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
甘青川的七月
七月的一次旅行,从甘南到川北,继而青海。
所以,这个夏天,是属于草原、山川和湖海的。
——————————————————
- 桑科草原 -
- 卓尔山的清晨 -
- 远眺,年宝玉则 -
- 玛多,两湖一碑 -
- 诺尔盖大草原 -
- 徒步仙女湖 -
- 茶卡盐湖 -
- 黑马河,等待日出 -
- 唐克日落 -
这一段旅途,总共十二天。九个人,一台车。
同行的小伙伴有旧识,也有初见。
包车的师傅姓魏,沉稳少言,是朋友的口碑介绍。
大致的行程:
DAY0:上海-兰州
DAY1:兰州-达宗湖-拉卜楞寺-夏河
DAY2:夏河-尕海-郎木寺
DAY3:郎木寺-迭部-扎尕那
DAY4:扎尕那-诺尔盖草原-唐克
DAY5:唐克-阿坝-久治-年宝玉则
DAY6:年宝玉则-达日
DAY7:达日-玛多-两湖一碑-玛多
DAY8:玛多-共和-黑马河
DAY9:黑马河-茶卡盐湖-刚察
DAY10:刚察-祁连-卓尔山
DAY11:卓尔山-门源-西宁
因为给自己放了一个漫长的假期,所以这一次,有时间坐着火车去旅行。
上海到兰州,软卧,24个小时。
和列车员妹纸吹吹牛皮,给对床的阿姨拍拍照片,
看看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和村镇,再来一碗让人魂牵梦绕的方便面,
火车上的时间,被拉长在况且况且的卧铺车厢里。
DAY 1:兰州-夏河-拉卜楞寺
火车到兰州是下午,和小伙伴们在旅馆汇合。
晚餐去了阿西娅,是列车员妹纸的推荐,黄焖羊肉果然很美味。
第二天一早,去了魏师傅常去的拉面馆吃早餐。
一碗牛肉拉面下肚,热腾腾的,就出发了。
兰州到夏河,途中会路过达宗湖,很普通的一个湖,并不值得一去,不如直接到夏河,把时间留给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
这座庞大宏伟的寺庙,位于夏河城西,在藏传佛教中地位尊崇。
六大经堂,近百座殿宇,上千僧众,万余间僧舍。
单是罗列这些数字,便能感受拉卜楞寺的气势恢宏,更勿论还有数量众多且精美绝伦的佛像、唐卡、壁画和酥油花。
寺院对面的小山坡,是俯瞰全貌的好地方。
彼时正是晴朗午后,云淡风轻,整个寺院都在阳光里灼灼发光。
步入寺院内,僧侣们成群而坐,三两而行。
不时地,也会遇见藏民,转经祈福,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道。
拉卜楞寺的各个经堂由僧侣担任讲解,我很喜欢这个安排,尤其是去过了塔尔寺之后。
不同于专业导游机械而教条的解说,在这里,讲解仿佛是僧众们修行的一部分,带着经年累月积攒下的虔诚与崇敬。
给我们讲解的小哥,说着音调特别的汉语,语速飞快,却也满含感情。
他说,他11岁入寺,研习佛法至今。
能考入拉卜楞寺,绝不是易事,难度大概如同寺庙界的北大清华,可谓是百里挑一。
据说,不仅要考佛法,还要看相貌。我猜,虽未必要相貌出众,但眉目敦厚仁善,想必还是要的。
魏师傅说,早晨的拉卜楞寺,光线会特别美。
于是,第二天又爬了一次山头。
可惜,还是迟了一些。
等我喘着气爬上山坡,再喘口气,端起相机,阳光已经开始由温柔转为热烈,光影渐失。
而那些早早守候的人们,早已将晨曦收进了相机,正要意犹未尽地拢起三脚架。
所以,并没有能拍到很美的金顶晨光。
DAY 2:夏河-尕海-郎木寺
到了碌曲,总是要去尕海。
但其实,不去也并不会太可惜。
这片高原上的淡水湖,湿地丰沛,水草肥沃。
鸟儿南迁北陟,在此落脚,繁衍生息。
以为会看到水鸟成群,掠过湛蓝湖面,
可实际上,七月的尕海湖,并没有太多飞鸟,穷目远望,也不过三五个小黑点。
鸟儿自由,不懂应酬,无暇顾及奔忙的人类。
所以,鸟飞鱼跃,波澜壮阔,始终还是在听说里,没能亲见。
也许,对于飞鸟,尕海是生生不息的福地。
可对于我们,甘南草原上比它美丽的湖,太多了。
继续出发。偶拾,一些光影和欢乐。
然后就到了郎木寺。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某个地方从未去过,只是看了名字,便觉得好似极美之地,因而心驰神往。
我是有过的。
一个,是年宝玉则。念来,好似一个美丽姑娘的名字。
另一个,就是郎木寺。可惜,因为年份久远,已然忘了彼时莫名好感的缘由。
到达郎木寺的时候,是个晴天。时至正午,日光炙热,直接而生猛。
住在雪山客栈。站在二楼,就可以看见色赤寺的金顶。
还有个特别想推荐给后来者的阳光院落,很适合连日奔波后的洗晒和休整。
老板家的两个小儿,约莫三、四岁的样子,午后就挤在大澡盆里,暖洋洋地洗着澡。
我想偷偷地拍张照,不想还没一秒就被发现了,小家伙那么机灵,一旁的妈妈乐得不停掩嘴。
等到日头稍稍偏斜,就去了四川的地界。
四川境内的寺院叫作格尔底寺,寺院古老而朴实。
虽然声名在外,外表却毫不华丽,和甘肃境内的色赤寺遥遥相对。
两处藏传寺庙,以白龙江为界,隔江而望。
翻过格尔底寺所在的山头,沿山坡小路缓步前行,便能看到一处山坳。
草甸顺着山势铺陈而下,几处寺庙错落期间。
四周丛林层叠,葱郁茂密,被午后斜阳投影在草甸上。
远眺,对面山头上的红石崖,巍巍屹立。
近望,则有一道峡谷的入口,溪水潺潺,蜿蜒而去,正是白龙江的源头。
彼时恰逢天空湛蓝,几抹流云绸缎般划过天际,山坡上则满是嫩黄的野花,簇簇然拥绕在脚边。
几个僧侣盘腿闲坐,孩子们忙着在溪边嬉戏,置身在这样静谧的田园风光里,只觉得时光温柔,清朗而恬静。
什么都没有做,却又没有一秒是虚度的。
沿着窄窄的溪流,走了一段白龙江峡谷。觉得景色并不出奇,中途便悻悻地退了出来。
后来,听小伙伴说,其实再多走两步,便会豁然开朗。
看了照片,原来是嶙峋峭壁间,一片宽阔的峡谷盆地。
大概是武侠小说里,男主角绝处逢生又得机缘巧合修得盖世武功的那种世外峡谷吧。
还是有点懊恼自己的半途而废的。
吃过晚饭,天色还大亮着。
老牛和二掌柜打算去看日落,我也一起跟了去。
藏民指点我们从镇上一条小路爬上山坡,山头相对的就是红石崖,一览无余。
据说,西沉的斜阳会把那片断崖染成金红色。
可惜,并没有想象中的残阳如血。
夕阳里的红石崖,只是微微有一些暖色而已。
倒是山下民居袅袅的炊烟,在夕阳里泛着暖暖的光,轻歌曼舞一般。
站了一会才发现,这个山头其实是一处坟地。
几座坟头,一只野狗,远远地守着。
还好是白天,也不是一个人,倒也不觉得害怕。
而且,夕阳虽然不够美,却也还温暖,抵消了几分阴冷,也就没有太多畏惧。
第二天早起,去了天葬台。
从镇上到天葬台,会经过色赤寺。
这座甘肃境内的寺庙,比四川那座,宏伟得多。
色赤寺后面的山顶上,就是天葬台的所在。
才刚出发,就开始下起雨来,爬到山腰,风雨渐盛。
只得在藏民转经的房子里避雨,等雨势稍缓,才又沿山路而上,向山顶的天葬台走。
因为下着雨,天气格外阴冷。
密密的水汽笼罩着远处的山头,高山草甸却因此愈加的青翠。
往天葬台的方向被人们经年累月地踩出了路,直直的通往山顶。
路的尽处,巨大的经幡倚山而立,山风猎猎,如歌似泣。
即使没有天葬台,这里,也是风景极佳之地。
天葬台的简单,有点出乎意料。
几块乱石,三两个木墩,一处松软的泥地。
地上散落着几把尖刀,锈迹斑驳,几根人骨,依稀的血迹,一根秃鹫羽毛,仅此而已。
看到这样的天葬台,老实说,是舒了一口气的。
因为对于死亡,太过隆重的渲染,会太过沉重。
一个天葬台,不足以顿悟了生死。
所以,不愿意去探究太多。
埋于故土,或是归于山水,都是求一处归宿。
惟愿逝者安然,生者坦然。足矣。
从山上下来,雨早已停了,吃过早饭,就该出发了。
郎木寺匆匆一日,好像才认识,却已要离开。
我记得在LP上,郎木寺被称作东方瑞士。
也曾看到网上攻略里,有人说这里早已被商业化所吞没,不再是曾经世外桃源。
我没有去过瑞士,也没有见过世外桃源,我来了郎木寺,却不知该怎样评价它。
它不是我梦寐中的极美之地,却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地被毁坏。
而现在,当我回想郎木寺,总有两处记忆交相浮现。
一处,是格尔底寺山下绵延的高山草甸,那是如画风光里的俗世欢喜;
另一处,是色赤寺山上安静的天葬台,那或许是,这里的人们,对来世的万般期许。
DAY 3: 郎木寺-扎尕那
这次的旅途中,扎尕那是唯一没有见到阳光的地方。
也是这一路上,最适合阴天的。
这座隐藏在深山里的藏家村寨,四面群峰环抱,村寨依山而建。
丰润的山谷中,散卧着高低错落的民居,山坡上的梯田里,种着麦子和青稞。
初看,这里的地貌有点像雨崩村,但山谷更深,更雄阔,也更宁静,更淳朴。
到扎尕那还没过中午,住在一家叫班代的民宿。
民宿在半山坳,九个人的大通间,好不热闹。
收拾停当,去村长家开的饭馆吃饭。没想到厨师感冒休假了,没有人烧菜。
老板说,食材是有的,米饭也是现成的。要不,你们自己做吧。
作为一个每逢聚餐只能靠洗碗来刷存在感的人,自己做这种事,我内心是十二万分拒绝的。
没想到,小伙伴们却都兴致勃勃,说干就干。
洗碗,切菜,起火,炒菜,煮汤,盛饭,大伙儿齐心协力的,把饭馆角角落落里的菜全利用上了。
没一会儿,就摆了满满一桌,热腾腾的九菜一汤,还都是双份的量。
特别感谢掌勺的积木马同学,厨神级别的。
后面来的几拨人,都只能对付着泡几碗方便面充饥。
这么一比,就觉得吃得更香了。
当然,我还是那个洗碗的。
下午去山里徒步,然后就回到民宿,闲坐在二楼的阳台上。
嗑瓜子,吃零食,吹牛聊天,等着民宿的老板给我们准备晚餐。
山里的空气清冽而微凉,因为雨水的滋养,越发的甘甜温润。
好像没有一丝阻碍,就直抵了胸腔。
风也凉凉的,带一点草木清香。
天色慢慢暗下来,暮霭渐沉,灯火微明。
远处,群峰与天空的交际线,若隐若现,渐渐模糊。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没有阳光,也没有WIFI。
但是心里定定的,不想动,更不想走。
阴天的扎尕那。苍茫,静谧,让人安逸。
第二天早起,和老牛、积木马小两口去看日出。
推开门一看,整个山谷都笼罩在云雾中。
天上的云,层层叠叠,没有给太阳半点露脸的机会。
村民说,寨子高处的佛塔是看日出的地方。
虽然没有日出,我们还是决定四下逛逛,去佛塔转转。
时辰尚早,整个村寨还未从暮色中完全苏醒。
沿着之字形的小路往高处走,路过的房子大多还紧闭着大门。
倒有几只不知是谁家的兔子,趴在路边悠然自得,一旁的山涧潺潺地转动着水车,两匹马儿兀自低头吃草。
也有早起的村民,已经开始一天的生活。
站在佛塔边,能俯瞰整个山谷,我们在这里逗留许久。
看如画般缥缈的远山,随风轻舞的田野,和袅袅而起的炊烟,
也看这大山里的人们,转塔祈福,顺时而行,重复着世代相传的仪式。
这种在我们看来神圣而神秘的宗教,这种古老而虔诚的信仰,
朝夕往复,年复一年,都已融入在他们日日夜夜的生活里。
这是他们每一天的开始,也是亘古不变的坚持。
再往上走到山顶,有一座寺庙。
一个喇嘛正在经堂旁的一间屋舍门口,把做好的酥油灯摆放在门前。
我们相互问候,他微欠一下身,招呼我们进屋。
这里,大概就是寺庙里制作酥油灯的地方。
桌子上摆着几盏还未完成的酥油灯,还有些湿润。
正中央的地上垒着锅灶,锅里正煮着淡黄色的酥油。
那种特有的甜香味道,在屋里四下弥漫,把我们整个儿都包围了。
喇嘛一边继续着手上的工作,一边四下指点,告诉我们制作的流程。
他的汉语不算流利,但连比带划,竟也明白了七八分。
恰巧有村民拿来酥油供奉,我们不敢打扰,在一旁安静地看了一会。
征得他同意,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这意外的收获。
从山上下来,已近出发时刻,同伴们早已收拾停当。
潦草地吃了几口早饭,胡乱打包了行李,竟连洗漱都没能顾上。
然而心里却满满的,像这山谷中满山遍野的青稞,一荡一荡,在晨风里摇曳。
这个没有日出的静谧清晨,如歌行板,萦绕心头。
DAY 4: 扎尕那-诺尔盖-唐克
从扎尕那往南,大约100多公里,就是诺尔盖草原。
天空却依旧阴沉着,大家心里不免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没有阳光的草原,就好像早起还未梳妆的姑娘,再绝世的美貌,也兀自减了三分。
然而,车入川北,天空却突然放晴,云开日出。
等到偌大的草原无遮无拦地扑面而来时,早已是万里晴空。
阳光透过云层,照耀了整个草原,湛蓝色的幕布下,云卷云舒。
草原多么慷慨,听说我们要来诺尔盖,便赠了一天空的棉花糖。
七月的诺尔盖,广袤无垠,野花遍地。
天上变幻万千的云,和地上星星点点的花,让人应接不暇,不知该将目光对焦在何处。
骑了马,在草原上慢走了一会儿。
马背上的草原起起伏伏,仿佛是一首slow soul的乐曲,重复着长长短短的节拍。
正兴致勃勃,马儿却停了下来,只顾着低头吃草,任我怎么拽缰绳也不肯起,哪里都不肯去。
正不知该这么办,牧民家的小姑娘跑来搭救我,牵了马,慢慢往回走。
我还意犹未尽,央求她再多玩一会儿。
小姑娘便松了缰绳,任由马儿信步,她蹲在一旁,采野花。
我和她搭话:
- 你多大了?
- 九岁了。
- 上学吗?
- 对呀,放假了。
- 这里野花好漂亮。
- 对呀。
她站起身,递给我一小束紫色野花。
又磨蹭着流连了一会,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帐篷。
大家点了烤羊排和烤羊腿,香喷喷地,吃得滋滋冒油。
于是,也就忘了,还有看风景这桩事儿。
七月里,昼长夜短,时间好像特别漫长。
每天赶了很多路,看了很多风景,却还没到日落时分,好像平白得了很多馈赠。
到达唐克,已是下午六点,天色却还大亮着。
这里有九曲黄河第一湾,景区修了长长的观景栈道,数不清的台阶。
有直达山顶的电梯,但没有开放。人多,熙熙攘攘的,都挤在木栈道上。
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选了一处正对河流的地方站定,眼前便是整个九曲黄河。
河水缓缓流过,在草原上勾勒出曲折曼妙的线条,如笔墨急转,轻扬忽而又顿挫。
这镶嵌着缎带的草原,似曾相识,我在新疆曾经见过。
那是巴音布鲁克的九曲十八湾,和这里有点相似。
可是,在巴音布鲁克,我们是穿过了辽阔的草原,和路过的羊群一起爬坡。
三五个人霸占了一座小山头,坐等落日余晖,不说话的时候,就只听见风声。
再看看唐克,这画蛇添足的栈道,吵吵闹闹的人群,栏杆上莫名其妙的各色小旗子,
还有为了拍到此一游照要求我让位,让了不下十次,最后终于挤掉旁边小哥成功上位的大叔,
再绝世的美景,也兴致全无了。
是的,在避开人群的相片里,唐克还是挺美的。
可是,我不太喜欢只是上照的地方。
终于等到日落西沉,正要悻悻离开,忽然看见二掌柜飞奔去了观景台的另一侧。
赶紧也跑过去,一看,原来这里落日未尽,竟还有光影变幻万千。
于是,就捕捉到了美妙的耶稣光。
这最后的落日余晖,是今天的小惊喜。
DAY 5 : 唐克-阿坝-久治-年宝玉则
终于要写到年宝玉则了,真让人心潮澎湃。
对于年宝,我满怀期待,却又不敢期待。
听过无数关于年宝的赞美,却也知七月的雨季,这里少晴多雨,天气变幻莫测。
魏师傅说,每年来年宝的队伍,十个队伍九个雨。
果然,从唐克经阿坝、久治,去往年宝,一路上乌云密布,风雨相间。
路过的雪山、寺庙和草原,全都在一片迷离的水雾之中。
我想,我们应该也是那十分之九了。
下午六点多,到达年宝,雨停了。
天空裂开一道口子,一抹微弱的阳光透过云层,时隐时现。
我们坐在车上,看着车身被那抹光线投影在地上,时有时无。
心里也是时晴时阴,起伏不定。
住在景区里的帐篷,离仙女湖大约五分钟的路。
稍加安顿,便抓上相机,跑去湖边。
也不知何时,天边那道若隐若现的裂口,竟成了蔚蓝一片。
目之所及,已是云开日出,豁然开朗。
阳光瞬间洒落,照亮了四周的山川、草地和湖泊,照耀着飞鸟掠过湖面的踪迹。
于是,就看到了这样的仙女湖。
又过了半小时,夕阳慢慢落下。
湖面上暮色渐起,霞光微暖,天边的几抹流云被染成金红色。
片刻之后,夕阳落得更深,隐入群山之后。
湖边旋即转凉,天色深沉,四下里愈加宁静。
而我,回想一天里的阴晴变幻,还兀自激动不已。
除了幸运,别无他解。
DAY 6 : 年宝玉则-达日
这一天的计划,是从仙女湖到妖女湖往返。
肺爷、小白和邵子前一天晚上预定了骑马,其余的小伙伴则决定徒步。
小白把半路上买的雨鞋给了我,二掌柜帮我背了随身的背包,让我得以轻装上阵,一路照应,感激不尽。
清晨,七点多,出发。仙女湖赠了一抹缎带,作为勉励。
九点,沿湖边泥泞的小路前行,在大片的灌木丛里举步维艰。
湖面上一半是雪花纷飞,一半是烈日骄阳。等到雪花落尽,年宝便揭开了面纱。
十点,穿过一小片冰雹区,又迎来阳光明媚。
这一路,走过了让人抓狂的泥泞,也走过了开满鲜花的草地。
十一点,抵达妖女湖。湖光山色,如梦如幻。
十二点,回程,沿原路返回。时而冰雹,时而烈日,如历四季。
下午两点半,到达终点。仙女湖边气温骤降,狂风大作。
再看身后路,竟已笼罩在一片阴霾中。
我立在湖边,回想这一天里的变幻万千,从半晴半雪到阳光热烈,再到大风冰雹,
然后重复烈日!冰雹!烈日!冰雹!烈日!冰雹!
一日里经历四季,如此辛苦,却又如此奇妙,因为大美年宝,而甘之若饴。
这一路,风光旖旎,让人如坠梦里。不敢相信,被年宝这样眷顾了。
下午四点,离开年宝玉则,去达日。
车行不久,在一处山坡上,远眺了整个川峦。
再见,年宝。会再见。
DAY 7:达日-玛多-两湖一碑-玛多
两湖一碑,鄂陵湖、扎陵湖和牛头碑的统称。
两片高原湖泊,静卧在黄河源头,牛头碑则高居在措日尕则山顶,俯瞰这片丰饶草原。
从玛多县城到两湖一碑,大约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全程砂石路,经过一段漫长的无人区。
正要昏昏欲睡,鄂陵湖却已无声无息地扑入眼帘。
站在湖边,只觉得天地辽阔,大美而无言。
地上是绸缎般的湖水,天上是磅礴的云,湖面被风吹起一片波纹,泛着凌凌的光。
看远处水天一色,蔚蓝清澈,近处却又波光变幻,色彩万千。
从鄂陵湖往牛头碑,又经历了变幻莫测的天气。
一路上忽而狂风暴雨,忽而乌云压顶,转瞬却又艳阳高照。
天空被厚重的云层割裂成明暗不一的几块,天边还隐约可见橙黄色的日光,周围却已被巨大的风沙裹挟。
途中穿越一片巨大的冰雹区,一侧的车窗还有阳光照耀,另一侧车窗却正被冰粒打得啪啪作响。
置身在这样神奇的景象里,如非亲历,不敢相信。
而幸运的是,等我们登上牛头碑时,却又是云散天晴,万里澄净。
站在错日尕泽山顶,居高俯瞰,水天皆是蔚蓝一片,黄河源头静卧云下,风光如画。
山顶上的插箭台,据说是藏民供奉武器,以求山神护卫平安的地方。
后来,小白是这样形容这一天的:
一次好的旅行,就是你以为看到了最美的风景,然后第二天,发现自己错了。
虽然,在我心里,年宝还是没有被超越,但这样的黄河源头,也让人陶醉。
从山顶下来,已是晚上七点多,不得不回了。
又经鄂陵湖,恋恋回望,一抹晚霞赠以告别。
DAY 8:玛多-黑马河
昨晚,从鄂陵湖回玛多县城的路上,遇上一辆车爆胎在无人区。
我们让车上的两个男人搭车回县城,两朵奇葩。
一路上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搭救他们的车和司机,这俩人全程一声不吭,仿佛事不关己。
得到帮助不懂得感谢,麻烦他人不表示抱歉,全然一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的样子。
没忍住,半路上跟这俩奇葩吵了一架。
当天半夜里,魏师傅带了备用胎,从县城去两湖景区,往返六七个小时,把爆胎的司机带出来,凌晨五点多才回来。
因为这样的突发状况,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把今天的出发时间延后到11点。
为了弥补一点时间上的损失,魏师傅决定走条近路,据说是条新路,还没有正式通车,但路已修好贯通。
出发时还有些不安,幸好情报没错,一路上人车稀少,路况绝佳。
更没想到,因为这个临时的改道,意外地遇见了冬给措纳湖。
当湛蓝色湖面突然出现在道路左侧时,我们都惊喜地欢呼起来。
停车,沿湖边慢走,享受这捡来的风景。
到黑马河,已是晚上九点多,沿湖边开了好久,才找到旦切大叔家。
据说他家的帐篷是湖边位置最好的住宿,帐篷正对湖面,距离不过三、五十米。
湖面上早已是漆黑一片,只有帐篷里和夜空中还亮着星星点点的光,一条银河隐约划过天际。
想起有一年,在鱼尾峰大本营看到的璀璨星空,满天星斗悬在半空,近得好像伸伸手,就能摘下一颗。
大概是当时带给我的震撼太过深刻,这以后每次看到星空,都忍不住去跟鱼尾峰做比较。
所以,黑马河的夜空虽然也繁星点点,却还是黯淡了一些。
湖边风大,原以为夜里会冷,羽绒睡袋加盖一床棉被,又贴上两个暖宝宝。
结果睡得直冒汗,辗转反侧了半宿,天快亮了才睡着。
DAY 9 :黑马河-茶卡盐湖-刚察
住在湖边的早晨,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日出。
天刚蒙蒙亮,等待日出的人们就已经守候在岸边。
黑马河的日出,没有红日初升的温柔。
朝阳一跃出地平线,就已是万丈光芒,令人目眩。
朝霞匆匆即逝,让人满心的期待,转瞬成空。
不过,这个湖边的日出时分,依然让人流连。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从无落空,而我们却终日奔波忙碌,无暇顾及。
能够单纯地奔赴一场日出而去,这心无旁骛的过程,比日出本身更美妙。
站在湖边,看天边渐次泛白,逐渐明亮,
守候日出的人们,都被朝阳拉成长长的影子。
DAY 9 :黑马河-茶卡盐湖-刚察
住在湖边的早晨,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日出。
天刚蒙蒙亮,等待日出的人们就已经守候在岸边。
黑马河的日出,没有红日初升的温柔。
朝阳一跃出地平线,就已是万丈光芒,令人目眩。
朝霞匆匆即逝,让人满心的期待,转瞬成空。
不过,这个湖边的日出时分,依然让人流连。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从无落空,而我们却终日奔波忙碌,无暇顾及。
能够单纯地奔赴一场日出而去,这心无旁骛的过程,比日出本身更美妙。
站在湖边,看天边渐次泛白,逐渐明亮,
守候日出的人们,都被朝阳拉成长长的影子。
再过半晌,天色已大亮,日光强烈,直剌剌照射大地。
浮云掠过头顶,磅礴如有万马,奔腾而去。
湖边一排帐篷,最左边的,是我们住的那两个。
吃过早饭,小伙伴们去骑马了,我独自沿湖边走走。
早晨看日出的人们,现在都已不见了。
偶尔,几个骑行的人在湖边逗留,转眼又都离开了。
就连天上的云,这时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围安静而空旷,只有玛尼堆伫立在湖边。
湖水划过岸边,波浪声隐约入耳。
我坐在岸边,录了一段湖水的声音,一路上难得的独处时光。
不一会儿,小伙伴来电话,催促我要出发了。
和大家汇合,然后,去了茶卡盐湖。
这次的旅行中,茶卡盐湖是最让人失望的。
景区外车辆拥堵,排成长龙,景区内管理混乱,拥挤不堪。
因为人流拥堵,小火车已经停运了,大家都挤在唯一能步行进入盐湖的铁轨上。
盐湖的水面已经没过了小腿,仿佛成了一片沼泽。
靠近人群的地方,甚至泛出黝黑脏臭的淤泥。
回来以后,看到一篇报道,恰好谈到茶卡盐湖的现状。
据说近年来盐湖游客井喷,而基建设施和管理却未跟上,导致整个盐湖都在超额负载。
并且,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盐湖的石盐卤水破坏严重,短期内无法恢复,甚至还在不断恶化。
曾经梦幻一般的天空之镜,如今已是不堪重负。
即使照片看起来已旧很美,也让人兴趣索然。
DAY 10 :刚察-祁连-卓尔山
昨晚在刚察睡了一晚,早上出发去卓尔山。
对刚察唯一的印象是,这个只有一条主干道的小县城,旅馆房价奇高。
从刚察到卓尔山,不到200公里,今天的行程格外轻松。
上午八点出发,还没过中午,就到了卓尔山。
住在半山腰的农家客栈,离景区入口步行二十分钟。
吃完午饭,闲来无事,就坐在房间里打八十分。
肺爷嚷嚷了一路要打牌,要打牌,终于如愿了。
打到下午五点,出发去景区。
之前攻略里有人提到,五点以后进景区,门票第二天还能进一次。
然而,跑到售票处一问,却说不行,当天的门票只能当天用。
想着清晨应该会更美一些,大家决定明天早上再来。
顺着小路下山,沿途大片的油菜花田,开得正盛。
远处群山如黛,近处花田错落,随手一拍,都是一派田园风光。
突然就觉得,去不去景区也没有多重要了。
DAY 11 :卓尔山-门源-西宁
为了能赶上日出,清晨不到六点就起床了。
没想到到了入口处,却发现已经排起了长队。
不想耽搁时间,我们决定步行上观景台。
一路爬得气喘吁吁,终于在太阳跃出群山之前,爬上了山顶。
面朝东方,静候朝霞,捕捉到一片转瞬即逝的霞光。
清晨的卓尔山,果然没让人失望,光影曼妙,如同油画一般。
从卓尔山下来,吃过早饭,便又出发。
经门源去西宁,这一路就是归途了。
我们在西宁解散,各自回家。
我又逗留了一天,去了塔尔寺和清真大寺,
再转去西安玩了两天,然后坐火车回了魔都。
一段旅程终于结束了,
一篇游记也写到了结尾。
我在魔都湿冷的冬天里,
回忆着七月的甘青川。
草原,山川和湖海。
晴空,骄阳和棉花糖。
- The End -
七月的一次旅行,从甘南到川北,继而青海。
所以,这个夏天,是属于草原、山川和湖海的。
——————————————————
- 桑科草原 -
- 卓尔山的清晨 -
- 远眺,年宝玉则 -
- 玛多,两湖一碑 -
- 诺尔盖大草原 -
- 徒步仙女湖 -
- 茶卡盐湖 -
- 黑马河,等待日出 -
- 唐克日落 -
这一段旅途,总共十二天。九个人,一台车。
同行的小伙伴有旧识,也有初见。
包车的师傅姓魏,沉稳少言,是朋友的口碑介绍。
大致的行程:
DAY0:上海-兰州
DAY1:兰州-达宗湖-拉卜楞寺-夏河
DAY2:夏河-尕海-郎木寺
DAY3:郎木寺-迭部-扎尕那
DAY4:扎尕那-诺尔盖草原-唐克
DAY5:唐克-阿坝-久治-年宝玉则
DAY6:年宝玉则-达日
DAY7:达日-玛多-两湖一碑-玛多
DAY8:玛多-共和-黑马河
DAY9:黑马河-茶卡盐湖-刚察
DAY10:刚察-祁连-卓尔山
DAY11:卓尔山-门源-西宁
因为给自己放了一个漫长的假期,所以这一次,有时间坐着火车去旅行。
上海到兰州,软卧,24个小时。
和列车员妹纸吹吹牛皮,给对床的阿姨拍拍照片,
看看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和村镇,再来一碗让人魂牵梦绕的方便面,
火车上的时间,被拉长在况且况且的卧铺车厢里。
DAY 1:兰州-夏河-拉卜楞寺
火车到兰州是下午,和小伙伴们在旅馆汇合。
晚餐去了阿西娅,是列车员妹纸的推荐,黄焖羊肉果然很美味。
第二天一早,去了魏师傅常去的拉面馆吃早餐。
一碗牛肉拉面下肚,热腾腾的,就出发了。
兰州到夏河,途中会路过达宗湖,很普通的一个湖,并不值得一去,不如直接到夏河,把时间留给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
这座庞大宏伟的寺庙,位于夏河城西,在藏传佛教中地位尊崇。
六大经堂,近百座殿宇,上千僧众,万余间僧舍。
单是罗列这些数字,便能感受拉卜楞寺的气势恢宏,更勿论还有数量众多且精美绝伦的佛像、唐卡、壁画和酥油花。
寺院对面的小山坡,是俯瞰全貌的好地方。
彼时正是晴朗午后,云淡风轻,整个寺院都在阳光里灼灼发光。
步入寺院内,僧侣们成群而坐,三两而行。
不时地,也会遇见藏民,转经祈福,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道。
拉卜楞寺的各个经堂由僧侣担任讲解,我很喜欢这个安排,尤其是去过了塔尔寺之后。
不同于专业导游机械而教条的解说,在这里,讲解仿佛是僧众们修行的一部分,带着经年累月积攒下的虔诚与崇敬。
给我们讲解的小哥,说着音调特别的汉语,语速飞快,却也满含感情。
他说,他11岁入寺,研习佛法至今。
能考入拉卜楞寺,绝不是易事,难度大概如同寺庙界的北大清华,可谓是百里挑一。
据说,不仅要考佛法,还要看相貌。我猜,虽未必要相貌出众,但眉目敦厚仁善,想必还是要的。
魏师傅说,早晨的拉卜楞寺,光线会特别美。
于是,第二天又爬了一次山头。
可惜,还是迟了一些。
等我喘着气爬上山坡,再喘口气,端起相机,阳光已经开始由温柔转为热烈,光影渐失。
而那些早早守候的人们,早已将晨曦收进了相机,正要意犹未尽地拢起三脚架。
所以,并没有能拍到很美的金顶晨光。
DAY 2:夏河-尕海-郎木寺
到了碌曲,总是要去尕海。
但其实,不去也并不会太可惜。
这片高原上的淡水湖,湿地丰沛,水草肥沃。
鸟儿南迁北陟,在此落脚,繁衍生息。
以为会看到水鸟成群,掠过湛蓝湖面,
可实际上,七月的尕海湖,并没有太多飞鸟,穷目远望,也不过三五个小黑点。
鸟儿自由,不懂应酬,无暇顾及奔忙的人类。
所以,鸟飞鱼跃,波澜壮阔,始终还是在听说里,没能亲见。
也许,对于飞鸟,尕海是生生不息的福地。
可对于我们,甘南草原上比它美丽的湖,太多了。
继续出发。偶拾,一些光影和欢乐。
然后就到了郎木寺。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某个地方从未去过,只是看了名字,便觉得好似极美之地,因而心驰神往。
我是有过的。
一个,是年宝玉则。念来,好似一个美丽姑娘的名字。
另一个,就是郎木寺。可惜,因为年份久远,已然忘了彼时莫名好感的缘由。
到达郎木寺的时候,是个晴天。时至正午,日光炙热,直接而生猛。
住在雪山客栈。站在二楼,就可以看见色赤寺的金顶。
还有个特别想推荐给后来者的阳光院落,很适合连日奔波后的洗晒和休整。
老板家的两个小儿,约莫三、四岁的样子,午后就挤在大澡盆里,暖洋洋地洗着澡。
我想偷偷地拍张照,不想还没一秒就被发现了,小家伙那么机灵,一旁的妈妈乐得不停掩嘴。
等到日头稍稍偏斜,就去了四川的地界。
四川境内的寺院叫作格尔底寺,寺院古老而朴实。
虽然声名在外,外表却毫不华丽,和甘肃境内的色赤寺遥遥相对。
两处藏传寺庙,以白龙江为界,隔江而望。
翻过格尔底寺所在的山头,沿山坡小路缓步前行,便能看到一处山坳。
草甸顺着山势铺陈而下,几处寺庙错落期间。
四周丛林层叠,葱郁茂密,被午后斜阳投影在草甸上。
远眺,对面山头上的红石崖,巍巍屹立。
近望,则有一道峡谷的入口,溪水潺潺,蜿蜒而去,正是白龙江的源头。
彼时恰逢天空湛蓝,几抹流云绸缎般划过天际,山坡上则满是嫩黄的野花,簇簇然拥绕在脚边。
几个僧侣盘腿闲坐,孩子们忙着在溪边嬉戏,置身在这样静谧的田园风光里,只觉得时光温柔,清朗而恬静。
什么都没有做,却又没有一秒是虚度的。
沿着窄窄的溪流,走了一段白龙江峡谷。觉得景色并不出奇,中途便悻悻地退了出来。
后来,听小伙伴说,其实再多走两步,便会豁然开朗。
看了照片,原来是嶙峋峭壁间,一片宽阔的峡谷盆地。
大概是武侠小说里,男主角绝处逢生又得机缘巧合修得盖世武功的那种世外峡谷吧。
还是有点懊恼自己的半途而废的。
吃过晚饭,天色还大亮着。
老牛和二掌柜打算去看日落,我也一起跟了去。
藏民指点我们从镇上一条小路爬上山坡,山头相对的就是红石崖,一览无余。
据说,西沉的斜阳会把那片断崖染成金红色。
可惜,并没有想象中的残阳如血。
夕阳里的红石崖,只是微微有一些暖色而已。
倒是山下民居袅袅的炊烟,在夕阳里泛着暖暖的光,轻歌曼舞一般。
站了一会才发现,这个山头其实是一处坟地。
几座坟头,一只野狗,远远地守着。
还好是白天,也不是一个人,倒也不觉得害怕。
而且,夕阳虽然不够美,却也还温暖,抵消了几分阴冷,也就没有太多畏惧。
第二天早起,去了天葬台。
从镇上到天葬台,会经过色赤寺。
这座甘肃境内的寺庙,比四川那座,宏伟得多。
色赤寺后面的山顶上,就是天葬台的所在。
才刚出发,就开始下起雨来,爬到山腰,风雨渐盛。
只得在藏民转经的房子里避雨,等雨势稍缓,才又沿山路而上,向山顶的天葬台走。
因为下着雨,天气格外阴冷。
密密的水汽笼罩着远处的山头,高山草甸却因此愈加的青翠。
往天葬台的方向被人们经年累月地踩出了路,直直的通往山顶。
路的尽处,巨大的经幡倚山而立,山风猎猎,如歌似泣。
即使没有天葬台,这里,也是风景极佳之地。
天葬台的简单,有点出乎意料。
几块乱石,三两个木墩,一处松软的泥地。
地上散落着几把尖刀,锈迹斑驳,几根人骨,依稀的血迹,一根秃鹫羽毛,仅此而已。
看到这样的天葬台,老实说,是舒了一口气的。
因为对于死亡,太过隆重的渲染,会太过沉重。
一个天葬台,不足以顿悟了生死。
所以,不愿意去探究太多。
埋于故土,或是归于山水,都是求一处归宿。
惟愿逝者安然,生者坦然。足矣。
从山上下来,雨早已停了,吃过早饭,就该出发了。
郎木寺匆匆一日,好像才认识,却已要离开。
我记得在LP上,郎木寺被称作东方瑞士。
也曾看到网上攻略里,有人说这里早已被商业化所吞没,不再是曾经世外桃源。
我没有去过瑞士,也没有见过世外桃源,我来了郎木寺,却不知该怎样评价它。
它不是我梦寐中的极美之地,却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地被毁坏。
而现在,当我回想郎木寺,总有两处记忆交相浮现。
一处,是格尔底寺山下绵延的高山草甸,那是如画风光里的俗世欢喜;
另一处,是色赤寺山上安静的天葬台,那或许是,这里的人们,对来世的万般期许。
DAY 3: 郎木寺-扎尕那
这次的旅途中,扎尕那是唯一没有见到阳光的地方。
也是这一路上,最适合阴天的。
这座隐藏在深山里的藏家村寨,四面群峰环抱,村寨依山而建。
丰润的山谷中,散卧着高低错落的民居,山坡上的梯田里,种着麦子和青稞。
初看,这里的地貌有点像雨崩村,但山谷更深,更雄阔,也更宁静,更淳朴。
到扎尕那还没过中午,住在一家叫班代的民宿。
民宿在半山坳,九个人的大通间,好不热闹。
收拾停当,去村长家开的饭馆吃饭。没想到厨师感冒休假了,没有人烧菜。
老板说,食材是有的,米饭也是现成的。要不,你们自己做吧。
作为一个每逢聚餐只能靠洗碗来刷存在感的人,自己做这种事,我内心是十二万分拒绝的。
没想到,小伙伴们却都兴致勃勃,说干就干。
洗碗,切菜,起火,炒菜,煮汤,盛饭,大伙儿齐心协力的,把饭馆角角落落里的菜全利用上了。
没一会儿,就摆了满满一桌,热腾腾的九菜一汤,还都是双份的量。
特别感谢掌勺的积木马同学,厨神级别的。
后面来的几拨人,都只能对付着泡几碗方便面充饥。
这么一比,就觉得吃得更香了。
当然,我还是那个洗碗的。
下午去山里徒步,然后就回到民宿,闲坐在二楼的阳台上。
嗑瓜子,吃零食,吹牛聊天,等着民宿的老板给我们准备晚餐。
山里的空气清冽而微凉,因为雨水的滋养,越发的甘甜温润。
好像没有一丝阻碍,就直抵了胸腔。
风也凉凉的,带一点草木清香。
天色慢慢暗下来,暮霭渐沉,灯火微明。
远处,群峰与天空的交际线,若隐若现,渐渐模糊。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没有阳光,也没有WIFI。
但是心里定定的,不想动,更不想走。
阴天的扎尕那。苍茫,静谧,让人安逸。
第二天早起,和老牛、积木马小两口去看日出。
推开门一看,整个山谷都笼罩在云雾中。
天上的云,层层叠叠,没有给太阳半点露脸的机会。
村民说,寨子高处的佛塔是看日出的地方。
虽然没有日出,我们还是决定四下逛逛,去佛塔转转。
时辰尚早,整个村寨还未从暮色中完全苏醒。
沿着之字形的小路往高处走,路过的房子大多还紧闭着大门。
倒有几只不知是谁家的兔子,趴在路边悠然自得,一旁的山涧潺潺地转动着水车,两匹马儿兀自低头吃草。
也有早起的村民,已经开始一天的生活。
站在佛塔边,能俯瞰整个山谷,我们在这里逗留许久。
看如画般缥缈的远山,随风轻舞的田野,和袅袅而起的炊烟,
也看这大山里的人们,转塔祈福,顺时而行,重复着世代相传的仪式。
这种在我们看来神圣而神秘的宗教,这种古老而虔诚的信仰,
朝夕往复,年复一年,都已融入在他们日日夜夜的生活里。
这是他们每一天的开始,也是亘古不变的坚持。
再往上走到山顶,有一座寺庙。
一个喇嘛正在经堂旁的一间屋舍门口,把做好的酥油灯摆放在门前。
我们相互问候,他微欠一下身,招呼我们进屋。
这里,大概就是寺庙里制作酥油灯的地方。
桌子上摆着几盏还未完成的酥油灯,还有些湿润。
正中央的地上垒着锅灶,锅里正煮着淡黄色的酥油。
那种特有的甜香味道,在屋里四下弥漫,把我们整个儿都包围了。
喇嘛一边继续着手上的工作,一边四下指点,告诉我们制作的流程。
他的汉语不算流利,但连比带划,竟也明白了七八分。
恰巧有村民拿来酥油供奉,我们不敢打扰,在一旁安静地看了一会。
征得他同意,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这意外的收获。
从山上下来,已近出发时刻,同伴们早已收拾停当。
潦草地吃了几口早饭,胡乱打包了行李,竟连洗漱都没能顾上。
然而心里却满满的,像这山谷中满山遍野的青稞,一荡一荡,在晨风里摇曳。
这个没有日出的静谧清晨,如歌行板,萦绕心头。
DAY 4: 扎尕那-诺尔盖-唐克
从扎尕那往南,大约100多公里,就是诺尔盖草原。
天空却依旧阴沉着,大家心里不免有些惴惴不安起来。
没有阳光的草原,就好像早起还未梳妆的姑娘,再绝世的美貌,也兀自减了三分。
然而,车入川北,天空却突然放晴,云开日出。
等到偌大的草原无遮无拦地扑面而来时,早已是万里晴空。
阳光透过云层,照耀了整个草原,湛蓝色的幕布下,云卷云舒。
草原多么慷慨,听说我们要来诺尔盖,便赠了一天空的棉花糖。
七月的诺尔盖,广袤无垠,野花遍地。
天上变幻万千的云,和地上星星点点的花,让人应接不暇,不知该将目光对焦在何处。
骑了马,在草原上慢走了一会儿。
马背上的草原起起伏伏,仿佛是一首slow soul的乐曲,重复着长长短短的节拍。
正兴致勃勃,马儿却停了下来,只顾着低头吃草,任我怎么拽缰绳也不肯起,哪里都不肯去。
正不知该这么办,牧民家的小姑娘跑来搭救我,牵了马,慢慢往回走。
我还意犹未尽,央求她再多玩一会儿。
小姑娘便松了缰绳,任由马儿信步,她蹲在一旁,采野花。
我和她搭话:
- 你多大了?
- 九岁了。
- 上学吗?
- 对呀,放假了。
- 这里野花好漂亮。
- 对呀。
她站起身,递给我一小束紫色野花。
又磨蹭着流连了一会,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帐篷。
大家点了烤羊排和烤羊腿,香喷喷地,吃得滋滋冒油。
于是,也就忘了,还有看风景这桩事儿。
七月里,昼长夜短,时间好像特别漫长。
每天赶了很多路,看了很多风景,却还没到日落时分,好像平白得了很多馈赠。
到达唐克,已是下午六点,天色却还大亮着。
这里有九曲黄河第一湾,景区修了长长的观景栈道,数不清的台阶。
有直达山顶的电梯,但没有开放。人多,熙熙攘攘的,都挤在木栈道上。
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选了一处正对河流的地方站定,眼前便是整个九曲黄河。
河水缓缓流过,在草原上勾勒出曲折曼妙的线条,如笔墨急转,轻扬忽而又顿挫。
这镶嵌着缎带的草原,似曾相识,我在新疆曾经见过。
那是巴音布鲁克的九曲十八湾,和这里有点相似。
可是,在巴音布鲁克,我们是穿过了辽阔的草原,和路过的羊群一起爬坡。
三五个人霸占了一座小山头,坐等落日余晖,不说话的时候,就只听见风声。
再看看唐克,这画蛇添足的栈道,吵吵闹闹的人群,栏杆上莫名其妙的各色小旗子,
还有为了拍到此一游照要求我让位,让了不下十次,最后终于挤掉旁边小哥成功上位的大叔,
再绝世的美景,也兴致全无了。
是的,在避开人群的相片里,唐克还是挺美的。
可是,我不太喜欢只是上照的地方。
终于等到日落西沉,正要悻悻离开,忽然看见二掌柜飞奔去了观景台的另一侧。
赶紧也跑过去,一看,原来这里落日未尽,竟还有光影变幻万千。
于是,就捕捉到了美妙的耶稣光。
这最后的落日余晖,是今天的小惊喜。
DAY 5 : 唐克-阿坝-久治-年宝玉则
终于要写到年宝玉则了,真让人心潮澎湃。
对于年宝,我满怀期待,却又不敢期待。
听过无数关于年宝的赞美,却也知七月的雨季,这里少晴多雨,天气变幻莫测。
魏师傅说,每年来年宝的队伍,十个队伍九个雨。
果然,从唐克经阿坝、久治,去往年宝,一路上乌云密布,风雨相间。
路过的雪山、寺庙和草原,全都在一片迷离的水雾之中。
我想,我们应该也是那十分之九了。
下午六点多,到达年宝,雨停了。
天空裂开一道口子,一抹微弱的阳光透过云层,时隐时现。
我们坐在车上,看着车身被那抹光线投影在地上,时有时无。
心里也是时晴时阴,起伏不定。
住在景区里的帐篷,离仙女湖大约五分钟的路。
稍加安顿,便抓上相机,跑去湖边。
也不知何时,天边那道若隐若现的裂口,竟成了蔚蓝一片。
目之所及,已是云开日出,豁然开朗。
阳光瞬间洒落,照亮了四周的山川、草地和湖泊,照耀着飞鸟掠过湖面的踪迹。
于是,就看到了这样的仙女湖。
又过了半小时,夕阳慢慢落下。
湖面上暮色渐起,霞光微暖,天边的几抹流云被染成金红色。
片刻之后,夕阳落得更深,隐入群山之后。
湖边旋即转凉,天色深沉,四下里愈加宁静。
而我,回想一天里的阴晴变幻,还兀自激动不已。
除了幸运,别无他解。
DAY 6 : 年宝玉则-达日
这一天的计划,是从仙女湖到妖女湖往返。
肺爷、小白和邵子前一天晚上预定了骑马,其余的小伙伴则决定徒步。
小白把半路上买的雨鞋给了我,二掌柜帮我背了随身的背包,让我得以轻装上阵,一路照应,感激不尽。
清晨,七点多,出发。仙女湖赠了一抹缎带,作为勉励。
九点,沿湖边泥泞的小路前行,在大片的灌木丛里举步维艰。
湖面上一半是雪花纷飞,一半是烈日骄阳。等到雪花落尽,年宝便揭开了面纱。
十点,穿过一小片冰雹区,又迎来阳光明媚。
这一路,走过了让人抓狂的泥泞,也走过了开满鲜花的草地。
十一点,抵达妖女湖。湖光山色,如梦如幻。
十二点,回程,沿原路返回。时而冰雹,时而烈日,如历四季。
下午两点半,到达终点。仙女湖边气温骤降,狂风大作。
再看身后路,竟已笼罩在一片阴霾中。
我立在湖边,回想这一天里的变幻万千,从半晴半雪到阳光热烈,再到大风冰雹,
然后重复烈日!冰雹!烈日!冰雹!烈日!冰雹!
一日里经历四季,如此辛苦,却又如此奇妙,因为大美年宝,而甘之若饴。
这一路,风光旖旎,让人如坠梦里。不敢相信,被年宝这样眷顾了。
下午四点,离开年宝玉则,去达日。
车行不久,在一处山坡上,远眺了整个川峦。
再见,年宝。会再见。
DAY 7:达日-玛多-两湖一碑-玛多
两湖一碑,鄂陵湖、扎陵湖和牛头碑的统称。
两片高原湖泊,静卧在黄河源头,牛头碑则高居在措日尕则山顶,俯瞰这片丰饶草原。
从玛多县城到两湖一碑,大约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全程砂石路,经过一段漫长的无人区。
正要昏昏欲睡,鄂陵湖却已无声无息地扑入眼帘。
站在湖边,只觉得天地辽阔,大美而无言。
地上是绸缎般的湖水,天上是磅礴的云,湖面被风吹起一片波纹,泛着凌凌的光。
看远处水天一色,蔚蓝清澈,近处却又波光变幻,色彩万千。
从鄂陵湖往牛头碑,又经历了变幻莫测的天气。
一路上忽而狂风暴雨,忽而乌云压顶,转瞬却又艳阳高照。
天空被厚重的云层割裂成明暗不一的几块,天边还隐约可见橙黄色的日光,周围却已被巨大的风沙裹挟。
途中穿越一片巨大的冰雹区,一侧的车窗还有阳光照耀,另一侧车窗却正被冰粒打得啪啪作响。
置身在这样神奇的景象里,如非亲历,不敢相信。
而幸运的是,等我们登上牛头碑时,却又是云散天晴,万里澄净。
站在错日尕泽山顶,居高俯瞰,水天皆是蔚蓝一片,黄河源头静卧云下,风光如画。
山顶上的插箭台,据说是藏民供奉武器,以求山神护卫平安的地方。
后来,小白是这样形容这一天的:
一次好的旅行,就是你以为看到了最美的风景,然后第二天,发现自己错了。
虽然,在我心里,年宝还是没有被超越,但这样的黄河源头,也让人陶醉。
从山顶下来,已是晚上七点多,不得不回了。
又经鄂陵湖,恋恋回望,一抹晚霞赠以告别。
DAY 8:玛多-黑马河
昨晚,从鄂陵湖回玛多县城的路上,遇上一辆车爆胎在无人区。
我们让车上的两个男人搭车回县城,两朵奇葩。
一路上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搭救他们的车和司机,这俩人全程一声不吭,仿佛事不关己。
得到帮助不懂得感谢,麻烦他人不表示抱歉,全然一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的样子。
没忍住,半路上跟这俩奇葩吵了一架。
当天半夜里,魏师傅带了备用胎,从县城去两湖景区,往返六七个小时,把爆胎的司机带出来,凌晨五点多才回来。
因为这样的突发状况,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把今天的出发时间延后到11点。
为了弥补一点时间上的损失,魏师傅决定走条近路,据说是条新路,还没有正式通车,但路已修好贯通。
出发时还有些不安,幸好情报没错,一路上人车稀少,路况绝佳。
更没想到,因为这个临时的改道,意外地遇见了冬给措纳湖。
当湛蓝色湖面突然出现在道路左侧时,我们都惊喜地欢呼起来。
停车,沿湖边慢走,享受这捡来的风景。
到黑马河,已是晚上九点多,沿湖边开了好久,才找到旦切大叔家。
据说他家的帐篷是湖边位置最好的住宿,帐篷正对湖面,距离不过三、五十米。
湖面上早已是漆黑一片,只有帐篷里和夜空中还亮着星星点点的光,一条银河隐约划过天际。
想起有一年,在鱼尾峰大本营看到的璀璨星空,满天星斗悬在半空,近得好像伸伸手,就能摘下一颗。
大概是当时带给我的震撼太过深刻,这以后每次看到星空,都忍不住去跟鱼尾峰做比较。
所以,黑马河的夜空虽然也繁星点点,却还是黯淡了一些。
湖边风大,原以为夜里会冷,羽绒睡袋加盖一床棉被,又贴上两个暖宝宝。
结果睡得直冒汗,辗转反侧了半宿,天快亮了才睡着。
DAY 9 :黑马河-茶卡盐湖-刚察
住在湖边的早晨,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日出。
天刚蒙蒙亮,等待日出的人们就已经守候在岸边。
黑马河的日出,没有红日初升的温柔。
朝阳一跃出地平线,就已是万丈光芒,令人目眩。
朝霞匆匆即逝,让人满心的期待,转瞬成空。
不过,这个湖边的日出时分,依然让人流连。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从无落空,而我们却终日奔波忙碌,无暇顾及。
能够单纯地奔赴一场日出而去,这心无旁骛的过程,比日出本身更美妙。
站在湖边,看天边渐次泛白,逐渐明亮,
守候日出的人们,都被朝阳拉成长长的影子。
DAY 9 :黑马河-茶卡盐湖-刚察
住在湖边的早晨,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日出。
天刚蒙蒙亮,等待日出的人们就已经守候在岸边。
黑马河的日出,没有红日初升的温柔。
朝阳一跃出地平线,就已是万丈光芒,令人目眩。
朝霞匆匆即逝,让人满心的期待,转瞬成空。
不过,这个湖边的日出时分,依然让人流连。
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从无落空,而我们却终日奔波忙碌,无暇顾及。
能够单纯地奔赴一场日出而去,这心无旁骛的过程,比日出本身更美妙。
站在湖边,看天边渐次泛白,逐渐明亮,
守候日出的人们,都被朝阳拉成长长的影子。
再过半晌,天色已大亮,日光强烈,直剌剌照射大地。
浮云掠过头顶,磅礴如有万马,奔腾而去。
湖边一排帐篷,最左边的,是我们住的那两个。
吃过早饭,小伙伴们去骑马了,我独自沿湖边走走。
早晨看日出的人们,现在都已不见了。
偶尔,几个骑行的人在湖边逗留,转眼又都离开了。
就连天上的云,这时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围安静而空旷,只有玛尼堆伫立在湖边。
湖水划过岸边,波浪声隐约入耳。
我坐在岸边,录了一段湖水的声音,一路上难得的独处时光。
不一会儿,小伙伴来电话,催促我要出发了。
和大家汇合,然后,去了茶卡盐湖。
这次的旅行中,茶卡盐湖是最让人失望的。
景区外车辆拥堵,排成长龙,景区内管理混乱,拥挤不堪。
因为人流拥堵,小火车已经停运了,大家都挤在唯一能步行进入盐湖的铁轨上。
盐湖的水面已经没过了小腿,仿佛成了一片沼泽。
靠近人群的地方,甚至泛出黝黑脏臭的淤泥。
回来以后,看到一篇报道,恰好谈到茶卡盐湖的现状。
据说近年来盐湖游客井喷,而基建设施和管理却未跟上,导致整个盐湖都在超额负载。
并且,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盐湖的石盐卤水破坏严重,短期内无法恢复,甚至还在不断恶化。
曾经梦幻一般的天空之镜,如今已是不堪重负。
即使照片看起来已旧很美,也让人兴趣索然。
DAY 10 :刚察-祁连-卓尔山
昨晚在刚察睡了一晚,早上出发去卓尔山。
对刚察唯一的印象是,这个只有一条主干道的小县城,旅馆房价奇高。
从刚察到卓尔山,不到200公里,今天的行程格外轻松。
上午八点出发,还没过中午,就到了卓尔山。
住在半山腰的农家客栈,离景区入口步行二十分钟。
吃完午饭,闲来无事,就坐在房间里打八十分。
肺爷嚷嚷了一路要打牌,要打牌,终于如愿了。
打到下午五点,出发去景区。
之前攻略里有人提到,五点以后进景区,门票第二天还能进一次。
然而,跑到售票处一问,却说不行,当天的门票只能当天用。
想着清晨应该会更美一些,大家决定明天早上再来。
顺着小路下山,沿途大片的油菜花田,开得正盛。
远处群山如黛,近处花田错落,随手一拍,都是一派田园风光。
突然就觉得,去不去景区也没有多重要了。
DAY 11 :卓尔山-门源-西宁
为了能赶上日出,清晨不到六点就起床了。
没想到到了入口处,却发现已经排起了长队。
不想耽搁时间,我们决定步行上观景台。
一路爬得气喘吁吁,终于在太阳跃出群山之前,爬上了山顶。
面朝东方,静候朝霞,捕捉到一片转瞬即逝的霞光。
清晨的卓尔山,果然没让人失望,光影曼妙,如同油画一般。
从卓尔山下来,吃过早饭,便又出发。
经门源去西宁,这一路就是归途了。
我们在西宁解散,各自回家。
我又逗留了一天,去了塔尔寺和清真大寺,
再转去西安玩了两天,然后坐火车回了魔都。
一段旅程终于结束了,
一篇游记也写到了结尾。
我在魔都湿冷的冬天里,
回忆着七月的甘青川。
草原,山川和湖海。
晴空,骄阳和棉花糖。
- The End -
2016-03-02发布拍摄于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