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嘉峪关
盗墓贼引出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曾描述过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知有汉,不论魏晋”,如今在这西北的土地上,我们正在走进另一个桃花源。发现这里的起因是因为------盗墓。
应该是墓主人显灵欢迎我们,那天的朝阳红彤彤映满了半边天空,让本来阴冷的墓地红火了一番,接着又躲进了薄云里去了。彷佛告诉我们:打扰古人清静就不要大张旗鼓了。于是我们心怀敬畏,蹑手蹑脚进入了墓穴。
6号墓,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不知他们叫什么,甚至不知道他们具体生活在哪年哪月,只知道大体时间应该就是“不论魏晋”。
这是一个离地面十米深的三进夫妻合葬墓。判断年代大致是魏晋时期,之所以断定为夫妻合葬,是因为魏晋时期早已没有了殉葬制,这种合葬墓一般都是先死者先下葬,待另一方去世再开墓合葬。墓分前室,中室和后室,墓中的墙壁砖上绘制着大量的壁画,所以称为魏晋壁画墓。壁画告诉我们墓主人应该是个文职官员,家境殷实和睦,其乐融融。
走过墓道,迎面是一个拱券型的门,这是墓穴常见的形式,门上方是十层的砖画和砖雕,表征着墓主人的衣食财富超越普通人家,每层砖画砖雕都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第一层正中两块砖代表了门扉,门扉上画着朱雀虎头圆环,代表了门环。两侧砖上分别绘有牛头人身和鸡头人身,牛是力量的象征,鸡能驱恶避邪。这两位就是这里的门神。咦!门神不是说好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么?那是后来!还要等上几百年呢,这时候他们哥俩还没出生呢!论辈分这鸡和牛应该是门神的祖宗。
第二层中间是一块斗拱造型的砖雕,斗拱是中原特有的建筑形式,说明墓主人多半是来自于中原的汉人,生前住的是木质楼阁。
第三层到第十层的砖雕内容全是托梁大力士和熊头鹿头的托梁兽,代表着看门的士卒和灵兽。不是说好的开局一个人一条狗吗?怎么没进门就这么多?
进入前室,北面墙壁上一个盗洞赫然出现,洞口很小,仅能容一个瘦小身躯出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盗墓洞,没想到居然这么小。虽然在清东陵也看到过乾隆皇帝被盗的墓室,但那与此不同,孙殿英是用炸药破门而入的。大盗与小贼的作案手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由于墓内不让拍照,博物馆又没有,大家自己脑补一下吧!
这座魏晋壁画墓据介绍是因为在1968年由放羊人发现了有人盗墓才进行了保护性发掘的,据说里面的这个盗洞与墓葬属于同一年代,恐怕下葬时就已经被盗墓贼惦记了。我国历朝历代都盛产盗墓贼,曹操当年也曾通过盗墓获得钱财支应军需,在曹操的地盘上盗墓应该算上行下效。
考古界有句话叫做“十墓九空”,说的就是盗墓猖獗这件事。想来1968年的盗墓贼千辛万苦进到墓里,却发现早有前辈捷足先登了,不知当时的心情是顶礼膜拜还是跳脚骂街。
出现了盗洞,能拿走的值钱的金银珠宝玉器那自然是统统不会有的了,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印章等东西也不见了踪影。据说发掘时只出土了一些陶器和尚未腐朽的棺盖以及少量金箔。所幸的是墓中的壁画砖是盗墓贼们不感兴趣也拿不走的,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魏晋时代西北地区风土人情的画卷。
墓室顶部为复斗式顶,顶部全部用等腰梯形砖堆砌起来,砖与砖之间没有任何黏接,完全是靠挤压受力保持稳定,顶部任何一块砖掉落都会造成整个墓室塌陷。
看到这个设计真心佩服那些盗墓贼的精密策划,他们开的盗洞刚好躲开了顶部的防盗设计,否则稍有偏差他们自己就会被埋葬于此。
顶砖堆砌到墓顶部形成了一个方形藻井,藻井中心有一小孔,那里原来是挂一盏銅油灯的,油灯的作用是当墓门封闭之后耗尽墓中氧气形成无氧空间防止氧化的。如今油灯已经损毁不可修复,只剩了小孔。
前室是墓主人生前所住的院子的再现,墓墙上绘有表现二层楼阁的内容:窗户,窗帘,窗花,门,屋檐下栖息的鸟栩栩如生。
前室一层绘制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环境,有杀猪宰羊,杀牛杀鸡,有猎鹰放飞,有解剖割肉,有种桑养蚕,采桑护桑,有放牧打猎,有耕牛犁地,有牵驼经商。
重点说一下采桑护桑,种桑养蚕本是中原和江南才有的技术,丝绸可谓是中国特有的物产,而在此墓中我看到早在魏晋时种桑养蚕技术已经传到了河西走廊,中原人的服饰是不会露出小腿的,下图画面中的人物应该是胡人,可见这也不是画的中原内地,而是当地。
采桑是把蚕虫放到桑树上去吃桑叶,吃饱后再收回来,免得夜晚冻死。护桑是防止飞鸟吃蚕虫,所以要用到弹弓,图中无箭,应为弹弓。
河西走廊西夏以后曾脱离中央政府控制几百年,但为什么丝绸技术直到清朝还没有沿丝绸之路流向国外而是中国独享呢?在此作为问题提出,求解。
中室表现的是客厅场景,有女主用餐,仆人送饭,蒸馍烤肉,有男主请客,歌舞音乐,琵琶尺八,餐具有烤肉的三股叉,还有温酒的三件套。
中室还绘有马队出巡,奉表上朝。说明墓主人的文官身份确定无疑。
后室是放置棺木的地方,虽然很窄,但由于没有用椁,男女主人的棺木曾经并排放在那里,他们生前定是彼此恩爱,同梦同眠直到同穴,相守1700年,棺木已朽,只留下一个棺盖,放置在不远的博物馆里。
走出墓穴,不禁思索那个年代,之所以说这里是桃花源,那是因为壁画中完全没有动乱和征战。要知道在三国时代中原地区打成了三分天下。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当年袁术的部队只能靠吃桑椹充饥,最终灭亡。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只因焚毁了乌巢粮草就令袁绍全军覆没。诸葛亮耗尽蜀中国力六出祁山,劳师无功,几乎每次都和缺粮有关。一个成天介打仗吃不饱肚子的国家,官员们哪来壁画中那样的闲情逸致?
原来曹操远见卓识实行了屯田,军屯加民屯军民一起大生产解决了粮食问题。击败马超后河西走廊尽归了曹魏,屯田令当然也施行到了那里。从此时到西晋八王之乱大约八十年的时间里,河西走廊一直处于稳定的社会形势下。
和平稳定通常都意味着繁荣昌盛,河西走廊这样的远离前线的大后方,尽管承担着各种支前任务,依然要比其他地方富足,再加上一些躲避战乱来此的富家大族带来的钱财资本,河西走廊俨然就是人间净土。故此才有如此的安逸生活。
这些壁画充分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中国人视死如生,希望将生前的一切都带到死后的世界里,才给我们今天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画面。
从壁画上看,无疑墓主人是幸运的,刚好生在了那平静的八十年之间,那是那个时代难得的平静,尽管后来有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河西走廊也经历了不断的改朝换代,但比起板荡血腥的中原大地,河西走廊一直是相对平静人间净土,也一直是中原人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在魏晋那样的乱世能有这样一片安生之地栖身,不就是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么?
中国人的一句“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道出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珍爱,愿壁画上的场景永驻人间,愿世界没有杀戮,愿人人都可以尽享天年!
2018-02-042018-02-04
12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