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中山
白衣古寺
白衣古寺
白衣古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经清嘉庆癸酉(1813年)、宣统年间重修。嘉庆元年住持洁修大师购买院前2.19亩土地作扩大佛教场所之用,白衣古寺规模不断扩大,设有“白衣古寺”石牌坊、“禅关”、石牌坊、山门、西林庵、十王殿、大院、正殿(紫竹禅林)、祖堂、祈园等建筑物。1958年,白衣古寺被石岐陶瓷厂租用。1966年后,该厂把山门、大院、殿堂、祈园等逐渐拆建为车间、仓库、饭堂、宿舍等。目前,保留较好的只有白衣古寺正殿面积383平方米,二进三间,并设有偏殿。建筑为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墙上饰有灰雕,均保存明清时代建筑特点。
在中山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下,白衣古寺经过了细致认真的重修,重现了古庙宇建筑的风貌,成为中山市硕果仅存的古代景观文化景点。
历史记载
在《香山县志》中,记载着这样的文字:“白衣庵在县北西林庵后山之颠,崇祯年间建(1628-1644),清朝嘉庆癸酉年(1813)重修。”
关于白衣古寺的缘起,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宋朝有个叫赖布衣的风水大师,原名赖文俊,字太素,生于(1131-1162)年左右,尝官于建阳(今福建建宁),好相地之术,曾任国师一职,后弃职浪游,自号布衣子,故世称赖布衣。相传当年赖布衣来到中山天门一带追龙相地时,他站在香山县(今中山)县城北门的金山之上,远看当时天门周边的浅海滩连绵数里,海风吹着轻涛细浪,海鸟低翔,渔帆点点;近看山脚的滩塘内长着许多红莲、白莲,同时山下霭雾重重飘渺于阡陌之间。赖布衣说道:“莲开之地,绝非凡景。”他往南远眺边绵的五桂山脉,只见紫气蒸腾,五桂飘香。再望金山与莲峰山之间相隔有一条300我丈的大峡谷,宛如一槛天门。赖布衣见蓝天、碧海、青山、绿水连在一方,突觉身心飘然,竟脱口大声说:“好象登上天门一样!”当时随他相地的徒弟及乡绅忙问其故,布衣先生笑曰:“此乃福地,如人间仙景。”赖布衣取出罗庚,细研方数,竟然越看越奇。他说道:“此乃拥护天龙之地,是七星伴月的风水宝地。想不到小小一个香山县,竟然会出一位天子!”众皆惊叹。他捻指一算,又道:“是帝象帝,是帝即帝,是帝非帝。每颗星需历百年,七百年方圆七星伴月之数,那是七百年之后的事了。”众人求解,布衣先生笑云:“天机不可泄露。”
到了明朝崇祯年间,一位来自北方的法号为兴义禅师的得道高僧云游到此地,听到了当地关于将来会出天子的传闻。兴义禅师希望以后出的天子自小就能得到佛法的教化,拥有慈悲的爱民心肠,于是他在当地说佛化缘,希望在此兴建寺院。当时兴义禅师的倡议得到了县令的支持,在香山县敬佛礼佛的风气下,时欣然慷慨解囊者众。终于,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雄伟的寺院落成,供奉白衣观世音菩萨,名为白衣古寺。
白衣古寺落成后,兴义禅师出任白衣古寺的首任住持,开经讲义,崇扬佛法。以后衣钵传人历经明末、清朝、民国至新中国共360多年。因为战乱等历史原因,其间有过僧侣住持,也有过尼姑住持,所以曾经是白衣古寺,也曾经是白衣庵。经查清朝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白衣古寺的历任住持有:道因、愿修、洁修、海量、果慈、智明、弘如等大师。
新中国成立不久,便开展各种政治运动,宗教被认为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停止活动,宗教职业人员被打为“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遣散参加工农生产劳动或街道其它工作,自食其力。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寺庙教堂完全停止宗教活动。寺庙教堂被侵占使用,白衣古寺的和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离开寺院的。
释智明,俗名郑锦康,石岐人。1917年生,左眼失明,年青时做小贩。1939年(22岁)到白衣古寺礼果慈大师出家修行,一直住在白衣古寺。1958年大跃进时期,白衣古寺被陶瓷厂(缸瓦厂)租用,将一部分地方建为厂房。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陶瓷厂全部占用白衣古寺,智明和尚被逼迁往基边村,靠每月5-20元的租金度日。1988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石岐西山寺恢复佛教活动,智明和尚转入西山寺修行,直到1994年6月圆寂,享年77岁。
现任住持释弘如,1966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士,俗姓杨,1982年到苏州灵岩山寺出家为僧,1987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1987年至1992年常住浙江普陀山法雨禅寺,任知客,1992年至2003年任广东珠海斗门金台寺住持,2003年至2004年受聘任中山市小榄隐秀寺和中山市天门白衣古寺住持,2006年12月当选为中山市佛教协会会长。
弘如会长中等身材、慈眉善目、方圆脸、戴着一副近视镜,举止温雅、待人热情大方,勤学好问,菩提精进。他常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坚持原则,抵制邪教,为佛教稳定、信众和谐作了不懈努力,深受佛教四众弟子的尊敬和爱戴。曾任斗门县、珠海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山市政协常委等职。
白衣古寺立于金山(又名插笏山)之颠,清幽禅静,古刹庄严。
白衣古寺古时的周围环境,在《香山县志》中只作了简要的描述:“纡迳以上,高山林隈,烟村山郭,洵堪骋目。”烟村山,即现在的烟墩山。
白衣古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经清嘉庆癸酉(1813年)、宣统年间重修。嘉庆元年住持洁修大师购买院前2.19亩土地作扩大佛教场所之用,白衣古寺规模不断扩大,设有“白衣古寺”石牌坊、“禅关”、石牌坊、山门、西林庵、十王殿、大院、正殿(紫竹禅林)、祖堂、祈园等建筑物。1958年,白衣古寺被石岐陶瓷厂租用,1966年后该厂把山门、大院、殿堂、祈园等逐渐拆建为车间、仓库、饭堂、宿舍等。目前保留较好的只有白衣古寺正殿面积383平方米,二进三间,并设有偏殿。建筑为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墙上饰有灰雕,均保存明清时代建筑特点。
在中山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下,白衣古寺经过了细致认真的重修,重现了古庙宇建筑的风貌,成为了中山市硕果仅存的古代景观文化景点。
沿着山路拾级登上白衣古寺,清净无尘。站在山路上,可以看见正面山墙上刻有“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金光闪闪的隶书大字。山墙下有一个铸铁的大宝鼎。
及至雄伟的山门,可见山门两边刻着一副楹联:中天佛照参禅处,山门灵气伴梵音。此联是现任中国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陈敬国先生的题联,以“中山天门”开首成联。山门顶上横踞着一棵长得非常茂盛、状如蟠龙的榕树,给人一种一欲飞天揽月、冲出天门的感觉,更增添了山门的雄伟意象。浓密的榕树把山门及周围都覆盖上一层浓绿,遮风挡雨,蔽日招凉,自成一景,人们称为蟠龙榕树。
迈过山门,白衣古寺的正殿出现在眼前。白衣古寺的正殿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大殿正门楣上悬有石刻涂金水“白衣古寺”字牌匾,两旁分别悬挂着一对大红灯笼。灯笼下是一副石刻对联,刻着建寺之初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联:杨柳千枝承雨露,莲花万朵护天门。
迈进正门,首先见到的是笑口常开,给世人带来欢乐的弥勒佛。世人形容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是继佛陀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梵文Maitreya的音译)是姓,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修成正果后,住兜率天内院,继释迦牟尼度化众生
30天前2024-03-28
3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