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必去
1255位正在讨论
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南京
大报恩寺遗址景区
20231015②大报恩寺遗址(4A)
1、“大报恩寺”是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古代名寺,约有1800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二座、南方第一座寺庙,是金陵三大寺之一,下辖百寺,曾立有“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琉璃塔,地宫中出土的释迦摩尼真身顶骨舍利震惊世界,是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馆藏珍稀文物众多,规模宏大,还曾藏有名僧玄奘顶骨舍利。该寺历史上留有的名人足迹数不胜数,包括多位帝王,目前是建在遗址上的半悬空博物馆和感恩文化主题区,古风与现代科技融合,是历史学习、参禅养性、登高观景的好去处。
①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雨花路1号。
②交通:公交直达,开车很好停。
③旺季:无。
④用时:2小时。
⑤票价:90元。
2、大报恩寺的历史沿革:
①始建:三国时期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并建“阿育王塔”,后均毁。
②长干寺: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年)重建并更名,毁于隋唐时期。
③报恩寺:南北朝时期陈朝建德六年(577年)重建并更名,“报恩寺”3字首次出现寺史中,但随后改回。
④天禧寺:北宋天禧元年(1018年)重修并更名,此时已建“圣感塔”并供奉佛顶骨舍利于地宫。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本人在天禧寺旧址发现了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后与民国政府协商将顶骨一分为三,后又再分多份,目前散落在大陆、台湾、日本、印度4地。
④慈恩旌忠教寺:元至正二十五年(1288年)更名是皇家御讲之处,明初时还兼作“僧录司”,用以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后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毁于火灾。
⑤大报恩寺:明永乐十年(1412年)耗时19年复建成皇家寺庙,并更名为现名,所建巨型琉璃塔“第一塔”是当时中国地标式建筑,该寺达到鼎盛,最多时拥有殿阁30多座,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⑥寺毁:3种说法,一是毁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怕塔被城外的清军攻占从而居高临下炮击城内,便主动炸毁;二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兵变,北王韦昌辉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塔,便炸毁;三是曾国藩下令炸毁,但可能性极小。
3、寺门外围露天部分有:
①香水河桥:主御道上,横跨已干涸的“香水河”。
②宣德御碑:碑是被毁后拼接的,已无字,驼碑的是赑屃,龙九子之一,力大且性情温顺、任劳任怨,自古用来作御碑座。碑亭是现代复建。
③永乐御碑:碑已无存,只留碑座,碑亭是现代复建。
4、建筑遗址位于博物馆下方,会中空以便参观,但无法下去,顶部架有玻璃罩以防雨水侵蚀遗址。大报恩寺坐东朝西,目前只剩遗存的台基、石阶、石路、排水渠等,自北侧顺时针参观依次为:
①天王殿。
②北画廊:曾有画廊108间,在17-19世纪欧洲画师的琉璃塔画作中,可见其清晰样貌。
③义井: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由丞相李迪发愿、可政大师谏言、唐文遇捐资开凿,目前井已干涸,井内铺满游客扔的祈福钱币。
④油库:用于储存灯油,明代琉璃塔上有灯144盏,每日耗油64斤,需100名童子轮流值班添油、剪芯、擦瓦。
⑤宋元明清土层遗址。
⑥伽蓝殿。
⑦法堂。
⑧观音殿。
⑨大殿。
⑩月台。
5、北侧自西向东有:
①洗尘净心:2尊浅绿色的玉制荷叶状出水池,切忌用右手净心,佛教里右手是拿刀的杀生手。
②长干佛脉:用沙盘模型和视频直观演绎了此寺在历朝历代的兴废。
③千年对望:7朵电子莲花组成的平道“七步生莲”,脚踩上去灯光会如涟漪散开。尽头是铜制玄奘坐像与释迦牟尼像对视,以纪念二位高僧的顶骨舍利在寺中相守千年。后者是透明挂坠形成的3D立体像,很有创意。
④前世今生:一组大报恩寺建设场景的沙盘模型。
⑤琉璃官窑:一座模拟的御窑场。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城南“聚宝山”一带建设72座御窑场,用于制造皇家建筑材料,此寺的材料也源于此。2008年在“中华门”外窑岗村30号的原南京锅炉厂拆迁工地发现御窑场遗址,并展示了出土的残件,其中一副琉璃拱门(复制品)很漂亮,是央视《国家宝藏》里“九大国宝”之一,当时琉璃塔共有64套此门。
⑥地宫圣物:展示了众多地宫发掘出的文物,不乏国家一级文物。
⑦江南首寺:介绍了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三国东吴霸主孙权建立江南第一座寺庙的事,佛寺自此如雨后春笋出现。旁边有一处禅堂坐席,可坐抄经文。
⑧莲池海会:汇集了历代在南京开宗立派、译经传教的高僧形象雕塑。
⑨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处布景,头顶吊满寺庙顶部模型,四周林立着寺庙图影,整体呈橘黄色,唯美展示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场景,并陈列了多座古代名寺的木制微缩模型。
6、东侧自北向南有:
①舍利佛光:视觉效果震撼,内部4200盏灯泡,经镜子反射后达8400盏,灯光会循环变幻7种颜色,对应感应舍利的7色,铜树上灯火摇曳,很出片。南京是中国历史上藏有舍利最多的城市。
②经变画廊:绘有“鹿王本生”故事的画廊拱道,讲述了释迦牟尼前世九色鹿救人后被出卖,后坏人终有恶报的故事。
③报恩林:室外小园,以佛教“五树六花”(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糖棕;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地涌金莲)为主题。另有五谷树,据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载郑和下西洋带回2株五谷树,1棵种在皇城,1棵种在本寺。眼下的树是盐城市民张永亮于2016年捐赠。
④忘忧河:模拟荷花池,用影像捕捉技术模拟了佛教放生仪式,
⑤报恩剧场:播放着报恩主题短片,厅内布用老物件布景。
⑥感恩众生:以光纤布景的形式,表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以铜制的牛、鹿、兔、马、豹等动物母子来诠释主题,随后是菩提树和“因缘台”的塑料布景。
7、南侧自东向西有:
①南画廊:原有108间,已部分复原为原貌,与北画廊对称。目前这条长走廊被用作“芳华逸韶-捷克艺术水晶展”,展品精美,头上倒垂的华伞也是高颜值。
②经藏如海:展示了集经、取经、译经、刻经、印经的整个流程。清同治五年(1866年)晚清著名佛学家杨文会创办了著名佛教文化机构“金陵刻经处”,遗存的很多珍贵经版、经藏收藏在里屋的藏经阁内。
③报恩文化艺术馆:官方文创商品商铺。
8、明代琉璃塔的正式名字是“第一塔”,塔名由明成祖朱棣御赐,建于明永乐十年至宣德三年(1412-1428年),历时17年完工,使用琉璃和榫卯工艺建成,是全寺核心建筑,高78.2米,9层8面5色,周长百米,从塔成到塔毁的约430年里一直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周身152只风铃,清风徐来铃声阵阵,享誉海外,称其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安徒生童话》中被称为“中国瓷塔”,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仿建在他的“凡尔赛宫”内。眼下的玻璃塔是王健林捐资10亿重建,2015年完成,高93.157米,同为9层,
,分2部分:
①地宫: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圆形,深达6.74米,是国内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明代在其上方重新建塔,2008年在此出土佛顶骨舍利震惊世界。佛顶骨是世界唯一,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有清晰发孔,目前供奉在4A景区“牛首山”上的“佛顶宫”内。为保护原地宫,眼下的地宫是在隔壁新建的,中心台上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感应舍利,盛放在仿制的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内。感应舍利又称“影身舍利”,据传是可以从空气中自然生成。地宫四周是密密麻麻的黄灯小佛龛和鲜花供奉架,视觉很美。
②塔身:可乘直梯直达顶层,视野辽阔;楼梯墙壁上有佛教故事的精美浮雕。晚上此塔的灯光秀绝美。
9、游览结束。
#博物馆奇妙漫游 #捕捉城市人文 #城市人文手记 #去博物馆探秘 #旅行中的古风
2023-10-192023-10-15
90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