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视频
石城
八卦脑景区
打卡赣南客家民俗地:灯彩温泉石城县
石城县是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灯彩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温泉之城,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这里人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美,红色底蕴深厚,处处生机勃发,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七年获评赣州市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先进县。
石城灯彩
上溯南唐就开始在民间盛行,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相传,远古时代黄帝有一条神龙即应龙黄,有蓄水行雨的本领。在黄帝和蚩尤、夸父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因不受重用,一气之下来到南方石城居住,主宰降雨。后每逢遇干旱之年,百姓便用稻草扎成应龙做成“秆龙灯”,到田头地角舞动,以求降雨除灾,这就是石城最早的灯彩雏形。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石城灯彩包罗万象,种类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娱乐型、祝颂型、祈祷型和祭祀型四大类,就灯具而言,有龙灯、狮灯、马灯、蛇灯、茶篮灯、宝伞灯、牌灯、鲤鱼灯、罗汉灯、蚌壳灯、船灯、八宝灯、板桥灯、麒麟送子灯等几十种,用各色纸张、彩布和竹蔑,编、扎、画、剪、贴精制而成,具有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制作精良等特点。石城灯彩从灯彩制作、舞蹈表演、音乐创作等诸方面,充分展现了客家先民的文化艺术创造力。
表演时,龙灯、狮灯动作粗犷、豪放;茶篮灯一类轻盈、活泼、滑稽、泼辣、诙谐、灵活。音乐多为石城特有的民间打击乐,曲调多以石城地方歌曲和赣南采茶戏音乐旋律,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听。
石城老百姓世世代代对灯彩均有偏爱,究其原因,或许与当地方言及色彩爱好有关。石城当地称男性为“丁”、石城方言“丁”和“灯”是同音,故隐喻“灯”为人丁兴旺、丁财两盛的吉兆。另外灯彩色彩红彤亮堂,鲜艳华丽,是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象征。因此在石城民间渐渐形成了“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的说法。#值得去的古镇古村
石城砚
是江西石城的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十大名砚之一。因产于江西石城县龙岗乡的黄石山,又名为“黄石”,清代曾兴仁《砚考》中誉为“花蕊石”。石城砚开创于北宋,在北宋时期就以天然色彩丰富、花纹图案独特而著称于世。
石城砚藏于深涧中,温润如玉,抚之如小儿肌肤,发墨快而不损毫锋,以其丰富的色彩、花纹、石品、图案、意境而闻名于世。
石城砚开创于北宋,但清代之后少有见闻,失传数百年之久,传世作品甚少。石城砚的主要特色为色彩丰富,天然形成的花纹图案层次感非常强烈,石质细腻,发墨如油,砚雕技艺主要以巧雕为主。石城砚的主要技法一般以浮雕为主,因材施艺,巧妙的利用石城砚石的各种自然形状、色彩,把中国山水画及传统文化的一些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融合到砚石之中,为灵秀的石城石注入艺术的灵魂。
石城砚多次在国家级、世界华人艺术大赛中获奖,其砚石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年,石城砚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十大名砚”称号。2021年,石城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你没见过的新奇玩法
石城肉丸
源于宋代,盛于明代,其形圆色白,味鲜质软,气味浓香,是石城客家人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石城肉丸品种繁多,按主料分,有猪肉丸、鱼肉丸、羊肉丸、牛肉丸;按烹饪方法分,有煮肉丸、蒸肉丸、油烧肉丸等。
石城肉丸的传统制作工艺独特而复杂,主要有舂、打、槌、擂、捏、蒸、煮等步骤。首先将肉切成小块,放入石制料钵中,用料槌捶成糊状。再加清水,旋擂至水和肉混溶。加入一定比例的红薯粉后,均匀捶打成胶糊状的粉料。将粉料装盆,左手五指抓料,往手心中抓压,使料从拇指与食指间圆形的虎口眼中挤出,右手拿一汤匙,刮料放入锅中。待锅底的肉丸都漂浮到水面,肉丸便煮熟了。
石城“过漾”
“过漾”是石城古老的客家民俗,是融入了闽西特色的传统祭祀节日,也叫庙会、出神、菩萨出巡,所追求的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美满姻缘、添丁添寿、财源广进等愿望的实现。
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日,是石城岩岭上柏村的“过漾”日,这一天,热闹胜过春节,亲戚朋友汇集、大摆宴席;也是年轻人狂欢的“情人节”。一般安排有巡游福泽、亲戚欢聚、摆台唱戏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漾”为石城方言,意为人来人往,“过漾”即众人来往欢聚,祈福祈平安。在石城,“过漾”这一天,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邀请剧团开锣唱戏。这一天,是全村老少的欢庆日,更是年轻人的狂欢节。
“过漾”是一朵隐藏在深山里的民俗文化奇葩,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的期盼与希望。2011年,石城县把“过漾”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使“过漾”这一客家文化民俗得到系统整理和传承保护。#捕捉城市人文
石城小松仙人豆腐
小松仙人豆腐源于明末清初,始于罗源村。相传明末清初,时逢兵荒马乱,加之连年天灾,民不聊生,罗源村一些村民经常到山上挖观音土回家充饥,观音土吃下容易,但拉出来难,这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路过此地看到此情景,于是施法普降此种野生“仙人草”下来,并化身一位老婆婆教老百姓用这种树叶捣碎制作成豆腐充饥解渴。后人为纪念观音菩萨的大恩大德,将此草取名为“观音草”,又名“仙人草",制作出的豆腐被称为“仙人豆腐”。目前,曾经赖以度荒的“仙人豆腐”变成了小松的特色小吃。
仙人豆腐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原材料只需仙人草、米浆和水。首先,把采摘好的仙人草清洗干净,准备一盆干净的井水,把仙人草放到水中,在水中慢慢的揉搓,将灰尘及杂质清洗干净;把洗净的仙人草放入锅中煮至软烂浓稠即可捞出,使用木槌锤打煮熟后的仙人草,直至根叶细腻;此时,将提前浸泡好的米打出米浆,再将米浆和仙人草汁倒进锅内搅拌均匀,熬煮二十分钟左右;捞出静置半个小时,凝固之后,就能看到一盆晶莹剔透的仙人豆腐。
仙人豆腐主要特征:颜色翠绿如翡翠,半透明;淡淡的青草香味,味香甜嫩滑,冰冰凉凉;纯天然绿色消暑佳品。
仙人豆腐吃法较多:既可以切成小块,水煮后直接吃,原滋原味的,有着一股淡淡的青草香味;也可以直接拌上白糖,像吃甜豆腐花那样吃,香甜嫩滑,冰冰凉凉。#当地才能吃到的美食
石城横江水酒
横江水酒,色泽清亮,味道甜醇,素有石城“琼浆玉露”之称。只要逢年过节,它都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饮品”。
横江水酒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自唐武德年间至宋朝,从中原南迁而来的客家人带来成熟的酿酒技术,与横江原有的酿酒技术融合发展,逐渐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特色初显。明初时期,横江水酒远销各地有口皆碑,酿造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横江特色支柱产业。清朝时期是横江水酒发展的全盛期,其酿制技术已完全成熟。此时,横江水酒在当地已是宴饮的主要选择,下到平民百姓,上到衙门官差,无人办宴待客不温酒论事。
横江水酒选用优质糯米、纯净山泉水、天然植物酒粬(客家话称为酒饼)为原料,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经过洗米、浸泡、蒸制、淋水、发酵等工序产出的原酒,称为酒娘;加三倍左右的水并滤掉酒糟后所得,则为客家黄酒,又称水酒。其酒娘香气浓郁、醇厚爽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正宗天然绿色饮品。外地客赞横江水酒:“开缸醉游人,酒香飘十里”。#发现旅途的色彩
02-292024-02-29
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