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上特劳恩
萨尔茨卡默古特景观
上帝将打翻的调色盘落在了萨尔茨卡默古特
#欧洲文化之都 #湖光山色好去处 #奥地利旅行 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作为2024欧洲文化之都位于萨尔茨堡州、上奥地利州和施泰尔马克州的交界处,层峦叠嶂的山峰、美如翡翠的湖泊、古老悠远的村镇、寂静明媚的角落,应该是人们对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无比精辟的描述。

这里清新的空气,清澈见底的湖水,名胜古迹和完善的设施,是奥地利人、甚至全欧洲人的度假胜地。不仅如此,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也曾吸引过无数电影电视镜头来此拍摄,当然,还有无数来此寻觅灵感的艺术家和文人。比如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和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

PART 1. 克林姆特在阿特湖 🚣🏻🖌️

一小块纸板被裁成正方形镂空边框,摆放在展厅的桌子上,把它放在眼前,就能一下看到正方形边框中的世界。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当时在阿特湖湖畔(Attersee)漫步时正是使用了这样简单的工具。阿特湖是奥地利境内尤其大的高山湖泊,它以阿尔卑斯山脉为背景,尽显大自然本色之美。1910年至1916年间的大多数夏日,这位当时的维也纳青年艺术家都在阿特湖度过,夏日的湖水、空气和光线激发了他创作各种风景画的灵感。在这里,他完成了超过40幅画作,大多数都是用正方形的画框,克林姆特就是随身带着它去寻找阿特湖各种理想的取景框。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身材高大,蓄着胡须。在画室之外的时光,他经常穿着类似斗篷一样的蓝色绘画罩衫。他的灵魂伴侣,也是他的缪斯,专注于设计飘逸灵动的女性裙装的时尚设计师埃米莉·弗洛格(Emilie Flöge)。她在陪伴克林姆特散步和游船时就穿着自己的设计。这对维也纳的艺术家伴侣在利兹伯格(Litzlberg)、卡默城堡(Kammer)和魏森巴赫(Weißenbach)的时光都被纪录了下来。在克林姆特中心的展览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他们漫步、划船或是野餐的照片。这是怎样一幅幅惬意的情景啊!

看到克林姆特和弗洛格同游泛湖的照片便不难推测出:当地的人们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来习惯这两位从奥地利首都来的古怪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访客。

克林姆特从阿特湖受益良多,他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平静,阿特湖可谓是他精神疗愈是一剂良药,这里丰富的光线和纯粹的色彩令他着迷。同样为之倾倒的还有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数年前他在阿特湖畔施泰因巴赫(Steinbach)的“马勒作曲小屋”中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因为工作原因而留在维也纳的克林姆特,经常给已经在萨尔茨卡默古特的埃米莉·弗洛格和其他朋友写信、寄明信片,诉说着他来到这里的迫切愿望:“我从来没有这样渴望过!”终于,他来到了阿特湖,每每在到达这里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已经和他的画架一起,融入了这陶醉的湖畔风光。

他的画作无关于巍峨高耸的山峰全景,无关于连绵壮阔的阿尔卑斯山风貌,而是平凡的景致。克林姆特看到了每个普通人都看得到的:是《树下的玫瑰丛》(Rosen unter Bäumen),是《大白杨树》(Die große Pappel),是《果树》(Obstbäume),是《卡默城堡庭院平静的池塘》(Teich im Park von Schloss Kammer),还是《有母鸡的园中小径》(Gartenweg mit Hühnern)。只有阴雨天时他的心情会低落,那时他会写信抱怨他的创作毫无进展。克林姆特对自己的不少画作并不完全满意,但这并不影响绝大多数正悬挂在世界知名的博物馆中。

所有这些都记录在克林姆特中心的档案里,这座中心就位于在卡默城堡那棵菩提树对面,这是克林姆特十分喜爱的地方。另外,中心还设有主题线路和语音导览,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在湖畔的长凳上阅读克林姆特专家桑德拉·特蕾特(Sandra Tretter)的著述。这可能是理解克林姆特作品很好的方法:置身于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湖光山色中,静心领略阿特湖独特的美。

“这湖水似是一位美丽女士的丝绸裙摆,闪烁着令人着迷的、耀眼的、蓝色的、草绿色的、紫罗兰色的叮咚声。”一位著名评论家惊叹于克林姆特的油画后写到。

《阿特湖》(Am Attersee)这个画作在当时非常轰动,画中只能看到一道狭窄的天空和一小块土地,在余下的画面里,克林姆特画满了湖水。如今,当游客来到阿特湖边凝视这片湖水时,还常常能感到仿佛这幅画作又浮现在眼前。只是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取景框。

PART 2. 阿尔陶塞湖:文学家的墨水瓶 🖋️🫧

“文学的墨水瓶”也许存在在湖水里,也许在萨尔茨卡默地区湖光山色的景致中,又也许在阿尔陶塞湖的尽头。这里充盈着的文学灵感来源于这里具有净化功能的空气,来源于这一片的静谧,更来源于湖水尽头环绕如画的山峦。

音乐人阿尔弗雷德·科马雷克(Alfred Komarek)坐在他父母家花园的长凳上,满足地望着草坪和远方,思索着: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阿尔陶塞湖(Altaussee)写作?为什么这里能激发文学家们的灵感?为什么大家不选择其他地方,而偏偏是萨尔斯卡默古特的这个小角落?很显然,这类灵感的问题很难通过科学性的研究而得到答案。

奥地利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一个角落能像阿尔陶塞湖一样,可以给这么多人以写作的灵感,这里甚至还为文学家们建立了文学博物馆(Literaturmuseum)。奥地利诗人及剧作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早在1892年就来到这里避暑,并将这里永远铭刻入他的短篇小说《山中村庄》(Das Dorf im Gebirge)。而后,奥地利剧作家、作家埃贡·弗里德尔(Egon Friedell)、奥地利裔法国小说家马内斯·施贝尔博(Manès Sperber)、剧作家卡尔·祖克迈尔(Carl Zuckmayer)和弗雷德里希·托尔贝格(Friedrich Torberg)等相继来到这里。维也纳现代派的核心人物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也来这里游历,以及当时还在为维也纳城堡剧院(Burgtheater)创作的维也纳作家和记者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他是犹太复国主义十分关键的人物,也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不仅如此,德国小说家雅克布·瓦瑟尔曼(Jakob Wassermann)也决定在这里定居并搬入一处湖边林荫道的别墅。

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阿尔陶塞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墨水瓶,而作家们会在湖水中沾一沾他们的羽毛笔。当然,阿尔陶塞湖也想在广阔的文学领域中凸显自己的作用,就像这里走出了女作家芭芭拉·弗里施穆特(Barbara Frischmuth)。此外还有演员、导演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Klaus Maria Brandauer)。这两位的名声都遍及全球,而他们两位也早已衣锦还乡。

阿尔陶塞湖的湖水清澈见底,而且这里人迹罕至,湖边小镇也都是典型的奥地利式建筑,湖面上经常有穿着奥地利传统服饰的本地人乘着木船在湖面上穿梭。而阿尔陶塞湖的山则不同,这里的山色呈现着超现实主义的绝美。恐怕也因为如此,人们很容易为其折服,以至于除了拿起笔创作之外,做不了任何其他的事,必须想方设法把这一刻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
03-292024-03-29
225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