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浑源
恒山
山顶凉皮
到了恒山当然是要爬一爬,沿途看看风景,拜拜仙人、真人、大帝等护佑人间的神灵,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间的巧夺天工。我爬恒山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不是这些,而是山顶凉粉。 凉皮在山西是说都不要说的家常饭(菜),走在大同或者太原或者浑源,就跟云南米线,武汉的热干面,山东的煎饼一样太普通,太老百姓了。尽管如此,云南的米线不会让你划着小船在滇池上吆呼吧,武汉的热干面也不会在武当山金顶上立个锅烫面,山东的煎饼泰山山麓有的是店铺,山上也有饭店,可是像恒山这个卖山顶凉皮凉皮的老汉在山顶上摆摊设点还是不可能的吧!山西浑源老汉厉害!
到了会仙府就是恒山高处的最后一座建筑了
这个108级的台阶敢上不敢下,太陡峭!看照片别看成平地了。
会仙府大鼎,到了这里可以和仙人约了。
看得到山顶了,最前面那个人与插红旗的顶峰不远了
过了会仙府短暂的爬坡后就没什么陡峭了。
顶峰海拔2016米,我们爬的垂直高的是多少根本没找到依据,估计有300米?在入口处立一块显著的海拔标识应该是受欢迎的。为什么不弄一快醒目的风景石?我敢下一个结论:在相邻的位置立一块或几块风景石一定会增加上了的游客。
回到吃凉皮的话题。我是在向上的途中、一座凉亭的旁边看到的山顶凉粉。一把大的太阳伞即可以遮阳又可以挡雨,一个黑瘦且壮实的汉子坐在如马路边上卖熟食的货架后两手托着腮帮呆呆地看着过往行人,偶尔有人问路就哼哼一声“不远了”。山西话本来就有点匾了吧唧的,更何况托着腮帮子讲出来更是难懂了。一块白纸板左边写着“正宗浑源”右边写着“美味可口”中间上下两行写有“山顶凉粉,10元/碗”作依靠在身后的山体上,还算醒目。摆在桌面上的各式饮料比他的主营业务凉粉更吸引眼球。 我走过他的摊位琢磨着,这么大的年纪,爬到这么高的位置来卖凉粉,不是太辛苦了;这么高的山上也没有水怎么考虑卫生的呢?一个概念就是辛苦,加上一个概念是不卫生。结论是人活着还真不容易! 转过了凉粉摊真的就离山顶不远了,很快风大得可以吹掉帽子了,若没有防风带又不去扶着帽子,帽子肯定被吹飞是无疑的。体验着山顶猛烈的风,脚步一步一步的前行、摆POS、拍照,说话间没费什么力气就到了红旗飘飘的顶点。一座基台,一面被风吹得哗哗响国旗,旗子破了,但颜色鲜艳。一块标有“国务院批准,恒山,天峰岭,高程2016.1米”等字样的石碑站在恒山制高点。不仔细看会误以为水泥构件,有点像界碑、墓碑还是什么碑?就是不像其他名山上的风景区标志,确实不敢恭维,真对不起五岳的盛名。也许是轻度雾霾的原因站在基台上也看不到令人振奋的景观。拍几张照留念吧!在顶峰停留不过10分钟而已,游人们大致是如此,所以不必担心拥挤。 又回到了凉粉摊,汉子趴扶在桌边打瞌睡,生意实在是冷清。 到大同已经两天了,刀削面也吃了3/4次了还没有吃过凉皮。同样的东西在大同叫凉皮在这浑源怎么换做凉粉了?“给我来一碗吧”,汉子一听看有生意了连说“好好好”,接着就看他拿起碗在碗上套上塑料袋,然后开始切凉粉,配葱配蒜配佐料,“要不要辣椒”成为最后一道时有时无的工序,一双一次性筷子递过来操作完毕。 接过凉粉碗,看着碗里的红油、大蒜、葱花、辣椒,灰白的粉皮浸泡其中。我食欲大开,垂涎欲滴,“嗦嗦”的干了几口解馋,然后边吃边同那卖凉粉的汉子聊天。汉子今年57岁,每天早上9点多钟背着食物上来,这季节一天能卖个10几碗,买不掉的就放在山上,只要是不坏(他自己判断好坏)明日继续卖。老汉是本村人,地被征用了,闲的没事挣点外快,也不是那么迫切缺钱花。我竖起大拇指一是赞他的凉粉还行,二是摆个POS留个影。借此机会他也放大了声音夸起自家的凉粉,“好吃,比山下的好吃,是自家传下来的做法”。,言外之意就是调料有方,此时凉亭也就聚集了不少人,都能听到。我在那吃,他在那吹,显然我的示范作用,我的“托”的行为暖了场,坐在亭子里的一对情侣过来询价,刚下山的一个姑娘直奔凉粉摊 。在我还没有吃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又有三个人端起了“山顶粉粉”。我笑哈哈地说:老汉我给你做广告了,带来生意了。“谢谢,谢谢”连声道谢,我也是悠然自得。回到大同我又吃了至少3次凉粉(凉皮)想比较到底有没有区别?色香味没感觉,只是在那高高的山顶上,一览山下风光吃着凉粉的感觉和闹哄哄的路边摊或店里有天壤之别。
2018-07-172018-07-17
9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