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马什哈德
再会波斯 | 感受伊朗的传统文化魅力
呼罗珊省除了有宗教圣城马什哈德,还有费尔多西!

他是更深入了解伊朗人民族性格的窗口。这位生活在公元九世纪的诗人,被认为伊朗“诗坛四柱”之一,但他的成就不止于诗本身。

他费尽四十年心血用波斯语写成史诗 《列王纪》,把波斯从神话时代开始一直到六世纪阿拉伯入侵波斯帝国覆灭为止的历史,用六万多句诗句穿乐起来。这些历史故事通过游吟诗人的口传唱千年。

这些传唱的史诗,极大的增强了伊朗人的民族意识,还让古波斯语抵抗住了阿拉伯语的入侵,得以保存至今(而其他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地方,几乎都放弃了原来的本土语言,比如埃及)。

这成就对于伊朗人来说,再怎么说大也不为过。所有“诗坛四柱”的另外三位的墓(与萨迪、哈菲兹在设拉子,鲁米也在呼罗珊省)不同,这里还是伊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看到整个班级的小朋友来这里学习。

费尔多西的陵墓在方形的穹顶下,四面是大理石雕刻的《列王传》经典故事。会有工作人员讲解这些故事,而他肯定是一个诗人!用千年前的慷慨的语调和饱满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朗诵《列王传》的经典故事。这极有节奏感的韵律和浪漫化的诗句,也给这个民族种下了对音乐的敏感和外露的情绪表达。

你在几个诗人地陵墓都有人在聚会甚至会相互朗诵自己写的诗。而只要传统的唢呐(Zorna)和鼓点响起来,每一个伊朗人都忍不住扭动起肩膀,用脚打起节拍,跟着音乐随之摇摆。相比其他民族靠传唱地史诗来记述历史,中国从周代就有官方修史,虽然肯定更准确全面,但也影响到民族性格更务实,骨子里就少了些情绪化的浪漫气质。

你在几个诗人地陵墓都有人在聚会甚至会相互朗诵自己写的诗。而只要传统的唢呐(Zorna)和鼓点响起来,每一个伊朗人都忍不住扭动起肩膀,用脚打起节拍,跟着音乐随之摇摆。

相比其他民族靠传唱地史诗来记述历史,中国从周代就有官方修史,虽然肯定更准确全面,但也影响到民族性格更务实,骨子里就少了些情绪化的浪漫气质。

【力量之屋】
在马什哈德体验伊朗民俗,还有一项不能错过的,就是“力量之屋”(Zurkhaneh)。很难说它算表演,还是竞技项目,还是锻炼秘籍,我觉得叫它伊朗的“武术”可能更贴切。
这种据说传承自公元前后的竞技项目,既有宗教般的仪式感,又体现着对力量的崇拜,还有表演的性质。把通过很多简单的动作锻炼提高身体不同部位的力量和柔韧性。很明显是早期训练士兵的课程,可能后来增加了更多的仪式感变成了如中国传统武术一样的玩法。
有专业的大师傅在场边打鼓点和类似铜钟一样的器具来控制节奏和发出指令(图十一)。而选手在一个低于地面的多边形形格斗场进行训练,需要和着音乐的鼓点锻炼身体的不同部位。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图十三的这个小朋友,挥舞着叫Mil大木锤,在后背划一个圈,锻炼手腕;还有类似俯卧撑一样的动作(图十四)锻炼核心;类似苏菲派旋转舞一样锻炼身体协调和抗眩晕;还有挥舞大铁链锻炼力量和对重量的把控。也有竞技对抗的Koshti。
很多伊朗人觉得他们摔跤和举重比较厉害,就是因为有Zurkhaneh的加持。
和我们的很多非遗项目一样,现在来力量之屋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到此的时候,年逾八十的老师在控场,而场上表现最好的是他的儿子,而开场用古波斯语朗诵《列王记》经典台词的是他的孙子~除了家族内部,年轻人都忙着赚钱,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
#城市人文手记
#小众发现社
#你好伊朗
03-152024-03-13
9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