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邯郸
响堂山石窟
北朝石窟里的神王像,你见过嘛
#小众发现社
神王像是中国佛教造像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特殊造像,多处于窟龛四壁基座下面或底座,或中心方柱台柱四周接近地面处。在时间范围上集中出现于北魏、东魏北齐时期;在地域上集中出现于北方地区,如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开合寺石窟、响堂山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天龙山石窟、须弥山石窟等,尤以巩义石窟和响堂山石窟神王像最多。
对神王像的研究,始于日本学者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先后撰写了的两本专著《河北磁县·河南武安响堂山石窟》和《龙门石窟の研究》。在 1937 年的《河北磁县·河南武安响堂山石窟》中,作者对北齐南响堂第5 窟北壁所雕的火神王、风神王,正壁的鸟神王、象神王,南壁的树神王、山神王进行了考证。在 1941 年的《龙门石窟の研究》一书中,作者对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室前壁礼佛图下所雕的十神图进行了相关考证,并根据骆子宽造像的对比确定了神王像的命名,右侧5身像依次为:山神王、珠神王、火神王、象神王、鸟神王,左侧5身像依次为:风神王、龙神王、河神王、树神王、狮神王。国内对神王像进行深入研究始于1994年,常青是最早对神王像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国内学者,此后赵秀荣、金申、殷光明、李裕群、刘光东等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明确提出“神王”名称的是在东魏武定元年(534年)骆子宽等七十人造释迦像碑,该碑座背面雕有四神王,依次为:火神王、树神王、山神王、河神王,碑座两侧分别雕龙神王、风神王、珠神王、象神王、鸟神王、狮神王。而成组的神王像最早出现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左右腰壁下方。巩县石窟和响堂山中神王数量最多,也最杂乱。
“十神王”具有较鲜明的相貌特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形神王,如珠、风、河、山、树、火神王,均是人首人身,以其手持物来区别各自身份;另一类是兽首人身,如狮子神王(也称师神王),以及鸟、象、龙等动物神王,根据其头像所具有的动物特征来确定其身份。
盛行于东魏、北齐的邺城地区的神王像,经过北周灭佛和隋文帝烧毁邺城之后,北周、隋朝出现的神王无论是规模上还是雕刻的精美程度都远不及东魏北齐时期的神王,唐及以后的石窟中没有看到神王的身影,消失原因仍待继续探讨。
图2 骆子宽造像碑
图4-5巩义石窟
图6-9响堂山石窟
13天前2024-04-18
11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