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连江
连江赶海一号亲子滩涂主题乐园
魅力连江之晓澳赶海和亭江闽安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曾经风靡全国,它宣扬不是世界上风景有多好,而是你要有一个逐梦的心。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几个自驾到连江晓澳逐梦游。
  晓澳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距福州72公里,到连江县城18公里。东临台湾海峡与马祖隔海相望,西与江南乡毗邻,南与琯头镇相连,北与东岱镇接壤。晓澳镇幅员面积18.96平方公里,现辖晓锋、晓江、晓兴等3个居委会和百胜、道澳、长沙、赤湾等4个村委会,总人口39482人,居全县第四位。
  晓澳是海洋渔业重镇,拥有浅海面积86307亩,滩涂可养面积15985亩,垦内养殖面积2500亩,其中花蛤、缢蛏、紫菜产量列全县之冠,并拥有"花蛤之乡"的美誉。
  晓澳亦称筱江,以古时小竹附崖丛生,舟辑连江接海而得名。晓澳山川形胜,气象万千,山有形,大嶂拱卫,九龙飞升;水有势,鸠列牛峙,翠浪兴涛;地有福,鲤山如靠,澳口如床。
  晓澳最有特色,最吸引游客的就是赶海。赶海是海边渔民们的一种劳作方式,当海水退去,露出大片滩涂,而无数的海鲜就留在了这片神秘的大海腹地。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我们首先奔赴久负盛名的赶海一号景区,景区位于连江县晓澳镇道澳村长沙园,地处闽江与大海交汇处,著名的连江晓澳渔港就在旁边,是距福州最近的赶海之地,车程仅1小时。
  赶海一号景区举办的活动就是让游客进入到大海退潮后的滩涂,到海滩上捡拾大海的馈赠,像渔民一样去捕捉,去收获各种海鲜,晓澳海滩主要有泥螺、青蛾、螃蟹、鱼虾等海产品。
  跨入景区内,等海水退潮时,穿上袜子,戴上手套,提着小桶,就可以去探索神秘的海洋世界啦。
  从岸边出发向前行三百米以内区域,为螺类的主要生长区。我们在螺类区俯首寻宝,不同的螺有不同的痕迹的,根据不同痕迹可以淘到不同的宝贝。
  从岸边出发向前行四百米以外到七百米区域,主要存在的是贝类生活区,这个区域内最多的就是青蛾,靠天然捕食长大的青蛾。清水煮后,汤是淡蓝色的,清甜无比。
  海蛏在成长过程中会钻到滩涂下面四五十厘米深处,只在表层土留下一个个小拇指粗的圆形气孔,所以每一个气孔下面都至少有一只海蛏。
  从岸边出发向前行七百米以外到一千米区域,是火车笼的投放区,每个笼子长十六米,鲟,虾、虾菇、鱼等海洋生物在海水退潮时,无处藏身就会躲进火车笼里。但从笼中抓出海鲜时一定要戴上手套,野生海鲜可是很生猛的呦~
滑沙
  赶海活动受限于海水温度,气温越高,海产越多,所以活动举办期在5月11月,每周均有活动。因潮水每天的涨退时间略有不同,安排的活动也将略有不同。
贝壳彩画
  赶海一号目前活动安排: 活动一:滩涂赶海,景区开放螺类区、贝类区、火车笼等,游客穿戴齐备后进去收获海产品。 活动二:沙滩捡蛋,捕食鱼虾的鸭子在沙滩上下蛋!游客捡到的蛋可以免费带走。 活动三:亲子种植, 小朋友们和家长进入合作农田,认识各种作物,自己动手,种植作物,体验劳作的生活。
沙滩捡蛋
  活动四:沙滩活动,进行沙滩游戏,沙滩拔河、沙滩动动会;还可以堆沙堡,埋人;也可以在沙滩的躺椅上发呆,遐想;还可以在海边,踏浪玩水,尽情开心!
  活动五:海鲜午餐,景区还提供丰盛的海鲜午餐,游客可以上餐厅自助吃饭。 同时,景区在暑期还推出植物迷宫、亲水乐园、野炊、露营活动将。大都根据当日大海潮汐时间及景区季节活动变化适时调整。
  自带装备:长袖衣,长裤,长筒雨鞋、防晒霜,太阳帽,厚袜子、换洗衣服(小朋友要2套)、小桶、成人及小朋友手套。 另:换下的衣服等物品有专用储物柜免费存放。 自带或租用装备:工具包含:小桶、锄头、手套、雨靴。
  赶海一号亲子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游客都对赶海一号景区安排的活动很满意。
  我们到赶海一号景区时,还没有到退潮时间,我们参观了景区的配套设施和沙滩后,又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赶海一号"升级版百胜牛头山渔业基地。
  牛头山休闲渔业基地位于连江县晓澳镇百胜村东南部, 这里与马祖列岛仅一水之隔,拥有8.6万亩浅海以及1.6万亩可养殖滩涂,有着"滨海小镇""美食小镇"之称,百胜村是连江最大的缢蛏和紫菜产区,百胜村有着"缢蛏之乡"的美誉,是福建著名的滩涂之一。距离福州仅一小时车程,交通很便捷。
  俯瞰牛头山渔业基地
  牛头山休闲渔业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000多亩,总投资逾亿元,由游客服务中心、海上钓鱼台、沿海休闲栈道、露营区、观景观日平台、特色海鲜餐厅、滩涂赶海体验7个功能区组成,是一家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滨海度假、海鲜美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渔业休闲基地。
兴奋看海
  绵延2000多米的海景栈道,漫步栈道,白鹭翔集,海岛忽现,放眼望去,数千亩缢蛏、花蛤养殖区一幅丹青水墨,是观潮赏景的绝佳之所;基地有十几个游客体验区,在滩涂赶海体验区可体验养殖、赶海、捕捞等项目,在4000平方米岩石沙滩区可观鸟看海……
景区内标志牛雕塑
  渔业基地地处闽江和敖江入海交汇处,滩涂面积辽阔、水产资源丰富,不仅盛产牡蛎、淡菜、文蛤、油蛤、白蚌、扇贝等几十种天然贝类,远近闻名的百胜缢蛏也出于这里,这里缢蛏粒大、壳薄、肉厚,肉嫩味鲜,口感独特。
  基地还配备三十余间精致的海景客房以及特色海鲜餐厅供游客品尝海鲜美食,休憩度假,体验连江滨海的独特魅力。市民、游客可到此赶海弄潮、捉蛏吃蛤。
  游客接待中心可容纳两三百人在此逗留休息。
  景区今年7月1日已经对外开放,这里海鲜楼、民宿客栈等已完成主体工程,沿海观光栈道已部分建成,防空洞、露天营地、游泳池等项目还在施工。
  赶海吃海鲜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在晓澳镇的海天大酒楼吃午饭,这儿的食材新鲜,菜品美味,吸引很多顾客从四面八方来消费。
特色海鲜
  滩涂是各种蚶类、蛤类、蛏类、螺类、虾蟹等小动物的乐园,为了获取大海留下的馈赠,大家伙赶海去吧~
  赶海回程途中经过马尾亭江,我们看时间尚早,就顺道去历史文化名村闽安看看。
  闽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建地区的海防重镇,有"闽赖其安"、"省城第一门户"等说法。唐朝设巡检司,宋朝为福建四大古镇之一。解放后闽安镇并入马尾区亭江镇。闽安地处闽江下游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她东临闽江,西靠半山,南与马尾青洲毗邻,北与西边村接壤,104国道沿闽江北岸,南北横贯,两个万吨级泊位码头立于南端,水陆交通极其发达,是亭江进入马尾、福州的南大门。
  闽安村因其地理上处于控扼福州东部要道的咽喉位置,故自唐代以来,历代均为福州与闽东陆路交通及往外海通路的重要门户,是明清管理台湾事务的指挥中心和军事大本营。村内涉台文物古迹数量为省内古村落之最,如当年统辖福建沿海及台湾、澎湖近300年的古代协台衙门、左右营水师驻地、戍台官兵墓等。闽安村古村落格局与周边风貌相对完整,目前的街巷基本保持原貌,遗留下来的古民居为数众多。
  闽安古镇由唐至清均是军事重镇与海上贸易重镇,是我省四大名镇之一,作为福建海丝重镇,留下了包括迥龙桥、协台衙门、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亭江炮台等海丝文化遗迹,其中,迥龙桥是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之一。新建了闽安楼、文创楼、三宝池、水门道、右营公园、水师博物馆、闽安客栈等,其中闽安楼中的《闽疆门户,千年闽安》主题展特别值得观看。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闽安地处福州东南沿海区域,距离福州市中心约30公里。古镇以闽安村为核心,总面积6.48公顷,主要分为闽江西侧的滨江开放空间以及邢港河两侧水寨景点两个保护带,重要保护景观主要有闽安巡检司衙门、闽安水师左右营、虎头山戍台清军义冢、迥龙桥、天后宫、郑爷鼻、朱子祠、闽安炮台、闽安古渡、闽安古城墙和清军旗人营兵房等。
  闽安取"安镇闽疆"之意,公元893年时唐朝就已在闽安设巡检司衙门,宋代时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元明清时沿袭为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千年来,闽安乃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因此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文物古迹。
  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约1亿元,占地1.8万平方米。以民宿为主要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与闽安楼、文创楼、水师博物馆、协台衙门和闽安迥龙桥等建筑群串联,初步形成旅游环线的历史街区景观,可让游客了解闽安的军事、戍台、海洋、船政、建筑等文化信息。
  重新规划的闽安核心保护区以闽安村中的三叉街为中心,形成的T形街区。北至棋盘山林述庆将军墓,南至三叉街往城里街方向,止于三角井;东止104国道,西止桥头街以西30米范围,总面积为6.48公顷。
  我们的车停在新建的右营公园停车场,开始了我们的闽安游,先逛了公园。公园不大,但很漂亮,鲜花似乎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
  得胜寮,门联:"踏波镇海貔貅士,磨剑屯兵左右营",多么豪气冲天!
  连接公园内两建筑物间的木栈道,路旁鲜花盛开。
  公园新建不久的两层瞭望台兼炮楼
  与右营公园隔江相望的闽安楼,位于闽江畔,建于古代炮台瞭望塔遗址上,建筑面积是1791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三层,总建筑高度为25.55米,共34根梁柱。楼中的混凝土立柱外观上和木柱子相比几乎没有差别,要归功于施工人员使用"推光国漆"工艺,精心调制巧妙上色。走进闽安楼内部,由工人手工绘制的精美陶片如繁星般嵌入屋顶,"闽安楼的吊顶使用了660片人工绘制的精美陶片,木制面使用榫卯结构连接,即使不用钉子也可以保证构件的稳固。
  闽安楼的楼高依照史书记载的6米层高建设,城墙则按照闽安古城墙原貌的三顺一丁构造建设。木结构的闽安楼以石头搭成楼基,楼基用石经过人工打磨做旧,还运用"卡扣"工艺拼接增强稳定性。两侧各铺设石头台阶方便登楼。
  连接闽安楼与文创楼之间水门道上的石头桥是仿照迥龙桥建造的,是"迷你版"的闽安标志建筑之一迥龙桥。大到该桥的整体构造,小到桥梁上的狮子造型都是以迥龙桥为模版,突出闽安的特色。
  新建的文创楼建筑面积是985平方米,四条方石围成的花圃在广场上齐齐排列,中间种植树木,市民游客坐在条石上还能享受到树荫带来的阵阵凉爽。
  迥龙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邢港上。始建于唐代,1991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迥龙桥又名飞盖桥、沈公桥,是福州著名的古石桥。为花岗石平梁建筑,南北走向;桥墩呈船形,每两墩之间铺三根硕大石梁。
  一桥三名、跨街廊亭气派非凡。
  迥龙桥始建于唐代,南宋郑性之重修,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协镇沈公再修,改名沈公桥。其后,迥龙桥分别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重修。民国11年(1922年)又再修。
  桥的栏柱顶刻果、兽等均系唐代原构件,另外有狮子戏球等明代构件。
  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全长65米,宽4.64米。桥墩有6个,石条砌造,两头尖,像船形,两墩之间,铺设有5根石梁。桥上护栏36根,栏柱顶雕有雄狮、海兽、莲花等花纹。古桥两端"挑起"了桥南的玄帝亭和桥北的圣王庙,庙前的跨街亭把庙、桥连成一体。
  桥北端有圣王庙,庙前跨街亭与石桥连为一体;桥南端还有一座高脚亭,名为"玄帝亭",三座建筑错落有致,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圣王庙位于邢港北岸,迥龙桥头。庙坐北向南,背依棋盘山,左后侧有廖将军庙和辛亥革命烈士、陆军上将林述庆墓。圣王庙由跨街廊亭、圣王殿、观音阁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05平方米。跨街廊亭平面呈长方形,为木构架,重檐歇山九脊顶。廊亭西向与迥龙桥相连,庙门、亭门正对古桥中轴线,左有分列石栏杆。亭内竖有三块石碑,其中"沈公桥"碑记载迥龙桥的历史沿革。"福禄善庆"碑和"庙貌重新"碑记载民国12年(1923年)重修圣王庙之事。圣王庙为土木结构,面阔、进深各五间,穿斗抬梁式木构架,内祀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般的圣王庙都比较陋小,而这座圣王庙应该算是福州地区最大的一处。1989年曾经重修过,所以看上去比较新。
  同行的同学在迴龙桥上合影
  兴慈寺位于迥龙桥东头圣王庙边。这座庙宇的结构非常少见,是一幢四层房屋,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均分布于楼内各层。
  廖将军庙位于邢港河北岸,与兴慈女庵相毗邻。我们从右营公园往古镇溜达,跨过了迴龙桥,南下玄帝庙才真正进入古镇。
  玄帝亭位于迥龙桥一端,属桥亭的结构形式,要过桥需穿过亭下始步上石桥。玄帝亭内祀玄天上帝,传说中天庭玉皇上帝令其平妖北极,数千年前曾在武当山得道,升天时来闽,于洛阳江化身成佛。玄帝庙为民国十二年重建。玄帝即玄武大帝,按照五行学说,玄武为黑色,属水德,故立于桥边镇水是有说道的。
  闽安古镇因保留大量戍台文物古迹,诞生了大量戍台世家,从而被称为"戍台文化活化石"。修复闽安古镇,旨在弘扬以精忠报国、锐意进取为核心的福州精神,传承爱国主义传统。
  普庵楼,历史上,闽安是中法马江海战后法军的唯一登陆点。当地群众自发组成抵抗力量,但领头人陈明良因寡不敌众,被法军杀害于这条街道上。后人为纪念他,特地在该地建一骑楼"普庵楼",以供奉他为保卫闽安洒下的一腔热血。
  老年活动中心是村中最气派的地方,每逢传统佳节这里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非凡。
  基督教堂的前身为"福音堂",始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因英籍传道士胡约翰夫妇在闽安镇行医,从而传道发展信徒。光绪十四年(1888年),购置土地堂1号房屋(原为当铺),占地面积0.93亩,店面作为诊所,后面房屋为布道场所,称"福音堂",有信徒30多人。民国20年,"福音堂"改建为二层,有信徒80人。1997年,信徒自筹资金重建教堂,占地面积443平方米。
  闽安协台衙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城里街。马尾闽安协台衙门遗址位于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原闽安小学内,2013年考古学家对协台衙门遗址进行勘探试掘,发现了墙基、水池、水沟、水井等房屋遗迹,出土了大量瓷器、陶器、贝壳和动物骨骸等。
  闽安协台衙门,宋代始建,为监镇卫,相当于军州级衙署。元为巡检司;清代重建,为协台衙门,管理水师,又厘海关,为闽省南北盐馆总卡。坐北朝南,占地1768平方米,其高度依皇制规格为二丈四尺,五落进木构厚瓦结构。白墙红瓦,高大宏伟,精美壮丽。
  从仪门进入,依次是前庭、小天井、门楼、回廊、大堂、大厅等。特别是画有红日和海潮的大屏门,很引人注目。前庭与门楼都是穿斗式的,进深三柱。大厅与后堂之间则是进深六柱,前后呼应,明间两侧抬梁减中柱。有十扇大门,四通八达,红色的天花板,红色的大木柱,彷佛擎天立地,气势磅礴。院内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镌刻"英军犯顺厦门报警"石碑等。
  厅内设协台衙门展,分为"商贸口岸""海防重镇""抗敌前沿"和"闽台枢纽"四个部分,较为完整地再现了闽安这一军事历史过往。尤其展现闽安与台湾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历次收复、平定、戍守台湾的战事中,驻防闽安的闽安水师立下赫赫战功。
  巡检司衙门右侧边上,有一截被古榕树虬根紧紧抱住的古城墙,残墙长50.7米,高3.7米,厚0.91米,土石结构并竖有一块纪念碑刻。这是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的"石头城西门"遗址,曾是戚继光抗倭基地和郑成功抗清根据地。当年的闽安古城除了有完整的城墙,周围有120多个庙,如今仅余28个。其余的大多在战争中被毁,而古城墙在抗战时被大拆一次,用于建筑防御工事。
  闽安古渡曾是北宋时期最早的粮食渡口,古代邢港河与江岸边,码头林立,舟楫相连,外国与内地商船往来辐辏,商贾云集,是货物、渔产、农产品、木材、竹材等的集散地,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闽安邢港沿岸有三个古码头,分别是水门道码头、口头街码头(即海关埕码头)和员山码头。目前,闽安遗留下来最大古码头为水门道古码头,长约 100米、宽3米许、高8米,一直延伸到闽江深水处。码头临江与入水台阶呈丁字型,立有"闽安古渡"石碑。
三宝池 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共分为闽安楼、文创楼、右营公园停车场、玉门亭南侧地块、三宝池、三宝池北侧地块、水师博物馆、草尾街等十二分项,形成一环五点的游线,即104国道、草尾街、桥头街、城里街所形成的旅游环线以及闽安楼节点、游客中心节点、水师馆节点、三宝池节点、协台衙门节点等。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位于马尾区闽安古镇虎头山麓半山与小洋交界处,原名"闽安镇虎头山清军义冢",建于清代,墓群坐西南向东北,两边和右侧用花岗石砌造,墓埕用三合土夯平。墓群面宽13米,纵深11.5米。墓内清军遗骸每位一圹,各墓距离相等,横12行,直12行,西向后部缺9圹,共135圹,排列井然,均以三合土封顶,墓前各立花岗石小墓碑,高0.37米,宽0.24米,厚0.08米,碑面镌刻牺牲者的籍贯及姓名。墓侧有碑,碑文阴刻楷书:"义冢,同治岁次甲戌冬十月吉日立。"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为安葬1874年跟随沈葆桢渡海保卫台湾的闽安水师左右营和马尾船政水师营等为国阵亡的清军遗骸墓群。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深坑里龟山口还有三座丛葬的大义冢,义冢为三合土结构,东南向,面宽16.4米,纵深4.8米,碑载分别是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1878年(清光绪戍寅年),碑文阴刻:"义冢、左右营重修"等字样,均为轮戍台澎捐躯殉国清军将士的遗骸。
  新修的炮台公园
  亭江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两次复修。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
  主炮台在高约20米的小山包顶,三合土结构,半圆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内径18.3米,墙厚3.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弹药库在主炮台后的山坳里,呈长方形,长7.2米,宽6.6米,高3.1米。
  今天跟着朋友出去游玩,事先没有计划、更没有制定攻略,走到哪儿发现附近景色不错,就去看看,一天也很开心地过了。因此我认为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
2017-10-212017-10-21
24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