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范县
马陵之战
孙膑与庞涓拜师鬼谷,庞涓学成之后投身诸国最强盛的魏国,也是自己的母国,其才华受到魏王赏识并成为大将军。平步青云后,庞涓深知自己才华不及同窗孙膑,倘若孙膑学成下山,为别国所用,必成魏国心头之患,于是邀孙膑入魏用计策诬陷并动用酷刑,挖掉了孙膑的膝盖。事已至此,同窗情谊已尽,二人转眼成仇。孙膑从惨痛和屈辱中谋划复仇大业。逃离魏国,初到齐国,通过赢得赛马比赛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并举荐给齐威王成为齐国军师。

原本两个人之间的仇怨,最终却以两个国家决战的形式了结。孙膑与庞涓,这对同门师兄弟,为后世留下了马陵之战这一经典战例。而西方的秦国正在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盛,这场战争成为整个战国时代的大转折。

公元前389年,吴起率五万魏武卒于阴晋之战大破秦军五十万之众,以少胜多,一战使魏武卒扬名天下,魏国傲视群雄!之后吴起率领魏武卒横扫天下,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皆平,建立起魏武卒不败的神话!但是在之后魏军遭遇马陵惨败,魏武卒几乎全军覆没,魏国因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马陵之战前齐国围魏救赵在公元前354年桂陵地区伏击庞涓,粉碎了魏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魏国主力部队并没有遭到重大损失,魏国依旧不失霸主的地位。桂陵之战失败的时候,魏国西部地区的秦国任用商鞅正在变法,开始逐渐强盛起来,魏国中间的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国治兵强。

公元前343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韩国迅速落败,派人去齐国求援。本着维持中原均势的格局,齐国决定出兵救韩。孙膑作为战略军事家劝齐王暂缓出兵,消耗三晋内部实力,等韩国五次战败后才担任救世主的角色,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围魏救韩,攻打魏国。魏惠王命魏军迅速撤出韩国,派遣太子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举兵十万,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三晋素来轻视齐国,认为齐人胆怯。孙膑利用“减灶计”制造齐军逃亡的假象。庞涓带领军队火速追赶齐军至马陵。史书描述马陵地区为:有陵,涧谷深峻,可以置伏。孙膑在马陵两侧的山谷里埋伏了上万弓箭手,以火为号。孙膑将路边树皮剥了刻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庞涓路过此树看见树干上有字,点燃火把看看是什么字,但火把一点燃,齐国弓箭万箭齐发,魏军损失殆尽,庞涓见大势已去就羞愤自杀,临死前说“遂成竖子之名。”随后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十万魏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马陵之战就此结束。

孙膑在马陵之战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所用的战略,是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势篇”所说的“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虚实原则于实战的运用。马陵之战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具体运用,闪烁着孙膑军事思想的光辉。马陵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经典战例齐魏马陵之战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大,有极高的军事研究价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竖子之名,孙膑名传于世,千古流芳。但是马陵之战的间接影响非常大,大到影响历史的走向。

马陵之战是魏武卒乃至整个魏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是孙膑和庞涓的生死较量,对历史走向有着深刻的影响。

魏武卒是魏国纵横中原的基石,马陵一战使魏武卒数量锐减,魏国在中原的统治严重动摇。魏武卒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这种军队是难以复制的,至少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无力重建魏武卒。即使有重建魏武卒的条件,齐国也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在中原的统治严重动摇。周边诸侯国趁魏国国力衰弱,开始落井下石,楚、赵、秦等大国开始占领魏国领土,魏国70年的霸业付之东流,逐渐沦为墙倒众人推的悲惨局面。

马陵之战同时引起了两大连锁反应,一是齐国,二是秦国,影响了历史走向。

齐国一直致力于维持“中原均势”,避免中原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马陵之战过后魏国失去统一三晋的能力,魏、韩、赵国力都遭到了削弱,他们抱团取暖,形成三晋联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齐国、秦国的侵略,但三晋已分家了,三国各个心怀鬼胎导致三晋联军始终没有什么大作为。

齐国原本是有机会趁马陵之战后扩大战果的,但是内部出现政治斗争,田忌出走楚国、孙膑隐姓埋名,一时间军队没有了主心骨,导致齐国错失良机。未问鼎天下,但还是成了东方霸主。

魏国无力阻止秦国东出。魏国长期在河西地区封锁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强大,而马陵之战让魏国迅速变弱,此消彼长导致双方攻守易形。秦国迅速收回河西地区,并且开始逐步蚕食三晋。魏国的衰败才是秦国东出的直接原因。秦国坐收渔利,不出一兵就令魏国国力大大衰弱,魏国从此再也无力独自阻止秦国向东的扩张。

秦国占取河西、关中全域,将函谷关牢牢攥在了自己的手中,三晋自从失去了崤函地区,此战不过一百二十年后,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了大一统,六国灭亡的根源,可以说就在于马陵之战。
02-082024-02-08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