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绍兴
绍兴柯岩风景区
绍兴山水美如画(一)——柯岩风景区
绍兴山水美如画(一)——柯岩风景区


二零二四年一月十九日十一时三十分至十七时三十分。

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地面透着丝丝寒意,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独自漫步在柯岩风景区(柯桥区柯岩大道558号,国家4A级旅游区,总面积6.87平方公里,分为柯岩、鉴湖、鲁镇三部分),观赏着冬日的绍兴山水,别有一番独特的感慨。

一,柯岩的山石
进入柯岩风景区(门票九十元),寂静的外围油漆路上,唯有我一个人在静悄悄的走着。一边欣赏着两边的景色,一边聆听着鸟儿的啁啾。冬日的南国,依如深秋的北方。
走进景区内,映入眼帘的第一幕,便是山石雕刻的“天工大佛”——弥勒佛像迎面伫立在深水池中,“天下第一石”——“云骨”(高三十一米)悄然静立在水池边,它们(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历经百年精雕而成)默默相望,共同守护着这一方臣民。
俩俩仨仨的游客倏忽出现,转眼间不见踪迹,要么走进耸立的“七岩观鱼”,要么钻进光滑的“蚕花洞天”,悄然隐身于山水丛林中。我举目四望,搜寻着游客的身影,渴望找到结伴而行的有缘人。
猛抬头,发现了普照寺(收费二十元)。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仿唐建筑,依山而建,曲折延伸,寺内有十八尊常人大小的石罗汉。我坐在门口石阶上,聆听着梵音袅袅,喝了两口热乎乎的开水,啃了三口甜丝丝的苹果,无意中消去了行走后的疲乏、冬雨后的寒气。
沿着寺边缓步而行,发现了几个巨大的采石坑。原来这是从三国时开凿的采石场,它们现在变成了幽深的古井,成为浓厚的遗址。我看着石碑上的文字介绍,围着这些采石坑转了半圈,感慨着古人的锤凿之功、刀斧之力。
不远处的“莲花听音”,由九块石板雕刻而成,我请人拍照,在此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经过静水湾,展望越中名仕苑(大禹、王羲之、陆游、鲁迅等),回忆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我举足前往鉴湖游览。

二,鉴湖的水桥
鉴湖原名镜湖,据传因黄帝在此铸镜而得名,水质极佳,是酿造绍兴老酒的水源。我沿着湖边行走,时而穿越幽暗的密林,时而迈过空旷的条石。偶遇游人,相视一笑,不多言语,擦肩而过。小憩片刻,继续前行。
经过乌篷船码头,看到了仙人洞,原来就是几个宽敞的采石坑,旁边还有一座掏空山石的“仙人洞桥”。随后看到了大禹踏龟扬铲的治水雕像,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头像,以及陶成章、徐锡麟和秋瑾三位民主革命者的塑像。斯人已去,空余豪情在山水中飘荡。
游览行程中,到达鉴湖酒岛码头,可以在此坐船游览。随后,踏上镜水桥(黄帝在此铸镜),再过杜甫桥(杜甫游览至此),又过神马桥(神马叼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迈过两个八仙桥(八仙在此两次飞升),不知不觉中游遍了整个鉴湖景区。
唉,太多的石桥了,小桥曲径通幽,大桥直达湖岸。“五桥步月”,迂回兜转,稍一不慎,极易迷途。我转了一大圈,穿过独木桥,越过古纤道,也没找到通往鲁镇的画舫码头,只好打开导航,进一步确定码头位置。
就在我心灰意冷,准备徒步过桥时,突然遇到了明人的指点:码头就在这前方五十米处,被茂密的树林所遮挡。唉,我长吁一口气,终于坐上了通往鲁镇的画舫。

三,鲁镇的风情
画舫飞速地行驶着,几个呼吸的间隔,就到了鲁镇(仿鲁迅系列小说——《阿Q正传》《祝福》《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等而建)的大剧院码头,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移动的两岸景观。
下船之后,我沿着湖边前行,踏着青石板,进入鲁镇主街。两边的巷道狭窄,店铺林立,小桥流水相互连接,酒肆招牌迎风飘扬,但大多数都没有开张,也就闻不到绍兴老酒的飘香了。
天色渐晚,雾气朦胧。我坐在一家茶馆门口的椅子上,吃了几块巧克力和牦牛干,补充一下奔波后流失的能量。看着不远处的商铺和客栈,既没见主人露面,也没见客人出入,我开始寻思到哪儿去寄宿了。
尾随着游客的背影,越过石桥,彳亍而行。登上大川桥,眺望着两边的粉墙黛瓦,仿佛回到了清末民初时期——鲁迅小说中的时代 ,只是不见当时的热闹景象。
也许是阴雨天的缘故,鲁镇社戏并没有上演,戏台屏幕上播放着巨幅广告,只有形色各异的雕塑在默默的陪伴。阿Q、祥林嫂、鲁四老爷、孔乙己等等(扮演者)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
安吉桥上听社戏,“我在凤颐悦涧里很想你”(广告词)。看着稀疏的游客穿梭而行,蹒跚的步履映射出他们的疲惫身心。悠忽之间,我走出了鲁镇,也就走出了柯岩风景区。

憋屈了一天的小雨,也在我坐上公交之后下大了。在景区不远处,我找到了一家合意的宾馆,安适了一天的忙碌与疲乏,也为柯岩风景区一天的游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3天前2024-02-01
1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