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哈尔滨
哈尔滨博物馆
一国两朝发祥地,16个国家在冰城设领事馆
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松花江畔的“龙兴之地”,百年沧桑巨变,记录了“共和国长子”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哈尔滨是一座多元的文艺城市,中东铁路拉来了欧陆风情,分分钟化身文艺气息满满的“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东方芝加哥”。

哈尔滨也是一座英雄的龙头城市,在不屈的抗争中浴火重生,南厂北迁,谱写了“一五建设”的华章。

从面积来看,哈尔滨相当于8.4个上海。道里区比台北都大,既异国情调满满,又充满了烟火气息。不妨跨越历史的长河,触摸那雕刻在时光里的沧桑印迹。

在阎家港遗址,出土了约3万年前的人类头枕骨化石。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一国两朝的发源地,即金、清两朝和渤海国。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定都上京会宁府,即今天的阿城区,现在的群力新区四方台(点将台),就是金兀术远征出战的出发地。

清朝中期“徙户开屯”,使封禁多年的东北得到了开发, 后期自发的“闯关东”移民大潮,人烟渐盛。

“田家烧锅”“李家香坊”“傅家店”就这样延存后世,奠定了老道外的格局。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把“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和传统四合院融入其中。

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社会的转型、思想的觉醒和文明的竞逐,造就了“国际性商埠”的传奇。

大量中外移民的涌入,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推动了哈尔滨经济文化的发展。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多种宗教并存,西洋音乐、戏剧的传入,使哈尔滨呈现出一种华洋杂处、开放包容的文化风貌。

哈尔滨艺术活动风靡,不仅是西方音乐传入东方的窗口,还是中国最先唱响《国际歌》的城市。俄侨在美术摄影上颇有成就,还在哈尔滨开办了许多歌剧、芭蕾舞剧、话剧学校, 培养学生专研西洋音乐与艺术,形成哈尔滨人特有的艺术素养。

哈尔滨拥有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和平电影院曾一度引领中国电影风尚;拥有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1956年正式通车。每年一届的冰雪文化艺术节,成为雪雕艺术的大观园。

超火爆的“网红名片”中央大街,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有“建筑博物馆”之称。

老巴夺烟草厂、俄商最大商店秋林洋行,“东方的凡尔赛宫”马迭尔宾馆,拜占庭风格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华老字号”八杂市、正阳街上的老鼎丰,成为了哈尔滨靓丽的风景线。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是一五计划的重要实施地,成为了国内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随后在北大荒开发的高潮中,北大荒变北大仓,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

后来东北又成为全国能源和粮食输出地,大庆石油、鞍山钢铁承担了为工业输血造血之能。

愿这颗“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明天会更好!

#目的地深度游 #发现旅途的色彩 #去博物馆探秘 #捕捉城市人文 #国内浪漫旅行地
2天前2022-08-09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