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灵石
山西王家大院
走进王家府邸感受色彩浓重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早有耳闻,如果你看过《铁梨花》和《刀客家族的女人》它们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敝人又是王姓族人,怎能不来此寻根。王家大院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民间故宫”和“山西紫荆城”。有一“王家归来不看院”之说。就萌生出游一下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被称作晋商大院的典范。由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晋升王氏家族经历了明清两代修炼而成的。历史可谓是非常的悠久。 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王姓始祖王实迁到静升后定居静升。最小做的农耕和豆腐生意,从农业转到商业最后才开始做官。王家就是那时候才称为大家族的。
  王家大院门口,一幢灰色的高大建筑物迎面展现。其气势雄浑,雕梁画栋。中间悬挂一对大红灯笼,上面赫然写着“王府”二字。大门上方的“寅賔”二字据说是“迎宾”之意。又一说是讲究紫气东来,大门是东门,“寅賔”(yin bin)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
  门前一对大石狮子看上去很斑驳,但大张着的海口让人看过仍感冷峻威严。这寅宾楼整体看上去已尽显王家的豪气!一座门楼已经让我折服。
  沿着坡上来便是宽阔的马道。道路两旁有拴马柱和上马石,足见王家的富足
  门对面是一个照壁。壁心雕刻的是狮子滚绣球,相传雌狮子和雄狮子在嬉戏玩耍时身上的狮毛会自然脱落团成中间的绣球,上面的小狮子便是从绣球中诞生,人们认为小狮子的诞生是很吉利的事情,所以老百姓常说,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同时狮子又是百兽之王,因此,狮子滚绣球又是权威势力的象征,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
  上方砖雕是烂柯山的道教故事。主要是人们根据《水经注》、《志林》、《述异记》等古代书籍中有关“王质成仙”的传说,追寻“仙踪”而形成的。
  根据讲解员安排的游览路线,首先参观的是高家崖堡,也就是王家第十七世王汝聪与王汝成两兄弟修建的住宅区。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迷宫式感觉。 紧靠东门的是王汝聪的敦厚宅。大门装饰的很是讲究。灯笼上有“大清诰授”字样。
挂落特写。底层是“平面阳刻团花底纹”,右边是一张大大的荷叶(第二层),上镌方鼎和圆鼎(第三层)。左边是祥云与飞龙。
  左右对称的墀头(chi tou)盘头雕刻像八幅画分四层排列,第一层是长方形雕刻凤戏牡丹,表示富贵常在;第二层折扇形雕刻书卷画卷,隐含儒雅;第三层正方形为西方神圣,祈盼长寿;第四层是海棠花形,是哪吒,哪吒辟水,用以镇宅辟邪。
  第三层正方形东面为东方神圣,祈盼长寿;第四层是海棠花形,东面(照片右侧)是赵公明守财抱宝不外流。
  由影壁左转便进入了前院,这里是主人的社交空间,正面为正厅“乐善堂”,是接待贵宾的高级客厅,对应的南厅用于接待普通客人,东西厢房住着帐房先生与管家。在正厅的门前有一组用青石所砌的台阶,它三面都可上下,称这“如意踏跺”,示意从两边上可以左右逢缘,从中间上可以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挂落特写。底层是“平面阳刻团花底纹”,右边是一张大大的荷叶(第二层),上镌方鼎和圆鼎(第三层)。左边是祥云与飞龙。
  大院精美张扬的雕龙显示着王家的身份。鸱吻在官商和民商的宅院中形状并不相同,对于商人来说,屋顶上多饰为闭口兽,招财进宝多多益善,闭口脊兽有财不外露之含意;而对官商来说,做官理当为民说话,说话必得张口。王家大院屋顶上的脊兽鸱吻全是张口的,可见王家为官商之家,为民说话。
  在正厅的东北角有一个方中套圆的砖雕,圆形里边有鹌鹑、菊花、梧桐树,菊花盛开代表秋天,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子,鹌鹑、菊花、落叶,取三者之谐音为安居乐业。在正厅的西南角上刻的是凤戏牡丹,表示富贵常在。
  内外两侧有一整块青石所雕刻而成的槛垫石,上面刻的是一幅江南水景,门槛把它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面刻有一只鹭鸶鸟,两旁有莲花,莲花又称荷花,“一鹭莲荷”取之谐音“一路连科”,表达了主人希望子孙在科考中能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一路连科,连连高中。
  里边刻的是燕子和柳树,和外边的莲花搭配起来,表示海晏荷清、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之意
  大厅有匾额“灋司马训”。“灋”即“法”。司马者,山西夏县司马光也。其著《司马氏居家杂仪》,煌煌三千言,尽述治家之道、理财之法。关乎儒学、孝悌,言之甚详。王氏治家,想与此同。楹联: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义传家风,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正厅后边是连接前后主院的垂带小院,该院是连接前后院的一个过渡性空间,它把前后院即分割又连接在一起,通过垂花门便进入了主人的私密的生活区。 垂花门有四个吊柱,每根吊柱都雕刻成一个柿子,表示事事如意。门前两根斜依的杆叫戗杆,起支撑门框的作用,上面用竹皮包裹起防虫防潮的作用。
  顺着正窑的柱子向下看是宫灯型圆雕柱础石,柱础石的作用是负荷、防潮、兼装饰之用。更是造型独特,世间罕有,为王家奇珍。柱础石为六角宫灯造型,且分六层承接,暗喻六六大顺之意,而其各层图案之寓意则更加丰富。首层为平鼓状,上下边饰有双排乳钉,“天圆地方鼓在上”,鼓圆代天;二层为垂花纹锦,化坚石之棱硬,为锦缎之丝柔,寓意“锦绣前程”;三层回纹收成柱脚,六面凹陷,雕有蝙蝠与祥云,寓意“福祥双至”;四层雕有写夔龙,为“镇宅避邪”之物;第五层祥云图案简洁,于六角上涡卷呈支撑状;第六层雕有几字回纹,寓“回纹不断,子孙不断”之意。整个柱础石集力学与美学之大成。 好像古代的石雕匠人手里雕刻打磨的不是石头,而是王家自家厨房里拿出来的一块豆腐。
扶柱石雕鲤鱼跳龙门
  在祭祖阁里供奉了天下王姓的鼻祖王子乔,他本姓姬,叫姬晋,是东洲灵王姬沁心的太子,13岁开始参与朝政,但因直谏圣上而被贬到太原做太原王,因此以王为姓,改名王子乔。天下王姓有很多分支,但因太原王姓发展最庞大,所以很多后人将自己的祖谱归到了太原王氏之下,并将王子乔尊为王姓的鼻祖。
  在敦厚宅祭祖阁楼上看内院,前面的那个门叫垂花门。对于小姐来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个垂花门就是二门了。 大院屋顶都是单面坡。这叫“四水归一”,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少雨,一旦下雨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
  沿院子东侧窄巷子的一个小门可进入后通道。后通道较为宽畅,北与最上面护堡家丁居住的由东而西的3幢围院相连接,可以通过围院各自门前的坡式引道上去。围院是维护大院安全的护堡人员居住的地方,利用这天然的制高点可以俯视全堡,鸟瞰八方,预防功能特别强。
  入西门便进了老二王汝成凝瑞居的后通道
  北大厅内供着本族始祖王实和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的塑像。此3人除始祖王实外,后两位是静升王氏发迹的关键性人物,在王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传王实在元代率先由太原迁到静升居住,被尊为静升王氏的始祖。王实以种田为生,兼营豆腐,可以说王家是以卖豆腐起家。
在凝瑞居祭祖阁楼上看内院
  楼梯有13层台阶,王家小姐在13岁之前是与父母一起住的,13岁以后就上绣楼入闺房,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直至出阁。
  从二楼往下走,梯子的扶柱有精美的雕刻。这一童子,一手抱鱼,一手托着莲花,寓意:连年有余。
南瓜,意示着多子
狮子除镇宅辟邪外,还有太师少师的寓意
  《扶柱石-马上封侯》一只老猴背后小猴蹲在马蜂巢上,寓意“马上封侯”、“辈辈封侯”(背背蜂猴)。王家世代入朝为官,因此希望自己的子嗣也能继承祖业。
  从祭祖堂下来可到老二王汝成的后院,老二凝瑞居与老大敦厚宅的建筑格局及功能大致相同,只是在部分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区别。老大官居五品,门楼看似高大,却为单间;老二官高一品,较之老大家,门楼虽低矮一些,然面阔三间,很有气派。再者老大宅居看得华丽张扬,老二宅院则显得含蓄低调,但文化积淀丰富,甚有品位。正窑楹联:“邀造化孝祖先飞鹏起凤,枕丘山面溪水卧虎藏龙。”
  正窑中间的窗户上雕刻着锦鸡玉兰,鸡有文、武、仁、勇、信五德,示意主人五德俱全,两边绿色的花瓶中插有莲花,一瓶清莲取谐音一品清廉,希望子孙做官清政廉民,蓝色花瓶中插有月季,表示四季平安,旁边的香炉里冒出一缕青烟,是希望王家能够香火不断,人丁兴旺。
  筑砌于正窑和厢窑基座上的10块规格相同的墙基石,高1.6米、宽0.6米、厚0.3米。线条自然流畅,颇似明清木版小说插图叶子,但又有强烈的立体效果,人物,祥物几欲活现。 正窑墙基石有五子登科、指日高升、飞马报喜四幅石雕图案。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三字经》中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臣》:“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另一幅马首左向,人官吏打扮,单手握缰,另一手悬鞭,马则抬落有致,悠然徐行。径为兰,并有灵芝般瑞草祥云,石颠立苍鹰,后为桃果类之花树。兰清固然,鹰喻英,果树以实延德,那么本图却是报嘉奖之喜。
  在儿媳住的东配窑上,有雕刻着麒麟送子、凤凰童子、二十四孝之乳姑不怠。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生儿育女是儿媳的重任,孝是老辈人要求晚辈最重要的品德之一 麒麟送子是我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据《圣迹图》载:“孔子生,见麟吐玉书”。故“麒麟送子”意指圣明之世,麒麟送来的童子,长大后乃经世良材、辅国贤臣也。
  凤凰童子,祥云瑞气缭绕着,一只不吝雕工的麒麟活泼欢快地向前奔跑。它比例准确,造型完美,尤其仰着的头部简中有祥,颈须刻纹规整,鼻翼一对儿触须灵动非常,所转折的弧线与麟尾呼应,同时又与张开的麟口中因乏热而吐翘的舌头形成佳构。在短粗的四肢组成的稳定物形中央,视线很容易集中于这个双手执玉环,一扬一杯握,喜气洋洋去投向人间的抓髻小儿。他的身后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形象。两个人物面貌刻画细腻,着法圆润,形象的凡俗气息十分浓郁,使人易于亲近,容易让人找到熟悉的身边影像。头顶一株大树上刻了两只小鸟,那应该是“殷勤为探看”的青鸟吧。这是王家媳妇门口的图案中包含了王家人对媳妇教育是要孝敬长辈,为家中生儿育女。
  二十四孝故事之--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后来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在子孙住的西配窑的墙基石上刻有行佣供母、吴牛喘月、海马流云。 二十四孝故事之--行佣供母。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矩形的斜线对角径,左上角是负母仓皇急走的孝子,右上角是来势凶猛紧追不舍得执刀强盗,乱石与强力扭曲的大树将空间逼窄,只余一条细路让人深感母子二人的命悬一线。作为补景的动物,梢头双雀,林间惊鹿,神态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在雕工上,人物的处理传神,身形线条有力,明暗度准确,虽经岁月剥蚀,神态细处仍可轻易捕捉,从这些方面言,称其为石雕代表作实不为过。
  吴牛喘月:吴牛是江浙一带的水牛,由于南方气候炎热,牛很害怕太阳晒,晚上月亮出来了,牛以为是太阳,吓得直喘。这里是主人告诫后人不管将来做多大的官都要象吴牛一样小心谨慎、严守本分,以免触犯朝廷。也是孩子枕上的故事,是成人睡梦里怀想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启迪,一次教诲:求知必穷尽,不做喘月牛。
海马流云
  王家贯能锦上添花,尤擅雪中送炭。光绪二十六年,慈禧西逃。王家闻之,如获至宝,竭力以护圣驾。此为当年慈禧下榻之所。这张布满镂空雕饰的大木床,据说是慈禧出逃路过王家大院临时给她老人家弄来的。想必估计慈禧老太睡不惯土炕的缘故吧。
  后院东厢房的南山墙上有一土地祠。土地祠是整座王家大院的标配,每套院里都供着。
 书塾石雕门框錾刻松、竹、梅岁寒三友,寿石盘根,竹节高拔。学子一入书院,一见空节之竹,便起虚心之念。书塾一道门隐含了主人对后人的所有期许。据言,解放后,曾有豪门欲以红旗轿车,换取石雕大门,竟遭王氏后人婉拒。可见,王孙自有书卷气,斐然胜过阿堵物。
  石雕猿猴以手掩耳,仿佛劝诫子弟莫要“心猿意马”,还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贝叶是贝多罗树上的叶子,用水浸过再凉干后可代替纸写字,故印度常有人把佛经写在贝叶上,所以也把佛经称作贝叶经。与养正书塾一步之隔的是“敦安”小偏门,门上方是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的贝叶。贝叶石雕展现给我们三个方面,写有“敦安”的是正面,叶子卷起来是反面,叶柄处是侧面,脉络非常清晰,下方配着水波门框,就象叶子漂在水里,风吹过来叶子一刹那间卷起来的样子,动感实足,在这儿雕刻贝叶是希望合家欢乐、万事如意。贝叶匾额雕刻细腻,脉络清晰,正反分明,一波三折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唐朝时贝叶曾是爱情的信物,曾缔结了一段美满姻缘,故有御沟题红、千古佳韵之说。 这块石雕做工精细,构图完美,价值连城。据说全国仅有2块,另一块珍藏在北京故宫。
  穿过这个小偏门就可以来到前院。正厅“敬业堂”。楹联:听汾思波涛天下唯心路须静,望绵知崎岖世上岂蜀道纔(通“才”)难。(汾:汾河、绵:绵山),联意是借自然山水之动静,发挥言论,从静心修养至人世艰难的经验之谈。此联具有哲理,用意深刻,文采朴实,引人思考。
垂带石狮子滚绣球
门厅上“矩”字多一点的扁额,示意规矩多一点,麻烦会少一点。
次入口抱鼓石,上有趴狮,中刻盘根错节莲花,下翻荷叶,外露南瓜,意为“本固枝荣”并有子孙满堂的祝愿。
  弟居官四品,其兄五品。故而,弟之凝瑞居门阔;而兄之敦厚宅加造门楼,隐隐高出一头。兄让弟阔,弟让兄高,真可谓“兄友弟悌”。 因朱镕基夫妇在这里照过相,很多游客也在这里照相,门上的楹联是:“仰云汉俯厚土东西南北游目骋怀常惬意;沐烟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抚今追昔总生情”
  南门前垂花门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浓缩,精华的集锦,构成中国建筑的要素、构件、装修手法等,它几乎全都具备:屋顶、屋身、台基、梁、枋、柱、檩、椽、望板、封掺板、雀替、华板、门簪、联楹、版门、屏门、抱鼓石、门枕石、磨砖对缝的砖墙等等一应俱全。各种装饰手段,如砖雕、木雕、石雕、油漆彩画都用上去了,相衬得体,十分华丽悦目。
  穿过精舍小院。映入眼帘的是院落西南角西堡门顶上挺拔俊秀的瞻月亭。斗拱叠出、飞檐四挑,登临其上,东可观绵山日出,西可望苏溪夜月,是花院的主要景观之一。
  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却似城。建筑群体呈长方形,斜倚高坡、由低而高、负阴抱阳,依山而建。红门堡总体造型,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院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还保留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
  走在长长的城墙的甬道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幻觉美!
  “天上取样人间造,雕世精湛也上绝”,用这句话形容王家大院也不为过。站在观景亭上,看着依山而建的王家大院,顿生天宽地阔、心旷神怡之感。三横一竖的院落展示着大大的“王”字述说一个家族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处的砖木石雕都有人物故事,有神话传说,当然更有将朱子家训书之以碑,还有将程子四箴雕之于石,额、匾、楹联悬之于堂,挂之以门。  
2018-05-162018-05-16
99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