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濮阳县
回銮碑
濮阳回銮碑的历史背景与宋辽之间的一段重要历史相连
濮阳回銮碑的历史背景与宋辽之间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即宋真宗时期的澶渊之盟。

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的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肖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以统军使兰陵郡王肖挞览、奚六部大王肖观音努为先锋,一路攻至濒临黄河北岸的澶州(即今天的濮阳)。辽军直逼澶州北城,严重威胁到北宋的都城开封。这一事件在北宋朝廷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斗争变得异常激烈。

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寇准坚决要求宋真宗亲临前线督师抗辽。虽然宋真宗起初对此有所犹豫,但在寇准的坚持和催促下,他最终决定御驾亲征。当宋真宗抵达澶州南城时,面对辽军盛大的军势,许多官员建议他暂时驻留,以观察战况。然而,寇准坚决认为,如果皇帝不过河,将会使人心更加恐慌,敌人的气焰也不会被震慑,这不利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在寇准的催促下,宋真宗最终决定渡河,并登上北城门楼。这一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当辽军数千骑逼近城下时,宋军迎击,斩获大半。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宋辽双方最终决定议和,并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根据盟约,北宋每年向辽国提供白银十万两和绢二十万匹,作为和平的代价。这一盟约的签订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26年的争战,为双方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

为了纪念这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宋真宗的御驾亲征,宋真宗在班师回京之前,曾赋诗以志此次亲征胜辽之事。这首诗后来被镌刻于石碑之上,即现今所见的回銮碑。这块碑矗立于濮阳县城御井公园内,成为了澶渊之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04-052024-04-05
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