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达茂旗
红格尔敖包旅游景区
敖包与蒙古包的区别。
好多来草原旅游的游客很难分清敖包和蒙古包,在这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敖包是蒙古族祭祀的地方,蒙古包是蒙古族居住的地方。
敖包是蒙古音译,意思是"堆子",用土、石块堆成,是蒙古族祭祀天地、祖先或英雄人物的祭坛。
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在很多市县交界处都能看到类似“某某县人民欢迎您”的标语,实际上还起了界标的作用。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安康平安的象征。“敖包”在蒙古族地区随处可见,一般都是用石块垒成,也有用土堆起来的,多筑在山顶或者高地之上,呈圆形,大的有数丈高,顶端植有柳条,系有哈达和绸带等,远远就能望见。
此外,“敖包”还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所以“敖包”最初就是作为道路和地界的标识存在的,后来逐步增加了宗教的色彩,演变为一种信仰体系,成为无形文明的载体,代表了蒙古族文化、宗教和生活的多重意义。
另外每个敖包都有自己的名字,也有自己固定的祭祀日期,祭祀的日期大多在六七八月水草丰美的季节。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哈那。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25天前2024-04-06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