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工布江达
[单车骑川藏] D24 完结篇:拉萨,我来了
松多镇—拉萨
途经米拉雪山(海拔 5013 米)、
墨竹工卡、达孜,
骑行 180 公里
因是最后一日行程,凌晨 4:20 醒,再无睡意,起床,夜观天色,依旧寒冷漆黑,来到一楼,在客栈大堂的沙发上小憩,并发送一条微博告诉亲朋好友当天行程。在这些偏僻小镇,客栈夜间停水,在川藏线早已司空见惯,只好用半瓶的矿泉水简单洗漱。
凌晨五点,来到客栈餐厅,餐厅虽已开张,但暂无食物供应,靠近对面墙壁停满了密密麻麻两排单车,使原本不太宽敞的空间愈加紧张,好容易找到一个餐桌的空隙坐下,早起的骑车人越聚越多,餐厅老板也来点卯,其时早餐并无太多选择,大家都点一份番茄蛋面,如往常一般,禁不住几分期待,端上来却又极度失望,稀疏的几根面条,几块番茄,一点鸡蛋,面对海拔 5013 米的米拉雪山怎能应付过去?只得再吃两块巧克力派勉强度身。
返回客栈房间,见其他同伴仍在床上,心急如焚告之先行一步,约定在米拉山垭口汇合。将驮包及随身物品提到楼下整装待发,此刻,天空灰暗,早晚温差极大,为保暖起见,临时加穿一身骑行内衣,约上早起的其他三五骑友摸黑上路,这是自出发以来的第一次夜骑。
松多到米拉山垭口廿八公里海拔将升高 725 米,海拔四千两百多米骑行,习惯了呼吸压力,在这个氧气极度稀薄地方,最重要的是保持体力,懂得保护自我,以免高原反应等意外事件发生。一路上没有行人,仅路过两三辆摩托及汽车,在漆黑的夜幕下,天籁俱寂,高山旷野,寥若瑟瑟,一辆大货车懒懒地停在路边,也许是极度疲劳吧。拂晓,道路渐次清晰,远处红色的山头犬牙交错,大约是米拉山主峰吧,这意味着我们已然骑到米拉山脚下。
此刻的尼洋河已变为涓涓细流,这里是尼洋河发源地,虽处盛夏,气温犹如严冬般寒冷,当川藏线拐进一个山坳,前方半山坡被之字形一条路横穿,料定是川藏线方向,山高之险成就一段传奇骑旅,从未有过的高度体验。来到山根前,路奇迹地向右延展,骑行近千米,川藏线九十度左拐告别相伴多日的尼洋河,来到眼前大山的山肩,攀顶开始了。
米拉山是拉萨与林芝的分界山口,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整体横亘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雅鲁藏布江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天然物理界山。山之西气候干燥寒冷,岩石易于破碎脱落,山体浑圆低矮,山之东气候温暖潮湿,利于植物生长,因而植被茂盛。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尽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沧海人生路,与其重拾曾经的残缺的美丽,倒不如放眼还在路上的你以及身边的风景。
激动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人生能有几次奋力一拼?艰难地来到一个山口,可是垭口还在远方,路边停歇,赶紧拿出相机,记录刚刚经过的风景,天空薄暮耀眼,山下草甸如茵,尼洋河与川藏公路细如丝带相伴左右,身在云端之上,环顾四野,天地云雾隔开,深不能测。
成长,或许要历经坎坷磨难与考验,或许如暴雨般猝不及防,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无法躲藏,那是一种神秘地来自内心的力量,可能是淡淡的一句充满哲理的话语,亦可能是一场莫名其妙却梦寐以求的脱胎换骨之旅,就这样,骑车人默默的感受着那一刻登顶的到来。
离开山口继续向上骑行,海拔5000米,阳光凶猛,云雾逐渐消散,心中仅剩一个念头,早点登上垭口,了却多日夙愿。艰难地再次骑过两座山口,海拔持续攀升,前方山头上移动发射塔及经幡迎风招展,还有两百米、一百米…… 上午 9:25 终于抵达心中圣地——米拉山垭口!
垭口地处平整的广场,自驾游,团体游,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中央只见一巨石深埋其中,其上镌刻“人物、牦牛,万字”等象形图案,正上方刻有“米拉山口海拔 5013M”字样,它是米拉山的标志,更是骑车人的历史见证。
十点开始下山,米拉山垭口至拉萨还有近 150 公里,务必在天黑前赶到。皆因下山坡道较缓,我们加快了速度,一路穿越在墨竹曲峡谷,晴空万里,白云蓝天,一幅碧绿的高原山水图画始终伴随左右,经过日多乡、扎西岗乡,下午一点多抵达墨竹工卡县城,三个多小时的高速骑行令身体超负荷运转,烈日当空,状态萎靡,饿得全无胃口,只想吃些新鲜瓜果补充营养。士多店比比皆是,才发现这里的水果品种丰富,价格公道,每人挑选三两样可口之物,细细品尝,直觉得香甜味美,一股久违的甜蜜清新。再到街面的小食店点上一碗水饺,虽说家常口味,却又常有历久弥新。店主是一位四川女人,勤劳能干,那天正一人操持招呼客人,与我们聊天方得知男主人去拉萨进货,向她打听,此地到拉萨,骑车不过三个小时,将信将疑。下午 14:20 告别店家再次出发,出墨竹工卡,开始沿拉萨河峡谷行进。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西南流经拉萨,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这里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农耕区。
行将不远,路过“松赞干布出生地”,据闻,松赞干布出生在甲玛乡(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古时为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圣地),在其父当政时期,这里曾修建强巴敏居宫,松赞干布就出生在这座宫殿里。如今,这座传说中的宫殿不复存在,后人在原址前建了一座牌楼,以“红白黄”三色相间,以砖石土木垒积,标示这里的特殊地位,骑车人大多从公路上匆匆路过,鲜有入内。
川藏线在宽阔的拉萨河谷恣意驰骋,大片的青稞地,黄绿混杂,波浪滚滚,再过两周应可收获。远山密密麻麻,沟壑各异,海拔已下降到三千多米,骑行时速常在三十码左右徘徊。16:55 抵达孜,达孜县府驻德庆,因此,川藏线进入县城被称为“德庆路”,偶遇达孜邮局,怎能放弃盖戳机会,达孜邮局极小,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邮件,见到外人光顾,尽显热情礼貌。体能的消耗此刻不仅限于疲劳,它还表现出一种焦灼,邮局门口小憩片刻,极大地舒缓了紧张的骑行节奏。
达孜到拉萨廿二公里,最后冲刺的时刻到了。你追我赶,似乎忘记了一天的疲累,一种莫名的兴奋之情油然而生,经过拉萨外语学校,展眼就到拉萨城郊,右边是拉萨河,左边沿山体开凿的川藏公路已是一路坦途,再无一山一水的阻挡,惶恐数日奔波,今日终于要圆骑行川藏之梦,真是:说不完的好事多磨,道不尽的艰难困苦!
八月二日 17:58 顺利抵达拉萨市江苏东路,过拉萨河,拉萨大桥置入眼帘, 其上以藏汉两种文字题曰:“幸福拉萨欢迎您”,大家情绪稳定,彼此拍照留影,以纪念骑车人过去二十多日的艰辛!
晴空万里的拉萨市,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幅欣欣向荣景象,像是又回到生活过的城市,毫无压力,有一种无形的亲切。
自早上 5:40 从松多镇出发,此刻已整整过去了十二个小时,骑行 180 公里,昨日曾私下讨论,如果体力不济,一日路分两天骑完,没料到硬挺了过来,欣慰之余,不见大家纵情豪迈,千言万语汇聚一脸的忧怆、还有一股莫名的失落,或许亦存在一种如释重负的淡然,多日的奔波劳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明天不会再起早贪黑地在川藏线骑行,梦想一旦成真,记忆的碎片好像八月的飞雪呼啸,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庆幸一路平安!
感谢一路上队友们的相互鼓励,没有彼此激励,就不可能造就勇者一如既往的坚持,难以想象在最艰难的时刻是何种力量让我一往无前。每逢艰难地上山爬坡,队友们总像风雨中的灯塔,不断给我方向,在通往终点的征途,没有后退,只有前行。
你好,G318川藏线!是你成就骑车人的梦想,是你见证了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的骑车人永不向困难低头的奋斗历程,人生若有几次放手一搏的机会,人生必然有几次非凡的坎坷经历。
朋友在微博送来的生日祝福,终于让我记起这一天是四十年前母亲生我的日子!面对复杂艰险的川藏线,总有一种亲情的力量,时刻激荡在我的脑海,亦总有一些义不容辞的事情等待我来完成,如此怎能叫人有丝毫闪失?假如说安全骑行是一种责任,那么,活着回来就是一种责任承诺,在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我庆幸我能,并坚持到最后。
感谢父亲母亲赋予我顽强的生命,出生后几天的死里逃生,让每个见到这孩子的大人总要说上一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感谢至亲们的吉言,从小到大,冥冥之中,每逢关键时刻,似乎总得到你们的护佑,让我有体面地绽放生命之光,终于有朝一日骑上单车,跨过高山大河,排除重重险阻,有机会欣赏到雪域高原的美景,洗涤尘肺,净化心灵,人这一辈子,来过一次就没有白活。
感谢家人爱的相伴,我知道当我要去骑行川藏,也许就意味着从此吉凶难料,可最后还是拗不过,我终于去了,没有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的一意孤行。藏地归来,竟获得一种“重生”!
人生之路何处是终点?
只要一息尚存,
必奔流在大江大河之上,
流连于山林草木之间,
既无停歇,
便无果无终。
时光飞逝,一晃两年过去,每当回忆在川藏线骑行,仿佛还在昨天……
2015年6月21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再次离家6000多公里,远赴新疆叶城,成功挑战了G219新藏线(新疆叶城—西藏拉孜—拉萨)的单车骑行,全长2600多公里,耗时33天,大部分为无人区,新藏骑行归来,川藏线骑行犹如一场热身。
目前,游记正在写作阶段。
2016-01-182016-01-18
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