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合肥
大成殿
大成殿
合肥市城隍庙的边上#城隍庙
这里是合肥文庙,位于蒙城路与安庆路交界处、城隍庙西侧的老四中内。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全国拥有各级文庙约1560座;清代,增加到1800多所,在当时的每一个大中小城市中几乎都有文庙的存在。合肥文庙,又称学宫,始建于唐代,宋时称景贤书院,最初是民办的学馆。一些富裕之家、饱学之士自行筹款修建,后来发展到由官府投资,成为独立的教学机构,作为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地方。清乾隆年间重修改名学宫。前至前大街(今安庆路),后至后大街(今淮河路),自南向北依次建有棂星门、泮池桥、戟门、月台、大成殿、明伦堂等,另有配殿、礼门、崇圣祠等附属建筑,大成殿中供至圣先师孔子位,两厢配颜子、孟子等人之位。文庙的前身是“庐州府学”,其是合肥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庐州府学”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841—845)。 宋朝时改为“景贤书院”。明朝时,时任知府重视教育,景贤书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清朝康熙年间得到修缮,改名“学宫”。1853年,太平军进攻合肥,一把火将“庐州府学”焚烧殆尽,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重新将其修复。新学兴起,“庐州府学”犹如空壳。1929年,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迁入。新中国成立后,大成殿改为了大会堂,供会议使用。1956年,改名为“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文庙是2002年在原址上复建的。 进入文庙,首先要过泮池桥,左右两侧分别是碑亭、井亭,正前方则是大成殿。泮池桥也叫状元桥,过去读书人拜谒文庙,需要过状元桥,寓意是依规矩而行,就可以一个接一个的考中状元,实际上就跟现在考试时穿红衣一样,只为求个好彩头。文庙的左侧是碑亭,亭中竖立着一无字石碑,碑面斑驳。文庙的右侧是井亭,井亭里有两口连着的井,叫做“状元井”,传说从状元井里汲一口水喝,喝完会文思泉涌,从而取得好成绩,以前的庐州学子进京赶考时通常都会来学宫祭拜孔子,爬笔架山,喝状元水,祈求考出个好成绩。正前方是大成殿,大成殿的中间是辇道陛阶石,过去大成殿中供奉着孔子的牌位,以供学子们前来祭拜。
2018年5月25日,合肥市第四中学学宫(合肥文庙)被公布纳入合肥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22天前2023-09-22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