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巴塞尔
巴塞尔大教堂
巴塞尔大教堂
巴塞尔大教堂(Basler Münster),始建于1019年,是献给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和他的皇后,以感谢皇帝赋予巴塞尔大主教对城市的统治权。教堂最初是德意志地区流行的罗曼式建筑,1356年大地震后,教堂损毁严重,重建部分又以哥特式风格为主,所以教堂是罗曼式和哥特式混合的风格,里外都能看出。教堂最终完成的标志是1500年南塔建成,所以建造历时就有将近五百年。教堂正门两侧的雕像就是亨利二世和他的皇后。亨利二世是奥托王朝(萨克森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奥托一世(大帝)的重孙辈。1002年,在美因茨大教堂加冕为德意志国王,成为首个破例不在亚琛大教堂加冕的德国国王(1014年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教堂两座塔楼的北塔,也称圣乔治塔(Georgsturm),高64.2米,完成于1429年。设计师乌尔里希·冯·恩辛根也是斯塔拉斯堡大教堂大塔楼的设计师。南塔,也称圣马丁塔(Martinsturm),高62.7米,完成于1500年。

北塔圣乔治塔下方的圣乔治屠龙雕塑,制作于1372年。南塔圣马丁塔下方的是圣马丁骑马(制作于1340年)。圣马丁在德国、法国、瑞士一带,是许多城市的主保圣人,也有很多的圣马丁教堂。圣马丁是位四世纪的基督教圣人,出生在罗马帝国潘诺尼亚行省的萨瓦瑞亚(今匈牙利境内),因随父驻军法国,后来做了图尔的大主教,故称图尔的马丁,他的形象多数是骑马并割下一半的袍子(送给乞丐)。马丁.路德的名字也是因他而来。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67/79-1536),也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Erasmus von Rotterdam),欧洲当时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绰号人文主义君主),哲学家、神学家和作家。伊拉斯谟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精通拉丁文希腊文,Erasmus就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4世纪一位基督教圣人的拉丁文名字)。他将圣经新约全书整理并翻译成希腊文(部分从哲罗姆的拉丁文版),马丁路德在瓦尔特堡避难时翻译的就是这个版本(将希腊文译成德文)。伊拉斯谟自己的著作也非常多,最著名的是《愚人颂》。当时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欧洲各国国王、君主都以能结交伊拉斯谟为荣耀,他的光芒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英王亨利八世,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皇帝查理五世都开出优厚的条件请他去讲学或做顾问。在英国时,伊拉斯谟就住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创始人,做过亨利八世的总理大臣,虽是国王的好友,但最终坚持信念被国王砍头)的家里。在荷兰,他也曾做过皇帝查理五世的顾问(以及皇帝年轻时的私人教师)。伊拉斯谟是个天主教徒,由于他崇高的声望,所以当他批评罗马教廷时,教皇也不好过多说些什么。不过他对罗马教廷的批评(包括愚人颂),严重影响到了德国一位小教士马丁.路德,所以有人说伊拉斯谟下的蛋,马丁.路德给孵了出来。相比伊拉斯谟,马丁路德不过是个无名的小教士,马丁路德自然也想借助伊拉斯谟的光辉,他们之间有过不少通信往来,不过伊拉斯谟只是想通过对天主教会的批评,引发教会自身的改革(核心是反对经院哲学),而不是像马丁路德那样要另立门户,最终两人的关系恶化。当然马丁路德最初也没想到最后的结局,关于马丁路德,等我们到维滕贝格再多说些。除了马丁路德,苏黎世的茨温利也是伊拉斯谟的崇拜者,日内瓦的加尔文在伊拉斯谟临终前亲自前往拜访。伊拉斯谟最风光的时期是在他四五十岁的时候,老年则较为沉寂,天主教与新教之争已经不可控制了,没人需要他了。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宗旨是,自由、宽容。他反对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甚至主张欧洲统一(相当超前)。他的中庸之道,希望用谈判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战争,当战争不可避免时,他就心灰意冷了。到了晚年,天主教不再指望他的威望去调解纷争,新教则认为他太懦弱。他只是想找个安宁之处度过余生。伊拉斯谟死后不久,他不希望的事情终于发生,因宗教改革而引发的荷兰八十年战争,法国胡格诺战争,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等相继在欧洲爆发,战争结果又持续影响到后世的战争。

大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1655-1705)的墓碑也在此处。拉丁文墓志是他的妻子和孩子撰写的,有提到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授18年,并且是巴黎和柏林的皇家学院的成员。最下方是数学的某种螺旋曲线。
#大教堂 #瑞士旅行 #巴塞尔
2023-10-262023-10-25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