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临漳
邺城遗址
河北临漳邺城三台遗址(三国,魏)
邺城三台遗址位于邯郸市东南40公里处的临漳县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占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台遗址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邺北城始筑于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时期,战国时因西门豹治邺(属魏国)而闻名。

邺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陪都)、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国都。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起兵反对外戚杨坚(隋文帝)擅政,旋即失败。邺城为都多年,民风彪悍,城池坚固,杨坚担心故都邺城再起叛乱,下令把所有邺城百姓连同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一律南迁至四十五里外的安阳,并下令彻底摧毁邺城。 至此,宫殿拆除,城墙推毁,漳河泛滥,一代名都邺城成为废墟,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可以说580年后,邺城基本沦落成郊野。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占领邺城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在这里生活了1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这里实际上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曹操在这里建有著名的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金凤台建于公元213年,据记载台高八丈,有屋宇185间。现存古台,尚有文昌阁等建筑及历代名碑。铜雀台位于金凤台北侧,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当年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登台赋诗,创建了风骨铮铮的"建安文学"。

金凤台
金凤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北距铜雀台60步(一步约5尺),原有浮桥式阁道相通,与冰井,铜雀相连。三台连成一体,当时台上又殿宇135间。后赵建武帝石虎(349年)置金凤凰于台顶,改名金凤台。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在三台大建宫殿,改名圣应台。元代台上有洞霄宫。台虽经漳河历次泛滥冲毁,遗址至今犹存。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
台的南侧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修建的文昌阁,阁前镶有金凤台匾额,门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对,造型古朴,雕工精细。阁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亭北边有53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项。台顶现有文物陈列室,陈列着邺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贵文物。在石级西侧有一个地洞,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县的讲武城。

铜雀台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也是兵家战略要地。台成,曹操命其子曹丕登台作赋,有“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之语。曹操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并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至今传为美谈。
后赵建武帝石虎,筑五层楼于台上,高50米,并置铜雀于楼顶,高5米,舒翼若飞。又掘两井,叫“命子窟”。,北齐天保年间(550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征发工匠三十万大修三台。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元末筑永宁寺于台上。台大部于明末为漳河冲毁。现存残址。
该台驰名中外,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其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铜雀台怀古》中曾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

冰井台
冰井台,位于“三台”之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于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台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
后赵建武帝石虎曾以井藏冰,夏日分赐群臣。后赵,东魏,后燕都曾大加修缮。北齐天保年间改为崇光。
北宋时台上还有曹魏初建时的铁梁,韩琦(北宋宰相,词人)在安阳修建休逸台时曾搬去4根。元至正三年(1343年)许有壬(元代文学家)的《三台赋》云:“冰井峙北,金凤居南,铜雀中立而三。”可知当时台址尚存。明崇祯三年(1690年)吕维祺(明代理学家)在《登铜雀台二首》跋语中曾说冰井台已不可复识。
03-132024-03-10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