发现鞋底脱胶了,心疼的直叫:“鞋子脱胶了,现在怎么走啊?!”
指尖之上
第二个滑倒的是“都市农民”,他穿一双平底鞋子,脚底就像是抹了油似的,一走到有水边的石头就滑倒,一走到水边的石头就滑倒。他每次滑倒的动作姿势都不一样:时而前扑,时而卧倒,时而侧翻,就像一个杂技演员在峡谷里表演一样。
都市农民
第三个滑倒的是我。我是拿朋友的饼干吃,然后用相机给他们拍照。拍好后,准备下来拿包的时候,想越过前面一块大石头,一只脚正好踩着了下面有水的石头,没有站稳,脚底一滑,整个人往后仰,一个踉跄四脚朝天。左手握着没有吃完的饼干飞出去了,掉在了水里。右手紧握着相机没有掉落,而屁股且重重地砸到了石头上,疼的我直叫。旁边的人看到我摔到,都惊呼道:“零距离!没事吧?”“零距离!有没有关系?”“零距离!摔的疼不疼?”我在水里,恍惚了半天,一时没有回答。当我缓过神来,懒洋洋的起来,才回大家一句:“我没事!”那天辛亏是摔倒在平摊的峡谷里,要不来摔在落差大的悬崖下,肯定是断手断脚,甚至性命不保。
那天我们几个摔倒,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鞋子防滑性能不好。我刚买的361度登山鞋子,虽然脚底抓挖性能不错,但防滑性能很一般。其他两位摔倒的驴友,跟我一样,鞋子防滑性能都太差了。所以,在这里我也有必要提醒:喜欢走户外的驴友们!走峡谷一定要穿一双防滑性能好,而且抓挖能力好的登山鞋。
一点左右,韦少也带着那一批人也来了。大家又汇集在一起,拿出锅炉,煮面条的煮面条,火锅的火锅。吃的时候,一起围着吃,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欢笑声在峡谷里回荡,使得原本安静的峡谷,一下子也热闹起来了。 潺潺谷水似乎听懂我们的话,也跟着我们欢乐起来:时而缓流如海绵波动,时而激流与石头碰撞,激起无数浪花。两边青山绿树,静静地,默默地看着我们,似乎也沉醉在我们的欢乐中。
龙泉之泉
冰哥

红杉

戴眼镜的就是队长一枝独秀
穿红衣服的是霜晨月
真水无香
风吹吹
美丽心情

彗星
我们吃饱喝足,打理东西,收拾垃圾,准备出发了。这个时候,“对天高唱”一个人爬到一块大岩石上,挥动双拳,展开双臂,向胜利欢呼,露出豁朗的微笑。看他样子,似乎忘记了刚才陡坡爬行惊心动魄的一幕。心里似乎也在说:“吃人谷,我一定会征服你的。”是的,再难也要坚持住,不要被惊险吓到。对天高唱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惊险中历练,在惊险中寻欢。
对天高唱

我们出发了,继续往上爬。队长“一支独秀”还是拿着单反往上爬,在这么湿滑的岩石中,从容攀爬,而不被滑倒,这一点很让我佩服。其实他在整个上峡谷穿越中,基本上都是戴着相机拍照。而我虽然拿着单反,且在刚开始峡谷爬行中把脚打湿了,就收起了单反相机。只有在峡谷休息的时候,我才拿出单反拍几张。相比之下,我自惭不如。
说到队长,在这里我也有必要讲讲这次活动策划人——韦少。韦少年纪轻轻,二十出头的样子,户外三年不到,就走过了温州很多峡谷,今年也刚走了长线——太白。是一位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探路组织能力特强。攀越,速降方面也样样在行。我参加很多活动都是跟他走的。不久将来,他将成为户外界里一颗闪耀的星星。
蹲着吃的就是韦少
我们越往上走,发现峡谷越来越窄。不过偶尔间也看到几个不错的清潭。峡谷有些地方比较难爬,有能力的人直接从湿滑的岩石上爬上去,能力稍弱一点的就从旁边绕过去。当我们爬到一个水潭,大家都止步了。这个水潭四周都是峭壁,一条瀑布从上流下来。水潭石壁显然是被水冲刷的很圆弧,有些还长满了青苔,我们要想正面穿越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大家在这里休息,商议怎么穿越。
戴眼镜看着前面的是喜人米

这水潭不大,最宽不过三米,形似浴缸。水质清澈见底,蓝蓝的,就像蓝宝石一样,晶莹剔透。我们看到它的水质,无不赞叹:“真是太清了!太干净了!”像这样干净又清澈的水,只有在很少人穿越的峡谷里才能找到。所以,我们攀越吃人谷,看吃人谷的优美水潭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收获。
黑马老牛
大家商议最终决定:从水潭边上的丛林翻越上去。18人,单从左边上,需要花时间。所以,韦少在右边的悬崖丛林里开了一条路来。当韦少要爬右边悬崖的时候,底下人的人都叫起来了:“韦少!不要爬了!危险!”可身材瘦长的韦少,长脚长手,脚那么一蹲,手那么一抓,一步两步就上去了,显示出了他的攀爬能力。他把绳子放下来,做好保护措施,把从右边走的驴友一个个拉上来。
左右两边的驴友到达了这水潭上面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用石头搭起来的石碑。这个石碑没有字体,没有署名,用大大小小的石头搭建而成。准确地说还算不上石碑,但它悠然地立在那里,在宁静的峡谷里,显得有些孤单而苍凉。大家对此碑感到好奇,纷纷议论开:“这块石碑,肯定有纪念的东西。说不定,这里出了事故。为了纪念死难的驴友而立的吧?!”“说不定,穿越这条峡谷,有特殊意义而立的。” “说不定,……”但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为纪念死难的驴友而立的。
我们向石碑敬礼告别。从石碑右边上去有一条老路,我们顺着这条老路上走。走不久,前面又没有路了。这些老路长年没有人走,早已草木众生,而且有些路都倒塌了,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我们退下来,从峡谷下面绳降下去。
到达下面,我们又见到了比较宽畅的峡谷。不过,我们过了这一段比较宽敞,前面又是悬崖,上不去。所以我们又要从树林里绕过去。然,树林走一段,前面又是陡壁,所以我们又要绳降到峡谷里走。就这样一上一下折腾好几回,在丛林里发现了红丝带。这些红丝带显然是之前驴友穿越吃人谷留下的。我们顺着这些红丝带走,来到了一段峡谷比较窄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上面的峡谷非常的窄,确切地说这些峡谷都变成小山沟了,而且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根本就穿越不了。所以我们选择了从左边丛林上去。这次是风吹吹在前面拿砍dao开路。
我们就是从这里上去
我们顺着砍出的路,艰难地到了防火带,时间是下午4点左右。

顺着防火带一直向上,走了一坡又一坡。大家体力都耗的差不多了。有些人就开始叫起来:“到了没有啊?!”“怎么还没有到?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到了,应该快到了。过这个坡度就到了。”走在前面的人鼓励后面说。其实前面的人说那个山坡上去还很远。
我们走的这个山脊,海拔有900米。没有路,直接冲顶,可想而知有多累。相信,没有走过的人都会奔溃的。还好我们都坚持下来了。
登顶的时候,我挥动着双臂,向天宣告胜利。
登顶后,我们还要走很长的防火带,要过好几个山头。出了防火带,我们找到了一条古道。顺着这条古道下去,路也越来越明显了,偶然间还会看到破旧倒塌的农房。再走下去,就是我熟悉的山路。原来这条路下去就是均路村,《温州一家人》拍摄地。我之前来过,也走过这一段路。
从这里出去就是古道
天色渐渐暗下来,西边的黄昏变的更美丽了。你看那鱼鳞般的火烧云,真美!
5点40的时候,天完全暗下来了,我们戴上头灯走山路。我很久没有夜行了,今天碰到了,心里似乎有点喜悦,我对自己说:“我又可以夜行了!” 然,夜行的路漫漫,曲曲折折,而且这些山路湿滑,不好走啊!头灯与头灯之间拉开了距离,排成了一条长长的、弯弯的队伍,点点闪闪,就像一个个幽灵一样,在山间穿行。和我一起走在前面的都市农民,没有头灯和手电筒,凭借我们的头灯照明,看的不是很清楚,一路走走摔摔。
快到山脚下,我们看到了路灯,看到了农田。而此时,村庄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这个时候,我们心里都有一种紧紧的喜悦。
到了山下,看到了的汽车。这个时候,我们完全放开了喜悦。大声高呼起来:“我们终于到了!看到我们车了!”
夜色下只能看到模糊的车
大概6点多一点,后面的人也陆续赶到。结束了这次惊险又刺激的吃人谷穿越。
这次穿越,有三位女驴,她们攀爬能力超强,而且非常的勇敢;这次穿越,年龄从二十多跨越到五十多,是强驴加老驴的结合;这次穿越,我们也经历了峡谷,冲顶,防火带,古道;这次穿越,项目有绳降,攀岩,夜行;这次穿越,是一次完美的穿越,也是值得骄傲的穿越。
2016-03-22发布拍摄于2018-01-31
暂无评论
抢个沙发,给作者一点鼓励~
打开携程App,查看更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